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doc
2024年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6篇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歌曲图谱、视频材料、钢琴、老山羊、小山羊图片;
一、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营造音乐气氛
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调动气氛;
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模仿牧人、老山羊、小山羊等不同角色,变化自己的音色进行演唱,让孩子在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教学中通过趣味性“小果子”图谱的直观感受,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节奏与歌词的关系,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符时值和八度大跳的感觉,使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轻松地掌握衬词部分。活动中还积极采用与老师的互动对接,使幼儿在主动接受熏染的状态下,体验歌词中有趣的“衬词”带来的快乐。
二、介绍剧情,观看视频材料
1、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呢!
2、教师出示木偶,提问: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你们有没看过木偶剧?
3、教师介绍剧情: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木偶人是有个牧羊人,他个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他没有朋友,觉得自己很孤单。但是他有一样爱好,就是喜欢唱歌,他的羊群们看到主人唱歌,也跟着唱了起来。他们的歌声非常好听,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们,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声吧。
4、出示音乐图谱,请幼儿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贴上相应的图片;
5、教师当牧羊人,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当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结束部分。
1、牧羊人现在还孤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牧羊人再也不孤单了,因为他不仅有羊群们陪他一起唱歌,还有我们小朋友跟呢。现在老师请你们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主旋律;2.能够模仿教师的演唱,唱出整首歌曲;3.懂得用简单的身体语言配合歌曲的节奏;4.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教唱《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学习使用身体语言,配合歌曲的节奏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时长2课时,每课时40分钟四、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教师放歌曲,并让幼儿认真听歌,并引导幼儿发出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之后,教师可以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内容和感觉。
经过听后感的引导,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2. 歌曲教唱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朗读歌词,模仿教师的节奏,找到歌曲的主旋律和节奏感。
接着,教师可以分小组教唱,同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身体语言呈现歌曲的情感。
3. 活动和游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可以使用歌曲名称接龙、抢答等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4. 结束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搞笑的歌曲或者小游戏来结束这节课,让整个课堂变得愉悦和轻松。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在结束教学后,教师也可以请幼儿自我评估或互评,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估,以支持后续的教学。
六、总结本次音乐教学活动参考了《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和乐曲表演,通过灵活变化、多手段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幼儿自身特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阶段变化,灵活地修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故事的魅力。
2. 通过聆听和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孤独牧羊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故事《孤独的牧羊人》。
2. 聆听和演唱故事中的插曲。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讲述音乐故事《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学生聆听故事中的插曲,感受音乐与故事的融合。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插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音乐欣赏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音乐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插曲。
2. 分析插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插曲,学生静心聆听。
2.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牧羊人的动作,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3. 学生分组,创作和表演自己的音乐故事。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的专注程度,评价其音乐感知能力。
2. 评价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能力。
第三章:音乐演唱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孤独的牧羊人》插曲的歌词。
2. 练习演唱插曲,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 教师教唱《孤独的牧羊人》插曲,学生跟唱。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互相观摩和学习。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感。
2. 关注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音乐创作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 提高学生对音乐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创作自己的音乐故事。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孤独的牧羊人》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角色和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角色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音乐让你想起了什么?2.感知音乐教师分段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角色和情感。
提问: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哪些角色?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教师解释:这首音乐中的角色有牧羊人、羊群、山谷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3.表现音乐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角色和情感。
示范:教师演示牧羊人、羊群、山谷等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合作: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共同完成音乐表现。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
提问:你们在表演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没有觉得孤独的时候?5.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音乐故事,以《孤独的牧羊人》为背景。
