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古诗三首
16课古诗三首
中心思想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 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偏安江 南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1、《石灰吟》的作者是( 于谦 )。
2、 吟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 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死亦为鬼雄。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项羽:秦末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 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夏
日宋
绝李 清
句照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 七十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 “济南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 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 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 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 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 活。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口一立样根。 原在破岩中。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尔: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细读感悟
仔细品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课文16 古诗三首|语文S版
1.有感情朗读诗歌。
2.理解古诗意思并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难点:
在理解故事的意思及诗人的情感的基础之上背诵、默写会三首诗歌。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一、会读会写本首古诗中的生字词,并有感情朗读诗歌。
二、自己结合注释理解《石灰吟》并画出不懂得地方。
自主、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互相讲解《石灰吟》中难记的生字,并且交流自己独特的记字方法。学生们自主合作讲解完成之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引导。
16、《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古诗三首》
课型:自学+展示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主备人:吴宏泉
审核:六年级语文组
小主人:
编号: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其在课文中对应的生词、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首诗歌的总体意思并且能够结合诗歌语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背诵并默写会三首诗歌。
2、我会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郑燮() 千磨万击() 坚劲()任尔()
3、理解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还坚劲:
尔:
4、说说你的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讨论学习:《竹石》借物言志之“志”在哪里?
学习
收获:
第三课时
前置学习
一、会读会写本首古诗中的生字词,并有感情朗读诗歌。
1、放声朗读古诗《夏日绝句》,注意咬准字音,同时划分出停顿:我能读通句子了!(☆)我能给这首古诗正确划分停顿之处!(☆☆)
2、我会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夏日() 绝句() 亦()鬼雄()项羽()
3、理解
夏日:绝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17张PPT)
宋 李清照
一、课前预热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 人。代表作有《声声慢》 《如梦令》《一剪梅》等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呼唤英雄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四、追思英雄
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 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 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 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主题
这首诗 借古讽今。
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 雄气慨,讽刺
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 逃跑妥协的行径,
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谢谢!
再见
四年级(6)班全体师生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
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 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 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 百姓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 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 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 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 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 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 劝他急速离开,回到江东,重振 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 东父老,不肯离江逃生,便下马 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处, 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1.能不能把“不肯”换成
“不愿”、“不想”、“不
能”?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 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 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
几处早出的黄莺 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 树木上栖息,
暖树:向阳的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谁家新来的燕子衔 着泥在筑巢。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各色各样的花渐 渐使人眼花缭乱,
乱花:各色各样的花。
浅草才能没马蹄。
新长出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我最喜爱西湖东 边的美景,总观赏不 够,
首联:
客路青山外,
旅途经过青山之 外,
客路:旅途。
行舟绿水前
坐船在绿水之中行 走。
颔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 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
风平浪静,一片白 帆高高挂起。
“阔”字写出了江 面的烟波浩渺,“悬” 形象写出了船帆高悬的 样子,侧面衬托了“风 正”,既是顺风,又是 和风。颔联写江中的景 色,以江面之阔映衬一 帆之孤,展现了一幅雄 伟壮丽的长江画面。
1,《游山西村》中富含哲理的一句诗是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这两 句诗进行赏析。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 面它又富于哲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不论前路多么难行 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 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丰年留客足鸡豚。
在丰收年景里待客 菜肴非常丰sh
颔联: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叠水流曲 折正担心无路可走,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绿花艳忽然眼前 又出现一个山村。
往往比喻人们在无 路可走时,经过一番周 折和努力,又有了新的 出路,新的天地
颈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古诗三首精品教学PPT课件(竹石)课件 语文S版
坚定顽强
)
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
日宋
绝
李 清
照
句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 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七十 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济南 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元1127 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 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 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 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丈夫 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苦。所作 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 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 出对中原的怀念。
默默的等待是一场默默的徒劳 若付出必有回报,投入必有结果 那是不是,我还没有投入 是不是付出太少,我默默等待 默默考量自已的信心和爱的程度的做法 是否令我错过适当的机会? 愿你今夜能有一个好梦 如果你在梦中也露出甜美的笑容 那是我托明月清风祝福你 爱上你,毕竟也是淡淡的哀愁
诗句理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 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 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注释
活着的时候,应当 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 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 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 之时,宁可自杀,也不 肯逃回江东。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 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 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 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清)郑燮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立喻根根扎原得结在实,破像咬岩着青中山。不松口一样。
【精品】语文s版六年级小学语文上册课件: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 要碎散成为粉末。
