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ICU颅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变化情况

合集下载

ICU患者床边超声应用

ICU患者床边超声应用

ICU患者床边超声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床边超声成为了医生们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床边超声的应用,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效果。

一、床边超声的定义和背景床边超声,又称为点-of-care超声,是指在患者床边进行即时超声检查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不同,床边超声无需将患者转移至超声检查室,能够在低廉的成本下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判断,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在ICU中,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需要密切监护和快速干预。

床边超声作为一种快捷、可重复、无创的检查方法,为医生们提供了实时的解剖图像和功能信息,有助于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监测治疗效果。

二、床边超声的应用领域床边超声在ICU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是床边超声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心脏的超声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评估心脏重要腔室和射血分数,判断心脏有无异常结构和功能,描绘心脏瓣膜的形态和功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判断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治疗和决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肺部超声肺部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肺部病变。

通过超声波在肺组织中的传播,医生可以观察到肺部的气胸、肺水肿、肺不张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肺部超声还能帮助指导气管插管、胸腔穿刺等操作,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可以评估患者的腹部器官结构和功能。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肝脏、胆囊、肾脏、脾脏等腹部器官的异常,判断有无脓肿、积液、肿块等病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血管超声血管超声广泛应用于ICU中的血流动力学评估和导管置入操作中。

通过血管超声,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到血管形态和血流速度,评估循环状态、检测血管病变、指导血管插管等操作。

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

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

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提供实时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监测病情。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床边超声检查成为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即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意义、应用和操作过程。

一、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意义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床边超声检查能够提供实时图像,医生可以立即观察患者内部情况,对急诊情况作出及时反应。

其次,超声检查对于ICU患者的心脏、肺部和血管等疾病诊断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最后,ICU患者往往身体虚弱,无法进行传统的放射学检查,而超声检查无放射线,安全性较高,因此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二、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应用在ICU中,床边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脏衰竭等疾病。

此外,心脏超声检查还能够监测心脏手术的效果,评估心脏的充盈状态以及判断心室功能等。

2. 肺部超声检查肺部超声检查在ICU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声波的成像,医生能够观察到肺部的腔隙性积液、气胸、肺不张等病变情况,以及肺血流的情况。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肺栓塞等肺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肺部超声检查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3. 血管超声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可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血栓等病变情况。

特别是在ICU患者中,经常发生血管通路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等,通过床边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和风险。

三、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操作过程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操作过程是相对简单的。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医生需要准备好超声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ICU颅内压监测技术(有创、无创)2020

ICU颅内压监测技术(有创、无创)2020
部分颅骨切除术是TBI(2级证据, B级推荐)、LHI和ICH(3级证据, B级推荐)伴顽固性颅 内压增高, 或脑疝患者的降颅压治疗措施。颅骨切除的前后径为10~15cm(2~3级证据, B
级推荐)。
TBI或LHI单侧部分颅骨切除术后ICP仍>30mmHg患者, 可选择同侧颞叶脑组织切除术 (2~3级证据, B级推荐), 以降低死亡率, 但不推荐双侧颞叶脑组织切除术(3级证据, C级
颅内压增监测(有创、无创)
1. 有创颅内压监测 ①脑室内压力监测: 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 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 菌条件下,选右侧脑室前角穿刺,于发际后2cm(或眉弓上9cm),中线旁2. 5cm处颅骨 钻孔,穿刺方向垂直于两外耳道连线,深度一般为4~7cm。置入内径1~1. 5mm带探头 的颅内压监测导管,将导臂置入侧脑室前角,将导管的颅外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监测 仪相连接。将传感器固定,并保持在室间孔水平(图2)。如选用光导纤维传感器须预先 调零,持续监测不会发生零点漂移。如选用液压传感器,则监测过程中成定时调整零点。
颅内压监测(有创、无创)
有创(目前临床测压的主要手段): 腰椎穿刺、脑室内监测、脑实质内监测 、蛛网膜下 腔监测 、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 、神经内镜监测 、有创脑电阻抗监测(CEI) 等
无创: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视神经鞘直径(ONSD) 、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经 颅多普勒超声(TCD)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鼓膜移位、前囟测压、无创脑电阻抗监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数学模型
面积脑梗死(LHI)可选对侧脑室内或同侧脑实质ICP监测(2~3级证据,B级推荐)。
可选择眼压计测量眼内压(2级证据,C级推荐)或眼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1级证据, B级推荐)分析ICP,也可试用TCD.SEP、FVEP和EEG技术分析ICP(2~3级证据,B级

