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验证方案

合集下载

C级洁净区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C级洁净区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文件制修订记录1.0总则制剂车间C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是在工艺用水系统和洁净空调系统确认完成后进行,或与PQ同步进行。

人员进出洁净区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

制剂车间C级洁净区洁净服材质为涤纶长丝纤维加碳纤维导电丝,样式为衣帽裤连体。

对洁净服相关部位进行接触碟取样,采用微生物方法进行检测,以确认人员进出洁净区更衣程序的可行性、有效性。

2.0目的根据制剂车间C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的结果,确认人员更衣过程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可能性。

3.0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公司制剂车间人员进出洁净区更衣程序确认。

4.0职责4.1.1各部门负责人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主管副总批准验证方案和报告。

4.1.2协调、处理确认、验证的有关事宜。

4.1.3验证委员会主任负责签发验证合格证书。

4.2验证总负责人责任4.2.1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批准工作。

4.2.2负责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4.3验证中各部门职责4.3.1质管部4.3.1.1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

4.3.1.2负责审核验证过程中的变更和偏差。

4.3.1.3参与验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调查。

4.3.2生产部4.3.2.1审核车间起草的验证方案和报告。

4.3.2.2负责审核验证过程中的变更和偏差。

4.3.2.3参与验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调查。

4.3.3制剂车间4.3.3.1负责起草车间设备确认的方案和报告。

4.3.3.2负责依照批准的验证方案实施验证。

4.3.3.3对验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查。

4.3.4设备部4.3.4.1负责审核设备确认方案和报告,参与设备确认工作。

4.3.4.2对验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查。

4.3.5中心化验室:4.3.5.1本部门检验方法、仪器验证的立项实施工作。

4.3.5.2负责验证过程中样品的检验工作,并根据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单。

审核验证方案;为验证人员和撰写方案人员提供指导。

5.0法规和指南5.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5.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2011年版)5.3《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6.0风险评估6.1评估依据6.1.1风险评估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GMP无菌生产洁净区更衣程序的验证要点

GMP无菌生产洁净区更衣程序的验证要点

无菌生产洁净区更衣程序的验证要点基于上面的论述,进入无菌制药车间A/B级区域人员的更衣程序,是避免污染,控制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更衣程序的正确性和持续有效性,要对无菌车间更衣程序进行验证。

验证要点如下[8]。

5.1 人员培训工作要求对于需要进入A/B级区域工作的人员,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如下:——无菌工艺,例如:无菌灌装和管道连接和拆卸;——洁净室行为规范;——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卫生学基础知识(清洁、消毒和灭菌概念等)——更衣程序,包括更衣程序的全部细节;——警戒限度和行动限度的含义。

5.2 更衣程序验证过程当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以后,才可以实际执行更衣程序,并由高级主管监督;更衣过程中并由环境监控人员取样测试。

为了使目视监控规范化,要制定一个目视检查的评分表。

在评分表上,应该给每种行为分别打分,并预先确定合格标准。

另外,评分标准中也可以对某个环节给予额外关注,例如:要求员工必须在缓冲间环节必须得到一个最低分数,才可以算通过。

然而,这个最低分应该确保更衣人员不会携带严重污染风险进入洁净区。

为了完成首次人员更衣验证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至少3次成功的更衣程序。

对于每次更衣活动,都需要在要求监控的人体部位进行微生物取样并培养、测试。

取样部位应该包括:头罩前部、口罩、肩膀部位、前胸/腹部、前臂、手套、腰部。

如果认为其他部位,也对无菌操作有影响,可以考虑加入。

5.3 工作人员个人隐私考虑到保护员工个人隐私,只对进入无菌关键区域人员进行检查,例如:进入无菌生产区域的人员。

然而,建议公司和员工之前签订一份协议,确保既可以保护员工隐私,又可以严格执行人员更衣程序确认。

在验证过程中,建议测试人员由2人负责,既可以确保监控程序得到执行,也可以避免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发生。

5.4 更衣程序验证工作的延伸通过首轮连续3次成功更衣程序验证的员工,可以获得授权在B 级区域工作。

因为这个区域不涉及培养基模拟灌装操作的问题,因此,允许通过无菌更衣程序确认但是没有参加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人员在这个区域工作,是可以接受。

无菌更衣验证方案

无菌更衣验证方案

无菌更衣验证方案(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股份有限公司验证方案编号:无菌更衣验证方案年月验证方案的申请与审批验证方案的起草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概述2.目的3.验证范围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5. 相关文件5.1. B级洁净区的着装要求5.2.验证支持的文件资料6.验证内容6.1.确认的程序6.2.取样及检测方法6.3.更衣合格的标准6.4.验证周期7.风险评估8.个人卫生及着装规范评估表9.验证过程偏差情况及处理9.1.偏差处理9.2.SOP的修订9.3.偏差清单9.4.变更报告9.5.变更清单10.结果记录10.1.人员更衣前后微生物测试结果表10.2.更衣确认合格人员名单11.验证总结1.概述:人员是药品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洁净环境中最大的污染源,正确的更衣程序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人员进入洁净区的更衣程序必须安全、有效,以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污染。

为了确保洁净环境,进入洁净区的每个操作人员,包括设备维修人员和QA检查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进入洁净区的更衣程序,必须接受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的验证。

