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表里的生物》学案分析.docx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表的喜爱之情及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培养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表的喜爱之情及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关于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钟表吗?谁能告诉我钟表有什么作用?2.那你们知道钟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表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深入理解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对表如此喜爱?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四)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表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提醒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表的喜爱之情。
(二)深入学习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作者对父亲崇敬之情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表里的生物 教案+反思
表里的生物【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5 内容。
【教学目标】1. 借助工具书学会“脆、拦、玻、璃、恶、怖、蟋、蟀”8 个认读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 学习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4.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的愿望,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2. 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3. 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
他将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表里的生物》。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1. 学会“脆、拦、玻、璃、恶、怖、蟋、蟀”8 个认读生字。
2.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4. 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1. 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
(1)生自己读。
(2)指名读。
(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如: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师相机点拨。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认为表里有个小蝎子。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深入学习1. 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主要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里的生物》教案【优秀6篇】-最新
《表里的生物》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表里的生物》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
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最新完整版《16、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16表里的生物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文章语言质朴,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比较细致,情感真挚。
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体会主人公的可爱,感受童年的美好。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1.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表里的生物》。
(板书:表里的生物)2.质疑解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梳理问题,如:什么是生物?表里的生物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解题,引导学生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阅读理解。
(一)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课文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三、重难突破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父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写作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生物习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总结出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生物学术语,如“生物钟”、“捕食者”,学生需要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到相应的语境中。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的有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举例:针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其他说明文段落的例子,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对于生物学术语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或简单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3.知识拓展:探讨钟表里的生物——蜻蜓的生活习性,了解自然界中其他有趣的生物现象。
4.表达交流: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生物特点,进行课堂分享,提高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5.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生物,用文字记录下来,进行课堂交流。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观察、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表里的生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说明文的兴趣还是挺高的。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让我觉得导入新课的方式还是有效的。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说明文的写作特点,看到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我觉得这一点做得还不错。
但是,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有些学生对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还是有些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更多直观的辅助工具,比如图片、实物或简单的动画,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入更多这样的元素。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生物观察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态度。
学生理解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描述生物。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表里的生物》及相关资料。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生物图片和实物标本。
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了解。
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表里的生物》。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巩固对生物的理解。
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学习和理解生词和短语。
4.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对生物的理解和想法。
5. 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操作。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 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下来,并思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延伸活动,如观看生物纪录片、参观生物博物馆等。
2. 学生通过延伸活动,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七、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2. 学生通过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表里的生物》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该教学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在孩子那里,他是寻找答案的热情和富有情趣的幻想;在科学家那里,他是见微知著的眼光和锲而不舍社的努力;在文学家那里,它是对未来的奇妙想象和对现实的冷静思考。
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会对天真的想法会心微笑,会对闪烁的灵感产生无限遐思。
(2)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有一个小生物。
这是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摆来摆去的是蝎子尾巴,使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3)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的童年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范围,让学生津津有味的学,兴致勃勃地说。
2.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非常贴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初一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应该会对文章很感兴趣,因此教授本课时,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
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表里的生物》教案(最新5篇)
《表里的生物》教案(最新5篇)《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知道“我”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并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表里面有没有什么生物?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解决文字障碍。
(1)读通读顺课文。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3)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3、梳理文章脉络。
