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ppt1

合集下载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二、戚继光抗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 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二、戚继光抗倭
起因 倭寇走私、抢劫,损害百姓生命财产
戚 继 光 抗 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经过 结果 评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二、戚继光抗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时 间 次 数 规 模 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郑和下西洋概况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最多时航 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 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二、戚继光抗倭
起因 倭寇走私抗 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3张PPT)
经过
台州九战九捷,消灭浙江、福建、广东 等地倭寇
结果 倭患基本解除,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精美版1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精美版1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精 美版1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精 美版1
5)主要活动方式: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
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 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精 美版1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精 美版1
1)时间:1405—1433年
2)次数:7次
3)船载物品及用途:
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 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 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示大国风度, 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 无,互补互利。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精 美版1
郑和(1371—
1433)
郑和,云南回族人, 原名马和(小名三保), 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受家 庭的熏陶,他从小就培养 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 无畏的气慨。他还从其父 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 识。郑和知识丰富,熟悉 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 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 外交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
郑和乘坐的宝船(模型)
火眼金睛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11440353年年,明明成太祖祖派 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南刘京家出港发,出发, 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地红中海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上装载的物品, 以丝绸和茶瓷器叶最受当地人喜爱。郑和的远航促进了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1.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即明太祖。定 都应天府 ,今南京。 2.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来明成祖成立东厂。 3.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 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朝科举 对考试答卷的问题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规定, 被称为“八股文”。 4.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 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5.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 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部编版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完美课件1

部编版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完美课件1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B 3、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A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的业绩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篇阅读, 分出层 次,梳 理情节 ,全盘 把握, 根据题 干要求 找出事 件的中 心内容 ,用自 己的语 言简洁 概括。 如可概 括为“我 ”见到 菜农后 发生的 几件事 及对他 态度的 变化, 由此表 达了对 菜农的 敬佩之 情。

5.“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理解错误 。菜农 具有憨 厚朴实 ,做事 专注认 真,热 爱生活 ,追求 内心的 宁静, 不为名 利所累 的性格 特点。
u明政府的支持 u造船技术的发达 u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u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u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 索的精神 u和平外交政策
二、戚继光抗倭
明代抗倭图(局部)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 带的日本武士、商人,他们与当地的奸商 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走私贸易, 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1.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 母亲过 节的家 人却外 出游玩 。这一 情节引 人入胜 ;令人 哑然失 笑;突 出了母 亲形象

2.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菜农是 一位憨 厚朴实 、热爱 生活、 追求内 心的宁 静、做 事专注 认真、 不怕别 人嘲笑 奚落的 人。

3.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在当今世俗的 喧嚣中 应保持 自己内 心的宁 静,不 为世俗 所扰。 文中的 菜农能 够在喧 闹的菜 市场沉 浸于书 本的美 好中, 沉浸于 内心的 宁静中 。在生 活中, 我不会 因某次 月考的 成功而 骄傲。 而要保 持内心 的宁静 ,继续 努力前 行。

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完美课件PPT(初中历史)1

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完美课件PPT(初中历史)1

❖ 5、“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
洋”等展示的学习主C题是( )
A.弘扬沸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6、“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
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③ C、①③④
④ D、①②③④
巩固提高
7、以下史实或措施中,对中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的是

4.通过了解建国以来文学艺术事业的 蓬勃发 展,使 学生受 到爱国 主义情 感和传 统美德 的熏陶 ,培养 学生热 爱社会 主义祖 国的思 想情感 。

5.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 的鉴赏 ,培养 学生的 审美感 ,提高 学生的 鉴赏力 。充分 利用多 媒体的 教学手 段创设 图文情 境,加 强课堂 的热烈 气氛和 教学的 直观性 ,给学 生提供 一个良 好的教 学情境 。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船62艘(连 17艘
4艘
小船共有200艘)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长44丈(151.8 100吨
米)宽18丈 (61.8米)
长24.5米 宽6米
亚非30多个国 美洲 家和地区
120吨、 100吨 50吨 印度
回目录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侵略行径的区别
郑和下西洋 欧洲航海家开辟新
航路
目 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威望
殖民掠夺
手 平等自愿 段 互惠互利
友好交往
野蛮、血腥、 残酷的掠夺
结 果 中外交往加强
西方富强发展, 东方贫弱落后
二、戚 继 光 抗 倭
戚继光 (1528—1588)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完美版1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ppt完美版1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和平交往 ■郑和下西洋 暴力冲突 ■戚继光抗倭
一、郑和下西洋
自主学习: 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2、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
规模、到达范围)如何? 4、郑和航海会面对哪些困难? 5、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 6、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
向心力 (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材料研读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首军歌表现了怎 样的战斗意志?
表现了戚家军 面对侵略者誓 死捍卫国家安 全以及面对困 难毫不退缩的 坚强意志。
1、“西洋”概念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 洋及沿岸一带。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成祖疑……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富强。
——《明史·郑和传》
(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示中国富强”; (2)同时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3、郑和成功实现大规模远航,他当时应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 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 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 继光。
• 3.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 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
对外交往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T

部编版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T

1、目的 ① ② ③
2、时间 3、路线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明 朝 的
友好交往
4、活动 ①赠送礼品,②开展贸易 5、意义 ① ② ③ ④ ⑤
强 盛
对 外
军事冲突
1、定义 倭寇、倭患

