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电视胸腔镜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C i JMi !! 瑾! !! ! ! !: : ! ! hn n 旦 ! ! ! :
・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 O
・
临床 论 著 ・
电视 胸腔 镜在 先 天性 心脏 病 手术 中 的应 用
【 关键 词 】 胸 腔 镜 ; 先 天性 心脏 病 ; 体 外 循 环
中 图分 类 号 : 6 4 2 R 5 . 文 献标 识 : A 文 章 编 号 :0 9—6 0 ( 0 0 1 1 9 — 2 10 6 4 2 1 ) 2— 0 1 0
Vie ・sitd Th r c so i r icS r ey frCo g ntl a tDie ss C a h u o g,MaZ n sa d oasse o a 0c p cCa da u g r o n e i a He r sae h iS o d n e gh n,Ma S e gu h njn,e t
a 1 eat e t fC ri ac l ugr , iohn epe S o i l L oh a 5 0 0 C i .D p r n o ado s a S re La c eg P ol’ s t , i ce g2 2 0 , hn m v u r y H pa a a
20 0 8年 1 0月 ~2 1 00年 5月 行 完 全
胸 腔镜 下 心 脏 手术 4 6例 , 中单 纯 房 间 隔缺 损 2 其 5例 、 间 隔 缺 损 2 室 1例 。 右侧 胸 壁 3孔 分 别 为 : 侧 胸 骨 旁 第 4肋 问 为第 1 右 切 口长 约 2e 右侧 腋 中线 第 3肋 问做 第 2切 口长 15— . m; 侧 腋 中线 第 7肋 间做 第 3切 口长 2— m。 股动 脉 及 股静 m; . 2 5e 右 3e 脉 插 管建 立 体 外循 环 。 结 果 间 隔 缺损 安 全 , 效 满 意 。 疗 手术 均 获 成 功 , 外 循 环 时 间 ( 4-2 ) i; 主 动 脉 阻 断 时 间 (8-1 ) i; 后 胸 腔 闭式 体 6 6 6 mn升 3 6 1 rn 术 a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 、 室 引 流量 ( 1 6 0 m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发生 。4 10- ) l 6 6例 随访 0 5—15年 , 死 亡 及残 余 分 流 。 结论 . . 无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区别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的区别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从切口上比较,传统开胸手术的切口比较长,最长可达20cm,有时甚至还需要切断肋骨,手术医生肉眼直视手术视野进行操作。
胸腔镜手术是在胸壁做1-3个3cm左右的小切口,将胸腔镜及专用器械通过小切口进入胸腔,手术医生通过显示器观察手术视野进行操作。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手术对胸壁的损伤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胸壁的完整性,对呼吸功能影响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对于肺癌的根治性手术而言,不论是传统开胸手术还是胸腔镜手术,标准的手术范围都是要完整切除病变所在的肺叶、并清除周围的淋巴结,从远期疗效来说,两种术式没有明显的区别。
胸腔镜手术由于视野的转换、长器械的应用,手术操作与传统开胸手术有很大不同,手术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胸腔镜手术培训,才能掌握胸腔镜手术操作技术。
胸腔镜采用的高清摄像设备,可将手术视野根据需要放大,清晰显示细微结构,对手术区域的暴露和切除范围的判断要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由于疼痛轻、恢复快、对细微结构观察清楚等优势,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中应用越来越多,成为目前胸外科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
微创手术护理要点有哪些
微创手术护理要点有哪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显著等特点,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然而,微创手术的成功并非仅取决于手术本身,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恰当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科普一下微创手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重点了解一下微创手术护理有哪些要点吧。
一、什么是微创手术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是指通过使用特殊设备和技巧,在尽量减少手术切口长度和组织损伤的前提下,完成手术操作的治疗方法。
它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二、微创手术的特点1.切口小:微创手术通常仅需要在体表做一小切口,如通过腹腔镜或胸腔镜等内窥镜进行手术操作。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切口小,术后愈合较快,疤痕较小,对患者的美观影响较小。
2.创伤小:由于微创手术的切口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较少,组织损伤也相对较小。
这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3.疼痛轻: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在术后感受到的疼痛较轻。
这有助于减少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降低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4.恢复快:由于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的疼痛感较轻,术后恢复期也相对较短。
这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三、微创手术的适用范围1.普胸外科:微创手术在内科领域应用广泛,如肺叶切除、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
这些手术通过胸腔镜或腹腔镜等内窥镜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等。
2.妇科:妇科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子宫肌瘤剔除、输卵管整形术等。
这些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影响较小。
3.骨科:在骨科领域,微创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脊柱疾病、关节病变等。
如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手术、膝关节病变的关节镜手术等,这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活动。
弋矶山胸心外科微创与大血管手术等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弋矶山胸心外科微创与大血管手术等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心脏相关疾病与损伤在芜湖有了更高的治愈生存几率心脏出了问题那可是要命的事,特别是在心脏遇到一些严重的疾病或是受到伤害时,如果没有高超的医疗技术,生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消失。
不过,近年来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发展迅速,在涉及心脏的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挽救生命提高病患生活质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中包括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及大血管手术以及微创手术等省内独树一帜,甚至在国内也是领先的医疗技术。
