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议事规则99
学术会议的管理制度有哪些
学术会议的管理制度有哪些第一章 总则学术会议的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提高会议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加强组织纪律,保障会议质量。
以下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学术会议的相关组织与实施。
一、会议目的1. 学术会议旨在为学者、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成果、探讨学术前沿、激发创新思维的互动平台。
2. 会议应围绕特定主题,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会议组织1. 学术会议应由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单位或个人主办,并负责会议的整体策划、组织与实施。
2. 会议组织者应确保会议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学术伦理要求。
3. 会议组织者应设立会务组,负责会议的筹备、接待、宣传、现场布置等工作。
三、会议参与1. 参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或研究兴趣,符合会议主题要求。
2. 参会人员应遵守会议纪律,尊重其他参会者,积极参与学术讨论与交流。
3. 参会人员应按时提交论文、报告等学术成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册、缴费等手续。
四、会议纪律1.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应保持会场秩序,禁止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等影响会议进程的行为。
2. 会议组织者应加强对参会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会议有序进行。
3. 会议期间,禁止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五、会议保密1. 会议组织者应确保会议内容的保密性,对于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应签订保密协议。
2. 参会人员应遵守会议保密规定,不得擅自泄露会议内容及相关资料。
六、会议反馈1. 会议组织者应在会议结束后,收集参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会议质量。
2. 参会人员应积极反馈会议效果,为会议的改进提供宝贵意见。
本管理制度为学术会议的基本规范,会议组织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以下章节将对会议流程、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会议室管理规定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章 会议流程为确保学术会议的高效与规范,以下会议流程分为会前准备、会议进行和会后总结三个阶段。
吉林大学职员制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吉林大学职员制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200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三级、四级职员岗位聘任暂行办法‡的通知‣(教人[2011]12号)和•吉林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校发…2008‟7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学校全民所有制事业编制在编在岗人员中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人员。
管理人员包括专职管理人员和兼职管理人员。
第三条基本原则1.科学设岗,加强调控;2.优化结构,提高效益;3.按岗聘任,规范管理;4.遵循程序,依法办事;5.权力分解,权责结合。
第四条岗位设置1.岗位分为9个等级,包括二到十级职员岗位。
2.四级及以上职员岗位数由教育部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实际统筹确定,一般不超过本校领导班子职数的60%。
3.六级及以上职员岗位数不超过职员总数的35%。
4.七级、八级职员的岗位数以2012年的管理编制数为基础进行核定。
各单位的七级职员岗位数按本单位管理编制数的40%核定。
各单位的八级职员岗位数按本单位管理编制数的20%核定。
5.九级、十级职员不确定岗位数。
第五条岗位职责1.四级及以上职员岗位职责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岗位职责执行。
2.五级、六级职员岗位职责主持或分管中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或者从事专门性的管理工作;负责拟定本职工作中的公文和文稿;承担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管理课题研究。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职责主持或分管中层单位内设机构的管理工作或专门的业务工作;独立起草本职工作中的公文和文稿。
4.九级、十级职员岗位职责承办具体的管理工作;起草本职工作中的公文和文稿。
第六条职级对应学校现行的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职员岗位二至十级职员。
第七条组织领导1.学校成立“学校职员岗位聘用工作小组”,组长由有关校领导担任,负责学校职员岗位聘用的组织领导工作。
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吉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吉林大学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总体设计方案,以构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教育部培养拔尖创新工程人才的总体要求,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试点。
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起能够面向未来需求、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创建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创新型工程师,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一、管理体制以学校为主导,将该计划纳入吉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及其相关政策范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保证计划的科学规划和条件支持,发挥相关工科学院在实施人才培养具体过程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企业及研究院所的优质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国内与国外合作培养。
成立以展涛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财务处、科技处、国际交流处、人事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对计划的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指导和决策,以确保拔尖学生培养的顺利进行。
成立以机械、汽车、农机、地探、建工等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学科专家,以及工程教育专家、企业等代表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等进行指导。
成立由教务处及相关学院负责人参与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发挥各级教学委员会的作用,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审定。
二、生源选拔机制生源主要通过自主招生、接收重点推荐、提前批次录取等多种渠道选拔优异生;按照“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和学术潜质为核心”的原则,对进入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学生实行多次选拔,包括在校内相近学科专业动态择优选拔一定数量的优异生。
