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7-麻叶洞天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9-浙东学术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7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思路提示:①浙东学术是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形态。黄宗羲明确提出了“工商皆 本”的思想,认为凡“不切于民用”的皆为“末”,批评“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 抑之”,这显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②浙东学术在客观上起到了破除传统观念的 思想解放作用。如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明白的语言,肯定“良知”“吾心”是判别是非、 善恶的标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对儒家传统和经典的权威性的大胆挑战,对于冲破长期被 程朱理学控制的局面,活跃学术空气,解放人们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③浙东学术的 主体道德意识学说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积极作用。④浙东学术为我国的教育思想史积累 了宝贵的财富。浙东学派的各代表人物不仅是深刻的思想家,而且也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 教育家。⑤浙东学术特别是阳明心学促进了明清之际及以后的启蒙思想。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的重要史学理论著作,重在阐发史学的本质 意义、论述史学的作用。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背景资料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指”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 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乾 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 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对“当世之务”漠不关心。清朝统治者在高 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 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浙东学术》是作者逝世的前一年写成的。那时,他体弱病沉,眼睛失明,生活非常 艰难。本文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学术思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10《人间词话》十则
2.一词多义
其辞脱口而出(
)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
动以朝廷为辞(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1)辞我从去年辞帝京(
)
归去来兮辞( 大礼不辞小让(
) )
近者奉辞伐罪(
)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7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故 亦不 必知 邻何 于者 理为 想我 故( 也(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20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词类活用
(1)白鸟悠悠下.(
)
(2)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3)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5.特殊句式
(1)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
) )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Biblioteka 快乐晨读课前预练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力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 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 们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王国维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 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 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 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和格式上,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 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 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 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9 《日知录》三则
故事为例,说明“非器则道无所寓”,就是说,“道”要借助“实体”来表现。所以,他治
学弃华就实,不为空言。举凡典章制度、郡邑沿革、天文仪象、河漕兵农、赋役屯田、军
事边防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是他关心的焦点。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3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清点
1.识字注音 无稽.( ) 谀.妄( ) 舛.漏( ) 菑.畲.( ) 潢.潦.( ) 襟.裾.( ) 摭.( ) 2.一词多义
纪政事也,察民隐也(
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1)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中南大学的校训:经世致用。校训“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 一是体现了中南大学的文化传承,有湖湘特色,并与孙中山先生早年为湘雅的题词“学成 致用”一脉相承。二是有利于引导中南学子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努力结合起来,既 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 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知 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月内忘不了自己学的东西算的上好学的人。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积 极入世的精神。孔子曾深有感慨地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 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说:“熟读《诗》三百篇,叫他去从政做官治理百姓,却 不能通达行政;叫他出使四方各国,却不能恰当地赋诗应对;这样,就是诗读得再多,又 有什么用呢?”)在孔子看来,学以致用是最重要的,如果诵读诗经,却不会处理政务, 不会开展外交活动,那么,读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宋代后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想,始于二 程(程颢、程颐),他们发挥了孔子的论述,主张“穷经,将以致用”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 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又称经世致用之学。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因为有顾炎武, 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提倡,蔚为大观,这些学者有感于明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深切意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课后针对训练1入门四问一、语言文字应用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克制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存D.君子喻.于义喻:懂得解析:B项,厌,满足。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示“该怎么办”;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D项,两个“为”都是动词“是”。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然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解析:A项,“埽”同“扫”;B项,“著”同“着”;D项,“克治”同“克制”。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得苟且..放过B.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C.须大段..著力D.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解析:A项,古义,姑且;今义,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B项,古义,照应;今义,照料管理。
