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_陈平
古代汉语之词义变化
词义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古用今废词(现代已经消亡)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
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耦、薨。
(二)古今传承词古今义同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
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这是由于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三)古今义异词(1)古今词义迥异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
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今义:丝织品。
《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
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
今义:害羞,不好意思。
《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
”《左传·隐公元年》:“可羞于王公” ,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食之意”。
豆:古代指盛食物的器皿;今义:豆类的总称。
《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弗屑也。
菽:古代豆类的总称。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这两种情况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
下面就古今词义的演变进行一定的分析,讨论。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原因方案一:语言中的词汇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影响词义演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词义是以社会客观事物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所以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词义的变化。
其次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起词义变化。
再则词与词的互相影响、外来的文化语言的影响都可能影响词义的演变。
因此词义演变是诸多因素一同作用的结果。
方案二:(一)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
这是词义演变最重要的原因。
词义就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之中,形成的认识。
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
例如“床”,刘熙日:“人所坐卧曰床。
”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床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而后来出现了椅子、凳子等专用坐具后,“床”的词义便发生了变化。
(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起词义变化。
例如“鲸”,《说文解字》日:“鲸,海大鱼也。
”过去,受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误认为鲸是海中的大鱼,后来人们的认识程度加深了,就知道鲸不是鱼。
《辞海》曰:“鲸,水栖哺乳动物。
外形似鱼,大小随种类而异,最小的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可达30米。
”(三)词与词之间的互相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当“走”被“跑”代替后,“走”又取代了“行”的意义。
(四)外来语的影响。
汉民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族语言吸收养分,如:站:古汉语原始义为“久立”,随着蒙古语传入,出现“站赤”一词,逐渐进入“站”的义项之中,如“车站”等,词义扩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类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发展缓慢,与缓慢发展的语法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固性。
如“日、月、牛、马、人、手”等常用词,以及“唉、逍遥、凤凰”等不常用词。
近十年《古汉语研究》词汇研究综述
16BYY123) 作者简介: 孙文颖( 1994—) ,女( 汉) ,辽宁大连,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古汉语词汇。
典中疑难俗 字 的 考 释,撰 有《汉 文 佛 典 疑 难 俗 字 札 考》( 2011. 2) 、《以可洪〈随函录〉考汉语俗字若干 例》( 2006. 1) 、《以可洪〈随函录〉考汉语俗字( 续) 》 ( 2007. 1) 。
2. 诗词曲 对诗经词语考释的研究由来久已,但是近几年 却寥寥无几,仅有两篇,分别是林海云的《〈诗经〉中 的“斯”字考察》( 2010. 1) ,重点研究“斯”的句法分 布、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滕志贤《〈诗经〉训诂辨疑 二题》( 2008. 3) ; 对词曲的研究也仅有李申、徐荣《〈缀 白裘〉词语续释》( 2007. 4) 一篇,诠释了其中意义难明 的“扯宽皮”、“交卯运”、“打磨古”等八条词语。 3. 笔记小说 近十年,笔记小说的研究侧重于疑难词语的考 释和 补 释。如 雷 汉 卿《〈醒 世 姻 缘 传〉词 语 零 拾》 ( 2007. 3) 对《醒 世 姻 缘 传》中 的“打 发”、“风 景”、 “混账”、“老婆”、“零碎”等几个词语在大型语文辞 书解 释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补 充[2]。此 外 还 有 董 志 翘 《〈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索》( 2007. 2) ,郭作飞、周 红苓《唐宋笔记疑难语词考释》( 2009. 4) ,赵红梅、 程志兵《〈杜骗新书〉词语补释》( 2011. 1 ) ,夏凤梅 《〈原本老乞大〉词语释义三则》( 2006. 3) 。 除了疑难词语考释,还有方言词与方俗词的考 释。雷汉卿《〈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补释》( 2006. 3) 补充解释了“除的家”、“打立水”、“黑面”三则向来 解释欠确 或 未 曾 解 释 过 的 词 语。 杨 会 永《〈聊 斋 志 异〉中的“敬”的一种方言义》( 2007. 4) 认为“敬”在 近代汉语文献中的“特意”义比较稳定,且具有一定 的方言基础和语义来源。徐时仪《〈朱子语类〉方俗 口语词考》( 2013. 1) 在比勘今存宋刻本《池录》、朝 鲜古写徽州本、明成化本《朱子语类》等各本异同的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臭
