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开-制备工艺
中药新药研发一般流程
中药新药研发一般流程
中药新药研发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问题定义:确定研发的中药新药的治疗目标以及适应症范围,并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和潜在竞争分析。
2. 材料筛选:根据治疗目标,筛选合适的中药材料作为研发的基础。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实验论证。
3. 提取与纯化:对筛选出的中药材料进行提取和纯化,获取活性成分。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各种提取技术的优化和工艺流程的设计。
4. 药效评价:对新提取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评价,包括对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体外的药理学效应进行研究。
5. 新药配方研发:根据药效评价的结果,设计并调配中药新药的合适配方,并进行稳定性研究和剂型优化。
6. 临床试验:进行临床试验,包括阶段Ⅰ、Ⅱ和Ⅲ的临床试验。
这些试验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验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审评申报:完成临床试验后,向药品监管部门提交新药注册申请。
这个阶段需要提供详尽的数据和申报材料,以证明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
8. 批准上市:经过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查和评估,如果符合相关要求,新药将获得批准上市的许可。
上市后,还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和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新药研发的流程可能会因具体研发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也会受到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影响。
因此,流程中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第六章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第五节 剂型工艺研究
一、常见中成药制剂简介
(一)传统中药制剂
• 酒剂:系指用白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剂型。
• 露剂:系指芳香性植物药材经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内服澄明液 体制剂。
• 煎膏剂:又名膏滋,系指将药材用水煎煮,滤液浓缩后,加炼蜜和
糖制成的半固体剂型。
• 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三、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程序
1、处方筛选
2、剂型选择
药味
各药味之间的用量比例
口服剂量
临床适应性
质量稳定性
生产可行性
剂型有效平销性
工艺路线(根据所选剂型、处方、各味药性质、 工厂技术、设备等因素)
粉碎药物
粉碎
粉碎程度 粉碎方法
细粉收率
3、 工 艺 筛
前 处 提取
理
提取药物 提取方法 提取需用溶媒的种类、用量
• 锭剂:系指药物和细粉加适宜黏合剂制成不同形状的固体剂型。
• 茶剂:茶剂系指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物经粉碎,加工 制成的粗末制品或加入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的方块状制。袋泡 茶为新型的茶剂。
• 曲剂:系将药料与面粉混合后,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下经 发酵制成的内服固体制剂。如六神曲、红曲。
• 糕剂:系指药物细粉与米面、蔗糖蒸制而成的块状内服制 品。
分、粘液质、胶质含量较高的药物如玉竹、熟地、牛 膝等可采用该法粉碎。
• (4)超微粉碎:
4、粉碎机械
• 小型截切式磨粉机: • 锤击式粉碎机(榔头机): • 柴田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 • 万能磨粉机: • 球磨机: • 羚羊角粉碎机: • 流能磨:即气流粉碎机。 • 超微粉碎机:
4、细粉收率
• 浸膏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媒和方法,浸出药材的有效成 分后,蒸去全部溶媒,浓缩成稠膏状或块、粉状的浸出制 剂。除另有Leabharlann 定外,每1g浸膏相当于原药材2~5g。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的医学文化遗产之一,在保健、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发展中药资源,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主要涉及到中药化学、药剂学、制药工艺学等多个领域。
其目的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等工艺步骤,获得有效成分,并通过适当的药剂学方法,将其制成具有良好药效和安全性的中药新药。
1.中药材的选择和采集:中药材的选择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首要环节。
通过对中药材的药效和化学成分的研究,选择适合制备中药新药的中药材。
2.提取工艺的研究:提取是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核心环节。
通过适当的提取工艺,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并分离出来。
提取的工艺参数包括溶剂的选择、提取时间、温度等。
3.分离和纯化工艺的研究:提取得到的药液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因此需要通过分离和纯化工艺的研究,将其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并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成分。
4.药剂学研究:药剂学研究是中药新药制备的重要环节。
通过药剂学研究,确定中药新药的配伍和剂型,包括制备中药颗粒、胶囊、丸剂等。
5.质量控制的研究: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保证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研究对于提高中药疗效、发展中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研究,可以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得到利用,提高中药的疗效和稳定性。
同时,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研究还可以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中药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需要加强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中药新药制备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药新药的发展和应用。
中药新药开3-1制备工艺(前处理提取纯化幻灯片
• 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 依据:方剂对药性要求、药材质地和特性、不同提取方法 • 净制:去除非药用杂质,“净药材〞 • 切制:鲜切、软化切〔防成分损失〕;片段丝块 • 炮炙: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 粉碎:粉碎度及依据、出粉率
23
黄芪片
牛膝段
陈皮丝
大黄块 24
中药炮制特色
•。
16
1〕药材、饮片法定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部标〕、地标、炮制标准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草药汇编、收载于药典或部颁附