床旁超声在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床旁超声在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床旁超声在成人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摘要:床边超声一般是指医生(不是成像医生或心脏病专家)在患者床旁收集并解释超声图像,并结合临床数据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的专业技术。

这项技术为各种临床医疗场景中的诊断和治疗管理过程增加了重要变化,从疾病筛查、诊断到疾病检测以及各种侵入性手术的正确指导。

重症医学科是床边超声关键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全世界成人ICU普遍使用床边超声,并建立了包括大脑、乳腺、心血管、腹腔和毛细血管在内的多个器官系统的“全身上下”评估标准,以指导危重患者的评估和临床医疗管理方法。

近年来,床边超声在重症监护室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已编制了行业关键技术手册。

然而,床边超声在重症领域仍存在争议,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床旁超声;成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现状;展望1血流动力学评估近年来,随着CCE企业在儿科领域的不断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为循证医学证据带来了实用价值。

CCE企业有助于评估危重症成人的体积和液体反应性,并具体指导静脉输液的治疗。

在成年患者中,下腔静脉(IVC)开口和吸气变异性被广泛用于评估容积、预测和分析液体反应性。

幼儿的IVC企业孔径随年龄而变化,临床治疗困难。

一些学者明确提出,IVC公司和肺动脉(肺动脉,AO)孔径比(IVC/AO)可能是更有意义的指标。

先前的研究发现,IVC/AO≤0.8在诊断急性胃炎成人严重脱水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他研究表明,皮科患儿的IVC/AO≤0.8与相对较低的中心静脉压有关。

最近的科学研究总结了不同的结果。

登革热患儿的IVC/AO≤0.8从未与医院低血容量的临床表现相关;研究还发现,IVC企业的倒闭率≥50%与低血容量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IVC企业的静态数据评估和动态评估都受到copd、自我呼吸努力程度、胸腹腔工作压力、右心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

不同类型的测量方法也会危及IVC企业的评估。

颅脑损伤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颅脑损伤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颅脑损伤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分析发表时间:2014-03-12T10:52:42.8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赖湘黄进兴叶敏张文波刘文浩[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ICP增高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外科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赖湘黄进兴叶敏张文波刘文浩(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广东梅州 514031)【摘要】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ICP监护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监护组采用硬膜下ICP监护法,对术后ICP持续动态监护,观察术后ICP变化规律和波动特点,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指导脱水剂的应用;比较监测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及预后差异。

结果:监测组ICP越高,GCS评分越低,预后良好组的ICP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ICP值,ICP越高,预后越差。

ICP监测可作为预警及时阻止脑危象的发生,监测组术后早期发现再出血5例。

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监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动态ICP监测可反应脑水肿进程并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及时处理并控制病情和估计预后,有利于指导脱水剂的使用,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颅内压监测脱水剂【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017-0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ICP增高一直以来都是神经外科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持续动态ICP监测了解术后患者的ICP的变化,及时诊断、有效并持续控制好ICP增高显得尤为重要,是抢救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课题组收集自2011年0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50例患者术后行动态ICP监测为监测组,50例患者术后未行动态ICP监测为对照组,比较监测组与对照组预后的差异,分析探讨持续动态ICP监测在颅脑手术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意义

