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图形设计艺术风格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摘要】荷兰版画家埃舍尔以他独特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首先介绍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然后详细探讨埃舍尔的生平和作品。
随后将分析埃舍尔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以及他作品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转换。
还将探讨埃舍尔版画中常见的错觉和幻觉的运用。
文章将概述埃舍尔版画中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埃舍尔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超现实主义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埃舍尔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埃舍尔,版画,超现实主义,艺术,起源,生平,作品,风格,几何图形,空间转换,错觉,幻觉,影响,意义。
1. 引言1.1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在20世纪的艺术领域中,超现实主义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流派。
而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 Escher)以其独特的版画作品,将超现实主义的概念和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埃舍尔的作品常常以几何图形和空间转换为主题,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错觉与幻觉。
埃舍尔将现实世界中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与超现实主义的概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版画作品。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着不可能实现的空间构图,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神秘感和惊讶感。
埃舍尔通过巧妙的错觉和幻觉设计,让观者在作品中感受到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埃舍尔的生平与作品,以及他作品中所体现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我们还将详细分析埃舍尔版画中的几何图形与空间转换,以及错觉与幻觉的表现方式。
我们将总结埃舍尔版画中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与意义,探讨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愿读者通过本文,更深入地了解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之美。
2. 正文2.1 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欧洲,主要由安德烈·布勒松、保罗·谷利和马克斯·恩斯等艺术家提出和发展。
超现实主义的概念源自于精神分析学和达达主义,旨在挖掘潜意识和超现实的想象力,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梦境和幻想。
埃舍尔

•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福田繁 雄教授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 知心理学。 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
《婚姻的联结》
• 埃舍尔用两个螺旋的结合来描绘,左边为一个女人 头,右边为一男人头,他们的前额缠绕在一起,像 一个永无终结的带子,形成一对联合体。空间的联 想通过许多的球体扩展开来,这些球体在空间的前 方、内部和后方飘浮着。艺术家有意无意地排斥那 些与他情感和观念不相通的东西,竭力选择、夸张、 变幻那些相通相隔的东西,埃舍尔深入大自然心灵 的深处,建造着充满哲理的家园,他的心与宇宙之 心相合,可以说它的艺术更真实,好象是远离自然, 其实更接近自然。
《画廊》
• 画中的故事从这幅画中的画廊 入口处开始。版画在墙上和桌 上展示,有一个男士凝视着这 幅画。左侧一个青年比门口处 的男子要放大了许多,头部比 手也增大,而该青年看的画也 在扩大,一直到达窗边有一个 老妇人的建筑物下并与其相连。 因此在这个建筑的下面成了画 廊,同时,本来是看版画的青 年,却成了版画中的人物。这 幅画好像正向右转动,而且这 种变化一直持续了下去。“ 你 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 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 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 设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 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 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
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
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 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 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 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 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埃舍尔(M.C. Escher)是一个著名的荷兰版画家,他被广泛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之一。
他的作品以错误视觉和错觉为特点,常被称为“奇幻艺术”或“魔术艺术”。
尽管他的作品常常只是纯粹的艺术抽象,但他的视觉技巧使他成为了“被广泛诠释成为一种突破现实世界的视觉艺术”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之一。
以下是一些埃舍尔版画中超现实主义的例子。