课文是分两部分写的: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被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21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只许看,不许动。
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让我们从文中去寻找答案。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我”小时候有一个怎样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进行体会。
(学生画出相关句子,思考,朗读)(1)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表里的生物》教案【优秀4篇】
《表里的生物》教案【优秀4篇】《表里的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惯、圃”等11 个生字。
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谐、清脆”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4.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能够结合生活经历,与同学交流生活中遇到与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够联系课题,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1.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能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表”)2.问: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出示表内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表里面有哪些东西?生看图回答。
师总结: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但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板书“生物”),他认为表里有个活着的小蝎子之类的小动物,他就把自己童年的这一段认识,这个有趣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第16课《表里的生物》。
3.板书课题,生齐课题。
二、出示预示提示1.学会“惯、圃”等11个生字。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文中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4.学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听课文录音。
三、整体感知1.画出生字词,自学交流并汇报。
(1)生自己读(2)指名读(3)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都是“虫”字旁)。
(4)学生欣赏这些动物的图片并了解它的特点。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话(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1)让学生带着这段练习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表里的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15 表里的生物?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5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能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脆、拦、怖、蟋、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2.朗读指导本课朗读时侧重于指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对话与心理描写,朗读教学应当注意读出对话时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通过默读快速地把握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理解运用按照“整体感知——局部研读——整体把握”的步骤进行教学。
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学习。
学完本课,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手法写作文,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机械手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脆、拦”等5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
能联系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自学字词1.激趣导入,读题设问。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①学生发言交流。
②教师播放一组自然界中生物发出的声音。
(如牛、百灵鸟、鸭子、鹦鹉等动物的叫声)(2)讨论: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如雷、海浪、风等)(3)(出示旧式机械手表)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里面有生物吗?(4)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表里的生物导学案
表里的生物导学案目录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读文感知 (3)五、段落划分 (4)六、中心思想 (5)七、预习检测答案 (5)一、学习目标《表里的生物》课文学习目标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揭示出表里的生物世界的奥秘和魅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勇于尝试、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此外,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表里的生物》课文学习的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方面,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作者对表里生物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学生应通过阅读和分析,体会作者对表里生物细致入微的描绘,以及这些描绘如何揭示出生物世界的奥秘和魅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表里的生物这一独特视角,表达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难点方面,学生需要把握课文中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想象力。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课文的表面内容,还要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传达的深层信息。
此外,学生还需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难点。
为克服这些重难点,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并激发自己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想象力。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表里的生物》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中的“我”指的是作者__________时候的自己。
2. “我”认为表里有个__________,动听的声音是__________发出来的。
二、选择题1. “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还有点怀疑?()A. 父亲没有给“我”打开表盖看里面的生物。
统编版小学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2)
统编版小学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1.1 《表里的生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
1.2 《表里的生物》主要讲述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等,将一个充满好奇、天真的孩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科学探究过程中想象与事实关系的思考。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童趣,很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及对人物描写手法的掌握。
2. 学情分析2.1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他们对科学相关的话题也比较感兴趣,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人物的文章,对人物描写手法有一定的认识。
2.2 然而,对于文中一些复杂的心理描写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在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理解想象与事实在科学探究中的关系方面,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正确认读“蝎、蟋、蟀”等生字,会写“脆、拦、玻”等字,能够准确读写“清脆、拦住、玻璃”等词语。
3.1.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段落。
3.1.3 了解文中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默读、精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好奇、天真的性格特点。
3.2.2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学会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感受文中“我”对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3.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想象与事实在科学探究中的关系。
《表里的生物》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表里的生物》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故事。
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现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生活细致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1 知识点梳理- 生字词:文中包含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如“蝎”“蟋”“蟀”等,这些生字对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识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人物描写: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充满好奇、天真的儿童形象。
例如,“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大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一段心理描写,详细地阐述了“我”当时的想法,也为后文“我”对表的好奇做了铺垫。
- 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我”对表的好奇,然后是探究表的过程,最后写“我”相信表里有小蝎子的结果。
这种结构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叙事逻辑。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种富有哲理和童真的散文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生活中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文中的“我”有相似之处,这是引导他们理解文章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然而,学生可能在理解文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描写和对抽象概念的把握上存在挑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清脆”“单调”“神秘”等。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
