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

合集下载

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取向

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取向

论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取向作者:林艳张姝玥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28期摘要: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顿现象,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生命困顿,体验有意义的人生已经刻不容缓。

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存在不同的取向:生理取向、哲学取向、心理取向、生涯取向、伦理取向和生死取向。

不同取向的生命教育应达到教学内容上的融合,教育目标上的一致和教学方法上的互通,从而实现高校生命教育从理念到行动的跨越。

关键词:生命教育;实施取向;高校作者简介:林艳(1988-),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姝玥(1983-),女,仫佬族,广西来宾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广西南宁530004)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XSH023)、广西哲社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FSH0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01-02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出现“生命的困顿”现象,表现为陷入郁闷、无聊、纠结等不良情绪中,严重者发展为网瘾、自闭、斗殴、自残等,更有甚者沦入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等种种困境中。

[1]大学生的生命困顿本质上是生命价值的缺失和生命意义的迷惘。

面对高校学生中的生命困顿现象,亟需探寻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路径,帮助他们找回生命的价值感,提升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便是承载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在我国高校中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生命的困顿,体验有意义的人生已经刻不容缓。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最早源于西方的死亡学(Thanatology)和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主要关注艾滋病预防、自杀和暴力等社会问题。

目前,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生命教育,其关注的问题和价值取向各有不同的侧重。

在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存在两种观点。

走向_关怀生命_的学校教育

走向_关怀生命_的学校教育
!"# $%# &’( )( )(%# %#
电子信箱: ()*+,-)./0123456045*
注的事物。这种被动性的直接产物,就是学校教育对 价值取向的无意识性;而这种无意识性同时也加剧了 学校教育的被动性,教育者的行为按照既定的程序进 行,服从于既定的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者习惯于这样 的教育现实,对自己工作的价值丧失批判性的反思。 直到今天,这种状态依然以惯性的形态存在着。 我们提倡关怀生命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当代中国 学校教育需要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需要 以 “自我” 的身份,考虑自身的存在方式与价值实现。 在 “关怀生命” 的自觉意识下,学校教育生活将可 能有意识地融会历史与未来、吸收各种生命资源于自 身之中,成为一种有意识地选择、组织、利用信息而 促进人之自我生成的生活形态。正是人的意识性的存 在,使得学校教育成为可能,并成为历史性的事实; 也正是意识性的增强,使得学校教育能够走向一条自 我更新的发展道路,使得今日的学校教育改革、学校 教育研究乃至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成为一种 “需 要” ,而不是 “奢侈品” 。 意味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以 “生 命 ” #" 关怀生命, 为本体性前提,以积极的关怀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 生命的成长,需要外界的积极支持与介入,这是 我们的一个前提观念。 在学校教育与人的关系形态中,至少有这几种类 型: 第一种是忽略了生命的本体地位,将知识的获 得、智能的训练等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以他者 的良好意愿为个体做好结果性的安排。它可能以此为 前提:知识的获得、 智能的训练,就是对学生的 “爱 ” 的体现,就是学校教育为学生服务的主要方式。如果 不对这一前提进行反思,人们很难意识到这一选择的 有限性。现实的学校教育中,许许多多的学校教育行 为,就在这一前提假设下进行,以至于考试、作业、 惩罚与管制,成为学校教育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这是 一种外在于生命、漠视生命存在的一种 “关怀” ,是对 生命缺乏理解的一种表现,因此, “ 爱”得不得法、不 到位、缺少效果,甚至是一种在 “爱” 的口号下伤害生 命的 “学校教育” 。 第二种选择,是有意识地放任学生,这似乎也是 一种 “尊重” 学生的方式。从其渊源来看,它与卢梭的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有很大的相关性。 西方罗杰斯的 “非 指导性教学” ,也具有这一思想倾向。当前,国外的 各种教育信息大量涌进中国,诸如 “千万别管孩子” 、 “玩” 、 “自由”等炒作性的宣传,很容易使人误解为: 只要教师不管学生,给学生完全的自由,就是对学生 最 好 的 “教 育 ” 。它的实践体现,就是很大程度上放 弃了教师、学校的主动行为。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它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摘要: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属。

