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3框 善用法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第一篇 考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法治社会,青少年应怎样尊法守法?(P62) (1)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3)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 卫者。
1.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 )
2.刑法就是刑罚。
※5.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关系。(P48~54)
分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刑事违法
比较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为)
区 危害程度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
别 触犯法律 民事法律规范 行政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
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或行 刑罚处罚
政处罚
区 处罚机关 人民法院
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
别
拦路抢劫、殴打
考点 1:法不可违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P46)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
向。(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法律是最刚性 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后果。(P48)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后果: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2022 遂 宁 9④)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 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 犯罪作斗争。(如:①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 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
2019秋季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3框善用法律课件新人教版
而今将语文重新定位,可以说是认知上的一大进步。语文作为工具的双重性体现在一方面要学生学会文字运用,一 方面又要加强其思想政治功能。坦率说,让学生爱上学习和阅读,思想工作就好做多了。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 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 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 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 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 刑事追究的活动。
探究与分享
贵州姑娘小王和老乡小李是一对夫妻,住在一出租房的5 楼。正午时分,小李饭后外出,小王一个人在房间午睡。突然, 小王被房间里响起的异动声惊醒。她睁开眼睛一看,发现床前 有一个三十来岁的陌生男子正在翻她的钱包。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相关链接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 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 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 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 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 “民告官”,是指人民 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 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 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 活动。
以前的教材版本比较复杂,出版社,教育厅,地方教育部门都有各自的版本。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其次出现良莠不齐。再次就是产生灰色交易。这种情况下直接受害者是学生。语文 书不再精雕细琢,逐渐成了快餐品,语文书都没有语文味,教师上课却一直追求语文味,真难。 部编版语文教材,根据国家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需求由教育部直接编写,减少中间环节。从流程上控制质量的一体性。 我国学生语文素养的下降和语文书质量下降有绝对关系。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语文除了教会学生念书写字以 外,还承担着传递民族文化的使命。地方版课文的选择“仁者见仁”,“部编版”的出台至少有了示范作用。 “部编版”教材课文数量减少15%,40%的课文被替换。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优质课教案_15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判断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青少年怎样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教学过程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违法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就要考一考大家了,答对的同学小组长要做好加分记录。
好,接下来我和我的助手孟伟佳同学带给大家一个小故事。
一、导入新课由主持人上场介绍小明的家庭背景。
(在小明小的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妈妈离开了家,小明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爸爸后来重组家庭,他没有回到爸爸的身边,一直跟随爷爷奶奶,在这种情况下,爷爷奶奶难免会宠爱小明,如此一来小明养成了无法无天的性格)瞧,我们的主人公登场了--------活动一情景表演一小明在教室外喊报告,老师“请进,小明你怎么又迟到了。
”小明“唉,老师,这不怪我,都怪我奶奶,叫我叫的太晚了。
”老师:“你已经连续迟到三天了,再有下次就请家长来一下学校。
”“知道了,”小明不耐烦的走到座位上,老师还没有往下讲课,就有同学告小明上课睡觉。
小明还小声嘟嘟,闲同学多管闲事。
教师出示问题:情景一1.情景中的小明有哪些不良行为?2.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不良行为?学生用他们搜集到的资料举例回答,教师提醒小组长做好加分记录。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对这些不良行为老师希望同学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老师播放幻灯片,主持人上场,“快看,春天的操场绿意盎然,同学们正在跑操。
”情景表演二一天,在操场上跑步的小明捡到前面同学小贾掉的一块手表,立马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小贾发现手表丢了告诉了老师,老师通过监控发现是小明捡到的,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教师出示问题:情景二1.小明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2.属于什么违法行为?依据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情景表演三因为在学校多次迟到,并且旷课去网吧打游戏的小明越来越无心学习,爷爷奶奶也拿他没有办法,直至辍学在家,一天,小明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
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知识目标1.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3.认识身边的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能力目标1.能认识法律的作用,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3.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4.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不违法这一底线意识,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
2.明确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重点1.认识、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1.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
一、案例导入,场景激趣【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
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案例2】父母从潮阳到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
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
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
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
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000块钱来赎人。
最后压低到600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小文家人随即报警。
阿龙几次变换交钱地点,最后约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现金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左侧垃圾桶里。
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学生活动4:阅读教材P61“相关链接”
观看视频:“公安部:见义勇为 奖励和保障意见公开 征求” 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5: 观看视频《愤怒的小孩》片段,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怎样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 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 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 正当权益。 2、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危害 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 灵活的方式作斗争。
(四)应用新知
议一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1.如何理解法律? 2.违法行为的分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 2.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歌)
听完这首歌有何感受?
