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合集下载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选择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选择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选择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选择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

社会保障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其主要衡量指标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过高和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科学测量和界定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一)山东省社会保障总体水平1.山东省社会保障支出状况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与研究要求准确统计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山东省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社会保障总支出应是这四部分支出的总和。

为了与有关统计年鉴的口径相一致,我们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费用合并,称“保险福利费”,将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合并,称“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目前山东省城镇职工仍享受价格和住房补贴[1]。

尽管这两项在有关统计年鉴中未列入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价格和住房补贴是中国在特定时期给予城镇职工的福利,实际上应属于社会保障支出内容。

因此,我们在研究中也将其作为社会保障支出项目。

研究年限定为1985~1998年,表1是山东省现有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从表中数字表明:表1 山东省现有社会保障支出情况(1985~1998年)附图资料来源:相关年份《山东统计年鉴》、《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①保险福利费用包括在职职工保险福利费用和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但该指标不包括民政部门支付的离休、退休、退职费(以下表同)。

②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即国家用于抚恤、城乡社会救济福利、社区服务支出、灾害救济支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费用支出等(以下表同)。

③住宅投资不含农村集体投资和城乡个体投资(以下表同)。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总支出 GDP论文摘要: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保持我国适度社会保障水平,要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有升、有降”的方针。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专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推算也不尽一致。

以1994年为例,郑功成教授推算该年社会保障水平为7.13%,加上其他未统计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为10%~12%;穆怀中教授的小口径推算为5.09%,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为11.53%,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高达12.73%。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摘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个体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对策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和评估等。

通过案例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在总结了如何提高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对策、案例分析、提高、结论、未来研究方向、重要性、研究背景、总结1. 引言1.1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的重要性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社会保障是国家为解决社会成员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进行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而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则关乎到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实现。

通过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还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服务。

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在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研究背景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所提供的一种制度安排,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但如何确定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对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议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浅议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2 30 ) 7 5 0
生产要素投入分配 比例系数= 社会保障支 出总额/ 国内生产总 值 G P的计算公式 。 D 从质上讲 , 社会保 障水平有 “ 适度 ” “ ,不适度 ” 分 , 之 具体 衡量: 准是社 会保 障费用支 出是 否 与国家生 产力发 展水平 标
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 13 社会保障水平相关 因素 . 1 . 社会保 障制 度是否保 证 了公 民具 有一 定的经 济生活 .1 3 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抵抗的社会 风险。 1 . 社会保 障水平 是否 与 国民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 相适 .2 3
1999年后按中国统计年鉴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全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中国统计年鉴中除养老保险之外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以及中国财政年鉴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之和作为个社会保障支出
S in e& Te h o o y Vi o ce c c n lg s n i
2 社 会 保 障支 出绝对 水 平
改革开放 3 O年 以来 . 国经济 实力稳步提 升 。 我 社会 保障
保障补助支 出、 会优抚 与社会救济 等项 目组成 。其 中, 三 社 后 项是财政支 出中的社会保障支 出 , 它与社会保 险基金 的综 合
构成 了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
投 入也逐渐加大 。从社会保 障指 出的绝对数值来 看 , 我国社
际社会保 障支 出。 扣 除通货膨胀 对社会保障支 出的影 响后 , 社会保 障支 出
在 3 年 间增 长了 2 . 0 95 5倍 , 平均每年增 长率 为 1 . %。 40 6
社会保 障支出。这种统计 口径较为全 面地涵括 了社会保 障相
关 项 目。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一、引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应对风险因素而实施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是指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本文将通过建立数理模型,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在建立数理模型之前,首先要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概念进行界定。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

如果社会保障支出过高,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如果社会保障支出过低,则无法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破坏社会公平和稳定。

为了建立数理模型,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国家的GDP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

2. 社会保障支出:各项社会保障支出的总和,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3. 人口结构: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数量。

4. 社会发展指标:如教育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等。

三、建立数理模型1. 定义变量•GDP: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可以用年度GDP值表示。

•SB: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POP:人口总数。

•POP i:第i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EDU:教育水平指标,可以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

•MED:医疗技术水平指标,可以用平均医疗费用表示。

2. 建立关系式根据问题分析中的因素,可以建立以下关系式: 1. 社会保障支出与GDP的关系:SB=a⋅GDP,其中a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