(小标题)弋矶山胸心外科技术近年来跻身国家先进行列日前,记者来到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进行走访得知,胸心外科二病区于2011年9月正式成立,位于弋矶山医院外科大楼18楼东区,目前开放床位26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5张)。
现有在岗医师9人:硕士学位6人,3人博士在读,体外循环师2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5人。
派出人员分别在北京阜外、安贞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和鼓楼医院进修心脏外科。
该科主任医生张大发为硕士生导师,现任胸心外科二病区科室主任。
张大发硕士、博士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一直从事胸心外科工作。
历任南京市胸科医院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南京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2011年9月调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
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接受系统培训和学术交流。
2007年至2008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院学习一年。
张大发主任医生擅长胸心外科各种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先心病、心脏瓣膜置换,冠脉搭桥、大血管等心脏手术。
尤其在腋下小切口、胸腔镜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该科室以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及大血管手术为特色,是省内唯一独立开展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的医院,此项技术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大血管手术技术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该科自2011年成立以来,在张大发主任的带领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500多例,2012年7月完成全省首例全胸腔下房缺修补术,后陆续完成胸腔镜下瓣膜置换等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微创心脏外科的现状和进展
微创心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微创外科概念的提出是外科学的一场革命,它深刻地影响了外科学的根本理念,并渗透于外科学的各个具体专业,由此出现的微创心脏外科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心脏外科学的开展。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手术途径,减少手术创伤,增加美学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目前,微创心脏外科的观念已经被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承受,并且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迅速得到开展。
一、微创心脏外科的种类与现状〔一〕小切口心脏外科手术自1992年Wilson等报道了局部胸骨切口后,逐渐有大量小切口被用于临床,由于这类切口术后疤痕小,较美观,因此,受到病人的好评。
病人强烈的愿望,是医生实施小切口手术直接的动力。
由于小切口手术不需要特殊的辅助设备,因此,临床应用相对容易,这便使小切口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目前,国外已经有大量关于小切口心脏手术的报道,国内多数开展心脏手术的单位也开展或尝试过小切口心脏手术。
目前国内开展的小切口手术大多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胸骨旁小切口、胸骨完全横断法、胸骨下段法、右胸骨窗法与左胸骨窗法等方法,这些径路的小切口手术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应用范围有限。
〔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的心脏手术人们对手术切口及手术入路创伤的认识是胸腔镜用于临床心脏外科的主要原因,这种手术被称为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心脏手术。
其用途可以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辅助的手段,仅用于改善显露;另一个用途是全胸腔镜下的心脏手术。
这种手术最早由Chang等在1996年报道,以后不少作者也进展了尝试,完成的手术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纯主动脉瓣手术或二尖瓣手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胸腔镜能提供良好的视野,使手术操作可以通过非传统切口完成,从而使损伤进一步减小。
这种手术的优点包括切口小、比较隐蔽、损伤小、出血少等,多数作者认为这种手术是一种较为肯定的微创手术。
但就目前国内报道的文献显示,仅一个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就需要三个切口,切口总长度也在5cm左右。
微创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微创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传统的心血管手术治疗对患者来说常常是一种巨大的创伤,因此,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迅速发展起来。
本文将针对微创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微创手术简介微创手术,指的是通过小切口、镜下操作等技术手段进行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它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和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微创手术也日益被广泛采用。
二、微创手术在心脏搭桥手术中的应用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方法。
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需要通过胸骨切开进行操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创伤。
而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几个小切口进行手术,术后恢复迅速,而且创伤小,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
因此,微创手术在心脏搭桥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三、微创手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进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传统的介入治疗需要通过大动脉切口进行操作,术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而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进行介入治疗,减少并发症的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微创手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四、微创手术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手术,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变。
传统心脏瓣膜手术需要通过胸骨切开进行操作,给患者带来较长的恢复时间和身体创伤。
而微创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微创手术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五、微创手术的风险与前景虽然微创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如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感染等。
