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工程中的有限元作业答案(最新)
最新有限元法课后习题答案
1、有限元是近似求解一般连续场问题的数值方法2、有限元法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若干个子域,得到有限个单元,单元和单元Z间用节点连接3、直梁在外力的作用下,横截面的内力有剪力和弯矩两个.4、平面刚架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内力有轴力、剪力、弯矩.5、进行直梁有限元分析,平面刚架单元上每个节点的节点位移为挠度和转角6、平面刚架有限元分析,节点位移有轴向位移、横向位移、转角。
7、在弹性和小变形下,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是线性关系。
8、弹性力学问题的方程个数有15个,未知量个数有15个。
9、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方程个数有8,未知数8个。
10、几何方程是研究应变和位移之间关系的方程11、物理方程是描述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方程12、平衡方程反映了应力和体力之间关系的13、把经过物体内任意一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状况叫做一点的应力状态14、9形函数在单元上节点上的值,具有本点为JL_•它点为零的性质,并且在三角形单元的任一节点上,三个行函数之和为_1_15、形函数是—三角形一单元内部坐标的—线性一函数,他反映了单元的—位移—状态16、在进行节点编号时,同一单元的相邻节点的号码差尽量小.17、三角形单元的位移模式为—线性位移模式」18、矩形单元的位移模式为—双线性位移模式_19、在选择多项式位移模式的阶次时,要求—所选的位移模式应该与局部坐标系的方位无关的性质为几何一各向同性20、单元刚度矩阵描述了—节点力_和_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21、矩形单元边界上位移是连续变化的1.诉述有限元法的定义答:有限元法是近似求解一般连续场问题的数值方法2.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首先,将表示结构的连续离散为若干个子域,单元之间通过其边界上的节点连接成组合体。
其次,用每个单元内所假设的近似函数分片地表示求解域内待求的未知厂变量。
3.有限元法的分类和基本步骤有哪些答:分类:位移法、力法、混合法;步骤:结构的离散化,单元分析,单元集成,引入约朿条件,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出节点位移。
有限元习题及答案ppt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有限元试题及答案
(1)引入边界条件: v1 0,1 0, v2 0, M 3 m, M 2 0, Y3 0 由后三个方程可求得 2、v3、 3 ,然后把 2、v3、 3 代入前三个方程,求得 Y1、M 1、Y2 。
例1:已知:p,l,EA。求: u 2 , v 2
解:方法1:1)划分单元,给节点编号 2)单元分析 ①单元: 0, cos 1, sin 0
3
p
10
9
7
y
8 5
1
1
解:
6
9
8
x
6
3
7
5
2
2
4
3
题3 图
4
题3图. 三角形结构网 格
(2) d 4,
M B 2(d1 v4 0
4
4
7
15 10
11
3
1
2
6
13 15
题3图
5
9 12 14
答: (2) d=4 , B=2(d+1)=10 (3) u1 u15 v1 v15 0
p 作用。杆件沿 y 轴方向,长为 a 1 m ,截面积 A 0.01m 2 ,
E2 E0 。载荷及约束信息如图示,自重不计。试采用图示的
1个三角形常应变元和1个平面杆元求: (1)结构整体的等效结点力列阵; (2)采用划行划列法引入已知结 点位移,计算出结点1和2的 a 位移; (3)杆件中内力。 i j m 单元2: 1 3 2 单元1: 2 4
答: 在有限单元法中,采用低阶多项式拟合振型。结构的低阶振 型曲线与低阶多项式比较通配,结构的高阶振型曲线与低阶 多项式曲线有着显著的差异。因而,有限元法中求出的低阶 频率和振型是可信的,而所求出的高阶频率和振型误差较大 ,甚至无效。
有限元试题及答案
有限元试题及答案 有限元试题及答案 一 判断题(20分)(×)1. 节点的位置依赖于形态,而并不依赖于载荷的位置(√)2. 对于高压电线的铁塔那样的框架结构的模型化处理使用梁单元 (×)3. 不能把梁单元、壳单元和实体单元混合在一起作成模型 (√)4. 四边形的平面单元尽可能作成接近正方形形状的单元(×)5. 平面应变单元也好,平面应力单元也好,如果以单位厚来作模型化 处理的话会得到一样的答案(×)6. 用有限元法不可以对运动的物体的结构进行静力分析 (√)7. 一般应力变化大的地方单元尺寸要划的小才好(×)8. 所谓全约束只要将位移自由度约束住,而不必约束转动自由度 (√)9. 同一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所给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则变形值越小 (√)10一维变带宽存储通常比二维等带宽存储更节省存储量。
二、填空(20分)1.平面应力问题与薄板弯曲问题的弹性体几何形状都是 薄板 ,但前者受力特点是: 平行于板面且沿厚度均布载荷作用 ,变形发生在板面内;后者受力特点是: 垂直于板面 的力的作用,板将变成有弯有扭的曲面。
2.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都具有三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σx ,σy ,τxy ,三个独立的应变分量:εx ,εy ,γxy ,但对应的弹性体几何形状前者为 薄板 ,后者为 长柱体 。
3.位移模式需反映 刚体位移 ,反映 常变形 ,满足 单元边界上位移连续 。
4.单元刚度矩阵的特点有:对称性 , 奇异性 ,还可按节点分块。
5.轴对称问题单元形状为:三角形或四边形截面的空间环形单元 ,由于轴对称的特性,任意一点变形只发生在子午面上,因此可以作为 二 维问题处理。
6.等参数单元指的是:描述位移和描述坐标采用相同的形函数形式。
等参数单元优点是:可以采用高阶次位移模式,能够模拟复杂几何边界,方便单元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载荷的积分运算。
7.有限单元法首先求出的解是 节点位移 ,单元应力可由它求得,其计算公式为{}{}[][]eD B σδ=。
