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

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

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物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掌握物理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物理升华和凝华相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实验器材(烧杯、坩埚、温度计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复习资料、实验指导书。

3. 实验内容: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测量物理量、绘制数据图表。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这是什么过程?提醒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2. 出示图片:展示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探究问题:这两个过程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物质的升华和凝华?3. 学生讨论:分组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全组讨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澄清和解答。

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黑板和投影仪等方式,结合教科书,向学生逐步讲解物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微观机制。

2. 教师强调物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列举示例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升华和凝华是两个相反的过程,需要特别关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实验操作:1.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教师的指导,绘制数据图表,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质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问题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在常温下会出现升华现象?如何利用凝华的原理制取纯净水?2. 学生展开思维,和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概念拓展:1. 教师讲解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如干冰的制取和利用,空调的工作原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除了物质升华和凝华,还有哪些状态转变的过程?举例说明。

知识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物质升华和凝华的重要性,并回顾相关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发生条件。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其发生条件。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酒精灯、碘晶体、碘蒸气等。

2.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引入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教师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二)探究新知1. 升华现象的探究教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固态碘遇热会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升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升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干冰的保存、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等。

教师总结升华的应用。

2. 凝华现象的探究教师继续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碘蒸气遇冷后又会直接变成固态碘的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紫红色的碘蒸气遇冷后会直接变成固态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凝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凝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灯泡钨丝变黑等。

教师总结凝华的应用。

3. 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教师展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的视频,并提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分析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及人工降雨的方法和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同时安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去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科学资料。

(三)教室小结通过教室小结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系统、科学、完备、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特点及应用。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学生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教学难点(1)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两个物理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雪景图片和冰冻的衣物晾干的图片,提问学生:“雪是如何形成的?冰冻的衣物为什么会晾干?”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新课讲授(1)升华的概念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些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樟脑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樟脑丸去哪里了?”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教师由此引出升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的概念教师继续演示实验:在一个烧瓶中放入一些碘,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观察到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充满烧瓶。

人教版升华凝华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人教版升华凝华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6篇人教版升华凝华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继续练习读好人物对话,读出带“?”“!”句子的语气、情感。

2、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尝试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讨论并交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受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教育。

4、会写“龄”“待”“纷”“顾”“振”等5个生字,抄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练习模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同桌交流2、指名交流,老师适当补充,并提示“向家长了解信息”(板书)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默读,尝试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

1、请同学拿出笔,不出声地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尝试自己读懂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不懂的内容。

3、请求同桌的帮助,尝试读懂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不懂的内容。

4、向老师提出自己和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师整理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

在这个环节,老师要特别注意发挥同学互助的力量,注意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词语方面的,提示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比如“若有所思”,就可综合运用查字典(查“若”的意思)和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来理解。

如果是核心的问题,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什么意思?则可以在精读课文时组织讨论。

三、精读,探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朗读人物对话,特别是魏校长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教育。

1、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了解“光耀门楣”的意思,探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老师可以模拟魏校长组织教学,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情境学习。

如师:“请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来读书呢?”一位同学说——(生:为了家父而读书。

)师:又一位同学说——(生: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

)师:什么是“光耀门楣”呀?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光耀门楣”的意思,老师做必要的讲解,如“光耀门楣”也叫“光宗耀祖”,就是当大官、赚大钱等等。

老师继续走到某一位同学身边,亲切地问:“小同学,你也来说说。

”——(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3.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含义和特点。

2.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一段升华和凝华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一下升华和凝华的神奇现象。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实验方法和物理原理来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升华和凝华的基本认识。

3.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升华实验:取一块干净的碘石,置于试管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b.凝华实验:将一块冰直接放在室温下,观察其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特点。

4.实验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与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并就实验中的观察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巩固提高(2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题目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就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其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五、教学延伸1.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

2.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到自然界中观察和收集不同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和凝华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性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引起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实验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热量变化规律和应用。
2.强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2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现象的定义,掌握升华过程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2.理解凝华现象的定义,掌握凝华过程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升华和凝华的观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物态变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升华现象:介绍升华的定义,分析升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升华现象,如干冰升华、樟脑丸挥发等。
4.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特点,了解物态变化中热量交换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升华与凝华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实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总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有关升华与凝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升华与凝华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关升华与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邹余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活动应该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

在设计这一节“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活动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丰富的互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块、加热器、显微镜等)。

2.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雕融化、霜的形成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

