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的学科知识。
2. 掌握旅游地理的研究方法与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旅游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旅游地理的分区与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地理特征的分类- 根据旅游地理环境的分类- 根据旅游地理层次的分类3. 旅游地理的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 人文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 经济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 社会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4. 旅游地理的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人文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旅游的影响5. 旅游地理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与模式-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重要性-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的认识与理解。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旅游地理的资源与环境因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旅游地理学概念和相关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与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在实地考察后撰写一份考察报告,评估其对旅游地理资源与环境因素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 课堂讨论与小组研究:通过课堂讨论与小组研究来评估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旅游地理学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教学内容。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旅游地理学概述-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课时:旅游地理的分区与分类- 旅游地理的主要分类方法- 具体案例解析与讨论第三课时:旅游地理的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 人文资源在旅游中的作用与价值第四课时:旅游地理的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人文环境对旅游的影响第五课时:旅游地理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与模式-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都能深入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资源环境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教案一:旅游地理的介绍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学习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重点:1.旅游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世界地图和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旅游地理的概念: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2.旅游地理研究内容:旅游地理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区域、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旅游地理的重要性(15分钟)1.旅游地理的经济作用:旅游业是新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对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很大的贡献。
2.旅游地理的社会作用:旅游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强了人们的认识和理解。
3.旅游地理的环境作用:旅游活动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都产生着影响,需要进行科学与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2.请列举旅游地理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请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情况,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旅游地理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旅游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实例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加深对旅游地理的理解。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地理学教学课题和课时:旅游和旅游地理学(4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和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节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和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
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后改为不作主要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活动(后改为主要不从事赚钱活动)”。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了解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4. 能够描述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的介绍。
2.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
3. 中国旅游地图。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大致位置,并回顾一下中国的边界国家。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Step 2 自然地理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Step 3 重要旅游景点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西湖、九寨沟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旅游信息。
Step 4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例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并给出理由。
Step 5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
要求学生在小组报告中包括景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注意事项等。
Step 6 总结和评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项目,例如攻读中国旅游地理文章、制作中国旅游宣传海报等。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与其重要价值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与其形成原因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与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与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四、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1.旅游资源的内涵(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3)了解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旅游市场的基本构成;(4)学会运用地理视角分析旅游现象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2)运用实地考察、调查等方法,了解旅游活动的实际情况;(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旅游现象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旅游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保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环境的责任感;(3)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基本概念:(1)旅游地理的定义;(2)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旅游地理与地理学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旅游资源:(1)旅游资源的分类;(2)旅游资源的特点;(3)旅游资源的评价和保护。
3. 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定义和分类;(2)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3)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2)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3)旅游活动的基本形式和旅游市场的基本构成。
2. 教学难点:(1)旅游地理的研究方法和实地考察;(2)旅游资源的评价和保护;(3)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等;2. 直观教学法:展示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实地考察,了解旅游活动的实际情况;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共计4 课时;2. 教学过程:(1)第1 课时:讲解旅游地理基本概念,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2)第2 课时:讲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进行实地考察;(3)第3 课时:讲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形式和旅游市场的基本构成;六、教学内容4. 旅游市场:(1)旅游市场的定义和构成;(2)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3)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营销。
(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五)旅游资源赏析
1、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2、如何欣赏旅游资源
三、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一)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意义
讲授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对旅游资源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
小结:完成绪论教学,这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入门知识,一定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原 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海岸地貌分类 教学难点:流纹岩地貌、丹霞地貌成因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 成因
2、 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道、“地下森 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 东北地区2、云南腾冲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授课时间
第3周 第3、4节
课次
5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二节 :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二、岩溶地貌.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花岗岩地貌概念,了解其分布、成因、特点;掌握岩溶地貌成因及类
型及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小结:坚持马克思辨证唯物论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好中国旅游地理很重要, 对学生将来的从业也很重要。
授课时间
第2周 第1、2节
课次
3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二、关于旅游资源
三、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地理教案大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2)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提高分析、评价和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地图、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2)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实地考察和分析旅游景观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景观相结合;(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旅游景观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实际应用。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工具1. PPT课件:展示中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地图:展示中国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分布。
3. 旅游地理学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2. 主体部分:(1)中国自然景观:1. 分析中国自然景观的分布特点;2. 以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为例,讲解著名自然景观的成因和特点;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中国文化遗产:1. 分析中国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2. 以故宫、长城、兵马俑等为例,讲解著名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保护现状;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旅游地理学在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2)探讨如何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2)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旅游活动的主要类型;(3)学会分析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3)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3)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观。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基本概念:旅游、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业等。
