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3页例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体验学习毫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卷尺、银行卡、一元硬币、直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师:看来大家的答案不统一呀。

要想准确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测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测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测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比划一下。

1厘米呢?用手势比划一下。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师: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生1:做校服的时候,我们要先测量一下上身有多长,下身有多长,这样做出的校服才合身。

生2:买裤子的时候还要量一量腰围有多少。

生3:我们家去家具城买家具,爸爸就是先测量了橱柜和床的长度后才买的,如果不测量一下,买的家具可能就放不进屋里了。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测量员。

三年级上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三年级上第 1 课时毫米的认识》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各种东西的长度。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那什么是毫米呢?毫米是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毫米,我们先来看看尺子吧。

大家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就是1 毫米。

是不是很小呀?10 毫米才等于 1 厘米呢。

那 1 毫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找一找身边大约是 1 毫米的东西吧。

比如说,一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就是 1 毫米。

还有我们平时用的铅笔芯,有的也差不多是 1 毫米厚。

大家可以用手感受一下,是不是很薄很薄呀?那毫米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其实用处可多啦!比如在测量一些非常薄的东西,像纸张的厚度,如果用厘米来测量就不太准确了,这时候毫米就能派上用场。

还有一些很精细的零件,它们的尺寸也经常用毫米来表示。

我们来做个小练习,看看大家对毫米的认识怎么样。

老师这里有一张纸,大家猜猜它的厚度大概是多少毫米?然后我们用尺子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谁猜得最接近。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在数学作业中怎么使用毫米来测量和表示长度。

假如有一个小木块,我们先用尺子的 0 刻度线对准木块的一端,再看看木块的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哪里。

如果对着 3 厘米 5 毫米的地方,那这个木块的长度就是 3 厘米 5 毫米。

小朋友们,在测量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尺子要放直,读数也要准确哦。

那我们再想一想,如果要测量一个不是从 0 刻度线开始的物体长度该怎么办呢?比如说,一个物体从尺子的 2 厘米处开始,到 5 厘米 8毫米处结束,那它的长度是多少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用结束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也就是 5 厘米 8 毫米减去 2 厘米,得到 3 厘米 8 毫米,这就是物体的长度啦。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这里有一支铅笔,从刻度 3 量到刻度 10,这支铅笔长多少毫米呢?大家赶紧算一算。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五分。
四 培优训练 1. 填一填。
直尺上,“2”到“3”之间的长度是 ( 1 )厘米,它又被分成( 10)个长度 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1)毫 米,所以1厘米=( )10毫米。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五分。
2. 妈妈要切一块长3厘米的火腿,每6毫 米切一片,如果一刀切一片,妈妈一共 要切多少刀? 3厘米=30毫米 30÷6−1=4(刀) 答:妈妈一共要切4刀。
测量
1米=( )厘米
米切一片,如果一刀切一片,妈妈一共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2) 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1)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我量出的宽在18cm到19cm之间。
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今米天切我一们片学,习了如哪果些一关刀于切“毫一米片”,的妈知妈识?一共
17((0米教教0=厘科 科(米书书第第=()2211厘页页米)例例11米)) 3我0量0厘出米的=宽(在1)8c米m到19cm之间。
2 厘米 8 毫米 4 厘米 2 毫米 1答米:=妈(妈一)共厘要米切4刀。
直30尺÷上6−,1“=42(”到刀“)3”之间的长度是( )厘米,它又被分成( )个长度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毫米,所以1厘米=( )毫米。 1数米一=数(,1厘)米厘里有米多少毫米。
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 我量出的长是26cm。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五分。
我量出的宽在18cm到19cm之间。
第六页,编辑1cm ,怎么办?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五分。