示例: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孤独牧羊人的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展示:幼儿分享自己的音乐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提问:你们在本节课中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四、作业布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特别是音乐表现的部分。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音乐故事的创作,拍摄视频,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提高了音乐素养。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良好,课堂氛围活跃。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帮助幼儿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学习音乐表演技巧,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音乐风格:古典音乐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导幼儿讨论关于农村和牧羊人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2.播放一段农村景色的视频,引起幼儿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兴趣。
步骤二:欣赏音乐1.引导幼儿观看一段《孤独的牧羊人》音乐视频。
2.倾听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步骤三:分析音乐1.引导幼儿讨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问他们是否能听到牧羊人疲惫的脚步声,牧羊的欢乐,以及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等元素。
2.解释音乐的结构和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的构成和运作方式。
步骤四:情感表达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力。
2.分组让幼儿自由发挥,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想象。
3.组织表演,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
步骤五:评价与总结1.赞扬幼儿的表演和创意,并与他们共同总结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2.提醒幼儿音乐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多听音乐,培养音乐欣赏的习惯。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欣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和反应。
2.评估幼儿在情感表达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
3.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和评价,了解他们对这堂音乐课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古典音乐作品,培养更多音乐欣赏的机会和能力。
2.引导幼儿学习乐器演奏,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创造过程。
3.定期组织音乐展览或演出,展示幼儿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以上是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的详细内容,通过本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对于幼儿来说,通过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作,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对其整体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唱《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2.培养幼儿合作表演的能力;3.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响;2.《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片;3.音乐教具:钢琴或其他乐器。
三、教学过程:1.口径温习:老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片,与幼儿一起欣赏,温习歌曲的旋律,并询问幼儿是否对这首歌有所了解。
2.引导讨论:老师提问:“孤独的牧羊人是指谁呢?在歌曲中他为什么感到孤独?”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3.声乐训练: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唱《孤独的牧羊人》。
首先可以教唱整首歌曲的第一段,然后逐段教唱,最后逐句教唱。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唱氛围,适当调整教学速度和难度,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跟上。
4.分角色合作表演:将幼儿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牧羊人、小羊羔、河流、山峰等。
老师给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身份标志物,例如头饰、剑牌、纸花等。
指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形象表演歌词内容,并配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动作。
5.合唱表演: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欣赏。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唱《孤独的牧羊人》完整的歌曲。
6.音乐鉴赏:老师给幼儿分享《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以及背后的情感内涵等。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这首歌的感觉和理解。
四、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音乐中蕴含的美和情感。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延伸:幼儿可以尝试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孤独的牧羊人》,例如使用鼓或铃铛等。
也可以组织幼儿编创其他形式的表演,例如小品、舞蹈等,让他们进一步发展表演和创造的能力。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愉快的声音演唱。
2. 学会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音准演唱。
难点:用适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乐谱,动作图示。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音响设备,宽敞的活动空间。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孩子的热情。
2. 歌曲学习(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孩子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孩子跟唱。
注意纠正孩子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教师讲解歌曲的含义,引导孩子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 动作编排(5分钟)(1)教师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如牧羊人牧羊、羊儿跑等。
(2)教师示范动作,孩子跟随学习。
(3)孩子分组进行动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4. 实践活动(5分钟)(1)孩子分成两队,一组扮演牧羊人,一组扮演羊儿。
(2)牧羊人和羊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互动表演。
(3)教师点评孩子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判断其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孩子在动作表现方面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3. 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孩子在家与家长一起演唱《孤独的牧羊人》,录制视频,下次课堂分享。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鼓励家长参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针对不同孩子的音乐素养,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课堂更具针对性。
3. 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含义,感受歌曲中的孤独与宁静。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歌曲中某些音程的跳跃,以及对孤独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工具:钢琴、音响、投影仪。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歌曲中的孤独和宁静。
2.歌曲教学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3.歌曲欣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演唱时的感受,以及对歌曲的理解。
4.情感体验教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孤独时刻,以及如何应对孤独。
