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在讲到《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我体会到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非易事,因为这只是《三国演义》节选的一个小故事,如就课文所说诸葛亮知周瑜,识曹操,晓鲁肃,我觉得这样根本不足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鲁肃,曹操何许人也,可能孩子们略有耳闻,或根本不熟悉,周瑜,鲁肃,曹操如果在学生心目中是普通人的话,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太不足为奇了,更甚者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周瑜,鲁肃,曹操也能算的是三国时代的英雄吗?更如教师用书上这样说鲁肃的:忠厚守信,那学生就更觉得鲁肃仅是个老实憨厚的普通人了,因此我在教这课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一.回忆创境。

上节课我们说到《三国演义》是一本谋略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的智慧,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继续去三国时代领略那场惊心动魄的充满谋略和智慧的战争。(板书课题)

1 回顾文章主要人物。

2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又精于音律,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

我以后依赖谁呢?”孙权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鲁肃(172-217),字子敬,汉族,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

曹操,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是啊,这些人物都是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都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这可真是高手过招啊!

教学意图:通过课外我给他们补充的系统的四个人物的资料,学生深刻的了解到文中的四个人都非等闲之辈,他们都是三国时代叱诧风云的英雄,学生打心底里佩服他们,这为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打好了基础.

二以谋论英雄,面对“智慧”的“智慧”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这节课我们也来读书论英雄。上节课我们谈到周

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欲借公事加害诸葛亮,但这些诸葛亮早已了然于胸,于是他将计就计一场智谋之战开始了!(板书:;识周瑜——将计就计)

1.英雄排行榜。(课件出示文中四个主要人物)

师:如果从智谋的角度给这四个人来个英雄排行榜,你认为谁居榜首?

预设: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2.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呢?请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下来。

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

亮的神机妙算?

预设:(1)“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学生抓住果然理解)

师:是啊,鲁肃不但毫无条件的帮助了诸葛亮,为他准备了船军士青布幔子草把子这些借箭的准备,而且诸葛亮不让他告诉周瑜,他果真没有告诉周瑜,诸葛亮神不神啊?唉,不对呀,鲁肃是谁的人啊,为什么这么帮诸葛亮,这么听诸葛亮的话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鲁肃不仅仅是忠厚老实,而是他顾全大局。他主张孙刘联合抗曹,如果诸葛亮被周瑜害死,孙刘必然反目,曹操一定会逐一灭之,鲁肃深知唇忘齿寒的道理。

教学意图:这儿引导学生加深理解鲁肃这个人并非仅仅是忠厚守信,而更多是深谋远虑,为了联刘抗曹,为了东吴的长远考虑,是顾全大局,鲁肃越了不起,才越能显示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那这些诸葛亮想到了吗?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他相信鲁肃一定会帮他的忙。(板书:信鲁肃——借助帮忙)

(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学生说理由)

师: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雾?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学生朗读)诸葛亮看到这常务什么心情?(高兴,暗自得意,如愿以偿)(学生带着感情再读)

师:光凭这句话还不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因为这场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找依据)

预设: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的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前,也就是立军令状之前就料定第三天四更江上会起大雾,诸葛亮预测多么准确。)(板书:晓气象——以雾为障)

在指导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心足气闲,不要着急。)

(3)“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