有限元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2 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思考题2.1 有限元法离散结构时为什么要在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采用较密网格,而在其他地方采用较稀疏网格?答:在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每一结点与相邻结点的应力都变化较大,若网格划分较稀疏,则在应力突变处没有设置结点,而使得所求解的误差很大,若网格划分较密时,则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可以设置更多的结点,从而使得所求解的精度更高一些。
2.2 因为应力边界条件就是边界上的平衡方程,所以引用虚功原理必然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对吗?答:对。
2.3 为什么有限元只能求解位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弹性力学中受内压和外压作用的圆环能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吗?为什么?答:有限元法是一种位移解法,故只能求解位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
而应力边值问题没有确定的位移约束,不能用位移法求解,所以也不能用有限元法求解。
2.4 矩形单元旋转一个角度后还能够保持在单元边界上的位移协调吗?答:能。
矩形单元的插值函数满足单元内部和单元边界上的连续性要求,是一个协调元。
矩形的插值函数只与坐标差有关,旋转一个角度后各个结点的坐标差保持不变,所以插值函数保持不变。
因此矩形单元旋转一个角度后还能够保持在单元边界上的位移协调。
2.5 总体刚度矩阵呈带状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半带宽? 答:因素:总体刚度矩阵呈带状分布与单元内最大结点号与最小结点号的差有关。
计算:设半带宽为B ,每个结点的自由度为n ,各单元中结点整体码的最大差值为D ,则B=n(D+1),在平面问题中n=2。
2.6 为什么单元尺寸不要相差太大,如果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由于实际工程是一个二维或三维的连续体,将其分为具有简单而规则的几何单元,这样便于网格计算,还可以通过增加结点数提高单元精度。
在几何形状上等于或近似与原来形状,减小由于形状差异过大带来的误差。
若形状相差过大,使结构应力分析困难加大,误差同时也加大。
2.7 剖分网格时,在边界出现突变和有集中力作用的地方要设置结点或单元边界,试说明理由。
有限元方法例题解答
2023《有限元技术》习题一参考答案1、用欧拉方程求泛函()1022[()]'2(0)0,(1)0J y x y y xy dx y y ⎧=--⎪⎨⎪==⎩⎰的极值曲线。
解:22'2F y y xy =--,代入欧拉方程'0y y dF F dx-=, 得:''++0y y x =,解微分方程得通解:12sin cos y C x C x x =+-,代入边界条件(0)0,(1)0y y ==,解得sin sin1xy x =-。
2、如图所示,一长度为L 质量为M 的项链悬挂在跨度为2a 的A 和B 两点,项链在重力场中自然下垂,试求该链悬在稳定状态时的曲线方程。
(重力加速度为g )解: (方法一)将原坐标系(),x y 向下平移1C 个单位(),x y ,拟采用1cosh y C t =代换求解 在新坐标系中,悬链在稳定状态时能量处于最小值。
悬链线质量密度MLλ=, 长度为dl 的势能为:()Mgy dW dmgy dl gy dl L λ====,悬链总势能泛函:(a a a a Mg W dW dx dx L --===⎰⎰⎰,约束条件为:悬链线长度aL -=⎰,泛函的被积函数:(),F y y '=,势能泛函取极小值时的欧拉方程为:'1'y F y F C -=, 即:21C -=,化简得:y C =于是:dx =x =,令1cosh y C t =(在新坐标系下才能作此代换),得:1sinh sinh dy C tdt t =⎧=,代入x =,得112x C dt C t C ==+⎰所以,21x C t C -=,21cosh cosh x C t C ⎛⎫-= ⎪⎝⎭回代1cosh y C t =得:211cosh x C y C C ⎛⎫-= ⎪⎝⎭,曲线关于y 轴对称得20C =,1C由悬链线长度112sinhaaL C C -==⎰给出, 故新坐标系下所求曲线方程为11cosh x y C C ⎛⎫=⎪⎝⎭, 1C 由11sinh 2L aC C =确定。
2024年中科大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注意事项
在使用课后习题答案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完全依赖答案,要 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二是要注意答案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避免盲目套用; 三是要及时反馈和纠正答案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
2024/2/29
6
02 质点与刚体运动 学
2024/2/29
7
质点运动学基本概念
质点的定义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忽略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其质量。
2024/2/29
02
答案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F_{ 合}=ma$,则合外力做的功 $W_{合}=F_{合}l=mal$,其中 $l=v_{0}t+frac{1}{2}at^{2}$为 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功率 $P_{合}=F_{合}v=mav$,其中 v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 $v=v_{0}+at$。
15
实际应用举例及拓展
2024/2/29
01
应用一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汽车行驶时受到发动机的动力、地面的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作用,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优化汽车的设计和行驶
性能。
02
应用二
航空航天领域的动力学问题。航空航天领域涉及大量的动力学问题,如
火箭发射、卫星轨道计算等,需要运用动力学原理进行精确分析和计算
03 题目2
一轻绳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系 有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且 m1>m2,开始时两物体均静止 ,当剪断轻绳后,求两物体的加 速度和速度变化。
