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是学生在学习了东汉末年群

雄逐鹿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魏、蜀、吴三国建立的过程,赤壁之战的影响,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史料和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但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的认识较为片面,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线索,引导学生从 multiple perspectives 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的

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背景和发展状况,认识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

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感悟历史兴

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背景和发展

状况,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理解,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

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史料、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三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战年
联合抗曹

刘备
歌诀记忆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去台湾。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 役是( 官渡之战 )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 了袁绍,之后 彻底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势力, 统一了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 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袁曹绍操 曹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二、赤壁之战
孙权
刘备
曹操
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 孙刘势力有所发展。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有志干宏一大的番志事向业—的—人统,一虽全然国到了 晚沉停他原年, 息实因,一啊现又种但!了是对(一吗 什颗宏写? 么勃伟于?没理勃“有想官雄曹心追渡操想永求之统永战不一不”会中消会)国,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像 曹操势力日益壮 大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0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0张PPT)

第四学习主题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评说
第四学习主题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四学习主题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不是.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他 的儿子建立了魏以后才追封他为 魏武帝.到这时候,东汉的政权才真 正结束.所以,曹操是生活在东汉后 期,而不属于三国时期.
第四学习主题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第四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填写下表。
战争名称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
项羽、秦军 袁绍、曹操 曹操、孙刘联军
共同特点
以少胜多
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这留 给后人哪些经验教训?
第四学习主题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字孟德,
我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 和诗人。
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 《观沧海》等诗篇,他用诗抒发了自已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
参考答案: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
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 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 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 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
为什么 呢?
分析讨论1、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 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2、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 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分析赤壁之战[阅读75——76页]
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 他下一步又怎么做呢?
天下形势示意图
赤壁之战
刘备(161~223年) 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在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 先后投奔公孙瓒、陶谦等 人。后采用诸葛亮的主张 联孙抗曹,在赤壁大败曹 操后占领荆州,势力不断 壮大。221年称帝,都成 都,国号汉,222年彝陵 之战中失败,不久病死。
孙权(182~252年)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由 于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 受到百姓欢迎,势力不断 壮大,孙策死后,继续经 营江东。208年联刘抗曹, 在赤壁之战中获胜。229 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 不久迁都建业。
三第 国十 鼎六 立课
一、 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的景象!!!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 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 只剩下760万······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ao里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PPT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PPT优秀教学课件

曹操为壮大势力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袁绍 曹操
交战双方 时间地点
曹操PK袁绍
公元200年,官渡
官渡之战 GUANDUZHIZHAN
公元200年
袁绍(十万人)
经过
曹操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 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 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5300万
东汉末年
760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官渡之战 GUANDUZHIZHAN
背景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东汉王朝已形同虚设,各地出现了盘踞一方的军阀。占据河南一带的 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 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Biblioteka Baidu权名称
魏 蜀(汉) 吴
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创建者
曹丕(pī) 刘备 孙权
定都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34张PPT)

曹操死
三国始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2年,孙 吴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pī)
定都

蜀(汉)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洛阳 成都
官 渡 之 战
曹操 袁绍
曹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以 少 胜 多
拓展延伸: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 人谋也.
曹操 胜
袁绍 败
——诸葛亮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招募 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增强。 善于用人,采纳谋士的计策 战术正确,把握战机
《三国演义》简介: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 曲家罗贯中综合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戏曲、 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根据他个人对社 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 官渡 赤壁 中失败了呢?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 军,公(曹操)使弓 弩乱发,箭著其船, 船偏重将覆,权因回 船,复以一面受箭, 箭均船平,乃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25张PPT)

曹操事迹简介: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第二篇章
三国鼎立
时空概念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三 国 鼎 立 形 势 图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Biblioteka Baidu
229年,孙权 称王,国号 吴,定都建 业。
体验历史
三国新闻发布会
重视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
鼓励养蚕 织丝,改 善同西南 少数民族 关系。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读史明智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以史为鉴
统编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章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看图学史
从图中可以得到 哪些历史信息? 面对如此局面曹操 采取哪些措施使自 己实力壮大: 1.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 侯”(汉献帝:洛阳→许) (2)招揽各种人才 2.经济上: 实行屯田
讨论归纳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 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 原因何在呢?
你从这两场战役曹操的胜败中得 到什么启示?
由果觅因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 刘 曹操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1.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 误的战术 2.曹操自恃兵多,骄傲轻敌
•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争霸的历史背景,以及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过程。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通过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此外,学生对于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掌握曹操、刘备、孙