1.《倒影》这幅作品是一幅有关镜子和反射的作品。
在画面左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男人靠在一面墙上,在他的脚底下是一堆他自己的彩虹色的镜像,但这些镜像似乎没有反射出任何东西。
在画面的右边,我们可以看到一堆彩虹色的石块,就好像它们被镜子反射出来一样,但是这些石头似乎没有任何东西反射出来。
这幅作品描述了一种迷幻的情境,它的逻辑在于它是无解的,也正是这种逻辑迷惑了我们的眼睛和头脑。
2.《爬楼蜗牛》这幅作品展示了一只蜗牛爬起一座笔直的楼梯。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作品的细节明确而准确地展示了蜗牛在爬行时其壳是如何围绕着楼梯缠绕的。
这幅作品引出了一个超现实的情境:蜗牛在一个不可能的地方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这个情境有一种迷人的奇怪性,因为它赋予了现实世界以不可想象的可能性。
3.《无限过程》这件作品展示了一个迷宫,似乎没有出路,但它同时展示了一些程序化生成的的几何图案。
这些图案看上去无限可复制,就像在无限制的计算机程序中一样。
这种模式重复本身的固有性质,使它们在视觉上和计算上都难以解释和理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特征。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模式模仿了人们的思维过程,我们不断地重复自己的想法,并把它们发展成新的想法。
4.《手与球》这件作品展示了一只人手托着一个球,并在球上显示出人手的反射。
这似乎是一个常规的画面,但在 closer look as ,我们可以看到人手和球体的形状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无法分辨出手与球体的具体形状。
这可以被视为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图像,因为它迫使我们从一种习惯性的方式中解开我们的思维,更好地思考所看到的东西。
埃舍尔

埃舍尔(M. C. Escher)版画分析画家简介:荷兰科学思维版画大师,20世纪画坛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出生于荷兰吕伐登市。
早期木刻作品大多取材于南欧建筑与风景。
1935年前后尝试描摹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平面镶嵌图案,开始转变风格。
作品多以平面镶嵌、不可能的结构、悖论、循环等为特点,从中可以看到对分形、对称、双曲几何、多面体、拓扑学等数学概念的形象表达,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
主要作品:《昼与夜》(1938)、《画手》(1948)、《重力》(1952)、《相对性》(1953)、《画廊》(1956)、《观景楼》(1958)、《上升与下降》(1960)、《瀑布》(1961)等。
重复、渐变、近似原理陈述1.《昼与夜》(1938)1.天鹅从无型到有型,过渡自然,为渐变原理。
(利用线条的疏密造成)2.每只天鹅都有天鹅的型,但都不同,又可看做近似原理。
(背景对称,黑白相间)3.都是天鹅,第一眼看上去是对称,但又不是对称。
4.画面有多只黑白天鹅,运用重复原理。
5.背景对称但颜色不同,为黑白对比,所以命名为《昼与夜》。
2.《恶魔与天使》1.因为黑色显眼,而且恶魔正对视野,所以一般人首先看到的是恶魔2.用恶魔分析,为重复出现,但颜色、大小、角度渐变。
3.天使恶魔形象相似,但颜色不同,天使与魔鬼互为背景的拼图。
(谁能说不是埃舍尔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呢?)3.《蝴蝶》1.渐变的使用,画面有蝴蝶构成,从外而内蝴蝶大小发生,越来越小。
2.蝴蝶重复出现在颜色和大小的变化上使整体构成了有规则的画面,画面的单位就是蝴蝶。
3.在颜色和大小上的区别使蝴蝶不单单是简单的重复,更是一种近似原理的体现。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是一位荷兰出生的艺术家,他以其宛如魔术般的版画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常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因为他通过创造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的场景和结构,打破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
埃舍尔的版画作品中充满了超现实的想象力和几何构图,其作品经常令观众感到迷惑和震撼。
埃舍尔的版画作品大多是通过木刻和石版画技术创作而成的。
他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和对称结构,创造了一系列充满错觉和超现实意境的作品。
在他的作品中,观众常常会发现一些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的场景,比如无限重复的空间、不停延伸的楼梯和自相矛盾的几何图案等。
这些超现实的元素使得埃舍尔的作品具有了与生俱来的魔幻色彩,同时也让人不禁产生对现实的质疑和思考。
埃舍尔的版画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一个主题是“无限”。
他通过大胆的构图和几何图形的重复,创造出了一种无限延伸和循环的错觉。
比如他创作的《无尽的楼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画中的楼梯无论怎么爬都无法到达终点,给人一种无限循环的感觉。
这种对无限的探索和表现,成为了埃舍尔版画作品中的一大主题,也是他超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除了无限主题外,埃舍尔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几何图形的幻觉和错觉。
他善于利用对称性和空间关系,创造出了一系列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和结构。
比如他的作品《相对论》中,画面中三个人的位置关系似乎不符合常理;《天使与魔鬼》中,一个正方体上的结构一会儿是天使,一会儿又变成了魔鬼;《蜥蜴》中则是一系列相互倒映、环绕的蜥蜴图案,给人以一种错觉的感觉。
这些幻觉和错觉的创造,使得埃舍尔的作品更加超现实且充满了魔幻色彩。
埃舍尔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常常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作品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艺术的思考和探讨,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
观赏埃舍尔的作品,就如同置身于一个充满错觉和幻觉的世界中,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受和体验。