25
04
答案
剪断轻绳后,两物体均做自由落 体运动,加速度均为g。由于两 物体初始时刻均静止,因此速度 变化量相同,即$Delta v=gt$, 其中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
完整版有限元法课后习题答案
1、有限元是近似求解一般连续场问题的数值方法2、有限元法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假设干个子域,得到有限个单元,单元和单元之间用节点连接3、直梁在外力的作用下,横截面的内力有剪力和弯矩两个.4、平面刚架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内力有轴力、剪力、弯矩.5、进行直梁有限元分析,平面刚架单元上每个节点的节点位移为挠度和转角6、平面刚架有限元分析,节点位移有轴向位移、横向位移、转角 .7、在弹性和小变形下,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是线性关系.8、弹性力学问题的方程个数有15个,未知量个数有15个.9、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方程个数有8,未知数8个.10、几何方程是研究应变和位移之间关系的方程11、物理方程是描述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方程12、平衡方程反映了应力和体力之间关系的13、把经过物体内任意一点各个截面上的应力状况叫做一点的应力状态14、9形函数在单元上节点上的值 ,具有本点为_1_.它点为零的性质,并且在三角形单元的任一节点上,三个行函数之和为_1_15、形函数是三角形单元内部坐标的线性函数他反映了单元的位移状态16、在进行节点编号时,同一单元的相邻节点的号差尽量小.17、三角形单元的位移模式为_线性位移模式_-18、矩形单元的位移模式为双线性位移模式19、在选择多项式位移模式的阶次时,要求_所选的位移模式应该与局部坐标系的方位无关的性质为几何各向同性20、单元刚度矩阵描述了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21、矩形单元边界上位移是连续变化的1.诉述有限元法的定义答:有限元法是近似求解一般连续场问题的数值方法2.有限元法的根本思想是什么答:首先,将表示结构的连续离散为假设干个子域,单元之间通过其边界上的节点连接成组合体.其次,用每个单元内所假设的近似函数分片地表示求解域内待求的未知厂变量.3.有限元法的分类和根本步骤有哪些答:分类:位移法、力法、混合法;步骤:结构的离散化,单元分析,单元集成,引入约束条件,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出节点位移.4.有限元法有哪些优缺点答:优点:有限元法可以模拟各种几何形状复杂的结构,得出其近似解;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可以从其他CAD软件中导入建好的模型;数学处理比较方便, 对复杂形状的结构也能适用;有限元法和优化设计方法相结合,以便发挥各自的优点.缺点:有限元计算,尤其是复杂问题的分析计算, 所消耗的计算时间、内存和磁盘空间等计算资源是相当惊人的. 对无限求解域问题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 尽管现有的有限元软件多数使用了网络自适应技术, 但在具体应用时,采用什么类型的单元、多大的网络密度等都要完全依赖适用者的经验.5.梁单元和平面钢架结构单元的自由度由什么确定答:由每个节点位移分量的总和确定6.简述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和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答:单元刚度矩阵是描述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关系的矩阵单元刚度矩阵中元素aml的物理意义为单元第L个节点位移分量等于1,其他节点位移分量等于0时,对应的第m个节点力分量.7.有限元法根本方程中的每一项的意义是什么P14答:Q——整个结构的节点载荷列阵〔外载荷、约束力〕;整个结构的节点位移列阵;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又称总刚度矩阵.8.位移边界条件和载荷边界条件的意义是什么答:由于刚度矩阵的线性相关性不能得到解,引入边界条件,使整体刚度矩阵求的唯一解.9.简述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和特点P14答:对称性;奇异性;稀疏性;对角线上的元素恒为正.10简述整体坐标的概念P25答:在整体结构上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整体坐标,又叫做统一坐标系.11.简述平面钢架问题有限元法的根本过程答:1〕力学模型确实定,2〕结构的离散化,3〕计算载荷的等效节点力,4〕计算各单元的刚度矩阵,5〕组集整体刚度矩阵,6〕施加边界约束条件,7〕求解降价的有限元根本方程, 8〕求解单元应力,9〕计算结果的输出.12.弹性力学的根本假设是什么.答:连续性假定,弹性假定,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假定,小变形假定,无初应力假定.13.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相比,其研究方法和对象有什么不同.答:研究对象: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如柱体、梁和轴,在拉压、剪切、弯曲和扭转等作用下的应力、形变和位移.弹性力学研究各种形状的弹性体,除杆件外,还研究平面体、空间体,板和壳等.因此,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要广泛得多.研究方法: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既有相似之外,又有一定区别.弹性力学研究问题,在弹性体区域内必须严格考虑静力学、几何学和物理学三方面条件,在边界上严格考虑受力条件或约束条件,由此建立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求解,得出较精确的解答.而材料力学虽然也考虑这几方面的条件,但不是十分严格的,材料力学只研究和适用于杆件问题. 14.简述圣维南原理. 答;把物体一小局部上的面力变换为分布不同但静力等效的面力,但影响近处的应力分量, 而不影响远处的应力.“局部影响原理〞15.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和区别各是什么试各举出一个典型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问题的实例.