吉林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
吉林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法为深化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根本原那么㈠科学设岗,加强调控;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㈢按岗聘任,标准管理;㈣遵循程序,依法办事;㈤权力分解,权责结合。
二、岗位设置管理㈠编制和岗位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需要,核定各类人员编制和岗位。
㈡岗位分类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⒈教师岗位指承当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具有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岗位。
包括专任教师岗位和专职辅导员岗位。
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岗位。
包括工程实验、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统计、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
⒊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包括专职管理岗位和兼职管理岗位。
⒋工勤技能岗位指承当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效劳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㈢岗位等级结构比例⒈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⑴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分为13个等级。
其中正高级岗位分为4个等级,为一到四级;副高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为五到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为八到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为十一到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⑵全校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正高级、副高级、中级与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总体结构比例为::4.2:1。
⑶全校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正高级岗位中,一级岗位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他各级岗位总体结构比例如下:二级、三级、四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2:5,首次聘任按1:3:6的比例掌握;五级、六级、七级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⑷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应以教师岗位为主体。
学校学术会议管理制度
1.整理成果:将会议纪要、优秀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归档。
2行妥善保管,便于查阅和追溯。
三、会议决策事项的跟踪
1.跟踪机制:建立会议决策事项跟踪机制,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进度要求等。
2.跟踪过程:会议主办方应定期对决策事项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计划推进。
3.总结报告:会议主办方应编写会议总结报告,报学校相关部门备案。
第三章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
一、会议纪要的审批与发布
1.审批流程:会议纪要完成后,需提交给会议主办方进行审批,确保纪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发布渠道:经审批通过的会议纪要,通过学校官网、学术期刊、邮件列表等渠道向全校及参会人员发布,确保信息传播的广泛性。
2.考核指标:设立会议纪要管理考核指标,如时效性、准确性、执行率等,定期对会议纪要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3.奖惩措施:根据考核结果,对会议纪要管理工作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进行整改。
第四章会议室管理规定
一、会议室预订
1.预订流程:需使用会议室的部门或个人,应提前向会务管理部门提交会议室预订申请,明确会议时间、参会人数、设备需求等信息。
三、会议室使用规范
1.使用时间:预订会议室的部门或个人应严格按照预定时间使用,不得提前占用或延迟归还。
2.使用要求: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应遵守会议室纪律,爱护设施,保持安静,不得吸烟、乱丢垃圾等。
3.安全管理:会议期间,应确保会议室安全,遵守消防规定,禁止使用明火。
四、会议室设备操作与管理
1.设备培训:会务管理部门应对会议室设备操作进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掌握设备使用方法。
四、会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1.学术成果转化:鼓励参会人员将会议期间的研究成果、创新观点等转化为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
的-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
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术管理,完善学术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吉林大学章程》的有关规定,设立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并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是专家学者代表组成的发扬学术民主、保障学校学术决策科学规范的组织,是学校学术评议、审议、论证和决策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设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学术委员会和学院(含研究院、所,以下称学院)学术委员会。
第四条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实行定额席位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学部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
每个学院一般拥有一个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席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或院长作为推荐人选,经学部学术委员会选举推荐产生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各学部推荐的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院长人数不得多于非院长人数。
校学术委员会设委员45人左右,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各学部学术委员会推荐,每个学部可推荐1人,经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校学术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委员会或受主任委托成立专家工作组,完成校学术委员会授权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学校设立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地球科学学部、白求恩医学部和农学部等8个学部学术委员会。