5.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歌词,表达自己的孤独情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孤独情感的认识。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孤独的歌曲,进行比较欣赏。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分享彼此的感受。
3.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孤独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愿意倾听心灵的声音,理解和体验音乐的情感;2、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提高音乐修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感悟音乐,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常识。
二、教学内容1、歌曲:《孤独的牧羊人》;2、学习歌曲的歌词、曲调,了解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2、感悟歌曲的情感,通过歌曲的演唱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内心最深的情感,让学生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2、学习1)听歌曲老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静心聆听,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歌曲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和词意,清晰地表达出情感。
比如哀伤、沉郁、孤独、挫败等。
3)学唱歌曲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流利地唱出整首歌曲。
4)合唱老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新生代表团队准备好现场演唱,使学生掌握音乐演唱技能和自信心。
3、表演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将所学的表达出来,由学生评价其他小组的演唱,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
五、课堂小结整合学生在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概括全局。
六、作业在家中感悟自己的情感,用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可以用画画或是写作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发表想法,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在音乐上的加深理解,拥有多年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音乐水平、表达能力和学习风格,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的音乐欣赏教学,通过欣赏音乐《孤独的牧羊人》帮助幼儿学会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元素,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
二、教学目标1.认识音乐《孤独的牧羊人》2.了解音乐元素中的旋律、节奏和音色3.能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三、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先通过播放欢快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让幼儿们随音乐舞蹈起来,通过活动消耗多余的能量,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 引入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提问:“大家听了这首歌,觉得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引发幼儿们对音乐的感性了解。
3. 正文1.认识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们了解音乐的名称、演唱者和作曲者等基本情况,让幼儿们对这首音乐有所认识。
2.了解音乐元素中的旋律、节奏和音色教师组织幼儿们听音乐,通过发现和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让幼儿们了解音乐美学的基本要素。
3.能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教师组织幼儿们跟随音乐的节奏,通过模仿音乐表情和姿势等方式,让幼儿们感受到音乐表达出的快乐、悲伤、愉悦等不同情感。
4. 结束教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幼儿们对这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们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元素和情感,让幼儿们有机会全面地发展听觉能力、视觉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们体验音乐的魅力。
同时,教师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情感表达、旋律分析、节奏感等。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们的表现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以便幼儿们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活动背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需要通过音乐活动来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潜力。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音乐,我们选择了一首古老的音乐曲目《孤独的牧羊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曲目。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2.提高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自我修养;3.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表演能力;4.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2.音乐表演和合唱。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活动1.观看与歌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孩子们了解《孤独的牧羊人》故事背景,让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感受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灵的影响。
步骤二:音乐欣赏1.孩子们一起集中聆听教师播放的《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听完后进行简单讨论,了解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及了解其产生的背景;2.孩子们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通过手摇铃铛或敲击琴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步骤三:音乐表演和合唱1.教师将《孤独的牧羊人》歌曲发音,并逐句教给孩子们;2.在掌握了旋律和歌词后,进行分组合唱,每个小组都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来表演;3.最后,所有小组一起合唱,并演绎整个曲目。
教学方法1.欣赏;2.合作学习;3.集体表演。
教学评估在活动后,我们会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及积极性;2.孩子们在表演和合唱中是否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3.教师的评估及家长回馈。
反思和总结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效果比较显著,孩子们能够迅速地学会歌曲,表演得也相当到位,并且展现了很好的合作精神。
不过,考虑到幼儿园大班孩子容易分散注意力,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控制情绪的能力,确保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总结音乐是一门美妙的艺术,也是小朋友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活动,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小朋友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十篇)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十篇)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1活动目标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体验歌曲创作中的约德尔手法,尝试用轻松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活动准备1.《DO—RE—MI》《孤独的牧羊人》音乐CD及伴奏音乐。
2.《音乐之声》视频《孤独的牧羊人》片段。
3.画笔、纸;牧羊人、田野、城里人、王子、农夫、餐桌、啤酒、穿红裙子的小姑娘、带围裙的妈妈图片。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听《do—re—mi》,介绍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它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引出《孤独的牧羊人》。