2.目的:更衣程序的人员验证是来证明人员按规定的更衣程序更衣后,洁服上无可见残留物,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要求,消除了生产产品受更衣过程中人员所带来污染的风险,从而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3.验证范围:适用于进入B级洁净区的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QA人员、QC人员以及其他需要进入B级洁净区的人员。

4.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5.相关文件5.1. B级洁净区的着装要求应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塞进衣领内,应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应戴经灭菌且无颗粒物(如滑石粉)散发的橡胶或塑料手套,穿经灭菌或消毒的脚套,裤腿应塞进脚套内,袖口应塞进手套内。

无菌室人员更衣的确认和无菌验证

无菌室人员更衣的确认和无菌验证

无菌室人员更衣的确认我国《规范》(1998 年修订)在“卫生”一章中要求“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

无菌工作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挡人体脱落物。

”欧洲GMP 对无菌产品生产的着装要求有严格的规定,参见表2—18。

表2—18 欧洲GMP 对无菌生产的着装要求洁净度级别着装要求A、B 级①面罩应能完全遮住头发、胡须,面罩下沿应藏到领口中去②灭毒口罩、无尘手套、灭毒或消毒的鞋套③裤脚塞人鞋套,袖口塞人手套中④无菌衣不能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并能阻挡人体散发的尘粒C 级①头发、胡须应全部遮住②单层或双层裤装,腰部扎紧③合适的鞋子或鞋套④工作服不能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D 级①头发、胡须应全部遮住②一般的防护工作服③合适的鞋子或鞋套④有适当措施防止来自洁净室外的污染注:1.外界衣物不能带到A、B 级的更衣室(应换上工作服后进入)。

2.上述洁净室不得带人手表、化妆品和首饰。

因此所有需进入无菌实验室和无菌制造区(包括100 级及10 000 级区域)工作的操作工、机修工、QC/QA 取样人员必须接受更衣程序的确认,并公布合格者的名单,同时规定时效,超过时效必须进行再次确认,以确保进入无菌室的所有人员是“会穿无菌衣”的。

有条件的话,QA 部门应摄下每个人的更衣程序并加以保存,作为染菌的研究资料,定期进行检查。

一、建立更衣的标准操作程序人员进入无菌区先得通过气闸室,但人既不能灭菌、除菌,也不能消毒,以致成为污染无菌环境的主要威胁。

无菌的衣服、鞋套、手套、帽子、口罩以及眼镜对所有要进入无菌区的人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由于无菌服饰可能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最好办法,所以必须教会人们穿戴服饰的正确办法。

更衣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必须完备并在任何时候都应坚持。

更衣程序可因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用长凳将更衣室一分为二的穿衣程序一般为:①把需穿着的无菌服置于长凳上。

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更衣程序确认验证方案1.引言1.1概述根据GMP要求,在人员进入洁净区前,应对人员进行微生物和更衣程序的培训以及监测,为正确评估更衣程序的效果,需定期对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进行更衣程序的检测。

1.2验证目的更衣程序的人员验证是指采用化学试验等手段来证明人员按规定的更衣程序更衣后,洁服上无可见残留物,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要求,消除了生产产品受更衣过程中人员所带来污染的风险,从而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为达到上述验证目的,特制定本验证方案,人员更衣后进行更衣程序验证。

1.3验证小组成员及责任;验证小组组长-负责验证方案起草,验证方案实施全过程的组织和写出验证报告。

验证小组组员-负责验证方案实施过程的具体工作,并填写验证记录1.4相关文件:相关文件2.验证内容2.1原理:试验物料:接触碟该验证方法选择人员更衣后,用接触碟法洁服表面取样,对取样接触碟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将所得结果与可接受限度比较,如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的限度标准要求,则可证实更衣程序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也可证实人员通过了更衣程序的培训。

2.2执行清洁程序:执行《进入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操作规程》,《洗手消毒操作程序》,《棉球擦拭法标准操作规程》2.3取样位置:每次挑战性实验用Rodac直接接触法取样,取样点如下:——每个手套(5只手指);——胸口处(在拉链中心至少有1点);——口罩:——帽兜额头处;——前臂——靴子与工作裤接口处(左右各一点)。

