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参考教案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参考教案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参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概述。

2.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

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重要性。

2.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1. 教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相关章节。

2. 投影仪:用于展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图片和数据。

第二章: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活动对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2. 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案例。

教学资源:1. 教材: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相关章节。

2. 投影仪:用于展示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图片和数据。

第三章: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工业活动对空气质量、水资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2. 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案例。

教学资源:1. 教材:工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相关章节。

2. 投影仪:用于展示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图片和数据。

第四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2.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乌 苏 里 江 的 大 鳇 鱼
名词链接
——即广义的农业 一般包括种植业、 即广义的农业。 第一产业 ——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即广义的工业 一般包括采矿业、 即广义的工业。 第二产业 ——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业、 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 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即广义的服务业 是为第一、 即广义的服务业。 第三产业 ——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第 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 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 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 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 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收入继续提高后, 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便会 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会遵 向第三产业转移。 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 化的规律。 化的规律。
为什么? 发生产业转移的具体原因? 为什么? 发生产业转移的具体原因?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 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国家政 策、地价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3
产业移出地 低级产业迁出带来 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产业移入地 低级产业迁入带来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关系十分 密切。一方面, 密切。一方面,区域地理环境是人 类生存的基础, 类生存的基础,时刻影响着人类生 产生活;另一方面, 产生活;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 活都在不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改变着地理环境。 改变着地理环境。在人地关系中人 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1课时四大地区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 第1课时四大地区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生活链接] 2018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区域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率先发展战略使东部地区一马当先,保持领先地位。

进入2000年后,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及其发展差异。

理解:我国四大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各自发展战略。

应用:学会利用区位分析理论比较区域发展差异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通过旅游、野外实践活动,观察地理环境特征,并与自己的家乡形成对比,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四大地区101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1)02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03鄂、湘、04皖、赣6个省区。

(3)05云、贵、川、藏、桂12个省(市、区)。

(4)06黑、吉、辽3省。

[自我探究] 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01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02崛起、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北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03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地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04第三产业相对发达05农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以06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轻型或07综合型产业为主具有08过渡性特征以09重型工业为主(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①东部、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10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11滞后;东部地区工业产值12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②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13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14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参考教案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参考教案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参考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基本概念。

引起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关注。

1.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定义、类型、影响因素。

区域地理环境:定义、类型、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和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4.2 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和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

1.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4.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农业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农业活动:定义、类型、影响因素。

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系统、气候变化。

可持续农业:概念、原则、实践。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农业活动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可持续农业的实践。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4.2 讲解:讲解农业活动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2.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4.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可持续农业的实践。

第三章: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工业活动:定义、类型、影响因素。

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噪音污染。

环境保护:概念、原则、实践。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工业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实践。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第一课时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课时)【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基本原理。

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重点】矿产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教学过程】导入:阅读探索活动,回答思考题:小山坡因政府投资大学和商人对学校外服务的建设,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自然环境上,大力发展校园绿化和美化,将不毛之地变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在人文环境上,由长期无人问津到文化教育、科技、商业活动繁荣,人口稠密。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承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上就是人们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

在建设过程中,如果顺应自认规律,将使人地关系协调,造福社会;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将会对本地区甚至全球的地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案例:山西煤炭资源开采问题: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有利影响: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影响: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正确的处理方式: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2.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带来的用水紧张问题。

问题:你知道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国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问题: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造成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从调出区与调入区两方面考虑)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的可能影响:1)缓解生产生活水资源紧张2)缓解生态缺水,保护生物多样性3)防止地面沉降对调出区的影响:航运、水质、水生生物的生长等(枯水期)案例:中国的南水北调对拓展:我国主要常规能源(煤、天然气、水能)的地区分布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重要的资源调配工程还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

18-19 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8-19 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利用为例)
①有利
影响⎩

⎧推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
促进以交通运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供给各地充足的能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不利
影响


⎧废渣占据农田
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
③采取措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环境治理同步。

一般而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归纳总结]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为何要转移
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地区
内部交易成本——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市场——我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吸引日、韩、欧美的汽车厂来我国兴办汽车工厂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促使产业的国际转移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法技巧]。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1-课件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1-课件