答:平面应力问题的特点:长、宽尺寸远大于厚度,沿板面受有平行板的面力,且沿厚度均匀分布,体力平行于板面且不沿厚度变化,在平板的前后外表上无外力作用平面应变问题的特点:Z向尺寸远大于x、y向尺寸,且与z轴垂直的各个横截面尺寸都相同,受有平行于横截面且不沿z向变化的外载荷,约束条件沿z向也不变,即所有内在因素的外来作用都不沿长度变化.区别:平面应力问题中z方向上应力为零,平面应变问题中z方向上应变为零、应力不为零.举例:平面应力问题等厚度薄板状弹性体,受力方向沿板面方向,荷载不沿板的厚度方向变化,且板的外表无荷载作用.平面应变问题一一水坝用于很长的等截面四柱体,其上作用的载荷均平行于横截面,且沿柱长方向不变法.16.三角形常应变单元的特点是什么矩形单元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它们的位移模式.答:三角形单元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较容易进行网络划分和逼近边界形状,应用比较灵活.其缺点是它的位移模式是线性函数,单元应力和应变都是常数,精度不够理想.矩形单元的位移模式是双线性函数,单元的应力、应变式线性变化的,具有精度较高, 形状规整,便于实现计算机自动划分等优点,缺点是单元不能适应曲线边界和斜边界,也不能随意改变大小,适用性非常有限.17.写出单元刚度矩阵表达式、并说明单元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单元刚度矩阵与节点力坐标变换矩阵,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节点位移有关的坐标变换矩阵.18.如何由单元刚度矩阵组建整体刚度矩阵〔叠加法〕答:〔1〕把单元刚度矩阵扩展成单元奉献矩阵 ,把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子块按其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置排列, 空白处用零子块填充.〔2〕把单元的奉献矩阵的对应列的子块相叠加, 即可得出整体刚度矩阵 .19.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答:〔1〕整体刚度矩阵中每一列元素的物理意义为:欲使弹性体的某一节点沿坐标方形发生单位为移,而其他节点都保持为零的变形状态,在各节点上所需要施加的节点力;〔2〕整体刚度矩阵中的主对角元素总是正的;〔3〕整体刚度矩阵是一个对称阵;〔4〕整体刚度矩阵式一个呈带状分布的稀疏性矩阵.〔5〕整体刚度矩阵式一个奇异阵,在排除刚体位移后,他是正定阵.20.简述形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答:形函数的性质有:〔1〕形函数单元节点上的值,具有“本点为一、他点为零〞的性质;〔2〕在单元的任一节点上,三角函数之和等于1; 〔3〕三角形单元任一一条边上的形函数,仅与该端点节点坐标有关,而与另外一个节点坐标无关;〔4〕型函数的值在0〜1之间变换.21.结构的网格划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对其进行节点编号.才能使半带宽最小.P50, P8相邻节点的号差最小答:一般首选三角形单元或等参元.对平直边界可选用矩形单元,也可以同时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元.一般来说,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在和强度的突变点,分布载荷与自由边界的分界点,支撑点都应该取为节点,相邻节点的号差尽可能最小才能使半带宽最小22.为了保证解答的收敛性,单元位数模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答:〔1〕位移模式必须包含单元刚体位移;〔2〕位移模式必须包含单元的常应变;〔3〕位移模式在单元内要连续,且唯一在相邻单元之间要协调.在有限单元法中,把能够满足条件1和条件2的单元称为完备单元,把满足条件3的单元叫做协调单元或保续单元.23有限元分析求得的位移解收敛于真实解得下界的条件.答:1.位移模式必须包含单元的刚体位移,2.位移模式必须包含单元的常应变,3.位移模式在单元内要连续,且位移在相邻单元之间要协调.24.简述等参数单元的概念.答:坐标变换中采用节点参数的个数等于位移模式中节点参数的个数,这种单元称为等参单元.25.有限元法中等参数单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答:1〕应用范围广.在平面或空间连续体,杆系结构和板壳问题中都可应用.2〕将不规那么的单元变化为规那么的单元后,易于构造位移模式.3〕在原结构中可以采用不规那么单元,易于适用边界的形状和改变单元的大小.4〕可以灵活的增减节点,容易构造各种过度单元.5〕推导过程具有通用性.一维,二维三维的推导过程根本相同.26.简述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平面问题分析过程.答:〔1〕通过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得到四节点四边形等参单元的母单元,并选取单元的唯一模式;〔2〕通过坐标变换和等参元确定平面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几何形状和位移模式;〔3〕将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位移模式代入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得到单元应变分量的计算式,再将单元应变代入平面问题的物理方程,得到平面四节点等参数单元的应力矩阵〔4〕用虚功原理球的单元刚度矩阵,,最后用高斯积分法计算完成.27.为什么等参数单元要采用自然坐标来表示形函数为什么要引入雅可比矩阵答:简化计算得到形函数的偏导关系.28. ANSYS软件主要包括哪些局部各局部的作用是什么答:1.前处理模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实体建模及网络划分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构造有限元模型.2.分析计算模块:包括结构分析、流体力学分析、磁场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以及多种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可以模拟多种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具有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分析水平.3.