宫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 宀 部》:“宫,室也。”《周易· 困卦》:“入于其宫, 不见其妻,凶。”《墨子· 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 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经典释文· 尔 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 所居为宫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 自秦始皇始专指皇 帝所住的地方。随着封 建社会的灭亡,“宫” 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 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 会的文化娱乐场所,如 “文化宫”、“少年 宫”、“科技宫”等。
古义 今义 义 素 一 义 素 二 打盹 打盹
各种姿 势睡觉
粮
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 子· 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 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 “居家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晋书· 吴隐之 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 书· 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这两处的“粮”均泛 指所有粮食,尤其是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 “干粮”。现在所说的“粮”也是干湿生熟均可。 古义 义素一 今义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 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 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 为词义范围缩小。
今义小于古义,今义 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 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义泛指各种气味。既有好闻 的,也有难闻的;既有香气,也有 臭气。《周易· 系辞》:“同心之 言,其臭如兰(气味象兰草一样芳 香)。”在表示秽气时在“臭”之 前加“恶”,如《礼记· 大学》: “如恶恶臭。”“恶臭”指难闻的 气味。后来又泛指各种气味而专指 秽气,如大家熟悉的一句话:“与 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也。”这里“臭”和 “香”相对,显然指秽气。(古今 字关系)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 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 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义 今义
给
古常用义为供给。《战国策· 齐策》:“孟尝君使 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今常用义为给。
勤
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论语· 微 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 勤劳、勤快。 劝 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 越语》:“果行, 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今义为劝 说。 访 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穆 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
义素一 蔬菜 义素二
蔬菜 肉蛋奶等副食
睡
古义指打盹。《说文· 目部》:“坐寐也。”《史 记· 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 时睡,弗听。”《史记·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 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轼《秋声赋》:“童子莫 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 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苏轼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一、古今词语的演变
• 1、古用今废词 • 2、古今义同词 • 3、古今异义词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 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常用词演变研究是近年汉语史学界的一个热点。
目前,关于常用词演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用词的内涵及外延,常用词的交替性演变、衍生性演变以及常用词演变的动因与机制。
随着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深入,研究视角、理论逐渐拓宽,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标签:常用词交替性演变衍生性演变动因常用词作为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对其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探明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词汇基本格局的过渡,描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形成的渐变过程,从而揭示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有关常用词的研究,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王力便已身体力行,勾勒了若干常用词演变更替的轮廓,训释、辨析了一千多个常用词。
而常用词研究的兴起,则滥觞于张永言和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1995)一文。
二位先生通过对八组常用词在中古时期演变递嬗情况进行分析,大力提倡词汇史领域中长期被忽视的常用词演变研究。
近年来,常用词研究已成为汉语史学界的一个热点,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文拟对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成就与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推动常用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常用词的内涵及外延常用词作为一种词语类集,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常常与“基本词汇”相提并论。
所以,学界关于常用词的内涵及外延的观点多有分歧。
周荐(1987)将词汇学角度的“常用词”界定为:从人们运用词语的角度按词语的使用频率给词汇划分的类别。
对于汉语词汇史意义上的“常用词”,李宗江(1999)认为,首先是作为训诂学研究对象的疑难词语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其次是指那些代表词汇的核心而其发展变化可以决定词汇发展面貌的词。
