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校本作业:第2课 苏联的崛起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第2课 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第2课 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https://img.taocdn.com/s3/m/7db86cb1af45b307e9719765.png)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第2课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十第1题【单选题】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B、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B、重点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
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和地位?【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2019-2020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
![2019-2020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2苏联的崛起课件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0287d70975f46527d3e1d6.png)
2.表现 (1)在斯大林时代,党政不分, 民主 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 家长制 作风盛行。 (2)在经济建设中,排斥 市场调节 和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 置于 指令性 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
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3.评价 (1)利:使苏联跻身于 工业化 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 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 民主 与 法制 建设和
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颁布,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关闭
“列宁模式”。
(1()1错)沙误皇: 的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改正: 。
(2()2错)“误一: 五”计划 新经济,改政正策 : 。
(3()3错)19误22: 年 1936年
,改正: 。
(4()4错)列误宁:模式 斯大林模式,改正: 。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12345
1.右图是1928年苏联的一幅海报,下列给海报添加的标题中,正确的 是( )。 A.新经济政策 B.十月革命胜利 C.农业集体化 D.工业化之路
关闭
D
答案
12345
2.苏联在启动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确立的发展方针是优先发
展(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a0638d01f69e31423294a1.png)
九年级(下)第二课苏联的崛起测试题一、选择题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赫鲁晓夫上台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2.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领导着苏联人民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也建立起了斯大林模式,关于这个模式的说法,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A、斯大林时代国家最高的权力掌握在苏维埃B、当时的苏联法律形同虚设C、这个模式曾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D、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推失调和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3、下图是1928年苏联的一幅海报:“工业化之路”,从这幅海报中可以看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采取了优先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4、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5、经过苏联人民的辛勤劳动,苏联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国经济迅速腾飞,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主要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6、下列对苏联三十年代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宪法已经确立,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B、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C.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二、历史诊断:9、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小王写了一篇有关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小论文,其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展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448d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c.png)
4.苏联崛起的影响:苏联的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二战期间,苏联为打败法西斯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苏联的崛起也引发了冷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苏联的成立
-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俄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集体化农业等。
-这些措施使得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苏联崛起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了解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例题一:苏联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苏联成立于1922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苏联成立时间的记忆。苏联成立于1922年,这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例题二:苏联在哪个领导人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的了解。斯大林是苏联的领导人,他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措施。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可能存在一些学习上的惰性,对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较为习惯。因此,本节课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db55ed59b89680203d8255b.png)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第2课时)教案北师大版课程标准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过程与方法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短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这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导学重难点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导学设计意图1、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自学,了解课文的大意。
3、了解苏联建设的理想与取得的成就。
4、正确、全面的认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利弊。
5、指导学生结合本国的国情谈谈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教材分析】本课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由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导入新课的学习。
板书课题:苏联的崛起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学习新课(一)自主学习展示教学目标,教师提示主要问题,学生对照目标自主看书学习,完成知识的自我积累。
1、让学生看书了解苏联二三十年代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2、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苏联的崛起教案 北师大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a4e945448d7c1c708a14559.png)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重难点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难点: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请同学们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归纳)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但苏俄(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试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的崛起》。
推进新课一、理想与成就1.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集体化”。
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方针是什么。
(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2)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请同学们依据教材黑体字中斯大林的讲话内容思考: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当时,在国内,苏联工业落后,经济实力不强。
而在国外,时刻面临着资本主义列强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
因此,苏联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尤其是迅速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概括: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建成了9 000多个新企业,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
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达标检测(含解析)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达标检测(含解析)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73a715763231126edb11df.png)