录中只有药材来源的不能作为法定标准 地标药材,建议提供复印件及检验报告 药材自检时应全检 仿制药所用药材标准问题
17
2〕提取物和有效成分法定标准 仅有国家药品标准 附于制剂标准后的提取物标准只能作为该制剂使用 应做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查,因多数制备使用了有机溶剂
25
粉碎
• 确定粉碎药物
– 龟板等质地坚硬者为提取而粉碎; – 西洋参等贵重药材为直接入药粉碎成细粉; – 山药等含淀粉量多者为直接入药粉碎成细粉,兼作赋
剂型:临床适应性、质量稳定行、生产可行性
成
方法
型
辅料的种类、用量、用法
10
造型工艺条件
3、包装选择 4、中试
内包装容器的材料、结构、形状、规格
标签设计
说明书拟订
制备临床实验用药及各种考核样品3~5批以上 考核、修改工艺 配套设备 初步核算成本
5、临床实验用药品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
6、生产用制备方法
性) • 如解表药不提挥发油;小试工艺直接生产,收率不稳定
4
联结中医中药之桥梁
去粗取精
增效减毒
控速控量
内服外用
5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材料说明
中药新药研发申报流程及相关申报材料说明一、中药新药的注册分类及说明1.1注册分类中药新药注册按审批管理的要求分以下几类: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仿制药。
1.2说明注册分类1—6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注册分类9的品种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二、中药新药的研发及申报流程中药新药的研发申报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选题立项-—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申报审批——正式生产,其中,新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分别列举如下:2.1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一)主要内容: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理化性质、纯度、检验方法、处方筛选、剂型、稳定性、质量标准、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
新发现中药材还应包括来源、生态环境、栽培(养殖)技术、采收处理、加工炮制等研究。
(二)注意事项:从事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相应要求,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要求,以保证各项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2。
2 新药的临床研究(一)主要内容:新药的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新药申请从研发到生产上市,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获批,而这几年的医药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非常之大,因此可以说,新药研发是一项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一般药品研发的大致流程及相应花费时间如下:立项(4-6月)→临床前研究(18-36月)→CDE待批临床(大约1年)→临床试验(3年左右)→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总计:至少8年以上注: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英文缩写,其职能主要对新药、仿制药、补充申请等进行审评。
具体如下:1、立项:简单的说在确定开发某品种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市场,流行病学,技术,疗效和安全,知识产权,成品成本,国家政策,企业自身条件等方面的考察,来确定研发品种或治疗某类疾病药物上市后的市场潜力,从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品种。
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来立项。
立项决定了该品种的将来市场,因此立项至关重要。
2、临床前研究:一般对于中药品种的研发流程如下:小试产品→初步药效筛选→化学成分研究→处方、药效筛选→药理毒理→药剂工艺制备研究→质量标准→中试放大→稳定性实验→资料整理报批由于这个过程是从发现药用原料的潜在价值到确认其开发价值的过程(成药性研究),需要对要用原料做大量的多学科基础研究,这个过程需要1-2年;进入工艺制剂、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试验,即使最简单的品种一般也需要12-24月研究过程;因此基本都需要24个月到36个月时间研究。
该阶段可能影响时间的关键在于原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否顺利决定了时间的长短。
药物临床前研发,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仅利于申报后尽可能少的发补资料甚至不发补,尽快获批,更有利于将来获批后顺利生产上市。
3、CDE待批临床: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省局30日内完成资料的形式审查,注册现场核查等,但可能由于补充资料等等事宜,往往时间会超过30天。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原则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原则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中药的认知不断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备工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那么,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原则是什么呢?一、整体质量控制原则中药新药制备工艺原则的第一条是整体质量控制原则。
中药新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环节的质量,包括原材料的选取、制备工艺的设计、加工过程的控制等。
在中药新药的制备过程中,如果控制不严格,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功效,甚至会导致药品的不良反应。
因此,整体质量控制原则是中药新药制备工艺原则的核心原则。
二、药物活性成分保护原则中药的药理作用是由其中的活性成分发挥的。
在中药新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保护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尽量减少其损失和变性。
具体方法有:采用合适的原料、开发适当的工艺、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时间等。
保护药物活性成分是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的重要原则之一。
三、安全性与有效性原则中药新药的制备不仅要考虑其药理作用,还要考虑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这就要求在中药新药的制备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控制质量,以确保其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中,安全性与有效性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四、稳定性和一致性原则中药新药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药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中,稳定性是指经过一定时期的贮存或存在于特定环境下,药品能够保持其原有的质量、效能和稳定性。
一致性则是指在不同批次制备过程中,药品能够保持相同的品质和效能。