常用词的所指与人类自身以及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改变,能指包括语音和文字形式,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常用词的外延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词缀等。
汪维辉(2000)、徐时仪(2000)持有相同的观点,指出常用词起着保证语言的连续性和为创造新词提供基础的重要作用,其核心是基本词。
古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综述
古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综述作者:梁浩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已经成为古汉语常用词研究的重点。
这些成果语料选取十分广泛,包括先秦至清代的各类语料。
从研究内容上看,涉及范围逐渐加大。
从研究理论上看,不仅引入西方现代语言学相关理论,还能总结出汉语史特有的词汇理论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历时替换研究[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5-0091-03近年来,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无疑成为常用词研究的重点,成果也最为丰厚。
而常用词历时演变又分为词义演变和历时替换两类①。
一、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汉语史稿》(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突出地强调常用词词义演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书中举例性地对汉语中若干常用词词义演变现象进行描写。
后来学者在这一基础上多有发挥。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在谈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时,专节讨论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并以“吃”、“喝”、“穿”、“戴”等四个词为例说明常用词在近代汉语时期是怎样产生、发展和演变的。
之后相关成果颇多,有的综合描写并分析专书中的部分常用词个案;有的考察某个常用词的产生及词义变化。
这里按照学者所研究的常用词词性进行分类。
1综合研究:徐时仪《玄应〈众经音义〉所释常用词考》(《语言研究》2004年第4期)就其中的“打”、“欱”、“枪”、“着”这四个常用词的衍变递嬗做了探讨,指出词义的变化往往首先是从方言口语中开始的。
其他还有张莉娜《从几个常用词演变浅析词汇和词义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等。
2名词研究:吕传峰《“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杨凤仙《从古汉语词“肉”谈常用词研究的重要性》(《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李慧贤《“眼”与“目”的词义演变》(《汉字文化》2008年第5期)、徐时仪《“东西”成词及词义演变考》(《汉语学报》2010年第2期)、真大成《关于常用词“腿”的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12年第3期)。
近30年来的旧词新义研究
近30年来的旧词新义研究旧词新义研究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它探索语言演变过程中隐藏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了解和使用语言。
近30年来,旧词新义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语言演变的新见解和新思路。
一、从旧词新义的定义及其发展看,旧词新义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
旧词新义是指词语本身不发生变化,但它的意义却发生变化。
以前,旧词新义的研究只仅限于把它的发展历史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只能让人知道字词的演变,而无法得出它的准确意义。
近年来,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人们把科学方法应用到旧词新义研究中来,已经可以从大量可靠的资料中获得较准确的旧词新义,使之更容易掌握。
二、近30年来,旧词新义研究同情景语境密切联系起来,取得了重大进展。
以前,人们在解释一个词语时,往往只仅从它本身的意义出发,不仅忽略了它的景象特性,而且还忽略了它与其他词的组合方面,以及它在某一情景下的含义。
此外,语言行为的变化也可以作为研究旧词新义的参照系。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运用实证的方法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旧词新义同情景语境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条新的研究领域,使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
三、由于旧词新义研究的进步,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今天,随着旧词新义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一个词的含义,这一发展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每个词的真正含义,更容易将语言运用于实际,也更容易把语言用起来。
四、总之,近30年来,旧词新义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语言演变的新见解和新思路。
它不仅使语言学研究领域得到重大突破,而且对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旧词新义研究还会有更多的发展,前景广阔。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
如:人手口梦日月等。
占少数,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
“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
”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
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卑鄙”原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
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
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
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妻子;子,子女。
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
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
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
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何苦”。
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
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人们在交往中,遣词造句,既反映着外部世界,也表现着主观世界。