后处理模块:可将计算后果以彩色等值线显示、梯度显示、矢量显示、粒子流迹显示、立体切片显示、透明及半透明显示等图形方式显示出来,也可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曲线形式显示出来或输出.29. ANSYS软件提供的分析类型有哪些答:结构静力分析、机构动力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分析、流体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30.简述ANSYS软件分析静力学问题的根本流程.答:1.前处理器:1〕定义单元类型,2〕定义实常数,3〕定义材料属性,4〕创立实体几何模型,5〕划分网络;2.求解器:1〕定义分析类型,2〕施加载荷和位移约束条件,3〕求解;三角形三节点单元的位移是连续的,应变和应力在单元内是常数,因而其相邻单元将具有不同的应力和应变,即在单元的公共边界上和应变的值将会有突变.矩形单元的边界上,位移是线性变化的,显然,在两个相邻矩形单元的公共边界上,其位移是连续的.节点的选用原那么:一般说,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强度的突变点、分布载荷与自由边界的分界点、支承点都能赢取为节点.单元的划分原那么:〔1〕划分单元的数目,视要求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机的性能而定.〔2〕单元的大小,可根据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1、试述街节点力和节点载荷的区别.节点力是单元与节点之间的作用力;如果取整个结构为研究对象,节点力为内力,节点载荷是作用在节点上的外载荷.2、试述求整体刚度矩阵的两种方法.分别建立各节点的平衡方程式,写成矩阵形式,可求得整体刚度矩阵;将各单元刚度矩阵按规律叠加,也可得整体刚度矩阵.3、平面问题中划分单元的数目是否越多越好不是越多越好.划分单元的数目,视要求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机的性能而定.随着单元数目的接连多,有限元解逐步逼近于真实解,但是,单元数目接连加,刚求解的有限元线性方程组的数目接连多, 需要占用更多的计算机内存资源,求解时间接连长,所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有限元分析时,还要考虑计算机的性能.单元数过多并不经济.4、写出单元刚度矩阵的表达式,并说明单元刚度与那些因素有关[B]-单元应变矩阵,[D]-弹性矩阵,t-厚度〕单元刚度矩阵取决于单元的大小、方向、和弹性常数,而与单元的位置无关,即不随单元或坐标轴的平移而改变.5、选择多项式为单元的位移模式时,除了要满足单元的完备性和协调性要求,还须考虑什么因素还须考虑两个因素:1、所选的位移模式应该与局部坐标系的方位无关,即几何各向同性. 2、多项式位移模式中的项数必须等于或稍大于单元边界上的外节点的自由度数,通常取多项式的项数与单元的外节点的自由度数想等.。
中科大工程中的有限元作业答案(最新)
、最小势能原理法
2
1 1 12 1 2 22 1 3 32 1 1 2 2
P = 2 k d + 2 k d + 2 k d - Fq - F q
2的位移。
d1 , d 2 , d 3分别代表弹簧 (1),
( 2 ),( 3)的伸长量,q1和q2表示节点1,
= êêk21(1) k22(1) 0úú + êê0 k11(2) k12(2) úú
êë 0 0 0úû êë0 k21(2) k22(2) úû
k12(1)
0ù
ék11(1)
ê
(1)
(1)
(2)
= êk21 k22 + k11 k12(2) úú
êë 0
k21(2)
k22(2) úû
EA
é E1A1
ë
û
2
2
sinq cos
-cos q
-sinq cos
q
qù
é cos q
2
2
ê
AE sinq cosq
sin q
-sinq2cosq
-sin q úú
2
K=
ê
L ê -cos q
cos q
sinq cos
-sinq cos
q
qú
2
2
ê-sin cos
sinq cosq
cos q úû
ë q q -sin q
3
Þ RB = ql
8
3
R Bl
ql
, y BR =
= 3EI
8EI
4
3
ql
(完整版)有限元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2 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思考题2.1 有限元法离散结构时为什么要在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采用较密网格,而在其他地方采用较稀疏网格?答:在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每一结点与相邻结点的应力都变化较大,若网格划分较稀疏,则在应力突变处没有设置结点,而使得所求解的误差很大,若网格划分较密时,则应力变化复杂的地方可以设置更多的结点,从而使得所求解的精度更高一些。
2.2 因为应力边界条件就是边界上的平衡方程,所以引用虚功原理必然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对吗?答:对。
2.3 为什么有限元只能求解位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弹性力学中受内压和外压作用的圆环能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吗?为什么?答:有限元法是一种位移解法,故只能求解位移边值问题和混合边值问题。
而应力边值问题没有确定的位移约束,不能用位移法求解,所以也不能用有限元法求解。
2.4 矩形单元旋转一个角度后还能够保持在单元边界上的位移协调吗?答:能。
矩形单元的插值函数满足单元内部和单元边界上的连续性要求,是一个协调元。
矩形的插值函数只与坐标差有关,旋转一个角度后各个结点的坐标差保持不变,所以插值函数保持不变。
因此矩形单元旋转一个角度后还能够保持在单元边界上的位移协调。
2.5 总体刚度矩阵呈带状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计算半带宽? 答:因素:总体刚度矩阵呈带状分布与单元内最大结点号与最小结点号的差有关。
计算:设半带宽为B ,每个结点的自由度为n ,各单元中结点整体码的最大差值为D ,则B=n(D+1),在平面问题中n=2。
2.6 为什么单元尺寸不要相差太大,如果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由于实际工程是一个二维或三维的连续体,将其分为具有简单而规则的几何单元,这样便于网格计算,还可以通过增加结点数提高单元精度。
在几何形状上等于或近似与原来形状,减小由于形状差异过大带来的误差。
若形状相差过大,使结构应力分析困难加大,误差同时也加大。
2.7 剖分网格时,在边界出现突变和有集中力作用的地方要设置结点或单元边界,试说明理由。
有限元习题及答案
(a)
(b)
(c)
(a)单元间没有考虑节点相联 (b)网格形状太差,单元边长相差太大 (c)没有考虑对称性,单元边长相差太大
3、分别指出图示平面结构划分为什么 单元?有多少个节点?多少个自由度?
