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设计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包括氮、氧、臭氧、二氧化碳等。
2.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影响因素。
3. 掌握各分层的特点和主要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垂直分层。
2. 教学难点:不同分层的特点和现象,以及各分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相关资料。
2. 准备教学器械,如投影仪、放大镜、地球仪等。
3. 准备相关视频和案例,用于诠释不同分层的现象和影响。
4. 设计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分层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讨论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地球上生物得以生存的必需条件,教师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现象。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观看动画短片来深入学习这一内容。
起首,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基本观点。
大气是我们周围的空间环境,它包抄着地球并给予我们温暖和珍爱。
地球上的生物都依靠于大气中的某些元素才能生存。
那么,大气主要由哪些成分构成?它又是如何分层的呢?2. 新课学习(1)大气的组成教师介绍大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氩气等。
并介绍它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
同时,引入二氧化碳的话题,讲解其对地球温度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师介绍大气的垂直分层现象,即从地面到高空,大气的组成和密度会发生变化。
教师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不同高度的大气特点。
3.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大气各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大气环境。
(2)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如雾霾、臭氧层空洞等),讨论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珍爱大气环境。
5. 作业安置(1)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调查内地的大气环境状况,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讲授新知
1.大气组成:介绍大气的主要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以及稀有气体、水汽、杂质等。通过图表展示各成分的体积比例,解释各成分对环境的影响。
2.大气垂直分层:讲解大气层从地表到太空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详细介绍各层大气的特点、高度范围、温度变化规律等。
5.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一本与大气科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大气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大气层》等,拓展知识面。
6.环保主题活动:
-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
1.思考题和实践活动需认真完成,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研究性学习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大气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层对生物、气候、天气等方面的影响。
2.学生发言: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强调大气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关注大气环境问题,提高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气各层的具体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大气组成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稀有气体、温室气体等成分的了解,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强化。
-结合所学的GIS知识,制作一份关于大气层特征和影响的电子地图,展现各层大气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作用。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一、自我介绍各位师兄师姐、老师、领导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型是新授课,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分析等几个环节来说课。
首先我们来进行课程标准要求解读。
二、说课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并说明对生产生活的联系。
学科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大气垂直分层。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不同大气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充分利用各种大气成分与大气层,发挥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积极影响。
4.地理实践力:个人参与减缓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的生活实践。
三、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1)地位:本节课是出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它既联系了第一章学习的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大气圈,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它与后面的大气受热状况、大气运动状况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
考虑到本校学生起点较高和需要开发较多的思维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既顾及了知识的整体性,又考虑了知识的层次性,为了让学生下一步了解和学习大气打下基础,要在原有课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延伸知识和联系实际,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后面几节课的教学。
(2)内容:本节课分为2部分内容,分别是:1)第一部分是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等,其中干洁空气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了解各低层大气组成成分的作用。
2)第二部分是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分别从大气厚度、大气组成、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对人类活动的联系来学习。
四、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经能够围绕问题自主思考,已经具备一定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大部分学生求知欲强,乐于探究,对大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缺乏较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能素养对标【必备知识一:大气的组成】地理事实1.低层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
2.低层大气主要组成成分的作用(1)干洁空气①主要组成及其含量(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臭氧等含量很少。
②作用: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同时能够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和杂质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核心概念低层大气:指的是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中下部。
低层大气所含空气占整个地球大气层80%以上,对天气和气候有直接的影响。
【必备知识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理事实1.划分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分层(1)对流层①高度范围:低纬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地区为8-9千米。
②主要特点及其成因: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大气上冷下热。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③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高度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
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 2.1)。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提问: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宇航服主要是为了适应39千米高空大气稀薄、温度低的环境。
由于地球引力减弱,高空大气与近地面大气相比,密度降低、氧气和水汽含量减少。
【新课讲授】一、大气的组成教师: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中主要成分有什么呢?1.大气成分学生:阅读读课本P28页,说出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
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低层大气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
