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机械基础中职教案9篇【完整版】

2023机械基础中职教案9篇【完整版】

2023机械基础中职教案9篇【完整版】机械基础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等基本概念2、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1)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简单扼要的计算2)了解机械机械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3)了解常用的机构和机械传动原理;4)了解金属零件的联接和支承5)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内容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调查法、练习法、实验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手段:常规或现代(多媒体投影、音像资料、各种教具、实物、案例素材文件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机器与机构、构件和零件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四、课时分配计划:2课时布置作业:0-1,0-2实施情况及课后教学效果分析引言当人们拓展视野、深入到创造物质世界活动中时会发现,单纯的数学、物理或化学,常常无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不同的应用领域,需要将数、理、化知识适度综合,高度概括,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理论体系,这便产生了诸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等门类众多的应用工程科学。

它们是创造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物质世界的应用理论基础。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机械工程的研究对象是机械。

什么是机械?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1.机器机器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能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工具。

图1一1所示的台钻是比较常见的典型机器。

观察其工作过程:电动机1转动,驱动带传动,带传动又将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变速箱2内的齿轮系,变速箱中的主轴与钻头3直接联接,从而熔话动与动力传涕给了钻头。

最后完成对工件的切削加工。

图O-2所示为牛头刨床,它由电动机1通过带传动3和齿轮传动装置2实现减速,又通过暇动导杆机构9改变运动形式,使滑枕5带动刨刀7作往复移动来实现刨削。

由上述两例分析表明,机器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原动装置一传动装置一执行装置。

机械最常见的原动装置是电动机。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的本质和作用。

介绍机械的分类,包括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1.2 机械的组成部分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附件、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各个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1.3 机械的性能与参数讲解机械的性能指标,包括力、速度、精度、效率等。

介绍机械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传动机械的类型与原理讲解传动机械的类型,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

介绍各种传动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2.2 齿轮传动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包括齿轮的形状、齿数、模数等。

介绍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3 皮带传动与链条传动讲解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皮带和链条的规格、张紧方式等。

介绍皮带传动和链条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第三章:机械结构3.1 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讲解机械结构的基本要素,包括梁、柱、板、壳等。

介绍各个要素的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3.2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等。

介绍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3 机械结构的优化讲解机械结构优化的目的和方法,包括尺寸优化、形状优化等。

介绍结构优化算法和应用。

第四章:机械零件4.1 机械零件的类型与功能讲解机械零件的类型,包括轴承、齿轮、联轴器等。

介绍各种零件的功能和应用。

4.2 机械零件的材料与选择讲解机械零件的材料,包括钢、铝、塑料等。

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方法和原则。

4.3 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讲解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切削等。

介绍零件的装配方法和工艺。

第五章:机械系统5.1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讲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主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介绍机械系统的分类,包括简单机械系统、复杂机械系统等。

5.2 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介绍机械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机械基础》第一章 机械传动

《机械基础》第一章 机械传动

第一章机械传动【教学要求】1、熟悉机械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的场合。

2、了解级机械传动的基本参数。

3、会计算传动比。

4、了解机械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措施。

5、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形齿轮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

6、掌握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7、熟悉蜗杆传动的维护措施。

8、认识螺纹连接的放松方法。

9、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和各轮轮向的判断和惰轮的应用。

【教学目的】通过机械传动的学习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形齿轮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掌握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和各轮轮向的判断和惰轮的应用。

了解机械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措施、会计算机械传动的传动比。

熟悉机械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的场合。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形齿轮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机械传动的传动比计算。

【学习概要】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4、蜗杆传动5、涡轮传动6、轮系第一节 带传动【教学重难点】1、带传动得的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的场合;2、V 带的传动参数;3、包角和传动比; 【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主要以预习练习为主,辅助教师对习题讲解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目的。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概述1.带传动的组成:主动轮 、 从动轮 、挠性带 。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以张紧在至少两个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和(或)动力。

3.带传动的传动比i机构的传动比——机构中瞬时输入角速度与输出角速度的比值。

带传动的传动比就是主动轮转速n 1与从动轮转速n 2之比:4、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二、V 带传动 1、V 带1122n i nV 带传动——由一条或数条V 带和V 带带轮组成的摩擦传动。