2. 人口结构:∑P i OP i= POP,即各年龄段人口数量之和等于总人口数量。

3. 教育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SB=b⋅EDU,其中b为教育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系数。

4. 医疗技术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SB=c⋅MED,其中c为医疗技术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系数。

3. 模型求解根据建立的关系式,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求解模型。

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的数据,如年度GDP值、社会保障支出、人口数据、教育水平指标和医疗技术水平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探讨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探讨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探讨平江县城关镇社会保障和民政事务管理站 陈匡平摘要:在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问题上,社会各界学者也都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并通过社会调查以及相关部门出具的资料和数据来佐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而影响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最根本因素就在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平衡。

这不仅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还包括同一地区中不同层次的群体现实的经济收入。

经济条件越好、收入越高,适度性就越强,反之越弱。

如何解决这些“不适度”呢?文章将对此重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社会保障;适度性一、引言社会保障是维持社会和谐、保障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主要保险或保障机制,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并真实地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的程度。

虽然国家对当前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但它是否真正地起到了作用,是否真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就需要分析它是否具有一定的适度性。

而这种适度性很大程度反映在了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水平、速度之间的正比关系上。

二、适度性社会保障在我国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不仅指的是保障范围、内容、力度有多大多丰富,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效地缓解了社会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在GDP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它注重的是“量”与“质”的统一。

从对社会保障机制的本质上分析,它又有着“适度”与“不适度”之分。

民生问题被提上了十九大会议的重要议题之列,并在其中提出了构建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而这里的“保障适度”就是针对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能得到有效地保障而提出的新论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愈加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满足人们保障需求的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比如“福利病”“懒汉病”就是过高的保障水平削减了人们自力更生、吃苦拼搏的能力和就业的动力;若是保障力度过低,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就得不到有效地落实,生活会更加困难。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一、适度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和方法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归纳出了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和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模型,进而提出了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HQ GWWsa∙=∙=S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

Q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

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K L A Q βα=)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把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的“度”界定为0.75 。

在此基础上,依据劳动分配理论和人口趋势理论及有关预测结果,把有关数据代入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初步得出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即老年人口比重达到30% 左右时,适度保障水平的上限约为26% 。

同时,依据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数据,可以具体测定出适度保障水平的上限和下限即测定出特定时点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区域,也可以测定出特定时点社会保障水平的超度状况。

二、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比较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的测定表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超出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上限,高福利国家瑞典等70 年代初就超过了适度上限,见表5-7。

事实也表明,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初,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处于兴旺时期,70 年代中后期和80 年代初愈来愈多地暴露出矛盾和问题,形成了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制约,此时社会保障水平已不适度。

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计算的结果,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现实状况的吻合度很高,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定模型和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分析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采取综合的研究方式展开。

综合研究包括按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对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分析。

:一是不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小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二是含住宅投资的保障水平,称“中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三是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大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一、引言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福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但是,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考虑到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一个适度水平数理模型来指导政策制定。

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的定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是指在考虑到经济和政治因素的情况下,确定社会保障水平的一种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最优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促进经济发展。

三、影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因素1. 经济状况:国家经济状况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当国家经济萧条时,政府可能需要减少社会保障支出以避免财政赤字;而当国家经济繁荣时,则可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2. 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也是影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政治不稳定或者内部分裂严重的国家,政府可能会减少社会保障支出以确保政权稳定。

3.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也是影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因素之一。

当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时,政府需要增加养老金支出,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的建立1. 确定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指最优化问题中需要优化的量。

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中,目标函数可以是公民收入的最小值或者最大值。

2. 确定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是指在实现目标函数时需要遵守的条件。

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中,限制条件可以包括政府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率等。

3.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目标函数和限制条件,可以建立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或者非线性规划模型来求解最优解。

4. 模型求解:通过使用线性规划或者非线性规划算法来求解模型,并得到最优解。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需要取得平衡。

根据中国的国情,可以建立一个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以指导政策制定。

1. 目标函数:最小化公民收入的最小值。

2. 限制条件:政府财政收入、经济增长率等。

3. 模型求解:通过使用线性规划或者非线性规划算法来求解模型,并得到最优解。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及其适度性评价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及其适度性评价

社会保障水平反映了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它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代表了社会成员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状况。