此外,微创手术也需要专业训练和丰富的经验支持,否则可能会出现手术失败的情况。
但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微创手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 全胸腔镜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中图分类号 : 6 41 R 5.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6 2 8 5 ( 0 0 — 0 3 O 1 7 — 3 12 1 4 0 5 一 2 2)
19 年 由 C at l 96 h n 等【 1 了 8例 采用右前 外侧 4 7 m的 瘤蒂 , 报道 -c 将瘤体放进橡胶手术 手套 特制 的瘤袋 中 , 之后经胸壁取 连续缝合 右心房切 口, 间断或连续缝合心包 小切口, 进行房间隔缺损的修补。 I9 年 L 等 在 98 i 报道了 1 出 。手术完成后 , n 4 例小切 E手术 治疗先天 性心脏 病室问隔缺损 ,他们采用 双腔 切 口, l 于胸 壁上第 三切 口处 放置胸 腔闭式引流管 。 气管插管 , 单肺 通气 的方式 , 在左前 外侧行 4 6r 的小切 E , 2结 果 -e a l 进行室缺修补。 张昭雄 、 林萍章p l 在术中应用胸腔镜的辅助来解 本组共 3 0例患者手术成 功 3 , 0例 成功率 10 无术中转 0 %, 体外循环时间 5 ~ 1mi, 0 3 9 n平均( 1_ 5 1 14 ) + 决小切 口下心 内结构显露差 的问题 , 内操作转变为镜下与直 为正中开胸扩大切 口。 心 视相结合。有 了胸腔镜技术 的辅助 ,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逐渐 m n升 主动脉阻闭时间为 2 ~ 1m n平均( 3  ̄ 0mi。术后 i; 1 1 8 i, 4. 3) n 6 0 2 0 ml 2 5 10ml 从胸部正中切口向小切 口 转变, 与此同时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 胸腔闭式引流量 2- 50 ,平均为 ( 2 ̄ 5 ) 。住 院时间 23 平均为(7 4 天, 1+ ) 监护室停 留时间 2 6 , ~ 天 平均( . 3± 7 概念和安全性也逐渐被广大青年心脏外科 医师所接受 。00 20 年 1~ 2天 , )天 。住 院费 用 2 1 2 4 9 5 9 8元 ,平 均 (45 .  ̄ 7 3. —0 8. 2 9 451 0 6 西京医院率先在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外科手术 , 使微创心脏外 1 科进入新 的台阶。2 l 年 6月- 0 1 1 , 00 2 1 年 0月 我科共完成全胸 177 6元 , 4 8. ) 无死亡病例。 6 术后并发症 3 包括二次开胸止血 例, 1 ( 例 经原三孔胸腔镜下二次探查止血治愈) 及右侧气胸 2 。 例 腔镜下心脏手术 3 例 , 0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3讨 论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 3 例 , 中女性 1 例 , 0 其 9 男性 1 例 , 龄跨 度 1 年 本组患 者全部 在全胸腔 镜辅 助下进 行心脏外科 手术 , 较 在 55 ~ 8岁之间 , 平均年龄 3 6岁 , 体重跨 度在 1 ~ 2千克 , 58 平 常规正 中开胸手 术有 如下 的优势 :全胸 腔镜下手术视野的二 手术切 口小 、 创伤轻 、 术后伤 口感 染 均体 重 5 千克 。病例 中包含 了先 天性心脏 病房 间隔缺损 2 维 图像 放大后更 加清 晰 、 5 2 例, 其中合并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5例、 心房颤动 1 三房 机率 低 、 中出血 量少 、 例、 术 术后 输血少 、 术后 恢复 快 、 住院花 费 住 减 心1 ; 例 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5 ; 例 黏液瘤 3 例。本组 患者依 少 、 院时间短。 由于全胸 腔镜 下手术具有减少患者花费 、 轻患者痛苦 、缩短患 者住院时 间等诸多优点 而受 到患者的欢 据其病史、 体征及辅助检查均已明确诊断。 全组患者均为全麻手术 , 中采用 双腔气管插 管 , 通 迎 , 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 术 单肺 有 其缺点是 手术 视野 没有 三维 图像 的 术 操作 较为 困难 , 在胸外打结 , 再用 推结 器推 至 气 。患者取仰卧位 , 右胸 垫高 3 0度 , 右上臂 前举悬挂 于头 架 立体感 , 野小 , 上 。胸壁打孔 ( I : 图 )第一孔 : 胸骨右缘第 四肋 问( 口长度 约 胸 内, 切 手术 时间长 于传 统手 术 , 对手术 操作人员要求 高 , 中 术 2m 。 c )此孔为右手器 械入 口 ; -: : 第  ̄ 右锁 骨 中线 外侧第六 肋 如遇大 出血或心脏损 伤 ,常需要配合胸部小切 口或中转成 常 L 问 (e ,为左手 器械等人 口;第 三孔 :右腋 中线第 五肋 问 规正中开胸 手术 。此外 , 2m) 目前经右胸 3孔胸 腔镜手术 尚难以从 (m ) 2 , 为腔镜人 口。 建立体外循环 : 于右腹股沟区行长约 3 厘 右房切 口显露和处理右 室流出道病变 ,西京 医院在右胸 3孔 米 的皮肤切 口, 充分暴露 右股 、 动静脉并仔细 分离 。于股动 脉 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 了左前胸小切 E成功矫治 了法洛三联 l 插入供血管 , 股静脉插入 引流管 。首先 在电视胸腔镜 视野下 , 征 ,这一案例对进一 步应 用微创方法处理此类心脏 畸形有一 探查有元 胸膜 粘连 ; 肝素 化后 , 经右 心胸 切 口下 至膈肌水 平 , 定 的启示。现 已初步开展 全胸 腔镜 手术 的医疗单位应在熟练 上至升 主动脉水平 , 开心包 , 吊心包 , 切 悬 游离上下 腔静脉 过 技 术的基础上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 悬 吊带 , 在升主动脉前壁行 荷包缝合 同时置人主动脉灌 注管 , 在 过去 的十年 中 , 随着外科 仪器的创新、 体外循环技术 的 之后引导股静脉插 管至奇静脉水 平以下 ,阻 断上 下腔静脉并 成熟 , 心脏外科 的手术方式发生了从标 准的正 中开胸到胸腔镜 开始体外循环 。应用冷血含氧晶体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 。 下微创手术方式的变革 。这种微创手术所带来的便利 、 有效和 对于房间隔缺损的患者 , 采取 右心房切 口显露房 间隔 , 用直接 安全性被患者和外科医生所接受。目前学术上公认的微创心脏 缝合法修补房间隔缺损 1 例,补片法修补房问隔缺损 3 手术 分为四个级别 : 级 ( 9 例, I 直视 下 1一 2厘米 的小切 口)I级 O1 , I 同期行三尖瓣 D ea eV g 成形 术 5例 ,行全胸 腔镜 房颤射频 消 ( 胸腔镜辅助下 4 6厘米 的微型切 口, I ( - I 级 全胸腔镜辅助下 2 I 融术 1 ; 例 共行不全性心 内膜 垫缺损矫 治术 5例 , 同期行三尖 厘米微创切 口) I ( 和 V级 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手术 ) 。全胸腔镜 瓣 成 型 2例 ,路径是 由房 间隔人 下心脏手术方式的微创效果被学术界所肯定 。在现行的心肌灌 路 , 查二尖瓣 后 , 合矫正 畸形 注方法和主动脉钳夹技术 的保障下 , 探 缝 微创心脏外科才有 了发展 的二尖瓣 ,再行 注水 试验测试二 的平 台。尽管术者需要一个学习 曲线 , 但是 已发表的病例报告 尖瓣 、 三尖瓣 闭合情况 , 然后采用 证 明 , 行全胸腔镜 下二尖瓣 和三尖瓣置换术 的患者 , 早期和长 连续 或补 片 缝合 房 间隔 缺损 ; 行 期 的手 术效果 是相 当于常规正 中开胸 手术 ,这一结果还包括 黏液瘤摘 除术 3 :左房黏液瘤 二 次手 术的病人 ,而且显著减少 心律失 常的发生率尤其是房 例 摘除 术 采用 右房 一 间隔切 口人 颤 的发生 。 房 该微创手术方式 不损 伤胸廓结构和具有良好的美 显露游离 的瘤体 , 缝合并切 断 容效果 , 图 1全胸腔镜手术切 口 路, 被大多数年 轻患��
全腔镜与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效果胸腔镜手术;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右胸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1],传统治疗方法是正中开胸行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慢,有一定的局限性。
微创手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开胸手术的不足,目前针对房间隔缺损常用的微创术式主要有右胸小切口手术、胸腔镜下手术以及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2]。