C项,古义,仔细;今义,指大的段落。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方是见得真味B.如临深渊,如履薄冰C.明知合行大路D.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解析:B项中“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踩。
答案:B6.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B.伏甲.,将攻之甲:士兵C.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此解析:诒,遗留。
答案:D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进及溜B.而观其辟丸也C.既而与为公介D.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解析:A项,“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B 项,“辟”同“避”,躲避;D项,“阙”通“缺”,过失。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5-胠箧
课后针对训练5胠箧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C.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解析:A项,“乡”通“向”,“知”通“智”。
B项,“靡”通“糜”。
C项,“知”通“智”,“擿”通“掷”。
答案:D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趋:快走②阖.四竟之内阖:全B.①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②大国不敢诛.诛:责罚C.①何适.而无有道邪适:适合②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舍:安置D.①鱼不可脱.于渊脱:脱离②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攘:排斥解析:C项,①适:到,去。
②舍:放开。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世俗..之所谓至知者 B .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C .为之权衡..以称之 D .灭文章..,散五采 解析:A 项,“世俗”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是指“世俗之人,一般人”。
B 项,“不行”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能成为强盗”。
C 项,“权衡”在文中的意思是“秤砣和秤杆”。
D 项,“文章”在文中的意思是“文辞,文饰”。
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鸡狗之.音相闻②为之.仁义以矫之 B.⎩⎪⎨⎪⎧①而.身处尧舜之安②圣人生而.大盗起 C.⎩⎪⎨⎪⎧①有不为.大盗积者乎②窃国者为.诸侯D.⎩⎪⎨⎪⎧①以.守其盗贼之身乎②为之权衡以.称之 解析:A 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们。
B 项,“而”,①连词,表转折关系;②连词,表顺承关系。
C 项,“为”,①介词,替,给;②动词,成为。
D 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答案:D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2019-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练习:5《坛经》两则 Word版含答案
5《坛经》两则一、语基落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说:讲解。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居住。
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住持:担任住持。
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见性。
项,“住”的意思是“停留”。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法以.心传心②家叔以.余贫苦B.①法即.一宗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①汝为.六代祖②衣将为.信禀D.①惠能一闻.,言下便悟②以勇气闻.于诸侯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因为。
B项,①虽然;②就。
C项,动词,作为。
D项,①动词,听;②动词,闻名,出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D.因此便立南北..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
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何以渐顿B.大王来何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
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
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受:给予。
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离开。
C.法即一宗.,人有南北 宗:派别。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阶段检测一(一_五单元)
阶段检测一(一~五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众妙.之门妙:微妙。
B.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C.弃君之命,不信.信:相信。
D.私存.《嘿记》之文存:心里怀着。
解析:A项,“妙”的意思是“奥妙”;C项,“信”的意思是“守信用”;D项,“存”的意思是“保存、收藏”。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敝之而.无憾B.甘其.食,美其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C.汝为.六代祖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D.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解析:A项,表目的,来/表转折,但;B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指示代词,“这”;C项,均为“是”;D项,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助词,表示停顿。
答案:C3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1CD解析:A项,①形容词,舒适、安逸;②疑问代词,哪里。
B项,①动词,遗弃、抛弃;②动词,送给。
C项,①连词,然而;②代词,这样。
D项,均为名词,“处所,地方”。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无,欲以观其妙.②致中和,天地位.焉③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④提弥明死.之⑤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⑥然后能成其良直..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一家仁.,一国兴仁⑨无诸己而后非.诸人⑩幸获两全.A.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B.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C.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D.①⑥③/④⑤⑦/⑧⑩/②⑨解析:①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③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是动词的为动用法;⑤⑦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⑧⑩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A5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①何以渐顿②何以利吾国③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④此世俗之所谓知也⑤见屈武侯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⑦敏于事而慎于言⑧德者,本也;财者,末也⑨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⑩其我之谓矣A.