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提高扩建变电站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详细]

合集下载

提高变电电气二次设计图纸出图率(QC)

提高变电电气二次设计图纸出图率(QC)
微机制图慢因果分析树图
硬件配置低 软件未升级 无专业维修人员 微机老化
操作不熟练
操作能力低
无新版标准图
无模块设计功能
六、要因确认:
提高变电电气二次设计图纸的出图率
根据因果分析树图,我小组成员对所有末梢原因的确认进行了计划,明确 应该确认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责任人,列表如下: 1、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末端原因 硬件配置低 软件未升级 无专业维修人员 微机老化 操作能力低 无新版标准图 无模块设计功能 确认内容 1、微机硬件配置 1.微机制图应用情况 2.微机应用软件版本 1、维修人员配置情况 2、微机障碍情况 1、微机使用年限 2、微机应用能力 1、设计人员微机操作水平 1、查寻标准图档案 1、验证微机设计功能 确认方法 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 现场测试 现场调查 现场验证 日期 6月22日 6月22日 6月25日 6月25日 6月28日 6月28日 6月30日 负责人 郝燕萍 张子引 张延辉 弓 磊 郝燕萍 郭亚昌 戴 飞
1198 943 1338 1401 4880
96.9 97.4 97.7 97.6 97.4
97.4 结论:2004年1月—4月份变电电气二次设计 图纸的出图率平均为97.4%,小于电网部99%的要求。
小组选题
提高变电电气二次设计图纸的出图率
提高变电电气二次设计图纸的出图率
绘成折线图
99.5 99 98.5 98 97.5 97 96.5 96 95.5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题是:微机制图慢。
提高变电电气二次设计图纸的出图率
2、为目标值提供依据
• •
1)我部要求设计图纸出图率大于99%,是有科学根据的,我们应当 尽力去完成。 2)现状调查显示:“微机制图慢”占问题的82.8%。理论上计算, 将其降为28张(X=5008×0.01-(13+5+4)=28),就可完成目标99%。 若进一步降为8张,则可实现出图率99.4%。可见从理论上讲目标可达到 99.4%。 3)从《电气信息交流》中得知,华中院的出图率已超过99%,而我 们与华中院在二次专业方面技术接近,因此通过努力,出图率可以超过 99%。

变压器套管CT试验方法研究

变压器套管CT试验方法研究

变压器套管CT 试验方法研究朱晓红(云南电网公司曲靖供电局,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变压器套管CT 试验,利用常规试验方法——电压法由于变压器绕组电感的影响无法顺利完成。

从电流互感器和变压器工作原理入手,通过对套管CT 和变压器电磁感应理论分析,找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即对某一侧一相试验时,短路其他侧对应相,从而抵消变压器绕组电感的影响。

该方法经现场多次实践证明,是可行、准确、可靠的。

关键词:变压器套管CT;伏安特性试验;电磁感应;抵消;测试方法The Re search on T e st Methods of the sle eve-type curre nt transformerZHU Xiao-hong( Qujing Power Supply Bureau,Qujing 655000, China)Abstract: The CT test methods of the transformer bushing could not complete successfull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test methods- voltage metho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by the induction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bushing CT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of transformer,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an were found from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current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which w as making other sides’ corresponding phase short-circuited, thus canceling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ormer winding inductance when one side’s one-phase test was operated. This method has been proved by the field practice for many times to be practicable, accurate and reliable.Key w ords: sleeve-type current transformer;V-A character measurement;e lectromagnetic i nduction;counteraxt;method of measurement一引言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提高继电保护调试质量QC

提高继电保护调试质量QC

重新拆线,立屏,查线、 投运时,无法进行定值
整组试验增加二次组3个 的输入,推迟送电时间,
工作日工作时间
造成巨大的损失。
返回
调试阶段
调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查二次回路 2、保护装置的调试及带开关整组试验 3、后台监控系统调试 4、站内故障信息系统的网络组成
返回
查二次回路
检查二次回路,是开展下一个步骤工作的重 要前提。只有正确、完善的二次回路才能实现安 全、可靠、优质、经济地发、变、输和配电。以 下三点是查二次回路的主要“重点”所在,不是 全部内容,继保二次人员也应熟练掌握《电力系 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 并按“要点”的规定执行。
某变电所220kV馈线CT因安装有误, 重新查线延长二次组3个
造成三个间隔A\B\C三相的CT误差 工作日时间,重新吊装
曲线不一致。
CT,增加成本
35kV系统将进入不正常 运行状态。故障时,扩 大事故范围。
影响线路保护装置的可 靠性,正确性,造成保 护误动作等。
某变电所220kV母联CT(5P/25型) 重新查线,延长二次组2 影响线路保护装置的可
错误率(%)
漏查某线 不查某线
返回
保护装置调试及带开关整组试验
①应根据福建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文件—调 继[2008]103号文件《关于下发福建省网 2008年110千伏及以上线路保护和母差保护 适用软件版本的通知》进行保护装置程序 版本的确认;
②根据福建省电力中试用提供的《2008规程》 里的规范要求对保护装置进行校验调试工 作;
与500kV主变的220kV开关CT(TPY 个工作日时间,重新吊 靠性,正确性,造成保
型)安装错误
装CT,增加成本

