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
提 高学 习效 率 。
关键词 : 现代信 息技术 ; 创新意识 ; 教 学整合
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 网络技术为核心 , 必将导致教学 内 干小组 , 组 内同学之间要分 配好各 自的任务 , 共同进行查 阅。 容、 教学手段 、 教学方法 、 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 在此过程 中, 电气类 3 -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程更应先一步实现与其它学科 的整合 , 探 索信 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在课 堂教学 中 , 教师 可以借助现代信息 技术 , 把问题建 立在学 的整合方案 , 推进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传统 教学模式遵循教师是教 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 , 以扩大学生探索知识 的视野 , 在进行教学 学活动的中心 , 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 是知识 的传授者 , 学生是知识 的 活动时 , 要 注意设置认知 冲突 , 让 学生 自己发现 问题 、 提 出问题 , 引 被动接受者 , 有利于教师 主导作用 的发挥 , 有利 于教学 的组织管理 导学生在探索过程 中解 决问题 , 其 目的就 是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观 能 和教学过程的调控 。 当然 , 它 的缺陷也是 明显 的, 教师始终 占据着 主 动作用 , 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 , 能够主动学 习 、 自主学 习 , 成 为 导地位 , 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 , 这 是 不 利 于学 生 主 动性 和 创 造 性 发 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 挥 的, 担负不起培养 高素质 的创造性人才 的重担。 4 现 代信 息技 术 与 课 程 进 行深 层 次 整 合 的 方 法 1 二 者 整 合 的意 义 课程 建设者使用不 同的技术 、 对不同的课 程和不 同的教学 对象 信息技术 与课程 的整合是指 在课程教学过程 中把信息技术 、 信 有着不同的整合方法 , 需要结合各 自的教学实践去探索。一是要运 息资源 、 信息方法 、 人力资源和专业课程 内容有机结合 , 共 同完成课 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 ; 二是同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 程教学任务 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的探索 。 把计算机及 网络为核 心的 整合 ; i是运用“ 学教 并重” 的教学设计 方法 ; 四是建设 丰富 而优 质 信息技术作 为促进学生 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 丰富 的学科教学资源 ; 五是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各学科模 式。这 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 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 五条原则对 于营造信 息化 教学环境 、 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 变革传 程 中, 使各种教学资源 、 各个教学要素 和教学环节 , 经 过整理 、 组合 , 统教学结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相互融合 , 在整体优化 的基础上产 生聚集 效应 , 从 而促 进传统教学 结 束 语 方式 的根本 变革 , 实现教 、 学、 做 合一 , 最 终达 到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 现代信息技术 与课程 的整合 对学生 的创新 意识培 养是非 常重 目的 。 要 的。它融知识性 、 趣味性 和技能性 于一体 , 比其 他学科更有 操作 2 应 用 现 代 信 息 技术 。 改 变课 程教 师 的 教 育观 念 、 教 学方 式 性、 实用性和灵活性 , 在提高拓展 学生思维 、 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发 为 了实现课程改革 目标 ,就要把课程 的总 目标落实到每一节 挥着特殊作用 。 实现信息技术 与课程 内容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认 课, 这 就要求教师要“ 用教材教” 而不是“ 教教材 ” 。因为“ 教教材” 的 识知识的本质 , 还有利于学生 的全体发展。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 教学 , 常常把 目标单一定位 于教 知识 ; “ 用教材教” 则是在最大 的程 技术 的整合 , 教师要改变传统 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 想 , 而代之 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 随在培养能力 、 态度 的过程 中。