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实行定额席位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产生。
各学院根据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定额,推荐本单位的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或院长是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推荐人选。
其他推荐人选可由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共同提名,经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各学部学术委员会由相关学科领域的教授(含其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以下称教授)11至19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
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采用“轮值制”,每任期两年,由学部学术委员会民主酝酿并选举产生。
吉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_企业报告(业主版)
2022-11-15 2022-11-10
(3)人力资源服务(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BA202300228] 吉 林 大 学 赴 新 加 坡人才政策宣讲及招聘会服务
武汉华中高校教育 科技有限公司
13.4
2023-05-26
TOP2
[BA202300112]吉林大学赴中国 武 汉 华 中 高 校 教 育 香港、中国澳门人才政策宣讲及 科技有限公司
52.6
点成交公告
5.0% 2022-11-15
2
[DD202200135]中心校区 17 宅周转房屋面维修工程定点
长春吉大致远供热有 限公司
41.5
成交公告
*按近 1 年可计算节支率的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5.0% 2022-11-10
(2)建筑装饰和装修业
序 号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节支率 公告时间
1
[DD202300008]鼎新楼 A 区 长春吉大致远物业服 601 会议室改造工程定点成交 务有限公司
12.1
公告
*按近 1 年可计算节支率的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3%
同比增长:1050.0%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2 需求趋势
近 3 月(2023-06~2023-08):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3 日 生成
1/11
近 3 年(2020-09~2023-08):
学术会议管理制度
(三)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保持会议秩序。
(四)禁止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和学术不端行为。
第七条会议保密规定:
(一)会议资料、论文等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
(二)与会人员应签订保密协议,承诺保守会议秘密。
第八条违规处理:
(一)对违反会议纪律和保密规定的个人或单位,将依法追究责任。
1.总结发言:会议主持人对本次会议的成果和亮点进行总结,对参会代表表示感谢。
2.宣布闭幕:宣布会议闭幕,邀请与会人员参加闭幕式后的活动。
六、会议后续工作
1.整理会议纪要:会议执行组应在会议结束后,整理会议纪要,包括会议成果、建议和意见等。
2.发布会议纪要:将会议纪要发送给与会人员,以便了解会议情况和后续工作。
六、会议纪要跟踪落实的评估与反馈
1.定期对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工作效率。
2.对会议纪要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3.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会议纪要的跟踪落实工作,为学术会议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四章会议室管理规定
一、会议室预订
1.会议室预订采用预约制度,需提前向会议执行组提交会议室申请,明确会议时间、参会人数、设备需求等信息。
2.会议执行组根据预订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确保会议室资源合理分配。
3.预订成功后,申请人需按时使用会议室,如需取消或变更预订,应提前告知会议执行组。
二、会议室配置
1.会议室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系统、白板等。
2.保持会议室整洁、安静,确保空调、照明等设施正常运行。
3.会议执行组定期检查会议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报修,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办法试行的通知
校发〔2019〕33号关于印发《吉林大学关于举办国际会议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校内各单位:《吉林大学关于举办国际会议的管理办法(试行)》经吉林大学2018年第十三次校长办公会审议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吉林大学2019年1月4日-1-吉林大学关于举办国际会议的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在华举办(含主办、承办、合办、申办等)国际会议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际会议是指在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举办的、与会者来自3个或3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会议、论坛、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等。
在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举办的、与会者来自2个国家和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会议、论坛、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属于国际会议的一种特殊形式,参照国际会议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国际会议分为重大国际会议和一般性国际会议两类。
重大国际会议是指:1.外宾人数在100人(含100人)以上或会议总人数在400人(含400人)以上的社科类国际会议,以及外宾人数在300人(含300人)或会议总人数在800人(含800人)以上的自然科学技术专业领域的专业性或学术性国际会议;2.外国政府正部长及以上官员或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席的高级别国际会议;3.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国际会议;4.事关核心利益、涉及重大敏感问题以及重要国际问题的国际会议。
-2-一般性国际会议是指:外宾人数在100人以下或会议总人数在400人以下的社科类国际会议,外宾人数在300人以下或会议总人数在800人以下的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专业性或学术性国际会议,以及双边会议和国际合作项目中的工作会议。
第四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是吉林大学申报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受理校内各单位国际会议的预报、正式申报和年度汇总等工作。
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
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学术委员会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学术事务中有效发挥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学院章程》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学术事务管理。