2.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
(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的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2)完整欣赏中文版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快乐的。
(3)教师示范演唱衬词部分,接着幼儿跟着学唱,进一步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
3.画图谱、贴形象,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段。
见识随音乐贴牧羊人、田野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在衬词部分教师可画的螺旋线表示约德尔调)(2)欣赏歌曲第二段:教师贴王子农夫餐桌、啤酒图片,引导哟普而看图谱跟唱衬词。
(3)欣赏歌曲第三段。
出示小姑娘妈妈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4)教师幼儿对唱歌曲。
教师唱歌曲叙述部分,幼儿演唱衬词部分。
4.随歌曲两两结伴自由跳圆圈舞,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听音乐演唱或表演歌曲,体验快乐情绪的传递。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2活动意图:《快乐的牧羊人》源于经典美国电影的一首插曲,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
经典的东西总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愉快、幽默、诙谐的情绪。
2、能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尝试用哈、啦、嘻等象声词哼唱自己认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动感,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3. 学生能够认识并演唱《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录音;2. 教具:小球、小鼓等节奏乐器;3. 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习节奏感的培养。
b. 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 歌曲学唱(15分钟)a. 老师放歌曲录音,指导学生仔细聆听;b. 分段学唱,先由老师示范,再让学生跟唱;c. 教师多次指导学生跟唱,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曲。
3. 身体律动(15分钟)a. 教师示范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b. 老师放歌曲录音,指导学生配合节奏做动作;c.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由发挥动作,鼓励他们展示创造力。
4. 节奏打击(20分钟)a.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鼓、小球等节奏乐器;b. 老师先示范简单的节奏,鼓励学生模仿;c. 老师给学生分发乐器,指导他们在课堂上自由演奏,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5. 合作创作(2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b. 让每个小组选一个孩子担任指挥,其他孩子配合指挥的节奏和动作;c. 引导小组合作创作,让他们自由发挥,制定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节奏组合。
6.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四、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分组创作《孤独的牧羊人》的舞蹈或编曲,并在班级集会或其他活动中展示。
五、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他们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节奏是否准确、是否能够配合音乐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由于时间有限,每个环节的时间都相对较短,需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此外,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要注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主人公和情节;2.听懂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3.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4.通过歌曲学习表达孤独情感;5.提高合唱能力,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一个有很多羊儿的草原,有一位好心的牧羊人在那里为他的羊儿们唱歌哄他们入睡。
接下来,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述《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
2. 歌曲欣赏(10分钟)让孩子们静静地听一遍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再让孩子们大声跟着唱连唱两次。
3. 歌曲学唱(20分钟)1.教师先唱第一句歌词:“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2.让孩子们跟着唱,重复几遍。
3.教师逐句唱学,熟练掌握各句歌词。
4.在孩子们熟悉整首歌曲后,再与孩子们一同合唱。
4. 表达孤独情感(15分钟)教师请孩子们听取歌词,找出表达孤独情感的句子。
如:“在星光闪耀的夜空里,独自放声大哭。
”请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想起的孤独感受,并用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来表达。
5. 反思和总结(10分钟)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听取孩子们的感受和意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教师也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孤独情感;3.学生是否练习了合唱技能;4.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家杨绛的《我们仨》中的一句话“不要以为小孩子就只要纪律,他们更需要有人听他们说话”十分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他们需要和老师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在这节课中,我注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表达孤独情感来学习歌曲,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孩子难以认真听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问题。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综述1.1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介绍《孤独的牧羊人》一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不仅仅是娱乐,还可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同时,教师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孤独的牧羊人》一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习歌曲的表演方式。
1.3 教学难点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在欣赏美妙旋律的同时能听懂歌曲的表达意义,学会通过声音表达感情。
1.4 教学时间本次教学时长为40分钟左右。
二、教学过程2.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简短的钢琴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舞蹈或者说唱配合音乐旋律感受音乐。
2.2 正式引入教师介绍今天要学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简单介绍歌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歌曲并给予学生时间听歌。
然后复述歌词,让学生听懂歌曲的表达意义。
2.4 歌曲演唱教师播放音乐伴奏,引导学生参与歌曲演唱。
2.5 总结回顾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体会,并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看法。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心得本次教学采用了引导学生自由感受音乐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以前先感受音乐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采用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和歌词的方式,让学生在听歌的同时,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加深对歌曲的了解。
最后,通过歌曲的演唱,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2 教学亮点本次教学亮点主要在于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音乐欣赏、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演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角度深入了解这首歌曲。