本文分别从中西方文化视角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社会现实根源、理论资源等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对建构与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属。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是教育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领域,因为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核心,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的程度上规范着教育活动的目,引导着教育活动目的的考虑和选择的方向。

对于该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展开了研究,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总体来看,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从个人发展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社会发展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依据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也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而这两种关于教育目的的本位理论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近代以前的教育著作中,一般很少见到著述者就教育目的中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问题做专门而详尽的研究。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自觉而清醒地意识到个人的价值与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个人独立意识的复苏与觉醒,或者说要归功于近代以来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的分离与分化。

本文将分别从中外学界的研究展开综述,着重介绍西方,对国内所做研究的现状简要介绍并对此现状进行反思。

一、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西方教育理论在其演进史上,在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研究上,常常与英国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康德理想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以及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等结合起来。

他们之间尽管有差异,但在教育上表现出大致相近的价值倾向,这便是在维护个人尊严、突出个人价值方面,在提倡个人独立与自由方面,在鼓励个性发展方面,基本上多持类似的立场、观点与见解。

教育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的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答案:D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A:①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3.“子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诲人不倦D:启发诱导答案:A4.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一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

”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A:全面性B:基础性C:全民性D:义务性答案:C5.在中国,最早将“教”与“育”连用在一起的是孟子。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A: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学习.B:工厂的门卫师傅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C: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D: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答案:C2.“交往蕴涵着产生教育的因素,当交往的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转化为教育。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A:劳动起源说B:人生发展说C:社会化影响说D:交往起源说答案:D3.在激烈快速变化的当今社会转型中,有的教育者习惯将已有的价值规范、思想观念重复地传递给下一代;有的教育者习惯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起()A:继承传统与反传统之间的矛盾B: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C: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D:全球化与本土化之前的矛盾答案:A4.现代型学校的存在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使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更新性再生系统。

对生命和谐的不懈追求——论高校生命化教育

对生命和谐的不懈追求——论高校生命化教育

更不 是迁就和 放任 人的 自然 欲 求 ,生命化 教育重 视
高校 教育 关注生命 ,不仅 是现代 社会 的要求 ,也是 本真 教育 的体现 。众 多的学 者把生 命化教 育观 作为
他 们 各 自构 建 的理 论 体系 的重 要 思 想 支撑 和 不 可 或缺 的组成 部分 。从 世界 范围来看 , O世纪 下半叶 2 以来 一些 国家 开 始 明确 提 出生 命 化 教 育和 敬 畏 生
生命 ,把个 人 的存在 引 向卓 的生命化 教育 , 主要 是针对 青少年 自杀 、人 生意义 的缺 失 以及动 物
保护 提 出的 。

社 会性 价值 。人 的生 命是未特 定化 的 ,这 打开 了生
命 与 自然 界之 间进行 能量 、信 息交 换的通 道 ,使人 的生命 具有 了可塑性 ,从而 使发展 成为 可能 ,为生
【 高职教育探索 】
对生命和谐 的不懈追求
— —
论高校生命化教育
张 双靠
( 东外语 艺术职 业学 院 外 语系 ,广东 广州 5 0 0 ) 广 15 7
摘 要:现代社会陷入 了 “ 技术 陷阱 ” ,现代人在技术 中迷失了 自我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 的思想观念、价值意识
发生很大变化 ,呈现无视生命价值的行为取向。该文 以生命化教育的意蕴为起点 ,解析 了生命化教育 的诉求 ,进行了高校生
使命 。
通 过文化 理解 ,唤醒人 的精神 和生命 活力 ,提升 生
命 的价 值 ,“ 种 教育 将更 强 调人 的潜 力 之发 展 , 这 尤其是那 种成 为一个 真正 的人 的潜 力 ;强调 人要理
作为一 种价值 理念 ,生 命化教 育承认 生命 的价 值和 意义 ,认为生命 的成 长居 教育 的首位 ,知 识 的 授受 、智慧 的开 启最终 都是 为了 点化 或润泽 生命 , 为 了 “ 人 ”和对人 生命 的成 全 ;作 为一种 教育 立

