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9年医疗改革及其影响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三十年的医改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终于有了新突破,3月初的“两会”期间,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医改方案推出将以日为单位,广大民众都在翘首等待新医改方案的落地。
3月28日,在新医改方案即将推出的前夕,陈竺部长与凤凰网财经频道进行了独家对话。
凤凰网财经:凤凰网财经频道针对此次全民关注的新医改制作了重点专题,想听听部长您的声音。
陈竺:深化医改是我们国家政府重视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影响的形势下,中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指导下,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今后三年投入8500个亿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困难,来做好医疗的保障,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我想无论是对于人民的福祉还是对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都有特殊的、非凡的意义。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推出后,“以药养医”局面将得以改善,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将由哪些部分组成?陈竺:“以药补医”改革只是整体改革当中的一个部分,也要分步骤来做,目前主要还是在基层而且要配套进行改革。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医生收红包等灰色收入现象能否杜绝?陈竺:红包现象我们现在就要坚决反对和打击,在医改当中要从制度上、源头上进一步治理我们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公立医院就医的诊疗费用会不会增加?医改只有大幅度提高医生的待遇和把药价降到合理水平,医改才能成功。
更多>>陈竺:公立医院在这次改革中是一个试点,未来三年先做一个试点,摸索经验,摸清我们改革的路径,当然大方向是确定的,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发挥积极性,把医疗卫生系统同志们的积极性、创造力、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弘扬起来,工作的环境要改善,价值观要朝着公益性的方向引导,当然也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医保最高支付额增至平均工资6倍设药品处方费2009年04月06日 17:23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179条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题: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透视医改方案中的创新之处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江国成、周婷玉、韩洁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
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
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
中国历次医疗改革内容
中国历次医疗改革内容中国历次医疗改革的演变中国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医疗改革,从传统的公立医疗体系到试图推进医疗市场化,医疗改革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主要的改革内容如下:1. 1950年代的卫生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立了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保健体系。
1958年,卫生系统的全民医疗计划启动,将社会保险和全民医疗体系结合在一起,建立自负盈亏的卫生机构,并展开全民卫生教育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保健水平。
2. 1980年代的医改1984年,中国开始了一场新的医改。
医改的目标是让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增加医护人员工资,改善医疗设备和服务质量,并引入西方医疗理念和管理模式。
该项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效率和质量,人民对医疗保健设施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提升。
3. 2009年的医保制度改革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医保制度改革,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国农村地区和城市居民提供了医保服务。
这项改革大大提高了人民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缓解了一部分人口因医疗费用过高导致的贫困问题。
4. 2015年的医疗改革2015年,中国开始了医疗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设立家庭医生、终止药品加成等措施,推进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推动了医疗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
该项改革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并大大提升了人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信任感。
总之,医疗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进程。
从建国初期到现代,在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里,中国不仅仅在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里获得了巨大发展,医疗保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医疗改革必将继续走向更高更成熟的境地。
改革开放30年之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30年之医疗改革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医疗政策先后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调整,回顾30年来的医改政策,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路径和走向清晰可见。
总体而言,30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使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但同时,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且配置不均衡、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以及政府对医疗服务的监管不力等因素也造成了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超过了民众收入的增长,以及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下降。
目前新一轮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已初步确定,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
虽然对新医改政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论,但改革的方向毋庸置疑,即坚持公益性,走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改革发展道路。
关键字:改革开放医疗改革医疗现状医改历程一.我国医疗现状——过度医疗与保健不足到2020年中国内地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其中约70%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将发生在劳动力人口。
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对中国今后劳动力健康状况的总体预测。
他指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 6.48%, 近七成没有科学的健康观,超过八成缺乏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知识,约九成不具备基本医疗素养,逾95%不了解慢性病预防。
有足够的事实报告显示,如果人们对慢性病长期存在误解,就有可能会助长对它们的忽视。