2.4取样条件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在B级环境下进行。

2.5取样方法:用已配制好的接触碟接触取样部位表面,让取样表面与接触碟表面充分接触,轻轻按压10秒钟,每个接触碟的取样面积为25cm2。

取样完成后,盖上培养平皿盖,置培养箱中30-35℃培养3天。

2.6有效期确认1.每个受训者必须经过3次更衣实验达标后才能进入无菌室。

2.当发现合格人员中有违反更衣程序趋向时,须重复1~3次更衣实验3.尚未进入无菌室的人员每4个月重复一次。

无菌更衣验证方案

无菌更衣验证方案

文件名称
文件编码
洁净服穿着标准操作规程
进入生产区人员手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 程
人员进出B级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
清洁剂、消毒剂的配制与使用标准操作规 程
洁净区洗衣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6.验证内容 6.1.更衣程序 6.1.1. 进入B级洁净区更衣室更衣程序 6.1.1.1. 进入大厅,将个人携带物品(雨具等)存放于指定位置,然后 在鞋柜处按照姓名更换拖鞋,进入更衣室。 6.1.1.2.在更衣室先摘掉佩戴的各种饰物如:戒指、手链、项链、耳环、 手表等,脱去外衣裤整齐放在更衣柜内,换上白大褂,带上帽子,放入 衣柜内锁好,进入洗手室。 6.1.1.3.用饮用水对手部进行清洁,用洗手液反复搓洗至手腕上5厘米 处。应注意对指缝、指甲缝、手背、掌纹等处加强搓洗。 6.1.1.4.洗完手后用烘手机,烘至手表面及指缝内无凝结水为止,出洗手 室 6.1.1.5.经走廊进入换鞋间,坐到通往B级洁净区的鞋柜上,将一般区拖 鞋脱下,放在自己对应的鞋柜内,双脚脱鞋后不得接触地面,抬起双 脚,转体180度,从对应的自己鞋柜里取出袜套穿上。 6.1.1.6.进入脱衣洗手间,脱掉白大褂,放入衣柜。用洗手液洗手,饮用 水冲洗30秒,用烘手器烘手,烘至手表面及指缝内无凝结水为止,然后 让双手在感应式消毒器下喷淋消毒15秒(若戴眼镜,同时将眼睛喷淋消 毒15秒)。 6.1.1.7.进入无菌内衣间,从挂钩上取下标有“已灭菌”标志的洁净袋,按 编号取出无菌内衣,检查无误再按照《洁净服穿着SOP》更换无菌内 衣,注意不得将无菌服接触到地面。 6.1.1.8.进入无菌外衣间,从挂钩上取下标有“已灭菌”标志的洁净袋,按 编号取出装有无菌外衣的洁净袋,检查无误再按照《洁净服穿着SOP》 更换无菌外衣,注意不得将无菌服接触到地面。将袖口塞进无菌手套 内。

论新版GMP无菌生产洁净区更衣程序验证

论新版GMP无菌生产洁净区更衣程序验证

论新版GMP无菌生产洁净区更衣程序验证无菌药品的生产,最大的污染源是人员在进出洁净区时微生物的携带。

所以,怎样控制人员污染,如何降低药品被污染的风险,是制药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都从更衣室的设计和更衣的确认程序入手,保证了药品的产品质量。

一、设计洁净区更衣的目的⑴保护产品不受操作人员的污染,如操作人员的皮肤和头发;(2)保护产品不受洁净区外部环境的污染,主要污染源来之工鞋、衣服,洁净室室外空气的进入等;⑶保护操作人员不受产品影响;⑷减小不同物料盒(或)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防止在离开洁净区时代出吸附在衣服上的产品和物料。

二、无菌生产洁净区更衣程序的设计重点2.1洁净服的选材和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洁净服是对人员造成的污染的主要防控手段。

在药品质管规范里针对制药企业的生产服饰材料有着详细的规定:其中要求工作服必须是连体灭菌的,不能存在掉落或滞留纤维和微粒物的现象。

工作服的面料选材上可以选择两种形式的,一种是可重复性材料,这种是由纤维以纺纱形式制造而成。

另一种则是一次性材料,通常一次性的材料都是非织造布所做成的,它不需要经过纺纱程序。

同时洁净服的摩擦电压要求不得超过300V,需要具备加强的抗耐洗力。

2.2更衣流程设计标准无菌更衣设施的设计是更衣程序的硬件保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当前对于无菌制药企业的人员流程设计方案不同,但都统一遵守基本的原则。

⑴更衣间的大小应与同时需更衣的人员数量相适应;(2)更衣间需提供更衣区域和设施供人员存外衣、换鞋、洗手(消毒)、更换洁净服,人员外套服饰不得携带进入B或C级洁净区域;(3)A与B级洁净区,每次进入都必须更换无菌洁净工作服。

企业无菌车间要满足清洗灭菌工作服的最大负荷。

如果制药企业要求每班至少更换一次无菌洁净工作服,那么人员出入更衣间内需要设置存衣架和更鞋凳,避免脱换洁净服的过程中,地表造成服饰的污染;⑷经常更换消毒口罩及手套。

通道设置更换口罩和手套的区域;⑸对于生产青霉素等高致敏性药品、某些笛体药品、高活性药品及有毒害药品人员的更衣室,应采取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被人体带出的净化措施,如分别设置进退两个更衣室,人员进入时,洁净更衣间采用正压气室,防止生产区内的活性物料或产品流进更衣室,人员退出时,在另一更衣室脱衣,并采用负压气室,防止附着在衣物上的活性物料或产品流出更衣室;⑹对更衣室应有足够的换气次数,无菌更衣室后段的静态级别应于其他相应洁净区的级别相同,如最低级别达到B级;⑺进入和离开无菌区宜采用不同路线通过更衣室,避免对无菌环境和无菌衣污染,同时注意洁净服的进入前发放通道,和离开后洁净服的收回设置。