本文将右胸小切口手术与胸腔镜下手术作对比,探讨研究两种手术方式在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和分组收集2019 年在我院行CPB 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6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8 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7 例。
纳入标准:(1)均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且有外科手术适应证;(2)无合并其它重要脏器功能损害;(3)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
排除标准:(1)合并肺部疾病;(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内分泌功能异常;(4)合并有其它先天性心脏病。
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右胸小切口组(RMT 组,31 例),其中男11 例,女20 例,年龄(44.5±11.5)岁;胸腔镜手术组(VATS 组,29 例),其中男12 例,女17 例,年龄(46.5±12.7)岁。
1.2 手术方法RMT 组:左侧卧位,右上肢悬吊于麻醉架上,于腋中线和腋前线间取垂直或稍前斜切口,长6~12 cm,经第4 肋骨下缘骨膜下进胸(也可取第4 肋间上缘即第3 肋间)。
将肺脏压向后方,于膈神经前1.5 cm 处纵行剪开心包,悬吊心包,建立CPB,在心脏跳动下或停跳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经第3 肋间手术时升主动脉显露好,但下腔静脉暴露差,对于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不可取。
而经第4 肋间手术时升主动脉显露较深,经悬吊后可上下兼顾,较多采用。
VATS 组:患者采取仰卧位,右侧背部垫高20°~30°。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4例,总结14例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术前主要向患者介绍胸腔镜手术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围术期护理。
结论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69-02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
自1993年laborde[1]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经胸膜腔实施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获得了成功,开创了vats应用于心脏外科的先例,因vats较传统手术难度大,创伤小,其护理上也存在较大的不同,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应用vats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病人中男6例,女8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38岁,体重15~75kg,平均体重54kg,房间隔缺损7例,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1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7例。
本组体外循环时间69~198,平均时间131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1~118,平均时间60分钟。
手术顺利完成,回icu监护,术后当天引流液20~480ml,平均引流液130ml,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
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中低温和中度血液稀释周围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口腔内置气管插管,胸壁打三个孔,在右腋中线第七肋间作第一切口,长1-2cm,入电视镜,右侧胸骨旁第四肋间作第二切口,长约1-2cm,置一小开胸器,于腋中线第四肋间作第三个切口,长约2-3cm,术毕第一切口置胸腔引流管。
全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
奥扎格雷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石 瑞
( 西省 成 阳 市 中铁 二 十局 中心 医院 , 西 成 阳 1 0 0 陕 陕 20 )
全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
韦有 全
( 广西钦 州市第二人民 医院麻 醉科, 广西 钦 州 55 9 ) 30 9
摘要 :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痛手术的体外循 环的管理方洛。 方法 全胸腔镜下小儿先炙性・ 睡痛手术患者 6 例 , o 对体外循环 建立 、 管理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 。 缩果 体外循环 时间为 5 ̄ 3 (75 ̄ 93 ) n, 5 2 6 8 , 3 .5mi 升主动脉 阻断时闻 3  ̄ 9 (5 0 2 .6 ri。所有 患者 6 6 18 6 .  ̄ 56 ) n 5 a
急性脑梗死 的治疗应遵循积极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和早期康复治 疗这一重要原则 , 因应在于 , 原 脑梗死的血栓形成会使脑部局部严重 缺血坏死 , 尽可能早点进行溶栓治疗 , 能够使此区域的脑组织代谢得 以大大改善 , 损伤程度也可 以得到大幅度地减少 , 挽救神经细胞并恢
复其功能 。
方丹参 lm 静脉滴注 , 次/, Ol 1 d疗程 1d 4 。治疗期间 , 胞二磷胆碱 、 甘 露醇等常规治疗 2 组相 同, 均未使用其他抗凝 、 溶栓药物。 1 疗效判定 治疗期间检测血小板计数、 _ 3 出凝血时间、 大便隐血、 两 组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7 及第 1d d 4 进行 神经功能缺损程 度评分 , 疗效评定标准 : 参照 19 年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性 95
三种微创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三种微创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李小波,朱 峰,潘良彬,何 江,赵 敏,何 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心脏外科,江苏苏州,215021)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 65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6Ο0082Ο02 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作者采用三种微创小切口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129例,现就手术方式及效果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29例,占同期心脏手术的49.8%(129/259),男78例,女51例,年龄1~26岁,平均(5.7±11.3)岁;体重7~58kg ,平均(19.2±14.5)kg;均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胸部X 线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均与术前诊断相符合。
心内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19例、房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66例、肺动脉瓣狭窄4例、法乐氏四联征5例。
合并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返流7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左上腔3例、右心流出道异常肌束3例。
手术方法:依据心内畸形和手术方式分为A 、B 、C 3组。
A 组:经左腋窝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19例。
气管插管复合静脉麻醉,右侧卧位,术者戴手术放大镜(最好配头灯)左侧腋窝胸大肌与前锯肌之间皮肤横切口4~6cm ,经3肋间进胸,在控制降动脉压下常规结扎动脉导管,术后清醒即拔除气管插管,麻醉苏醒室观察一小时后回病房恢复室。