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全,都。 浑不怕:一点儿也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 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洁, 没有一点杂色。 人间:人世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 存在人间。
译文
经过千万锤击从深山里采出来的 石头,对烈火的火烧看得平平常常。 粉身碎骨也都不怕,只要能把自己 的清白留在人间。
读古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浑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千锤万凿/出 深山,
千锤万凿:千、万,指 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 一万,是夸张手法。指无数 次的锤击开凿。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 山里采出来的石头。
烈火焚烧 /若等闲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 跟平常事一样。
16
古诗三首——石灰吟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吟,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汉 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政治家。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入侵,英宗被 俘,于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并率京师群众 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 危为安。但英宗复位后,于谦却被诬杀。于谦 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托物言志
坚定的语气
“清白” 表面上是指石灰的颜色, 实际含义是指高尚的节操、洁白的 人生。
诗人是借石灰来抒写那种不畏 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 和节操。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语文S版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梳理诗句,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诗篇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
打开书83页。
板书;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引导学生答出:①绝句: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教师准备资料)(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B、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
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表格式
千锤万凿
石灰吟烈火焚烧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
县教学研究中心印制
2.讨论:古诗中仅仅讲的是石灰吗?
3.交流讨论结果。
4.再读古诗,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与感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习古诗《竹石》
1.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整体理解于谦和郑板桥的相关资料,对比学习古诗。
3.感悟诗歌情感。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和竹子吗?
5小结:托物言志。
1.说对诗句的理解。
2.读诗,感悟诗中的情感。
3.小组讨论: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和竹子吗?
4.发言交流。
5.齐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题:抄写古诗。
拓展题:仿写古诗。
板书设计
16、古诗三首
咬定------不放松
竹石立根---------破岩中
千磨万击------坚劲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提问:本单元的主题是?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
学生回答。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范读古诗。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导学案
第十六课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学习时间:3课时知识链接:(作者背景)郑燮,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5遍,完成下列各题:1、默写本课生字词。
(见课后生字表)2、思考:三首诗各讲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二、学习探究:1、三首诗各讲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2、三首诗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展示交流:1、比一比,组成词语锤()捶()凿()皂()焚()氛()2、解释下列词语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四、拓展延伸:1、默写三首古诗。
夏日绝句:_石灰吟:竹石:2、填上正确的读音苍劲()使劲()劲头()3、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及句子:坚劲:任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按古诗内容填空。
1.《石灰吟》是_____朝_________写的。
吟,古代诗歌________的一种名称。
《竹石》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
有个共同的特点:都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
2.《夏日绝句》是__________女词人_________的传世佳作。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________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________屈辱偷生,表现诗人的________情怀。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课古诗三首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6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语文S版 (共21张PPT)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肯过江东
不愿
想
同桌讨论:把
不能 ……
这些词放到诗 句中读一读, 说说能不能换?
不能换,因为“不肯”一词为比什其么他?几个语气更
强烈,程度更深,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
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
于“人杰鬼雄”之名。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 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 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 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 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 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 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 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项羽自刎乌江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 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 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 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 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 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zhui),常骑在胯下。而今…… 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 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 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 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6 古诗三首:石灰吟|语文S版 (6)
《石灰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解诗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明代于谦的诗——《石灰吟》。
读题。
1.你知道石灰是什么吗?(介绍石灰)2.理解“吟”。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带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题的意思(石灰的赞歌)二、读古诗,明诗意(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指名读,读准确。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
2.读出停顿和古诗的韵味。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二)理解诗的意思1.读好了古诗,你理解它的意思吗?请同学自由朗读古诗,同桌交流,尝试理解诗意。
2.指名交流。
若等闲:好像平平常常的事情。
3.再次齐读古诗。
三、读古诗、悟诗情1.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很容易就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3.生自由谈。
(若等闲、全不怕)4.这时你对石灰有了什么深入的看法?这是怎样的石灰5.原本普通的石灰,在于谦的笔下仿佛成了一位正气凛然的英雄。
那于谦为什么要这样赞扬石灰呢?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
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1. 讲述背景:于谦:明朝名臣。
他在十二岁时就立志要做像文天祥那样的人,他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就在那一年,他写下了这首《石灰吟》。
2. 成年后,他又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再读一读。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他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钱塘湖春行①白居易②
孤山寺北贾亭西③,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④。
【注释】
①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②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古士,唐代诗人。
③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上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州做官时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④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练习】
1.作者是着眼于题目中的哪字来写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此诗描写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从哪些意象看出来?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作者笔下的景物有何特点?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换成“处处”“家家”好不好?
