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初步训练,能够从事机械及相关领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素质;2、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7、具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精度与检测、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课内总学时数为2498学时,总学分数为153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2106学时、131学分;选修课程392学时、22学分。
课程设置情况详见表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安排表》。
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学分为36学分。
本专业各类实践环节安排情况详见表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安排一览表》。
六、综合素质培养由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必修的教育环节,以及学科竞赛等专业性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拓展性校外活动选修环节组成,设定为10学分。
详见表二:《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环节》。
七、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表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类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学分统计表》。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工业的持续革新,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该领域的需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内外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趋势;●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设计基础: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设计等;●制造技术:包括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床夹具设计等;●自动化技术:包括PLC编程、电机与驱动、工业网络技术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CAD、CAM、CAE等软件的应用。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本专业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原理和应用;●课程设计: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和生产过程的了解;●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师资力量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高学历、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
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教学方法本专业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考核方式本专业的考核方式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考试、作业、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与工业信息化)

**部专业代码: 080202 校内专业代码: 0171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掌握机械设计、智能创造、工业信息化等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电工程领域从事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材。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相关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现代设计工具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的机械设计、智能创造信息系统开发和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3.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正确评价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 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设计、智能创造技术、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了解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结论。
3. 设计/开辟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智能创造系统及工业信息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分析机械创造中时常浮现的问题,制定智能创造系统 完整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并了解其局限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202 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制造、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面向智能制造第一线,开展机械系统运行与维护、集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事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1、以中国制造2025为人才导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工科专业进行改造,以智能制造最新的技术产业发展为特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和智能制造技术方向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思路。
2、引进实力企业,加强合作,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把全体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关注的焦点,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培养学生基础应用能力,学以够用为主,用以工程实际为度。
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两个特色培养方向,进行项目化、案例式课程体系教学,辅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机械基础、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12点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能制造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工艺与编程、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与维护、智能制造设备编程与调试工程中所涉及的复杂应用系统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2)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学科基础知识,能够将其用于机械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3)掌握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控制等一般问题的推演、分析、计算和设计;(4)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技术、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机电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技术前沿,能够将上述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般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评价、比较和综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课程设置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基础。
学
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力学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专业课
程则包括设计原理、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应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让学生能够将理
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实践环节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索。
例如,可以设置机械设计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实验室等,让学生亲自操作
和设计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如
机械制造竞赛、学生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习实训是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必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实习实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生产实习、工艺实习、设备维修实习等,学生可
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课程
设置、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等因素。
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和
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可以全面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
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这一领域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对这一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1.1 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课程知识。
(2)熟悉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3)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
(4)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1.2 培养要求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学术素质: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在课程学习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成绩优秀。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
还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课题研究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学校将设立创新基金,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2.1 课程体系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图学等。
(2)专业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图、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
2.2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分析与解决机械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后,预期能达到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如下:目标1:(职业能力)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或教学科研等工作。
目标2:(社会素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
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实践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目标3:(竞争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解决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