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临床意义
a t , 2 0 1 2 , 5 1 ( 4 ): 6 1 5—6 2 2
1 a t e d n e u r o—t r a u ma : A n a c c o u n t ,f r o m a t e r t i a r y i n s t i t u t e [ J ] J
N e u r o s c i R u r a l P r a c t , 2 0 1 3 , 4( 1 ) : 1 9—2 3
子 和 趋 化 因子 扩 散 到 正 常 大 脑 区 域 的 核 心 并 进 而 影 响脑 部 组
[ 3 ] G u p t a V, K a u r M, Ku n d u Z S , e t a 1 .T r a u m a t i c a n t e r i o r h i p d i s h ) c a t i o n i n a 1 2 一 y e a r — o l d c h i l d [ J ] .C h i n J T r a u m a t o l , 2 0 1 3 , 1 6 ( 2 ) : 1 2 2—1 2 5
[ 4] L u c c h i n a S , F u s e t t i C .T r e a t me n t o f t y p e I l l mi d d l e p h a l a n g e a l n e c k
织 功 能 。免 疫 细胞 、 小 神 经 胶 质 细 胞 都 会 参 与 颅脑 损 伤 , 并 进 行炎症传播 。 也有研究 表明 , 颅 脑 损 伤 会 导 致 患 者 死 亡 或 严 重 创 伤 性 脑损伤后持续植 物状态 , 迄今为止 , 有 关 颅 脑 损 伤 的详 细 机 制 仍 不 清 楚 。但 炎症 反应 已被 研 究 证 明 是 一 种 重 要 的神 经 损 伤 后 创 伤 性 脑 损 伤 的 机 制 。然 而 , 这 些 研 究 中 的 大 部 分 是 关 于

床旁重症超声临床应用

床旁重症超声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拓展
拓展应用领域
床旁重症超声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心血管、呼吸、消化等 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个性化治疗方案
通过床旁重症超声的精准诊断,医生能够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实时监测与评估
床旁重症超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 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评估依据。
05
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
超声设备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床旁重症 超声设备将进一步升级,提高图 像质量和分辨率,为医生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床旁重症超声 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深 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辅助医
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
远程超声诊断
借助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远程超 声诊断将成为可能,使得专家医 生能够远程指导基层医生进行操 作和诊断,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床旁重症超声的定义
01
床旁重症超声是指在患者床边进 行的超声检查,主要用于重症患 者的快速诊断和病情评估。
02
床旁重症超声具有便携、无创、 无痛、无辐射等优点,可以随时 随地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及时 的诊断信息。
02
床旁重症超声的应用范 围
心血管系统
总结词
床旁重症超声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以及血管病变的诊断。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便携性
床旁重症超声设备轻便, 易于移动,可以在患者床 边进行操作,减少转运风 险。
直观性
超声图像能够直观地显示 器官结构和功能状态,有 助于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 判断。
指导临床治疗
治疗方案制定

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

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

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超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式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可通过超声波的反射、衍射和散射等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在医疗领域中,超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ICU(重症监护病房)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的意义、应用范围以及其对患者诊断、监测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一、超声技术在ICU中的应用意义超声技术在ICU中具有诸多应用意义。

首先,超声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无辐射的成像技术,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或CT扫描,对患者安全风险较低。

其次,超声技术能够提供即时且相对便宜的结构与功能性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在床边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此外,超声技术操作简单,成像图像清晰,使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获得患者器官情况,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二、超声技术在ICU的应用范围超声技术在ICU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可涵盖多个领域。

以下就几个重要的领域进行讨论。

1. 心脏超声在ICU患者中,心脏超声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心脏超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心脏的大小、形态、收缩功能和心腔内流速等信息。

此外,心脏超声还可用于监测心脏血流速度、心肌梗死、心包积液等疾病的诊断。

2. 肺部超声肺部超声主要用于观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肺炎和肺梗死等疾病的存在。

通过超声探头置于胸壁上,医护人员可以监测到肺部的风险区域、病变范围和液体积聚情况,帮助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3.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主要用于评估ICU患者的肝脏、胆囊、脾脏、胰腺等内脏器官。

通过超声探头贴近患者腹部,医护人员可以观察到内脏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异常情况,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4. 血管超声血管超声是评估血管状况和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检测到血管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炎症等问题,并对血液流速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

这对于ICU患者的静脉通路和血压监测非常重要。

三、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的优势与传统影像技术相比,ICU患者床边超声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床旁超声与颅脑CT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床旁超声与颅脑CT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204·PJCCPVD Vol ,27 2019.7.S1 http: //·论著· ·影像学研究·床旁超声与颅脑CT 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蔡福良【摘要】 目的 比较床旁超声与颅脑CT 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中应用的不同价值。