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模板

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模板

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运用前言生命化就是生命的在场。

教育,是学生与教师生命的紧密,是提升二者生命质量的共同体。

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

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

生命化教学讲究的是教学中的交往互动性,进入生命,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差异,达到师生共情,最终彼此获得肯定与成长的过程。

那么,在此过程中生命化教育理念该如何运用呢?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充当着什么角色呢?一、生命化教育是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生命的三维度教育生命化教育是顺随人的自然性教育。

教育是一项漫长的工作,而生命化教育更是慢的艺术,需要长期积累,形成师生之间的共识。

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做到三个方面:一、发现潜能,展现潜能,拓展潜能。

现在许多学校教学以课本至上分数至上为教学重点,而对于教师则以成绩平均分作为考核首选,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拥有的个性差异,也抹杀了教师对于尊重学生潜能、挖掘潜能所付出的努力,这是非常可怕的。

作为学生来讲丧失了对分数外其他知识的渴求,他将不可能勤能补拙;作为教师若以分数至上作为授受知识的关键,那教育将变得片面性并且教师也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只有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展现潜能,才能让学生成为个人最佳领域中真正意义上的自己,教育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授受知识的手段,才能做到有输出有接纳、有反馈;二、尊重学生心智、开启智慧。

减少学生整体评价,增加学生个体评价。

生命化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中体现为启迪和被启迪。

让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来提高教学修养,养成学习的惯性、交流的气氛。

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他们对教师的学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一个博学多才的教师就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

二、生命化教育理念迫使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教学之路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长期困扰许多青年教师,甚至是许多教师一生的困扰。

论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论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基 。

. .
彦 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_
● 墨矗 : ●殷 建华 。 II §! 打 巨:
生命化 教 育管 理理 念作 为 一种 教育 价值 取 向 ,一 种 新 的教育 理念 .它 注重 以学 生 自身 潜在 的 生命 基质 为 基
础 ,依据 生命 的特 征 来开展 教 育 ,来唤 醒生 命 意识 ,启 生命 性 的活 动 ;教学 中 师生关 系是一 种 对话 、和谐 的关
具 有 非 理性 倾 向 。直 觉 可获 得 理 性 之外 的 体 验 ,同 时 ,
直 觉又 超过 一般 感 性 。生命 哲学 认 为 ,只有 用生 命 去理 解 生命 。丽 当体 验 与直 觉被 认为 是 生命 的基 本存 在 形式 的时候 ,进 而也 就 认为 ,生命 只有通 过 内心 体验 和 直觉
系 :教学 是 一个 不 断生 成及 提升 生命 价 值的 过程 :是 一
种唤 醒 教育 。 即生命 是 一个 不 断创造 、不断更 新 自我 的
迪精 神世 界 .开 发生命 潜 能 ,提升 生命 质 量 ;以关 注 生 命 的整体 发 展为 旨趣 ,重 视对 学生 心灵 的培植 、完 整精
质 、最 终根 源 。生命 作 为一种 活 力 ,又被 从不 同 侧重 面
去 理解 ,意 志 、冲动 、渴求 、期待 、体 验 ,不 同 的生 命 哲 学家 选择 了不 同 的侧 重面 来建 立 自己的哲 学 。生命 哲 学 ,在 认 识 论 上 ,认 为 直 觉 高于 理 性 ( 直 觉 高 于 分 或 析) ;在心理 学上 ,认为 情意 高 于认知 ,这使 得生 命 哲学
系统 的研 究 ,以期 获 得生命 问题 的根 本解 决 的学 说 。它 是更 直 接 的存在 主 义哲 学 。该 哲 学 的主要 观 点是 :生 命 不 是 一 种 实 体 ,而是 一 种 活 力 。这 种 活 力 又 来 自精 神 面 ,因 此 ,人 的生 命 是 从 精 神 层 面 、文 化 层 面 去 考 察 的。从 这个 角度 看 ,生命 哲学 与 文艺 复兴 以来 的 人文 主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概要