激发学生的学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 、 教学理论 , 特别是 建构 主义 理论 ; 学校要积极建 习兴趣 , 兴趣是学 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学生对所学 内容感兴趣 , 就 设诸如多媒体 教学 、 互联 网或局域 网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平 台的硬 会 引发其好 奇心 , 而好 奇心是推动学生去发现 问题 、 探索解决 问题 件环境 ; 教师要依据学科 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 内容加工处理 的动力 。化繁为简, 突出教学重点 ; 化难 为易 , 突破教学难 点是 大学 转化为数字化学 习资源 , 并根据需要创设 一定的教学情境 , 不断提 教学 中的重 中之重 。巧妙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 最大限度 高 自身要求 , 和学生共 同进步 , 使“ 好学生” 、 “ 中等生” 和所谓 的“ 差 挖 掘学生 的潜能 , 做到突出教学重点 、 突破教学难点。 生” , 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在课 程建设 中 , 运用现代信息 3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合 的方 案 技术来 营造 良好 的信 息化教学环境 、 实现新型教与学方 式 、 变革传 3 . 1 教学资源 的整合 统教学结构 , 需要加 大现代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 , 这 需要广 随着现代信 息技术 的发展 ,计算 机的智能性得 到不 断地增强 , 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 它是人脑的延伸 , 甚至可 以代替人脑 的部分功 能 , 所 以计算机 可以 参 考 文献 帮助人们储存部分教学 内容 。 教育信息资源 的建设要从 以下两方面 … 1吕传 英. 浅谈 信 息技 术 与 学科 教 学 的整 合 l J 1 . 科技 信 息 , 2 0 1 0 ( 1 ) : 2 5 — . 人手 : 一是筛选 和梳理网上的有关信息 ; 二是发掘 、 整合学校和有关 28 部 门的教育信息资源。 整合并完善教学 资源 , 电子教案库 , 电子讲稿 [ 2 ] 陶菊春刑 用信 息技术优化 高等数学教 学的探 索与恩考『 J 1 _ 现代教 库, 题库 , 图片库 、 视频演示库 、 操作演示库 、 精品课程授课库 、 疑难 育技 术 2 0 0 7 ( 5 ) : 8 9 — 9 0 . 讲解库 、 实验视频指导库 、 作业解答库 、 应用案例库 、 参考资料库等 。 【 3 ] 谢幼如, 姜淑杰, 张艳红. 教 育技术 支持 国家精品课程 建设的分析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 , 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 的 P f r r 文稿或其他 报 告『 J 1 . 中国远距 离教育, 2 0 0 8 ( 1 ) : 4 4 — 4 8 . 多媒体课件 , 丰富教学信息 , 使 教学资源丰富 、 结构 清晰 ; 学生 可以 [ 4 ] 何克抗. 信息技 术与课程深层 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f J ] . 中国大学教 通过下载学 习软件 、 网上查寻资料 , 通过电子邮件 、 微博 、 微信 、 飞信 学 , 2 0 0 5 ( 5 ) : 4 3 — 4 8 . 或b b s 等与教师 、 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完成学业 。 [ 5 】 王胜利. 高校校 本化 网络教 学资源建设及其管理机制研究 合肥 3 . 2搭建网络互动平 台,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2 0 0 9 , 2 3 ( 6 ) . 采用网络教学方式 , 结合互联网上丰富 的学 习资源 , 可以充分 [ 6 】 教育部. 关于启动 高等 学校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 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 过程 中, 教师可以通过 自制 的教学 网络课 设 工作 的通 知 『 Z 1 . 教高『 2 0 0 3 1 1 号. 件, 同时也从 网上找寻些有代表性 的教程 , 链接 到 自己的教学 网站 当中, 扩大学生的学习面。同时 , 利用 网络优势 , 引导学生进行协作 式学习。 通过学生 自主学习 , 使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 给 同学们分成若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十一五〞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城西小学现代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组【内容摘要】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模式,设计出〔寻找〕符合新课程标准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实施方案〔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展课堂教学必定是与某种学科进展有机整合下一种教学。