他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也为后人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启发和影响。
埃舍尔作品解析

埃舍尔作品解析
M.C.埃舍尔(M.C. Escher)是一位荷兰的艺术家和图形设计师,他的作品以其在数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作用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埃舍尔作品的解析:
1. 《楼梯》:这是埃舍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面中的楼梯似乎在向上和向下同时延伸。
这是一个典型的非欧几何图形,展示了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2. 《循环》:这幅画展示了一个不断重复的图案,看起来好像是在旋转。
这是一种称为“无限镜像”的效果,是埃舍尔的标志性手法之一。
3. 《白天和黑夜》:这幅画展示了一个建筑物的两个版本,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这种效果是通过在两个版本之间交替使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来实现的。
4. 《鱼和鸟》:这幅画展示了一种似乎同时在空中飞行和在水中游泳的生物。
这是一种称为“不可定论”的效果,使观众对画面的理解感到困惑。
5. 《相对论》:这幅画展示了一个似乎同时在两个位置的人。
这是一种称为“相对论”的效果,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比例和角度来实现的。
以上这些都是埃舍尔作品的典型特点,他的许多作品都包含了这些元素,使观众对视觉现实的理解感到困惑和挑战。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

埃舍尔版画中的超现实主义埃舍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版画家、画家和艺术家之一,其版画作品以超现实主义风格见长。
埃舍尔的版画作品常常以几何形态和对称性作为主题,展现出一种超乎自然的奇妙美学,使人们产生视觉错觉和迷幻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埃舍尔的作品中,超现实主义元素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作品的几何形态和对称性经常打破人们的常规认知,这种异化的视觉效果产生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其次,他常常将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抽象和重组,从而营造出一种奇妙的超现实主义景象。
例如,他的作品《水下珊瑚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五彩斑斓的珊瑚,但在近距离观看时,这些珊瑚实际上是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产生了一种错觉。
此外,埃舍尔的版画作品中还融入了幻觉和超现实主义的图案,例如《无尽的楼梯》和《眼看笼中鸟》都是这样的作品。
埃舍尔的版画作品在当时曾被贴上“科学艺术”“新颖艺术”等标签,但实际上,这些标签都无法完全概括他的艺术风格。
埃舍尔的作品受到了欧洲珍宝派、超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影响,但他在其中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才华和思想。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于几何形态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界规则的反叛,产生出了一种肉眼难以捕捉的艺术效果和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总之,埃舍尔的版画作品将超现实主义美学与几何形态和对称性完美结合起来,产生出了一种超乎自然的视觉体验。
他的作品带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元素,同时也把握了人类对于自然和本质存在的认识。
埃舍尔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他对于艺术的执着和创造力,也产生了一种对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
今天,他的作品仍是文艺复兴以来版画艺术的经典之一,他的创意和风格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埃舍尔美学

埃舍尔美学
埃舍尔美学是指荷兰数学家和艺术家M.C.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美学观点和风格。
埃舍尔的作品在数学、几何学和视觉错觉等领域展现出了极为深刻的思考和创意,同时也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埃舍尔的作品主要以图案和几何形状为主,常常结合着视觉和心理的错觉效果。
其作品的特点是以复杂的几何形状为基础,利用对称性、重复性和透视等手法,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和错觉感受。
这些效果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如旋转、镜像等。
埃舍尔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数学艺术”的代表作,对于近代艺术和数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现出了数学的美学,也展现出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总之,埃舍尔美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在的数学规则和几何原理的运用,以及对视觉和心理错觉效果的发挥,让人们在欣赏和探究其作品时不断发现新的魅力和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舍尔的图形设计艺术风格探析摘要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家,他把自己称为一个“图形艺术家”。
他用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创作了许多表达数学思想内容的图形艺术设计作品,构成了一个自足而丰富的世界。
埃舍尔的主要图形设计作品创作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对于他的设计作品,普通人往往不得其门,因为他的艺术设计是真正超越时代,深入自我理性的现代艺术,他用独特的创意方法,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而且还带给人们以无限的思考与启迪。
