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màn jì huìfēi pōu jīyǎo piē wǎnxùn nì jié2、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和住宿的地方。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傲慢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托辞:找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

恶,厌恶。

疾,憎恨。

3、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B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C 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

D 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E 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6、(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

(白描手法)(第6段)(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第9、10段)(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第16、17、23等段)(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7、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②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一丝不苟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3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热情、诚恳的师者风范
4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求实的精神。
3.再读课文,了解情感
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这部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用了什么手法?
3.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他们精通什么时事?
答案:1、“无非”是“只、不外乎”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2、运用反语,起讽刺作用,讽刺他们缺乏民族自尊心、不思进取。
3、运用反语,实际上他们精通的只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清国留学生不思报效祖国、只顾享乐的行径,表达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
13;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45:在仙台受到优待
68:初识藤野先生
910:藤野先生趣事
1115:添改讲义
1619:纠正解剖图
2022:关心解剖实习
23: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2428:匿名信事件
明确:
1本文的前两段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是因为对东京的失望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写见到藤野先生做铺垫。
2第5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看似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其实是表现日本普通人民的友好和热情,为藤野先生的出场做铺垫。
三、展示交流(展学)
四、评价点拨
五、巩固检测(测学)
赏析本文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何理解“无非”“这样”?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3.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的感激、怀念之情。

(重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主席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2.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甚至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怀念藤野先生。

3.留学背景鲁迅远赴日留学时期,恰值列强侵略中国之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被列强瓜分,许多有志青年抱着救国的目的留学海外。

藤野先生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藤野先生》课文已读2遍家长: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

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文章中心: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预习完成:1、(1)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挟着匿名诘责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绯红解剖(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标致(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喝()采为()难()血()管倒()霉系()住食宿()声调()邮差()照相()收藏()烟尘斗乱()(4)注音组词辫散辨辩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3、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答。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一《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了解散文有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1__藤野先生_导学案_配_答案

1__藤野先生_导学案_配_答案

1 藤野先生恩师难忘,难忘师恩。

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真诚的鼓励…..犹如黑夜明灯,让人独处而不孤独,失望而不懈追求,处困境而充满希望……,在那漫长的历史黑夜里,在那艰难的无尽的探索中,是谁让鲁迅先生如此难忘,让我们一起回忆---藤野先生。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绯.红(fēi)宛.如(wǎn)驿.站(yì)解剖.(pōu)畸.形(jī)凄.然(qī)教诲.(huì)瞥.见(piē)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cuò)(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杳无音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

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2.背景链接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 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难点)【题目解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走进作者】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

先入东京弘文书院复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成了这篇文章。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绯.红(fēi)宛.如(wǎn )驿.站(yì)解剖.(pōu)畸.形(jī)凄.然(qī)教诲.(huì)瞥.见(piē)杳.无消息(yǎo )抑扬顿挫.(cuò)油光可鉴.(jiàn)深恶.痛疾(wù)⒉多音多义ě恶心恶è恶毒wù厌恶⒊词语补注①宛如:正像,好像。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识记重点字词,体会其含义。

自主学习:1、有关作者:鲁迅,原名,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2、有关作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集,包括的篇目有十篇,分别是:。

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人物有: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3、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字音、字形、词义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标致()挟着()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发髻()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深恶痛疾()成群结duì()、烂màn()、落dì()、dìng()正、托cí()合作探究:1、全文共有38段,本文大致可分为几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以什么为线索这样划分段落?达标测评:课题:《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文档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文档

八年语文《藤野先生》导学稿使用时间:2013.4.17 第一课时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情绪,对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作铺垫。

合作交流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篇一:《藤野先生》学案答案】xt>执笔:徐春红备课时间:2015、3、1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了解散文有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主备人袁成芳二次备课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原名__周树人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自主预习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4.梳理思路以文中“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爱国主义思想一一暗线(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⑶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 和谐课时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2、检查 1、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1. 藤野先生导学案鲁迅主备教师:习志国 杨明杰焦立伟 时间:课题 :藤野先生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的:1 .学习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 .了解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 难点:1. 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预习情况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O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OO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O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O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情绪,对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作铺垫。

合作探究一:1.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藤野先生》1导学稿(答案)

《藤野先生》1导学稿(答案)

河源市正德中学导学稿(八语上)课题: 5.藤野先生第1课时课型: 新授授课时间: 第6周备课人: 吴宇婷审核人: 八语备课组班级: 姓名: _________ 【学习主题】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

2.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河源市正德中学八年级语文达标训练一、基础练习1.加粗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C)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反语)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反语)二、能力提升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2.(1)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匿名诘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抑扬顿挫:妄自尊大:杳无音信:不逊:3、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2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读一读。

指名几个同学朗读.朗读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标好段落序号.2、思一思。

(1)作者转换了哪几个地点?答案:“我”在东京” “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2)以文中“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3、议一议。

(1)文章通过选取典型整合来突出人物品质,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情景,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精神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答案:记叙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

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格,一丝不苟。

第三件事是写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没有民族偏见。

第四件事是写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治学态度.(2)课文除直接描写了藤野先生以外,还与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来组织的?答案: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初到仙台的优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等.(3)本文有几条线索?答案:一条是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赏一赏。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投影)(1)请找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2)“实在标致极了”是表明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和态度?(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的“无非”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这样”指什么?2、评一评。

分析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感情:(1)学生阅读第24-31自然段内容,思考: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这些事情给了作者怎样的刺激?答案: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坚定了他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应该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因素很多,而“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教师补充讲述,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中.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3、说一说。

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说一说你的体会.“......便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答案:这几句话,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统一起来了,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了.作者所说的"良心发现",就是作为中国人,为了祖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增加勇气”,就是增加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斗争的勇气.课堂检测,及时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深恶痛疾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2、解释加点的字。

油光可鉴好意难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毫不介意出言不逊3、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实在标致极了③居然睡安稳了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4、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①②③④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①②③④【拓展检测案】一、课内语段阅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_在东京的所见所闻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一词,表现了”我”对东京这一环境的什么感情?答案:失望之情.3、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描述清国留学生?”标致”这个词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作者采用正面描写描写手法描述清国留学生,”标致”这个词运用的修辞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憎恶,讽刺之情.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丑恶灵魂?答案: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丑恶灵魂.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课外语段阅读。

第十一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

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

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

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

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

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

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

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

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

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

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

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

“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

”他说。

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2.“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3. “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答案: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答案: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

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5.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答案: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

6.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答案:“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

同时,用数字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