机械基础教案初中

机械基础教案初中

机械基础教案初中课程名称:机械基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和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

3. 理解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

4. 能够运用简单的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物模型或图片。

3. 简单的机械装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机械是指机器和机构的总称,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自行车、汽车、电视等。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机器和机构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机器和机构的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机器和机构的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功能教师介绍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动机、传动系统、刹车系统等,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

3. 力和运动的基本原理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基本性质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的基本原理。

4. 应用实例分析教师展示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杠杆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机械的分类和特点教师讲解机械的分类,如传动机械、执行机械等,并介绍各类机械的特点。

2. 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教师简要介绍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制作方法。

3. 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教师讲解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引导学生注意机械的使用和保养。

4. 应用实例分析教师展示复杂的机械装置,如汽车、洗衣机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

中职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机械的传动方式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概述(1)机械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机械的分类和特点;(3)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机械传动(1)传动的概念和作用;(2)齿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原理及应用;(3)传动系统的设计与选择。

3. 机械零件(1)机械零件的分类;(2)轴、轴承、齿轮、链条等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3)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和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机械传动的原理及应用;(3)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的计算和设计;(2)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3)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基本概念、传动原理和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机械传动系统和零件应用;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组装和调试机械模型;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机械零件的选型和设计。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传动原理和零件应用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12课时;2. 教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4课时;3. 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理论知识。

机械基础教案(中专)

机械基础教案(中专)

机械基础教案(中专)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概念解释机械的定义强调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2 机械的分类介绍常用机械的分类和特点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机械1.3 机械的基本参数介绍机械的基本参数,如功率、效率等解释参数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机械零件的概述解释机械零件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机械零件在机械中的重要性2.2 常用机械零件的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承等解释零件的构造和功能2.3 机械零件的配合与连接介绍机械零件的配合与连接方式解释配合与连接的重要性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机械传动的概述解释机械传动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机械传动在机械中的重要性3.2 常用机械传动的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解释传动的原理和特点3.3 机械传动的选型与计算介绍机械传动的选型与计算方法强调选型与计算的重要性第四章:机械制动与控制4.1 机械制动的概述解释机械制动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机械制动在机械中的重要性4.2 常用机械制动的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制动方式,如摩擦制动、液压制动等解释制动的原理和特点4.3 机械控制与调节介绍机械控制与调节的方式和方法强调控制与调节的重要性第五章: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5.1 机械设备的使用介绍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重要性5.2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介绍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内容和方法强调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5.3 机械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修介绍机械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修方法强调及时维修的重要性第六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6.1 金属材料的概述解释金属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强调金属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6.2 常用金属材料的介绍介绍常用的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等解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6.3 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热处理的种类和工艺第七章:机械加工工艺7.1 机械加工工艺的概述解释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机械加工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7.2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等解释加工方法的原理和特点7.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强调编制工艺规程的重要性第八章:机械设计基础8.1 机械设计的概述解释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机械设计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8.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分析、规划、计算等解释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的应用8.3 常用机械设计原理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如强度、刚度、运动等解释原理的应用和意义第九章: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9.1 机械制造工艺的概述解释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机械制造工艺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9.2 常用机械制造工艺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如铸造、焊接、热处理等解释工艺的原理和特点9.3 机械制造设备的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如车床、铣床、钻床等解释设备的功能和应用第十章:机械自动化与技术10.1 机械自动化的概述解释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制造中的重要性10.2 常用机械自动化设备介绍介绍常用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如PLC、等解释设备的功能和应用10.3 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介绍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强调技术在现代制造中的重要性和前景第十一章:机械设备的安全与环保11.1 机械设备安全概述解释机械设备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安全措施在机械操作中的必要性11.2 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介绍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强调遵守规程对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性11.3 机械设备环境保护解释机械设备操作对环境的影响介绍减少机械设备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和方法第十二章: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12.1 机械设备安装概述解释机械设备安装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正确安装对机械设备运行的影响12.2 机械设备安装步骤与技术要求介绍机械设备安装的步骤和技术要求强调遵守安装步骤和技术要求的重要性12.3 机械设备调试与验收解释机械设备调试的概念和目的介绍调试和验收机械设备的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机械设备的改造与创新13.1 机械设备改造概述解释机械设备改造的概念和意义强调改造对提高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性13.2 机械设备改造的方法和实例介绍机械设备改造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例展示改造前后的效果和性能提升13.3 机械设备创新解释机械设备创新的意义和驱动力介绍机械设备创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第十四章: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14.1 机械设备管理概述解释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强调有效管理对机械设备运行的影响14.2 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介绍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方法强调定期维护保养对机械设备性能的保障作用14.3 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解释机械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的重要性介绍故障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五章:机械设备的未来发展15.1 机械设备发展趋势解释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强调科技进步对机械设备的影响15.2 机械设备的创新技术介绍机械设备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强调新技术对机械设备性能的提升作用15.3 机械设备未来挑战与机遇分析机械设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机械设备行业的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基础的相关知识,包括机械概述、机械零件、机械传动、机械制动与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加工工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自动化与技术、机械设备的安全与环保、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械设备的改造与创新、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机械设备的未来发展等内容。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个)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个)