更衣程序验证方案

更衣程序验证方案
结论:
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7.3验证内容
7.3.1人员进出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的更衣程序
7.3.1.1进出C级生产区的程序
(1)按《进出一般生产区更衣规程》更衣后进入C生产区一更。
(2)进入C生产区一更,坐在鞋柜上,脱去一般生产区工作鞋放入鞋柜内,转过身,从鞋柜内取出C生产区已消毒的工作鞋穿上,脱去一般生产区工作服放入更衣柜内。
(3)手部按《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洗干净,在烘手器下烘干,进入更衣间。
(4)确认更衣间指示灯处于灭灯状态后方可进入。
(5)坐在隔离凳上脱去一更拖鞋,从隔离凳隔板上取出内鞋套穿上,站在踏板上从洁净服柜内取出相应编号的并在有效期内的洁净内衣,按从上到下顺序,戴洁净内帽、穿洁净内上、下衣,上衣扎在下衣内,头发全部藏在帽子里不得外露,戴洁净口罩。
QC
洁净服清洗灭菌发放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PD-SOP215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接受标准:文件齐全且为现行版本,并在规定位置存放。
结论:
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7.2与更衣程序验证相关的QC/QA、设备部、小容量注射剂车间相关人员需按照此方案进行培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附件1:职工培训记录表
接受标准:人员已经过培训,且培训合格后上岗。
审核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负责对整个验证活动的监督和批准
刘俭
生产部经理
负责监督验证方案中完成生产任务及验证报告的完成。
康炜
质量保证室副主任
审核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何月月
冯晓颖
李岩
贾翠玲
武丹丹
QA验证人员
起草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监督验证过程微生物检验及对验证方案的实施过程检查。
宋建新

人员进入洁净区更衣效果验证方案

人员进入洁净区更衣效果验证方案

一、目的证明不同级别微生物人员着装和更衣操作程序是否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二、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微生物室人员着装和更衣操作程序效果验证。

三、内容1概述对微生物室人员按进出洁净区SOP操作培训,受训者先要进行更衣实践,培训结束后进行着装和更衣操作程序的试验,检查更衣操作是否符合要求,连续三次更衣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微生物室。

2验证项目3验证时间安排3.1 年月日至年月日制订、审核及批准验证方案;3.2 年月日至年月日实施验证3.3 年月日至年月日写出验证报告3.2 验证用物品确认洁净服、口罩、手套。

4验证过程4.1洁净服准备4.1.1洁净服、口罩、手套灭菌按湿热灭菌121℃30min见表15.1.2 A级洁净服清洗烘干、一次性口罩、手套,B级A级洁净服、一次性口罩、手套灭菌。

5.1.3 对准备好不同级别同批洁净服、口罩、手套试验前取样微生物限度检查见表35.2 更衣操作程序效果试验确认5.2.1 洗手消毒见表4洗手消毒按洗手7步骤清洗烘干手用75%的乙醇消毒,晾干后取样检查连续三次都要符合要求。

取样方法:接触碟法判定标准:A级每碟小于1cfu ,C级不作规定。

5.2.2 洁净服更衣效果确认见表5洁净服采用反折叠方式,洗手消毒后按更衣程序更衣、戴手套、口罩连续三次。

取样方法:接触碟法取样点:洁净服(帽、前胸、前臂)、手套(左、右)、口罩判定标准:3次试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在合格标准内,资料和录像显示出受训人3次更衣试验的程序都是正确的,已证明受训人掌握了更衣程序及污染控制。

6. 偏差及漏项的处理6.1 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做出合理解释或针对相应的偏差项目进行整改,并进行再验证。

6.2 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出现漏项,应及时对遗漏项目进行补验证7. 验证结果及评定评价人/日期:8. 验证周期8.1 更衣已合格的人员每年需重复一次更衣试验。

8.2 无菌区3个月没有进行无菌操作,进行更衣试验。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VT-FA-110-01-2015-12015年 03 月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第1页,共13页方案审批表以下各部门人员签字,代表本文件已审核并批准实施。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第2页,共13页目录1、概述 (3)2、验证目的 (3)3、验证范围 (3)4、实施验证的人员及职责 (3)5、验证时间安排 (3)6、验证前准备 (3)7、确认实施 (4)8、偏差处理与变更 (5)9、验证结论 (5)10、评价与建议 (5)11、附件 (6)附件1 验证实施前人员培训记录表 (7)附件2操作用具检查记录 (8)附件3个人卫生及着装规范确认记录 (9)附件4人员更衣表面微生物测试结果表 (10)附件5偏差处理记录 (11)附件6变更处理记录 (12)附件7允许进入A/B级区人员名单 (13)1、概述由于人工操作生产线的局限性,操作人员必须在净化区域中进行工作,因此操作人员也成为净化环境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洁净服作为“包裹”洁净区操作人员的唯一手段,起到避免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的一个重要作用,无菌着装的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A/B级洁净区的无菌状态,对需进入A/B级洁净区工作的生产人员、QA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更衣确认。

本方案通过3次更衣试验来确定进入A/B级洁净区的人员资质。

2、验证目的确认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的人员是“会穿无菌衣”的。

3、验证范围对QA新员工王惠琴、灌装操作新员工陈晨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进行更衣确认。

4、实施验证的人员及职责拟安排2015年03月30日进入A/B级洁净区的更衣程序进行验证。

6、验证前准备6.1 人员培训确认6.1.1 目的:检查并确认所有参与执行确认的人员是否已得到培训,并在培训记录上签字6.1.2 确认方法需确认的人员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事先必须先经过无菌操作的培训和更衣标准操作程序的培训。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VT-FA-110-01-2015-12015年 03 月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第1页,共13页方案审批表以下各部门人员签字,代表本文件已审核并批准实施。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第2页,共13页目录1、概述 (3)2、验证目的 (3)3、验证范围 (3)4、实施验证的人员及职责 (3)5、验证时间安排 (3)6、验证前准备 (3)7、确认实施 (4)8、偏差处理与变更 (5)9、验证结论 (5)10、评价与建议 (5)11、附件 (6)附件1 验证实施前人员培训记录表 (7)附件2操作用具检查记录 (8)附件3个人卫生及着装规范确认记录 (9)附件4人员更衣表面微生物测试结果表 (10)附件5偏差处理记录 (11)附件6变更处理记录 (12)附件7允许进入A/B级区人员名单 (13)1、概述由于人工操作生产线的局限性,操作人员必须在净化区域中进行工作,因此操作人员也成为净化环境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洁净服作为“包裹”洁净区操作人员的唯一手段,起到避免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的一个重要作用,无菌着装的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A/B级洁净区的无菌状态,对需进入A/B级洁净区工作的生产人员、QA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更衣确认。