淮河流域 3.4%
北方
14.4%
15.7% 14.9% 623 43.5% 58.2% 938
长江流域 34.2%
南方
81.0%
34.8% 24.6% 54.4% 36.6%
2760 4180
南水北调
西线
北京★●天津 石家庄 ●
中线

郑州
● 丹江口

三峡
东线

扬州
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 见 “世纪金榜”P144 1. 三条线路的比较 2.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2分)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3分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72021/2/27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以山西煤炭资源的 开发为例说明其对 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1. 有利于加快全省 城市化进程 2. 促进道路、交通为重点的 基础
设施建设 3.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和质量 4. 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
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 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1. 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家,他们代表了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 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 规律,以及产业结构 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6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6 中图版必修3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课时)1、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通过阅读西气东输等资料,能结合具体案例,说出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分组讨论,概括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通过对南水北调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并尝试对不同地区提出相应对策。

3、教学重、难点: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条件与影响因素4、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5、学时安排:1学时7、板书设计:中图版必修3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1、课标解读: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题名词:产业转移目的名词:影响限定词:区域地理环境外显动词:说明2、学习目标:阅读“2001-2006年朝阳区三大产业GDP、从业人员比重变化图”,说出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结合对珠三角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归纳出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和移入地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运用产业转移规律,概括“首钢搬迁”带来的影响,关注区域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学重、难点: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和移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4、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图像资源:选用“2001-2006年朝阳区三大产业GDP、从业人员比重变化图”帮助学生理解同一区域在时间序列上的产业转移规律。

案例资源1:以教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案例为基础,适当补充图表信息,由学生自主归纳出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和移入地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案例资源2:提供“首钢搬迁”的图文资料,由学生运用所学规律加以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6、板书设计: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对自然地理环对人文地理环产业移出地产业移入地减轻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境的主要影响转移境的主要影响7、教学反馈:教学反馈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是形成方法和技能的有效过程。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1.资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及产业转移的形式及分布。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 理环境的影响。 应用:通过分析各工程的调入区、调出区和沿线区 的分布状况,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及分 析方法。
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
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 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2.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资源输出地
南 水 北 调 减轻洪涝灾 害。东线工 程会影响到 长江口的生 态
沿线地区
资源输入地
缓解沿线地区水 资源供需紧张局 南水北调将 面,对沿线地区 解决3亿多 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面临的水 起到巨大推动作 危机 用
资源输出地
沿线地区 经过生态脆弱 区,会导致环 境问题;但可 改善沿线地区 的能源消费结 构
资源输入地 改善当地能 源消费结构, 缓解能源紧 张状况,促 进生态环境 的改善
础自主梳理
第三 节 人类 活动 对区 域地 理环 境的 影响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_______。 基础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 反作用
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_________。 主导作用
(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2篇)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篇1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其次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课时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①地理环境,生存和进展受自然界②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2)人类活动分布区:少数③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④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

⑤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浇灌、相宜的气温、充分的日照,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2)人类活动分布区:⑥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⑦三角洲、盆地。

3.工业社会阶段(1)基础条件:能源资源、金属资源、⑧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丰富的⑨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的数量、⑩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矿产地四周b.临海型工业基地无大型铁矿、煤矿等资源优势,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靠→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四周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新技术产业大都要求四季温差小,温度、湿度适中,空气清爽,无污染或污染很小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基础达标练考查点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b.人类的生存和进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c.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答案 a解析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差,衣食住行极大地依靠于地理环境,生存进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

高中政治-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政治-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负面: 输出地: 生态破坏
(09年春季会考题) 读图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 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资料1: 略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特点,分析说明 “西气 东输” 的原因。 天然气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 天然气对环境污染小
A B (2)“西气东输”(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 (选择填空)。 A.增加就业机会 B.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生态环境改善 D.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酌情给分: 黄河最高(2分);地势起伏较大(1分); 梯级提水(3分);水泵输水(3分); 动力从低向高引水(3分)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大量捕杀海豹 负面影响: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负面影响:
过度利用,破坏生态平衡——如过度 砍伐森林、利用草场、猎杀动物等。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积极影响: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积极影响: 改善环境,提高土地产出量;
培育、改良农产品新品种,提高产量。
如西瓜的改良:无籽—个小皮薄—黄肉
练习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以改变水资源的( ) A.时间分配不均状况 B.空间分配不均状况 C.季节分配不均状况 D.时空分配不均状况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其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①调整全省产业布局,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③供给充裕可靠的能源,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小康建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如:中国的南水北调) 外国: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美国:北水南调
雨影区 墨 累 河