所以制定〔寻找〕好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整合有效教学设计方案〔策略〕,是顺利开展课堂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前提条件。

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高效策略〕,即有一般学科教学根本要求与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根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

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特点,在丰富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范畴与重点。

一、课题概况〔一〕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①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点、有效措施。

②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新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课程影响力。

③通达探索,树立新教育技术观念,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使媒体成为教师创设情景,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与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身潜能工具〔主要观点〕④找到能合理有效在恰当时候,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措施,到达现代信息技术或校园网络与小学学科最正确整合。

〔二〕课题界定:〔1〕信息技术。

指能够支持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存储与呈现一种技术。

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

〔2〕学科教学。

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形式,适龄儿童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之独立、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技巧教学形式。

在一定单位时间内一般有一名教师进展授课。

〔3〕有效整合。

本课题研究中有效整合概念指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社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有机地运用于小学教学各个环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引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如智能教室、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显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传授式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低等。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将为培养未来具备竞争力的人才提供新的路径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寻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途径。

具体包括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科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细化评估,促进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研究深度融合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优化。

通过本研究不断探索、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机会,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地应 用到各 学科教 学过程 中 , 各种 教学 资源 、 个 使 各
信息 技术 与课程 的整 合是指 在课 程教 学过程 中
把信息技术 、 信息资源、 信息方法、 人力资源和专业
课 程 内容 有机 结合 , 同完 成课 程教 学 任务 的一 种 共
新型教学方法 的探索。通过整合 , 将所学的计算机 知识 运用 到解 决 实 际 问题 中 , 发学 生 的好奇 心 和 激 探索 精 神 , 分发 挥学生 的主动性 和创造 性 , 而为 充 从
CN 2. 2 2 1 2/C 3
1O12 5 .5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 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与实践
刘 超 ( 长春 工程 学院 计算机基 础教 学 中心 , 长春 10 1 ) 302

要: 以在 计 算机 基 础 教 学 中信 息 技 术 与其 它课
技术 与学科 教学 的整 合 方 案 , 步实 现 教 学 内容 的 逐
关 键词 : 息技 术 ; 程 整合 ; 学 改革 ; 等教育 信 课 教 高
中图分 类号 : 6 G4 文献标 志码 : A
( ) 息技术 与课程 整合 的 目的与意 义 二 信
文 章 编 号 :o 98 7 (0 1 o -1 00 1 o —9 6 2 1 ) 40 5 -3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
4 55 8/
长春工程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 版)2 1 年 第 1 01 2卷 第 4期
J C a g h nIs. e h ( o . c. d . ,0 , o 1 N . . h n c u tT c . S e S iE i ) 2 1 V 1 2, o 4 n 1 .
望 Q 鱼 :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交往方式,这使传统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融合,仍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1)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

在现今的教育领域中所谓的整合,首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这包括教学中要素、成分的分化;其次,它既涉及宏观上的教学系统中学生、内容等要素,同时也涉及微观上的认知、情感、兴趣、意志以及知识的各系列等要素的成分;最后,整合是一个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课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小学科学的课程构造、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行等交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论手段,共同达成课程教课任务的一种新式的教课方法。

其最后目的是追讨教课成效的最优化,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能力。

传统的教课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教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课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成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

这样不单惹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培育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在现代讲堂教课中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立优秀的学习气氛,引起并且指引学生在现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是适应教育发展,实现讲堂教课最优化的一种有效门路。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课有机联合,经过在各学科教课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使教课内容体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课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为学生创立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修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课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课有着亲密联系,又拥有必定相对独立性特色的新式教课种类,对它的研究与实行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立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拥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课整合的方式1.鉴于创建情形的整合情形是促使学生研究知识、激发感情和形成技术的前提。

情形分为真切的情形和虚构的情形,因为讲堂教课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网络再现和虚构真切的情形,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是讲堂教课的有效手段。

依据教课内容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与教课内容相关情境,形成一种特定的教课环境和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思虑能力和创新能力。

(完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完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红山区第八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校教育乘上信息技术快车,近年来,信息技术装备成了学校装备的重点,并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笔重要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班班配备了触摸式一体机,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两间微机室,百兆光纤进校园,建起了多媒体校园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然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检索了一些资料,亲身参加了实践,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其一,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的脱节,使信息技术作为单纯的技术让学生学习,本应成为手段却成了目的;其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有时成了教学的一种点缀,有时只是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画蛇添足,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有甚者,通过电脑以直观的或虚拟的形象替代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信息技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教学结合?它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到教学中,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巨大的投入应该有怎样的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选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进行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1方法,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于2002年6月正式立项开展工作。

本课题组共有中小学各学科29个子课题组,各子课题核心成员主要由市、区教研员,学科专家及市骨干教师组成,并有实验基地。

本课题研究自立项以来,一直注重从北京市中小学教学改革入手,以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坚持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的意见》和《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指示意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把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为此,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确定了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生发展等多个研究专题,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年度以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将计算机引入教育领域,并将其定义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等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思想,拉开了深化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