①②/③⑦/④⑥⑧⑩/⑤⑨B.①②⑩/③⑦⑨/④⑥⑧/⑤C.①②⑩/③⑦/④⑥⑧/⑤⑨2D.①②④⑩/③⑦/⑥⑧/⑤⑨解析:①②⑩是宾语前置;③⑦是介词结构后置;④⑥⑧是判断句;⑤⑨是被动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6-原君(节选)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8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如何评价《原君》(节选)一文的主要思想? 思路提示:黄宗羲明确地指出天下之所以不太平,人民之所以苦难不已,皆是君主“家 天下”的结果。非常鲜明地把君主专制制度指为一切罪恶之根本,阐明了为天下人兴利除 害才是君主的职分。 这些思想在封建君主独裁达到登峰造极的明清两代,犹如点燃在沉沉黑夜中的一支火 炬。虽然作者的立场仍然是在肯定君主制的前提下限制君主职权的改良主义,但他对君主 罪恶的揭露,确实是致命的一击,对君主独裁制度本身,实质上起了从根本上予以否定的 作用。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推原其本,“原君” 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君 主以天下为私的种种罪恶。
3.文化常识 《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呼唤民主政体的政治哲学名著。“明夷”是《周易》卦名, 该卦六五爻有“箕子之明夷”句,作者自序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 向往箕子为周武王陈《洪范》事,故以名书。清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对清末民主思想的 兴起颇有影响。它的初稿(后称《留书》)一卷 8 篇,写于清顺治十年(1653 年),时值作者 参与的浙东抗清斗争失败之后。作者自称写书目的是总结历代“治乱之故”,为后人治国 而留言。时隔十年,即康熙二年(1663 年),作者进一步探究“治乱之故”而条具为治大法, 在原稿基础上扩充为二卷 26 篇,定名《明夷待访录》。 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 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4-《中庸》节选
)
(8)虽愚.必明(
)
(9)虽柔.必强(
)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5.特殊句式
(1)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
(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
(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
(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其实,月亮本身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它永远是圆的。我们之所以看到了它的圆缺,是 因为我们所处的地球有时候遮挡了它的身影,才让它失去了自己本来的容颜。月亮并没有 变,是我们让它变了。人类早已经登上了月球,那里是一个没有水,没有植物,没有生命 的荒漠。但是,千百年来,在我们人类的世界里,月亮上发生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一切 美丽的故事,在月亮上都没有发生过,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想象它发生了。
第3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快乐晨读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苏东坡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百年来让多少人为之 倾倒,为之惆怅。月就是有圆有缺的,每月的十五是满月,每月的初一是新月,这早已经 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定论,也由此不知产生了多少美丽凄婉的诗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8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什么是“中庸之道”?儒家的“中庸之道”有怎样的特点? 思路提示:“中庸之道”是儒家哲学思想的精髓。所谓“中”,即不偏不倚;“庸”, 即平常。就是要求不偏不倚地模范地遵守社会规则和自然法则,要与身边的人和自然建立 一种和谐的关系。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 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 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儒家的“中庸之道”的特点是:“尚中” 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 中庸的理想目标。
2019-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配套练习:4《中庸》节选 Word版含答案
《中庸》节选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yú 须臾. 丰腴. 阿谀.奉承 B.zhòng 中.节 中.意 中.转环节 C.xuàn 不眩. 船舷.泫.然泪下 D.dǔ 笃.行 驽.钝好高骛.远项,“中转环节”的“中”应读“zhōng ”;C 项,“船舷”的 “舷”应读“xián ”;D 项,“驽钝”的“驽”应读“nú”,“好高骛远”的“骛”应读“w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C.项,“笃”的意思是“坚持”;“措”的意思是“放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B.C. D.项,①细微的事;②如果没有。
B 项,①遵循;②全、都。
C 项,体恤,体谅。
D 项,①弘扬;②聪明。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B .“大学”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C.《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子思所作。
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D.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把它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项,表述错误,是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5下列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B.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C.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D.诚者,天之道也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3-直书
)
(4)或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3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古今异义
(1)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凝霜被野草(
)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2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3)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云霞明灭或可睹(
语文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20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曲如钩,反____封侯。”故________宁__顺__从____以保__ 邪曲如弯钩,反而能封侯。”所以(世人)宁愿顺从(权势)来保持 __吉,__不__违忤以____受__害____也。况__史__之为务, 自身平安,也不愿违逆(权势)而遭致祸害。更何况写史的要义, 申以________劝诫,树____之风声。其____有____贼__臣 就是用来劝诫世人,树立好的风气的。如果有那些做坏事的臣子、 逆____子,________淫君____________乱______主,__苟 不孝顺父母的逆子、荒淫无度不好好治理国家的君主,倘若 __直________书____其______事,__不__掩__其__瑕,__ 把他们所做的事不加隐晦地记录下来,不掩饰他们的污点, 则____秽__迹______彰______于一朝,________恶名____ 那么他们的丑恶行径就会昭著于一个朝代,而他们的恶名则 被__于千载。言____之____若______是,吁____可__畏乎! 会流传千年。史书的记载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实在是很可敬畏的呀!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7-直书