学生活动5:阅读教材P55“探究与分享”
思考: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预防犯罪我们应该怎样做?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范于未然。
犯罪的基本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前两者的必然法律后果)
活动3:观看视频《杭州保姆纵火案罪犯莫焕晶被执行死刑》
思考:莫焕晶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 附加刑?
学生活动4: 讨论: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 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青少年怎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做到自觉守法、遇事守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 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RJ上册 第2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3框 善用法律
小莫—可以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或有关社团等进行投
诉、申诉、申请调解,也可以到人民法院控告继父的虐待行为 (诉讼 途径),鉴于小莫受伤害程度的严重性,最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 哪种维权方式最正规、最权威?
诉讼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加强自我防范
小周是小区保安。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 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因此,他被 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 们应该向他学习。 观点二:如果他在与歹徒搏斗时把歹徒撞伤了,他就不会获得光荣 称号了。
帮助的机关是( C )
A. 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 B. 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D.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2. 七年级学生小涵在网上连载自己的原创小说时,无意中发现有人 抄袭了自己的作品并在某著名文学网站上以原创名义进行发表,对
此,小涵可以采取的行动是( C )
➢ 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 • 遇到类似情形,我会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采取非法方式,更不 能以牙还牙、以恶制恶。 • 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 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 律维护自己的“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 动”中获特别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 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 张某。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状告他 们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经人民法院审结,小峰 获得1.7万元赔偿。
课堂小结
善 用 法 律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依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诉讼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
课堂小结
法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行为 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
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自己怎么做?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9
通过上面图片和材料的分析,我们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景
一 二 三
对社会的危 害程度 较轻
较轻
严重
违反的 承担的法律 所属违法
法律
责任
类别
民法 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
行政法 行政制裁 行政违法 刑法 刑事处罚 刑事违法
20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
区别(不同点)
名称
违反的 社会危害性 法律后果 实例 法律
16
知识梳理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 它规定对扰乱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 的行为予以处罚。
17
新知探究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 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 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18
知识梳理
我国刑法规定了对抢劫等 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1)开玩笑犯法吗? 如果玩笑触犯到法律底线,
造成社会危害,则犯法。
(2)如果人们无意中犯法,可以原谅吗?
不可原谅。故要求知法懂法。 26
违 法 吗 ?
27
4、身边的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1)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 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课件新人教版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
③ 某公司不按合同履行应尽职责 行政违法 民事责任
④A.①李②某出B于.好②奇③拨打1C10.,③谎④报险情D.民①事③违法 行政处罚
【点拨】学生闯红灯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故①正确;赵 某进行抢劫并将对方打成重伤,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 性,违反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故②正确;③违反了 民事法律法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故 ③错误;④违反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 受到行政处罚,故④错误。故选C。
刑__罚__处__罚__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知识点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我们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
_治__安__管__理__处__罚___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__民__事______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_行__政___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分为
_一__般__违__法__行__为___和犯罪。
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
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2)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
们常说的犯罪。 (3)二者都要承担__法__律__责__任____。
A.告知我们可以做什么 B.告诉我们必须做什么 C.告诫我们不应当做什么 D.提示我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答案】C
2.【2021·河北张家口期末】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B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明偷看他人日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教版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法律概念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定。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问题充满好奇,希望能够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上,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阅读理解,有的喜欢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法律的概念和规定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和接受。其次,学生对于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不够清晰,难以将法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理解遵守法律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判断和处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学习者分析
部编版20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善用法律课件
12345678
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遇到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时,我们 可以求助于专门法律服务机构。下列属于专门法律服务机构的是
()
①工商局 ②律师事务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③公证机关
④法律服务所
关闭
B
答案
12345678
2.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一种手段,维护我们合法权 益的最后屏障是( ) A.诉讼 B.调解 C.仲裁 D.投诉
() A.进一步找他协商 B.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 C.自认倒霉 D.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闭
本题考查如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自认倒霉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
焰,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关闭