5.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句诗最能看出来?
6.这首诗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行踪?
答案
1.着眼于“春”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按空间顺序来写
2.是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新燕、浅草等意象可以看出。
3.第二联从动景(动物),第三联从静景(植物)。
景物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4.不好,几处和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春燕不多,准确地体现了西湖早春的特点,也能让人想象出作者刚刚看到这些动物的欣喜之情,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5.通过写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的热爱之情。
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可以看出。
6. 从孤山寺到贾亭,再到西湖白沙堤。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钱塘湖行课件冀教版
译文
• 孤山寺的背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 的同堤岸一样平,白云都显得离地很低了。
• 几处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 哪家刚飞来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 草刚刚没过马蹄。
• 我最爱湖东这个地方,总感觉走不完看不 够,那碧绿的杨树阴里有多美的白沙堤呀。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 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 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 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 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 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七言诗句的节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挣”、“啄”这两个极具 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 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C、五六句中,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华盛开、花团锦簇 的美丽景象,而千千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 没。
•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 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 叹。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
游 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来?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
早春景象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初春
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 白沙堤
品一品:诗中妙笔
• 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 处”,“家家”?为什么写“争暖树”“啄春 泥”?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导学稿
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导学稿课型:新授课执笔: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明白得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如何样的情感。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明白得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刻:2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画出并识记生字词。
2、在读准基础上通过出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节奏感,达到上口、入耳。
二、自合探究:1、再读古诗,解诗意。
通过看注释提示、插图、查阅字(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存等方法把握古诗大意,逐句明白得诗意。
2、细读古诗,悟诗情。
①、前两首诗分别描画的是石灰、竹子,说一说,石灰、竹子给你留下如何样的印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②、《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如何样的情感?③、诗人仅仅是在颂扬竹子、石灰吗?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④、写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来源:ZXXK]三、品读感悟,展现提升:反复细读,读出诗的感情。
四、随堂检测。
1、看拼音、写字词。
Fen shao qing bai jian jing qian chui wan zao Ren jie gui xiong deng xian fen shen sui gu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来源:Zxxk][来源:学*科*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思:表达情感:千锤百炼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
意思:表达情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来源:Zxxk]意思:[来源:学。
科。
网Z。
X。
X。
K]表达情感:[来源:Zxxk]五、拓展延伸:六、教学反思:[来源:Zxxk]第二课时预习检测:[来源:]温习回忆最喜爱的诗句合作探究细读课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想想表达了诗人的如何样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16课古诗三首
16古诗三首一、默写《竹石》。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成。
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千()万()三、正确词义我会选。
浑:(1)浑浊;(2)糊涂,不明事理:(3)天然的(4)全,慢。
(1)粉骨碎身浑不怕。
()(2)这人真浑。
()(3)他的嗓音浑厚有力。
()(4)池塘里的水被顽皮的孩子们扑腾浑了。
()尔:(1)你(2)如此,这样;(3)而已,罢了;(4)形容词后缀。
(1)任尔东西南北风。
()(2)何其相似乃尔。
()(3)卓尔不群。
()(4)无他,但手熟尔。
()四、理解诗句意思,再说说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清白:诗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尔:诗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鬼雄:。
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理解感悟。
1、《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自喻,抒发自己()的意志和节操。
2、《竹石》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作者在赞美竹石的()的精神中,隐喻自己风骨的高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16、古诗三首答案二、浑:4 、2、3、1。
尔:1、2、4、3。
四、1、作者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2、、《竹石》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自己,作者在赞美竹石的坚定、顽强的精神中,隐喻自己风骨的高尚。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不屈不挠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六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知识清单
绵阳中学育才学校2018年四初一语文复习资料四单元知识清单16.《古诗三首》1、这三首诗中有有那两首是托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还有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借古讽今诗。
2、古诗《石灰吟》的作者是(朝代)的,“吟”是指:作者借抒写石灰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来表现作者那种忠诚卓绝、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崇高节操。
3、清白:表面指石灰的颜色,实际含义是指高尚的节操,洁白的人生。
4、《竹石》的作者是(朝代),在诗中实写竹子扎根坚实,暗写我们应该坚定立场的句子是:,你是从哪一个词语看出来的,它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诗中表达了作者告诫我们做人要由骨气的有诗句是:,。
5、《竹石》的主旨:诗人借赞美竹石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6、《夏日绝句》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在诗中表现了作者出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夏日绝句》主旨:在本诗中诗人借古讽今,借赞扬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17、《詹天佑》1、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他们想要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北部。