qc提高二次调查数据成果的准确率-2011.1.6发布

qc提高二次调查数据成果的准确率-2011.1.6发布

2、项目概况 、 临沂市罗庄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临沂市罗庄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南北最大纵距 22.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公里。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 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 现辖 225个行政村,总面积374.6平方公里。 225个行政村,总面积374.6平方公里。包括81幅 个行政村 374.6平方公里 1:5000的正摄影像图。2009年6月我们开始进行外业调 2009年 2009 查,7月份进行了内业数据建库工作。形成的数据库包 月份进行了内业数据建库工作。 含图斑数量19560个 地类界线60674条 含图斑数量19560个,地类界线60674条,线状地物 19560 60674 25137条 行政区界线9532条 基本农田图斑4482个 25137条,行政区界线9532条,基本农田图斑4482个。 9532 4482
非要因
地类划分标准不理 解


人为预留
非要因
路途远, 路途远,缺少交通 工具非Leabharlann 因电脑旧, 电脑旧,常死机
非要因
未收集发证 材料 勘测定界坐 标不清楚 调查底图不 清楚 地类赋值方 法不正确 调查时判错 位置
二次调查规程中明确规定, 二次调查规程中明确规定,已发建设用地使用证或批而未 批而未供的土地应当按照建设用地进行调查, 用、批而未供的土地应当按照建设用地进行调查,由于个 别调查人员未收集相应的批文或发证材料, 别调查人员未收集相应的批文或发证材料,仍然按照现状 进行调查,导致地类一致性错误。 进行调查,导致地类一致性错误。 有些发证材料是通过扫描或拍照的方式取得的, 有些发证材料是通过扫描或拍照的方式取得的,由于勘测 定界坐标不清楚,导致批准用地的范围不准确, 定界坐标不清楚,导致批准用地的范围不准确,也能导致 地类一致性错误。 地类一致性错误。 由于受天气原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天气原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调查底图被 云层覆盖,同时有少量调查底图在解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云层覆盖,同时有少量调查底图在解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图幅接边处出现影像缺失, 图幅接边处出现影像缺失,从而对地类认定工作产生一定 的影响。 的影响。 在将外业调查结果输入到数据库的过程中, 在将外业调查结果输入到数据库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属 性赋值方法操作不当,导致地类一致性发生错误。 性赋值方法操作不当,导致地类一致性发生错误。 在进行外业调查时, 在进行外业调查时,通常是采用找一个明显的地物作为参 照点,然后按照一定的路线推进,核实实地地类的情况, 照点,然后按照一定的路线推进,核实实地地类的情况, 个别调查人员不注意工作方法,凭感觉进行判断, 个别调查人员不注意工作方法,凭感觉进行判断,通常看 到的位置不是图上所标注的位置, 到的位置不是图上所标注的位置,从而产生地类一致性错 误。 规程要求对于圈而未建的土地不应认定为建设用地。 规程要求对于圈而未建的土地不应认定为建设用地。有些 地方圈起院子用来种菜或养花, 地方圈起院子用来种菜或养花,从外边看往往认为是建设 用地,由于主人不在家,不能进院查看, 用地,由于主人不在家,不能进院查看,就可能出现地类 一致性错误。 一致性错误。 由于个别位置被水或障碍物阻挡, 由于个别位置被水或障碍物阻挡,调查人员不能走到近处 核实地类情况,往往从远处判断的地类和实地有差异, 核实地类情况,往往从远处判断的地类和实地有差异,从 而产生地类一致性错误。 而产生地类一致性错误。

主变套管CT极性现场测试方法

主变套管CT极性现场测试方法

福州亿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主变套管CT极性现场测试方法的报告
桂林#2主变扩建工程验收期间,福州亿森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验收人员偕同施工单位对#2主变的套管CT极性进行了检验,通过对不同测试方法的比较,得到以下结果,以供参考:
1、常规的“直流感应法”,在变压器出线与中性点加直流电压,加电瞬间,在CT二次侧用指针万用表毫伏档测量。