2024年小学语文公开课《表里的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表里的生物》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生物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表里的生物》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对生物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表里的生物”、“细胞”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表里的生物》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分组合作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物。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词语解释:学生合作探究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如“表里的生物”、“细胞”等。
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参观生物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生物实验的乐趣,增强对生物的兴趣。
2. 观察身边的生物: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表里的生物》备课教案
《表里的生物》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表里的生物》,了解作者冯至以及作品背景。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表里的生物》的主要内容。
(2)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如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表里的生物》的电子文档或纸质教材。
(2)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冯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表里的生物》。
(2)了解作者冯至以及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简单介绍作者冯至以及作品背景。
(2)板书课题《表里的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a. 课文讲述了哪些生物?b.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哪些?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生物的描述。
2. 学生选择一篇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下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冯至的其他作品,如《杜甫诗选》、《古诗十九首》等,以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表里的生物》备课教案
《表里的生物》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表里的生物》。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朗读和复述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表里的生物》。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朗读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表里的生物》2. 生字词卡片3. 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4.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世界。
(2)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生物的知识。
(3)简介课文《表里的生物》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体会字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物有哪些特点?(2)小组汇报:分享探讨成果。
5. 朗读训练(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生物的特点。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对表的好奇心,引发了他对表内生物的猜测和探索。
本文语言生动有趣,心理描写细腻,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教学目标1、会写“脆、拦”等 8 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 17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能体会“我”对表里的生物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教学难点体会“我”对表里的生物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默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对什么东西特别好奇过?比如说,一个神秘的盒子,或者是一个从未打开过的抽屉?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一个和你们一样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好奇的东西呀,是一只表!让我们走进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
比如“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善于观察,对声音充满了好奇,并且有着自己的思考。
再比如“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表里的生物》教案
《表里的生物》教案《表里的生物》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
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这使他充满了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所以教师授课时尽量营造这种亲切的氛围,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学,兴致勃勃地说。
2、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帮助学生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读读记记“蝎子、蟋蟀、蝈蝈、恐怖、和谐、呈现”等词语。
3、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4、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篇是略读课文,要以自主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深入理解课文。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明确自学方法及内容.出示自学提示:(1)学会“蝎、蟋、蟀、蝈”4个要求认会的生字,读读记记“蝎子、蟋蟀、蝈蝈、恐怖、和谐、呈现”等词语。
(2)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带着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语,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
1.我会认。
出示生字,归纳这些生字的特点。
2.我会读。
出示词语。
3.我会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师进行点拨并板书事情发展的主要情节。
《表里的生物》学情分析
《表里的生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题:科学精神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
(2)基于阅读:学生基本具备了朗读课文的能力,已经学会默读,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梳理文章内容尤其是比较长的课文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说出感受和想法,需要继续提高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3.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冯至的一篇回忆儿童生活的散文。
全文时间线索清晰,围绕课题,讲了小时候的“我”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很好奇,父亲告诉我表里面有一只小蝎子,我信以为真,后来慢慢明白,表里面是没有生物的。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好奇心强,爱观察,善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形象。
本课的学习重点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表里的生
物》学案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表里的生物》学案分析
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蝎、蟋、蟀、蝈”4个字。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学生发言交流。
)(二)教师展示一组自然界中生物的声音。
(如狮子、百灵、鹅、鹦鹉等。
)(展示课件第三屏)讨论:出了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有。
如海浪、风、石块撞击等。
)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课后生字(带词)。
(三)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展示课件第四屏)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首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
“表里的生物”及特别之处: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展示课件第五屏)(师生参与讨论。
)
2.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
(1)“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
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随机展示课件第六、七、八屏)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出“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
三、研读对话,角色扮演
(一)同学们,文中的对话很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自朗读对话两遍。
(二)你喜欢哪个角色?读一读。
1.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
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
“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2.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展示课件第九、十屏)(两部分对话选一部分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师生小结
五、课堂练习
1.写一段带有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话。
(不少于150字。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没有请求,父亲就()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我看得(),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
的表里边()。
(展示课件第十一、十二屏)
六、作业
大自然中的声音多种多样,选几种写一写。
板书设计:22*表里的生物
善于观察我勤于思考不断探索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以充分体现童真童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自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加强阅读文本和解读文本的方法指导,朗读方面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