C
解析 答案
12345678
5.张三借了李四2万元钱,说好一年内归还,但是两年过去了,李四还 是不还钱。张三决定对李四提起诉讼。这起诉讼属于( ) A.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民事诉讼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 善于 斗争,在保全自己、 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 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我们遇到非法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 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 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 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 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用诉讼手段,通过打 官司讨回公道。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违法行为就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做而去做的行为。
(_______)2.法律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保障实施,具有强制性。
3.青少年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4.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人民检察院等。
5.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违法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6.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7.只有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损失。
()8.网络无限,自由无限。
网络交往不受任何限制,不必遵守道德和法律。
(____)9.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0.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11.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2.知法守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13.违反宪法义务的行为都是刑事违法行为。
(____)14.习惯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使我们终身受益。
15.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6.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7.八年级学生小于说:“是否以礼待人只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关系不大,更与国家和社会无关”。
(____)18.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19.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0.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为了避免网络的弊端,中学生不要上网,离网络越远越好。
(____)21.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____)22.周五放学回家,中学生小刚看到歹徒正在对自己的同学索要钱财,他想到了道德与法治课上学到的知识,偷偷地记下歹徒的体貌特征,然后拨打110报警…判断:理由:23.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精编版)部编版2019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善用法律习题课
【分析】本题考查树立法治观念。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干材料,辨析 题肢选项,作出正确选择。青少年要为建设法治国家作贡献,树立法治 观念,维护法律尊严,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 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和护法,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答案】D
12
对应训练
A
2.(2016·黄冈)遏制校园暴力,青少年应该(
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__自__觉__遵__守__者______和坚定捍卫
者。
6
7
知识点1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例1】2018年5月,因集体土地被政府“征用”引发争议,某村民小组
把该市人民政府告上法庭,副市长赵某出庭应诉,这些村民告别了“告
官不见官”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此案属于行政诉讼 ②公民权益受到侵害,可以依法到公检法(公安机
16
2.观察下列单位标记,其中属于法律服务机构的是( A)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
3.看下面两幅漫画,你觉得图中主人公们要维护合法权益,讨回公道, 所找的最佳法律服务机构应当是( ) D A.法律服务所(站) B.律师事务所 C.公证处 D.法律援助中心
18
B 4.当遇到漫画中场景时,你会选择的国家法律救济机关是( ) ①人民政府 ②人民检察院 ③人民公安 ④人民法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明辨是非,乐交诤
友,不交损友 ③面对校园暴力侵害时,既要机智灵活地与其斗争,又
要善于求助和依法维权 ④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依法严打侵害
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精华版】部编版2019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框法不可违教案新人
法不可违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滥用职权罪三罪并罚,对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宣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令计划受到法律的惩罚说明了什么?教师讲述: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违法无小事(一)法律的规范作用1.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得结果,增强学生用法律的眼光辨识自己行为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不违法。
具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2.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提示:小勤的行为虽然不是主观故意,但客观上其行为已经违法。
4.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提示:可以,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懂法守法就可以避免。
教师总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法律意识,不能违法。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二)违法行为的含义活动一:认识违法行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三种行为的不同表现、危害程度及所受处罚,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特点;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帮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及其必然受到的处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1.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2.分组对三种不同的情形进行讨论:这些行为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触犯了何种法律?怎么才能解决问题?提示: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4.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5.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6.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第1课时法不可违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二、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点:认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难点: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材料导入:2020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接连出手,1个月里3名省部级高官应声落马!4月12日,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19日晚,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4月29日,河北省委原常委、副省长张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三人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至少已有1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思考问题:这些省部级高官落马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说明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内容《法不可违》。
错误!(一)法律的规范作用教学活动一:行为的底线阅读教材P46“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点拨提示:(1)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
(2)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20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
法不可违
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
明白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
违、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和抵制违法行为