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
问题1:读图2.2,干洁空气的成分有哪些?干洁空气的成分的占比分别是多少?展示图片,让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
学生:在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以及少量其他气体,其他气体还包含少量的氢、氖、氯、氤、臭氧等2.低层大气的作用【成果展示】分小组上台展示介绍。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各种气体的认识(可从该气体对生物体、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讨论),分组讨论(5分钟)。
第一组:氧气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杂质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人类活动与大气污染问题:读图 2.3通过北京优良天气和污染天气的对比,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是造成大气成分和含量的主要原因。
小结: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和读图2.4获取信息。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课堂练习(一)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课时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成分,第二部分大气的垂直分层。
整体采用“情境创设—分组探究—归纳总结”方式展开。
通过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恐龙灭绝之谜为大情境背景。
并在情景下设计一系列问题活动,将知识串联起来。
背景:恐龙灭绝之谜专题一:恐龙灭绝之迷——大气成分的改变情景一:大气成分的改变导致恐龙灭绝情景二:小行星撞击地球途经哪些大气层运用这两大情境贯穿整个“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通过若干图片、日常生活案列以及若干问题串及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以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旨在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及地理实践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二、情境任务设计三、教学过程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当堂训练(含答案)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产生潜在的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2含量与日俱增2含量增加2.下列关于大气成分比例变化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②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③酸雨增多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到达海拔82.7千米的高空,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教学目标1、依据图表资料,说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依据地理资料,说明大气成分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高度3、依据地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通过图表资料,探讨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2、教学难点不同大气分层的天气状况及缘由;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气流的运动方向〔特征〕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书本图2.1及引言局部,导入新课内容、〔二〕讲授新课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杂质〕1、干洁空气〔1〕概念低层大气中〔25km〕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2〕组成氧: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根本元素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根本原料;汲取地面辐射的力量强、使气温上升〔举例:捂被子〕臭氧:汲取紫外线,使大气升温;削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爱护作用2、水汽和杂质〔1〕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一系列天气现象,伴随着热量的汲取和释放作用:使大气升温〔洗澡放热水〕(2)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降水的条件:充分的水汽;凝聚核〔杂质〕;降温〔遇冷凝聚〕→空气上升→受热〔水壶烧水〕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密度自下而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大气分层〔认真看图2.5〕顶部:60℃.〔1〕对流层〔可适当补充逆温〕①气温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大气运动状况:对流运动〔上部冷,下部热〕③高度范围:高纬:〔纬度高,大气对流弱〕:89km中纬:1012km低纬:〔纬度低,热量充分〕:1718km④天气状况:天气简单多变,多云、雨、雪等天气缘由:a、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b、对流运动〔空气上升,大气降温〕〔2〕平流层①高度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km②气温特征: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缘由:在平流层22km27km处有臭氧层。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大气的基本概念,对大气层有初步的了解,但对其深层结构和作用机理认识不足,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探讨;
2.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突破重点与难点
-制作大气层结构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气层的垂直分层;
-利用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演示大气层各部分的相互作用,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飞机要在对流层飞行?”“大气层对气候变化有何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的概念、组成及其在地球上的作用;
2.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的基本原理,了解各层大气的特点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教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大气层结构图,标注各层的特点、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巩固对大气层垂直分层知识的掌握。
2.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与大气层相关的现象,如飞机飞行、天气预报等,分析其与大气层的关系,并撰写分析报告。
高中必修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板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氩气;⑤臭氧。
2.水汽和杂质:①水的相变;②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高度: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②组成;
③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①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②组成;③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高度:平流层顶部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②组成;③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流星体燃烧,形成流星现象;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讲述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
包围着地球的厚厚的大气,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护层。
人类活动可能导致大气中某些成分及其含量发生变化,并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各层有何特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有怎样的联系?大气是怎样受热的?大气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本章内容包括两节,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本节课主要阐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5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一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设计
量
气
体
CO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化石燃料的使用,植被的破坏→CO2增多→全球性气候变暖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少量的紫外线还有杀菌的作用.
氟氯烃→臭氧含量减少,形成"空洞"→发生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作用,吸收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反射,散射作用
简单的总结性,理顺知识的因果关系,把这节课推向高潮,效果良好.
利用简洁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化繁为简,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符合教学巩固性原则.
