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研究选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药研发相关知识详细介绍PPT(44张)
新 药 申 报 流 程
3.4 上市及监测
IV期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范围; 研究药物可能的新的治疗作用; 说明需要补充的剂量规格
新药开发研究分为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
新药开发研究示意图
临床前研 究
候选化合 物
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药物质量研究 药物制剂研究 药效学评价 药物代谢评价 药物安全评价
IV 期临床试验
临床候选 新药
III 期临床试验 II 期临床试验
I 期临床试验
新药
3.1 临床前研究
3.1.1 药学研究: 化学原料药要确证药物的化学结构;多组分药物,
2.2 以现有的药物为新药研究基础
优点:
成功率大。 改善药物的吸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耐受性,使
药物长效,速效,高效为研究目标。 天然药物的结构简化的代用品,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成本。
近年来随着生理生化机制的了解,得到了一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的药
物,称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 药物。“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
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和归经。 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
中药现代化
定义: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研究中药疗效的
物质基础,发现中药的有效成分,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并在中药有效成 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国际上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同时,要加强中药 新剂型的研究,健全现代化的中药研发和生产管理体制,使之符合国际上 认可的GAP、GLP、GMP、GCP、GSP等管理规范。
C.呼吸系统:给药后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变化。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PPT课件
较大差距,存在问题:大多数药物属于仿制产品、
药物研究靶点创新性不足、药效评价体系水平有 限、化合物库资源缺乏多样性、整体数量与国外 水平差距较大等。 中药、天然药方面研究存在靶点、机制不清, 缺乏适合的质量和药效评价体系等。
12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三)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中国的药物研究重点是针对治疗重大疾病的
8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二)临床用药比较 2005年,国内销售额位居前100位药品的总销售
额为134.24亿元,抗感染药位居首位,销售额达42亿
元。
10%
消化系统用药 抗肿瘤药
9%
免疫调节剂
7%
抗感染药 46%
血液和造血系 统用药
28%
2005年国产销量前10名产品的种类分布
9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药物。但尚未完全覆盖如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类
疾病等死亡率较高的重大疾病。
其他传染5 % 其他疾病3 2 % 癌症1 8 % 抗生素2 % 肺结核3 % 糖尿病3 % 血吸虫病4 % 艾滋病7 % 乙肝4 % 老年病4 % 心脑血管1 8 %
中国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分布图(按治疗病种分)
13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其他 67%
2005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分布
7
一、研究与开发重点比较
(二)临床用药比较 全球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药物,心血管疾病药
物排首位。
精神障碍用 药 8%
类风湿性关 节炎药物 7% 心血管系统 药物 47%
呼吸系统用 药10% 血液和造血 系统用药 12%
消化系统药 物16%
2005年全球销量前10名产品的种类分布
研人员,即8.4万名。2001年辉瑞公司宣称拥有
[课件]中药新药法规(新药申报)PPT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工艺研究
• 在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中 • 对药材吸水率、加水量、提油时间进行了 考察、根据试验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工 艺为加水10倍量,蒸馏6小时。在水煎煮提 取工艺研究中,以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 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 结果,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 每1.5小时。
综述资料—立题目的与依据