从这个角度而言,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权威机构将那些最新和最准确的疾病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公众。
而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不够。
以高血压为例,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去年就指出,目前,我国近两亿高血压患者中,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不知道已身处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境地,不知道主动控制超重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高血压危险因素,更不知道接受规范治疗。
之前的一项专业调查同样显示,年龄在35至74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的不知道自己患病。
回眸2009中国新医改元年
回眸2009中国新医改元年为民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共同难题。
对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面对这一世界“顽疾”,在历经两年多的充分研究和反复讨论后,中国政府终于在2009年开出了一张“处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投入1197亿元加以推进和落实。
■这剂“处方”疗效如何?年终岁末,我们不妨对此进行回顾与评价。
一、新医改破茧而出1.基本医疗保障走向“全民”2009年全国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3亿,这意味着90%以上的中国农民看病可以报销。
享受新农合补偿的农民,近年已累计达到近20亿人次。
截至2009年8月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人数已有3.36亿多人,年底预计达到3.9亿人。
这就意味着,到2009年底将有超过12亿的中国公民能够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四大体系”之一,医疗保障体系将为老百姓实现“病有所医”提供制度保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的“3年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目标,离实现之日已为期不远。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上台阶”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此,我国在推进深化医改过程中明确,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今年6月,中央财政下拨104亿元,支持按规定项目免费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包括免费为儿童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唇腭裂儿童实行免费修复手术;为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早期检查;为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检查,逐步建立健康档案等。
这些项目大部分都是针对农村地区和人口,体现了党和政府实现城乡卫生公平的努力和决心。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指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是要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中国医疗改革的措施
中国医疗改革的措施
自2009年开始,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全民医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协调发展。
以下是其中的几项主
要措施:
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府通过大力推广基本医疗保险,确保全
国范围内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同时大幅降低医疗费用
负担。
2.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改革: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中
国政府推出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社会医疗
保险制度,使更多人可以享受到质量更高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3. 药品采购政策改革:政府推出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
旨在推动药品供应链上的价格透明和竞争机制的充分发展,降低医疗
保健成本,提高群众医疗保健水平。
4. 大医院综合改革:针对中国医疗体系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推出了大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
更多患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实现“分级诊疗”。
5. 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在开展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对医疗资源的配置和调整进行了有效的统筹规划,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总的来说,这些医疗改革措施的实施,在劳动力市场、教育和竞争等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这些措施也为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全球卫生健康领域优势集聚区以及努力实现“13亿人民健康梦”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在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世界卫生组织也对中国提高全民医保覆盖率表达了肯定,认为中国的医疗改革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也有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期待中国的医疗改革能够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全球医疗领域中独具特色。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压力。
同时,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也不断增长,医疗服务价格的不断上涨也给居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自2009年开始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其中包括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
本文将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背景和意义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解决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医药费用过高、医保基金不足等问题。
通过价格调整,可以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实施情况自2009年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已经进行过多轮调整。
主要涉及医疗服务收费、药品价格、医疗保险支付标准等方面。
1. 医疗服务收费国家卫生计生委曾于2015年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医疗成本。
同时,卫生计生部门扩大了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度的范围,公示医疗服务价格。
2. 药品价格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对一批药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
此外,政府还在加大药品集中采购力度,推动药价下降。
3. 医疗保险支付标准自2009年以来,政府多次提高了医疗保险支付标准,扩大了医保报销范围。
截至2021年,全国医保覆盖率已经超过95%。
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带来的影响1.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 促进了医院的竞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刺激了药品生产企业的创新和竞争,推动药品价格的下降。