外部世界的变化,引起主观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在语言中表现出来。
现代汉语语气词最近三十年研究综述
对语气 词 的历 时研究
其意 义 的发 展变 化嗍 以及对 “ 、了” ; 的” “ 的虚化 机制 的说 明和历 时分 析f 9 】 。杨永龙 对 句末语 气词 “ 的 吗”
语 法 化过程 的阐述 ㈣; 东平 对 句末 语气 词 “ 雷 也好 ”
一
、
的功 能及语 法 化过 程 的描 述 【。黄 国 营把语 气 词 l l 】 现代 汉语 语 气 词体 系 与上 古 语气 词 体 系有 很 大差别 ,也 ”“ ”“ ”“ ”等上 古语 气词 没有 “ 、矣 、乎 、哉
韵 律及其 它语 用研究 等方 面进 行叙述 。
( ) 气 系统 一 语
作者 简 介 : 怡 (9 5 ) , 薛 18 一 女 山东 青 岛 人 , 州 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 语 用学 方 向硕 士 研 究 生 。 徐
7 0
现 代 汉 语 语 气 词 最 近 三 十 年 研 究 综 述
对 单 个语 气 词 的形 成 与发 展 的研 究 可 分 为两 类, 一类 是仍 然 按 照传 统 方法 进行 的考察 , 如钟 兆 华 通过 对 疑 问语 气词 “ ” 吗 在历 代 作 品 中出现 的句
收稿 日期 :0 0 1— 2 1— 2 6
与 功能 的研究 。 面我们 从语 气系统 、 下 连用 与分 布 、
历史渊 源进行 说 明阴 。
和 思考 可 以追 溯 到西 汉 毛亨 , 且 “ 古汉 语 虚词 而 在 的研究 中 , 以对语 气词 的研究 为重 点” 尤 。m 言 学界对 语气词 的关 注也 时而有 之 , 都没 有进 行 系 但
统全 面 的关 注 , 到最 近 三十 年 , 方功 能 主义 语 直 西
汉语词汇的演变
坏的气味,
读chò u
而弗能去。
《吕氏春秋·遇合》
词义的缩小——池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
水以为池。
《左传· 僖公四年》
古义:
护城河
今义:
池塘
词义的缩小-瓦
《说文》:“瓦,土器 已烧之总名。”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楚辞· 卜居》
陶器 瓦锅 纺锤 盛酒 器皿
今义:
乃生女子„ „ 载弄之瓦。
《 诗经· 斯干》
坐着打瞌睡 蔬 菜
后
起
意
义
所有的睡眠形式
菜
归
主食以外的食品,包括鱼肉蛋等
返 回
女子出嫁 女子貌美 旅行用的干粮
好 粮
泛指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事物 泛指所有的粮食
词义的缩小——宫
《说文》:宫,室也。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 殿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战国策· 秦策》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后起意义:
后起意义: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强 盗
小偷 偷窃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古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强 盗
词义的转移——牺牲
古义:
为祭祀宰杀 的牲畜
今义:
为正义而 舍弃生命;放 弃或损害一 方的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 庄公十年》
词义的转移——行李
古义:
后起意义:
毛传:瓦,纺砖。
有瓦卮而有 当(底)。
《韩非子· 外储 说右上》
会大雷风, 屋瓦皆飞。
《后汉书· 武帝纪》
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本文概述近十年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证研究,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本文旨在回顾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总结研究方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主要关注词汇的演变、词义的变迁、词汇系统的构建等方面。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料库建设和计量分析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近十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主要成果近十年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中古汉语词汇的理解,也推动了汉语史研究的进步。
以下是对这些主要成果的简要回顾。
中古汉语词汇的语料库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学者们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构建和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得对中古汉语词汇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成为可能。
这些语料库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也涵盖了碑刻、墓志、敦煌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材料,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研究资源。
中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和词义演变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学者们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中古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新的构词现象和规律。
同时,通过对中古汉语词汇词义演变的细致分析,学者们不仅揭示了词义演变的内部机制,也探讨了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对词义演变的影响。
中古汉语词汇与其他语言的接触与影响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学者们通过对中古汉语与其他语言的比较,揭示了中古汉语词汇的来源、传播和影响路径。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古汉语词汇的特点和演变规律,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古时期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交流互动。
中古汉语词汇的专书词汇研究和断代词汇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者们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文献的词汇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古汉语词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2018年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
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在词义变化的过程中,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呈现出变换、遗传、扩大和紧缩等不同的形态。