山地雨影效应—— 东水西调
我国四大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影响
不利影响 具体表现
地面沉降
使地面建筑物出现裂隙,甚至倒塌,出 现大面积积水,破坏交通道路等
破坏生态、诱发 灾害
表土层剥离,破坏地表植被和水系, 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滑坡、地 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导致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污染水 破坏地下水资源
源,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影响
不利影响 具体表现
污染空气
开采爆破所用炸药对空气的污染和爆破土石产 生的尘埃对空气的污染;矿石层所夹含的有害 气体因开采而释放
废渣污染 噪音污染
废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开采产生的噪音影响生态平衡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 一种重要措施。我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主要有南水 北调、引滦入津等。国外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是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如下表)。
A.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B.弃渣占用农田
C.环境污染
D.洪涝灾害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
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煤炭。第2题,在煤炭的
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包括洪涝灾害。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 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 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积,目的是( B )
①涵养水源 ②减轻台风、海浪的侵袭 ③为过往船只提
供避风场所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加薪炭用材林
A.②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解析:第5题,该海岸为红树林海岸,红树林多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西、 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南海沿 岸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第6题,扩大 红树林种植面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台风、海浪的侵袭以及 保护生物多样性。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生物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如图是某海岸潮间带植被红树林的景观照片。据此回答 5~6题。
5.该植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D )
A.渤海沿岸
B.黄海沿岸
C.东海沿岸
D.南海沿岸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6.近年来,我国沿海省区政府有意扩大该植被的种植面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 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海拔太高的山地,又要保证能 比下游海拔高,使水能自流而下,所以其走向受地形影响较 大。第4题,北方地区因缺水而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所以南水北调后,将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南 水北调会使线路沿线和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可能 会加重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解决某区域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工程选择的分析思路 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工程造价;要考 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 要尽量避免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
合 培育高产禽畜
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

生态环境改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

大力植树造林 含水量增加

地下水储量增加,蒸腾作用加强,土
采取休耕措施
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方法技巧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思路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 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 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 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4)输水可能对华北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水汽蒸发量增加,湿度增加,改变局部小气候;地
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5)华北平原农业用水高峰期在( A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南部缺水问
兴产业的发展,

取得了综合效益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图解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资源利用 不合理利用
影响 生物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 物灭绝加速,生物多样性减少
改良作物品种 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③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同步 a.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___利__用__效__率____。 b.同时大力治理___矿__山__环__境____,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 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 设。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①案例:中国的_____________、引滦入津、美国的北水南调 工程等。 ②意义 a.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水资源分布___不__均__衡_____。 b.对调入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 改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于水的循 环;保持水土,防止____地__面__沉__降___等。 ③注意问题:处理好水源调出区与水源调入区的关系,解决 好水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___节__约__利__用____等问题。
矿产资源 的开采

形成许多 产业部门

推动人类社 会经济发展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②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a.排放的___工__业__废__渣____占据了大量农田,浪费了大量的 土地资源。 b.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c.水、土地和大气不断被污染,使得___环__境__污__染____日益 严重。 d.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4.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D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知识点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在人地关系中,___人__类__活__动____起主导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 ①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___物__质__基__础____。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2016年3月23日,中国管道商务网报道称,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自通水以来,天津引江供水系统整体运行平稳,整个工 程已为天津供水达4.73亿立方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 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材料二 南水北调工程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 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 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__华__北__地__区__河__流__径__流__量__季__节__、__年__际__变__化__大__,__人__均__径__流__量__小__; 人为原因: _工___农__业__发__展__较__快__,__污__染__、__浪__费__严__重__,__缺__少__水___资__源__综__合__利___ _用__设__施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不合理利 用
利用方式 过度砍伐森林
改良技术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影响 物种减少 土地的生物产量增加
合理利用
培育品种
___产__量___、劳动效率提 高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提示:地面沉降、破坏地表生态平衡、污染地下水、污染 空气、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跨流域调水对受水区有何不利的影响? 提示:调水可能会对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 导致受水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课时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 影响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了解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 影响。 2.掌握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以及对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例,理解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培养科学的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栏目 导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