• 暴贝止咳口服液方,从标本兼治立论,以 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兼以益气固表,从而 达到标本兼治效地阻断了导致气道阻塞病 变的形成因素。且本品种为纯中药制剂, 长期大量的实践和毒理学、药理学、药效 学研究均证明该药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 药理作用基而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因而该药的开发,对丰富本病的治疗途径 具有一定实意义,同时一个新药的问世, 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药效学实验
• 抗炎作用:对小鼠的急慢性炎症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 体外抑菌作用:暴贝止咳口服液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乙型链球菌、肺炎 双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毒理学实验
• 急性毒性试验:
• 该药未能测出LD50值,最大给药量试验为 120ml/kg,为拟荐临床剂量的120倍,提示 该药急性毒性较小。ຫໍສະໝຸດ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药效学实验
• 祛痰作用:采用酚红祛痰实验与毛细管排 痰量试验表明,能增强上呼吸道分泌功能 • 平喘作用:组胺引喘试验与卵蛋白引喘实 验表明,能明显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 • 免疫作用:明显提高小鼠细胞、体液及非 特异性免疫功能。 • 抗应激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 对常压耐缺氧作用不明显。
综述资料—立题目的与依据
• 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 见的、多发的呼吸系统疾患,近来此类疾 病的患病率又有上升趋势。由于急性支气 管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则会成为慢性支 气管炎,最终将导致气道不同部位的病理 改变而形成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是导致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原因,自然 也成了导致肺原性心脏病的疾病。因此, 积极探索防治急性支气管炎以及慢性支气 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方法预防和延缓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 实意义。
中药新药研究选题分析PPT文档共58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药新药研究选题分析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的问题ppt课件
31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试验目的
辅助用药的设计 考虑要点: 1、明确用药目标; 2、明确基础治疗目标;
32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试验目的
举例说明----一个设计的失败之处 试验目的:观察XXXX丸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阴 虚火旺证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治疗组:XXXX丸,口服每次4克,每日3 次;
1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有效部位制剂:
多数来源于中医理论,但一般经特殊工 艺提取富集了某类物质;
大部分无临床应用经验; 对剂量、给药方案等均较少认识; 对毒性的认识已不能用其来源的传统药
材来推论
19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有效成分制剂:
经特殊工艺提取富集了某种单体成分,纯度高 于90%的功效堆砌
15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小结 1、中医理论研究对于研发中药新药有重要
意义 2、临床设计时需考虑中医理论和人用经验
提供的信息 3、应重视理论研究及文献资料的撰写
16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6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能提供什么?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 医
临床实践经验
理
论
对药性、处方认识
……
适应症 初步效应 剂量给药方案
7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因此,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发的新药: 其非临床研究和早期的临床研究部分地
被中医理论所代替; 其效应特点、评价标准均应体现中药特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试验目的
辅助用药的设计 考虑要点: 1、明确用药目标; 2、明确基础治疗目标;
32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关于试验目的
举例说明----一个设计的失败之处 试验目的:观察XXXX丸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阴 虚火旺证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治疗组:XXXX丸,口服每次4克,每日3 次;
18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有效部位制剂:
多数来源于中医理论,但一般经特殊工 艺提取富集了某类物质;
大部分无临床应用经验; 对剂量、给药方案等均较少认识; 对毒性的认识已不能用其来源的传统药
材来推论
19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有效成分制剂:
经特殊工艺提取富集了某种单体成分,纯度高 于90%的功效堆砌
15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小结 1、中医理论研究对于研发中药新药有重要
意义 2、临床设计时需考虑中医理论和人用经验
提供的信息 3、应重视理论研究及文献资料的撰写
16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6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能提供什么?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 医
临床实践经验
理
论
对药性、处方认识
……
适应症 初步效应 剂量给药方案
7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因此,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发的新药: 其非临床研究和早期的临床研究部分地
被中医理论所代替; 其效应特点、评价标准均应体现中药特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PPT课件
③需炮制药材,应加括号注明炮制法。 ④计量单位,重量以“g”,容量以“ml”表示。 ⑤处方量,片剂折算成1000片的药量,液体制
剂以1000ml的药量写出。
6) 处方原料均应附原料的标准或药材标准。 ① 药味收载于法定标准的,可参照法定标 准项目要求。但若与成药质量控制相关的 项目,未列入药材标准的,应补允有关项 目。
第三节制定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药材质量标准的内容1名称2基源科属种拉丁学名3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4性状外形质地嗅味5鉴别传统经验显微理化6检查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7浸出物8含量测定各活性成分9功能主治功效用法用量注意贮藏等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要求
• l、掌握质量标准的分类、特性、质量标准制
定的前提条件。
形、色、气、味,各种剂型的性状描述 注意:描写组合色泽时,以后者为主。如棕红
色。
5、鉴别
(1) 药味选择 原则、专属、无干扰。----查文献,预试验。
(2)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特点 理化鉴别――特点 色谱鉴别――特点 其它鉴别
(3) 鉴别实验设计有关问题
① 提取纯化问题
• 溶媒选择 • 提取前处理,如蜜丸 • 大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 • 苷类成分 • 生物碱类成分等
2) 测定成分的选定
① 指标成分清楚可行的 ② 成分类别清楚 ③ 拟测成分应归属于某一单味药材。 ④ 产地、等级 .. ⑤ 含量 ⑥ 拟测成分应尽量与中药主治功效一致。
(2)含量测定方法
核心、重点、难点。特别是供试液的制备。
(3)含量测定方法学考查
1) 提取条件 2) 分离纯化 目的――待测成分提取完全,能排除其他成分
9) 灵敏度
• 一般以工作曲线的斜率表示。其值越大,
剂以1000ml的药量写出。
6) 处方原料均应附原料的标准或药材标准。 ① 药味收载于法定标准的,可参照法定标 准项目要求。但若与成药质量控制相关的 项目,未列入药材标准的,应补允有关项 目。
第三节制定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一药材质量标准的内容1名称2基源科属种拉丁学名3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4性状外形质地嗅味5鉴别传统经验显微理化6检查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7浸出物8含量测定各活性成分9功能主治功效用法用量注意贮藏等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要求
• l、掌握质量标准的分类、特性、质量标准制
定的前提条件。
形、色、气、味,各种剂型的性状描述 注意:描写组合色泽时,以后者为主。如棕红
色。
5、鉴别
(1) 药味选择 原则、专属、无干扰。----查文献,预试验。
(2)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特点 理化鉴别――特点 色谱鉴别――特点 其它鉴别
(3) 鉴别实验设计有关问题
① 提取纯化问题
• 溶媒选择 • 提取前处理,如蜜丸 • 大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分离 • 苷类成分 • 生物碱类成分等
2) 测定成分的选定
① 指标成分清楚可行的 ② 成分类别清楚 ③ 拟测成分应归属于某一单味药材。 ④ 产地、等级 .. ⑤ 含量 ⑥ 拟测成分应尽量与中药主治功效一致。
(2)含量测定方法
核心、重点、难点。特别是供试液的制备。
(3)含量测定方法学考查
1) 提取条件 2) 分离纯化 目的――待测成分提取完全,能排除其他成分
9) 灵敏度
• 一般以工作曲线的斜率表示。其值越大,
中药新药研发 PPT课件
6
中药新药研制应注意的问题
• 熟悉法规,明确指导思想 • 思路清晰,搞好总体设计 • 立足创新,提高科研水平 • 统一思想,认真实施方案
7
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 资源调查 1、现有中草药的新资源调查; 2、中草药新品种调查; 3、珍稀濒危动植物代用品调查; 4、天然产物资源调查; 5、国外天然药物的国产资源调查。
2
中药新药研制选题的原则
•中医药特点、优势
优势:生理功能的调节、病毒性感染、免疫性疾病、 养生 保健、抗衰老。
重点: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及调理气血。