2、“帝国主义最后提出了一个要求: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说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技术落后,缺乏人才。
3、你们理解:詹天佑经常勉励工程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说明詹天佑具有求精求细、一丝不苟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4、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客服了哪些困难?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5、“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
”(藐视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吗?把“回击”改为“打击”行不行?为什么?)“藐视”可以换为“轻视”“蔑视”等等不能将“回击”换为“打击”,因为在本文中指帝国主义者先轻视我们不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而詹天佑却提前两年竣工,这件事反过来打击了帝国主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石灰吟》。
2. 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3. 学会“锤、凿、焚”3个生字。
4、进行热爱祖国、坚强自立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如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搜集有关竹的诗句和项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诗歌就像是一粒粒耀眼的珍珠,在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
(展示第二屏)板书《石灰吟》,并齐读诗题。
(二)释题: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石灰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2.作者为什么赞扬石灰?我们一起读《石灰吟》。
(三)(展示课件第三屏)指读,了解作者生评。
二、读通诗句(展示课件第四屏)
(一)通过自读、互读、齐读等方式,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读顺句子。
(二)指名读,师生相机正音。
提示“焚”是前鼻音,“锤”是翘舌音。
(三)齐读《石灰吟》。
三、感悟诗意
(一)学生细读诗,借助注释,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二)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三)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把还不明白的画出来。
(四)释疑。
1.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意思。
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
2.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确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
3.(展示第五屏)了解石灰的知识。
4.读了有关石灰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
5.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6.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
)那你觉得他还在写谁呢?(自己。
)这种写法就是咏物明志。
7.《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
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四、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五、书写和默写,指导书写“锤、凿、焚”,抄写并默写《石灰吟》。
六、布置作业搜集陈毅的《青松》、王安石的《梅花》,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背诵《石灰吟》。
(二)了解《竹石》相关资料(展示第六屏)
1.观察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2.(展示课件第七屏)交流作者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展示课件第八屏)
(一)学生自学古诗。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二)指读正音,注意诗的节奏。
(三)自由熟读古诗。
欣赏《竹石图》,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借助注释和图画,自学古诗,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
2.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
1.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3.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
4.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
(坚韧不拔。
)
5.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6.读着读者,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
7.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
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怎样评价竹子?
2.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吗?
3.(展示课件第九屏)读郑板桥的故事。
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议议,展开想象,再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五)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阅读郑燮另一首写竹子的诗:
竹清
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四、布置作业
1.片段训练: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请你也来赞一赞竹子吧!想好之后写下来。
2.搜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石灰吟》《竹石》,回顾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板书《夏日绝句》,齐读课题。
二、初读寻疑(展示课件第十屏)
(一)学生自由朗读,要读通顺流利。
(二)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三)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四)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归纳并出示:
1.李清照是个怎样的人?
2.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3.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六)学生汇报交流,(展示课件第十一、十二屏)教师相机展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三、细读品味
(一)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二)品读第3、4句,思考: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使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1.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学生回答并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理解“思”字。
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4.根据回答情况补充材料。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5.默读第3、4句,想象诗中的情景。
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是怎样称赞项羽的?
1.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人杰”“鬼雄”的?
3.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
男女生比赛读。
5.李清照此时此刻仅仅是赞美项羽吗?她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6.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感情!(齐读全诗。
)
四、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一)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二)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
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三)练习背诵《夏日绝句》。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五、作业
1.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
搜集有关古代爱国诗篇,读一读。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