2.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等。
3. 旅游景观的欣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景观等。
4. 旅游活动的类型: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5. 旅游地理案例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及旅游景观的欣赏。
2.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活动的规划与组织、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活动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
3. 小组讨论法: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
4. 实践活动法: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旅游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2. 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活动的类型。
3. 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
5. 实践活动: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旅游地理教案:南北地区旅游资源的比较与开发

旅游地理教案:南北地区旅游资源的比较与开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南北地区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南方有美丽的水乡、秀丽的风景,北方则拥有广袤的草原和雄奇的自然风光。
如何比较南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找出各自的优势,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
一、南北地区旅游资源的比较1.自然景观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多为山水风光,风景优美。
如三亚、桂林等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而北方地区则有广袤的草原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如内蒙古、新疆等地,这些自然景观的壮美和独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2.历史文化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苏州园林、黄山文化、西湖文化等,这些地方的建筑、文化、历史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北方地区则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如北京故宫、长城等,这些地方记录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成为了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俗文化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闽南文化、粤剧文化等,这些地方的民俗文化往往与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而北方地区则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草原民俗文化、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文化最能体现北方的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寻。
4.经济发展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如广东、浙江等地,经济发展十分繁荣,这些地方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成为当地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而北方地区则有经济落后的地区,如东北地区等,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相对较为稀少,但也有着独特的旅游价值。
二、南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1.南方地区的合理开发南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应该建立更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增加旅游产业对整个地区经济的贡献。
应该加强旅游区的管理和维护,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北方地区的合理开发北方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但也有着独特的旅游价值。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学科:地理年级:高中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旅游地理的分类方法;3. 了解旅游地理对于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分类方法;2. 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1. 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影响;2. 如何分类旅游地理。
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旅游地理的分类方法;3. 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著名的旅游景点,引导学生讨论旅游的重要性,并引出旅游地理的概念。
Step 2:讲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分类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即旅游与地理相结合的学科,通过地理的角度来研究旅游现象。
然后介绍旅游地理的分类方法,如按地域划分、按资源划分等。
Step 3:探讨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分类方法,列举该分类下的旅游地理对经济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
Step 4:展示案例和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地理案例,如马尔代夫、巴黎等,引导学生思考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性,并总结学习到的知识。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旅游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其旅游资源和对经济的影响,并撰写一篇报告。
教学资源:1. PPT或投影仪2. 图片或视频素材3. 分组讨论活动的相关资料教学评估:1. 分组讨论活动中的小组讨论表现和汇报的质量;2. 作业报告的写作质量和分析深度。
教学延伸: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旅游地理研究,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旅游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分布和特色;(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意识;(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利用状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统称;(2)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3)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季节性、可创造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 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市场分析、旅游资源评估、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管理、旅游运营管理;(2)旅游规划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SWOT分析、GIS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分布和特色。
2. 教学难点:(1)旅游资源的评估和可持续发展;(2)旅游规划软件(GIS)的应用;(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的开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旅游胜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1)讲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讲解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介绍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分布和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分析其旅游资源利用和规划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旅游规划的实际案例,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世界旅游地理教案

世界旅游地理教案世界旅游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教学难点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_、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
(引导)伴随着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国赞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景观。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热爱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国。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
学习第一节《疆域》。
二、展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我找我家——中国的地理位置(过渡)同学们,初一我们学过可以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读图结合课本第三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东、西)。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_______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____部,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带。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的知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教学难点:1.对中国旅游地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记忆;2.对中国旅游资源特色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旅游地,介绍这些地方的特点和自然景观。
2.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地吗?大家都听说过哪些?二、知识讲授(10分钟)1.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在全国各地;2.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特色:山水之美、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
三、探究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著名旅游地,进行研究和介绍;2.每组介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点;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归纳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请学生自主查询一些未涉及到的中国著名旅游地,并进行简要介绍;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自己对旅游地的印象和心得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回家整理自己查询的旅游地信息,写一份旅游攻略并提交;2.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丰富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可适量添加小游戏、图片展示等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2.为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准备一些中国旅游地的图片和地理位置标注图;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一。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我国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留下一些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比较缺乏,但却是我国最重要的国内外游客集散地,归纳起来有三个特色:(1)都市风光上海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有着极其魅力的都市风光,现代化建筑独具特色外滩:外滩是上海的风景线,也是全世界少有的都市景点。
好些第一流的建筑师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留下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优美建筑,使外滩有“外国建筑博览”之称。
虽围解放前建筑,先仍具魅力,成为“金融一条街”无论是外部建筑风格,还是内部装饰都富有特色。
浦东: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以其468公尺的高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又以其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11个球形体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相邻的国际会议中心一对巨大的球体遥相呼应,让您领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意境;还以其穿梭于三根直径9公尺的擎天立柱之中的高速电梯,与悬空于三根立柱之间的360度全透明三轨观光电梯竟相送客,让您感受现代感技术的无比神奇。
(2)都市文化上海30年代以来开埠,城中因各国租界分割建衙而留下大量式样不同、风格迥异的西洋建筑,形成了上海滩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百年里,上海本土文化以宽容的姿态接纳包容了来自西方社会的文化、饮食、商业,并将其消化吸收形成了本土文化,即海派文化。