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概要

5、它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 的发展目标。
6、生命化教育维护与尊重人的尊严,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 对待文化与信仰的差异,维护与倡导人的自由选择、自主 成全的权利。
一. 生命化教育是生命在场的教育,是对每一个 具体的个人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
7、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始终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 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 , 走向光明、 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 放。
一. 生命化教育是生命在场的教育,是对每一个 具体的个人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
3、它努力培植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 所有生命的意义,有同情目光、慈悲心肠和大爱境界。
4、生命化教育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 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
一. 生命化教育是生命在场的教育,是对每一个 具体的个人可Fra bibliotek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
8、生命化教育把每个人都视为一个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把 每个人都视为一个智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 。
二. 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
1、随顺人的秉赋 2、随顺人的善端 3、由自然引导向应然 4、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成全人的秉赋
三. 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
1、个性是创造的契机所在,所有的创造都是通过
个人独特的“出口”来实现的 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3、真正的创造都是个性化的 4、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都是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人
四. 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
1、人生意义的觉悟
2、灵思创发的觉悟
3、个性的觉悟
五. 生命化教育是范本教育
1、生命化教育是生命启迪生命,生命润泽生命
2、生命化教育强调示范与践履 3、生命化教育打开人丰富而广阔的“范本”世 界

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一、引言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生命体验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生命化教学的相关内容。

二、生命化教学理念1.以人为本生命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和伙伴,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身心健康和成长方面的关注。

2.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立而有价值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需要采用多样化、灵活性强、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教育方法。

3.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优秀的公民,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注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三、生命化教学实践策略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生命化教学实践的基础。

在创设教育环境时,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开放、自由和富有启发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接受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和反馈。

2.采用多样化、灵活性强、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教育方法在生命化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灵活性强、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教育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注重情感体验在生命化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教育活动来实现,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社交技能培养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并且提高他们的情感智商。

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濮阳市昆吾小学王光华暑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

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

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

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

通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

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

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

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

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面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今天的学校里。

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

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

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

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

慢又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

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

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

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

思想渊源1993年5月,张文质受《教育评论》之托,对黄克剑作了一次以“教育的价值向度与终极使命”为题的访谈。

黄克剑先生提出教育是“对人的成全”的话题,这是“生命化教育”的胚芽。

以下是此次访问的核心内容:教育,说到底它的使命只在于对人的整体发展的一种成全,而人的整体发展提挈起来也可以说是人在自己的对象世界和内在世界中赢得自由。

我所说的自由,不是一个相对于纪律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相对于必然性的概念,而是一个高格位的人文概念。

它的本始而终极的意涵是:自己是自己的理由,自己是自己的主宰,功过自承,而不把命运推诿于自己的践履省思之外。

在自由的内外两个向度上,人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有两个方面的贞取,一是身心的“幸福”,一是境界的“高尚”。

“幸福”是关联看人的肉体感官欲望的满足和与之相伴的心灵感受而言的,它的实现离不开人与外部世界的对象性关系;境界的“高尚”则是就人的精神格局(简称人格)而言的,它决定着人的虚灵的“气象”。

对“幸福”和“高尚”的求取,是人立于自由所当有的价值祈向;这两种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引申出人的种种美好的理想。

20世纪90年代,张文质先生自己对教育的关注有两个核心点。

一是从人文的视角,对教育充满了批判的意识以及现实忧思。

二是孩子上学后,他以一个民间工作者的身份,对教育的关注真正回到田野上来。

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课堂生命状态的感受,张文质的对教育的关注已经和生命化教育有了某种程度的契合:“我觉得所有的教育问题一定要回到孩子是否过得幸福这个基础上来。