_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6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3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0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6。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整体结构;3. 演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看并动手操作;4. 讲解机械传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5. 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教案名称形式教学目的了解螺纹的应用和分类、代号教学重点1、了解螺纹及主要参数;2、机械制造常用螺纹及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3、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4、螺旋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教学难点1、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手段2、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与校核辅助手段模型或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及说明;★教具演示并导入新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螺纹联接:利用螺纹零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相对固定起来的联接。

螺旋传动:利用螺纹零件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从而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装置.一、螺纹的形成二、螺纹的类型1、按线数分在圆柱体上沿一条螺旋线切制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

也可沿二条、三条螺旋线分别切制出双线螺纹和三线螺纹。

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多线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2、按螺旋线绕行方向按螺旋线绕行方向的不同,又有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之分。

通常采用右旋螺纹,左旋螺纹仅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3、位置分螺纹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之分。

在圆柱体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外螺纹,在圆孔的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普通螺纹又有粗牙和细牙两种。

公称直径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升角小,自锁性好,螺杆强度较高,适用于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以及薄壁零件的联接。

细牙螺纹比粗牙螺纹的耐磨性差,不宜经常拆卸,故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粗牙螺纹。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的主要参数:(1)大径(d、D)——螺纹的最大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对内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

标准规定大径为螺纹的公称直径。

(2)小径(d1、D1)——螺纹的最小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1),对内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1)。

(3)中径(d2、D2)——处于大径和小径之间的一个假想圆柱直径,该圆柱的母线位于牙型上凸起(牙)和沟槽(牙间)宽度相等处。

此假想圆柱称为中径圆柱。

(4)螺距(P)——在中径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S)——同一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对单线螺纹,S=P;对于线数为n的多线螺纹,S=np。

(6)牙形角(α)——在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形两侧边的夹角。

(7)升角(λ)——在中径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四、螺纹代号与标记1.普通螺纹螺纹的标记由螺纹代号、螺纹公差代号和螺纹旋合长度代号组成。

例 M24×1.5左—5g6g—L其中M24——代表公称直径为24mm的螺纹1.5——表示螺纹的螺距为1.5mm左——代表螺纹为左旋螺纹5g——螺纹中径公差代号6g——螺纹顶径公差代号L——代表螺纹旋合长度注:(1)粗牙普通螺纹不标螺距(2)中径与顶径公差代号相同只须标一个。