4. 降低了医疗保险的支出,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综上所述,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9年两会聚焦——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探索中的前行
革 探索 中的 圃
月 5 日至 3 月 13 日 举 世 瞩 目 的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和 全 国 政 治 协 会 议 在 北 京 顺 利 召 开 此 次 两 会 讨 论 的重 要 议 题 之 就 是 中 国 医 疗体 制 方 案 自2 0 0 3 年起 经 过 六 年 时 间 我 国 医 疗 体 制 改 革 方 案 几 经 讨 论 修 改 始 终 没 有定案 与 以 往 医 改 方 案 不 同 的是 此 次 提 交 的 医 改 方 案在会前就 已 向社 会 公 开 征 询 意 见 得 到 全 体 公 民 的积极 响 应 短 短 三 个 月 时 间 共 征 集 意 见 六 万 多条 两会 代 表 在 胡锦 涛 总 书 记 以 及 温 家 宝 总 理 的带 领下 也 进 行 了积 极 踊跃 发 言 为 推动 我 国 医 疗 卫 生 体 制 改 革 贡献 自己 的 力 量
,
,
而 且 旷 日持 久
。
。
各方 人 马 你 方 登 罢 我 上 台
、
间 就 浪 费 在排 队 挂 号 上 了
是 自 己 年 老 体弱
,
李 大 妈 不 愿 耽 误 子 女 的 工 作 时间
,
但
÷ 己见 抒
据理 力 争
医 院专 家
“
、
药企老板
”
药 品 批 发商
,
、
零售
“
实 在 没 办 法 独 自坚 持 漫 长 的排 号 时 间
, “ ”
。
一
2 0 0 9 年3
本刊综合报道
。
,
,
,
。
,
,
。
。
,
。
E j 圃囡臣 =
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2009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来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2009年,各级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现将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如下:一、卫生资源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
(一)卫生总费用增加,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继续下降。
200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16118.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19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4.96%。
与上年比较,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1584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下同),增长10.9%;人均卫生费用增加9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增长0.13个百分点。
2008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为24.7%、34.9%和40.4%。
与2007年比较,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分别上升4.4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4.8个百分点。
(二)卫生人力总量持续增加。
卫生人力总量即“卫生人员数”与“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之和。
2009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预计达731万人,其中:卫生人员数64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90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24万人,增长3.9%;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3万人。
2009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预计达52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6万人、注册护士174万人。
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9万人(增长3.8%),执业(助理)医师增加8万人、注册护士增加9万人。
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8年1.58人增加到2009年1.6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1.25人增加到1.30人。
(三)医疗机构床位持续增加。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医者人生、医者仁心,这是一个为医护行业从业者提供科研、工作、学习、生活、招聘、交友的交流平台,欢迎您的加入!(纯医护人员交流,寻医问药的请绕道)7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简称报告),这是由独立第三方学术机构完成的医改评价报告。
报告认为,医改进展总体良好,改革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但目前政策难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亟待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且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人事薪酬制度,这也是医改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之一。
报告认为,新医改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健康差距逐步缩小。
新医改以来,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实现全民医保奠定重要基础。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从2008年的11.3亿增加到2013年的13亿人以上。
筹资水平逐年提高,筹资公平性趋于改善,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
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医药费用增速有所减缓。
风险保护作用不断加强,群众就医负担有所缓解。
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3年,政府卫生支出占比从27.5%上升到30.1%,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37.5%下降到了33.9%,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自付比例从2009年的73.4%下降到2013年的43.4%。
2013年,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3.2%,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6.6%,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6.7%,经济因素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明显减弱。
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
77.2%的居民认为与5年前相比,家人在就医方便程度方面得到大幅改善或有所改善,门诊患者认为就诊环境好的比例为65.6%,住院患者认为病房环境好的比例为66.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享受到10类41项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 2009医改新方案全文(来源:新华社)4月6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在百姓的热切期盼中新鲜出炉。
建立新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府如何加大财政投入,并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有关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认为,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
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实施的重大转变。
贾康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所提供的,是最低收入阶层也能获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产品。