时至今日,我们研究埃舍尔的图形设计艺术风格,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图形设计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39 文献标识码:a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称自己为一名“图形设计艺术家”,的确如此,埃舍尔将生灵和情感赋予了这个空旷的世界,他善于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诠释数学中的连续、对称、变换、循环等理念,善于通过图形艺术形式把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注表现出来,并将理性思维和艺术表现发挥到极致。
因此可以说,他作品的价值超越了许多现代艺术流派,在当时艺术界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可以说,他的图形艺术境界至今也是无人可以企及的。
一埃舍尔生平简介毛利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于1898年出生在荷兰北部的雷瓦登城(leeuwarden),他的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
埃舍尔幼年便开始学习艺术,尤其是绘画、木工和钢琴课程,直至13岁才停止。
中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建议下埃舍尔进了哈伦市建筑与工艺美术学校开始学习建筑,这点燃了他心中对图形设计与绘画艺术的热情,之后他师从于当时在荷兰较有影响力的注明艺术家萨缪尔·杰苏伦·梅斯奎塔,自此,他对装饰设计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木刻版画。
随后在梅斯奎塔的指导下,埃舍尔学会了版画与图形设计技术技巧,并就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埃舍尔曾多次到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等地旅行,在漫长的游历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为其以后图形设计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埃舍尔第一次举办的画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时代》杂志的好评与业界艺术家广泛的赞誉,这也直接使他跻身于世界著名艺术家的行列。
但长期以来,人们很难解释埃舍尔的艺术世界,常规的艺术家同样也无法解释他的图形设计作品的语言技巧。
埃舍尔的图形作品画面精美,制作考究,同时,他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发挥到极致,他的图形作品一直隐匿着一种内心对强烈视觉冲击图像的表现欲望,为我们奉献了无价的视觉艺术图像,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艺术地位。
二埃舍尔的图形设计艺术风格1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是埃舍尔的艺术之魂,他把图形设计与数学巧妙地相结合在一起,他的大多数作品,颇有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形式感,而且在他的图形作品中数学的原则和思想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形象化,而他的创作过程,则使其俨然更像一位数学家。
但显然他关注的不是纯粹的形式美感,而是隐藏其后的秩序关系,他作品中经常直接用曲面、三角、拓扑几何、序列等数学命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富有数学意味。
例如,《相对性》这作品一共有三个灭点,它们形成了一个边长为两米的等腰三角形,它们既代表“左派”,又有“右派”,更有“中间派”,但只要将这幅图转换一个角度,所有的“派别”便随之更换,在作品中,埃舍尔以其高超的想象力表达了数学中这种相对性思想。
在《画廊》中,扭曲的画廊演变为城市的一角,体现了拓扑学领域中的对象和概念创造;《骑士》中埃舍尔也采用了一些具有重要拓扑学价值的形象,使时空的变换自然而协调。
1969年,埃舍尔创作了他的最后一件作品《蛇》,这是介绍纽结理论主题的一件完美艺术品,作品突破了以往向内或向外单一分形处理,而是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结构,整个画面布满了圆环,三条蛇于圆环之中相互穿插并相互缠绕,显示了埃舍尔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之美的作风,也增强了对观者的视觉震撼。
而在《方极限》中,埃舍尔也突现出趋向边界的无穷序列的感觉;《圆极限》则可以说是有界又无限的非欧几何的理想模型。
可见,埃舍尔很多图形设计作品都充满了数学气息,他用数学的眼光来创作他的许多图形作品,借数学中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而将图形作品融入到其数学世界之中。
2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对大自然的关注埃舍尔一生用木板、石版和水彩等创造了大量的图形设计作品,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里的图形主要采用自然形态的物体,如鸟、鱼、蜥蜴和人类的形象等,这些大多是来源于具象的,但又被加以变化和创造,从而形成全新的视觉形象,使观者仿若置身其中聆听到自然和历史的回声,流露出埃舍尔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独到的观察力。
例如,《鱼》是一幅在平面上组合出富于美妙节奏感的整体图形,它描绘了红蓝绿黑四种颜色、不同方向的鱼,经过艺术家的计算、设计和排列,组成了完美的镶嵌图形,这是其所有作品里面最具想象力的代表。
在《爬行动物》中,埃舍尔的二维蜥蜴活泼地逃离出了二维平面的束缚,变成了在现实三维空间中爬行的生命,之后又重新陷入原来的图案。
《鱼和鳞》让我们看到了一片鱼鳞如何“演化”成一条鱼。
《星空》则是体现了埃舍尔对多面体喜爱的一幅名作,通过描绘飘浮着无数规则立体的星星,赋予了天空蓬勃的生机。
总之,他通过对物质世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探索,通过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了大自然以运动和生命,促进了现代艺术与科学的互融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3 埃舍尔的视错觉艺术埃舍尔的视错觉艺术,也有人称为“悖论艺术”,他像一名魔术师一般施展了魔法,将作品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他所应用的解析方法就是透视法,即透过透明的平面来观看景物。