方法 选择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中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治疗,术后分别进行床旁超声与颅脑CT 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结果。

结果 床旁超声测定的中线移位宽度、侧脑室宽度为(1.22±0.55)cm 、(0.74±0.09)mm ,均与颅脑CT 检查结果(1.33±0.68)cm 、(0.68±0.06)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96、1.897,P =0.429、0.062)。

术后再次脑出血患者患者7例,其中经床旁超声证实的有6例,剩余1例未检出,检出率85.71%;经颅脑CT 检查7例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

结论 床旁超声与颅脑CT 均能够良好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情况,相比之下床旁超声操作更为简便,更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床旁超声;颅脑CT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中图分类号】 R 651.15 【文献标识码】 A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Bedside Ultrasound and Craniocerebral CT in Decompression of Bone Flap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I Fuliang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Kun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Kunshan 2153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value of bedside ultrasound and craniocerebral CT in decompressionof bone flap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Kun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ll of whom received decompression treatment with bone flap removal. After the surgery, bedside ultrasound and craniocerebral CT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and the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idline displacement width and lateral ventricular width measured by bedside ultrasound were (1.22±0.55)cm,(0.74±0.09)mm, and (1.33±0.68)cm, respectively.(0.68 ±0.06)mm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t =0.796、1.897, P =0.429、0.062). There were 7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6 of them were confirmed by bedside ultrasound, the remaining 1 was not detecte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85.71%; all 7 cases were detected by transcranial CT,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Both bedside ultrasound andcraniocerebral CT can well monitor the decompression of bone flap afte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Key words 】 Bedside ultrasound; Craniocerebral CT;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Devalvate decompression作者单位: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全部颅脑损伤中,重型颅脑损伤所占比重在19%左右,存在较高的残疾率及死亡率。

重症颅脑外伤术后应用床旁超声检查1例

重症颅脑外伤术后应用床旁超声检查1例

入 院 。患 者 于 人 院 前 1 1d因 车 祸 致 头 部 外 伤 ,伤 后 人 事 不
省 ,被 送 至 当 地 县 医 院 。头 颅 C 示 双 额 脑 挫 裂 伤 、硬 膜 下 T 血 肿 ,右 小 脑挫 裂 伤 ,右 后 颅 窝 硬 膜 外 血 肿 , 右 枕 骨 骨 折 。 施 行 开 颅 血 肿 清 创 + 弃 骨瓣 减 压术 ,术 后 2 突 然 出 现 自主 周 呼 吸 停 止 ,转 诊 我 院 。人 院查 体 :中 昏迷 ,双 额 及 右 枕 部 颅
表 现 。 临 床 医 师 考 虑 目前 无 手 术 指 征 ,继 续 给 予 保 守 治 疗 ,
患 者 自主 呼 吸恢 复 ,病情 稳 定 。颅 脑 C 复 查 示 双 侧 脑 室 对 T
称 ,中线 结 构 未 见 明 显 移 位 ( 3 ,第 四 脑 室 轻 度 积 水 图 )
( 4 ,与 超 声 所 见 基 本 相 符 。 图 )
双 侧 额 部 均 可 见 数 个 强 回声 区 ,轮 廓 尚 清 ,内 回声 不 均 匀 ; 脑 中线 无 明 显 偏 移 ;侧 脑 室 结 构 无 明 显 受 压 表 现 ( 1 ; 图 ) 第 四脑 室 可 探 及 ;中 脑 、脑 桥 、延 髓 为 均 匀 的 略 低 回声 ( 图 2 。超 声 显 示无 明 显 的 颅 内压 增 高 、脑 干 受 压 、脑干 损 伤 的 )
检 查 将 会 有更 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
参 考 文 献
Le u Ro x PD, W i t r TC, Be g r M S A o n e r e . c mpa i o e we n r — rs n b t e p e
o e a i e ma n t e o a c n n r o e a i e u ta s u d t mo p r tv g e i r s n n e a d i t a p r tv lr — o n u c r