(a)桁架结构模型
• 划分为杆单元, 8个节点,12个自由度
(b)钢架结构模型
划分为平面梁单元,8个 节点,15个自由度
所以
F B B EAl
T
K
(2)
故
K B B EAl
T
将[B]值代入(2)式得
1 1 1 K 1 l 1 l
1 EAl
完毕
EA l
1 1
1 1
11
(c)混凝土梁结构
平面四节点,四边形单 元,8个节点,13个自由 度
(d)水坝模型
平面三角形单元,29个 节点,38个自由度
4、什么是平面应力问题?什么是平面应变 问题?举例说明
平面应力问题: 若物体的某一方向的尺寸较另外两个方向的小得多, 即为一等厚平板,且在平板的边界有平行于平面切沿 厚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面力,则此类问题可简化为平面 应力问题。 y 如一方形薄板边 y 上作用有分 布面力: b z x 连杆 a
2
1
x )
2
u1 )
2
(u 1 u
2
u
1
2
x
2
1 l
(x x
)u 1 )
1 l
( x1 x )u
2
1 (x x l
2
1
u1 ( x1 x ) l u 2
有限元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组 (2)
有限元考试一试题及答案——第一组有限元考试一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 5 道,共计 25 分)。
1.有限单元位移法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5 分)答:(1)选择合适的单元种类将弹性体失散化;(2)建立单元体的位移插值函数;(3)推导单元刚度矩阵;(4)将单元刚度矩阵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5)代入界线条件和求解。
2.在划分网格数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八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精度大于四边形矩形单元?(5 分)答:在对于曲线界线的界线单元,其界线为曲边,八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边上三个节点所确定的抛物线来代替原来的曲线,显然拟合收效比四边形矩形单元的直边好。
3. 轴对称单元与平面单元有哪些差异?(5分)答:轴对称单元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截面的空间的环形单元,平面单元是三角形或四边形平面单元;轴对称单元内任意一点有四个应变重量,平面单元内任意一点非零独立应变重量有三个。
4.有限元空间问题有哪些特色?(5 分)答:(1)单元为块体形状。
常用单元:周围体单元、长方体单元、直边六面体单元、曲边六面体单元、轴对称单元。
(2)结点位移 3 个重量。
(3)基本方程比平面问题多。
3 个平衡方程, 6 个几何方程, 6 个物理方程。
5.简述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平面问题解析过程。
(5)分)答:(1)经过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的照射关系获取四节点四边形等参单元的母单元,并采用单元的唯一模式;(2)经过坐标变换和等参元确定平面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几何形状和位移模式;(3)将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位移模式代入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获取单元应变重量的计算式,再将单元应变代入平面问题的物理方程,获取平面四节点等参数单元的应力矩阵;(4)用虚功原理求得单元刚度矩阵,最后用高斯积分法计算完成。
二、论述题( 3 道, 共计 30 分)。
1.简述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平面问题解析过程。
( 10 分)答:(1)经过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的照射关系获取四节点四边形等参单元的母单元,并采用单元的唯一模式;(2)经过坐标变换和等参元确定平面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几何形状和位移模式;(3)将四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的位移模式代入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获取单元应变重量的计算式,再将单元应变代入平面问题的物理方程,获取平面四节点等参数单元的应力矩阵;(4)用虚功原理求得单元刚度矩阵,最后用高斯积分法计算完成。
有限元分析题及大作业题答案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作业报告~【、有限元分析及应用作业报告一、问题描述图示无限长刚性地基上的三角形大坝,受齐顶的水压力作用,试用三节点常应变单元和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对坝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以下几种计算方案进行比较:1)分别采用相同单元数目的三节点常应变单元和六节点三角形单元计算;2):3)分别采用不同数量的三节点常应变单元计算;4)当选常应变三角单元时,分别采用不同划分方案计算。