今天风林网络带来的论文就来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欢迎阅读。
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观里提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语言自产生以来,经过悠悠历史长河,由于不同的历史特征、社会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
而语言内部的重要因素——词义,同样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
词义演变原因:1、社会的发展是影响到词义演变的最主要因素。
语言属于社会现象。
从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极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要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因此,考察词义的演变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紧密地结合起来。
比如“民”,在殷商和西周时指奴隶。
《尚书·多士》提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
周灭殷后,要把殷的一部分人迁到成周。
此时,这些人已经成了周朝的奴隶,所以称之为“民”,又因为不服管束,称之为“顽民”。
随着奴隶制经济的解体,封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民”由奴隶上升为自由民,社会地位提高了。
“民”就有了“人民”、“百姓”的意思。
此例充分说明了社会变化给词义带来的深刻变化。
2、古人的风俗习惯和对事物的认识与联想等,对词义的演变也有影响。
语言是一种系统性的事物,它深深受使用它的群体影响,无论是语言,语法,还是语义都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
比如“羊”,古代认为是六畜中最具美味的佳肴,这种风俗习惯也在文字和字义上有所反应,出现了一批从“羊”得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它们大多有“美好”、“善良”等义,如“祥”,从“羊”得声训为“善”。
“善”从“羊”会意,训为“吉”。
“美”从羊会意,古人既把羊看成是吉祥、美好的东西,它的词义经过经过抽象和引申,不少美好善良的品德和事物东都可以用“羊”来形容。
浅析古汉语发展演变规律及在当代的运用
浅析古汉语发展演变规律及在当代的运用摘要: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是古汉语词汇、语法发展变化的结果,是经过千百年演变和积累而成的。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是“源”和“流”的关系。
本文从文字、词汇、语法和音韵演变方面初步探讨古汉语的发展,并浅析古汉语在当代的运用,从而有目的有条件地从古汉语中选用一些词语句式及文体等,赋予新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代交际语言。
关键字: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一、古汉语简介广义地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它的范围很广,先秦两汉的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
六朝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写成的古文也是文言文。
二、文字的发展演变(一)文字的发展历程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记事方法,最原始的记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这只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我国最古老的正式文字公认是从甲骨文开始的,是古人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的文字,大部分都是象形字,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
随着历史的变迁,我们可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大体归纳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
楷书是现今我国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顺着汉字的演变历程演变而来的。
它更为简化,书写效率也较高。
(二)文字的演变规律1、笔画线条化汉字的笔画有一个形成过程。
从甲骨文到篆字的古文字阶段,笔画逐渐形成直笔和圆转两种,隶变以后逐渐形成笔画匀称、线条统一的楷体字笔画系统。
2、字形符号化“六书”理论中,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以便于分析和理解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这种做法不是把汉字作为符号,而是作为表达意义的图形组合来看待。
浅谈古今词义的变化
浅淡古今词义的变化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
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
古今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
在大发面分为三类:一类是古今词义基本不变;一类是古今词义基本不同;还有一类词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今天,在这里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古今词义的变化。
(一)古今词义今本没变: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
如“天”、“地”、“日”、“月”、“风”、“雨”、“雪”、“水”、“火”、“父”、“母”、“耳”、“手”、“口”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如《说文解字》中有:“钓,钩鱼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鱼钩钓鱼”。
又:“秕,不成粟也。
”意思是“秕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
古今没有什么变化。
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
古今词义基本不变的一些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今词是具有继承性的。
(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在这一点上古今词义的改变主要由分成俩种,一种是古今词义的缩小;第二种是古今词义的转移;第三种是古今词义的增加。
1、古今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这种变化主要包括:词义程度的减弱;词义范围的缩小;词义义项的减少等。
如“饿”在古汉语中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
现在指一般的肚子饿,程度减轻了。
又如“臭”,文言中表示好坏气味都可,现在只表示坏气味。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系辞上》)的“臭”是气味,如果按照现在的词义去理解这句话就讲不通了。