目前理论研究较多的单一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水平并不能够充分地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必须建立更全面的指标体系,既要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来衡量社会保障的支出,还要从质的角度来对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与“不适度”进行判断,从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度为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本文分别采用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和社会保障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两大指标进行测度,以求在总体上反映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系数是一种测度和反映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状况的指标,也是用于反映社会保障在政府公共支出中地位的指标。

用这一指标系数测度和反映的社会保障水平就叫做“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也是国际上评价社会保障水平的通行指标,其表达公式为: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总支出利用1989年-2010年期间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财政总支出数据,本文计算了在此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过程(图1)。

可以看出,1989年-1995年期间,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保持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及其适度性评价张庆霖郭嘉仪(广东商学院,广州510320)内容提要:基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和社会保障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两个指标对我国1978年-2010年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物价比较、国际比较三个角度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社会保障绝对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仍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

因此,从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各个要素出发,我国应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提高政府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物价、工资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度水平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概述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又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重负担的水平。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既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逐渐加大。

很多国家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财政赤字、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等问题。

因此,研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探寻财政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平衡点,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国际比较法、指标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

其中,国际比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政策,发现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的差异和共性。

指标分析法则通过对社会保障各项指标的分析,评估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度水平。

计量分析法则利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模型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通过国际比较和指标分析等方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财政状况、文化背景等。

因此,在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时,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总体上呈现出相对较低的状态,需要逐步提高。

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领域,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同时,还需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优化社会保障税费率结构等方式,确保社会保障基金长期平衡和稳定。

湖北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doc

湖北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doc

湖北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摘要】通过社会保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结合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一些非经济因素,从单项指标、内部结构和总体保障水平三个层面分别对湖北省社会保障水平和适度水平进行测度,得出湖北省2010年社会保障水平为1.82%,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为4.47%-4.50%,并提出完善保障体系、基金监管等建议,以达到其保障适度水平。

【关键词】社会保障;保障水平;适度保障一、湖北省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现状2011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758万人,其中:城镇2984.40万人,乡村2773.60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51.8%。

全年出生人口59.67万人,出生率为10.39‰;死亡人口34.52万人,死亡率为6.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

2011年末湖北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13万人,比上年增加82.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772.3万人,离退休人员34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8.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948.9万人,比上年增加89万人。

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322.9万人,100%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万人。

截止2011年末湖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6.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9.5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

年末全省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22.3万张,收养18.6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7981个。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3.87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6897.92元,增长18.3%。

二、社会保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依照穆怀中教授的研究,结合人口理论以及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估模型[1]:S=Sa/W×W/G=Q×H(1-1)其中S表示社会保障水平,Sa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表示工资收入总额,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会保障负担系数GDP,Q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值系数,又称为社会保障负担系数(若这一指标过低,则不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而指标过高,又将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H表示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权重,又被称为劳动生产要素的投入分配系数,是用来测定国民经济中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否正常运行的依据(如果这一比重过低,那么劳动者的收入就不能得到基本保证,进而影响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引起劳动者反抗;而比重过高,资金积累必然减少,进而对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支 出 占工 资收入 总额 的 比重 ,它的 取值 范 围在 1 %至 1 %之间 ; 为 工 . 5 J 伤 、生 育保 障支 出 占工资 收入总 额 的 比重 . 的取值 范 围在 00 6 它 .1 %至
素 质 , 动社会 文 明的发 展 。 推
S E A i A 社 保之 窗 ・ 保论 坛 H B O~ u NI 社
l 社保 之 窗 ・ 社保 论坛 f -B O~ N}N  ̄ A iJ’ t ! i l L A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分析
以广 东省 为 例
口 宋 戌 燕