课后针对训练7直书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B项“寘”同“置”,C项“匪”同“非”,D项“嘿”同“默”。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句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忤:违反,抵触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趋:快走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吁:叹词,表惊叹解析:C项,趋这里是“倾向于”。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故宁顺从以.保吉A.不违忤以.受害也B.董统《燕史》,持谄媚以.偷荣C.申以.劝诫,树之风声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例句中的“以”和B 项中的“以”都是连词,来(表目的)。
A 项,连词,因而(表因果);C 项,介词,用;D 项,介词,因为。
答案:B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 A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B .正直者,人之所贵.C .案.金行在历D .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解析:例句与C 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 、B 两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 B.⎩⎪⎨⎪⎧①故宁顺从以.保吉②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 C.⎩⎪⎨⎪⎧①而披.沙拣金②如披.冰霜 D.⎩⎪⎨⎪⎧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解析:A 项,①因为,介词;②然而,连词。
B 项,①用来,连词;②因为,介词。
C 项,①分开,动词;②披着,动词;D 项,①②都是竟然,都是副词。
答案:D6.填空。
(1)《史通》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
(2)“五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一篇
2019-2020学年度高中选修语文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神话故事。
B、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到学术会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变得分外活跃并且健谈多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1周年,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和北京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会等四家单位共同举办日本侵华物证展。
该物证展,将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的暴行暴露得淋漓尽致。
B、据报道,中国渔政已经派出“渔政202”号和“渔政203”号渔政船赶往钓鱼岛海域,进行接力宣示主权的行动。
无独有偶,台湾方面也派出了几艘船只前往该海域。
C、在扶起老人的“小善”面前,众人之所以望而却步,并不能盲目归咎于人情冷漠……许多人担心遭到“碰瓷”,害怕善因结出恶果,最终“见义不为”。
D、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最大的难题。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塘街号称“姑苏第一名街”,长约七里,“七里山塘”由此得名。
入夜漫步七里山塘,,,,,。
一点连着一点,一片连成一片,把现实中渐生出寒意的那颗心徐徐地温热了起来,紧接着,眼角边沁出一股潮热之气。
①沧桑的老街老墙和林立的新妆商铺参差并存,熟悉陌生得如同梦境②我带着五分酒气、三分诗意外加两分聊发的少年情怀坐于船中③街灯一盏一盏次第亮了,仿若一扇一扇远古的窗户打开了④顾左右,瞻前后,前后左右黑幕之中全是红色的灯笼⑤河中的繁灯流动着,明明灭灭,消消沉沉,朝朝暮暮,是乘船夜游的好时光A、③①⑤⑦④B、①③②④⑤C、④⑤③①②D、②④⑤③①【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7-童心说
) )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语文
第12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3)长一技之长(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孰与君少长(
)
) )
)
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
(4)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语文
1.作家作品
文本常识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7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李贽(1527—1602),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 字卓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 员外郎等职。认定《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并非“万 世之至论”。其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主张重 视功利。坚持“心外无物”,继承并修正王守仁的“良知”说,提出“童心”说,主张保 持“童心”。文学方面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在当时颇有影响,曾评点《水浒传》。著有《焚书》《藏书》等。
3.(1)虚假/借/借助,凭借/给
(2)说出/发出/出发/打开/显露/头发/拿出/抒发
(3)年龄增长/与“短”相对/长处,优点/生长/年纪大
(4)制定/即刻、马上/站立/直立/登上帝位或诸侯的位置
(5)不是/错误/非难/没有/不
4.(1)纯粹是真实的 纯洁真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9-浙东学术
课后针对训练19浙东学术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天铎.(duó)桎.(zì)梏.(ɡù) 纷纶.(lún)B.蕺.山(jí) 荆.(jīnɡ)棘.(jí) 史裁.(cái)C.白苇.(wěi) 干戈.(ɡē)迥.(jiónɡ) 殊.(shū)D.训.(sùn) 诂.(ɡǔ)禀.性(bǐnɡ) 讥.笑(jī)解析:A项,“桎”读zhì;C项,“迥”读jiǒnɡ;D项,“训”读xù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彼不事.所事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后人贵.经术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晋灵公不君.解析:例句中的“事”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君”的用法与之相同。
A项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贵”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B.我欲托之空言C.戍卒叫,函谷举D.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肔,子胥靡解析:A、C、D三项均为被动句,B项为省略句。
答案:B4.下列各句中的“诸”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解析:A项为“各、众”的意思,B、C、D三项均为兼词。
答案:A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儒者欲尊.德性尊:尊崇、推崇B.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诗经中的一种文体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阳明得之为事功..事功:事业和功绩解析:B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答案:B6.下列对“本”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本来B.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本来C.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书册D.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量词,书册计量单位解析:A项,本:探究,推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件:2-孟子见梁惠王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古今对译 孟子__见梁惠王,王__曰:“叟!______不远千里而来,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 亦_将_有__以__利吾国乎?”