因此,在中药新药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药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总之,中药新药制备工艺原则包括整体质量控制原则、药物活性成分保护原则、安全性与有效性原则,以及稳定性和一致性原则。
这些原则在中药新药制备过程中都是必须遵循的。
制药企业需要根据药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备工艺,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功效。
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基础知识PPT
但是过多的剂量则是致命的;同 样的道理,吗啡可以缓解疼痛, 过量服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 用及其规律的机制。
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 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 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 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一、中药新药研发过程
药材辅料
中药研发流程图
药学提取 工艺
小试3
药学成型
批
摸索质量
工艺
标准
大生产一批 主要药效学
中试3批
建立质量标 准草案
稳定性三因素 试验
包 装
稳定性加速及 长期实验
急毒
长毒
临床
临床批件
生产批件
1、调研
2、立项
3、实验室研究
工艺制备研究 提取工艺设计 提取工艺实验 成型工艺设计 成型工艺实验 三批小样实验 放大处方量实验 试制三批小样,确定工艺
中药研发基础知识
中药新药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
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的反应,开始确定 其副作用。
Ⅱ期:对药品或治 疗的研究扩大到规 模较大的患者人群 (100-300人),取得 效果的初步证据, 对其安全性展开进 一步的评估。如果 获得效果证据并且 风险可以接受,则 进入下一阶段。
6、临床研究
Ⅲ期:在此阶段,将候 选药物扩大到大规模的 患者人群(1,000-3,000人 ),进一步测试其效果, 监测其副作用。在某些 情况下,如可行,将与 治疗标准进行对比。
中药新药分类、研制程序及有关要求
中药新药分类、研制程序及有关要求扬州大学张传力中药学1. 中药新药研发分类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5)新的复方制剂;(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2. 研制步异和审批程序2.1. 新药选题选题为关键环节,如选题不当,不但风险大,成功率低,即使研制成功,市场“寿命”也很短。
选题应根据中医药学术特点、优势和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信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及功能紊乱性、免疫性疾病,从传统古方、名医验方、民间验方和科研方等方面选方,要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调创新和应用。
凡无特色、属低水平重复或毒副作用严重者不宜开发研制。
可请有关专家咨询论证和进行预实验,然后定方立题。
2.2. 临床前研究新药研究题目确定后,根据新药类别规定进行临床前研究,包括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药理、毒理研究等。
临床前研究结束后,打印各项申报资料,准备上报申请临床研究。
2.3. 临庆研究的审批研制单位将完整的申报资料连同样品报省卫生厅药政处,填写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表。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一、确定治疗领域和适应症中药新药开发的首要步骤是确定治疗领域和适应症。
这一阶段需要对疾病的市场需求、患者的治疗需求以及目前的治疗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确定具有市场潜力和治疗需求的领域。
同时,还需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特征以及中医证候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的药物筛选和制备提供依据。
二、文献调研与专利查新在确定治疗领域和适应症后,需要进行文献调研与专利查新,了解相关研究进展、专利情况以及已有药物的情况。
这一步骤有助于避免重复研究和专利侵权,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创新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三、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研究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研究是中药新药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
根据文献调研和临床经验,结合治疗领域和适应症的要求,进行处方的筛选和制备工艺的研究。
这一阶段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制备工艺的可行性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可控性。
四、药学研究药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剂型设计、制备工艺优化、质量标准制定以及稳定性研究等内容。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药物的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并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合格的试验用药品。
药学研究的成果是新药申报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研究、长期毒性研究等内容。
药效学研究主要考察药物对治疗目标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毒理学研究则主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潜在毒性。
这些研究的结果将用于评估药物的风险和收益,并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六、临床试验与上市申请在完成药学研究和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通常分为I、II、III 期,每期试验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研究人群。
I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II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剂量范围,III期临床试验则是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如果临床试验的结果符合预期,就可以向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中药行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
中药行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近年来,中药行业在传统中药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为中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并分析其对中药产业的影响。
一、中药提取工艺的创新中药提取是中药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中药提取大多采用煎煮法或浸泡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提取效率低和药材破坏的问题。