同词义的扩大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
例如:“虫”原是动物之通名,可见古代所有动物都可称虫,老虎叫大虫,老鼠叫老虫;现代“虫”的范围缩小了,一般只指昆虫。
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_陈平
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陈 平(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 要:对古汉语词义发展的研究,历来训诂学家都颇为重视。
近三十年来,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具体词语词义演变的研究和词义演变规律的研究。
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关键词: 古汉语; 词义发展演变; 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3) 06-0066-06语言是发展变化着的,词义自然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汉语自有文字记载开始,绵延数千年,其中词义的发展变化也很显著:单个词词义从单一到若干,各义项或紧密相承,或无据可循。
引起词义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词语内部的原因、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原因、语法原因、修辞原因、社会的原因等。
历代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义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不仅在实践中分析了一大批词义的发展演变情况,也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词义的演变有实词间的词义演变和词义虚化两类,本文仅以实词间的词义演变为对象,就三十年来学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具体词义演变探讨和词义演变理论研究两方面做简单梳理。
一、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对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主要包括单字、专题和专类、专书等方面的词义演变研究。
(一)单字词义演变研究以单个字为对象,研究其词义引申的脉络及演变原因。
例如,王云路的《释“踊跃”及其他——兼谈词义演变的相关问题》,黄斌的《“饭”字词义及其演变考》,吕传峰的《“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余桃桃的《析“周旋”的词义引申》,黎传绪的《新解“相”字的本义及其词义演变》,费晓丹的《“绝”的语义发展和演变》,周勤的《从〈晏子春秋〉“刷”的词义演变谈起》,乐小梅的《浅析〈说文〉肉部与义有关的几个词的词义演变》,万献初的《〈故训汇纂〉的语义研究价值》研究《故训汇纂》中“回”字的11个义项的发展变化。
近30年来的旧词新义研究
近30年来的旧词新义研究张婷【摘要】: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推动了语言的发展,使得新词新语大量涌现,其中有一些新词语是通过赋予旧词以新义的方式产生的。
本文讨论的就是此类词汇现象,旨在通过对旧词产生新义现象的描写,探索其中的规律。
“旧词新义”是词汇系统在不增加新词语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表达新义的一种词汇现象。
本文以《新华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当代汉语新词典》、《汉语新词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附录的“新词新义”)为考察范围。
从众多旧词产生新义的词语中筛选出九十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作为研究的对象。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30年以来的旧词新义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对30年来的旧词新义进行了简单而细致的描写,还探讨了旧词新义的词义演变情况。
第二部分,探讨了旧词产生新义的途径和旧词衍生新义的方式。
通过梳理分析后,总结出新义产生的途径主要是从专业领域向普通领域转化。
旧词产生新义的方式主要有:修辞获得法、引申法和其他方式。
同时,从社会生活变化、社会心态、语言系统内部和传媒发展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旧词产生新义的原因。
最后一个部分,先对新、旧义进行对比,找出其前后的变化情况。
然后把“旧词新义”放入语言运用的动态环境中进行考察,力求对这一词汇现象做出全面的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旧词新义演变结果产生原因产生途径产生方式【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H136近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作为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载体的网络新词语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网络新词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也开始从网上渗透到网民们的网下生活之中。
网络时代,网络新词语也是汉语发展的重要方面。
词汇教学一直为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网络新词语作为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理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词义的古今变化
赴汤蹈火 开水
避重就轻 接近,走近
呼天抢地 碰
家给人足 丰足,富裕
不速之客 洒扫庭除
招致 台阶
闭门谢客 辞
日薄西山
迫近
现代语词中的古义-2
坚壁清野 营垒 理屈词穷 短兵相接 尽 兵器
怨天尤人
枪声大作
归罪
兴起
四体不勤 辛苦 克勤克俭 能够
形影相吊 慰问,同情
狐假虎威
移风易俗
借
改变
购千金。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词义的扩大-江、河
后起意义: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 禹贡》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 有度》
词义的扩大-脸
《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上古-中古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指颧骨 部分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登峰造极
顾影自怜
至,到
怜惜
五谷丰登 成熟
高风亮节 坚贞
功败垂成
将要,接近
休戚相关 欢乐;悲哀
现代语词中的古义-3
十年树木 种植,培育 文过饰非 掩饰
求全责备
完璧归赵
要求
完整
门当户对 相当,相称
大书特书 写
见微知著
苟且偷生
显明
苟且
乳臭未干
责无旁贷
xiù ,气味
推卸
党同伐异
去国离乡
偏袒
离开
忠贞不渝
掉以轻心
影响,词义的褒贬扬抑也会随之改
变,有的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有 的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有的中性
浅析古今汉语的发展演变