B 组:经右腋下小切口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5例、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1例,其中膜部室间隔缺损53例、嵴下型室间隔缺损5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直径4~15mm 。
左侧卧位,右腋下小切口,第四肋间进胸,用湿纱布将肺向后推开,在右膈神经前2cm 处纵行切开心包,上至接近升主动脉之心包反折,下至下腔静脉开口并悬吊,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浅低温不停跳或中低温心脏停跳下心内畸形矫治同常规手术方法。
胸壁打孔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体会
[ sr c] 0betv To iv siaea e te i ma a e n np t n swi e iti c n e ia e r ie s n Ab tat j cie n e t t n sh sa n g me ti ai t t p darc o g ntlh atd sa eu — g e h
性差异 ( P 00) 均 > .5 。A 组 患者 体 外 循 环 转 流 时 间 、 动 脉 阻 闭时 间及 手 术 时 间 均 比 B 组 明 显延 长 ( P O 0 ) 而 术 主 均 < .5 , 后 机 械 通 气 时 间 、 U 停 留 时 间 均 短 于 开胸 组 ( < O 0 I C P . 1和 P 00 ) < . 5 。结 论 电 视 胸 腔 镜 体 外循 环 下 小 儿 先 天 性 心 脏
・1 4 ・ 62
西 部 医 学 2 1 年 9月 第 2 00 卷 第 9期 Me et hn ,e t 0 0 Vo. 2 No 9 dJW s C iaS p 1 , 12 , . 2
胸 壁 打 孑 胸 腔 镜 体 外 循 环 下 d L x J L 先天 性 心 脏病 手术 麻 醉体 会
Ex e i n e o ne t e i n pa i nt t di t i o g nia p r e c fa s h sa i te s wih pe a r c c n e t l he r s a e u e g i g v d o a s s e h r c s o c c r i c a tdie s nd r o n i e ‘ s it d t o a o c pi a d a s r e y wih c r i pu m o r y a s u g r t a d o l na y b p s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微创封堵治疗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所用的手术方式有体外循环(CPB)下直视修补术、电视胸腔镜下修补术、介入封堵术和微创封堵术。
微创封堵术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集内、外科治疗方法优点于一体的新技术,该技术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用输送鞘管、封堵伞封堵ASD,美观、安全、手术效果好。
本文就这一技术作综述。
1病人选择微创封堵的病人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证实为中央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包括毗邻较近的多发ASD,对于上腔型ASD、下腔型ASD及合并其它需要在体外循环下矫治的心内畸形的ASD患者不能用于微创封堵。
尸检资料[1]显示,ASD患者中约有29%的病人不适于用封堵器封堵,除上述因素外,巨大缺损、ASD边缘太短(≤4mm)或无边也是不能封堵的因素。
封堵术前要给予患者心电图(EKG)、胸部X光及TTE检查,并抽血化验以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2手术方法2.1术时封堵前TEE检查:术时用多平面食管超声,探头分成人及儿童两种。
全麻成功后,取平卧位,插入食管超声探头,TEE确定缺损的部位、大小及边缘;测量缺损长经和宽径,以确定是否为圆形或椭圆形缺损。
分别测量缺损边缘到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下缘)、主动脉瓣、冠状静脉窦、右房室瓣膜和肺静脉的距离,注意有无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其它需CPB下处理的心内畸形。
同时测定左房大小和房间隔的总长度。
2.2操作方法:封堵时输送系统只包括一个短的输送鞘管和推送杆。
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生产的输送系统和封堵器可供术时选择。
全麻后,病人取平卧位,根据胸部X线片右心房中点和ASD的位置,选取右前胸胸骨旁第三或第四肋间切口,长1.5~2.5cm,肥胖者切口可稍大些,女性沿乳房边缘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和胸膜,放入微创牵开器,湿纱布推开右肺,“工”形剪开心包,牵拉固定于胸壁。
肝素化,4-0或5-0 Prolene线在右心房外侧中部缝双层荷包,将肝素盐水浸泡后的封堵器旋于推送杆上,拉直收拢,纳入输送鞘管,通过侧支管抽水排气。
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怎么做?
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怎么做?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孕妇在怀孕的过程中不注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不当,就也可能会造成心脏有缺陷。
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尽早的接受治疗,治愈方法更简单,身体恢复的也越快,所以很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三岁左右就进行了治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
但是对于缺损口径小于0.5cm 的室缺或房缺,可以无需治疗,它不会对患儿心脏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但由于孩子存在心脏杂音,对将来升学、就业、婚姻有一定影响,而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
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手术矫治或是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微创治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传统、最彻底、最经典方法是采取胸骨正中切口方式,此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术由于从胸骨正中作切口,将心脏全部暴露在视野内,几乎适合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但是,这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手术中失血较多,且术后胸部会留下一条较长的疤痕,不仅影响美观,对术后病人的心理创伤也较大。
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可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房缺修补术、经胸微创房缺/室缺封堵术等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达到减少创伤、美容、节约费用等好处。
文章中介绍了一些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目前微创手术是比较有效的而一种治疗方法,微创手术留下的伤口比较小,恢复的比较快。
但是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考察。
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经验交流57开胸手术和微创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李国靖 (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沧州 061000)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采取开胸手术、微创心脏手术诊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
对照组运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组运用微创心脏手术,对两组诊疗效果展开评价,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切口长度、并发症等。