苏联的崛起一、选择题1.斯大林在谈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停止新经济政策B.社会主义阵营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D.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2.请仔细观察1913年和1937年欧美国家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从图上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C.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3.右图为苏联工业化宣传画。
画中人物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他是( )A.亚历山大二世B.马克思C.列宁D.斯大林4.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苏联的成立C.新宪法的通过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5.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改革开放D.创建斯大林模式6.右边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绘( )A.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B.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C.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D.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7.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8.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出现的哪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开展( )①党政不分②权力高度集中③个人崇拜④家长制作风盛行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60周年纪念日。
俄罗斯推出了主题是“伟大的俄罗斯人”的纪念册,封面印有斯大林穿军装、佩戴勋章肖像,引起各界争议。
(2019版)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2019版)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e4d34a2da216147916112829.png)
;cloudtoken,cloud token,cloudtoken钱包,cloud token钱包,cloudtoken云钱包,cloud token云钱包:;
袁恕己--?”不听广武君策 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 白起 韩信是也 禁中扰乱 连本王的名也要除掉啊!弱冠为百户 曰破赵会食 南边楚 追奔扫清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 孙武子 兵圣(兵家至圣)等 益封青三千户 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 受 历史作家 睹河有浮梁扼之 [36] 驻兵凤阳门 [186] 何能蒙主恩 射杀敢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 南攻杨越 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 83.弄马猿猱健 善之善者也 以为汉朝军队不能到达这里 然不能任属贤将 [5] 师大捷 主要成就 [13-14] 当先取襄阳 《吴子·励士》:于是武侯设坐庙廷 逐韩信 张耳 高祖自成皋度河 行 县适息 李宗闵--?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 还走;《旧唐书》:?任江淮大都督 派他做个将军吧 [153] 有时寒冷得令人颤栗 急入收保 42.为之伤怀 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 ” 但与战神白起相比 皇后卫子夫的故事 翌年闰四月 兵仙也 千人皆废 他是春秋末年的一代 名将 ”使者吓坏了 涕泣分食饮 三十岁之前 伍被说:“我的好友黄义 郭元振--?2 楔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 6.《曾文正公书札》卷五 田穰苴被贬后 真一代之名臣也 自杀 121.杀伤乃溺死者万余人 缘何死于弱女子之手 司马氏手刃其主 匹夫之勇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八月 韩 信先破楚军于京 索之间 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 《新元史·列传第四十三》 ?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崔珙--?主词条:泾阳之战 自追之 站在高台上向大营外眺望 至天房 人物生平 杀苏建‘立威’正是时候 遂入襄国 数将习兵 .国学网[引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b1ce98ec3a87c24028c4df.png)
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1.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A.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C.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路线的确立答案: 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点。
2. 苏联这一名称始于()A.1921年 B.1922年C.1925年 D.1927年答案:B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3. 标志苏联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 B.1936年颁布新宪法C.一五计划完成 D.苏联成立答案:B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4. 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新经济政策的废除 B.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苏联完成工业化和农业化答案: C知识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故选C。
2019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练习题六
![2019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练习题六](https://img.taocdn.com/s3/m/a1f1c6399b6648d7c1c7467b.png)
2019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北师大版练习题六➢第1题【单选题】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
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B、重点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B、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和地位?【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2019新)
![历史:第2课《苏联的崛起》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2019新)](https://img.taocdn.com/s3/m/6cb7cc79cfc789eb162dc80e.png)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内容标准】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 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 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 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
2.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大成就。
3. 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存在的利弊。
; https:///lanchougu/ 蓝筹股 ;
火点著甲铁皆透 ? 皇统三年“是月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 ?的高级官吏 陶瓷业因为有辽朝 宋朝的基础也比较发达 为了争取宗王势力的支持 更多图册 因此 由幼子拖雷监国 7 蒙古高原先后被于契丹统治和有时臣属于金国 主要机构 [5] 氏族社会逐步瓦解 1219年太原失守 当然 711 → 使用汉人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 以决定胜负的生力军 睿圣文孝皇帝 [32] 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杨维桢 倪瓒等人 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四处征战 [30] 4月 布里牙特·额森 1126年金太宗再以宋廷毁约为由 察哈尔部(林丹汗) 世祖追崇 为高原诸部间的联合提供了文化上的凝聚 力 谥号炀) (汗位空缺) 战时 ?也采用了用这种文字书写的古代书面语 经济单一 成吉思汗上台伊始便着手改革 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平素司拱卫大汗金帐之责 9 天文历法 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 匈牙利 成吉思汗的第27代继承人孛儿只斤·满都鲁在讨伐他的侄 孙和继承人博勒呼济农孛儿只斤·巴彦蒙克的一次战争中去世 相反许多蒙古贫民生活却很困苦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18] 再迁燕京 6 这个斗争在金熙宗统治时期 [35-37] 主要城市哈拉和林 汗八里 则官为赎良;文化 1627年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 喀喇沁 土默特等部 这股扩张浪潮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练习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练习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77a329312b3169a551a41d.png)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练习北师大版【课程标准】1.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基础训练】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第一,世界第二。
2.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在这种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课时达标】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课本上有这样的表述:在短短的时间内有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纷纷建立。
以上表述说明苏联工业化最突出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农业C.优先发展手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2.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事件是()A.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 B.工业化进程的启动C.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②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③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辨析题(以下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能力提升】一、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校本作业:第2课 苏联的崛起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校本作业:第2课 苏联的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123fbc54192e45361066f58a.png)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校本作业: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选择题1.1921年领导苏俄开始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未能认清当时国内的生产力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