该种方法由于变压器线圈具有很大的电感,故使用常规的小容量电池无法检验;但如使用大容量的直流电池,例如12V的电动车电池,则可比较容易进行极性测试。

2、“三相短路加电测量CT极性”,三相线圈的中性点套管CT出线在自耦变中短接的,在高压侧(或是中压侧)套管CT出线短接三相。

接法如下:
此法使用常规的小容量电池,即可轻易的判断出套管CT极性。

简单易行,准确可靠。

3、“CT一次升流法“,一般通过以380V交流分相加到变压器中压侧套管的方法来实现。

此方法在现场应用中存在若干困难:(1)380V交流电源的获取,一般从检修电源箱接线,接线比较繁琐。

(2)380V交流电属于高压电,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范围较大,且现场验收人员、施工人员众多,容易发生触电,有较大的风险隐患。

(3)在扩建工程中,由于在运行高压场中,受到的交流电压干扰也较大,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运用QC方法提高套管安装质量.ppt

运用QC方法提高套管安装质量.ppt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设定目标
• 1、课题目标: • 套管预埋偏差小于5mm的比率达到95%以上。 • 2、目标可行性分析 • 套管预埋本身并不复杂,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提出方案并会同项目
部进行研究讨论,项目部调集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 导和数据统计整理,从劳务队中选派有责任心、服从管理的施工人 员进行实施。
运用QC方法提高套管安装质量
中建八局汇杰新城安装项目部 编制人: 发布时间: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 一、课题简介 • 二、QC小组介绍 • 三、选题理由 • 四、设定目标 • 五、方案选择 • 六、问题假想预测 • 七、制定对策 • 八、对策实施 • 九、效果检查 • 十、巩固措施 • 十一、总结及今后打算
边钢筋焊接的方式。 • 优点:施工简便,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 • 缺点:如果结构模板发生偏差,套管定位也会相应发生偏差。钢筋
本身没有固定,如果钢筋位置移位后套管也会跟着移位,质量得不 到保证。套管固定需使用钢筋焊接。 • 结论:采用这种方案不可取。
• 3、方案二:
• 以底层套管的中心点为射点,采用红外激光垂点投射仪,向上引 一条垂直的射线,以这条射线为套管的中心线,就能确保套管安 装在同一直线上。投射仪先将射线垂点投射在模板底部,然后采 用铁钉穿过模板,铁钉顶端即为套管中心点。套管的固定采用对 拉螺杆固定。如下图所示。
• 优点:理论上能保证套管的中心在同一条垂直线。套管的固定方 式牢固,对拉螺杆可重复使用,节约材料。
• 缺点:投射基点在钢管脚手架中,通行不便。
对拉螺杆固定
• 4、方案选择 • 从施工的质量、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后,小组
决定选择第二套方案实施。
六、问题假想预测
• 围绕着确保套管中心点在同一条垂直线这个主题,可能出现的问 题有:

变压器套管CT安装后极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变压器套管CT安装后极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变压器套管CT安装后极性测试方法的研究作者:廖志鹏梁如平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5年第03期摘要:变压器套管CT的极性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保护的可靠性,也将直接影响着变压器投运后的安全稳定运行。

文章针对变压器套管CT安装后传统试验方法难以准确、灵敏测试极性的弊端展开研究,自主研发了四通道极性测试仪,并应用于套管CT安装后的极性测试,现场应用操作方便、结果准确、效率高。

关键词:变压器套管CT极性;极性自保持装置;多绕组极性测试在变压器安装完毕后,变压器的一次阻抗很大。

目前广泛采用的试验方法是针对套管CT 安装前置于地面上完成变比及极性试验,而在安装后参照套管CT安装前的试验报告及套管的朝向对极性进行判断,二次回路则通过二次升流或核对线芯的方法检验。

该试验方法由于安装过程可能将套管CT装反或在拆接线时接错二次回路,容易造成极性错误。

因此,在套管CT安装后,如何正确判断套管CT的极性的正确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安装后传统极性试验方法分析1.1 电磁感应法由于变压器的各侧电磁感应及各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不一致,二次绕组感应电流较小且不统一,串接电流表难以选择,采用灵敏性低的指针表偏转不明显,而采用灵敏性高的指针表则可能因某侧二次绕组感应电流较大超出指针表的量程甚至烧毁电流表。

此外,该试验方法在回路接通瞬间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而在断开回路瞬间因电感电流不能突变引起断开处产生拉弧,危及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1.2 一次加压升流法直接在变压器某侧三相加入380V电压,将其他侧短接,形成短路电流,通过对二次绕组带负荷测试六角图校验其极性。