结果 ①治疗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及住院时间、胸液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与之对照组比低,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 >0.05);②术后1周,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Spitzer(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5);③治疗组心律失常、迟发性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率相较于对照组低(P <0.05);④术后即刻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静态呼吸顺应性(Cs):与对照组比,治疗组Cdyn、Cs 表现出更高水平(P <0.05)。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采取微创心脏手术诊疗效果更为确切,可降低手术对胸肺顺应性的应激影响,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开胸手术;微创手术;生存质量;效果在临床上,心脏外科手术具操作程序复杂、精细化程度高、风险高度等特征。
伴随医学事业发展,心脏手术技术逐渐完善及人工材料、心肺分流设备的创新及优化,手术成功率大幅度升高[1]。
实践指出,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典型特征为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正中开胸手术为既往传统诊疗术式。
当下,外科手术正在趋向于微创化、精细化,全胸腔镜微创手术于心脏外科手术中运用率逐渐升高,其具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2]。
本文对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开胸手术与微创心脏手术诊疗效果及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6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
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1例分析
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1例分析钱红波;张大发;聂军;韦俊;杨敏;汤天生;朱雪双【摘要】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totally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y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including 13 cases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2 cases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6 cases of mitral insufficiency or stenosis, received totally video-assisted cardiac surgeries, which were performed through three lateral-right chest wall holes under thoracoscopy. Ananerial cath-eter and venous catheters were placed in the femoral artery, femoral vein respectively to set up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he operation ti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wound bleeding, postoperative pain, ICU monitoring tim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eath among the patient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139~246 (183. 67 ± 31.49 on average) min. The dura-tions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and cross-clamped was 69~176(81. 43 ± 31. 56 on average) min and 25~85 (27. 31 ± 27. 72 on average) min respectively.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1. Conclusion Totally thoracoscopic cardiac surgery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safe be-cause of its minimal invasion and rapid recovery.%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孔(1~2 cm),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对21例患者行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2例,DEVEGAR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ICU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139~246 min,平均(183.67 ±31.49)min;体外循环时间69~176 min,平均(81.43 ± 31.56)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5~85 min,平均(27.31 ± 27.72)min.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9 h,平均(3.1 ± 4.9)h.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5(036)005【总页数】4页(P544-547)【关键词】完全胸腔镜辅助;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作者】钱红波;张大发;聂军;韦俊;杨敏;汤天生;朱雪双【作者单位】24100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24100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24100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24100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24100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24100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241001 安徽芜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胸心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心脏外科传统的手术胸骨正中切口创伤大,有潜在的胸骨愈合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影响呼吸功能和美容。
全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
全胸腔镜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常规手术的比较刘锦屏;王其逊;薛昊;陈洪晔;于波;谭启明;孙炜琪;金媛;秦良光【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4(11)25【摘要】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的经验。
方法:32例患者均经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CHD ASD,分为A组(全胸腔镜)和B组(常规手术)。
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A组经股动、静脉建立CPB;B组按常规方法建立CPB,均在CPB,主动脉阻断下完成ASD修补术。