•医疗需要(社会效益)
常见病:感冒、肝炎、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现代社会流行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病、癌症、肺病、糖 尿病、骨质疏松病等。 疑难病:艾滋病、各种免疫性疾病。 老年病:老年痴呆、老年糖尿病、骨质增生、各种器质性 疾病、白内障等。
• 功能紊乱调节药: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更年 期综合症等
• 妇科用药:痛经、月经不调、宫颈炎、盆腔炎等
• 延缓衰老药: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白内障等
• 抗风湿病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 补益药、养生保健药品
5
选题的方法
• 传统名方选题 • 名医经验选题 • 民族药物选题 • 民间药物选题 • 科研项目选题 • 改变剂型或老药新用 • 复方药物的有效部位 • 国外线索
3
中药新药研制选题的原则
•市场需求(经济效益) •选题还应考虑下面两种因素
(1)新颖性:①作用效果; ②作用机 理;③治疗范围;④剂型;⑤剂量
(2)可行性:
4
选题的范围
• 心脑血管病药: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
• 抗肿瘤药
中药新药研制应注意的问题
• 熟悉法规,明确指导思想 • 思路清晰,搞好总体设计 • 立足创新,提高科研水平 • 统一思想,认真实施方案
7
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 资源调查 1、现有中草药的新资源调查; 2、中草药新品种调查; 3、珍稀濒危动植物代用品调查; 4、天然产物资源调查; 5、国外天然药物的国产资源调查。
2
中药新药研制选题的原则
•中医药特点、优势
优势:生理功能的调节、病毒性感染、免疫性疾病、 养生 保健、抗衰老。
重点: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及调理气血。
•医疗需要(社会效益)
常见病:感冒、肝炎、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现代社会流行病:心脏病、心脑血管病、癌症、肺病、糖 尿病、骨质疏松病等。 疑难病:艾滋病、各种免疫性疾病。 老年病:老年痴呆、老年糖尿病、骨质增生、各种器质性 疾病、白内障等。
• 功能紊乱调节药: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更年 期综合症等
• 妇科用药:痛经、月经不调、宫颈炎、盆腔炎等
• 延缓衰老药: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白内障等
• 抗风湿病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 补益药、养生保健药品
5
选题的方法
• 传统名方选题 • 名医经验选题 • 民族药物选题 • 民间药物选题 • 科研项目选题 • 改变剂型或老药新用 • 复方药物的有效部位 • 国外线索
3
中药新药研制选题的原则
•市场需求(经济效益) •选题还应考虑下面两种因素
(1)新颖性:①作用效果; ②作用机 理;③治疗范围;④剂型;⑤剂量
(2)可行性:
4
选题的范围
• 心脑血管病药: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
• 抗肿瘤药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新药研发精品PPT课件
3.生物活性化合物:对疾病的某一靶点 如酶、细胞、或适宜实验动物的某一器 官或行为模型,显示了一定作用,不优 于对照药物。但如化合物较对照药物易 得(如资源丰富),也可用作药物或功 能食品。
(二) 药用单体的研发思路
1. 一般思路
(1)建立提取物库,分传统中药库、民族药库、民 间药库、无使用背景生物库,有药用背景的药物 库机率较大。
3. 溶剂划分:常规做法是依次石油醚、乙酸乙酯、 正丁醇提取得到有效部位(经筛选和药理证明)。
4. 总生物碱:有时可用总碱,有时要控制毒性成分含 量,如附子,去酯二萜生物碱的毒性仅为带酯二萜 生物碱的千分之一,应控制后者含量。
5. 经各种柱层析得有效部位。 6. 超临界提取(一般用于脂溶部位)得到有效部位。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新药研发 的思路、技术要求及有关问题
周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二ΟΟ六年九月
一、广义中药(传统中药、民族药 、民间药)单体的研发
(一)天然药物单体(Natural pure compound drug)与一般纯化合物 或新化合物不同,是指一类有治疗作用或有益健康的单体,根据单体的 重要程度,可分为三类: 1.先导化合物:这是研发新药的主要追求。它本身已可作药用,但有某 些不足,如毒副作用稍大、作用强度不够、物理和化学性能欠佳等。但 是它通过合成(手性碳 ≤ 2,合成难度中等)、结构修饰与简化形成 一类新的疗效更好的药物。先导化合物能治疗重大疾病则更有价值。
二、广义中药有效部位的研发
(一)广义中药有效部位:应根据原料药的使用历 史或药效成分组研发有效部位。
1. 总提取物:如人参、大蒜。我以为药用乙醇提取物即可,不必 分有效部位。我研究过三七和人参皂苷,我从不认为非皂苷部位 为无效成分,最近新研究结果证明非皂苷部位也有活性。 2. 总提取物简单分离(如大孔树脂,可药用且经处理)即得有 效部位,如黄芪提取物去糖。又如水煮醇沉也非完全落后。
中药新药研发的思路与选题
• 临床──实验室──临床:优点:是临床基础较好, 且以复方为多。缺点:药效不够明确,质量标准难 以建立,剂型难以现代化。注意:选择合理的药理 模型,处方不宜过大,加强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新药研制选题的原则
•中医药特点、优势
优势:生理功能的调节、病毒性感染、免疫性疾病、 养生保健、抗衰老。
重点: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及调理气血。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中药新药研究的思路与选题