本方案通过3次更衣试验来确定进入A/B级洁净区的人员资质。

2、验证目的确认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的人员是“会穿无菌衣”的。

3、验证范围对QA新员工王惠琴、灌装操作新员工陈晨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进行更衣确认。

4、实施验证的人员及职责拟安排2015年03月30日进入A/B级洁净区的更衣程序进行验证。

6、验证前准备6.1 人员培训确认6.1.1 目的:检查并确认所有参与执行确认的人员是否已得到培训,并在培训记录上签字6.1.2 确认方法需确认的人员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事先必须先经过无菌操作的培训和更衣标准操作程序的培训。

人员更衣确认

人员更衣确认

2010版GMP实施指南无菌药品摘抄——无菌区着装和更衣确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第三十四条任何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均应按规定更衣。

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所从事的工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版附录1:无菌药品第二十四条更衣和洗手必须遵循相应的书面规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

第二十六条工作服及其质量应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能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各洁净区的着装要求规定如下:D 级区:应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

应穿合适的工作服和鞋子或鞋套。

应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带入洁净区外的污染物。

C 级区:应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应戴口罩。

应穿手腕处可收紧的连体服或衣裤分开的工作服,并穿适当的鞋子或鞋套。

工作服应不脱落纤维或微粒。

A/B 级区:应用头罩将所有头发以及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头罩应塞进衣领内,应戴口罩以防散发飞沫,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应戴经灭菌且无颗粒物(如滑石粉)散发的橡胶或塑料手套,穿经灭菌或消毒的脚套,裤腿应塞进脚套内,袖口应塞进手套内。

工作服应为灭菌的连体工作服,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

第二十七条个人外衣不得带入通向B、C 级区的更衣室。

每位员工每次进入A/B 级区,都应更换无菌工作服;或至少每班更换一次,但须用监测结果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操作期间应经常消毒手套,并在必要时更换口罩和手套。

第二十八条洁净区所用工作服的清洗和处理方式应确保其不携带有污染物,不会污染洁净区。

工作服的清洗、灭菌应遵循相关规程,并最好在单独设置的洗衣间内进行操作。

【背景介绍】洁净室内操作人员快步行走时发菌量远大于静止时的发菌量;咳嗽会增加发菌量,而打一次喷嚏会大大增加发菌量;穿衣也会使发菌量大大增加。

无菌操作前及无菌操作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活动应注意避免衣着遭受不必要的污染。

人员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效果验证方案

人员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效果验证方案

人员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效果验证方案验证方案编号:CV-P-029总页数:14页姓名部门日期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目录1.概述 (1)2.验证目的 (1)3.验证原理 (1)4.验证范围 (1)5.执行程序 (1)6.职责 (2)7.验证内容 (2)8.验证参照物质 (2)9.取样方法 (2)10.可接受标准 (5)11.程序与记录 (6)12.检验结果汇总 (8)13.验证结论及评价 (13)14.验证报告批准 (14)1.概述本公司对进入洁净区的人员进行培训,以避免人员在进入洁净区时由于更衣程序带来不必要的污染。

此验证通过科学的方法采集足够的数据,以证明人员更衣程序的可靠性,并作为使用该更衣程序的依据。

本公司冻干粉针剂车间洁净区分为B+A级、C级、D级。

按照SPM-3002《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标准操作规程》对车间人员进入洁净区进行管理。

将所得结果与可接受限度比较,若符合可接受标准,则可证实更衣程序选择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2. 验证目的确认人员进入冻干粉针剂车间各洁净区的更衣程序能够达到防止污染的目的。

3. 验证原理对人员更衣程序进行连续三次取样,采用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进行微生物检验,所得结果若符合可接受标准,则可证实更衣程序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4. 验证范围适用于冻干粉针剂车间进入洁净区B+A级、C级、D级的人员。

本次验证人员包括:洁净区操作工2名,维修工1名,工艺员1名。

5.执行程序SPM-3002《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标准操作规程》6.职责7.验证内容7.1 人员进入洁净区更衣程序7.1.1 进入D级洁净区的程序:7.1.1.1 进入车间男(女)一更脱下一般生产区工作服挂好,在鞋柜外侧脱下一般生产区工作鞋放入外侧鞋柜内,跨过鞋柜穿上洁净鞋。

7.1.1.2 按照《人员进入生产区手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洗手,烘干。

7.1.1.3 进入男(女)二更,脱下工作鞋,在更衣台上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换D级洁净工作服:先穿工作服上衣,后穿工作服裤子,将裤腰拉至腰部,将工作上衣下摆套好。