虽然上海既无山水也没有太多古老的历史古迹,然而发达的商业、各国的建筑、海派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就是上海独有的旅游资源。
利用故居遗址建造成旅游景点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位于虹口区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作为标志性文化工程,成为了上海都市文化旅游的一处亮点。
在这条街上有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寓所、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寓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遗址及上海艺术剧社等;此外开发了钱币博物馆、藏筷馆、上海文物商店、老电影咖啡馆、山根会所、咸亨酒店等一大批文化休闲景观,多伦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了“现代文化重镇”。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主题: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了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3. 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4. 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a.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向东南延伸,濒临太平洋。
b. 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2. 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a. 地貌特点: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
b. 主要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江三峡、黄山、长白山等。
c.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西江等。
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a.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b.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c. 西部气候:干旱高寒,气温差异大。
4. 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a.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首都,有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著名景点。
b.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外滩、东方明珠塔等著名景点。
c. 西安:位于华夏平原,是古代中国的首府,有兵马俑、华清池等著名景点。
d.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九寨沟等著名景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3. 讲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4. 讲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5. 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6. 小结:复习教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7. 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8. 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游记或制作一份旅游宣传海报。
四、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相关图片。
2. 教学PPT或课件。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旅游地理学教案

旅游地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分析旅游地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3. 掌握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4. 了解旅游地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旅游地理学导论1.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课:旅游地理学的重要性与作用1. 旅游地理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作用;2. 旅游地理学对旅游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影响;3. 旅游地理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三课: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2. 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定量和定性方法;3. 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第四课:旅游地理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1.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2. 旅游地理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 未来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直观地介绍旅游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和案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 布置旅游地理学实地考察任务,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开展课堂讨论和互动,检查学生对旅游地理学概念的掌握程度;2. 布置旅游地理学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研究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3. 组织旅游地理学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旅游地理学实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旅游地理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实地考察地点和相关资料。
以上旅游地理学教案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简要的教学计划,以便教师准备课程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教学细节和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
2. 掌握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
1. 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
2. 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中国各地旅游地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对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电子地图
2. 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课件和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电子地图展示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2. 分析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介绍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三、活动(20分钟)
1.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包括景点位置、特色、历史文化等。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进行介绍,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互动。
四、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以及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编写一份景点介绍,包括景点位置、特色、历史文化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掌握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通过分组活动和学生展示,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
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著名旅游景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o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旅游地图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旅游线路规划。
o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流利介绍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旅游项目策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尊重地方文化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难点: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旅游线路规划与项目策划。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和总结。
教学进度和内容的深度将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旅游线路规划,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线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教具:旅游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资源:、旅游风光视频、旅游景点图片-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组织:每组分配组长,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维持:制定课堂规则,如发言举手、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区历史古迹少,但是近代革命遗迹多,同时本区的人文资源受外来文化影响明显。如厦门鼓浪屿、惠州西湖等园林建筑吸收了江南园林艺术,又借助国外构园手法,形成独特的岭南风格。
华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
教学内容
方法及手段
(
复习提问
对前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
新课引入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华南旅游区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始新课的教学。
新课讲授
华南旅游区位于我国最南部,包括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四省一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面积60.9余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15亿。
华南旅游区由于高温多雨的气候,农业发达。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成为我国高产、稳产水稻区域。本区是我国植物类最多的地区之一,盛产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水果。福建和台湾都有“水果之乡”之称。同时本区茶叶和鲜花也闻名海内外,如福建的“乌龙茶”、漳州的水仙球、广州四时花期不绝,这些都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华南旅游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不大,岩溶地形突出。全区平原只限于河流两侧和河口三角洲。本旅游区由于纬度低,濒临海洋,是我国受海洋影响最大的地区,属于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高于20°C。华南旅游区一年四季均可旅游,春秋两季最为宜人,冬季是避寒的好地方。
华南旅游区经济繁荣,商业兴盛,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外贸交易市场。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是最大的外贸洽谈盛会。手工业和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2、总结出华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
布置作业:
基础练习册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在理论讲授的同时,配以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特征有感官上的认识,能够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习兴趣。能够阅读华南旅游区的旅游图。
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第十三章华南旅游区
第一节概述
授课教师
李静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实训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教学目标:
了解华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掌握华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掌握华南旅游区的主要交通和旅游路线。
教学重点:
华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
其他如民居、寺庙等也表现出以我国民族风格为主、兼容外国风格的特点。本区还有福建南普陀寺、香港和澳门的游乐场所、广东和福建的美味佳肴、戏剧、音乐等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令人流连忘返。
课堂讲授,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各自找出华南旅游区的代表性产品
小结:
1、华南旅游区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有哪些?
华南旅游区交通较发达,海陆联运便利。水运特别发达,既有广州、厦门、汕头、湛江、泉州、海口、马尾等重要国际港口,又有珠江、闽江等水系连接各地区,广州和湛江已经成为我国远洋运输基地。本区是全国公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方便了旅游。
二、旅游资源特征
华南旅游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构成热带与南亚热带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壮、瑶、黎、苗、高山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构成富源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