对于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财政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定位,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其公益性、公平性。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财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解决包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内的民生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医改方案,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也标志着公共财政建设进入了一个具有新高度的新阶段。
财政3年将投入8500亿元,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最近几年,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826亿元,比2007年增长42.01%。
其中,中央财政安排854.45亿元,高于2003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总和。
2003年至2008年6年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27.74%,大大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1亿元,比2008年预算数增长38.2%。
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对政府卫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
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
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
2009-2011新医改问题分析
小组讨论之新医改内容及目的:首先,讨论之前我认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医改这个话题?不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的健康永远都是一个最需要保障的基本项,过去我们在着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现在,我们的国力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GDP跃升全球第二,那么民生,就应该是下一步国家关注的重点了。
那么对于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一直以来都存在各种各样突出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抱怨最多的,这就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
09年推出的新医改,文件全名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个意见很长,总结来看就是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中央文件的内容永远都是那么晦涩难懂,翻译一下那就是:1、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
3、医疗机构遍及城乡,不论身在何处,看病将不再困难。
4、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平等的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的取消特权。
5、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做到好好给病人看病。
新医改三年成效几何首先看一下新医改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09年之前在校大学生未纳入城镇医保,自己参保费用大概一年45,财政补助比较少,最高报销限额比较低,报销范围也很有限。
那时候就没有印象说谁生病了还真的用过医保这回事。
新医改后,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大学生医疗保险资金通过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共同筹集。
大学生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缴纳20元,财政补助为每人每年100元。
最高报销额提高到了10万元。
大学生居民医保待遇包括三个方面:普通门诊医疗待遇、门诊治疗部分重症(慢性)疾病医疗待遇、住院医疗待遇。
我们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医保报销比例不得低于70%。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在医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医疗制度改革、医学教育、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成就。
一、医疗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在医疗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198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医改政策,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城乡居民。
2009年,中国推出了全民医保制度,为全国所有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
在医疗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加强和改善,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条件。
二、医学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医学院校的建设方面,中国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对医学教育的投入,加强了对医学院校的支持,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医学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为医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医学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提高了中国医学教育的水平。
三、医疗技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不断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医疗技术的水平。
在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方面,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成功研制了许多高科技医疗设备,如大型医用CT、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和微创手术设备等,为医学诊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同时,中国的药品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批创新药物走出了国门,为全球医药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医疗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医疗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不断加大对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医疗设施的建设步伐。
目前,中国的医疗设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农村地区也有了大量现代化的医疗设施。
中国还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使医疗资源能够更加均衡地分布,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便利的就医方式。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在医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疗制度改革、医学教育、医疗技术和医疗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服务。
医疗保健改革的实施与影响
医疗保健改革的实施与影响医疗保健改革是指针对医疗保健系统进行的结构性和政策性的改革,旨在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可负担性、可访问性和质量。