(3)右旋螺纹旋向不标(4)中等旋合长度时可不标代号。

短旋合长度时标S,长旋合长度时标L,特殊时也可标出旋合长度数值,2.管螺纹非螺纹密封用的管螺纹由螺纹特征代号(G)、尺寸代号和公差等级代号(A、 B)组成。

例:G 1 1/2A表示公称直径为1 1/2英寸公差等级为A级外螺纹。

G1 1/2表示公称直径为1 1/2 英寸的内螺纹注:(1)内螺纹不标公差等级代号。

(2)左旋螺纹可附加代号LH。

例G1 1/2—LH。

(3)管螺纹的公称直径指管子的内径。

五、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一)、螺纹联接件螺纹联接件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紧定螺钉、螺母、垫圈、防松零件等,它们多为标准件,其结构、尺寸在国家标准中都有规定。

它们的公称尺寸均为螺纹大径 d,设计时应根据标准选用。

1.螺栓螺栓的一部分为制有螺纹的螺杆,另一部分为螺栓头。

螺栓头部形状很多,如六角头、方头、圆柱头和 T形头等,应用最多的是六角头。

2.双头螺栓3.螺钉4.紧定螺钉5.螺母6.垫片(二)、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有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

1.螺栓联接螺栓联接是将螺栓穿过被联接件的孔,然后拧紧螺母,将被联接件联接起来。

螺栓联接分为普通螺栓联接和配合螺栓联接。

前者螺栓杆与孔壁之间留有间隙,后者螺栓杆与孔壁之间没有间隙,常采用基孔制过渡配合。

螺栓联接无须在被联接件上切制螺纹孔,所以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应用广泛。

这种联接通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并能从被联接件两边进行装配的场合。

2.双头螺柱联接双头螺柱联接是将双头螺柱的一端旋紧在被联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另一端则穿过其余被联接件的通孔,然后拧紧螺母,将被联接件联接起来。

这种联接通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能采用螺栓联接或希望联接结构较紧凑,且需经常装拆的场合。

3.螺钉联接螺钉联接是将螺钉穿过一被联接件的通孔,然后旋入另一被联接件的螺纹孔中。

这种联接不用螺母,有光整的外露表面。

它适用于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且不经常装拆的场合。

4.紧定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是将紧定螺钉旋入被联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并以其末端顶住另一被联接件的表面或顶入相应的凹坑中,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互位置。

这种联接多用于轴与轴上零件的联接,并可传递不大的载荷。

六、螺纹传动类型和应用螺纹传动是用内、外螺纹组成的螺旋副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传动装置。

螺旋传动主要用来把主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

螺纹传动特点:结构简单,传动连续、平稳、承载能力大、传动精度高。

但在传动中磨损较大效率低。

(一)、普通螺旋传动1.普通螺旋传动:指由螺杆和螺母组成的简单螺旋副。

2.运动方向的判定螺杆、螺母的运动方向可根据左右手螺旋法则来判定:左旋螺杆(螺母)伸左手,右旋螺杆(螺母)伸右手。

半握拳,四指顺着螺杆(或螺母)的旋转方向,大母指的指向,即为螺杆(螺母)的移动方向。

若当螺杆(螺母)原地旋转,螺母(螺杆)移动时,螺母(螺杆)移动方向与大拇指指向相反。

3.移动距离L=∮Ph/2π(二)、其它螺旋传动1.差动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是指活动螺母与螺杆产生差动的螺旋传动机构。

差动螺旋传动机构可以产生极小的位移,而其螺纹的导程并不需要很小,加工比较容易.所以差动螺旋机构常用于测微器,计算机,分度机,以及许多精密切削机床仪器和工具中。

2.滚动螺旋传动为了提高螺旋传动的效率,螺纹面之间采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这种技术就是滚动螺旋传动。

滚珠螺旋传动,传动效率高,传动时运动平稳,动作灵敏。

但结构复杂,制造技术要求高,外形尺寸较大,成本高。

目前主要应用在精密传动的数控机床上,以及自动控制装置、升降机构和精密测量仪器中。

七、本次课小结本次课重点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的主要组成;螺纹联接的常用预紧和防松方法;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常用措施等内容。

八、布置作业练习册对应内容九、[教学反思]1、本课程将多门先修课程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先修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本课程的学习。

2、学生在接触本课程时会产生“没有系统性”、“逻辑性差”等错觉,这是由于本课程中不同研究对象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不相同,且相互之间无多大关系造成的。