由上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历程可归纳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静态的改良,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是一种动态的突破,而当今提出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则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

这种变革带来的是对传统学科教与学方式的撞击,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及思考本课题组共有29个学科课题组,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其中16个学科子课题组,共包括1032名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教学一线,192个实验基地,都是中小学校的学科教研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方法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然后再深入研究它们的融合方法和如何进行深度研究。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它们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获取、整合、应用和交流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目标。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和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拓展教学空间、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但也面临教师专业素养、学科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研究相关的融合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方法(1)整合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包括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引入电子教学评台等方法,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开展跨学科合作探究:通过跨学科合作的项目研究、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3)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科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效果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学科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水平。

4. 深度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和策略(1)建构模型和框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跨学科教学模型和框架,指导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实施。

(2)开展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际效果和成效,总结成功经验和挑战问题,为深度融合提供路径和策略。

(3)构建评价体系: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深度融合的实际效果和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

总结回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方法的深度研究,需要深度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和策略,重点关注跨学科合作和大数据分析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价,从而为教学改革和教学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案例研究与实践分享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案例研究与实践分享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案例研究与实践分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而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与实践分享,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揭示其在教育中的潜力和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案例研究1.1 语言学科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创新在语言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通过电子词典、语音识别软件等工具,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词汇学习和口语表达练习。

同时,在网络平台上的多媒体资料和在线学习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2 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创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了数学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使用数学绘图软件、数学建模软件等工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方法。

同时,利用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分析软件,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数学探索和实践应用,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创新在科学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拓展了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手段。

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实验软件等工具,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同时,利用科学博物馆、科普网站等在线资源,学生可以更广泛地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分享2.1 教育科技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学校可以通过建设教育科技平台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在教育科技平台上,可以整合学习资料、教学视频、在线学习活动等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在线培训和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2.2 提倡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探究为了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推行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心得体会第1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心得体会银光小学马兰霞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国家对信息设备的资金的大量投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或者说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

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他们的好奇心。

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

通过师生互动,帮学生找出他的错误。

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课堂“活”起来。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

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整合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工具。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材、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教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备课。

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线课程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育,解决了地域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1.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资源的引导者。

他们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资源,设计及时有效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有机融合,形成教与学一体的状态。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地理课上使用卫星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地球的各个地区。

在化学实验中,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过程,提供更直观的实验操作。

3.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通过互动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深入。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当前教育系统发展的趋势,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融合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1.教学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将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和下载各类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等。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在线课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成为可能。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视频会议、在线直播等,开展远程教学和在线互动。

在线课堂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时空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3.智能化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智能化评价。

通过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化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所在,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主体,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关键。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持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可以设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小组,组织教师开展相互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和方法。

2.建设教学平台学校可以建设完善的在线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和互动学习环境。

教学平台应包括教学资源库、在线课堂、个性化学习系统等功能模块,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推动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需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在课 题 组 组 长 的带 领 下 ,由 各 子 课 题 组 长 牵 头 , 围 绕 课 题
突出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 “ 、 有效 的课堂教
学 ” “ 师 专 业化 发 展 ” “ 、 教 、 学生 、教 师 、学 校 共 同 发 展 ”
四个层面的研究 ,努力使课题运作向纵深推进。
— —
长 目标 ;②各科组成立2 人为一组的 “ 至3 互为师,共成长”
的学 习研 究小组 ,进行子课题 的实 验研 究 ;③利用 “ 学校 课题 网页” ( 分科设置栏 目) ,收集 、积累课题研究 的过程 性 的资料 ;④ 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 “ 实验教师电子成长记