从国际经验来看,医疗保健改革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健康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的医疗保健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现在的综合医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在2009年的全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正式提出了建立以基本医保为主体,以商业医疗保险、慈善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并在2016年全面推行了全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健改革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面貌,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医疗保健改革增强了个人的医疗保障感。
实施医疗保健改革后,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让人们不再为生病的医疗费用而感到担忧。
其次,医疗保健改革加强了医疗服务的规范化。
医疗保健改革推动了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完善了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促进了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再次,医疗保健改革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医疗保健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的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医疗机构提高效率,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水平。
但是,医疗保健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医疗保健改革的推行,医疗资源受到了重新配置。
具体来说,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它们很难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也导致了部分群众的不满。
其次,医疗保健改革中的一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比如,医保支付制度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再次,医疗保健改革中的供需关系还需要进行校准,保证医疗资源的适度配置。
总之,医疗保健改革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我国医疗保健更加规范化、高效化和共享化的目标。
2009新医改全文
2009新医改全文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
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
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
简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简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是指中国政府于2009年启动的一项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项改革旨在解决我国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下面将从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1. 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2. 实施药品价格政策,降低药品价格,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权益;3. 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4. 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5. 建立健全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医疗安全管理;6. 推行医疗资源统一配置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7. 完善全员参保、全程参保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制度,便利人民群众就医;8. 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9. 健全医疗技术评价体系,推动医疗技术创新;10. 加强医疗监管,规范医疗市场秩序;11.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12. 实施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医疗队伍建设;13. 建立全国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14. 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发展;15.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16. 加强医疗诊疗质量安全监管,减少医疗纠纷;17. 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18.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全民健康服务。
这些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十分全面,并且涵盖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患关系的改善等好的变化。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医疗核心制度的意义。
首先,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解决就医难题。
此外,实施药品价格政策,可以降低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保障用药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困难难关关闭闭破破产产企企业业职职工工一一次次性性参参保保 补补贴贴22660000亿亿元元 990000亿亿全全体体公公民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费费((每每人人约约 2200元元)) 一一次次性性110000亿亿城城乡乡医医保保机机构构建建设设
农农村村//乡乡镇镇卫卫生生医医疗疗基基础础能能力力建建设设
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 规定政府和医院的管理责任,探索基于医 院管理委员会的管理结构
• 建立药品成本控制的监管机制,使用基本 药品目录的药品等等。
私私立立医医院院
医务人才管理
• 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 在科研设置,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等方
面享有和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对其在 服务准入,监督管理方面一视同仁。
z 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开始在全中国推行。
z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 告指出过去十几年医疗改革是“失 败”的。
1985
1992
1994-1998
2000
2005
2008-2009
z 医改开始市场化 z 特殊医疗服务,包括特殊 护理,特殊病房开始出现。
z 某些政策出台包括: ¾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体系覆盖面 ¾药品公开招标体制
购,并有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 ‐‐~307种化学药和中药被列入基本药品目录,所有都会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 ‐基本药品目录基层版已出台,大医院版和国家基本药品保险目录会陆续出台。
z 所有列入基本药品目录的药品都会获得比其他药品更高的报销比例
基基本本药药品品优优先先选选择择和和合合理理使使用用
z 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 z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 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省省内内统统一一价价格格
z 公开招标和直接配送,旨在介绍中间环节的药品加价,根据国家知道价格各省内 统一价格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 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