研究 目的与研 究对象
行社会 保 障改革 ,且先 试点 后在 全
国范 围 内推广 ,所 以以社会 保 险为 主导 辅 以社会救 济 的混合 型社 会保
“ ” 是 “ ” 有 没有 标 准 可 以衡 高 还 低 . 量 .与 经济 发展是 否相 适应 呢 ?因 为适度 的社 会保 障水平 对 国 民经 济 的发展是 具有 积极 作用 的 。具 体表 现 为 :它 保 障 了大 多数人 的最 低经
S L= S I x G P= H = S S TW W/ D Q x
济 增 长 较 缓 慢 .9 5 2 0 19 ~ 0 5年 期 间
社 会保 障水平 是 否满 足当地 广 大居 民 的需 求 、实现应 保尽 保主要 看其 是否在 社会 保 障适度水 平 上下 限 内运行 。社会保 障适 度水 平运行 保 障水 平测 定 模 型 进行 测 定 , 该
07 × OP Z J M) . ( + ++ 5
保 障支 出 主要 由两 块 组 成 : 块 来 一
自社 会 统 筹 部 分 的 社 会 保 险 . 包 括 养 老 保 险 、 医疗 保 险 、失 业 保 险 、 伤 保 险 和 生 育 保 险 ; 一 块 工 另 来 自相 关 政 府 财 政 支 出 的 部 分 , 包 括 抚 恤 和 社 会 福 利 救 济 费 类 支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五、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
• 社会保障水平: • 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 • 它所反映的社会保障程度的 “高”与“低”是以国民经济 发展水平为参照系的 • 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社会保障支 出/该国GDP
(一)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
•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 的概念。 • 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主要通过社会保 障给付标准的社会适当性来体现。 • 社会适当性可以表述为社会保障是 依据某一生活标准为某一类别的受 保人提供有关津贴的。 • “社会适当”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 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表现的 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制度年龄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一般而言,制度年龄的长 短与社会保障水平成正比关系,即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 反之,社会保障水平就越低。 另外,社会保障水平还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同。相对而言,老年人对社会保 障的需求相对较大,养老保障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大部分,所以伴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社会保障水平将不可避免地被抬升。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还受到本国或本地区独特的历史、人文等因素的 影响。例如,因为瑞典长期选择一种独特的“混合主义”的经济政治 模式,宣扬政府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与政府责任,并且由于两次世界 大战的创伤,导致人们普遍追求一种稳定安全的保障制度与心理环境, 以及小国富足的特殊国情,使得“福利橱窗”式的 家对于社会保障的过多介入,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利的侵犯,这是美 国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包罗万象的全国统一完整 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 源,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而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提供 的经济资源总量,由该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 会保障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经 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它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水平;反过来,社会 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会影响经济规模与经 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对本国或本地区社会保障制 度的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产生影响。例如,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治 制度,使各党派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 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 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水平亦会产生影响。这可以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 度得到验证。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造成了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的分割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一、本文概述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然而,社会保障的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即实现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

本文旨在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研究,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内涵、影响因素、衡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

本文将明确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概念,即既能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求,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水平。

本文将分析影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人口结构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衡量标准,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覆盖率等。

本文将提出实现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路径,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也希望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问题,为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公平与公正,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建立的一系列公共措施和制度。

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在面临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残疾、死亡等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保障,从而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多个方面,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定位,但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险通过个人和单位的缴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为参保人员提供在特定风险事件发生时的经济保障。

社会救助则主要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如贫困家庭、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简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

简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

简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探析在社会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起着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

江苏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分析

江苏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分析

江苏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分析作者:杭天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7期社会保障水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内涵包括了“质”与“量”。

“量”意味着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质”意味着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要求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并存,社会公平与效率共存,各地人民基本生活得以保证与劳动积极性得以激励兼具。

本文将以江苏省社会保障现有水平作为出发点,通过适度水平测算模型科学地检验出江苏省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情况。

一、江苏省社会保障水平现状(一)江苏省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1-2009年。

如表1所示,在2000—2008年间,江苏省社会保障总支出及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其中,2008年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总支出达到1073.14亿元,是2000年社会保障总支出的5.42倍;2008年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达到1397.96元,相当于2000年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5.18倍。

另外,每年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率均略低于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年增长率,说明虽然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口增长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基本保持了同步。

(二)江苏省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 地区) 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 通常用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其衡量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1-2009年。

注:社会保障总支出=五项社会保险总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如表2所示,2000-2008年,江苏省社会保障支出从197.9亿增长到了1073.1亿,增加了4.4倍;地区生产总值从8582.73亿增长到了30312.6亿,增加了2.52倍;社会保障水平从2.31%提高到了3.54%,提高了1.2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适度与平衡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适度与平衡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适度与平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升,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改善民生、减轻社会负担,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但是,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也需要适度和平衡的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和高福利水平,而忽视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适度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适度发展需要顾及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对于低收入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政府应该建立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基本救助、基本医疗、社会福利等保障。