随着我国建设的高速发展,系统的负荷及短路电流不断增大,变压器的容量及变比亦随之增大,该试验方法在二次绕组感应电流越来越小,已经无法满足普通伏安特性表的精度要求。

而一次加压危险性高、接线难度大、试验效率低,所以该试验方法难以推广。

2 新极性试验方法技术原理2.1 研究思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设计一种极性测试准确度高、测试效率高、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快捷的CT极性测试仪;该测试仪能同时进行多个绕组的极性测试,与传统的测试仪相比,提高准确率,缩短极性测试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测试效率。

QC成果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创新

QC成果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创新

QC成果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创新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存在着调试周期长、调试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提出了一种QC成果继电保护调试方法,该方法在保证调试效果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调试的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实际应用效果。

理论基础QC(快速计算)是一种高效的计算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该方法利用了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提高计算效率,降低计算成本,从而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快速求解。

在继电保护调试中,我们将QC方法应用于计算继电保护设备参数以及相应的调试方案,以实现调试过程的快速化。

方法步骤步骤一:数据采集首先,我们需要采集电力系统中相关的数据,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相位等参数。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仪器设备、SCADA系统等手段获取。

由于QC方法对数据量要求较高,我们需要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和连续性。

步骤二:数据预处理在采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平滑、数据变换等步骤,旨在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预处理后的数据将作为QC方法的输入。

步骤三:QC计算在进行QC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模型的建立需要参考继电保护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调试要求。

根据模型,我们可以将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表示为一个优化问题,通过求解该问题,可以得到最优的参数值。

在QC计算中,我们将数据分成多个任务,然后利用并行计算的方式进行计算。

通过充分利用计算资源,可以显著提高计算速度。

步骤四:调试方案生成在得到继电保护设备的参数后,我们可以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调试要求,生成相应的调试方案。

调试方案包括测试步骤、测试参数、测试结果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调试方案,可以保证调试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调试效果。

步骤五:调试方案验证在生成调试方案后,我们需要进行方案的验证。

电力优秀qc成果范例

电力优秀qc成果范例

电力优秀qc成果范例电力优秀 QC 成果范例在当今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小组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展 QC 小组活动,电力企业能够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电力优秀 QC 成果范例,展示电力行业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一、提高变电站设备巡视效率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设备数量日益增多,设备巡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传统的设备巡视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容易遗漏等问题。

为了提高变电站设备巡视效率,电力公司名称的 QC 小组开展了专项研究。

首先,小组成员对以往的设备巡视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巡视路线不合理、巡视工具不便捷以及巡视人员分工不明确是导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小组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他们优化了巡视路线,根据设备的分布和重要程度,合理规划巡视路径,减少了巡视过程中的往返时间。

同时,研发了一款便捷的巡视工具,将设备的基本信息、巡视要点以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集成在一个手持终端上,方便巡视人员随时查阅。

此外,明确了巡视人员的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变电站设备巡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巡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每小时巡视X个设备,提高到了每小时巡视X 个设备,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降低电力线路损耗电力线路损耗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影响能源的有效利用,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电力公司名称的 QC 小组以降低电力线路损耗为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小组成员通过对电力线路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线路老化、无功补偿不足以及负荷分布不均衡是导致线路损耗过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小组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他们对老化的线路进行了更新改造,采用了新型的导线材料和绝缘材料,降低了线路电阻。

QC发布-提高变压器容量测量准确率

QC发布-提高变压器容量测量准确率

现状3实收电费误差缺陷
39950(元/月) 34000(元/月) 应收金额 实收金额
宝鸡啤酒
庞丰科技
四方金矿
电费数 额统计
32640(元/月)
27200(元/月)
42500(元/月)
34000(元/月)
根据以上调查表我们发现, 造成当前3现状的主要问题是 实际运行容量与铭牌容量不 符。
课题目标
性,损害了公司利益,而且,伴随电力事业 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近年来新 型节能变压器不断的更新换代,多种形式变 压器同在电网上运行,当变压器铭牌丢失或 字迹不清时已很难据其体积来分辨变压器容 量,在此试验班决定在2010年,采用新设备 新技术,将此难关攻克,将提高变压器容量 测量准确率作为研究课题,开容量
根据用电管理的规定容量在315KVA以上的用户均执行 两部制电价,执行两部制电价的用户电费主要由电量电费和 基本电费组成,而基本电费的计费方式又分为需量计费和容 量计费两种方式,所以当以容量计算基本电费时,就会发现 以上三家用户由于铭牌容量与实际运行容量不符,从而造成 公司对基本电费实收产生误差的利益损害。 计算公式为:基本电费=变压器容量(KVA)×容量电价(元 /KVA) 根据局相关规定容量电价按17元/KVA计算,得出实收基本电 费误差结果如下