板书: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作用
人类活动的影响
低
层
大
气
干
洁
空
气
主要成份
氮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份,肥料
氧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氧化反应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呢(生:这是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那么布在地球外围2000~3000千米的大气层中,在这厚厚的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呢
多媒体《大气的垂直分层》图.
师生共同识别:(1)图中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其中的曲线又表示什么从下而上一共分为几层
最后完成课堂二题活动练习
板书设计:表格式和图解式两种.
如下表:
这样引课过渡自然,不仅复习旧知识而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认定目标,学习有方向.
从课文中自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运用旧知识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教案设计模板课程版块授课老师授课班级课题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文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气的物质组成、垂直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并能够分析各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培养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观念和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对大气影响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大气的组成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原理,并能够分析不同大气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2)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辩证地看待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教学难点(1)理解大气各层运动状况与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
(2)掌握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度与广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图像演示法、比较法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播放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视频和雨、雪、雾景观图的动画。
(2)准备教材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3)准备干洁空气成分比重图的相关资料,以及彩笔、白纸等绘图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一段关于气象气球升空至平流层边缘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气象气球到达一定高度后必须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外壳?以此激发学生对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的好奇心,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如气温逐渐下降、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小等。
同时,学生尝试解释气象气球外壳材质特殊的原因,初步认识到不同高度大气环境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素材引入新课,不仅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兴趣,还为后续深入探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基础。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一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组成,掌握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功能。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理解。
2.总结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小明参加户外探险活动的案例,将抽象的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山顶上的大气压力低?”,“气温为什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地观测,鼓励他们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作业撰写和课堂分享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能够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一、课标解读内容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本节内容的核心内容是“大气〞,大气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和最活泼的要素。
本节内容涉及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这两方面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行为条件是“运用图表等资料〞,大气的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学时可以借助大气成分图、垂直分层图等资料。
行为动词是“说明〞,它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同学不仅能解释清晰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还能举例说明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使用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的“其次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这一节是学习大气的第一节,为大气受热和热力环流的学习打下根底。
教材供应了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图表,教材正文中既有对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表达也有对其与生产生活联系的表达,符合课标要求。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局部,一是大气的组成,二是大气的垂直分层。
两局部内容之前有一个导入,导入局部是“坠落人〞鲍姆加特纳的例子,由于这个例子离同学生活较远,因此选用其他案例进行导入。
大气组成局部有2幅图,正文,案例和活动。
2幅图分别是大气干洁空气成分图和大气污染现象,这两幅图利于实现课标要求,故教学时保存。
案例是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人类活动,这局部利于引导同学从图表中归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有利于引导其思索二氧化碳变化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故这局部保存。
活动的教学效果和案例局部类似,但活动会占据较多时间,因此考虑课堂时间问题,将活动局部可作为课后思索题。
大气垂直分层局部有正文,2幅图,1个自学窗。
2幅图内容分别是大气垂直分层和高空俯视的云,两幅图保存。
自学窗是关于臭氧的学问拓展,留给同学课下阅读。
三、学情分析学问方面,同学通过生活阅历中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了解了一些关于大气组成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学问,但还不够完善。
阅历方面,由于大气这一节的内容较为抽象,同学难以直接获得相关阅历,因此可以多用图片图像等关心同学进行地理感知。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说课稿人教版(2019)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首先,咱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教材。
这部分知识属于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的核心要点。
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大气的成分及其各自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还详尽剖析了大气垂直分层的结构特征和独特性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且深刻地理解大气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为后续有关气候形成机制、天气变化规律等更为复杂和深入的知识学习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呈现出了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清晰逻辑。
首先,教材开篇详细介绍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包括占据主要比例的干洁空气,如氮气、氧气、氩气等,以及含量相对较少但作用不可忽视的水汽和各种杂质。
对于每种成分,都清晰阐述了其在大气系统中的占比、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对地球生态和人类活动产生的重要影响。
例如,氮气作为大气的主要成分,虽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却是生命有机体构建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来源;氧气则是维持大多数生物呼吸作用的必需物质。
随后,教材将重点转向大气的垂直分层,依照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顺序依次展开。
对于每一层,都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如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大气的气流运动状态、常见的天气现象,以及各层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等。
比如,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这是由于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对流运动旺盛,从而导致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活动产生了直接且显著的影响。
平流层中,气温则随高度升高而逐渐上升,这主要归因于其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的紫外线辐射,气流相对平稳,非常适合飞机的长途飞行,是航空运输的重要空间领域。
教材的编排不仅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而且图文并茂、案例详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概念,例如大气的受热过程、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现象等,单纯依靠教材的文字描述和静态图片,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动态演示、实际观测数据或者模拟实验来辅助理解和消化。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重难点
1.大气组成及其作用的理解:学生对大气成分及其作用的认识是本章节的重点,特别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生物圈和气候系统中的作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这些气体比例的变化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生存的影响。