床旁超声联合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联合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315800宁波,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张俊锋);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熊炜)颅脑外伤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其死亡率可达到35%左右[1]。

颅内压(ICP )监测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对颅内伤情变化及预后进行评价,进而能够有效减少因颅脑损伤死亡的概率。

经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是测定ICP 的“金标准”[2],然而经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期间可能会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从而对ICP 的测量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借助床旁超声对其视神经鞘直径(ONSD )进行测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颅内压水平的异常变化。

本研究在单纯脑室内颅内压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床旁超声对其ONSD 水平进行测定,旨在为及时察觉颅内压增高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80例颅脑外伤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颅脑外伤原因:车祸伤53例,跌落伤22例,其他原因5例。

其中,合并硬膜下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血肿18例,脑挫裂伤12例。

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 检查明确诊断;②受伤事件在12小时内,入院时GCS 评分在8分以下。

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过影响颅内压(ICP )药物的患者;②患有肿瘤、外伤、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者;③有眼部手术史者;④有精神疾病病史或躁动不能配合检查者。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对本研究详细知情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80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23~68岁。

平均年龄为(46.58±4.71)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47.03±5.01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入院当天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格拉斯哥评分(GCS )进行评估记录后,采用有创监测仪对其进行脑室内颅内压监测,以颅内压(ICP )>20mmHg 时判定为颅内压增高。

脑室内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脑室内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脑室内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brain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重型TBI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脑室内置管监测并控制ICP以指导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在远期临床疗效中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肾功能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脑室内ICP监测应用于重型TBI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标签: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脱水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TBI 患者89例,其中男64例,女25例,年龄22~75岁,平均(43.12±10.56)岁。

损伤原因包括车祸损伤46例,高空跌落21例和打击伤22例。

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Glasgow Coma Scale,GCS)均≤8分,平均(5.77±0.84)分,其中3~5分患者46例,6~8分43例。

入院时经CT检查损伤类型包括硬膜外血肿26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3例,脑内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21例。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评分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价值分析

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价值分析

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价值分析脑外伤是指头部直接受到外力的撞击、挤压或穿透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脑外伤患者常常伴随着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而颅内压监测是评估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分析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价值。

一、颅内压监测的原理颅内压监测是指通过植入颅内压传感器,实时测量和监控患者颅内压力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颅内压传感器有插入式压力传感器、纤维光纤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医生可以及时获得患者颅内压的数据,从而判断病情发展和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二、颅内压监测的意义1. 评估脑损伤严重程度:颅内压高低是衡量脑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脑水肿、缺血和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通过监测颅内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减轻颅内压的危害。

2. 预测患者预后:颅内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

研究表明,颅内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因此,监测颅内压的变化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根据。

通过及时观察颅内压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趋势,从而提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3. 指导治疗效果评价:颅内压监测可用于评估治疗的效果。

在给予患者降颅内压治疗后,医生可以通过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

如颅内压有所下降,说明治疗有效;若颅内压仍然高居不下,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措施。

三、颅内压监测的存在问题1. 操作风险:颅内压监测需要外科手术植入传感器,操作风险较大,患者需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防范工作。

而且,植入传感器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

2. 费用高昂:颅内压监测涉及到手术、仪器设备等多个环节,费用较高。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可能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四、颅内压监测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颅内压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无创性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如头皮接触式传感器、瞬时散射光谱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和费用负担,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准确的颅内压监测手段。

床旁超声技术在麻醉学、重症 医学和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技术在麻醉学、重症 医学和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技术在麻醉学、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中的应用床旁超声技术已经成为麻醉学、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床旁超声技术,医生可以在病人床边进行实时的超声检查,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病人。

在麻醉学方面,床旁超声技术可以用于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避免误吸和气胸的发生。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技术实时监测心脏、肺部和血管的情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在重症医学中,床旁超声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和输液效果等。

对于危重病人,床旁超声技术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提高生存率。

在急诊医学中,床旁超声技术可以用于快速诊断和治疗急性胸痛、心肺骤停、创伤和其他急诊情况。

通过床旁超声技术,医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生存率。

综上所述,床旁超声技术在麻醉学、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床旁超声技术将在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 -。