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1厘米=( 10 3厘米=( 30 50毫米= ( 5 80毫米= ( 8
)毫米 )毫米 )厘米
)厘米
1厘米-2毫米=( 9 )毫米
29毫米=( 2 )厘米( 9 )毫米 8厘米2毫米=( 82 )毫米
四、巩固
1.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粉笔长75 ( 毫米 ) 楼房高 6 (
5厘米=50毫米
1厘米5毫米=15毫米
50毫米-15毫米=35毫米
五、延伸
这是一把断 尺。
没有零刻度, 怎么量呢?
1cm
2
3
量时,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 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1cm
2
3
4
5
6
7
8
始端刻度:1厘米6毫米 末端刻度:8厘米 8厘米-1厘米6毫米= 80毫米-16毫米 =64毫米
数一数,1厘米里有 多少小格。 1厘米里有10个小格。
1
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每1厘米中间都有十个小格吗?
0
1
2
3
4
0~1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比一比 看那组回答的又对又快。
二、探究新知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 长度是1毫米。
看一看 仔细观察直尺,你有什么发现?
1毫米 1毫米
直尺上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说一说
测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 用“毫米”作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或者要求测量得非常精确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共12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人教版(共12张PPT)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RJ 3年级上册
3 测量
教材习题
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作单位)。
2.先估计,再测量。
知识点 1
1.填一填。
认识1毫米有多长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
可以用( 毫米 )作单位。
(2) 直尺上从“1”到“2”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它又分成( 10 )个长度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是 ( 1 )毫米,所以1厘米=( 10 )毫米。
(3)一粒大米大约长4(毫米);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 ( 1毫米 )。
知识点
铁钉长( )厘米( )毫米
2 铁钉长( )厘米( )毫米
2.填一填。 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作单位)。
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这支口红原来长多少厘米?
铁钉长( )厘米( )毫米 测量不同方向线段的长度
15+25=40(毫米) 40毫米=4厘米 RJ 3年级上册 (2)画一条比1厘米短2毫米的线段。 (3)一粒大米大约长4( ); A瓶和B瓶谁高?高多少毫米? RJ 3年级上册 妈妈的口红用去15毫米,还剩25毫米。 (测量实际物体)
B瓶:33-9=24(毫米) 26毫米>24毫米
和线段的一端对齐,而此题铁钉的一端和刻度“1”对齐, 直尺上从“1”到“2”之间的长度是(
铁钉长( )厘米( )毫米
)厘米,它又分成(
)个长度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是
所以铁钉的长度是2厘米7毫米-1厘米=1厘米7毫米。
提升点 测量不同方向线段的长度
1
5.量出每条边的长度。
A瓶:26毫米 小木块:9毫米 B瓶:33-9=24(毫米) 26毫米>24毫米 26-24=2(毫米) 答:A瓶高,高2毫米。

第一节 毫米的认识PPT课件

第一节 毫米的认识PPT课件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 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 重点)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 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 测量。
我们试一试。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估计 测量
1、我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 2、我知道1厘米=10毫米。 3、我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一本字典厚70[ ],也就是( )厘米。 (2)粉笔长75[ ],也就是( )厘米( )毫 米。 (3)蜗牛妈妈爬行了55毫米,小蜗牛爬行了 35毫米,它们共爬行了( )厘米。
判断
(1)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毫米。× (2)教室的长约8米。√ (3)课桌宽约4毫米。× (4)一枝粉笔长75厘米。× (5)玲玲的身高为125厘米。√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一说,测量生活 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看0天长1毫
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
米。
如同名片般的MP3
6 厚度只有 毫米
超薄时尚 数码相机
4 毫米
最薄处只有
P3 做一做 P5 第2题
1毫米大约是1分硬币的厚度。 1厘米=10毫米 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在用毫米测量时要注意从0刻度量起。

最新人教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最新人教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 度是 1 毫米。
数一数,1 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厘米 = 10毫米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
1 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 1 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大 约是 1 毫米。
三 随堂练习 1. 填一填。(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1)
2 厘米 8 毫米
4 厘米 2 毫米
2. 量一量。
人教版三பைடு நூலகம்级数学上册
测量
要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可以 用什么工具呢?
100 700
540
(教科书第21页例1)
我量出的长是 26 cm。
我量出的宽在 18 cm到 19 cm之间。
6 小格
数学书的 厚度不到 1 cm, 怎么办?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 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 米(mm)作单位。
3厘米 = 30毫米 30÷6−1 = 4 (刀) 答:妈妈一共要切 4 刀。
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毫米”的知识?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要求量的比较精 确时用毫米作单位。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厘米 = 10毫米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8 毫米
13 毫米
25 毫米
(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2)
四 培优训练 1. 填一填。
直尺上,“2”到“3”之间的长度是 ( 1 )厘米,它又被分成( 10 )个长度 相同的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1 ) 毫米,所以1厘米 =( 10 )毫米。
2. 妈妈要切一块长3厘米的火腿,每6毫 米切一片,如果一刀切一片,妈妈一共 要切多少刀?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设计意图:通过估、看、量、用,从观察到实际测量再到运用,进一步建立毫米的表象。掌握测量的技能。最后通过观看微课,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育于生活而用于生活,还体会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内涵。]
【环节四:总结提升,多元评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多角度评价自己和班里的同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推理能力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规律。关于周长的公式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己发现的,而非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公式的掌握会更牢固,记忆会更长久。]
【环节三:实际运用,巩固提升。】
学情分析
教材中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结合教材我们深入的了解学生,发现从知识的角度来讲,学生已经有了厘米、米的认识作为测量的基础,在每个学生的尺子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观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积累测量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量感。
[设计意图:如何让1毫米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开展了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哪儿藏着1毫米,并用尺子量一量,再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究竟有多长。最后为了留下1毫米,我们一起来把它画下来。通过三个活动,从不同层次,对1毫米建立了深刻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毫米虽然是一个比较短小的长度单位,但是在生活中的用处也是非常大的。]
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很多成员,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两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感受到学习数学价值所在。同时,让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精品」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资料