二、几何建模与分析图1-2 力学模型由于大坝长度>>横截面尺寸,且横截面沿长度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可将大坝看作无限长的实体模型,满足平面应变问题的几何条件;对截面进行受力分析,作用于大坝上的载荷平行于横截面且沿纵向方向均匀分布,两端面不受力,满足平面应变问题的载荷条件。
因此该问题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大坝所受的载荷为面载荷,分布情况及方向如图1-2所示,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求解。
假设大坝的材料为钢,则其材料参数:弹性模量E=,泊松比σ=¥三、第1问的有限元建模本题将分别采用相同单元数目的三节点常应变单元和六节点三角形单元计算。
1)设置计算类型:两者因几何条件和载荷条件均满足平面应变问题,故均取Preferences为Structural2)选择单元类型:三节点常应变单元选择的类型是PLANE42(Quad 4node42),该单元属于是四节点单元类型,在网格划分时可以对节点数目控制使其蜕化为三节点单元;六节点三角形单元选择的类型是PLANE183(Quad 8node183),该单元属于是八节点单元类型,在网格划分时可以对节点数目控制使其蜕化为六节点单元。
因研究的问题为平面应变问题,故对Element behavior(K3)设置为plane strain。
3)定义材料参数4)生成几何模a. 生成特征点b.生成坝体截面*5)网格化分:划分网格时,拾取lineAB和lineBC进行Size Conrotls,设定input NDIV 为15;拾取lineAC,设定input NDIV 为20,选择网格划分方式为Tri+Mapped,最后得到600个单元。
有限元作业试题及答案.doc
2
答:一般选用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在满足一定精度情况,
有限元划分网格的基本原则是:
1、拓朴正确性原则。即单元间是靠单元顶点、或单元边、或单元面连接
2、几何保形原则。即网格划分后,单元的集合为原结构近似
3、特性一致原则。即材料相同,厚度相同
4、单元形状优良原则。单元边、角相差尽可能小
c j二elcm= —a
Ni = l/a2 • a x = x/a
同理可得:Nj二y/a
有限元方法及应用试题
1
答:单元离散(划分、剖分)一单元分析一整体分析
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主要有:
A结构的离散化
B单元分析。选择位移函数、根据几何方程建立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根据物理方程建立应力
与位移的关系、根据虚功原理建立节点力与节点位移的关系(单元刚度方程)
C等效节点载荷计算
D整体分析,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7、图示三角形ijni为等边三角形单元,边长为1,单位面积材料密度位P,集 中力F垂直作用于nij边的中点,集度为q的均布载荷垂直作用于im边。写出三 角形单元的节点载荷向量。
q:移到m, i点F:移到m, j点重力:移到m, I, j点
要证{8}=0
只需证,Nm = 0
Nm= 1/2A (am+bmx +cmy)
(d)平面三角形单元,29个节点,38个自由度
4、什么是等参数单元?。
如果坐标变换和位移插值采用相同的节点,并且单元的形状变换函数与位移插值的形函
数一样,则称这种变换为等参变换,这样的单元称为等参单元。
5பைடு நூலகம்
v(x, y)=
答:不能取这样的位移模式,因为在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中,位移模式应该是呈线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元作业一1、对图示杆结构,已知节点 3 的位移 10mm,试用有限元法求出各节点的节点力和节点 2 的位移。
已知两段杆的长度为 l1, l2 截面积为 A 1, A 2 ,弹性模量为 E 1, E2 。
解:将整个杆件可以划分 3 个节点,2 个单元。
如图所示:设图中力为 F,则 1 节点所受反 作用力为-F。
对单元①,单元刚度矩阵为:ke(1) 同理,单元②的单元刚度矩阵为:1 1 AE 1 1 L1 1 1 ke(2) 将单元刚度矩阵集成,有整体刚度矩阵为:A2E2 1 1 L2 1 1 k ke(1) [k]e(2)(1) (1) k11 k12 0 0 0 0 (1) (1) (2) (2) k21 k22 0 0 k11 k12 (2) (2) 0 k21 k22 0 0 0 (1) (1) k11 k12 0 (1) (1) (2) (2) k21 k22 k11 k12 (2) (2) k k 0 21 22 E1A EA 1 1 1 0 L L1 1 E1A EA EA E A 1 1 1 2 2 2 2 L2 L2 L1 L1 EA E2 A2 2 2 0 L2 L2 F 1x F 整体节点载荷矩阵为 R F 2x 0 , F F 3x 1x 0 整体节点位移矩阵为: 2x 2x 。
0.01 3x 写成刚度矩阵方程的形式有: 列,得到:k R 。
代入边界条件, 1x 0,即划去第一行第一E2 A2 E2 A2 E1A 1 L L2 L2 2x 0 1 E2 A2 E2 A2 0.01 F L L2 2解之,得:2x E2 A2 ; E1A E2 A2 1 100L2 L2 L1 FE1E2 AA 1 2 。