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末端因素 判定统计流程不 规范 确认额定容量的 方法不正确 业务技能差 人员责任心差 无有效的测量判 定容量设备 铭牌标示 额定容量不准 判定方法过于老 化 变压器铭牌容量 不清 确认 方法 现场 调查 现场 测试 现场 测试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现场 测试 现场 调查 现场 调查 判定标准 班组有成熟、完善的工 作规程 不能准确判定变压器额 定容量 班组按时按月觉行培训 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 班组人员都明确,遵守 自身职责 没有有效判定额定容量 的设备 绝大多数客户侧铭牌容 量标示准确 关看铭牌以不能满足实 际工作中的需求 绝大多数客户侧铭牌容 量标示清晰 负责人 高平 白云利 王荣安 丁茜 张娜 戚惠梅 王莉 刘子昂 完成日期 2010年07 月19日 2010年07 月20日 2010年07 月20日 2010年07 月21日 2010年07 月22日 2010年07 月22日 2010年07 月23日 2010年07 月23日 是否要因 非要因 要因 2010年07 月20日 2010年07 月21日 2010年07 月22日 2010年07 月22日 2010年07 月23日 2010年07 月23日

QC成果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创新

QC成果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创新
传统的继电保护调试方法存在效率低 下、调试周期长、调试精度不高等问 题,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安全稳 定运行的需求。
QC成果的创新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电 保护调试新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识 别和定位故障,提高调试精度和效率。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自适应、 智能化、高效化的特点,能够快速准 确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
05 未来展望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电力系统
工业自动化
继电保护调试方法的创新成果可以应 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领域,如高压 输电、智能电网等,以提高电力系统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继电保护调试方 法的创新成果可以为生产线提供更加 稳定和可靠的运行环境,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轨道交通
QC成果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
调试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解决方案2
对调试过程进行复盘,找出问题所在,优化调试方 法,重新进行调试。
解决方案1
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原因,采取相 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调试时间过长。
问题3
问题2
调试结果不达标。
解决方案3
优化调试流程,提高调试效率。
04 创新点分析
创新点三:应用范围的扩大
总结词
新方法不仅适用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扩展应用到智能电网、分布式 能源等新兴领域。
详细描述
新方法采用了通用化的设计和开发思路,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系统和设备进行集 成,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等领域,新方法也 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点一:新型调试方法的提
总结词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继电保护调试方法,该方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QC成果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QC成果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

QC 成果发布材料- 1 -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一、小组概况:1、小组名称:神舟QC 攻关小组2、成立时间:2005 年7 月注册时间:2005 年7 月3、注册编号:YZ053034、课题类型:攻关型5、课题名称: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6、小组构成:成员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出勤情况危思宇男38 本科调通中心主任100 %彭丹军男35 大专自动化专责100 %姚勇男28 大专自动化专职100 %游洋女27 大专负荷预测专职100 %胡娟女26 本科自动化专职100 %7、活动计划2005 年8 月,本小组制定了《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课题的活动计划,见下表。

时间内容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选题、现场调查制定目标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对策实施QC 成果发布材料- 2 -效果检查与巩固二、课题介绍: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实现电网经营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江西省电力公司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以谋求省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保证江西电网的安全、稳定、优质运行,制定了《江西省电力公司内部市场实施办法》,对内部市场成员各单位进行内部市场运作考核。

《江西省电力公司内部市场实施办法》中的《江西省电力公司内部市场调度运营管理办法》对各供电公司负荷预测准确率按全月日负荷预测准确率、最高(低)负荷预测准确率进行考核,按月结算。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日负荷预测准确率、最高(低)负荷预测准确率是其中指标之一。

江西宜春供电公司自建局以来,非常重视负荷预测工作,做了许多努力和工作,但从省公司公布的考核结果来看很不理想,月月受罚,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2004 年我公司因负荷预测准确率被扣罚的电量为111.91 万千瓦时,2005 年1-9 月我公司因负荷预测准确率被扣罚的电量分别为272.61 万千瓦时。

省调发布的2005 年1-9 月江西电网调度系统创一流同业对标指标数据显示,我公司日负荷预测准确率和日最高(低)负荷预测准确率指标都排在12 个地区调度的末位,且差距较大。

[QC成果]提高扩建变电站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详细]

[QC成果]提高扩建变电站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详细]