结果:手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24 h胸腔引流量、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除A组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术后室颤,均及时治愈外,无其他严重之并发症发生。
两组患者均在门诊随访1~20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漏、无中度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结论: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可以获得与常规手术一样的疗效,但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完全胸腔镜手术切口更小、更隐蔽,符合目前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是一种先进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技术。
%Objective:To summarise the experiences for repairing the congenital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the total thoracoscopy surgery.Method: 32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In A group (the thoracoscopy), 16 cases were adopted opening holes in thorax, the arterial catheter and one bipolar venous catheter were placed in the right femoral artery and femoral vein to set up CPB. In B group (conventional surgery), 16 cases’ the breast bone was opened from up to down. The arterial catheter and two venous catheter were placed in theaortic,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 interior vena cava to set up CPB.Result: In A group, the time of operation, of CPB were both longer (P<0.05), the time of the aorta was cross-clamped and longer (P<0.01), the chest drainage in the first 24 hr was fewer (P<0.05), the time of the mechanical resoeration was shorter (P<0.01).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eventful.Conclusion: The total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repairing atrial septal defect remarkably alleviates the wounds. It is also a advanced and minimal invasive technique in the cardiovascular surgeries.【总页数】3页(P117-119)【作者】刘锦屏;王其逊;薛昊;陈洪晔;于波;谭启明;孙炜琪;金媛;秦良光【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3D全胸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CUSUM学习曲线分析 [J], 张建;梁贵友;刘达兴;周浩;汤全2.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手术的疗效比较 [J], 段东奎3.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1例的临床体会 [J], 王广阔;蔡丽霞;张志刚;邓毅权;成祥军;李伦明;梁湘源4.全胸腔镜下与右侧开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比较研究 [J], 罗鸿;乔晨晖;张新;张伟华5.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J], 朱任;黄焕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杨晓涵 杨建安 于洪涛 张 锐 王志伟 陈长春 邹 帅作者单位:518020 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外科通讯作者:杨建安,Email:yangjianan@hotmail.com 【摘要】 目的 回顾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0例的临床经验。
方法 通过右侧胸壁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腋前线第五肋间三个1~2cm孔状切口,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并实施手术。
结果 90例均治愈出院,无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低心排血量、房室传导阻滞及残余分流等严重并发症,62例(68畅9%)完全无血制品输注,红细胞输注量为0~4U,中位数0(2)U;血浆输注量为0~600ml,中位数0(0)ml。
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1~4周恢复正常工作学习,中位数2(1)周。
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相对隐蔽、符合美观要求等优点。
右胸“三孔法”入路对房间隔缺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均有很好的显露,术野清晰,并可兼顾主动脉根部操作,对于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操作可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 胸腔镜检查; 心脏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54畅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唱2260(2014)01唱0006唱03Exper iences of totally thorac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 gery for congenital hea rt disease Y A N G X iao 唱han ,Y A NG Jian 唱an ,Y U Hong 唱tao ,ZHA NG Rui ,W A NG Zhi 唱w ei ,CHEN Chang 唱chun ,ZOU Shuai .Cardiac Surgery Department o f Shenzhen Sun Y e t 唱sen Cardiov ascular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China Corresp onding author :Y A NG Jia n 唱a n ,Email :yangjia nan @ho tmail .co m【Abstr act 】 Objective Toreviewtheexperiencesoftotallythoracoscopic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for90casesofcongenitalheartdisease.Methods Throughthreeholeshapeincisionattherightchestwall,thateachwas1to2cmlong,operationfieldwererevealedtotallybythoracoscope.