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

要事迹。

2.教学难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

学习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三国鼎立》相关内容。

2.课件: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图片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7.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 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的状况? 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 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是东汉末年州牧郡守佣兵割据、 战乱不断。
8.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统一全国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 的愿望 没有 他实现了吗?
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 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 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 原因又是什么? 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 停息啊!(写于“官渡之战”)
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曹操脸谱:
•脸谱上曹操用白抹脸,勾 本眉、细眼窝及脸纹,代 表人物性格奸诈、狡滑。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 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 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 奸臣的代名词。
三国鼎立
黄 巾 起 义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带给人民无 尽的灾难和痛苦。出现了“白骨露于 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 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 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 的潮流,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东汉末年形势
曹操:字孟
德,我国古 代杰出的政 治家,军事 家和诗人。
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起来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

13.(2022泉州期末)《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 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C )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
( A)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5.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崛起,进而形成三国鼎立局面。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1)材料一中“壮心”指的是什么?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二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曹操“遂能克绍”在政治上的优势是什么?面 对曹操“拥百万之众”之势,材料二中诸葛亮提出了“孙权为援”的策略在此后有何成功的实践? 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探究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的原因。 (4)你认为东汉末年的“统一”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

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6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 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ji)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东汉末年州牧郡守(军阀)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
阀在混镇战压中,黄利巾用起自义己的的过地位程和中, 形成势形力,成成群为雄当并时起最的大的局军面阀,。在这 些割占据有今势河力北的、连山年西征和山战东中东,部袁,绍、 曹操兵两多粮大足集,团有逐10步万壮兵力大,起他来轻。
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 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 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 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 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不弱。
11/25/2019
一、官渡之战
袁 绍
1、背景: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2、战役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作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 (意义)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 (公元200年) 渡

曹操声东击西,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课件

( C ) 13.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பைடு நூலகம்借箭”“连环
计”等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一场战役
有关,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它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 D ) 14.|历史解释|《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阴险,狡 诈和惯用权术,与刘备的为人正直、重德尚义的形象 都被典型化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历史类小 说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C. 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
(1)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2)奖励农耕,实行屯田(经济) (3)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军事)
2.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失败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难题14解析】“曹操的残忍、阴险,狡诈和惯用权术,与刘 备的为人正直、重德尚义的形象都被典型化了”说明脸谱固化 了大众的历史认知,D项正确。小说《三国演义》有艺术加工 的成分,不能真实再现历史、正确评断历史人物,排除A、C 两项;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即会歪曲历史人物的 价值,排除B项。
( C ) 5. 关于曹操兵败赤壁,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赤壁之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通过了解宋朝传统节庆习俗,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以及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读,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及相关的节庆习俗;通过问题探究、讨论,认识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关系。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窦娥冤》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以及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 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 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2.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图示小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4张PPT)

曹丕
洛阳 成都
刘备
孙权

建业 (南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2、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曹魏
农业、水利发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乱 石 穿 空 。 惊 涛 拍 岸 , 卷 起 千
人 道 是 , 三 国 周 郎 赤 壁 。
... 故 垒 西 边 ,
—— ·
....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战役在官渡大战中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利的曹操,为什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地点么在赤壁大战失 官渡 赤壁 作战败了呢? 曹操VS袁绍 曹操VS孙刘联军 双方 特点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 奠定了三国鼎 一北方的基础 立的基础
川蜀
屯 吴国的船队田 曾到达夷洲 蜀 (今台湾) 丝织业发达 锦 翻 车
孙吴
课后作业
造船业发达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农耕
屯田
翻车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鼎立(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鼎立(共31张PPT)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连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 鼎立(共 31张PP T)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 洛阳

洛阳
成都
建业
蜀 221年刘备,
成都

222年孙 权,建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 鼎立(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 鼎立(共 31张PP T)
三、三国鼎立
建立时间

正式进入三国

220年 221年

三国鼎立最终 形成
222年
建立者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①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②指挥者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③要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④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⑤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 鼎立(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 鼎立(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国 鼎立(共 31张PP 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共40张PPT)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 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 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 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 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 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材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曹操 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名声小、兵力薄弱)。 然操遂能克(战胜)绍,以弱为强者(凭借弱小的力 量战胜强大的原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夏口。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 军。
天下形势示意图
皇室宗亲,三顾茅 庐得诸葛亮的辅佐
继承父兄基业,地理 位置优越,政权巩固
2、赤壁之战
(1)战争时间:208年。 (2)地点:赤壁 (3)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4)战争结果:曹操失败,孙刘联 军胜利 (5)战役特点:以少胜多。 (6)战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联合抗曹