2. 知识讲解:我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向孩子们讲解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他们能够理解并记忆。

3. 实验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4. 互动交流: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加深了他们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5. 课堂练习: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检验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为成功,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孩子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方面,我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2.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特点。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来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升华和凝华过程。

3. 采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

3. 分析特点: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特点,让学生掌握它们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4. 实验演示: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讨论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吸热和放热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特点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5. 评价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升华和凝华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3. 提示学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节能减排。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3.4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提问】(1)如图所示,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容器中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容器浇凉水,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观察碘的物态变化雾凇(2)雾凇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雾凇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东北地区的自然现象,它既不是冰也不是雪,它是怎样形成的呢?2. 升华和凝华现象(1)升华现象①橱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②冬天,挂在外面的湿衣服上结的冰没有熔化,过段时间衣服也晾干了。

(2)凝华现象①霜的形成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

②“雾凇”的形成雾凇,俗称冰花、树挂等,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③冰花的形成冰花是指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水蒸气在平滑表面凝结成冰片,似无数花朵镶嵌而成,故称冰花。

④雪的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

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

播放视频——《霜、雾凇、冰花、雪的形成》3.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干冰的升华吸热①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CO2),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特点:容易升华,有吸热致冷作用。

③干冰的应用冷藏食物: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的多,利用干冰可以产生-78℃的低温。

由于“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温度很低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的冷藏效果好,有利于食物的贮存。

(2)凝华放热①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过程放热。

②分析实验在观察碘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先向容器浇热水,可看到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向容器浇凉水,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4.7《升华与凝华》优秀教案

4.7《升华与凝华》优秀教案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懂得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认识物态变化,形成观察、分析、对比、推理的能力;(2)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难点: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烧杯、酒精灯、碘等。

四、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师:水的存在状态有三种,这些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师:那么,这些物质是水发生何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多媒体展示降水的过程。

师:云和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师:雾、露、霜、雪又是怎样形成?小组讨论,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说说这四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发生了何种物态变化。

学生分组代表发言,形象描述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形成以及属于何种物态变化,师生在共同归纳总结。

其中露和雾的形成实质是一样的,但具体现象不一样,再与霜的形成进行对比。

使学生在对比中明确露、雾、霜的形成实质,并逐步培养学生对比的逻辑思维能力。

师:雾、霜大家都比较熟悉,你知道它们有哪些危害?学生讨论后回答。

雾和霜的害处让学生讨论后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明晰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师:现在家家都有电冰箱,你在使用时有哪些发现?讨论:你能用电冰箱制造露、雾、霜吗?请叙述具体方法。

(课后完成实际操作,写出实践文章)小结: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讨论“如何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霜”,这是一道开放题,通过多种方法的解答,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操作过程回去做实验后再写出实践文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五、板书设计。

校示范课《升华和凝华》教案

校示范课《升华和凝华》教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b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c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d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a通过碘升华与凝华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b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物态变化中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现象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1.巩固练习:指出诗句中的物态变化,并说出是吸热还是放热过程。

①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熔化)(吸热)②夏日炎炎河水干涸(汽化)(吸热)③秋意浓浓禾苗带露(液化)(放热)④寒冬腊月河水结冰(凝固)(吸热)2.回顾导入:猜想:物质能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吗?二)推进新课:1.实验探究,明确概念:【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碘(固态),塞进盖子进行加热,碘升华为碘蒸气,将试管用水冷却,碘蒸气变成固态碘。

现象:加热固态碘,试管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冷却试管,碘蒸气变成固态碘。

结论:加热固态碘,碘吸收热量,升华为碘蒸气,冷却试管,碘蒸气凝华为固态碘。

2.升华、凝华概念。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强调直接)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强调直接)吸、放热关系: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吸热制冷)3.贴近实际,回归生活现象(生活中升华、凝华的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泡内壁会变黑、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消失、干冰制造出的舞台效果等。

凝华现象: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冰雹、雪、霜、雾凇等。

实际应用:人工降雨、食物防腐、舞台效果等。

4.巩固练习:①补充物态变化关系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新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章前面的内容包括了物态变化的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本节课是物态变化学习的延续以及总结。

所以本节课,学生要完善着六种物态变化,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

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2、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培养学生将物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并能够积极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碘管,烧杯
五、板书设计
3、4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白炽灯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雾凇、霜、雪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灯泡变黑。

3、干冰升华的应用:
(1)人造舞台云雾
(2)人工降雨
(3)冷藏食物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