人员更衣验证报告

人员更衣验证报告

编码:人员更衣验证报告药业有限公司1.概述:背景资料:人的皮肤、粘膜、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存在数量极大的各种微生物,所以在洁净室内人是主要带菌者,人的头屑、皮肤脱落、内衣纤维脱落等对药品污染也是不能忽视的。

人体活动产生的微生物粒子,一般比空气中原有的粒子大,活动速度快,因此造成的危害也大,研究证明大约6-7cm2皮肤可带1-104个细菌,其中约有1%的病源菌。

人的唾液中也含有大量的细菌,通过讲话,咳嗽、喷嚏等散布于空气中。

研究还证明人体微生物粒子的发生量和对药品的污染程度与人体不同部位的不同动作,与药品的距离、穿着的服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人的净化与在操作的动作及穿着服装,也是防止药品污染的重要措施。

2.验证目的:本方案通过对所有进入洁净室的人员按照《进出洁净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更衣后进行检测,确认每个人的更衣过程符合要求,可保证符合在洁净区操作的要求。

3.验证范围:所有进入质检科洁净室和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洁净区(万级、十万级)操作员工、维修工、QA/QC人员必须接受更衣程序的确认。

同时规定时效,超过时效必须再次确认,以保证进入无菌室的所有人员是会穿无菌衣的。

需要参加确认人员名单:4.1. 相关文件4.1.1. 我公司对不同洁净级别的着装要求4.1.2. 标准操作规程4.2. 确认的程序4.2.1. 每个受训者必须事先接受无菌操作的培训,如《进出洁净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污染控制和无菌技术操作等4.2.2. 每次实验用直接接触碟法,取样点应包括:手套,胸口、前臂、口罩,帽兜额头处,鞋子与工作服接口处(左右各一)。

4.2.3. 频次:每个受训者必须经过三次更衣实验才能进入洁净室工作。

已合格的操作工每年需要重复一次更衣实验,日常监测缺陷人员需要每季度重复一次。

4.2.4. 更衣合格标准:4.2.4.1. 已证明受训人员掌握了更衣程序,污染控制和无菌操作4.2.4.2. 资料表明受训人三次更衣实验的程序都是正确的4.2.4.3. 3次实验的微生物检测结果都在合格的标准内合格指标:4.3.1. 接触碟:采用Millipore公司生产,批号201005014.3.2. 对照样品:人员更衣前,采用直接接触碟法抽取无菌服分别在手套、胸口、前臂、口罩、帽兜额头处、左裤腿处、右裤腿处、鞋子与洁净服接口处(左右各一)取样,作为对照样品。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VT-FA-110-01-2015-12015年 03 月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第1页,共13页方案审批表以下各部门人员签字,代表本文件已审核并批准实施。

进入A/B级洁净区人员更衣程序确认方案:第2页,共13页目录1、概述 (3)2、验证目的 (3)3、验证范围 (3)4、实施验证的人员及职责 (3)5、验证时间安排 (3)6、验证前准备 (3)7、确认实施 (4)8、偏差处理与变更 (5)9、验证结论 (5)10、评价与建议 (5)11、附件 (6)附件1 验证实施前人员培训记录表 (7)附件2操作用具检查记录 (8)附件3个人卫生及着装规范确认记录 (9)附件4人员更衣表面微生物测试结果表 (10)附件5偏差处理记录 (11)附件6变更处理记录 (12)附件7允许进入A/B级区人员名单 (13)1、概述由于人工操作生产线的局限性,操作人员必须在净化区域中进行工作,因此操作人员也成为净化环境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洁净服作为“包裹”洁净区操作人员的唯一手段,起到避免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的一个重要作用,无菌着装的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A/B级洁净区的无菌状态,对需进入A/B级洁净区工作的生产人员、QA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更衣确认。

本方案通过3次更衣试验来确定进入A/B级洁净区的人员资质。

2、验证目的确认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的人员是“会穿无菌衣”的。

3、验证范围对QA新员工王惠琴、灌装操作新员工陈晨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进行更衣确认。

4、实施验证的人员及职责拟安排2015年03月30日进入A/B级洁净区的更衣程序进行验证。

6、验证前准备6.1 人员培训确认6.1.1 目的:检查并确认所有参与执行确认的人员是否已得到培训,并在培训记录上签字6.1.2 确认方法需确认的人员进入车间A/B级洁净区事先必须先经过无菌操作的培训和更衣标准操作程序的培训。

(完整版)无菌更衣确认的方案

(完整版)无菌更衣确认的方案

验证标准文件文件编号:无菌更衣确认方案目录1验证立项的申请 (2)2验证方案的起草审核与批准 (3)3目的 (4)4范围 (4)5职责 (4)6相关文件确认 (5)7验证内容 (5)8偏差处理 (10)9验证周期 (11)10日常更衣管理 (11)11结果分析和评价 (11)12最终批准 (12)13附件 (12)14变更历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验证立项的申请验证立项申请表编号:2 验证方案的起草审核与批准验证方案审批表编号验证方案的批准3目的本次验证是为了证明受训人是否已掌握了更衣程序、污染控制和无菌技术,是否会穿无菌衣,是否可以正常更衣进入无菌室。

4范围进入无菌室各类人员无菌更衣操作过程的无菌性确认。

进入冻干粉针剂百级生产区域的操作工、QA、维修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均需要参加本次验证本验证方案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无菌药品附录》、《2010 年药品GMP 指南》、及《中国药典》2010 版制订。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附件1),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