广州蓝韵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对外技术服务部整理资料
中药新药研制的思路
• 实验室──临床:优点:是毒理、药效、作用机理 比较明确,制剂也比较合理,质量标准易于控制。 缺点:临床依据不够充分,中医药理论指导不够。 注意:研制过程中要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复方新制剂 (三类新药)
文献古籍 民族民间 临床名方
天然产物
活性 先 筛选 导
化 合 物
活性筛选
国外天然药物
老
药
活性筛选
化学优化 生物优化
化学药 (一类新药)
有效成分 (一类新药)
有效部位 (二类新药)
剂型改造 (四类新药)
增加用药:痛经、月经不调、宫颈炎、盆腔炎等 • 延缓衰老药: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白内障
等 • 抗风湿病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选题的方法
• 传统名方选题 • 名医经验选题 • 民族药物选题 • 民间药物选题 • 科研项目选题 • 改变剂型或老药新用 • 复方药物的有效部位 • 国外线索
(1)新颖性:①作用效果; ②作用 机理;③治疗范围;④剂型;⑤剂量
(2)可行性:
选题的范围
• 心脑血管病药: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 • 抗肿瘤药 • 肝炎防治药 • 抗病毒类药: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 • 免疫功能调节药:免疫促进剂、免疫抑制剂 • 功能紊乱调节药: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更
中药新药研制选题的原则
•中医药特点、优势
优势:生理功能的调节、病毒性感染、免疫性疾病、 养生保健、抗衰老。
重点: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及调理气血。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中药新药研究的思路与选题
广州蓝韵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对外技术服务部整理资料
中药新药研制的思路
• 实验室──临床:优点:是毒理、药效、作用机理 比较明确,制剂也比较合理,质量标准易于控制。 缺点:临床依据不够充分,中医药理论指导不够。 注意:研制过程中要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复方新制剂 (三类新药)
文献古籍 民族民间 临床名方
天然产物
活性 先 筛选 导
化 合 物
活性筛选
国外天然药物
老
药
活性筛选
化学优化 生物优化
化学药 (一类新药)
有效成分 (一类新药)
有效部位 (二类新药)
剂型改造 (四类新药)
增加用药:痛经、月经不调、宫颈炎、盆腔炎等 • 延缓衰老药: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白内障
等 • 抗风湿病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选题的方法
• 传统名方选题 • 名医经验选题 • 民族药物选题 • 民间药物选题 • 科研项目选题 • 改变剂型或老药新用 • 复方药物的有效部位 • 国外线索
(1)新颖性:①作用效果; ②作用 机理;③治疗范围;④剂型;⑤剂量
(2)可行性:
选题的范围
• 心脑血管病药: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 • 抗肿瘤药 • 肝炎防治药 • 抗病毒类药: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 • 免疫功能调节药:免疫促进剂、免疫抑制剂 • 功能紊乱调节药: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流传的秘方、验方中,有些疗效的确不错。但应对处方来源 进行考证与审核,凡来源可靠,组方合理,有临床基础,能用中 医理论完全阐述组方的,可作为选方依据。有的民间验方、祖传 秘方对疾病治疗效果好,但毒副作用也大,甚至危及生命,需要 通过拆方研究,反复实验分析,保留原药效成分,除去有毒、有 害作用成分,以确保用药安全。
.
8
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
魏文王之问扁鹊耶?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 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 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
.
16
因此,中药新药的研究,应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和验 证选题正确的尺度和标准。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 益是不对的。因此,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 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选题过程中还必须将人力、物力和时间等 合理运用,考虑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如果远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 围,生产工艺复杂、投资额大、耗能高、效益低的新药,则该新 药也难以推广使用。
.
17
第二节 中药新药的选方途径
.
18
1、优选中药传统古方,研究、开发出服用简便、疗效好的新药
我国古代方剂甚多,有的疗效并不显著,而有些方剂确实有效。 引用古代医籍中处方原方,药味剂量不变,或对其略为加减。这 类古方虽为经典处方,其主治功能不一定很明确,可运用现代药 理、化学方法进行拆方研究,结合当今使用的经验,确定其主治 功能。通过改进给药剂型、完善质量标准、增加适应症等,研制 出疗效更好的“古为今用”的新药。
第二章 中药新药研究选题
.