2、背景 日本……,中国……。

戚继光抗倭
3、过程 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战九捷
大号宝船长44丈,宽18丈, 即长151米,宽61米。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2——1504年 四次 1000人——1500人 17艘
旗舰长24米,宽6米。
阅读表格,思考,和哥伦布的航海活动相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
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航海技术先进,是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和哥伦布的航海相比,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之行。
郑和下西洋
5、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空前壮举;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④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
材料: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 而建造和修补一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260多艘, 仅造修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郑和下西洋)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 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zī,计量)。

3.配合中心任务和重大决策写的指导 性评论 。这要 要求作 者要注 意任务 明确, 道理要 讲清。

4.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 事情都 由政府 包揽的 现象正 在改变 ,各种 社会组 织纷纷 成立, 这有利 于社会 矛盾和 社会责 任的分 担。

5.国家元首从表面上看是个人,但事 实上, 是一个 国家机 关,是 一个国 家在实 质上或 形式上 的对内 和对外 的最高 代表。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动脑筋:戚 什继 么光 能所 够率取领得的胜“利戚?家军”为 1、抗倭的正义性。 2、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3、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4、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5、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台州九战九捷 台州
福建
广东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课件1 课件优 秀课件 ppt课 件免费 课件优 秀课件 课件下 载
臻极盛。
随2材.着明料国二成内形祖明势成的的祖转大即好位力,眼后, 光支开持始移。向海外,要求扩
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 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 朝贡体系。
3.造材船料三技术宋元的以提来,高 指海 水南船平制大针造为的技提运术高与 ,用如航指海南 地针理的应知用识、的地理进知步识
日见丰富等。
4.郑和本人吃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C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
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B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下西

部编版_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T

部编版_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T
部编版_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 T(优秀 课件)
部编版_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 T(优秀 课件)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 行侵略活动。___1_5_5__3___年,____葡__萄___牙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 国___广__东___澳__门_____的居住权。(一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 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大号宝船长44丈,宽18丈, 即长151米,宽61米。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2——1504年 四次 1000人——1500人 17艘
旗舰长24米,宽6米。
阅读表格,思考,和哥伦布的航海活动相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
郑和下西洋,时间长,规模大,航海技术先进,是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和哥伦布的航海相比,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之行。
二、戚继光抗倭
2、“倭患”的背景 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老百姓民不聊生。 ②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部编版_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 T(优秀 课件)
二、戚继光抗倭
3、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抗倭名将)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部编版_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 T(优秀 课件)
材料二: 郑和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 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他对中国 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历史功绩。 阅读材料,想一想,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其它特点或意义?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部编版_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完整版PP T(优秀 课件)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人教部编版】1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人教部编版】1

5.随电堂影检《测苏禄国王 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45张PPT) 代,当时的中国皇帝应该是 (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6.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 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7.“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 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 的对外 关系课 件(共45 张PPT)
马来西亚 三宝庙
你认为郑和远航
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根本原因 明政府的支持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和平外交政策
……
你能从图中得出中外航海活动的本质区别吗?
性质:明朝对 外和平交往的 壮举
性质:对外殖 民扩张
郑和下西洋
海洋必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 程中扮演最核心的作用……
今日中国海上外交
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要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外交中占主动权; 要坚持对外开放、对外交流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要成为海上强国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 的对外 关系课 件(共45 张PPT)
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示中国富强”,
政治目的:宣扬国威;

【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1

【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1
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仅略活动
2.结果:1553
年,葡萄牙殖

民者攫取了在

我国广东澳门

的居住权
【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1
【部编版】明朝的对外关系PPT课件1
课堂检测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 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
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B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 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 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 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装载物品: 丝绸、瓷器、茶叶、
漆器、金银货币等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用途:慷概送礼,展 现大国风度,发展友 好关系;用于贸易, 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相关链接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 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4.地位:郑和的远航,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 前壮举。
次数
7次
1492—1504年 4次时间早 Leabharlann 数多人数27800
1500
人数多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 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多
船只 大小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船只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 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 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 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 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 民。
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 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 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 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 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 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 示感谢。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ppt1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历史ppt1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
文莱
明初,人们把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 为“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材料: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 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 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 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7、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意义: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版部编版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举。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开创 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 出了伟大贡献。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 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 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2、原因: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 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材料: 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 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 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臣随行,如第六次返航时,就有16个 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队来到中国。
盗等)。
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采用了多种通 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 野不良时,则用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 、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
6、路线:
红海沿岸
非 洲 东 海 岸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 岸和红海沿岸。 其中包括今天的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 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
3、目的: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 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人物扫描: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 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 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 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 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 有无,互补互利。
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按明代 官尺的1尺=31.1米,换算成现代单位,长超过 130 米,宽度超过 50 米,排水量将超过万吨。
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 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 为“倭寇”。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他完善了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疆拓土,迁都北京。 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北征蒙古,南 平安南。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因此明成祖也 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15世纪初,明 朝经济逐步繁 荣,国力雄厚 ,成为当时世 界上的强国。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 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 松弛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 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 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倭患”。 “倭患”是戚继光抗倭的原因。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4、时间: 1405—1433年 5、过程:
规模浩大,船队最多时有船 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 60余艘。仅首次下西洋时, 就有27000多人。
装载物品:优质丝绸、 精美瓷器、上等茶叶 和漆器等各类物品, 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
统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PPT课件人 教部编 版七年 级历史 下册第 15课明 朝的对 外关系 课件( 共29张P PT)人 教版部 编版
戚继光 (1528—15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