目标4:(团队协作)在工作中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
目标5:(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学习,适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形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对应通用标准1)1-1 能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相关知识,并能够理解其如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求解;1-2 能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知识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与研究;1-3 能够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传动与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〇一七年五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械设计与制造(580101)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大专三、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招收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制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械产品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备改造、维护、调试和管理工作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专业定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制造行业;六、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七、人才规格(一)职业素养熟悉机电设备及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爱岗敬业、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工作细心、认真,有责任感,能吃苦耐劳。
(二)知识与技能要求1.素质结构(1)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遵纪守法;(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严谨,勤奋好学,积极上进;(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敢于开拓、顽强拼搏、积极创新的品格及心理素质;(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健康的审美意识。
2.知识结构(1)具有政治理论、法律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知识;(2)具有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3)具有工程材料与加工、刀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机床及加工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4)具备数控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先进加工技术等专业知识;(5)具有企业基层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3.能力结构(1)机械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2)数控编程能力;(3)数控机床操作能力;(4)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能力;(5)机械产品的基本装配能力;(6)制造类企业产品营销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三)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八、毕业标准(一)学制学分要求1.最低毕业课程学分:1402.学制要求:计划学习年限为三年,在满足培养方案要求的各类学分前提下,可提前一年或推迟二年毕业,实行弹性学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育方案
一、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学问与应用力量:,熟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基本学问和技能,能从事机械装备应用和运行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育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重点把握包括力学、机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学问。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创新意识和动手力量的培育。
注意加强采用计算机帮助手段进行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的力量培育。
培育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力量,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问方面具有良好素养和社会适应力量;
2.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讨论与开发所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要的专业学问,了解其科学前沿及进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力量;
4.具有较强的自学力量、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具有协作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五、主要课程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流体传动与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等。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构成表
七、教学进程方案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支配,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最低学分要求:48. 5,其中必修43. 5学分,选修5学分
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审核人:卓献荣。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题: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技术含量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目标1. 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掌握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制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 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能力;4.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5.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等;2. 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及自动化等;3.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CAD/CAM、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机械系统动力学、先进制造技术等;4. 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四、培养方式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考核评价1. 课程考试: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 实践考核:通过实习报告、设计作品、实操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3. 科研评价:通过学术论文、科研报告、专利申请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4.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结语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我们将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话题听起来好像是一本厚厚的书,让人望而生畏。
但是,别担心,我会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让你轻松理解这个话题。
我们就像是在聊天一样,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吧!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呢?很简单,因为现在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啊!从手机、电脑到汽车、飞机,都需要机械的支持。
所以,培养一批优秀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就是为了让这些机器更加智能、更加高效地为我们服务。
那么,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呢?其实,这个问题就像是给我们设计了一张地图,让我们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前进。
我们需要打好基础。
就像学习骑自行车一样,首先要学会保持平衡,然后才能学会骑得更快、更远。
所以,我们在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时候,要从基础知识开始学起,比如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等等。
只有打好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像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我们学到的东西。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实习、参加比赛等等,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还要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因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我们需要与其他人一起完成一个项目。
我们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现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所以,我们要多关注一些行业动态,比如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或者参加一些行业交流会等等。
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问题,勇于尝试新的事物,不断地挑战自己。
我们还要学会抓住机遇,勇敢地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像是一张详细的地图,告诉我们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方案一步一步地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加油吧,年轻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卓越计划)(“3+4”)(级)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基于“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旳工程教育理念,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数控操作技能和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着力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措施和基本技能,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电技术运用与改造,以及机械行业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旳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毕业生应获得旳知识和能力本专业学生重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测试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等方面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旳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旳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很好旳人文素质,具有较强旳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旳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旳有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有机械工程科学旳知识和应用能力。