1
主要内容
1.中药新药的选题原则 2.中药新药的选方途径 3.复方组方的研究设计 4.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
.
2
第一节 中药新药的选题原则
.
3
选择科研课题,即确定科研的主攻方向和具体目标, 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与关键。对中药新药的选题来说, 必须坚持需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创造性、效益性 的选题原则。
.
19
2、从中医药文献中发掘新药
我国保存有历代中医药文献及中医药期刊,可为新药研究开发提 供有价值的线索或方剂。可以就某个选题组织人力系统收集、整 理古代与现代有关医药文献,按辩证论治系统分析、研究其中基 础较好的中药秘方和验方,从中有可能开发出临床疗效好、安全 的新药。
.
20
3、由民间单方、验方、祖传秘方中开发新药
.
4
一、需要性
不论研究课题是什么,都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原则:需要。 科学一旦为社会所需要,科学的发展才有动力。就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言,科研选题不能离开社会的 需要,否则,难以权衡其价值,也得不到社会和民众 的支持。
.
5
对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来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疗效 的传统制剂的改进和提高工作上。
中药新药研究选题的科学性指处方来源是否可靠,是 否符合中医药理论,药源是否充足,市场是否急需,国 内外对此种疾病的治疗情况等等,都必须进行广泛深入 的调查和课题检索。在反复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很慎重 地确定科研课题,避免简单仿制、移植、低水平的重复。
.
13
四、创造性
课题是否具有竞争性是关系到出成果、出人才的关键 问题。拟开展的新药研究是不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这都是关系到新药的竞争力问 题。因此,选题时对新制剂的处方设计、剂型、制备 工艺、质量控制、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观察等方面,都 要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 科学技术加以考虑,否则就没有竞争力。
.
6
我国未来重大新药创制的十大重点领域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 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 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 多发病和常见病 。
.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世界人口普遍老龄化的趋 势,在大力发展特效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也应注意研 究开发中药滋养保健品,以适应一些病后虚损、老年 衰弱患者的需要。
.
11
对中药新药的研发来说,科研人员必须有较坚实的中医中药知识, 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只有将中医中药传统理论、 经验与现代科学知识、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研制出具有时代 特点的中药新药。
在新开课题一般要进行课题论证,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人和财物的 浪费。
.
12
三、科学性
科学研究本身就具有科学性,科学性的核心是实事求 是,违背事实和客观规律就没有科学研究的意义。
2015年中药重点研究方向:中药经典名方开 发(原复方、原工艺、原适应症),治疗心脑血 管,妇儿科等中医优势病种创新中药,符合 中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技术,符合中药特点 的制剂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中药大品种上 市再评价。
.
10
二、可行性
坚持选题的可行性原则,即考虑完成课题的条件,选题时分析 课题的价值、难易程度、预期达到课题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 件,要从研究方案,课题的组织领导,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 素质、水平、专业组成,研究试验必需的仪器和设备,拟报批投 产工厂的技术设备条件,研究经费,主客观条件的相互结合与联 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
14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接受现代药理、成分和制剂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使中药新药具有时代特点,这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正 确途径。在继承前人的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的,但又是前人没有问津或没有解决的问题。
.
15
五、效益性
效益主要包括科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效益,就是选 题对本学科从学术上、科学价值上的推动作用。科学效益是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和保证。 一般多以经济效益作为指标来评价成果的价值性。如果科研成果达 不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工厂或使用部门就不愿推广应用,而无 人推广应用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毫无益处的。 因此,研制的中药新药只有制药厂所采用,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才会带来可见的、现实的经济效益,即“实在经济效益”。
.
8
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
魏文王之问扁鹊耶?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 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 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
.
16
因此,中药新药的研究,应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和验 证选题正确的尺度和标准。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 益是不对的。因此,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 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选题过程中还必须将人力、物力和时间等 合理运用,考虑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如果远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 围,生产工艺复杂、投资额大、耗能高、效益低的新药,则该新 药也难以推广使用。
.
17
第二节 中药新药的选方途径
.