第三条定义学术委员会是学院最高学术机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开展学术管理与组织工作;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第四条特别说明学术委员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维护学院学术声誉,倡导学术自由,维系学术价值,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树立优良学风,推动学术进步。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五条学院下列事务决策前,应当提交学术委员会审议,或者交由学术委员会审议并直接做出决定:(一)学科专业及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科学科研、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等重大学术规划;(二)申请设置(撤销)专业;(三)教研机构设置方案,学科专业资源的配置方案;(四)教学科研成果的评议;(五)学院教师职务聘任的学术标准与办法;(六)学术评价、争议处理规则,学术道德规范;(七)学院认为需要提交审议的其他学术事务。
第六条学院实施以下事项,涉及对学术水平做出评价的,应当由学术委员会或者其授权的学术组织进行评定:(一)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和奖励,对外推荐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奖,推荐重要学术组织任职人选;(二)推荐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人选、名誉(客座)教授聘任人选;(三)学院自主设立的各类学术、科研基金,科研项目以及教学、科研奖项等;(四)需要评价学术水平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学院做出下列决策前,应当通报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提出咨询意见:(一)制订与学术事务相关的全局性、重大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二)教学、科研重大项目的申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三)开展合作办学,对外开展重大项目合作;(四)学院认为需要听取学术委员会意见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学术委员会对上述事项提出明确不同意见的,学院应当做出说明、重新协商研究或者暂缓执行。
高校科研会议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会议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与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高校科研会议的组织、召开及管理,提高会议效率,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相关科研管理规定制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各学院、研究所、实验室等组织开展的科研会议。
涉及以下几类:- 科研项目启动会、中期检查会、结题验收会;- 学术交流活动;- 科研团队内部例会;- 其他与科研相关的会议。
第三条 会议原则会议应遵循以下原则:1. 高效务实,注重成果;2. 公开透明,充分讨论;3. 尊重学术,倡导创新;4. 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第四条 会议类型根据会议性质,将会议分为以下两类:1. 定期会议: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召开,如每周、每月、每季度等;2. 临时会议:根据科研项目需求、学术交流活动等需要临时组织召开的会议。
第五条 组织与管理会议的组织与管理应遵循以下规定:1. 设立会议管理机构,负责会议的统筹、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2. 明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负责组织会议议程、把控会议时间和氛围;3. 参会人员应按时参加,因故不能参加者需提前请假;4. 会议记录人负责记录会议内容,整理会议纪要。
第六条 保密规定会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参会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不得泄露。
第七条 违规处理违反本制度规定,影响会议正常进行或泄露会议涉密内容的,将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处理,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 会议流程第一条 会议筹备- 会议主题确定:根据科研项目需求、学术交流目标等明确会议主题,必要时可设立专题小组负责筹备。
- 会议通知发布:提前发布会议通知,包括会议时间、地点、议程、参会人员、预期目标等,确保参会人员充分准备。
- 会议资料准备:根据会议主题和议程准备相关资料,包括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相关政策文件等。
第二条 会议召开- 会议签到:会议开始前进行签到,记录参会人员到会情况。
课题组会议制度
课题组会议制度引言概述:课题组会议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它旨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良好的课题组会议制度对于课题组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会议召开的频率、会议议程、会议记录、会议纪律和会议成果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课题组会议制度的内容。
一、会议召开的频率1.1 定期召开会议:课题组应制定明确的会议召开频率,例如每周、每月或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以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1.2 不定期召开会议:除了定期会议外,课题组还应根据需要召开不定期会议,例如在重要节点、关键问题出现或需要进行集体讨论决策时召开会议。
1.3 灵活调整召开时间:课题组会议的召开时间应根据团队成员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进展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参会人员的出席率和会议效果。
二、会议议程2.1 确定会议主题:每次会议前,应确定明确的会议主题,确保会议的目的明确,避免会议内容过于泛泛或无主题。
2.2 制定会议议程:根据会议主题,制定详细的会议议程,包括每个议题的时间安排和讨论内容,确保会议的有序进行。
2.3 公示会议议程:会议议程应提前公示给参会人员,以便参会人员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和思考问题,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
三、会议记录3.1 指定会议记录人:每次会议应指定一名会议记录人,负责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决策结果,确保会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详细记录会议内容:会议记录人应详细记录会议的讨论过程、意见和建议,重点记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内容,方便后续回顾和参考。
3.3 及时分发会议记录:会议结束后,会议记录应及时分发给参会人员,以便大家能够回顾会议内容,了解会议决策结果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会议纪律4.1 准时开会:会议应按时开始,参会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准时到达会议现场,避免浪费他人时间和影响会议进程。
4.2 尊重发言权:在会议中,应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确保会议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人才工作例会制度
人才工作例会制度1、人才工作例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
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召开。
2、会议议题由乡人才办结合某阶段人才工作重点确定,主要是总结交流上一季度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讨论研究下一阶段人才工作任务。