此外,在保障国民健康方面,需要打造卫生健康平台,实现卫生资源共享,促进基层医疗服务发展,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制定一套合理的社保体系,给予合法居民以必要的保护。

社保体系包括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个方面。

如老年人养老保险,可以鼓励其自主养老,降低其经济负担。

失业保险可以帮助失业人群渡过难关,鼓励其早日就业,成为社会的有用力量。

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平衡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平衡发展与适度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平衡,避免出现一方面过度强势带来的反效果。

首先,应注意公平性问题。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必须注重公平,不应该存在“一方有福,一方无份”的情况。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公正的财富再分配机制,为每个公民提供支持和保障。

其次,需要考虑财政负担压力。

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需要耗费大量财力,政府应该在制定政策时,量力而行,避免建立过多的一次性福利政策,影响财政的平衡。

最后,需要注意产业竞争性和经济发展性。

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应该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技术,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增加国民收入,进而获得有力的财政支撑。

同时,社会福利也应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衡,避免因经济发展而过分扩张。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保模式不尽相同,水平也各异。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所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要素,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

经常以某一国家某一时期社会保障支出占该国GDP 的百分比来衡量。

理论界认为,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过高的社会保障和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一样,都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因此,对于社会保障水平的“度”的分析,就成为必须予以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1社会对于社会保障水平的承受力分析首先,从产权的视界来看。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政府承担终极责任的制度安排,无疑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但是作为一种对人们退休后拥有一份养老金的承诺,加上缴费和给付之间又有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每一个有资格领取或退休后领取津贴的公民来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具有私人产品属性,尤其在实行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中,个人对其帐户拥有的终极所有权使其更类同于私人产品。

对于理性的“经济人”来说,工作时缴纳的费用如果可以在退休时领取,那么缴费率的高低仅仅是调整了个人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财富分配,对于缴费率的变动就不会那么敏感,从而缓解了因提高费率而致的对抗。

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在“银发”浪潮中纷纷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或部分积累制改革的原因所在。

但完全积累制实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其最大缺陷就是缺乏互济性,互济性的丧失,使该制度的公平性大打折扣,进而使一些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手段来解决的社会问题不能得到真正解决。

因此,现收现付制和部分积累制更应成为我们的分析对象。

采用现收现付制或部分积累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权兼有“公”与“私”两方面的属性。

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迫使缴费率提高和养老金替代率降低时,一方面私有产权的属性促使人们进行抵制;另一方面,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及成本无法内化的特征又决定了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对此进行抵制。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第6章-社会保障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力度
01
增加财政对社会保 障的投入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 出的比重,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 可持续发展。
02
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制度
将社会保障收支纳入政府预算, 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 使用效益。
03
拓宽社会保障资金 筹集渠道
通过发行社会保障债券、利用国 有资产收益等方式,多渠道筹集 社会保障资金。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判断
适度性总体评价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在逐步提高, 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 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面、保 障水平、可持续性等方面仍存在 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 进。
改进建议
为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 性,应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提高社 会保障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等方 面的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01
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法制保
障。
02
加强社会保障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保障
制度的权威性。
03
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标准
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障水平应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保障公民的基 本生活需求,又不能给国家财政带来过大负担。
社会公平与效率兼顾
社会保障制度应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既要确保社会成员享 有平等的保障权利,又要促进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
可持续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摘要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要素,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

适度水平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两者是相互统一的。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分析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探讨应注意的问题,指导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既保障公民基本经济生活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进入凸显期,加强社会保障事业建设,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社会保障水平含义(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理论界,通常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社会保障支出/gdp×100%)。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1.动态性特征: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制度成熟而变动。

2.刚性特征:表现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保障项目只能上不能下,保障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3.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适度”是指要按照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相适应的保障水平,按照政府和单位能承受、个人能接受的原则,建立社会保障费用在政府、单位和个人之间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适度水平的社会保障功能1.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保证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要求,使社会保持稳定。

2.可以适度调节社会需求,推动或抑制消费,避免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推动经济发展。

3.适度水平的社会保障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4.直接或间接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超度水平的社会保障带来的后果1.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企业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超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将提高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企业的再投资和竞争能力。

2.超度水平的社会保障将给劳动者带来依赖心理,影响其劳动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3.超度水平的社会保障给政府财政带来直接影响,加大财政负担,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出现。