18
1、优选中药传统古方,研究、开发出服用简便、疗效好的新药
我国古代方剂甚多,有的疗效并不显著,而有些方剂确实有效。 引用古代医籍中处方原方,药味剂量不变,或对其略为加减。这 类古方虽为经典处方,其主治功能不一定很明确,可运用现代药 理、化学方法进行拆方研究,结合当今使用的经验,确定其主治 功能。通过改进给药剂型、完善质量标准、增加适应症等,研制 出疗效更好的“古为今用”的新药。
第二章 中药新药研究选题
.
1
主要内容
1.中药新药的选题原则 2.中药新药的选方途径 3.复方组方的研究设计 4.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
.
2
第一节 中药新药的选题原则
.
3
选择科研课题,即确定科研的主攻方向和具体目标, 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与关键。对中药新药的选题来说, 必须坚持需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创造性、效益性 的选题原则。
.
19
2、从中医药文献中发掘新药
我国保存有历代中医药文献及中医药期刊,可为新药研究开发提 供有价值的线索或方剂。可以就某个选题组织人力系统收集、整 理古代与现代有关医药文献,按辩证论治系统分析、研究其中基 础较好的中药秘方和验方,从中有可能开发出临床疗效好、安全 的新药。
.
20
3、由民间单方、验方、祖传秘方中开发新药
.
4
一、需要性
不论研究课题是什么,都不能离开最基本的原则:需要。 科学一旦为社会所需要,科学的发展才有动力。就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言,科研选题不能离开社会的 需要,否则,难以权衡其价值,也得不到社会和民众 的支持。
.
5
对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来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疗效 的传统制剂的改进和提高工作上。
中药新药研究选题的科学性指处方来源是否可靠,是 否符合中医药理论,药源是否充足,市场是否急需,国 内外对此种疾病的治疗情况等等,都必须进行广泛深入 的调查和课题检索。在反复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很慎重 地确定科研课题,避免简单仿制、移植、低水平的重复。
.
13
四、创造性
课题是否具有竞争性是关系到出成果、出人才的关键 问题。拟开展的新药研究是不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这都是关系到新药的竞争力问 题。因此,选题时对新制剂的处方设计、剂型、制备 工艺、质量控制、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观察等方面,都 要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 科学技术加以考虑,否则就没有竞争力。
.
6
我国未来重大新药创制的十大重点领域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 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 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 多发病和常见病 。
.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世界人口普遍老龄化的趋 势,在大力发展特效治疗药物的基础上,也应注意研 究开发中药滋养保健品,以适应一些病后虚损、老年 衰弱患者的需要。
.
11
对中药新药的研发来说,科研人员必须有较坚实的中医中药知识, 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只有将中医中药传统理论、 经验与现代科学知识、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研制出具有时代 特点的中药新药。
在新开课题一般要进行课题论证,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人和财物的 浪费。
.
12
三、科学性
科学研究本身就具有科学性,科学性的核心是实事求 是,违背事实和客观规律就没有科学研究的意义。
2015年中药重点研究方向:中药经典名方开 发(原复方、原工艺、原适应症),治疗心脑血 管,妇儿科等中医优势病种创新中药,符合 中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技术,符合中药特点 的制剂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中药大品种上 市再评价。
.
10
二、可行性
坚持选题的可行性原则,即考虑完成课题的条件,选题时分析 课题的价值、难易程度、预期达到课题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 件,要从研究方案,课题的组织领导,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 素质、水平、专业组成,研究试验必需的仪器和设备,拟报批投 产工厂的技术设备条件,研究经费,主客观条件的相互结合与联 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
14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接受现代药理、成分和制剂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使中药新药具有时代特点,这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正 确途径。在继承前人的理论观点、思维方法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的,但又是前人没有问津或没有解决的问题。
.
15
五、效益性
效益主要包括科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效益,就是选 题对本学科从学术上、科学价值上的推动作用。科学效益是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和保证。 一般多以经济效益作为指标来评价成果的价值性。如果科研成果达 不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工厂或使用部门就不愿推广应用,而无 人推广应用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毫无益处的。 因此,研制的中药新药只有制药厂所采用,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才会带来可见的、现实的经济效益,即“实在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