同时,教师还采用了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互动效果。
3.3 教学不足本次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方面,可能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挖掘这首歌曲的内涵和传递的表达方式。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
大班音乐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大班音乐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受能力2.能够通过打击乐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和表现力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一个圆满的表演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2.打击乐器:手鼓、木鱼、铃鼓等3.《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文件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乐曲及情感表达1.听音乐:播放《孤独的牧羊人》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与情感2.欣赏视频: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乐曲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3.讨论:根据学生所看到的视频,和他们的体验,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引导学生发现乐曲所传达的情感4.宣传:主导讨论,告诉学生这个乐曲需要我们用手打击乐器来演绎,找出适合演奏的打击乐器,并进行相关调整。
第二步:打击乐器的选择及基础练习1.打击乐器的选择:教师介绍各种打击乐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分配2.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做一些基础的打击练习,包括右手与左手交替击打、拍打节奏等,提高学生的打击技巧第三步:掌握乐曲节奏1.教师慢速演奏,让学生听出乐曲中的节奏、速度与音量,并模仿2.学生自我练习,掌握乐曲的节奏与速度第四步:乐器分配及编排1.进行乐器分配:把不同的打击乐器分配给学生,便于进行合作演奏2.进行编排:教师在根据乐曲的节奏,在课本上进行编排,确定每个学生要打击乐器的顺序第五步:练习合作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照编排顺序进行练习,学生可以按照节奏与强弱,进行分层练习2.学生逐渐熟悉了乐曲,参与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彼此间的配合能力第六步:进行表演1.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组合变得高度熟悉并能够流畅演奏乐曲2.进行表演,并向其他班级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效果考核教师根据音乐能力、乐器技巧、乐曲表现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考察。
同时,学生也应该发表自己对于演出和乐曲的看法。
对于有特别进步的学生,可以赠送奖励,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建议1.学生可以在欣赏、讨论阶段,加入主动参与,场景板书加强教学效果2.学生在练习前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冥想,激发感情表达能力,对于乐曲情感有所提升3.进行乐曲演奏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文化教学与音乐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学会歌曲的基本旋律。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视频。
2.教学工具:音响、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感受与分析(1)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起伏、节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孤独、无助等。
3.歌曲学唱(1)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旋律和节奏。
(2)教师分段教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学会用情感去演唱。
4.情感体验(1)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唱过程中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歌曲的角色,体验孤独的牧羊人的心情。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5.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关于孤独、无助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音乐作品的共同点,如:旋律、节奏、情感等。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孤独现象,学会关爱他人。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孤独、无助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2.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3.学生在情感体验环节,是否真正理解了歌曲的情感表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逐句教唱,让学生模仿并唱出正确的旋律,教师即时反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节奏和旋律。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了解《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的背景故事和基本信息。
2.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律动,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
3.能够用肢体动作、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这首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录音。
2.牧羊棍、牧羊帽子、羊咩咩玩具等道具。
教学内容及安排:一、热身活动(10分钟)1.利用一些简单的音乐和律动活动,帮助幼儿放松身体,热身准备进入音乐课堂。
2.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摆手、跺脚、拍手等,加强感知与动作协调。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介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的背景故事,告诉幼儿这是一首描写牧羊人放牧羊群的音乐。
2.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引导幼儿仔细听音乐,提问:“你们觉得这首音乐有什么特点?”三、音乐律动活动(15分钟)1.教师示范用牧羊棍做出放羊的动作,引导幼儿跟随做同样的动作。
2.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引导幼儿用牧羊棍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如旋转、交叉等。
3.引导幼儿用小步子或蹲下的方式,模仿羊咩咩的声音,与音乐呼应。
四、表达情感和意境(15分钟)1.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舞动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2.加入一些舞蹈动作,如转圈、摆臂等,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的氛围中。
3.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教师引导幼儿谈论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五、小结与评价(10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幼儿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观察和互动,评价幼儿的表现和进步。
3.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对音乐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六、延伸活动(自由活动时间)1.提供一些音乐乐器,如小鼓、铃铛等,让幼儿自由发挥,在音乐的伴奏下创造自己的节奏和律动。
2.提供一些有关牧羊的图片和故事书,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牧羊人的工作和生活。
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对《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感受,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大班音乐欣赏《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2. 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音乐元素;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三、教学过程:1. 前导活动: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播放相关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导入新知:教师简要介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等相关信息。