为了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和保留有效成分,中药行业开始采用新的提取工艺,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基于超临界状态下的溶解性差异利用的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微波提取则利用微波辐射的能量,快速加热和破坏细胞壁,促进药材中有效成分的释放。
超声波提取则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产生空泡破裂药材细胞壁,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释放速度。
这些新的中药提取工艺不仅提高了中药的提取效率,还能够减少对药材的损伤,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中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行业的难点和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中药行业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
HPLC-MS技术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可以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准确快速的分离和定量分析,同时还能鉴定和鉴别中药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药对质量的控制和判别的准确性。
此外,还有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和质谱成像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领域,这些技术的创新使得中药的质量控制更加严格和精确。
三、中药制备工艺的创新中药的制备工艺对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可溶性,中药制备工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
例如,中药行业开始引入高效减压浓缩技术,通过降低环境压力,使水分在较低温度下沸腾,减少了中药煎煮中有效成分的丢失。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中药新药的制备工艺技术研究是中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新药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取和提炼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保持其药效的稳定性和活性。
首先,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会选择最适宜的提取方法。
不同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特性各不相同,因此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对于获得高纯度和高产率的药材提取物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浸提取、超声波提取、酒精提取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到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药效。
其次,在药材提取后,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对提取物进行纯化和浓缩。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溶剂沉淀、凝胶过滤和柱层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去除提取物中的杂质,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然后,通过蒸发、浓缩和喷雾干燥等方法,将提取物转化为粉末或颗粒状,以便后续的制剂加工和质量控制。
另外,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还需要考虑制剂的选用和加工工艺的优化。
制剂选择是指将药材提取物加工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制剂,如片剂、胶囊、膏剂等。
不同的制剂有不同的特点,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存储性能等均有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剂是保证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一步。
最后,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中,需要对整个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
研究人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辐射、高效液相色谱等,来改善药物提取和制剂加工工艺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中药新药的制备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推动中药研究的发展。
总之,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涉及到提取方法的选择、纯化和浓缩技术的应用、制剂的选用与加工工艺的改进等方面。
通过研究,可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和疗效,为中药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是一项复杂且不断推动中药学科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中药的认可度提高,研究和开发中药新药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研发部
试验中心
初步功效主治
毒理学研究方案
药效学研究方案
初步工艺研究方案
质量标准研究方案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5/14
1 准备及预试验阶段
教授论证会确定
蓝韵教授顾问委员会讨论确定
中药学教授
确定工艺研究和标准研究等药学研究计划
药理毒理教授
确定药效学试验方案及毒理学试验方案
7/14
2 正式临床前试验阶段
药学试验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8/14
2 正式临床前试验阶段
药学试验
药材起源及判定研究 生产工艺研究 工艺验证研究及文件资料 辅料起源及质量标准 化学成份研究试验及文件资料 质量研究及文件资料
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样品及检验汇报书 药品稳定性研究及文件资料 包材及容器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中试生产(三批)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12/14
3 研究资料整理与申报阶段
资料申报
研发部资料整理后申报手续:
蓝韵教授委员会相关教授审核研究资料、确定上报资料 研究资料上报省局;追踪、协调 省局组织相关教授现场考评 研究资料再整理,正式上报;与国家审评中心协调、沟通,追踪 国家审评中心意见反馈 补充意见上报国家审评中心 审评经过,取得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批件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9/14
2 正式临床前试验阶段
药效学、毒理学试验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10/14
2 正式临床前试验阶段
药效学、毒理学试验
主要药效学研究及文件资料生产工艺研究 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 长久毒性试验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11/14
3 研究资料整理与申报阶段
资料整理