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wasbuiltthroughfemoralarteriovenousintubation.Results 90patientswereallcured.Noneofthemsufferedseverecomplicationssuchasrenalfailure,respiratoryfailure,lowcardiacoutputsyndrome,atrioventricularblockandresidualshunt.Redbloodcelltransfusionvolumewas0唱4U.Themedianwas0Uandtheinterquartilerangewas2U.Plasmainfusionquantitywas0唱600ml.Themedianwas0mlandtheinterquartilerangewas0ml.62patients(68畅9%)avoidedanybloodproductstransfusioncompletely.Postoperativefollow唱upforonetothreemonths,mostpatientsspentonetofourweekstorestorenormallife.Themedianwas2weeksandtheinterquartilerangewas1week.Conclusions Totallythoracoscopic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providedsmalltrauma,lessbleeding,fasterrecoveryandlittlescar,relativelyhiddenincision.Thethreeholeincisionsmethodofrightchestwallprovidedclearoperationfieldforrepairingatrialseptaldefect,ventricularseptaldefect,tricuspidvalveandpartialendocardialcushiondefect.Theoperationwasfeasibleandtheresultsweregood.【Key wor ds 】 Heartdefects,congenital; Thoracoscopy; Cardiacsurgicalprocedures 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采用右胸“三孔法”实施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90例,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畅1 对象 90例中,男33例(36畅7%),女57例(63畅3%);年龄2岁7个月至60岁,平均(25畅7±12畅5)岁;体重13~80kg,平均(48畅1±16畅9)kg;房间隔缺损患者70例(上腔型11例,下腔型28例,中央型17例,混合型14例,其中2例为外院介入封堵失败患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13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4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三房心1例,左心室右心房通道1例;合并三尖瓣轻至中度关闭不全49例,合并轻至中度肺动脉高压58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6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冠状静脉窦异位引流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合并脊柱侧弯3例,合并心包粘连3例,胸腔粘连2例,合并重度胸廓畸形1例。
1畅2 手术方法 仰卧位,右肩背部垫高30°,静吸复合麻醉,常规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左侧单肺通气。
体重<40kg或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困难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低潮气量(5ml/kg)高频(25~30次/min)通气。
自右侧胸壁三个1~2cm孔状切口进胸,分别位于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腋前线第五肋间,作为右手操作孔、左手操作孔和胸腔镜孔。
完全胸腔镜下显露手术野,通过显示屏视野完成手术操作;常规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动脉插管头端位于髂总动脉,静脉插管使用二级引流管,头端置于上腔静脉,二级侧孔位于下腔静脉;引流不满意者可于右心回流室加30~40mmHg负压[1],如仍不获改善可将二级静脉插管头端退至下腔静脉,经右心耳安放上腔静脉插管,自左手操作孔引出,以改善引流;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者经冠状静脉窦插管负压引流;升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顺灌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肛温降温至28~33℃,常规流量下进行手术。
心内直视手术操作原则和方法与同类正中开胸手术相同,房间隔缺损补片采用牛心包片,室间隔缺损补片采用涤纶片。
所施手术种类:房间隔缺损修补18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52例,室间隔缺损缝合修补6例,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7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4例,三房心矫治1例,肺动脉瓣狭窄矫治1例,左心室右心房通道矫治1例。
1畅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畅0软件,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
2 结 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低心排血量、房室传导阻滞及残余反流等严重并发症,无髂血管破裂、夹层、血栓、狭窄等并发症。
本组患者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3~78min,平均(47畅8±15畅8)min;体外循环时间26~211min,平均(122畅1±29畅3)min;86例(95畅6%)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另有4例患者通过温血灌注或电击除颤复跳。
因全胸腔镜下操作困难而延长切口改为腔镜辅助下直视手术1例,改为正中开胸手术1例,因合并严重心包粘连改正中开胸手术1例。
本组患者术后24h引流量0~300ml,中位数90(95)ml;红细胞输注量为0~4U,中位数0(2)U;血浆输注量为0~600ml,中位数0(0)ml。
其中62例(68畅9%)的患者完全无血制品输注。
本组患者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为1~22h,平均(7畅0±3畅4)h;ICU停留时间15~45h,平均(21±6)h;术后住院日4~17d,平均(5畅8±2畅1)d。
术后并发右侧气胸6例,皮下气肿4例,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
术后随访1~3个月,本组患者1~4周恢复正常工作学习,中位数2(1)周。
3 讨 论传统正中开胸心内直视手术需锯开胸骨,术后恢复慢,胸骨愈合需2~3个月,切口瘢痕大,位置明显,影响美观,对女性和青少年患者易造成心理困扰。
因此,心内直视手术微创化是心脏外科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早年有学者提出正中或腋下小切口手术[2唱5],但在临床应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照明效果较差、视野显露不便等问题。
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术是“胸腔镜技术”与“心内直视手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右胸肋间隙孔状入路,借助胸腔镜显露术野完成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放大、照明良好、显露清楚等优点。
手术创伤较传统正中开胸及小切口手术明显减小,术后愈合快且皮肤切口小,位置隐蔽,也更符合美观要求。
3畅1 适应证 “三孔法”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是经右胸三个孔状入路显露术野和实施手术操作手术,传统经右心房、房间隔及房间沟入路完成的手术均可通过该方法完成[6]。
其适应证包括各种类型的房间隔缺损、膜部及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二尖瓣病变、三尖瓣病变、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等。
手术指征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相同,但合并严重胸腔粘连、心包粘连患者需改正中开胸手术。
本组有2例胸腔粘连患者因程度较轻,在镜下稍做分离后无碍心脏显露和操作,2例轻度心包粘连患者也经钝性分离后不影响手术显露和操作,1例重度心包粘连患者,无法钝性分离,遂改为正中开胸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