3. 听音乐:教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学生静静地欣赏音乐,尽量全神贯注地聆听。
教师可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节奏特点,进行分段播放。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这首音乐让你有什么感受?b. 这首音乐有哪些乐器参与演奏?c. 这首音乐有哪些音乐元素,比如节奏、旋律等?5. 集体欣赏:教师再次播放《孤独的牧羊人》,学生可以跟着音乐摇摆、舞动,用肢体表现自己的感受。
6. 个人写作:学生可根据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写作。
可以是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可以是描述对音乐作品的评论和赞美。
7. 共同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分享,互相交流和倾听。
8. 总结:教师通过讨论、分享和总结的方式,总结学生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理解和感受,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表达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感受。
2. 学生可以尝试听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与共同之处。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歌曲和歌词。
2.通过学习歌曲和歌词,让学生了解生命中的孤独、亲情、友情等重要情感。
3.学生能够听、唱、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现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曲的歌词和情感,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
2.学会演唱歌曲,在演唱中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情感课堂教学法、情景演唱法、练唱法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儿童,“牧羊人”这个人物你听说过吗?他是干什么的呢?(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公元前2000年,有一位牧羊人赫美斯在希腊北部的雅典野外漫步,无意中拉了一根牛筋,发现牛筋摩擦地面时发出了音乐声,于是他想到制作乐器,他用羊肠做成了一把类似于吉他的乐器--里拉。
于此,希腊音乐在人类音乐史上得以发扬光大,而作为牧羊人的赫米斯成为了音乐的祖师爷。
2.歌曲欣赏(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情感)孤独的牧羊人,走在茫茫旷野的草原上,他牵着一群羊,踏着那沉重的步伐,思索着生命的意义。
他脸上的皱纹,显得格外深邃,仿佛在诉说什么,可是我们却听不懂。
他为什么如此孤独啊?他是否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温暖?3.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教唱歌曲)先演示唱几遍,然后由学生边唱边吸气,注意音量、音准和是否掉调,以及表情的丰富性。
4.情景欣赏学生分组,模拟出牧羊人的情景:在大草原上领着一群羊,孤独而寂寞地思索着生命的意义,同时唱着《孤独的牧羊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情景演唱法”创新表演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并增强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歌曲和歌词,也理解了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并且掌握了唱这首歌的技巧,写上对这首歌最深的感受。
六、作业1. 了解牧羊人的形象和典故。
2. 反思自己的身边是否存在孤独的人,如何去关注和呵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让幼儿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衬词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点用相应的歌声演唱;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欢迎参考,。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现歌曲中高音区和低音区两种不同音区的衬词分;
2、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衬词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点用相应的歌声演唱;
3、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视频材料、钢琴、老山羊、小山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营造音乐气氛
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调动气氛;
二、介绍剧情,观看视频材料
1、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呢!
2、教师出示木偶,提问: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你们有没看过木偶剧?
3、教师介绍剧情: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木偶人是有个牧羊人,他个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他没有朋友,觉得自己很孤单。
但是他有一样爱好,就是喜欢唱歌,他的羊群们看到主人唱歌,也跟着唱了起来。
他们的歌声非常好听,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们,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
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声吧。
4、播放视频,完整欣赏;
三、欣赏木偶剧,感知衬词旋律
1、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们的耳朵真灵,老师送你们两个大拇指。
“来伊噢嘟”在这首音乐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衬词”。
这首音乐里,好多地方都出现“来伊噢嘟”,那它们在每一个地方唱的都是一样的吗?
3、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学一学;
4、播放两句衬词,让幼儿感受衬词的旋律;
5、幼儿模唱衬词,教师伴唱;
四、借助图谱,学唱衬词
1、老师还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助我们学习这些衬词。
这五条线放在一起叫做五线谱,像豆芽一样的叫做音符。
我们来跟它们打声招呼。
2、教师把这些音符请到了五线谱上,就能变出好听的音乐来。
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
现在请你们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乐高还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请你们比较这两张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们叫它高音区,它唱起来就像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往上爬。
音符平过去的我们叫它低音区,唱起来像走路一样,平平稳稳的。
5、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手势看图谱演唱一次。
6、这两句衬词分别表示赡养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声音,请你们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为什么?
7、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老山羊老了,嗓子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来表现衬词
A、高音区——小山羊
B、低音区——老山羊
9、观看视频,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
10、请孩子们到钢琴旁边,分别学习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来当小山羊,并请个别幼儿模倡;
五、师幼合作表现衬词,体验师生合作的乐趣。
1、小朋友们刚刚唱得特别棒,老山羊的声音都表现出沙哑、粗重、
慢吞吞的样子,小山羊也表现出欢快、明朗、悦耳的样子了。
下面老师请你们跟老师来合作,你们唱衬词的地方,老师来唱牧羊人的声音。
2、播放视频,师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还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们唱
的,不要紧,老师也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4、出示音乐图谱,请幼儿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贴上
相应的图片;
5、教师当牧羊人,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当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结束部分。
1、牧羊人现在还孤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牧羊人再也不孤单了,因为他不仅有羊群们陪他一起
唱歌,还有我们小朋友跟呢。
现在老师请你们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乐,教师摆弄木偶,幼儿边唱,边随意做动作,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