蓝韵研发部资料详细整理: 药品名称 证实性资料 立题依据与目标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与评价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临床试验资料 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研究者手册 药品注册申请-境内申请人用表
中药提取生产工艺
中药提取生产工艺中药提取生产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用于制药、保健品等领域。
以下是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一、中药提取生产工艺概述中药提取生产工艺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最终获得目标产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料的质量、提取方法的选择、工艺参数的优化等。
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纯度、高质量的目标产物,以满足制药、保健品等领域的需求。
二、中药提取生产工艺流程中药提取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原料准备原料准备是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的第一步,包括对中药材的选购、验收、储存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以确保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2. 破碎与粉碎对于一些较大的中药材,需要进行破碎或粉碎,以便于提取和分离。
破碎的方法有多种,如机械破碎、超声破碎等。
破碎后的药材粒度越小,提取效率越高。
3. 提取提取是中药提取生产工艺的核心环节,是指通过特定的溶剂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法、回流法、超声提取法等。
提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以保证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分离纯化提取液中往往含有多种成分,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将目标产物与其他杂质分离。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沉淀法、离心法、过滤法等。
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产物的性质和含量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
5. 浓缩与干燥经过分离纯化后的目标产物往往浓度较低,需要经过浓缩和干燥处理,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常用的浓缩方法有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晾干、烘箱干燥、真空干燥等。
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目标产物变质或损失。
6. 质量检测与包装储存质量检测是对目标产物进行质量评价和安全评估的过程,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测试等。
包装储存是保证目标产物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储存环境。
第六章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
第六章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是中药制备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中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正确的制备工艺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药效,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中药新药的研究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材的选择和预处理、提取和分离工艺、纯化和结晶工艺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药材的选择和预处理是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药材的质量和种类对最终中药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选择药材时,需要考虑到其活性成分含量、质量稳定性和产量等因素。
预处理工艺包括药材的清洗、破碎等,这些步骤可以提高提取效果和减少杂质的影响。
提取和分离工艺是中药新药制备的核心环节。
提取工艺通常使用溶剂来从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
选择合适的溶剂种类和提取时间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分离工艺则是将提取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常用的方法包括蒸馏、结晶、色谱等。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中药新药。
纯化和结晶工艺是中药新药制备的后续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新药的纯度和稳定性。
纯化工艺通常使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去除杂质和不纯物,例如过滤、析出等。
结晶工艺则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浓度来获得中药新药的结晶体,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和储存性。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在制备工艺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还需要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工艺流程的改进,以提高工艺的可操作性和产品的质量。
总之,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考虑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工艺优化,才能制备出高质量和高效的中药新药产品。
中药新药开32制备工艺制剂研究中试
处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号
17 18
• 药物性质
–化学性质:光热稳定性、pH、分解、氧化(紫草萘醌) –物理性质:溶解性(水飞蓟素)、挥发性(冰片) –生物学性质:药代参数、生物膜通透性、治疗窗 –日服用量:颗粒剂、合剂含药量多;胶囊、片;分散
片、口崩片含药量少
18 19
• 药物安全性
–增效的同时要保证安全(如固体分散技术) –胃肠道刺激药物可制成肠溶制剂 –急重症注射剂疗效明显的同时关注安全性(班蝥) –毒性成分宜制成缓释制剂,改善峰谷现象 –改剂、改途径也要注意安全性
给药方法 注射剂、贴膏剂(巴布膏剂、橡胶膏剂)、气雾 剂、喷雾剂、搽剂、洗剂、涂膜剂、栓剂等
处方组成 糖浆剂、酒剂、酊剂等
制法 煎膏剂、滴丸剂、流浸膏、浸膏剂、露剂等
其它 胶剂、锭剂、茶剂等
34
剂型范围:根据研究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
剂型
实例
丸剂 微丸不作为独立剂型;滴丸剂作为独立剂型
散剂 片剂
定义中增加“提取物”(散剂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 经粉碎、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 药膏:又称油膏。主要以植物油、蜂蜡或其他适宜的物质为基质,加入药 物,经加热后,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或不经加热,将药物研成细粉或极细 粉混匀。
• 丹药:系指用汞及某些矿物类药物,在高温条件下经烧炼制成不同结 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
78