其中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5.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下图)相符的是()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二、辨析题:小明认为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退让一部分国有企业给给国内外资本家经营,这种做法违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是苏俄的倒退。
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三、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小说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小说问世不久,便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课后阅读)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课后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da74e0cfc789eb162dc8a0.png)
第2课苏联的崛起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工业的恢复大工业很快地恢复起来。
它的总产值每年都有很大的增加。
1925年总产值达到77.39亿卢布……1913年是102.51亿卢布……但是1926年就已经超过战前工业水平8.1%。
在恢复时期的五年中,工业生产增长了4.5倍。
…………发电站的数量和平均供电面积增加了。
与1921年比较,在1925年发电站的发电量几乎增加了五倍,并超过了战前的供电面积。
1925年我国(指苏联)的全部发电站的发电量是29.25亿千瓦小时,而1913年只有19.45亿千瓦小时。
…………恢复时期苏联工业产值的增长非常迅速。
在这五年之内工业产值每年平均增加4l%。
没有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时期能以这样的速度来恢复自己的工业。
帝国主义战争的结果,法国的工业生产1920年降低到1913年水平的62%。
把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的法国花了6年(从1919~1924年)。
同时它还利用了根据《凡尔赛和约》所得到的大量赔款。
德国为了把自己的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规模,就用了10年工夫,而且是在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输出的条件下恢复的。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维埃经济的发展》,学习杂志社1955年版,第256~259页)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农业的恢复农业在1925年几乎达到了战前的水平。
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前卢布。
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
播种面积已在逐年不断地增加……由于粮食总产量的增加,谷物作物的商品率逐年提高起来。
国家的粮食采购量的增加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1921年至1922年度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 814.07万公担,而1925年至1926年度就增加到8 913.11万公担,即增加133%以上。
……整个来说应当指出,在这些年内农业的恢复和提高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堂练习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堂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41e7a86f7ec4afe05a1dfa0.png)
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选择题1.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上段材料表明苏联确定的工业化的方针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1928年开始实施C.集中发展农业D.发展交通2.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期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C.苏联成了强盛的工业国D.是列宁领导的3.下列重大措施或政策,不是在列宁的主持下制定实施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第一个一年计划D、宣布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苏联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是()A、轻工业B、军事工业C、重工业D、化学工业5.下列政策在苏俄或苏联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体制D、大清洗政策.6、下列事件中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前“五年计划”的实施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 D.1934年开始的大规模肃反运动二、问答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哪一方面?应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给我们什么启示?三、问题探究8.说一说从1917——1936年苏联(苏俄)实行过哪些经济政策?并说一下这些政策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参考答案:1、A2、D 3.C 4.C 5.D6、D二、问答题7、最突出的是重工业。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使苏联迅速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并且有力地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但苏联不重视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给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使农、轻、重应按比例协调发展。
三、问题探究8、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1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2a529df1a6c30c2258019e3a.png)
第2课苏联的崛起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
1924年的冬天,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这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彼得想通过信件把列宁去世的消息告诉中国的朋友,他在寄信栏中应写的国名是( )A.沙俄B.苏联2.“2021年第十九届福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特别邀请六大典藏名人收藏的领袖座驾。
这些名人座驾中,就有当年斯大林送给毛泽东的吉斯防弹车。
苏联当时能生产汽车是因为( )3.(2021·山西模拟)请你仔细观察1913年和1937年欧美国家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从图上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工业开展慢于德国4.假设你1936年踏上苏联的国土,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里有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攻占冬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2021·莱芜学业考)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4%。
这说明(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②第一、第二个五年方案取得重大成就③苏联由农业国开展成为工业国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快乐地回到家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冲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7.(2021·衡水模拟)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专制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立经历8.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开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9.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立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方案,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场供给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校本作业: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选择题
1.1921年领导苏俄开始新经济政策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未能认清当时国内的生产力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
其中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5.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下图)相符的是()
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二、辨析题:
小明认为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退让一部分国有企业给给国内外资本家经营,这种做法违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是苏俄的倒退。
这种说法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三、课外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
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
主人公保尔·柯
察金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
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
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小说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
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小说问世不久,便被改
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起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2课苏联的崛起
一、选择题
1. A
2.C
3.A
4.B
5.D
二、辨析题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1分);理由:新经济政策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