「精品」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资料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如粉笔、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准备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测老师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认识毫米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汇报交流。

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

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毫米的认识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基础练习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复习导入
请谁同能学告们诉想老一师想,,一我米们等学于过多哪少些厘长米度?单位? 谁可以给大家比一下一米大概有多长、一厘 米大概有多长?
米 (m)厘米(cm) 1米=100厘米
探究新知
小组合作:先估一 估数学书的长、宽 和厚大约是多少? 再量一量。
探究新知
我测量的宽度比18厘米多, 但不到19厘米。
同学们在测量过 程中遇到什么难
题了吗?
探究新知
同学们在测量过 程中遇到什么难
题了吗?
我测量的厚度连1厘米都 不到。
探究新知
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 数时,应该怎么办呢? 测量的长度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 常常会差一点不足整厘米数。
拓展练习
( 60 )毫米=( 6 )厘米( 0 )毫米
课堂小结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 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mm)作单位。
无论何时,都要做好独自生活的准备。 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 别拿自己的无知说成是别人的愚昧! 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只会在水泥地上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猫和老虎的寓言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一定要为自己留一手。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你的朋友知道你是谁;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你才知道你的朋友是谁。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当你被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记住,碳正是因为压力而变成闪耀的钻石。

三年级上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今天呀,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我们先来看一看尺子。

大家都知道尺子上有厘米的刻度,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厘米之间还有更小的刻度呢?这些更小的刻度就是用来表示毫米的。

毫米这个长度单位非常小,那到底有多小呢?比如说,我们的身份证的厚度大约就是 1 毫米。

还有,1 分硬币的厚度也接近 1 毫米。

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或者 1 分硬币感受一下。

那我们怎么用尺子来测量出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呢?比如说,我们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这时候,单独测量一张纸可不好测,因为它太薄啦。

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 10 张纸叠在一起测量,测量出的总长度再除以 10,就能得到一张纸的大概厚度啦,这个厚度通常就是用毫米来表示的。

在实际生活中,毫米的用处可不少呢!比如说,在制造精密的仪器时,零件的尺寸常常需要精确到毫米,甚至更小的单位。

还有医生在给我们检查身体的时候,一些检查结果的数值也会精确到毫米。

那我们来做几道小练习,加深一下对毫米的认识吧。

第一题,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看看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第二题,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几个长度大约是 1 毫米的东西。

第三题,想一想,30 毫米等于多少厘米呢?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毫米这个新朋友。

大家要记住,毫米是一个很小但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到它哦!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一讲毫米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 厘米等于 10 毫米,1 米等于 100 厘米,那 1 米就等于 1000 毫米。

大家可以这样来记,厘米和毫米之间,数字要变大就乘 10,数字要变小就除以 10;米和厘米之间,数字要变大就乘 100,数字要变小就除以 100;米和毫米之间,数字要变大就乘 1000,数字要变小就除以1000。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再来做几个小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2015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题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的活动,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毫米的产生过程,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重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法。

学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法。

教具1分硬币、直尺、新课引入旁批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直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④巩固练习。

⑤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⑦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1课时_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1课时_毫米的认识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毫米=()厘米
7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板 书 设 计
毫米的认识
例1: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
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具:课件、尺子学具:学生尺一副






(含









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点:(1)出示例1情境图后,教师可以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让学生分别估计一下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每小组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记录下来。(3)要知道估计的结果是否准确,需要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分别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学生测量时,教师可以问:“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互相交流一下”,从而引出毫米以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4)学生掌握了毫米及毫米与厘米的进率后,要让学生重点掌握1毫米的长度观念,可以给学生介绍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但考虑到1分硬币在市场上的流通日易减少,可以多举一些其他例子,如,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上的纸)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事物,如,自动铅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5)“做一做”中的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并交流一下想法。
课题
第一单元:测量——毫米的认识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2题
例1,认识毫米。教材先呈现一幅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图,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
(1)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2)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小组活动。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 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修改

复习引入











课堂小结
五、
布置作业
1、直接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9×5= 8×3= 6×7=
32÷4= 54÷6= 48÷8= 63÷7=
2、复习提问: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3、导语:这节课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毫米。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题。
5、想一想,说一说。
6、举例,说一说
7、数一数,说一说。
8、读一读,记一记。
1、看一看,填一填。
2、先判断,再测量。
3、量一量,写一写。
4、找一找,量一量。
自由说一说。
做作业。
作业设计(可附页)
1、填一填。(小黑板出示)
(1)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
(2)1厘米=()毫米
2、5毫米+5毫米=()厘米
2、口头回答。
3、倾听。
1、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 的长和数学书的宽及数学书的厚。
2、说说想法。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3、动手测量,然后交流。
4、观察学生尺上的1毫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二题。
4、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1、填一填。(小黑板出示)
(1)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
(2)1厘米=()毫米
2、5毫米+5毫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7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1、说出乘法中用到的乘法口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