但只有掌握这些零散的研究对象,最终一定会对机器、机构、零件的设计及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说明;★教具演示并导入新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联接的形式按能否拆卸可分为两大类:不可拆联接和可拆联接。

常见的不可拆联接有:铆接、焊接、粘接等。

可拆联接有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和螺纹联接。

一.键联接的种类在各种机器上有很多转动零件,如飞轮、带轮、凸轮等,这些零件和轴大多数采用键联接或花键联接。

键联接是由轮毂、轴和键组成.键联接的功用是联接转动零件与轴,以传递运动和动力。

键根据结构和承受载荷的不同可分为松键联接和紧键联接两大类。

(一)松键联接1.平键联接平键分为普通平键和导向平键二种。

(1)普通平键:普通平键的上、下平面和两个侧面相互平行。

A普通圆头平键:键在键槽中的固定较好,但键槽端部的应力集中较大。

B普通平头平键:键在键槽端部的应力集中较小,但键在键槽中的轴向固定不好。

C单圆头平键:常用在轴端的联接中。

平键联接装配时先将键放入轴上键槽中,然后推上轮毂,构成平键联接。

平键联接时,键的上顶面与轮毂键槽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而键的两侧面与轴、轮毂键槽的侧面配合紧密,工作时依靠键和键槽侧面的挤压来传递运动和转矩,因此平键的侧面为工作面。

平键联接由于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和对中性好,因此获得广泛应用。

(2)导向平键和滑键导向平键是加长的普通平键,采用导向平键时转动零件的轮毂可在轴上沿轴向滑动,适用于轴上零件的轴向移动量不大的场合,如变速箱中的滑移齿轮。

当轴上零件的轴向移动量很大时,可采用滑键。

滑键联接是将滑键固定在轮毂上,并与轮毂一起在轴上的键槽中滑动。

2.半圆键联接半圆键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半圆形弧面,两侧面互相平行。

半圆键联接也是靠两侧工作面传递转矩的。

它的优点是:能自动适应轮毂槽底的倾斜,使键受力均匀不偏。

但它对轴的削弱大,宜用于轴端传递转矩不大的场合。

(二)紧键联接紧键联接分为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

1.楔键楔键的顶面有1:100的斜度,两侧面相互平行。

工作时依靠键的顶面和底面与轮毂键槽和轴槽的底面间所产生挤压力和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和转矩。

适用于对中性要求不高、转速较低的场合。

2.切向键切向键是由两个具有1:100单面斜度的普通楔键沿斜面贴合在一起组成的,只能用于传递单方向的转矩。

当传递两个方向转矩时,应装两副切向键。

适用于对中性和运动精度要求不高、低速、重载、轴径大于100mm的场合。

二.平键联接的选择和计算1.选择平键的类型和尺寸根据联接的要求,按轴径确定类型和键的宽度b、高度h,键的长度L应根据轮毂长度L1而定,比轮毂略短,一般取L=L1 (5~10)。

2.平键联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是材料中强度较弱的工作表面被挤压破坏和平键的剪切破坏。

七、本次课小结本次课重点掌握各类键连接的类型及应用场合;学会平键选用步骤及校核强度知识。

八、布置作业练习册对应内容九、[教学反思]1)讲授时应强调螺纹及螺纹联接件大都已标准化,设计时一般只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用。

2)要了解预紧和防松的目的,理解防松的目的和防松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防松装置及其应用。

3)键联接的设计计算主要按轴的直径查取键的标准尺寸。

键是标准件。

教学过程及说明;★教具演示并导入新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花键联接是由在轴上加工出的外花键齿和在轮毂孔壁上加工出的内花键齿所构成的联接。

花键联接键齿的侧面是工作面,工作时靠齿的侧面挤压传递转矩。

一、花键联接的特点花键联接具有下列特点:(l)由于多个键齿同时参加工作,受挤压的面积大,所以承载能力高;(2)轴上零件与轴的对中性好,沿轴向移动时导向性好;(3)键齿槽浅,对轴的强度削弱较小;(4)花键加工复杂,需专用设备故对大批生产是适用的,但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成本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