3、会议由乡人才办负责人召集主持。
会议对象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因工作需要也可邀请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4、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成员应事先请假,得到同意后可委托有关人员参加。
5、各有关单位对每次讨论议题应提前作好调研,与会人员要在会上认真发表意见。
6、人才办负责做好会议记录、材料归档、有关文件起草等工作,并负责人才工作例会研究确定相关事项的督办为进一步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作用,加强部门联系,明确工作职责,努力形成人才工作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结合同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例会成员单位例会成员单位由以下26个部门组成: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编委办、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办、市外事处、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总工会、市科协、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例会工作机制1、例会原则上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组长也可以委托副组长主持例会。
各成员单位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参加,根据会议内容,也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列席。
2、例会日常工作由市人才办承担,主要负责研究确定例会的议题,起草例会的通知、会议纪要等有关材料,督促检查例会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等。
三、例会程序1、会议开始时,由主持人介绍会议召开的原因和主要议题。
对于会议所涉及的议题,分别由有关例会成员单位介绍议题提出的背景情况、解决问题的条件、理由和初步意见。
2、例会成员就议题中涉及的内容逐项讨论,而后进行表决,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
课题组会议制度
课题组会议制度一、背景介绍在一个科研课题组中,定期召开会议是保障团队协作和项目进展的重要环节。
课题组会议制度的建立旨在规范会议的召开流程、议程安排和会议纪要的撰写,以提高会议效率和沟通质量。
二、会议召开流程1. 会议召集:由课题组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召集会议,召集人应提前通知所有与会人员,并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和议程。
2. 会议准备:与会人员应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并在会议开始前将材料发送给所有与会人员,以便大家能提前了解会议内容。
3. 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人员应提前确定,并负责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结果和决策事项。
4. 会议召开:会议应按时开始,与会人员应准时到达会议室。
会议主持人应按照议程逐项进行讨论,并确保会议秩序井然。
5. 会议纪要:会议结束后,会议记录人员应及时整理会议纪要,并发送给与会人员确认。
会议纪要应包括会议日期、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名单、讨论内容、决策事项和下一步行动计划等。
三、会议议程安排1. 会议开场: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与会人员,提醒大家关闭手机等外部干扰。
2. 上次会议纪要回顾:由会议记录人员简要回顾上次会议的内容和决策事项,以确保大家对之前的讨论有清晰的回忆。
3. 课题进展汇报:由各课题组成员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逐个汇报课题的进展情况、研究结果和遇到的问题。
4. 讨论与决策:根据课题进展汇报,进行讨论和决策。
会议主持人应确保每个问题都得到充分讨论,并及时做出决策。
5. 下一步行动计划:确定每个课题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责任人和截止日期,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6. 其他事项:讨论其他与课题组工作相关的事项,如学术交流、资源申请等。
7. 会议总结:主持人对会议进行总结,强调重要决策和行动计划,并鼓励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
四、会议纪要撰写要求1. 纪要内容:会议纪要应包括会议日期、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名单、讨论内容、决策事项和下一步行动计划等。
2. 纪要格式:采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将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进行归纳和概括,避免罗列无关细节。
吉林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
吉林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吉林大学的岗位设置工作,以确保岗位设置与人员招聘、工作分配和绩效评估等相关工作的协调一致。
通过明确岗位设置的流程和管理原则,提高吉林大学的组织管理效能,促进高校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
## 2. 岗位设置流程岗位设置流程包括岗位需求分析、岗位设置评估、岗位编制和岗位确定等环节。
2.1 岗位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对吉林大学各部门和岗位的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新增或调整岗位的数量和类型。
岗位需求分析应该充分考虑吉林大学的发展战略、学科专业结构和岗位职责等因素。
2.2 岗位设置评估岗位设置评估是指通过综合考虑岗位职责、工作量、工作内容、组织结构和绩效要求等因素,对岗位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以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岗位设置符合吉林大学的发展需求和人员配置要求。
2.3 岗位编制岗位编制是指根据岗位设置评估结果,确定岗位的编制数目。
岗位编制应该充分考虑吉林大学的财务状况、人员需求和管理规定等因素,确保合理的岗位编制数目。
2.4 岗位确定岗位确定是指根据岗位编制和实际岗位需求,通过内部调整或公开招聘等方式,确定具体的岗位人员。
岗位确定应该充分考虑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绩效评估和工作能力等因素,确保岗位人员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3. 岗位管理原则3.1 灵活性原则岗位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吉林大学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岗位管理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和工作特点。
3.2 公平性原则岗位设置和管理应该遵循公平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确保岗位的平等竞争和人员的公正选拔。
3.3 绩效导向原则岗位管理应该以绩效为导向,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吉林大学的整体发展。
3.4 透明度原则岗位设置和管理应该具备一定的透明度,信息应该公开、流通和可查。
课题组会议制度
课题组会议制度一、背景和目的课题组会议制度是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课题组内部的工作会议,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本制度旨在规范会议的召开、议程安排、参会人员、会议记录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决策的科学合理。
二、会议召开1. 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应定期召开,时间一般为每周一次,具体时间由课题组负责人确定。