— -
( )明确 研 究 思 路 ,确 定 研 究模 式 一
课题 立项 之后 ,我们分析研 究我 校在现代信 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方 面的现状 ,明确 了研究 的思路 :以新 课程为研究载体 ,以现代信 息技 术的应用为手段 ,以现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 合为突破 F ,探索运用计算 机 I 多媒 体辅 助教学 ;使用现代远程 教育手段 ,开展 网络条 件
职责与分工 。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2 重 视 培 训 ,达 成 共 识 。结 合 课 题 研 究 ,学 校 利 用 校 .
实验教师 的信 息搜 索 、筛选 、整理 、制作课件 和简单 网页
等能力都得 到较 大提高 。教学资源 的开发 和利 用 、课堂驾 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能力进一步得 到发展。
到 本 课 题 研 究 的 内 容 涉 及 了师 生 发 展 各 个 方 面 ,我 们 主 要
1 教 师理论水平得 到提升 。每个学期 ,各个学科都 围 . 绕 “ 息技术 与学科 整合 ” “ 用信息 技术提高课 堂效 信 、 应 率”等进行理论学习。每周四是课题组理论学习分享 时间 ,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促使教育机构与教师不断拓展教学思路,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在线教育平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与途径,分析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作用,为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了解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案例研究总结深度融合的最佳实践,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更深层次融合,促进教育现代化和教学变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来源,帮助教师和学生更便捷地获取和分享知识。

信息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多媒体、虚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还可以个性化定制学习路径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学习效果。

因此,制定一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知识水平;2.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促进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的提高;3.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与实践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施步骤:1.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1)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2)研究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效果,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环节。

2.制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模式和方法:(1)选择适合的学科和年级,明确整合的目标和内容;(2)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结合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3)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活动,记录和分析实践过程和效果。

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1)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组织教师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推广;(3)搭建教师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案例。

4.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1)整理和总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形成研究文献和教育资源;(2)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和教学成果;(3)开展合作研究项目,拓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领域。

五、评估与反馈:1.设立评估指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2.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3.综合评估结果,对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六、预期成果:1.一份完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实施方案,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2.一批教师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水平;3.一批相关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推广和应用;七、实施时间计划:1.第一年: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的初步尝试;2.第二年:完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模式和方法,在更多学科和年级开展实践活动;3.第三年: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经验;4.第四年:总结研究成果,编写研究报告和教育资源,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展示活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信息社会要求具有新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知识经济时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佩伯特博士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有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学有所创的高素质毕业生。

基于这一目标,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现实的而且有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正迅速地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改变着整个社会。

人类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化决定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象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数字不再是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这就要求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材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形态全面变更、信息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这种能力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文化基础之一。

可以这样说,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就将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主要通过国家和学校的课程来培养,因此,课程必须适应文化基础的变更而变更,将信息能力的培养纳入各种层次的课程范围之内。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2)整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基础策略国家报告》也提出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能力”等要求。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措施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措施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措施1. 制定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将信息技术纳入学科课程设计,强调实践和应用。

3. 开展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

4. 提倡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5. 设计并实施课程项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学科教学效果。

6. 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供师生使用和分享。

7. 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

8. 制定信息技术使用指南,规范师生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使用。

9. 建立并完善学科教学中的在线学习平台。

10. 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教学改进。

11. 制定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评价体系,充分考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2. 将信息技术技能纳入学科考核范围,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13. 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地调研和课外学习。

14. 创造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学科竞赛和实验研究。

15. 制定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方案,保障教师完成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目标。

16. 建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团队,推动实践措施的落实和改进。

17. 开展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示范活动,激发教师及学生的教学热情。

18.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教学的国际化。

19. 制定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师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

20. 建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团队,推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

21. 提供信息技术教学项目拨款,支持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实践。

22. 制定信息技术教学成果评选机制,鼓励和表彰创新实践成果。

23. 完善学科教学课程设计,将信息技术融入核心教学内容。

24. 设立信息技术教学实验基地,提供实践场地和技术设备支持。

25. 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相关领域的专业实践。

26. 设立信息技术教学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开展创新实践研究。

27. 制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专业发展路径,提升师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题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将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1)对教学观念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使新的教育观在此冲击下应运而生。

它主要包括:(1)现代教学观;(2)现代师生观;(3)现代人才观;(4)学习时空观。

(2)对教学内容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的信息。

信息的来源不再只是教科书,大量的信息来源于计算机和网络,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

这种现象迫使教学内容尽快更新,并将多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与改良。

(3)对教学环境的影响信息时代的教学要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创造最有利的“信息获取”环境,使其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的认知工具,幻灯、投影、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媒体的科学结合成为现代教学环境的强大技术支持。

(4)对教学方式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快更好地学习,已经具备了以往没有的条件,个性化的教育成为可能。