3.具有设计和实行工程试验旳能力,并可以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
4.具有机电系统设计、维护、调试以及工艺分析与设计旳能力,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旳基本素质。
5.具有技术文献检索旳基本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并具有一定旳听、说、读、写能力。
6.具有专业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旳基本能力,可以初步处理本专业旳基本工程技术问题,具有较强旳自学习能力,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组织管理旳基本能力。
7.具有团体合作精神和较强旳交流沟通能力,具有一定旳开拓与创新精神。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旳意识和继续学习旳能力。
三、重要课程工程力学I 工程力学II 工程材料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工艺学四、重要实践性环节课程设计假期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综合实习CAM实训毕业设计五、重要专业试验课程试验(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六、原则学制四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周次分派九、教学进程安排符号阐明:—理论教学★入学教育~军训×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考试十、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教学进程表(续)十一、集中实践性环节教学进程表十二、课程模块学分分派表十三、课程课时分派表十四、有关阐明1.形势与政策课程按专题分散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加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能力,能够在研发、制造、管理等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学生应掌握数学、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等基础知识,熟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知识。
2.技能要求:学生应具备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基本能力,熟悉机械制造工艺的操作技能,具备现代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
3.素质要求: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及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等。
2.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控制基础、CAD/CAM基础、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机械振动、精密机械设计、机器人控制与应用等。
3.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传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设置机械制造与加工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了解机械制造过程和流程管理。
2.课程设计:安排机械设计和自动控制方面的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2.具备机械制造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加工任务。
3.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适应跨学科合作的工作环境。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满足机械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一项完善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机械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各种复杂的机械设计和制造任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
1. 课程设置我们的课程设置旨在全面覆盖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制图、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机械传动与控制、材料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参与各种项目,如机械设计竞赛、实习实训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习实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机械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我们将安排学生在专业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将亲自参与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4. 专业导师我们将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的导师,帮助他们规划学习和职业发展道路。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职业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机械专业人才。
5. 综合评估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我们将实行综合评估制度。
综合评估将考察学生在学习、实践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评选出优秀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和荣誉证书,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我,为机械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机械专业人才,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期待着看到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成为机械行业的中流砥柱和领军人才。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打造更加繁荣的机械行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机器人产业等领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二、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理论学习在学生入学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入学测试,确保其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方面的基础。
在第一学期,学生将学习基础的数学、物理、力学和材料等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将学习专业方面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工程制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此外,还将学习自动化控制、传感技术、机器人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下基础。
3.实践技能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独立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的能力,专业课程中将设置一定的实验和实践环节。
学生将参与实验室的实验室实践,学习使用CAD/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参与一定的实际项目,进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实践工作。
4.创新能力培养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定的创新训练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5.实习与就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并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支持。
6.工程实践项目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将开展一些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实践工作,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560101一、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标准学制:三年学习形式:全日制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服务面向湖北省及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于现代机械制造装备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先进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现代先进加工设备的操作、加工工艺的编程制订和实施、机械设备维护及企业管理等能力,适应现代机械制造行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夹具设计与制作和产品质量检验等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面向四、培养规格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1.素质。
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尚的情操。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具有积极向上,有进取精神的职业素养。
具有较强体魄,适应一定的社会压力。
具有奉献精神,为社会有所回报。
2.知识。
具有获取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各项教学活动安排。
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知识积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能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熟悉智能制造方法和特点,能够熟练使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够熟练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和调试数控程序;并能将智能机器人运用到数控制造技术;掌握机械零件测量、检验及分析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机械制造工艺编制能力及简单的夹具设计知识;具备生产现场管理和机械设备维护基本知识。
3.能力。
有独立学习能力及较强的获取新知识能力。
有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工作任务规划能力;有处理问题及决策能力;有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五、专业课程设置(一)专业课程设置结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见下图:“两基一体,主辅并进”的课程体系(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专业学习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专业学习领域分析表(三)核心课程简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及夹具设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六、学制、学分和学时2018级普通专业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籍有效期为8年。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得明白,这个领域可不仅仅是搞一些铁和钢的事情。
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以及如何将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这个过程,就像拼图一样,缺一不可。
1.1 机械设计的核心机械设计的核心在于创新与实用。
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各种功能考虑进去。
想象一下,一个复杂的机器,它需要高效运转,又要易于维护。
设计师要通过计算、模拟和不断修改来达到这个目的。
就像大厨调味,少了一味,就可能全盘皆输。