将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吗?”有 目以 的: 。有利… :使…的 动方 用法 法。 ,使以: …连…词 得, 利。 表
同步 导练
同步导练/RJ·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02 儒道互补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2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相关读物 孟子见梁惠王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快乐晨读
课前预练
课堂精研
课后拓展
第17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步导练/RJ·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
2.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思路提示:在孟子看来,只追求利益,会使人忽略对道德的完善和培养,使行动失去 合宜的准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利对人的诱惑是 十分巨大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 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好处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多指的是“权力”和“金钱”等,很多人获取了很多物质 财富,但是精神空虚。对这样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话,无疑是一味“清醒剂”。孟子 的“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也很有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针对训练17 麻叶洞天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乱石轰驾B .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C .于是辟成一衖D .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 项“驾”通“架”,C 项“衖”同“巷”,D 项“直”通“值”。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觅炬倩.导 倩:美 B .窍.启于上 窍:窟窿 C .上穹.下狭 穹:高广 D .第.干燥无水 第:但 解析:A 项,倩,请或央求。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穷.于下图穷.而匕首见 B.⎩⎪⎨⎪⎧吾探吾胜.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C.⎩⎪⎨⎪⎧乃度.此内洞之一关项王自度.不得脱 D.⎩⎪⎨⎪⎧余各谢.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解析:A 项,均为形容词,尽。
B 项,名词,胜景/动词,禁得住;C 项,动词,过,度过/动词,揣度,估计;D 项,动词,感谢/动词,谢罪,道歉。
答案: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亦俱以炬应,而.无敢导者然其下甚燥而.平 B.⎩⎪⎨⎪⎧问余乃.儒者,非羽士乃.始以炬前向 C.⎩⎪⎨⎪⎧童子之.牧者蚓无爪牙之.利 D.⎩⎪⎨⎪⎧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后蛇伏以.进 解析:C 项,定语后置标志;A 项,转折连词,却/并列连词,而且;B 项,是/才;D 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
答案:C5.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句是( )A .窍启于上B .行人之负载者C.经崖前入于大涧D.古之人不余欺也解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定语后置;D项,宾语前置。
答案:C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6-10题。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级转窦.窦:dòu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C.庋.出如榻庋:qì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解析:C项,“庋”读ɡuǐ。
答案:C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侧身矫首..矫首:抬头B.高仅尺许.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C.涧底坦若周行..周行:大道,大路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或:或者解析:D项,或:有的。
答案:D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A.第不知昔何以涌流B.童子之牧者C.徘徊于斗牛之间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
A项,宾语前置;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答案:B9.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徐霞客在考察中常遇到一些罕见的独特的自然现象,但他从不信鬼神,不畏天命,而是仔细观察,如实记载,以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界,从而作出了科学记述。
B.徐霞客在地理考察旅行过程中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也很突出。
当地土人的言行就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
C.徐霞客善于写景记事。
如“楚游日记”中麻叶洞探幽一节,以千余字篇幅,写其从方圆尺许之穴口入洞,“蛇伏以进,背磨腰贴”,渐次发现洞中各种佳境,曲折上下,凡经一里余始“穿窍而出”,致使土人奉他为“大法术人”,“顶额称异”。
文章将洞中的奇景、爬行的艰辛以及人们心情的变化,据实写出,毫无虚构痕迹。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
”这句话表现了徐霞客虽然热衷于旅游,但遇到险境时仍是犹豫且退缩。
解析:D项,此句只是交代客观情况,并不能表现徐霞客畏惧艰险。
答案:D10.翻译下列句子。
(1)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边匀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先拿着火把进入,然后伏下身子像蛇一样爬行,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下身向后翘起(用力往前挺进),于是度过了这洞内的第一关。
(2)向北行半里,下面有一块大石头,深突出来像一张床那样放着,周边石棱匀整。
(3)我坚守我的信念,我探求我所向往的胜景罢了,劳烦各位长时间等候,用什么方式才能表达我的歉意呢!三、课外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
徐霞客传[清]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
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①三千,手迹犹在其家。
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
践更②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东南佳山水,如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③,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攫父为伴侣,儚儚粥粥,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居平未尝鞶帨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
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
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
扳绝磴上十数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飘尚在。
复上二十馀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
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坪,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
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繇终南背走峨眉,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酋阻兵,乃返。
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归,过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
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自纪载来,多囿于中国一隅。
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石间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注:①博进:赌博所输的钱。
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③悬度绠汲:以悬索度山谷,攀绳登山,如绠之汲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B.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C.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D.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解析:原文为: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
答案:B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里社: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
本处借指乡里。
B.服阕:守丧期满(古代三年之丧满)除服。
阕﹐终了。
C.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质,正。
是古代特定的记时方法。
D.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
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益、雍九州。
解析:C项,古代特定的记时方法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
他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从文中的叙述看,徐霞客游览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
B.母亲让他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支持儿子的母亲,她鼓励儿子出游,这对徐霞客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C.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
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
D.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
他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
这些文字写出了徐霞客孝敬父母、钟情山水、不畏艰险的精神品格。
解析:C项,“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错,应是“只带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
答案:C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手迹犹在其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时要抓住各句中的关键词语。
(1)“尝”“以”“犹”。
(2)“虽”“无以”。
(3)“争奇逐胜”。
答案:(1)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的家里。
(2)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3)他和人争奇斗胜,想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
参考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
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
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的家里。
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
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
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
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