• 灸剂:系将艾叶捣、碾成绒状,或另加其他药料捻制成卷烟状或其他 形状,供熏灼穴位等患部的外用剂型。
与合理性,并作剂型对比。
22 22
剂型案例
• 治疗牙痛选口胶 • 水溶性成分选分散片 • 含苦味、腥味药材的片剂改含片 • 颗粒剂改胶囊,15粒/次 • 药材原粉制成分散片、滴丸、含片 • 一品种同时申报胃溶及肠溶(酸不稳定成分)制剂 • 口腔溃疡泡腾片(冰硼贴片)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新药申请从研发到生产上市,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获批,而这几年的医药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非常之大,因此可以说,新药研发是一项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一般药品研发的大致流程及相应花费时间如下:立项(4-6月)→临床前研究(18-36月)→CDE待批临床(大约1年)→临床试验(3年左右)→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总计:至少8年以上注: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英文缩写,其职能主要对新药、仿制药、补充申请等进行审评。
具体如下:1、立项:简单的说在确定开发某品种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市场,流行病学,技术,疗效和安全,知识产权,成品成本,国家政策,企业自身条件等方面的考察,来确定研发品种或治疗某类疾病药物上市后的市场潜力,从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品种。
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来立项。
立项决定了该品种的将来市场,因此立项至关重要。
2、临床前研究:一般对于中药品种的研发流程如下:小试产品→初步药效筛选→化学成分研究→处方、药效筛选→药理毒理→药剂工艺制备研究→质量标准→中试放大→稳定性实验→资料整理报批由于这个过程是从发现药用原料的潜在价值到确认其开发价值的过程(成药性研究),需要对要用原料做大量的多学科基础研究,这个过程需要1-2年;进入工艺制剂、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试验,即使最简单的品种一般也需要12-24月研究过程;因此基本都需要24个月到36个月时间研究。
该阶段可能影响时间的关键在于原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否顺利决定了时间的长短。
药物临床前研发,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仅利于申报后尽可能少的发补资料甚至不发补,尽快获批,更有利于将来获批后顺利生产上市。
3、CDE待批临床: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省局30日内完成资料的形式审查,注册现场核查等,但可能由于补充资料等等事宜,往往时间会超过30天。
中药新药研发思路和方法多媒体
中药新药研发思路和方法多媒体
2.中药成分分析和提取:接下来,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提取。
通过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可以鉴定和分离出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同时,运用合适的提取工艺,如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可以提高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3.中药药理研究:针对从中药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动物模型和细胞实验,了解该成分的药理活性、毒性和副作用等信息,为进一步的研发工作提供依据。
4.药效评价和临床研究:在确认中药新药的药理效应后,需要进行药效评价和临床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评价中药新药的疗效、安全性和剂量等方面的指标。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进一步修正药物配方和用药方法。
5.制剂开发和质量控制:中药新药的制剂开发是一个重要环节。
需要根据中药成分的特点和药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剂类型,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同时,建立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成分含量、生物利用度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和限度。
6.药物安全评价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还需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通过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和致癌性实验等,评估中药新药的安全性。
同时,研究中药新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中药新药研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从中药资源调查到制剂开发,通过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药物安全评价,来确保中药新药的
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研发思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新药申请从研发到生产上市,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获批,而这几年的医药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非常之大,因此可以说,新药研发是一项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一般药品研发的大致流程及相应花费时间如下:立项(4-6月)→临床前研究(18—36月)→CDE待批临床(大约1年)→临床试验(3年左右)→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总计:至少8年以上注: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英文缩写,其职能主要对新药、仿制药、补充申请等进行审评.具体如下:1、立项:简单的说在确定开发某品种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市场,流行病学,技术,疗效和安全,知识产权,成品成本,国家政策,企业自身条件等方面的考察,来确定研发品种或治疗某类疾病药物上市后的市场潜力,从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品种.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来立项。
立项决定了该品种的将来市场,因此立项至关重要。
2、临床前研究:一般对于中药品种的研发流程如下:小试产品→初步药效筛选→化学成分研究→处方、药效筛选→药理毒理→药剂工艺制备研究→质量标准→中试放大→稳定性实验→资料整理报批由于这个过程是从发现药用原料的潜在价值到确认其开发价值的过程(成药性研究),需要对要用原料做大量的多学科基础研究,这个过程需要1-2年;进入工艺制剂、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试验,即使最简单的品种一般也需要12—24月研究过程;因此基本都需要24个月到36个月时间研究.该阶段可能影响时间的关键在于原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否顺利决定了时间的长短。
药物临床前研发,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仅利于申报后尽可能少的发补资料甚至不发补,尽快获批,更有利于将来获批后顺利生产上市。
3、CDE待批临床: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省局30日内完成资料的形式审查,注册现场核查等,但可能由于补充资料等等事宜,往往时间会超过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