5职责5.1本无菌更衣验证工作由生产部负责组织,质量部、冻干车间、工程部有关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参与实施。

5.2验证领导小组职责5.2.1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5.2.2负责整个验证工作的协调,以保证顺利实施本验证方案规定的项目。

5.2.3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5.2.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5.2.5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5.3生产部5.3.1负责组织、安排和实施本验证方案。

5.3.2负责起草和修改验证方案中相关的操作程序和文件。

5.3.3负责起草和修改验证方案中产品生产工艺的相关技术参数和文件。

5.3.4负责对与验证方案相关的药品生产部门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针剂车间洁净区更衣程序验证方案2011年07月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方案实施日期:目录1 验证概述 (4)2 验证目的 (4)3 风险评估 (4)4 验证标准 (5)5 验证范围 (5)6 验证周期 (6)7 验证职责 (6)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 (6)9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7)10 验证时间安排 (7)11. 验证 (7)12 偏差处理 (11)13 风险的接收与评审 (11)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 (11)15 方案修改记录 (11)16.附件 (13)1 验证概述人员进入无菌区既不能灭菌、除菌,也不能消毒,以致成为污染洁净室环境的主要威胁,进入(文件编号为SOP-02-SC-014/01)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均应按相应的《人员进出生产车间管理规程》更衣和洗手,以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

2 验证目的①对C级更衣程序的验证,其目的是证明人员按照现行批准的更衣程序进入C级洁净区,更衣效果符合要求,且不影响洁净区的环境,保证药品的质量。

并对C级人员更衣进行确认。

②对A/B级更衣程序的验证,其目的是保证进入A/B级洁净区的所有人员能按《人员进出生产车间管理规程》进行更衣,且所有人员更衣操作具有重现性,不会因不同人员理解不一致而在更衣操作中有何不同,造成个体差异,确保更衣程序及更衣效果符合要求,且不影响洁净区的环境,保证药品的质量。

3 风险评估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并从进入A/B级、C级洁净区的人员更衣程序的综合因素出发,发现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来确定风险识别。

3.1 经验证小组人员共同对更衣程序验证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建议,具体见下表1:评估人:根据风险评估,我们拟定了如下验证内容。

3.2 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关键性风险和非关键性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和验证如下:3.2.1检查:验证中使用的文件是否最新版本并已生效(见附件1),参与验证实施人员都已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本方案的培训(见附件2),粉针车间洁净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公用系统及粉针车间相关设备是否已通过校验或验证,已具备工作能力(见附件3),相关试验用仪器、培养基、试液是否齐全(见附件4)。

3.2.2《人员进出生产车间管理规程》的验证按以下验证方案进行,并验证3次。

并以每天最多人次的更衣为最差条件(包括日常管理可能进去的现场QA、QC、维修和管理人员)。

4 验证标准4.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2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4.3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5 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A/B级和C级更衣效果的评价。

6 验证周期对新进人员及时进行更衣确认试验,每年进行一次A/B级所有人员更衣确认试验。

7 验证职责7.1 验证委员会7.1.1 负责验证文件格式、内容的审核。

7.1.2 负责对验证中出现的偏差和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评价,决定再验证周期。

7.1.3 提出全厂的年度及长期验证工作计划,包括验证的项目,周期及时间安排等。

7.1.4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

7.1.5 审批验证报告。

7.1.6 验证委员会主任负责验证证书的签字批准。

7.2 验证小组7.2.1 参与拟订验证方案。

7.2.2 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7.2.3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

7.3 设备部7.3.1 负责组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7.4 质量管理部7.4.1 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7.4.2 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7.4.3负责验证证书发放,验证的文档管理。

7.5 粉针剂车间7.5.1 参与本验证过程的生产人员都必须依照本方案进行操作。

7.5.2 负责根据验证试验结果,修改人员进出生产车间标准操作规程。

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8.1验证中使用的文件是最新版本并已生效。

见附件18.2参与验证实施人员都已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本方案的培训。

见附件28.3粉针车间洁净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纯蒸汽系统及粉针车间相关设备能正常运行,具备工作能力。

见附件38.4相关试验用仪器、培养基、试液的准备。

见附件49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本次验证方案由验证小组起草,验证委员会进行审阅会签,质量管理部副总进行批准。

10 验证时间安排拟将于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进行三次更衣程序的验证,并以每天最多人次的更衣为最差条件(包括日常管理可能进去的现场QA、QC、维修和管理人员)。

11. 验证11.1 试验及检测项目(表2):11.2 试验实施具体时间C级更洁净衣验证(表3):A/B级更无菌衣验证(表4):11.3 合格标准11.3.1文件完整、正确,人员已进行相关培训,并经书面、口头提问和现场演示更衣考核合格;相关仪器工具符合要求,仪器在校验合格期内,设备已经验证合格;工衣式样、大小符合要求,能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遮盖,有口罩,手腕处可收紧;材质不脱落纤维或微粒,并能滞留身体散发的微粒。

11.3.2更衣试验外观检查可接受标准:更衣操作准确,步骤完整,完全符合更衣程序,更衣过程中同一更衣室两个门始终互锁不对开,头罩应将头发、胡须等相关部位全部遮盖,口罩须遮盖全部鼻子及嘴唇。