2. 特殊会议: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召开临时会议,应提前通知参会人员,并说明会议的目的和议程。
三、会议议程1. 编制议程:会议议程由课题组负责人或秘书编制,内容应包括会议主题、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议程安排等。
2. 分发议程:会议议程应提前发送给参会人员,以便大家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和讨论内容。
四、参会人员1. 主持人:由课题组负责人或指定人员担任主持人,负责会议的组织和主持。
2. 参会人员:课题组全体成员应参加会议,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应提前请假并说明原因。
五、会议记录1. 记录人:会议记录由指定的秘书或助理担任,负责记录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决策结果。
2. 记录内容:会议记录应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议程安排、讨论内容、决策结果等。
对于重要的决策,应详细记录讨论过程和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六、会议流程1. 开场白:主持人开场白,简要介绍会议的目的和议程,确保参会人员对会议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
2. 讨论环节:按照议程安排逐个进行讨论,主持人引导讨论,确保每个议题都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决策。
3. 决策环节:对于需要决策的议题,主持人应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并记录相关的决策结果。
4. 总结和下一步计划:主持人对会议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七、会议纪律1. 准时参会:参会人员应准时参加会议,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迟到或请假,应提前通知主持人或秘书。
2. 尊重他人:参会人员应尊重他人的发言权,不得打断他人发言,遵守会议纪律。
3. 遵守议程:参会人员应按照议程的安排进行讨论,不得擅自偏离议题。
学术团队管理制度
学术团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术团队的管理行为,促进学术团队的健康发展,维护学术团队的良好形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术团队的所有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团队助理等。
第三条学术团队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提高团队管理水平,推动学术团队的不断发展。
第四条学术团队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术规范、团队章程等规定,保障学术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二章团队组建第五条学术团队应当明确团队的组建宗旨、研究方向和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和人员配备。
第六条学术团队负责人应当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管理水平,能够有效领导团队成员,推动团队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转化。
第七条学术团队的组建应当依法合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违反学术规范和团队章程。
第八条学术团队可以根据团队研究方向和需求,择优录用团队成员和助理,确保团队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团队管理第九条学术团队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利,合理分工,协同合作,推动团队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条学术团队负责人应当加强对团队成员的管理和指导,推动团队成员提升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团队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十一条学术团队应当加强对团队研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团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团队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二条学术团队应当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团队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四章团队考核第十三条学术团队应当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团队成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团队研究工作的持续改进。
第十四条学术团队负责人应当定期对团队成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促使团队成员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
第十五条学术团队应当根据团队成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及时调整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岗位,合理提拔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团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议事
规则99
附件
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议事规则
(试行)
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是学校研究学校人才与学术各项事务的会议,现就具体会议规则规定如下:
一、会议名称
吉林大学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二、会议组织
1(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实行例会制度,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隔周周一下午2:00定期召开,如遇特殊情况可延期召开。
2(会议由校长或者校长委托的有关领导主持。
三、议事范围
会议议事范围包括学校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事等与人才学术相关的重要工作。
四、参加会议的人员范围
1(出席人员:学校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2(列席人员:与会议议题内容相关的部门领导。
五、会议议题的提交与确定
1(各部门请于隔周周四上午下班前,将工作议题报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拟定议题草案。
原则上不临时增加议题。
2(议题草案由校长审定。
3(议题确定后,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提出议题
的部门做好会议准备。
4(议题确定后,提出议题的部门需准备会议用文字材料。
六、会务工作及要求
1(应参会人员如不能到会,需向校长请假。
2(会务工作由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派专人
做会议记录,会后编写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须经校长签批后公布。
3(与会人员对会议中的保密内容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七、附则
1(本规则由人才与学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2(本规则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学科建设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