守法是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有一定的难度。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学生提出问题或疑问,学生
行为和刑事
类违法行
律责任。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
分组讨论、课后实践、分享收获。
部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教案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以想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③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
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
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精品力荐)2019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框善用法律教案新人教版
善用法律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2.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3.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提示:依据法律,根据事实。
保安的做法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小华的人身自由和名誉权。
超市的保安不是执法人员,无权搜查他人的身体,其搜身行为损害了小华的人格尊严。
本案中,是由于超市的过错引起报警器鸣叫,保安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小华人身自由和名誉权的行为;主观上明知没有权利搜查而实施搜查行为,因此有过错;保安的行为造成小华人身自由和名誉权受损,且损害和侵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依照我国民法总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侵犯消费者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教师过渡: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3课时:善用法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一)依法维权1.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2.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村民却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示:镜头一中的王某以暴制暴,采取非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镜头二中的农民依据合同法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3.讨论:两个案件中的当事人同样遇到了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了侵害,同样积极维护权利,却是截然不同的维权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讨论回答)提示:没有依法维权,按照法律办事。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法律救助帮维权1.阅读教材P58—59“阅读感悟”2.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提示: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了解学习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律师的职责、公证员、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寻求国家救济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法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尊自爱做防护,法律武器保平安,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这主要启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应学会
A. 不屈不挠
B. 以和为贵
C. 善于斗争
D. 控制情绪
2.八年级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等人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的商店拨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
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有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 ①②③
B. ②⑨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A. 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B. 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
C. 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D. 通过民间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
4.初中生小红的父母离异了,妈妈由于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她找爸爸给生活费,可爸爸却以各种理由不给,能够给她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①学校②法律服务所③律师事务所④ 妇女联合会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5.下图《弃访转法》,说明公民最权威、最有效的维权途径是
A. 诉讼途径
B. 法律援助
C. 法律服务
D. 非诉讼途径
6.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遇到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时,我们可以求助于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
下列属于专门法律服务机构的是
①法律援助中心②消费者协会③法院④公证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7.近日,校园暴力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群殴、羞辱以及烫烟头等校园暴力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远离校园暴力,作为中学生,我们要
①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②只珍视自己生命健康
③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
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关是
A. 家庭、学校、社会
B. 法律服务所、老师、公安机关
C.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D.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
9.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
A. 诉讼
B. 非诉讼
C. 公安机关
D. 审判机关
10.七年级学生小风在逛街时无意发现了自己的照片被某影楼放大并展出
A. 叫上朋友一起到影楼理论
B. 破坏影楼展出的照片
C. 需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D. 对自己没影响,忍气吞声
11.远离暴力侵害,我们未成年入要提高____意识和____能力。
A. 健康意识交往
B. 防范意识自我保护
C. 法律意识解决问题
D. 责任意识服务社会
12.12.九年级学生小丽在傍晚回家的路上,为图方便坐上了一辆“黑车”,被司机劫持、囚禁。
后来,她趁司机不备,悄悄向家人发出求救短信后获救。
小丽的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启示有
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加强社会保护,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
③遭遇险情时要沉着冷静,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④保护生命健康权利,只是我们自己的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五年前,小虹的父母经法院调解离婚,小虹由母亲抚养,父亲承担每月200元的抚养费。
如今,每月抚养费显然不够维持小虹的生活,致使小虹的生活陷入困境。
对此,小虹正确的做法是
①找爸爸协商,要求增加自己的抚养费②找爸爸单位领导,让他做爸爸的思想工作
③到当地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④找居委会或街道委员会帮助解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对于违反师德,体罚学生的老师,学生应该
A. 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B. 运用法律,依法维权
C. 立即还手,以暴制暴
D. 要求退学,外出打工
15.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对于青少年来说十分重要。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③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守捍卫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
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
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
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
(1)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丁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哪些警示?
17.在武汉,有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面对歹徒行凶,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16.(1)①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属于犯罪。
(2)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7.(1)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
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面对歹徒行凶,可以:(1)设法稳住歹徒。
(2)记住歹徒相貌。
(3)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
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