1.2 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成本。
比如,使用铝合金,可以减轻重量,但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设计师需要平衡这些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
像老话说的,做事要精打细算,才能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2.1 工艺的优化接下来谈谈工艺。
工艺的优化可不是随便说说。
它涉及到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的加工,到成品的检验。
优化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
想想看,若是一个零件的生产过程需要多次返工,那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成本。
工匠精神在这里尤为重要。
2.2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个成功的项目,往往离不开团队成员间的默契配合。
设计师、工程师、技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像一句话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个人都能带来不同的视角,碰撞出新的火花。
2.3 实践与理论结合另外,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
动手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就像钓鱼,光有理论不行,还得亲自去水边试试。
3.1 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机械设计与制造的领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新的趋势。
3D打印、机器人制造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设计和生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实现更多的创意设计。
3.2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持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技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向社会培养具有机械加工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知识目标上要求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
掌握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有一般的了解;素质目标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公德的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联系群众、严谨务实的作风;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制造事业献身的精神。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竞争意识、具有团体协作能力;能力素质上具有分析、解决有关机械及其制品成型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及管理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要求表知识能力要求表(续)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本专业学业年限:叁年(全日制)。
四、课程体系简介(一)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及作用的介绍)1、《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等作出概要性的论述。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课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
该课程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问题,等等。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今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经济、政治、军事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4、《高等数学》本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微积分学为核心内容,首先介绍了微积分研究的对象 -- 函数及微积分研究的重要基础 -- 极限论。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理论和应用,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并介绍了微积分学的有关理论的应用。
作为微积分学的延伸和应用,本课程在最后介绍了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法。
5、《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任务是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6、《体育》体育课实行专项课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基础和自身情况选择专项体育课学习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应系统学习两门专项课内容。
大学体育课学习内容设置如下: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等。
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体魄,具有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7、《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为全院所有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属计算机方面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Internet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微机操作技术,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9、《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主要讲授就业环境与就业制度、就业程序与形式、职业选择的准备、求职信息获取与使用、求职材料的制作、求职的主要途径、笔试与面试、自主创业、完成角色转换,适应职场社会。
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掌握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能够规划学涯和职业生涯,掌握基本的求职择业的方法、途径,为将来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作用的介绍)1、机械制图与AutoCAD掌握制图基本知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与图形,组合体的视图,机械零件常用的表达方法:如视图、剖视图、断面图。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画法,复杂零件图,中等难度装配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工程制图识图和应用目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进行平面和三维图形的计算机辅助绘图。
2、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在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高等工科院校中近机械类专业一门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掌握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链传动,带传动,轴及轴承,键销联接,螺纹联接。
3、机械制造基础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及金属切削基本知识,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与切削用量的选择,常用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设备,机床的结构布局、成型运动、传动路线、典型机构的结构与调整方法。
熟悉车削加工与普通车床,铣削加工与万能铣床,其他加工方法及机床。
掌握工件的定位、夹紧原理:工件的定位,“六点定位原理”,定位基准选择原则、工件的夹紧,熟悉典型机床专用夹具结构,专用夹具设计方法。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毛坯选择,零件工艺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确定加工余量,填写工艺流程。
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轴类零件加工,套类零件加工,箱体类零件加工。
具备一定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装配、装配精度和装配尺寸链,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工艺规程制订。
4、公差与技术测量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公差配合的应用,理解各章的重要定义和基本公式,对于最新的国家标准一般的了解;要掌握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误差和公差之间的必然联系,了解光学量仪的使用方法和检测原理。
侧重技术测量的操作与工具的使用方法。
5、CAD软件掌握常用CAD/CAM软件(如Mastercam、CAXA、UG、Pro/E等)的应用,能熟练应用软件进行模具的造型设计和数控加工。
6、ACCESS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数据库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
本课程以ACCESS为平台,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使用和管理技术,运用ACCESS进行表设计、查询设计、窗体设计、报表设计等工作。
7、电工与电子技术使学生能充分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知识,为自动化及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掌握电路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定律及分析计算方法;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了解半导体二极管与三极管的基本知识;熟悉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分析;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特点和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基本表示方法及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8、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对构件进行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的课程,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工程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
理论力学研究质点系和刚体系统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主要讲述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和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点和刚体的运动学分析,质点与质点系的动力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材料力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下,为构件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为学生后继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及有关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力学基础,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9、自动控制原理本课程紧密围绕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介绍控制系统的物理概念和分析设计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数学模型有明确的了解;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法、频域法、和根轨迹法;能够根据对系统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进行系统综合与校正;对非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具有基本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够应用MATLAB和Simulink等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