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的影响

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的影响

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急性脑水肿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同期25例健康儿童分为对照组。

两组受试者均接受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仪监测脑功能。

比较两组受试者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观察组患儿TCD脑频谱变化及小儿昏迷量表(Glasgow)评分。

结果:观察组受试者颅内血压升高时,Vs、Vd、Vm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PI、RI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加快10例,减慢有16例;表现为收缩期血流正相而舒张期血流负相振荡波12例;微弱正相的收缩期血流的钉子波12例;无血流信号2例。

观察组患儿中Glasgow评分≤3分2例,4~7分13例,8~13分11例。

结论: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可有效监测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脑功能受损情况,有利于预后,推荐使用。

【关键词】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仪;危重症;脑功能【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7-0249-02脑功能检测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预防颅内血液异常导致血流灌注下降影响患儿脑功能[1]。

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TCD)是一种无创监测工具,可监测患儿脑部血流速度,评估患儿脑部血流动力学,从而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脑功能监测质量[2],有利于预后。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水肿患儿,应用持续床旁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监测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儿脑功能,效果较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急性脑水肿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童17例,女童9例,年龄0.5~15岁,平均年龄(5.48±1.48)岁,0.5~3岁7人例,4~9岁8例,10~15岁9例,为观察组。

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

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后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监测继发性脑水肿、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术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34-02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1]。

研究表明,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ICP)的增高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对颅脑损伤治疗有指导意义,因此持续有创动态ICP 监测已经被广泛应用[2]。

本文通过收集2011 年1月-2013年6月进行大骨瓣开颅术后ICP 监测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持续有创动态ICP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 年1 月-2013 年6 月来本院进行颅脑损伤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 例,女28 例;年龄15~75 岁,平均(35.23±6.2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术中将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安置于额部硬脑膜下;损伤情况:脑挫裂伤伴出血32 例,广泛脑挫裂伤12 例,硬膜下出血15 例,外伤性硬膜外出血13 例,伴有原发性脑干损伤8 例;入院时GCS 评分:3~8 分53 例,9~12 分18 例,13~15 分9 例;住院时间为5~131d,平均(32.15±19.14)d。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周航【摘要】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试验组予以颅内压探头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试验组死亡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且入院至手术开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观察脑灌注压、颅内压等状况,在颅脑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2页(P2064-2065)【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外伤【作者】周航【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一般情况下,重型颅脑创伤后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易增高颅内压,降低继发性脑灌注压与脑血流量,引起脑实质缺血坏死,严重情况下,易诱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上多行手术治疗来稳固颅内压,经置入颅内压传感器,行颅内压监测,可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观察,从而选择合理手术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相关报告如下所示。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4(40.82±5.96)岁;30例昏睡,36例浅昏迷,20例中昏迷,4例深昏迷。

致伤原因:32例坠落伤,24例车祸伤,14例打击伤,其他20例。

临床症状:34例肢体活动障碍,23例呕吐,8例癫痫,16例脑脊液漏,4例双侧瞳孔散大,7例单侧瞳孔散大。

床边超声测定检查在危重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研究

床边超声测定检查在危重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研究

床边超声测定检查在危重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研究一、床边超声测定检查的原理及优势床边超声测定检查是利用超声波技术对人体结构和功能进行检查和观察的一种诊断手段。

相比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床边超声测定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可重复性强的特点,而且能够实时动态观察患者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对于危重症患者的监测与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危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随着血容量的不断变化,患者的心肺功能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利用床边超声测定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形态、大小、壁运动、室间隔的厚度等进行全面的动态观察,同时还能够实时检测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评估心脏的负荷状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脏功能的异常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液体复苏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动态监测血容量状态在危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床边超声测定检查能够通过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实时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包括血容量不足、容量负荷过重以及左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及时调整液体复苏方案,避免因液体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心血管事件,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指导液体复苏的实施与调整床边超声测定检查能够直观观察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肺功能状态的变化,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结果对液体复苏的实施与调整进行指导。