确认四 确认五
测量人员缺乏 培训
电抗器铁芯影 响
确认六
控制措施不完 善
确认七
技术交底不到 位
确认八
扩建工程经验 不足
现场验证
厂家接线工艺技术差, 经校线可以控制
李兆明 2009.5.15
非要因
现场验证
标示不清楚,可以纠正 张令武 2009.5.16 非要因
检查测量机具检 测量机具已检定,并具
定情况
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
正确 正确 正确
结论:测试结果看出小电流测试准确,达到1mA 准确测相,超过了此项对策目标:2mA 。
九.效果检查
1.9月30日电抗器投运,小组人员对电抗器CT二次回路带负 荷测相位的相关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如下数据。
名称
电抗器保护屏 高压侧
电抗器保护屏 低压侧
相别 A4011 B4011 C4011 N4011 差流 A4051 B4051 C4051 N4051 差流
二.选题理由
理由一
我们对以往工程套管CT二次测试进行调查,共检查 180点,发现有149点符合要求,准确率仅为82.8%, 这不符合本扩建工程的要求,其统计结果如下:
总测量次数 符合要求次数
180
149
合格率% 82.8
二.选题理由
理由二
今后基建将面临扩建、改建工程增加的形势, 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在扩建工程中的研究, 对我们尚属首次,积累相关经验意义重大。
80 50 50 50
制表:李树著 日期2009年03月22日
一.课题概况
4.本课题活动统计
活动情况统计表
活动内容 定期活动 专题活动 现场分析 座谈、交流
小计

提高新建变电站电流二次回路检验效率

提高新建变电站电流二次回路检验效率

提高新建变电站电流二次回路检验效率摘要:本文通过对变电站二次回路校验流程,分析造成变电站电流二次回路校验时间较长的两个主要原因,通过对电流互感器二次出口端进行短接的方法缩短电缆核对时间;通过电气一次设备的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分合方式,改进升流方法,使整个新建变电站电流二次回路校验效率得到提高,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关键字:二次回路;一次升流;电缆核对;保护绕组0、前言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变电站站二次回路的验收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而电流回路作为二次回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验收质量将直接影响变电站的投产顺利程度及之后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如何快速高效的校验电流二次回路的正确性,对新站的投运及以后的运行维护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进行CT 电流二次回路检验时,应分三步进行:1、CT绕组极性测试;2、一次升流测试;3、电缆核对。

根据CT绕组数目的不同,进行检验时间也不同,根据以前工作经验,要完成一个220kV站13个间隔的电流二次回路检验工作,所需时间要36小时左右,所以为了提高电流二次回路检验效率,就必须缩短一次升流时间,电缆核对时间。

1、造成二次回路检验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1)电缆核对:通常校验电流二次回路的方法是进行一次升流和极性校验。

以A相为例,一次升流是指先在电流互感器一次侧A相接入交流电流,然后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用钳形电流表分别检测A相电流、N线电流和地线电流,若A相电流和N线电流相等,并且地线电流为0,则表明此电流二次回路是一点接地,并且接线正确。

上述方法并不能完全检验出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线是否正确,当出现如图2和图3所示的接线错误时(以A相为例),不论是采用一次升流法还是传统的极性校验法,都会得出和正确接线图1相同的检测结果。

这是因为,在电流互感器一次侧加电流或电压时,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数组线圈均同时受到感应,而图2和图3的接线方式依然能使每组电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因此当采用上述两种检验方法时,不论是在端子箱还是在屏柜处进行检测,都会得到正常的检验结果而无法查出接线错误。

(QC成果)运用QC方法提高钢套管定位

(QC成果)运用QC方法提高钢套管定位

十、效果检查
2013年7月25日,由组长及时组织小组全体成员对预埋完的钢 套管进行了检测,经过QC小组的共同努力,检测结果实现了套管 一次预埋偏差小于5mm的比率达到100%,共预埋套管44个,套管的 安装效果如下图所示。
套管偏差2mm
套管偏差4mm
十一、总结巩固
通过本次QC活动,提高了预埋螺栓钢 套管定位准确性,使主井绞车一次安装成 功。根据本次QC活动总结出施工经验,将 撰写《提高主井井塔提升绞车预埋螺栓套 管准确性》的论文,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 经验。
因 12、测量间隔时间长;因果图分析得出12个末端因素,通过QC小组全体组员讨论确定要因如下
七、要因确认
确认1:技术交底不详,操作工序混乱
时间: 执行人: 2013.6.8 栾 强
确认过程
结论
确认方法: 调查分析
地点: 项目部
经查技术交底内容详细,对班 组进行了明确的交底。
非要因
确认2:操作工人质量意识差
3、劳务作业队具有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有严密的质量管理体 系,操作工人肯钻研、技术熟练,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 证。
4、对已施工完的副井井塔工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过程控制重 点和难点,小组成员有信心实现既定目标。
提高 主井 井塔 提升 绞车 预埋 螺栓 套管 准确