-设想:通过化学与生物学的跨学科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如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气体成分的重要性。
1.学生对大气组成及作用的理解程度,关注其在知识衔接上的困难,适时提供形象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针对学生在大气层结构方面的认知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分层提问、个别辅导等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产生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环境保护问题,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安排户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层变化对天气的影响,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大气层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关注环境、关爱地球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善于思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地球大气层图片,如晴朗的天空和浓雾天气,引发学生对大气层变化的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大气层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层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新课的学习提供思考的方向。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提交时,请附上作业封面,注明姓名、班级、日期等信息。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对地球上的大气已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生具备以下学情:
1.学生已了解大气的基本成分,但对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2.对于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学生可能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对其具体特点、成因和应用等方面的理解有待加强。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壮观图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提问方式回顾已学的大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桥梁。
2. **知识传授**: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大气的组成成分,使用动态图表展示各成分的相互作用。
-通过模型演示和动画模拟,直观地展现大气垂直分层的结构和特点。
3. **难点突破**: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的基本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以及水汽、杂质等微量成分。
2.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的特点及其划分依据。
7. **评价反馈**:
-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别化指导。
-采用总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或项目作业,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说课稿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说课稿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章节的导言部分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这条主线,在说明大气环境的范围后,突出介绍了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影响,为学生初步认识大气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作了开场白。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与后面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及天气、气候现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是学习后几章节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认知:①了解大气环境的重要意义。
②记住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作用,及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的变化及其危害性。
③记住大气各垂直分层的名称、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能力培养:①通过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培养识图、分析图的能力。
②通过从大气各垂直分层的气温一大气各垂直分层的运动一与人类关系间的密切联系,训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思想教育:认识大气的成分、运动等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树立人类活动要利于大气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基于大气的成分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归纳为:①大气的组成物质及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大气各垂直分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各层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4.教材的处理这一段教材的涉前、涉后知识较多,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教学中要求注意承前启后,多考虑知识的整体联系。
导入新课时,先复习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再承转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和宇宙环境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还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讲到矿物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改变大气成分时,可“联系太阳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等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矿物燃料形成和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能量转换情况。
讲到高层大气中电离层与无线电通信的关系时,可联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宇宙射线→大气电离层→无线电波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人造地球卫星的分布高度多在几百公里,从大气状况来说这样有什么好处
投影展示
归纳:可见不同成分(二氧化碳,水汽,臭氧等)对太阳辐射及其转化而成的地面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从而揭示该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进而揭示该层大气的运动特点与天气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
简单的总结性,理顺知识的因果关系,把这节课推向高潮,效果良好.
利用简洁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化繁为简,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符合教学巩固性原则.
板书: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作用
人类活动的影响
低
层
大
气
干
洁
空
气
主要成份
氮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份,肥料
氧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氧化反应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气主要成分对环境生命活动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和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难点:大气各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原因,大气运动方向和天气变化状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4,教材处理可分两部分:一是大气环境和大气的组成这一部分可设计表格或简单的设问让学生阅读并小结,教师可以将大气的作用知识适当的延伸,如与物理化学的联系,大气热力作用联系等.二是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部分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前后因果关系密切,如大气成分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密切相关,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与大气运动的联系,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状况的关系,天气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学习本部分内容时重点从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入手,由因导果,层层深入,大气各层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我校的学生可以将这一部分知识与第一章和下一节大气运动适当联系,为学好下一章打下良好基础.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分层
高度(Km)
气温变化
原因
气流运动特征
天气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9-18
递减
地面为主要直接热源或靠对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吸收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复杂多变
影响人类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活动
平流层
50-55
递增
靠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增温
以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
导入新课
展示图表
设问展示目标
边填表格边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
承转过渡
多媒体展示
师生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思考
归纳小结:
总结
作业
板书设计
复学习导入:在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宇宙环环境,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普通又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因为它有生命地球有别其他行星没有的条件是什么呢(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那也就是说如果缺少其中任一条件,地球上就不会命生命存在了(是的!)那么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起来学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呢(生:这是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那么布在地球外围2000~3000千米的大气层中,在这厚厚的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一直递减呢
多媒体《大气的垂直分层》图.