战年

刘备
史实辩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 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 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 “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 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 里?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图示小结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
1.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2.奖励农耕,实行屯田(经济)
“武皇帝特开屯田之官,专以农桑为业” ——《三国志》
经济
“数年中,仓储积粟,所在皆满” ——《三国志》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
B.诸葛亮
C. 孙权
D.卫温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新知巩固
Baidu Nhomakorabea
4.《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
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
B 的“三国”是指( )
A.魏、蜀、西晋
B.魏、蜀、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为曹操统 一北方奠
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魏国 蜀国 建立 建立
220年
221年
标志着三国 鼎立的局面
正式形成
吴国 建立
229年
时间轴 线
新知巩固
1.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 战例。东汉末年曹操打败袁绍,为统
C 一北方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谢谢指导!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
1.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2.奖励农耕,实行屯田(经济) 3.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军
评价历 史人物
七年级2班的同学正在议论东 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 褒贬不一,其中有段对话如下:
我爷爷是个京剧迷,常看三国戏。他 对我说,曹操长着大白脸、三角眼,是个 大奸臣、大坏蛋
不能这么说。京剧中的曹操与历史上 真实的曹操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的曹操 是个很有作为的人,可以说是个英雄。
你眼中的曹操
1.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2.奖励农耕,实行屯田(经济) 3.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军
事)
曹操统一北 方
军事
官渡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统一天下
此诗是年近五旬的曹操写 在官渡之战后,从诗中可 以体会出曹操的什么愿望
蜀国 吴国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民族 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蜀锦名扬天下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曾派卫温及 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
史今结合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须遭到全体 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才有坚定的意志 、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 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 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 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 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拓展延伸 东汉末年,全国处
于统一的态势,但是社 会却混乱不堪;三国时 期全国处于分裂状态, 但是各国的经济却能飞 速发展,你觉得整个社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览
1.查阅《三国志》《品三国》等书籍 2.观看纪录片《国宝话三国》《三国的世界》

赤壁 之战 前形 势图
二、赤壁之战
第一段:孙刘联合抗曹
诸葛亮
孙权
第二段:周郎剖析时局
周瑜
孙权
第三段:初战失利,曹操怒斥部 下
曹操
第四段:周黄夜商良策
黄盖
周瑜
火烧赤壁
刘 备
长坂坡




夏口
赤壁
之战 形势 图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20万)VS孙刘联军(5万)
结果
孙刘联军胜利
末,只年剩下760万。
群2.“白雄骨露于野, 割千据里无鸡鸣。 图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袁绍 东汉末年 北方局势
曹操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袁绍(10万)VS曹操(2万)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延津
官渡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 . , .
, . ,
.
诗歌咏叹
曹 帝 浩 悠悠
分 子 浩 悠悠
屈 壮 图
留 遗 憾
略 苍 梧
回 赤 壁
赤 壁

甫 ( 唐 )
周烈赤二 赤
瑜火壁龙 壁
于张楼争 歌
此 破 曹
天 照 云
船 扫 地
战 决 雌
送 别
公海空雄
李 白
( 唐

各抒己见
对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简单说说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的 原因?
事)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1.学习可以彻底的改变自己,即使失 去原来 改变的 条件, 人也不 会退回 到原来 的样子 ,因为 经过“ 輮”。 人已经 脱离一 个旧我 ,变成 一个新 我.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
周瑜
曹操
诸葛亮 刘备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重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
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
1.经“光武中兴”到
东汉 105年,全国人口达
5300万,可东汉末年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要学会一分为二的客观 看待历史人物
赤壁 之战 后形 势图
三、三国鼎立
“我为家乡代言”
请你根据课本结合其他资 料,来介绍你所代表国家的基 本情况以及经济状况。(提示:可
以介绍本国的方位、开国皇帝、建国时间、都城、 本国重要的行业等)
三国鼎立 形势图
三国经济发展与开发
魏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邺 袁绍
黎阳 白马津
白马
乌巢
许 曹操
曹操统一北 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
1.借汉献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注重招揽人才(政治)
政治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夜迎许攸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新知巩固
2.“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
D 首诗描述的是(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新知巩固
A 3.下列不是三国人物的是( )
A. 曹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