在埃舍尔创造的空间感中,透视的方法并不是用在写实表现,而是形式处理的一种手段,从而研究透明平面(即理论画面)所形成的图形。
例如,在《凸与凹》中,当我们不停的移动目光时,屋檐和楼梯仿佛在不停的变动,画面充满了变化和魔力。
而《上和下》则令人震惊地运用了曲线透视法则,使我们看到弯曲的拱柱、树木和高塔,当我们变换观察角度时,这些形象又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
而在《骑士》里,埃舍尔让黑色骑士与白色骑士反向嵌套排列,直接的结果就是在视觉上产生图形悖论,表达出令人称奇的视觉空间。
《手画手》也是如此,初看平淡无奇,可是当我们仔细端详时,就会感到其中的玄妙,因为不论我们怎样去推断,也无法在这幅充满了立体感的图形中断定是左手画的右手,还是右手画的左手。
同样,埃舍尔在《昼与夜》中使用他最擅长的富有哲理的虚实渐变结构,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虚实相生,使我们分不清画面所表示的到底是昼还是夜。
而《异度空间》中描绘了一间奇特的屋子,六扇窗户,每两扇为一组,窗户上是一只波斯人鸟和一个悬挂的号角,埃舍尔把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制造了这个神奇的小屋。
总之,正是由于埃舍尔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得他的图形设计作品让我们在视觉上产生了错觉,也正是艺术家这种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使其在设计界以及艺术界引起了振动。
4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中的渐变法则渐变是事物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数量的而非根本性质的变化。
图形渐变是将一个图形逐渐转换至另一个图形。
埃舍尔图形设计作品中有很多渐变风格的作品,其中有的从抽象形渐变到具象形,也有的从此具象形变化到彼具象形,在今天我们熟知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埃舍尔渐变法则的运用。
如《天与水》中,一条主线是从内向外的,另一条是沿着圆周方向各种动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画面被黑色的鸟和白色的鱼切分,随后两者向上下分化,我们能神奇般地看到他如何将水中游泳的鱼逐层变成天空中飞翔的鸟,而水中的鱼则逐渐渐变为天上具象的飞鸟,最终使水中的游鱼和天上的飞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空间中,可见,埃舍尔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样,埃舍尔在作品《旋涡》中用灰色和红色的鱼组成对数螺线,之后两组鱼进入旋涡,逐渐缩小,直到进入无穷的深渊。
而《昼与夜》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虚实渐变结构,通过鸽子形象的连续、渐进变化,给人一种延伸到无限的感觉,也正是这幅图形作品,令他闻名世界。
再如,他的作品《生命之路》,乍一看只是一个图案,但他把螺旋形骨架线相互穿插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进深感。
埃舍尔在图形设计过程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他通过渐变手法的运用,将不同图案完美地嵌合在一起,把图形所展示的境界推入高潮,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5 埃舍尔图形设计的创新性埃尔舍独树一帜,不跟风,不摹仿,自成一格的艺术创作风格,也导致埃舍尔很难被归入某个艺术流派。
首先,在1937年,他开始沉迷于规则性与具有数学性质结构的研究,尤其在空间结构、平面结构、空间和平面在图形表达上的关系三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之后埃舍尔走上了一条他人从未走过的艺术之路,其图形设计作品也都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数学之美,即秩序感和连续性,因此可以说,他的创作视角和视觉艺术语言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切都构成了他的“不可能的世界”。
其次,埃舍尔注重视角转换的关系,他善于描绘不同视角所看到的不同场景,善于通过不同的逻辑思维描绘出不同的空间布局,由此形成了他特殊的观察方式与视觉创造方式。
埃舍尔这种视角转换所创造的不同类型的艺术美,可谓令人赞叹。
然后,埃舍尔的图形设计作品坚持多元化、多种类、多层次的真理观,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精确的理性产物。
他以理性经验为材料,以逻辑为工具,使他的图形设计作品用简洁的形式表达了深刻的理念。
最后,埃舍尔的矛盾创作视角。
埃舍尔的作品属于视觉反常规设计的代表之一,初看埃舍尔的作品,会给人一种惊异的感觉,可是进一步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他刻意制造的矛盾,并进而看到他自成一体的风格。
可以说,埃舍尔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图形设计手法前人从未运用过,因为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的作品;而在他之后,迄今为止他的艺术手法很很少被其他艺术家所模仿,实质上也很难模仿,虽说近年来,他的图形设计艺术风格也被一些现代平面设计师及插图画家所模仿,但也只是对其一小部分进行复制,因此,他的艺术创新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综上所述,埃舍尔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图形设计大师,埃舍尔的图形艺术是真正超越时代的艺术。
他通过丰富的联想来进行图形设计并赋予图形以新的内涵,使图形设计新颖、独特且又耐人寻味。
同时,他的很多作品既有数学的哲理性,又有艺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数学与艺术审美上的统一,从而搭起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桥梁,促进了现代艺术与科学的互融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再加上他对细节的孜孜追求、无微不至,使埃舍尔的图形设计作品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独树一帜、风靡世界。
参考文献:[1] 毛丽萍:《埃舍尔:感性与理性共存的图像世界》,《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