E1A E2 A2 1 100LL 1 2 L2 L1 2.基本知识: 如图建立整体坐标系 xy 和局部坐标系 x’y’ui' cos sin 0 0 ui ' v 0 0 vi sin cos i u' 0 0 cos sin uj j v ' 0 0 sin cos j v j0 0 cos sin sin cos 0 0 令T 0 0 cos sin 0 0 sin cos 1 AE T ' ' 0 则由 K T KT, K L 1 0 可得到有0 0 0 01 0 1 00 0 0 0 cos2 cos2 sin cos sin cos 2 sin cos sin2 sin AE sin cos K 2 L cos2 sin cos cos sin cos 2 sin cos cos2 sin cos sin 求杆的内应力: 已知 ' Rix AE 1 1 ui' ui' R'jx E ,轴向应力 1 1 ' u' ' A L uj Rjx L 1 1 j ui ui v 0 vi E E cos sin 0 i 1 1 u L cos sin cos sin u 0 0 cos sin L j j v v j j解题: 对于杆单元 1(节点 2-1) ,L 1 2L, 3 1.2500 5 2.1651 K1 10 1.2500 2.16512.1651 3.7500 2.1651 3.75001.2500 2.1651 1.2500 2.16512.1651 3.7500 2.1651 3.7500 对于杆单元 2(节点 3-1) , L2 L, 01 0 K2 106 1 00 0 0 01 0 1 00 0 0 0 2 3 L , 3 6对于杆单元 3(节点 4-1) , L3 6.4952 3.7500 K3 105 6.4952 3.7500合成整体刚度矩阵3.7500 2.1651 3.7500 2.16516.4952 3.7500 6.4952 3.75003.7500 2.1651 3.7500 2.1651 1.7745 0.1585 0.1250 6 0.2165 K 10 1.0000 0 0.6495 0.3750 0.1585 0.5915 0.2165 0.3750 0 0 0.3750 0.21650.1250 0.2165 0.1250 0.2165 0 0 0 00.2165 1.0000 0 0.3750 0 0.2165 0.3750 0 0 1.000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0.6495 0.3750 0 0 0 0 0.6495 0.37500.3750 0.2165 0 0 0 0 0.3750 0.2165 由边界条件 u2 v2 u3 v3 u4 v4 0 , [K] [R] 划行划列得:u1 0.0004 1.7745 0.1585 u1 1000 106 ,解得 (m) 0.1585 0.5915 v1 1000 v1 0.0016将整体位移 0.00040.0016 0 0 0 0 0 0T, 代入K [R]可求出各节点处的约束反力F2xF2y F 500 422 0 866 500(N) 3x F 3y F 4x F 4y 288 于是杆 1 的内应力 1 杆 2 的内应力 2F22x F22y / A 115.47(MPa) F32x F32y / A 84.53(MPa)F42x F42y / A 200(MPa)杆 3 的内应力 3 有限元作业二1、弹性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变形后的位移为:u ( x, y , z ) P(1 2 ) x b3 y b2 z a1 E P(1 2 ) v ( x, y , z ) y b1 z b3 x a2 E P(1 2 ) w( x, y, z ) z b2 x b1 y a3 E其弹性模量为 E ,泊松比为 ,受外力 P 的作用,其中 a1 , a 2 , a 3 , b1 , b2 , b3 为常数,试分析 该物体的变形情况;若该物体原点无移动,物体也无转动,求以上各式的各常数。
2、试用最小势能原理求解下面弹簧系统节点 1、2 的位移。
(1) K1=40N/mm1 60N(3) K3=80N/mm2 50N(2) K2=50N/mm3、如下图所示,求在均布载荷 q 作用下 B 点处的约束反力。
有限元作业二答案 1. 解:x xyu v w y z x y z u v u w xz y x z x yz v w z y x P 1 2 u E x P 1 2 v E y P 1 2 w E z xy xz yz u v b3 b3 0 y x u w b2 b2 0 z x v w b1 b1 0 z yy z 由此可见 长方体所受应变中,只有正应变,没有剪应变。
说明长方体只有体积改变而 无形状改变。
若该物体的原点无移动,可推出 a1 a2 a3 0 整个物体也无转动,可推出 b1 b2 b3 0 2、最小势能原理法 系统总势能: 1 2 1 1 k11 k2 22 k332 F1q1 F2 q2 2 2 22的位移。
1 , 2 , 3分别代表弹簧 1, 2 , 3的伸长量,q1和q2表示节点1, 则有1= 2=q1 , 3 q2 q1 1 1 1 2 于是= k1q12 k2 q12 k3 q2 q1 F1q1 F2 q2 2 2 2据最小势能原理 系统平衡需 k1q1 k2 q1 k3 q1 q2 F1 q1 k3q1 k3q2 F2 q21 2由方程 1 和 2 写成矩阵方程形式: k k k 即 1 2 3 k3 k3 q1 F1 k3 q2 F2 11 q1 mm 170q1 80q2 60 9 代入数值 80 80 50 q q 133 1 2 q mm 2 72 3、解:协调方程:B 点挠度为零,即y B 0 y B y BR y Bq 0由材料力学基本知识可知:y Bq y B y BR y Bq3 RB ql 8R l3 ql 4 , y BR B 3EI 8EI 4 3 ql l RB 0 8EI 3EI有限元作业三 1. 求出节点载荷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