浅析古今汉语的发展演变【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从形成到发展变化,甚至到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离开了社会,语言就不可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所以,随着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
作为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认识中国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言语义语法一、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每一个正常人都必须学习和使用语言。
但是对于语言的概念,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有人把语言理解为认知的工具,有人把语言理解为文化的镜子,还有人把语言理解艺术媒介等。
虽然语言的性质十分复杂,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许多差异,但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复杂性中找出本质的东西。
根据邢福义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来看,它主要是从性质和功能两方面对语言下的定义: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但是,要全面深入的认识语言,还需要了解语言的其他重要性质和功能,不仅要从内涵上把握语言的特征,而且需要从外延上把握语言的范围;不仅要了解语言的现状,而且要了解语言的历史。
所以我们在这里主要认识一下汉语言的发展演变。
二、汉语言的发展概况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她“海纳百川”吸纳融入了国内外不少其他民族的语言,因此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加成熟完美,汉文也得益于汉语的发展而发展。
在远古时代,不同的人类共同体就产生了各自的原始语言,但是后来语言随着社会的动荡瓦解而分化,又随着社会的统一而融合,所以汉语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语言的统一过程,除了不同方言集中为民族共同语外,还有异族的语言交融。
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也经历了语言的交融和统一历史的过程。
首先,汉族的形成过程是漫长复杂的,其语言的发展过程也同样如此。
据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看,社会的动荡分化、统一过程中许多华夏境内的诸族分分合合,逐渐融合,汉族成了最大的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陈 平( 武夷学院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 要:对古汉语词义发展的研究,历来训诂学家都颇为重视。
近三十年来,更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具体词语词义演变的研究和词义演变规律的研究。
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关键词: 古汉语; 词义发展演变; 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3) 06-0066-06语言是发展变化着的,词义自然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汉语自有文字记载开始,绵延数千年,其中词义的发展变化也很显著:单个词词义从单一到若干,各义项或紧密相承,或无据可循。
引起词义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词语内部的原因、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原因、语法原因、修辞原因、社会的原因等。
历代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义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不仅在实践中分析了一大批词义的发展演变情况,也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词义的演变有实词间的词义演变和词义虚化两类,本文仅以实词间的词义演变为对象,就三十年来学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具体词义演变探讨和词义演变理论研究两方面做简单梳理。
一、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对古汉语具体词义演变的研究主要包括单字、专题和专类、专书等方面的词义演变研究。
(一)单字词义演变研究以单个字为对象,研究其词义引申的脉络及演变原因。
例如,王云路的《释“踊跃”及其他——兼谈词义演变的相关问题》,黄斌的《“饭”字词义及其演变考》,吕传峰的《“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余桃桃的《析“周旋”的词义引申》,黎传绪的《新解“相”字的本义及其词义演变》,费晓丹的《“绝”的语义发展和演变》,周勤的《从〈晏子春秋〉“刷”的词义演变谈起》,乐小梅的《浅析〈说文〉肉部与义有关的几个词的词义演变》,万献初的《〈故训汇纂〉的语义研究价值》研究《故训汇纂》中“回”字的11个义项的发展变化。
(二)专题、专类词义演变研究这种类型包括:专题词义演变研究,如冯海霞的《从物到人的词义演变研究》;专书中的专题词义演变研究,如车艳妮、赵桂欣的《〈诗经〉单音节形容词词义的发展变化浅析》;专类词义演变研究,如李倩的《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陈练军的《居延汉简中的量词词义演变》;断代词义演变研究,如王小莘的《试论中古汉语词汇的同步引申现象》。
(三)专书词义演变研究专书词义演变研究大致包括两小类:专门研究具体书中的词义演变、专书或专类等语言词汇研究中涉及词义演变。
第一小类的研究成果目前还为数不多,如姜黎黎的《〈摩柯僧祗律〉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以经贸、医疗、拘囚类概念场为例》,李倩的《敦煌变文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朱淑华的《今文〈尚书〉词义引申研究》,杨海峰的《〈吴越春秋〉收稿日期:2013-03-03 作者简介:陈 平(1977-),男,福建宁德人,博士,研究方向:词汇、训诂学。
第15卷 第6期 铜仁学院学报V ol. 15 , No.62013年11月 Nov. 2013本义与引申义刍议》等。
第二小类比较多,主要因为专书、专类语言词汇研究在近一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新词新义的研究又往往是专书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
这些专书词汇研究在揭示新义或多义词的同时,大都考察了它们的产生发展过程,并探讨其演变的类型和机制。
例如,董志翘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徐时仪的《〈玄应音义〉研究》,张双棣的《〈吕氏春秋〉词汇研究》,朱庆之的《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陈年福的《甲骨文词义研究》,刘洁的《〈齐民要术〉词汇研究》,陈长书的《〈国语〉词汇研究》等均涉及词义演变的研究。
二、古汉语词义演变理论研究词义的发展演变绝大部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包括词义发展演变的方向、演变的结果、演变的动因、演变的类型等都不是杂乱无章的,其中的规律性探索受到现当代学者的广泛重视。