师生共同识别:(1)图中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其中的曲线又表示什么从下而上一共分为几层
最后完成课堂二题活动练习
板书设计:表格式和图解式两种.
如下表:
这样引课过渡自然,不仅复习旧知识而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认定目标,学习有方向.
从课文中自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运用旧知识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拓宽: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折创新能力.
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微
量
气
体
CO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化石燃料的使用,植被的破坏→CO2增多→全球性气候变暖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少量的紫外线还有杀菌的作用.
氟氯烃→臭氧含量减少,形成"空洞"→发生皮肤病甚至皮肤癌.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作用,吸收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反射,散射作用
高层大气
2000-3000
先递减,后递增
-
-
-
无线电短波通讯
4,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又有什么作用知识拓展:A,由于成云致雨而导致水汽的三相互相转变化,对大气和地面温度会产生什么影响呢B,对太阳辐射两者起什么作用呢C,对地面辐射水汽起什么作用呢
5,以上大气成份是否固定不变呢.(出示部分资料:30年以来二氧化碳变化和氯氟烃每年产量)
大气组成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它与后面的大气热力状况,大气运动以及许多天气,气候气象知识都有直接联系,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考虑到本校学生起点较高和需要开发较多的思维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既顾及了知识的整体性,又考虑了知识的层次性,为了让学生下一步了解和学习大气打下基础,要在原有课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延伸知识和联系实际,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后面几节课的教学.
设问:(2)曲线有什么变化规律成什么
什么形状呢(3)各层气温变化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关对流层几个问题:
A,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B.对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什么
C.对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D.对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
以上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想一想.
二,说教法.
1.教学及依据:因果分析方法,读图分析法,开放式教学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是本节教学法的主要目标.虽然本课抽象内容较多,但一方面对于重点中学生对本章有一点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经过本章节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的分折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分折地图的方法.本节许多知识都内含于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如大气各层的人类活动,地理现象等,本节可用多媒体和设问帮助理解和记忆.
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分折和比较而得出的,学生学会在适应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本节中我通过设计表格和对比分折得出大气垂直分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们是这样比喻地球上的大气的:(1)大气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气是地球的空调器;(3)大气是地球生命呼吸所需氧气的源泉;(4)大气是风云变幻的大舞台.可见,大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层则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特征,其中,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层次;目前,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大气的成分影响越来越明显,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总结:对流层大气内在的因果联系:大气组成空气的温度变化(上冷下热或上热下冷)大气的运动(垂直运动或水平运动)天气的变化(云雨复杂多变或晴朗)
各层设问:平流层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么有这些不同
用对流层相同因果联系,说明平流层的内在各要素联系.
设问:A,高层大气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呢
从乞力马扎罗山积雪过渡到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怎么样变化,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未知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参与意识.
运用图像加强直观教学,培养读图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从图上自我获取知识能力.
用因果分析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和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本课适合于我校或重点中学高一年学生,一般中学高一年学生对知识扩展部分可以不讲.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手段及依据: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图,色,声,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层现相关地理事物,现象和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和记忆.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学生具备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知识点多且学习知识难度较大,我在讲授时通过精心设问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因果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多媒体展示《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表格.
设问:1,回忆初中化学内容,大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3.除了氮和氧,干洁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呢各有何作用知识拓展:氮有何工业用途呢氧在物理化学中作用起什么呢
4,二氧化碳和臭氧等有何作用提问:过多的紫外线会伤害动植物,那么,要是紫外线全部被臭氧吸收是否合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