二、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因素(一)社会保障供给条件1.经济发展水平这是社会保障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保障支出必须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一方面,就是保持社会保障的“需求”和“供给”在适度水平上的平衡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匹配的问题。

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运行的物质基础。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和研究,离不开现实的国情和条件。

西方有些国家由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导致了“福利危机”,就是其社会保障水平大大地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出现的结果。

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项目的完整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低,则社会保障体系只能包括一些最基本的项目,此时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点的确立,主要目标选择在人的生存线上。

如果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社会保障项目就会较多、系统性较高。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标准。

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项目的给付金额就会低一些;如果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社会保障各种项目给付的金额就会相对较高一些。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范围的大小。

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保障涵盖的范围就会小一些。

如果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社会保障涵盖的范围就会大一些。

从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以总结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轨迹:在生产力相对落后、工业化水平低下的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救助,主要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经济较快发展的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主要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的生活需要;工业化之后的发达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福利,主要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2.财政支出状况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要依靠一国或地区的财力作保证,必须有现实的财政资金支持。

目前,有些福利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其财政的支出40%~50%,美国财政亦将1/3用于社会保障。

而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明显偏低,2006年也只占中央财政支出的12%左右,而地方财政对其开支更少。

出现此类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财力还不能支撑起强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另一种可能是我们财力足够保证,但由于我们在认识和政策支持方面出了偏差而引起投入不足。

在财政支出方面没有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仍然受过去的条框思想束缚,观念不能及时改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尽快改变目前用于社会保障的份额偏低、地方财政投入不到位的状况,不断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3.政府执政方针和理念政府能否顺应形势发展,从国民根本利益出发,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关乎社会保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这是由政府的性质和代表的利益集团所决定的。

4.企业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社会保障核心中的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责任主体构成,而且保持一定比例,单位缴纳的保险费形成经营成本,个人缴纳部分也会影响现实收入,只有三者协调配和才能形成合力,保证这一制度正常运转,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使目标落空。

5.经济发展和保障政策的持续性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并最终决定保障水平,政策一旦出台也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是确定保障水平高低必须考虑的因素,否则就会发生较大波动,带来不良后果。

(二)社会保障需求条件1.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数量社会保障中的子项目,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是三大核心项目,因此,参加这三项保险的人数最多。

有相关报道称,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709万人,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8242万人,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0648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参保群体,制定合理适度水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2.社会保障项目的多少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等子项目。

目前,全国各地在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及养老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社会保障机制,这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

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人群、保障内容的充实、保障手段的及时到位、各种保障之间的联动等方面还亟待完善,使现有保障制度没有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

应根据民众的切实需要,建立起低保、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相互联动的社会保障体系。

3.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这一点包括社会保障发放标准高低,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大小、新增参保对象数量和社会弱势群体状况等。

三、确定适度社会保障水平应注意的问题总的说来,对具体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要在现实国情基础上,既考虑需要,又切实可行,考虑现实,又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留有余地,保持弹性,科学合理的确定适度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这一社会运行推动器和保护网的双重作用。

1.推进公平效率任何政策制定都要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稳步推进,先行试点,由点到面,积极稳妥,一旦出台就要保持相对稳定。

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确定保障水平同时也是处理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不可以不顾自己国情盲目效仿他国模式。

2.合理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完善过程中,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同时,要合理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一方面,起点不能过高,否则就会影响到经济发展效率,挤占经济资源,增加财政负担,难以激发社会生机与活力,同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资金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不仅财政不堪重负,还出现了有业不就、提前退出劳动领域的现象,形成对社会过度依赖的惰性心理避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过高影响财政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过低,起不到社会保障应有作用。

为此,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财政、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要保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持必要的增长,尽快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使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与工资增长率或物价指数挂钩。

3.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考虑到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巨大,企业和财政负担较大,还须大力拓展新的筹资渠道,尽快建立起以社会保险缴费为主、以财政补助和其他渠道筹资为辅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

例如,今后可采取积极稳妥地划转部分国有资产、整合政府彩票发行划拨部分收入、提高保障资金投资运营效率等方式,努力扩大和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较充足的基金。

4.符合国家总体战略方针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了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更加关注民生、更加致力于改善民生,保证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还提出了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都是政府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政府执政理念的重大变化,在研究和具体确定社会保障水平时必须体现这一战略要求。

总之,我们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与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2]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险.1997.[3]中宏参考.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4]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市粮食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