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以及时调整液体复苏的速度和剂量;对于容量负荷过重或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及时减少或暂停液体复苏,以避免心功能的恶化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发现心脏功能的异常变化床边超声测定检查能够发现心脏功能的异常变化,比如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运动异常等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及时调整液体复苏方案,避免心功能的恶化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床边超声测定检查对于心脏功能异常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发现一些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不易发现的心脏异常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 < 1.0 所有颅内动脉和 ICA 正常 ICA
频谱形态 (血流形态)
涡流
正常层流
狭窄下游紊乱的血流
颅高压超声表现

MCA易辨别 MCA解剖变异性低 MCA流速最快

颅高压超声表现
颅高压对MCA的影响 1.随着颅高压增加,首先MCA血流频谱表现为Vd明 显减低而Vs下降不明显,PI/RI升高,收缩期与舒 张期间的重搏切迹变得明显,收缩峰变尖锐,形 成特征性高阻力图形。 2.颅内压继续增加,频谱表现为舒张早期血流消失 或舒张末期血流消失,继而舒张期全程血流消失, 甚至见舒张期反向血流与收缩期针式血流等脑死 亡频谱。
颅高压的超声表现

中线是否偏移
Ultrasound happen to go through air and bone.
探头选择: 2 MHZ 低频穿透力高, 但分别率低 探头位置: 颞窗(前、中、后位)
颅高压超声表现

视神经鞘直径 ONSD
颅高压超声表现


ONSD解剖结构特点 ONSD随ICP改变的原 理 ONSD监测ICP的可靠 性
颅内压 脑水肿
血流量和脑代谢 脑体积 加剧颅高压。
(1)血管源性水肿:肿瘤、损伤初期
(2)细胞毒性水肿:缺血、缺氧初期
两类水肿均白质水肿大于灰质,常为两者并存。
4.胃肠功能紊乱:
某些病例发生呕吐、出血、溃疡、穿孔等,与下丘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5.神经源性肺水肿:
5-10%的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痰鸣,泡沫样血痰。 这是因为下丘脑、延髓受压导致肾上腺能神经活性增 强所致。
Vs Vd 一个心动周期 Vs: 收缩期血流速度 Vd: 舒张期血流速度
PI : 远端血管阻力降低
Vd 舒张期残留血流速度, 反应了远端血管床的阻抗
搏动指数 (PI) =(Vs-Vd)/Vm
PI=2.5 (高阻力频谱) PI >1.0 CCA, ECA 和 Sub A 正常 ECA
PI=0.9 (低阻力频谱)

颅高压超声表现
MCA血流频谱识读 Vs,Vd,PI,RI,S/D

注意:MCA血流速度减慢最 常见原因还是同侧ICA闭 塞性病变和MCA慢性进展 性闭塞。其它混杂因素, 如高血压等。
超声在动态监测颅高压病人中的应 用

ICU昏迷病人颅内压监测 甘露醇降颅压疗效的评价 颅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评估
颅高压超声表现

MCA的血流频谱异常
颅高压超声表现

进颅血管解剖结构
颅高压超声表现

颅底血管解剖结构
血流速度: 多谱勒频移之差
f2
f1
发射频率 (f1)与接收频率 (f2)之差
血流方向:脑血管识别
MCA
搏动指数 (PI) =(Vs-Vd)/Vm
阻力指数(RI)=(Vs-Vd)/Vs
PI : 远端血管阻力增高
谢谢
超声在动态监测颅高 压病人中的应用
高玉芝 2011/11/3
超声在动态监测颅高压病人中的应 用

颅内压的特点 颅高压的原因 颅高压的后果
超声上的表现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对脑血流量(CBF)的影响: 脑血流量(CBF)=(平均动脉压 MBP – 颅内压 ICP)/脑血管阻力口径 CVR CVR 取决于血管口径,平滑肌的收缩
脑灌注压(CPP)= MBP-ICP
1). CPP保持在80-100mmHg,脑血流保持恒定。 MBP降低或ICP升高都可使CPP降低。 2).CPP < 40mmHg,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3).颅内压与平均动脉压相等时: CBF=0/CVR=0 脑血流消失。
2.脑疝:脑组织发生移位。
3.脑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