六、原因分析
方法
振捣方法不合理
机械
提高主井井塔提升绞车 预埋螺栓套管准确性
单 位: 名 称:

一、小组概况 二、工程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现状调查 五、确定目标及
可行性研究 六、原因分析

七、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九、对策实施 十、效果检查 十一、总结巩固 十二、体会及下一

一种提高CT二次回路运行可靠性的方法

一种提高CT二次回路运行可靠性的方法

一种提高CT二次回路运行可靠性的方法
杨长存
【期刊名称】《电力安全技术》
【年(卷),期】2022(24)12
【摘要】在继电保护设备检修维护过程中,接线端子排处最容易发生回路故障,通过采用“双回路”设计来提高CT二次回路运行的可靠性,既保障了人身和设备安全,又加强了防止保护装置误动作的能力;同时,绝缘层颜色随温度变化的设计提供了目视巡检的便利,保障了继电保护设备的稳定运行。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杨长存
【作者单位】淮浙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凤台发电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7
【相关文献】
1.提高变电站二次回路运行可靠性的对策分析
2.一种CT二次回路开路测试装置的研究
3.一种新型的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CT二次回路断线判别原理
4.提高变电站二次回路运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5.一种CT二次回路安全短接测试线的研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整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QC

整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QC
降低石膏含水率
杨凯、刘海龙、温卫嘉、魏书洲、苏振宇、李世勇
41.
北京电力建设公司
徐州项目部排烟冷却塔施工QC小组
防治排烟冷却塔环基裂缝
赵金明、李建元、姚宝林、贾福来、郝德洋
42.
北京送变电公司
高压人QC小组
研制放电计数器自动测试装置
刘铁城、杨海超、徐志强、魏刚、黄珣、张世峰、刘中华、马哲伟、詹爱东、侯艳永
降低脱硫浆液系统阀门堵塞次数
杨凯、刘海龙、温卫嘉、李世勇、魏书洲、苏振宇
50.
北京中唐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备监造监检一体化QC小组
提高四大管道角焊缝出厂质量
喻疆、刘朝红、韩振华、金鑫、郑天群、李建申、李曙光、石磊
51.
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
±800kV奉贤换流站超越QC小组
解决Φ450大口径管母坡口机具适宜性的难题
500kV龙王山变扩建工程QC小组
缩短500kV龙王山#2主变整体拆除工期
董保民、胡燕生、李刚、钱涛、许志良、韩卫新、万圣祥、谢兴祥
48.
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
调试所高压技术QC小组
提高电流互感器升流试验和极性效验工作效率
符棠、邱志远、余忠田、刘凡栋、杨颖、朱天计
49.
神华国华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三河电厂锅炉三班脱硫QC小组1
10.
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
机化上海工区QC小组
降低FZQ2400自升式起重机主钩卷扬系统故障率
陈匡淼、杨帅、吴坚、赵喜君、鲍林光
11.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海门项目部黑马QC小组
降低1000MW机组锅炉爆管次数
李立平、叶建明、陈波、罗成福、张璇贤、杜锦泉、高煜、赖展森、张建明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表:李树著 日期2009年4月15日
三.现状调查
频数(点) N= 31
套管CT二次测试问题排列图
累计频率(%)
31
29
C类
27 25
B类
23
A类
21
19
17
15
14
13
11
9
7
5
3
1
极性测试 不准确
93.6%
96.8%
100
87.1%
90
80.6%
80
70
60
45.1%
50
11
40
30
2
相位测试 回路电阻 不准确 测试不准
李 娜 2009.5.16
非要因
检查培训记录 对测量人员考核
培训记录齐全,人员参 加培训出勤率达到98%
李 娜 2009.5.18
非要因
现场验证
电抗器内阻大,是不可 改变的
李树著 2009.5.28
80 50 50 50
制表:李树著 日期2009年03月22日
一.课题概况
4.本课题活动统计
活动情况统计表
活动内容 定期活动 专题活动 现场分析 座谈、交流
小计
次数 4 2 2 3 11
人次 16 13 12 21 62
出勤率 95% 98% 100% 100% 98%
制表:李树著 日期2009年8月25日
工程 名称
500kV渤海变电站
极性测试 相位测试 回路电阻 试验接 校线不 其 合 不准确 不准确 测试不准 线错误 正确 它 计
4
3
1
1
0
09
220kV大连湾变电站
3
2
0
0
1
06
220kV京城变电站
3
3
0
0
0
06
220kV北沙变电站
4
3
1
1
0
1 10
合计
14
11
2
2
1
1 31
套管CT二次测试问题调查表 制表:李树著 日期2009年4月12日
二.选题理由
理由一
我们对以往工程套管CT二次测试进行调查,共检查 180点,发现有149点符合要求,准确率仅为82.8%, 这不符合本扩建工程的要求,其统计结果如下:
总测量次数 符合要求次数
180
149
合格率% 82.8
二.选题理由
理由二
今后基建将面临扩建、改建工程增加的形势, 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在扩建工程中的研究, 对我们尚属首次,积累相关经验意义重大。
操作错误
扩建工程经验 不足
操作人员对 要领了不深
回路接触 电阻大
螺丝接触 不良
控制措施 不完善
技术交底 不到位
关联图
制图:李树著 日期2009年04月28日
六.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计划表
要因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情况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确认结果
确认一 线头压接松动
确认二
接线柱标识错 误
确认三
测量器具未检 定
2
试验接线 错误
1
二次校线 错误
20
10 1
0 其它
制图:李树著 日期2009年4月15日
三.现状调查
结论:极性测试不准确和相位测试不准确是造 成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低的主要问题。
四.确定目标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充分讨论分析,制订目标如下:
目。标:提高扩建变电站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使其 准确率从现状的82.8%提高到95%。
提高扩建变电站套管CT 二次测试准确率
发布人:李 娜
大连金家500kV扩建工程 技术攻关QC小组
二○一○年六月
一.课题概况
1.概况
◆ 大连金家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需拆除运行西安高压开关厂电抗 器更换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公司电抗器,所安装电抗器位于大连金家 变电站和营口渤海变电站联络的线路,在系统处于重要位置,又是运 行变电站,施工及投运过程中必须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 对于扩建工程电抗器套管二次测试准确率就尤为重要。
理由三
技术难度大:电抗器容量大,二次负荷小,小 负荷测相位准确性研究是具有普遍性,又有较 大难度的技术问题。
二.选题理由
• 因此我们QC小组选择的课题是:
提高扩建变电站套管CT 二次测试准确率
三.现状调查
我QC小组于2009年2月10日—12日对以往变电站套管CT二次测试情况进行了调 查,并将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和部位作为调查的重点,共抽查了180个点,有 31个点存在不准确问题,我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统计,得到如下数据:
◆ 本次安装的电抗器容量较大为150MVA,按常规容量大于120MVA 时由于电抗器线圈具有很大的电感,利用“直流感应法”无法测试出 套管式电流互感器的极性,若继续升高电压,规程又不允许。二次感 应电流小,又对小负荷情况下的相位测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 们研究“消除电感作用测量法” 在扩建变电站应用取得很好效果。
一.课题概况
2.小组组成
小组概况表
小组名称 大连金家500kV扩建工程技术攻关QC小组
课题名称 提高扩建变电站套管CT二次测试准确率 课题类型 攻关型
成立时间 2007年3月
本课题注册时间
2009年3月
活动时间 2009年3月~2009年10月
活动次数 11次
获奖情况
2006年获得中国电力建设QC成果一等奖 2007年、2008年获得公司QC成果二等奖
五.原因分析
2009年4月26日,QC小组成员对影响 原因从人、机、法、料、环五个方面 进行了分析,并整理成如下关联图:
测试方法 不正确
阻抗大无 显示
接线柱标识 错误
电抗器铁 芯影响
极性端判 断不正确
线头压接 松动
相位测试 误差大
极性测试不准确
相位测试不准确
小负荷测 试不准确
测试器具 未检定
测试人 员缺乏 培训
三.现状调查
套管CT二次测试问题统计表
序 号
项目
1
极性测试不准确
2
相位测试不准确
3
回路电阻测试不准
4
试验接线错误
5
校线不正确6Fra bibliotek其它7
合计
点数 累计点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4
14
45.1
11
25
35.5
2
27
6.5
2
29
6.5
1
30
3.2
1
31
3.2
N=31
45.1 80.6 87.1 93.6 96.8 100
确认四 确认五
测量人员缺乏 培训
电抗器铁芯影 响
确认六
控制措施不完 善
确认七
技术交底不到 位
确认八
扩建工程经验 不足
现场验证
厂家接线工艺技术差, 经校线可以控制
李兆明 2009.5.15
非要因
现场验证
标示不清楚,可以纠正 张令武 2009.5.16 非要因
检查测量机具检 测量机具已检定,并具
定情况
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
制表:李树著 日期2009年03月22日
一.课题概况
3.小组成员简介
人员情况表
姓 名 小组分工 文化程度
李树著 李娜 李应 张令武 李兆明 吴波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大专 大学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职称
中级技师 高级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接受TQC 教育学时 100 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