戴的已灭菌的乳胶手套应无颗粒物散发。

裤腿应塞进脚套内,袖口应塞进手套内。

所穿已灭菌的连体工作服应无脱落物、无破裂、无与人体不匹配过于宽松出现污染物排放的缝隙。

11.3.3环境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可接受标准浮游菌(cfu/m3)(表5):表面微生物(Rodac法cfu/碟)(表6):11.4 试验实施方法11.4.1对工衣材质性能进行确认见附件5。

11.4.2 A/B级和C级更衣室的清洁消毒及环境静态检测按照《生产区卫生管理规程》(SOP-02-SC-001/01)要求,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清洁和消毒的区域包括:男脱衣间FJ002、男更洁净衣FJ003、女脱衣间FJ004、女更洁净衣FJ005、缓冲间(二)FJ006、缓冲间(三)FJ025、穿无菌衣间FJ026、缓冲间(四)FJ027。

清洁消毒后,待各个房间的消毒剂干燥后,开始进行以下各项检测。

静态下监测更衣室各个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

具体操作见《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和《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47/01 ),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检测结果应在合格标准内【B 级或C级房间检测结果应分别符合B 级或C级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的静态标准(表5)】。

11.4.3 A/B级和C级工衣清洁灭菌按《工作服(鞋)管理规程》(SOP-02-SC-035/01)中所描述的方法清洗、灭菌洁净服。

11.4.4 A/B级和C级工衣更衣前取样在与11.4.3项同一批清洗灭菌的洁净服中再取2套(A/B级和C级各1套)灭菌后的洁净服,不打开工衣袋,分别放在B级更洁净衣和C级洁净区男更室,更衣前再检测其表面微生物。

具体操作见《表面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47/00)。

检测点包括:头部、口罩、护目镜、手肘(左、右)、胸口、腹部。

检测结果见附件8。

【A/B级或C级工衣取样检测结果应分别符合A 级或C级表面微生物的静态标准(表6)】。

11.4.5 更衣试验11.4.5.1 更衣试验的内容每个受训者事先必须经过无菌操作的培训,如无菌衣着装的SOP,接触法取样的方法,污染控制和无菌操作技术等。

进入无菌室前,受训者需先进行更衣的实践。

管理人员必须向每个受训者解释更衣试验的程序。

将更衣试验用在3次更衣程序上,受训者经过3次更衣练习,最终达到按规程正确更衣的程度。

每次更衣试验用接触碟法取样,A/B级取样点为:头部、口罩、护目镜、五指手套(左、右)、手肘(左、右)、胸口、腹部。

C级取样点为:头部、口罩、手肘(左、右)、胸口、腹部。

11.4.5.2 更衣试验的频率每个初次受训者必须经过3次更衣试验达标后才能进入无菌室(或C级洁净室)。

更衣已合格的操作工每年需要重复一次更衣试验。

当发现合格人员中有违反更衣程序趋向时,须重复1~3次更衣试验。

11.4.5.3 更衣试验可接受合格标准外观检查符合要求(记录见附件9)。

已证明受训人掌握了更衣程序,污染控制和无菌技术。

资料显示出受训人3次更衣试验的程序都是正确的。

三次试验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在合格标准内【即:B 级或C级更衣取样检测结果应分别符合B 级或C级表面微生物的动态标准(表6),其中B 级更衣的手套样≤3CFU/碟】。

11.4.5.4 更衣试验时间第一次:2011年07月24日;第二次:2011年07月25日;第三次:2011年07月26日11.4.5.5更衣试验所有的人员名单,附更衣确认记录见附件10(C级)、附件11 (A/B级)A/B级更衣名单(25人):王伟、刘兰强、朱映辉、席路、付伟程、李海龙、刘明华、霍育生、张先勇、郑清发、李发平、张建设、钱明荣、唐丽、刘琼、刘辉、徐宏伟、戴高波、宋新莉、黄高层、江林、尹鹏、刘丽勇、程艳、陈玉龙C级更衣名单(7人):刘超、王玉龙、黄仁春、胡海荣、汪丽、金丽美、宋新莉11.4.6更衣后环境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的动态检测在C级所有人员更衣结束时,监测男脱衣间FJ002、男更洁净衣FJ003、女脱衣间FJ004、女更洁净衣FJ005、缓冲间(二)FJ006室内的浮游菌数和表面微生物。

在A/B级所有人员更衣结束离开时,监测缓冲间(三)FJ025、穿无菌衣FJ026、缓冲间(四)FJ027室内的浮游菌数和表面微生物。

具体操作见《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和《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47/01),检测结果见附件12。

【B 级或C级房间检测结果应分别符合B 级或C级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的动态标准(表5)】11.5 验证次数本验证共进行3次,第一次更衣试验于2011年07月24日、第二次更衣试验于2011年07月25日、第三次更衣试验于2011年07月26日。

11.6 验证实施按试验方法进行取样、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验证应连续进行3次。

12 偏差处理将验证过程发现的所有偏差记录在“偏差调查处理表”(附件13),并由验证小组提出解决方案,由验证委员会审核和批准偏差解决方案及其实施。

13 风险的接收与评审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关键性风险和非关键性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若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则其相应的风险可降至为可接受风险(附件14)。

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试验结束后,验证小组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并起草验证报告(粉针剂车间洁净区更衣程序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附件15),发放验证证书,确认验证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