中国2009年医疗改革及其影响
迈哲华集团
2009年9月
MARTEC®
议程
医疗改革历史和面临的挑战 医改政策 影响
1
中国医疗改革历史。
z 中国开始了医疗市场化的改革 。公立医院为了缓减国家对医院 的补助经费紧张的局面,开始有 逐利倾向,鼓励医院放活收费标 准。
z 1994年,医疗保险体系在江苏 和江西某些城市开始试点;
促促进进基基本本公公共共卫卫生生服服务务均均等等化化 推推进进公公立立医医院院改改革革试试点点
z 更多的财政资源和人力会投入到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以期平衡农村城 镇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差异。
z 今年年内,东,中,西部约100家公立医院启动改革试点,在行政,监管 和执行上进行公立医院改革的探索。
来源: 卫生部,国务院公开文件
8
2009‐11医改实施方案指出了5项重点改革,重点是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 盖比率和公立医院改革
2009‐2011医改实施方案里的5项重点改革
扩扩大大医医疗疗保保险险覆覆盖盖率率
z 截止2009年底,基本医疗保险计划覆盖至12亿人口 ¾ 目标是在未来的两年里,从60%的城镇覆盖率和90%的农村覆盖率扩大 到全民90%的覆盖率 ; ¾ 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80元提高至120元
z 2008年,具有“公益性”特质的医疗改革正式公 开向公众征集意见;
z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颁布了两部文件,标志 着第二轮医改的正式开始;I
z 8500 亿 人 民 币 的 财 政 支 出 会 投 入 到 2009 年 到 2011年的医改中;
z 基本药品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会逐渐 在2009年下半年出台
z 大部分资金会投入在低层医疗机构,和低 收入家庭;
z 8500亿会用三年时间投入,平均每年投入 2833.33亿;
z 在这8500亿投资中,3320亿会从中央政府 财政收入中出,而剩余的会从地方财政出;
— 2009年,总的医疗费用支出大约有3420 亿来自政府,其中1180亿来自中央政府;
—在整个投资中,基层医疗机构和特殊医院 是整个投资优先考虑的医疗机构投资对象。
基基层层和和农农村村是是重重点点
z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基层和农村,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 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政政府府投投入入
z 与以往医疗改革不同,这次医改强调建立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而不是市场主导。
四四大大体体系系
z 本次医改提出的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由四个体系构成: ¾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¾ 医疗服务体系 ¾ 医疗保障体系 ¾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3
总体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个人支出部分仍然过高。
中国总体医疗费用 (1985 – 2007)
10亿 RMB
1200 1050
900 750
CAGR: 18% ( 从 2000 到 2007)
1048.81 45%
600
458.66
450
215.51ຫໍສະໝຸດ 35%30059%
150
74.73
26%
20%
0
15%
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医疗费用分配不平衡, 农村和城市医疗资源分配也不平衡
• ¼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其 他富裕的沿海地区; • 西部地区只消耗了5%的医疗费用。
4
药品费用的控制是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的主要部分。
单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的趋势 (2001 – 2008)
费用增长比率 ( %)
建建立立基基本本药药物物制制度度 健健全全基基层层医医疗疗卫卫生生服服务务体体系系
z 基本药品目录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基本药品目 录列入的药品将会采取公开招标和集中配送的方式; z 其他医疗机构会根据中央政府的规则来使用基本药品。
z 政府会增加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费用,特别是在县级和乡级卫生服 务机构,和不发达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政府鼓励兴办私立医院
• 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 •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 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
性医院的税收政策。
10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基基本本药药物物制制度度定定义义 与与医医疗疗保保险险相相挂挂钩钩
z 基本药物制度体系包括基本药品目录和基本药品公开招标 ‐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
单次门诊费用增长率 单次住院费用增长率t
2001
9.1 5.2
2002
6.4 10.9
2003
8.6 8.7
2004
9.1 9.6
2005
7.5 8.8
2006
1.4 0.2
2007
5.5 6.3
2008
7.6 9.5
药品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
• ”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导致了医疗机构过分地追求药品差价收入。 • 药品招标中的问题的存在,导致药品价格并没有想预期的一样受到控制:
9
医院体系改革为私立医院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公公立立医医院院
公立医院职能
• 公立医院是公共资源而不是营利性机构; • 特需服务不得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 公立医院财政收入会逐渐由医疗服务费和
政府补助来代替原来的”以药补医“;逐步 减少药品差价或者实施零差价; • 从2009年8月分开时,在东,中,西部地 区选择12个左右具备一定条件的地级市, 在100所公立医院进行改革试点。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政府
雇员所在公司和保险公司
个人
总体医疗费用在过去的几年中增长得非常快
• 从2000年到2007年,复合增长率为18%,远远高于 中国平均GDP的增长率 • 个人支付部分所占比例从59%下降到45%,但相比 较其他发达国家10‐20%的比率,仍然过高; • 2015年,医疗费用大约为240,000亿人民币;至 此,政府负担目标30%,商业保险公司和公司团体负 担40%,剩余的30%由个人负担。
有好的资质的医生;过高的税务负担。
农村情况
• 农村居民占了70%的总人口,却只有20%的医疗资源; • 私立诊所占据了农村医疗市场的大部分。在广东省,80%在农村的诊所是私立的; • 政府想要增加卫生中心,但是由于经费限制,农村地区的公立医疗服务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低质量的医疗水
准和缺乏基本的医疗设备。
¾ ”新剂型“推高药价。更新药品名导致招标价格失真。一些“新剂型”药品不仅提高了药品的价格,而且制造出度 假投标的机会。招标企业在规格,剂型和包装上大做文章,造成招标过程十分混乱的局面。 ¾ 招标双方没有利益驱动。对于花样翻新冒充新药的各个品种的药品,除了药品监督方有权控制外,对招标方的 医院与竞标方的药厂来说,都没有降低价格的利益驱动。双方都愿意接受较高的中标价格。 ¾ 中介费用退稿药品价格。 • 医疗保险方对于定价制度的权力非常有限,药品价格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 医生回扣现象严重,导致医生喜欢开贵药。
主干层
• 这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层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计划在2011年覆盖全国90%的人群,计划在2009年底,覆盖 到60%的城镇人群和91%的农村人群; •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超过了30%,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医疗保险基金,意味着医疗保险并未真正起到保险群众健 康的作用;
补充层
• 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在体制上和市场上并未完全成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5
中国医疗保险体系可分为三纵三横。
三纵三横的医疗保险体系
补充层
主干层 基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