当因特网和虚拟现实进入课堂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彻底变革是必然的。

(5)对教育方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对象扩大到了声音和图像,而这正是教育中大量使用的,特别是以形象传播知识的中、小学,在这方面受到的鼓舞尤为突出。

随着计算机网络向四面八方延伸,地域差别造成的障碍被突破,远程教育使教育平等的理想成为现实。

(二)我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加强整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我们就全校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作了专门的问卷调查:1.调查结果及分析全校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硬件环境(1).我校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逐年增加,我校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变,为推进学科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从电脑的分布情况看,有近50%~80%集中在机房统一管理,而在班级配备计算机数比较少,影响了硬件的充分使用。

二是部分学校计算机的配置已满足通用教学软件的使用。

三是数量分配已经基本满足老师们的需求。

(2)全校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100%的教师会基本的Windows操作,能进行文字处理的占95%,表明已具备制作电子教案和使用课件的能力,但是具有编辑、开发教学资源技能的教师比例还比较低,如会用PHOTOSHOP的仅占80%,会用FRONTPAGE的仅占70%,会上网查找所看教学资料的占95%,会收发E-mail的仅占85%。

同时年轻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青年教师在操作系统、编程和网络技术方面占较大优势。

从整个教师群体来教师不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25%看,约有.仅有50%的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其中经常用的仅占50%左右。

老师每周使用信息技术的平均时间仅为75分钟/周。

从教学过程看,全校教师平均每人每周,仅有10分钟用于课堂演示,学生在除信息技术课外的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极少,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究开展交互式学习的机会每学期仅占15%。

根据调查显示,仅有35%的教师所用的软件源于商品软件,且利用率不高。

有15%的教师首选网上下载软件,有80%的老师首选自制课件,作为其使用的主要教学软件。

这说明教学软件不足或质量水平很难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成为制约“整合”的瓶颈。

教师使用计算机的主要用途是课件制作和课堂演示,而利用网络开展交互式教学较少。

当前,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因而,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和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还远未开发。

从教学过程看,在形成概念和巩固知识阶段,使用信息技术较少。

(3)从信息技术应用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情况来看,自主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整个学科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这三类学习所占的比例较低,我校仅占25%左右。

(4)信息技术对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影响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师生互动式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表明了校园网络的利用率低下。

2.基本结论我校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这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也从中看到许多问题:1)调查中发现,计算机采用集中管理,学生上机很少,计算机在教学利用率较低。

2)调查中反映出软件总量不足,自制软件成本高、费时多、低水平重复,不能资源共享,而购买学习软件,往往不适用教学。

可供学生使用的软件更少。

3)调查中显示,信息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网络特征的低利用率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以高级认知能力发展为标志的发现式学习。

.4)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师资培训缺少从“整合”角度出发,编写的教材缺少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一些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5)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推动,缺少评价管理的机制支撑。

(三)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术不再只是一种学习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的主要情况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评价五方面提出进一步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建议。

并在现存课程标准和教材情况下,制定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课程目标,以及开发新的学科教材,教学内容引入信息技术的要求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 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教育信息“为该中心.化发展研究”的子课题的深圳宝安中学的课题,就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利用网络布置作业、利用网络建立教师个人网页、教师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利用网络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校园网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等方面也已有一定进展,但还没有最后结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既是热点又是难点。

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在这一领域但并未进入实质性的研究。

不难看出,对于我们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二、课题界定及其创新性(一) 课题界定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运用的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

2.学科:主要是指目前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所开设的课程。

3.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提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促使学习能力的提高。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课堂教学主要指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特定环境下的各学科具体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本质内涵是: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根据学科教学规律,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促进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进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

(二)课题特色及创新之处1.示范性:本课题涉及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是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2.创新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渗透性: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教师和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粉笔、铅笔那样得心应手。

4.主体性: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

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在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的工具,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中,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科课程内容中又蕴涵信息技学科课程的内容,术,如数学课程包含对各种计算软件的运用,部分物理、化学实验通过自制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语文课程掌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等等。

使信息技术不再游离于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真正地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一) 近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受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教育信息的刺激程度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走出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模式,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二)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武装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四、研究的政策依据(一)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其主要要”现代化.素有以下五个层面的内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主体行为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和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二)教育部2001年9月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准。

在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使教育科研网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

”(四)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