这类研究包括对一词内部词义演变的规律、词语之间的意义演变规律、字形构件引起的词义演变、具体引申类型以及对前人词义发展演变研究的总结研究等方面。
(一)一词内部词义演变规律研究一词内部词义的演变,即这种词义的演变主要是在同一个词内部进行,其相邻两个义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常说的“引申”①。
词义的引申在很早以前就得到学者的关注。
但在古代,开始的阶段,这种关注可能还不是很自觉的,也是不成系统的。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到了清代,段玉裁等则有意识地分析词义引申现象,并揭示词义引申规律。
到了现当代,对词义引申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包括对词义引申具体类型的探讨研究和对引申规律的综合研究。
前者则大多以单篇论文形式体现;后者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相关专著的某一章节上。
1.词义引申规律的具体类型的研究具体类型的研究是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词义引申的某一类型。
例如,黄荣发的《词义的比喻引申》,董秀芳的《词义的相背引申》,武惠华的《古汉语词义的动静引申》,殷寄明、邵文利的《论词义的因果引申》,方平权的《论体用引申》,徐今的《反向引申探析》,勾俊涛的《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何书的《试论古汉语动词词义裂变式引申》,于奉知的《词义引申新论——关于词音引申》,李中成的《古代汉语单音名词义之间的互补引申》,李中成的《古代汉语单音名词义内部的相似引申》,尹喜艳的《词义引申的修辞引申》,徐海英的《汉语词义引申中的隐喻和转喻研究》,徐莲的《通感式词义引申的规律及其扩展》等。
2.词义引申规律的综合研究以上所举学者对词义引申的研究主要是对引申规律的具体单个类型而言,而对于词义引申规律的综合研究,则是从宏观的角度对词义引申的规律及类型做分类。
高庆赐较早从综合角度探讨词义引申的规律,指出一词多义的意义和意义之间的内部联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各意义的内容具有互相联系的关系;意义内容具有互相对立的关系;意义内容具有互相关联的关系[1]。
在词义引申规律研究中,王宁的贡献尤为突出。
王宁与陆宗达合作发表《谈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1981),探讨了引申的定义、引申结果及引申类型。
其后,在《古汉语词义研究——关于古代书面汉语词义引申的规律》中再次对引申规律展开论述。
1983年与陆宗达合著《训诂方法论》将古汉语词义引申分为理性的引申、状所的引申、礼俗的引申三种类型。
1996年出版《训诂学原理》,在总结之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构了汉语词义引申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包括词义引申的基本表现、词义引申的规律性及其表现、词义引申的依据等,产生广泛的影响[2]54-59。
其他一些学者也为词义引申规律的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例如,朱星的《汉语词义简析》、张永言的《词汇学简论》、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洪成玉的《古汉语词义分析》、赵克勤的《古代汉语词汇学》、张联荣的《古汉语词义论》等词汇或语义研究的专著中都设有词义演变研究的章节。
对词义演变规律做综合研究的单篇论文也不少。
例如,王兴业在《引申义的演变规律初探》中以思维联想规律为线索,将引申义的演变规律分为相似引申、比喻引申等八种,并将将之与思维联想规律进行比较;邓开初在《关于古汉语词义引申机制的探讨》中从“必需”、“联想”、“依据”三个方面探讨了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机制。
(二)词语之间的意义演变规律第6期 陈 平:近三十年古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研究述评 67早期对词义演变的研究大多是考察一词内部的演变,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词义演变过程中有许多现象很难在一词内部的词义发展中找到规律,是“引申”说所解释不了的。
近二、三十年来,学者们开始注意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此来解释一些词义发展变化现象,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②。
1.聚合同化“聚合同化”采用张博(1999)的说法,指的是新义无法从原有的意义中引申出,而是受同类词意义的影响而产生新义的现象[3]。
蒋绍愚1979年于《关于古汉语词义的一些问题》中首次提出“相因生义”说,后又于《古汉语词汇纲要》中再次进行探讨;罗积勇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试论汉语词义演变中的“相因生义”》中对相因生义及其类别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孙雍长在《古汉语的词义渗透》中提出“词义渗透”说,这种现象杨伯峻又称为“感染”[4]331;李宗江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在蒋绍愚和孙雍长的基础上提出“聚合类推”说;许嘉璐在《论同步引申》中提出“同步引申”说;王小莘的《试论中古汉语词汇的同步引申现象》,论述了中古汉语的同步引申现象的四种类型;江蓝生在《相关词语的类同引申》中提出“类同引申”说,其“类同引申”即许嘉璐的“同步引申”。
以上诸说张博在《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一文中将之统称为“聚合同化”。
2.组合同化“组合同化”,是采用张博(1999)的说法,指新义无法从原有的意义中引申出,而是受有组合关系的词意义的影响而产生新义的现象。
伍铁平提出“词义感染”说,指出词义感染也可能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同时起作用的结果,还可能发生在两种或几种互相接触的语言之间[5];邓明在《古汉语词义感染例析》中亦指出词义感染是词义演变的一种特殊途径;朱庆之在《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提出“词义沾染”说;肖贤彬在《词义浸润:一种词义演变的新方式》中提出“词义浸润”说。
以上诸说,张博在《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中将之统称为“组合同化”。
“组合同化”和“聚合同化”诸说的提出本是为与引申相区别,但却因为无法跟引申做彻底区别而受质疑。
例如,徐之明的《“组合同化”说献疑——与张博同志商榷》和朱城的《关于“组合同化”的几点思考——与张博先生商榷》,二文均对张博文章所引部分例证提出商榷,并对“组合同化”说作进一步的补充。
王绍峰则进一步指出“诸种关于词义演变规律探讨的文章,似乎其关怀大体相同。
词汇演变不会有太多的规律,‘规律’越多,越表明我们要做的工作也许还应当再概括些”。
因此提出词义变化规律的“类推”说,认为类推是词义变化的基本规律,相因生义、同步引申、词义渗透、词义沾染、组合同化等,都属于类推的范围[6]。
(三)从字形构件看词义发展变化对于词义的发展演变,更多的学者是从其与词义联系的角度来分析,较少从文字的构形角度展开探讨。
马文熙填补了这个空白,指出词义运动的方式除了引申、彼此渗透、借义依附以外,还有一种特异的方式即词义裂变,即:在言语实际的影响下,构成本义的异意义素裂变成两个能独立运用的义位,而这两个义位分别与整个词形或某一构件相关。
并用这种方式解释了景、受、秉、祥等的词义演变[7]。
马文熙的观点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④,但遗憾的是自马文熙提出“裂变说”至今将近三十年,学界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