”理论前提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浅析生命教育融入校园的价值取向

浅析生命教育融入校园的价值取向

应试教 育、 改变教师 自我第一 的“ 鸭式 ” 填 教育 , 改变没 有主体性的 “ 一” 划 教育 , 发展特色教育 , 使每个 学生都能彰显他独 有而鲜活 的
个 性 。0
3生命教育融入校 园之价值取 向
生命 教育是贯彻生命发展全过程 的终身教育 , 有着非常丰富的 内涵和广 阔的发展前景 。它不是对教育另起炉灶 , 而是在素质教育 的基础上 , 融高质量 的教育 为一体 , 对先前课程中的 内容进行提炼 、 使之升华 , 而引领学生追求德 、 、 、 、 的全面发展。 从 智 体 美 劳 生命教育和校园 的学 习生 活实践能相 融一体 吗?答案是 肯定
培育人的主体精 神; 反映教育的丰富 内涵; 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 ; 点化 学生的精神生命 ;
追 求教 育 的 艺 术 境 界 :
体” 的生命教育体 系, 促使学生身心充分发展 , 博得了家长满意放 心, 赢得 了社会极 大的认 可。

生命 教育 “ 眼于学生 生命的长远发展 ”它尊重生命 , 着 , 以人 为 本; 关心人 。 发展人 , 完善人 ; 乐教 , 乐学 , 乐育 , 能激发 师生 的积极 性, 促使 师生共 同迈 向生命 的圆熟。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 崇, 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 追寻教育的本质 , 引导教育 的实践 : 将 生命融于教育 , 将教育融于生活 , 让教育成为生命 的诗意存在 , 凸显 生命 的灵动 、 自由和独特 , 并以此渐臻生命 的完 美与幸福 。@
思想与思想 的交流 、 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 东北师 范大学附属中学初 中部 在李颖教授 的引领 下使生命教 育 成功地融人到学生 、 教师 、 家长的学习生活 中, 步构 建 了“ 逐 三位

教师的生命成长和生命化教育

教师的生命成长和生命化教育

四、重新理解教育的使命:教育应该成全幸福人生 1. 成全生命就是顺应生命的“天然”状态 每个生命都是奇迹:唯一性、不可重复性 每个生命都是限制:人生无往不在各种限制中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处境、偶然和不可知性
四、重新理解教育的使命:教育应该成全幸福人生 2.成全生命就是尊重生命的“本然”状态 让每个生命按照自己的样子得以成长 让每个生命因为自己自己
六、重新理解教师的职业责任: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1.琐碎、重复和复杂是教师工作的本质属性 2.受学生伤害可能是教师难以逃脱的宿命 3.教师是儿童遇到的除父母之外的第一个成年人 4.不快乐的教师是“不道德的” 5.教师要把“快乐”变成一种“文化自觉” 6.共同成长就是共同快乐
一、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精神面相 成长关键词:贫困 饥饿 恐惧 禁锢 鄙陋 身份困扰:认同感——你为什么当教师
倦怠——我们为什么容易倦怠 忧患——人民满意的教育
体制化的教育
二、在妥协和寻找中的精神回归 • 生存之恶与教育之美之间的生命张力 • 从职责到天职,从职业到命业 • 回归之途:仁慈 耐心 坚持
三、美好生活之所以可能 1. 美好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存在状态
它是一个取向,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它不是任何一种固定的状态
2. 生活美好是自由观对决定论的胜出 对经验日益增长的开放性 日益提升的存在性生活 对机体日益增长的信任
3. 对人性的基本信赖 人是极其理性的生命存在
人从本质而言都渴望成为建设者 更为丰富、开阔的生活始终是可能的
四、重新理解教育的使命:教育应该成全幸福人生 3.童年的幸福是人生幸福的半径 童年影响、塑造、决定人的未来 童年的经验往往难以逆转 童年是人一生的老师 保卫童年,是每个老师的天职
五、重新理解教育的困难:教育是慢的艺术 1.我们也许一生都要生活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中 2.我们也许一生都要生活在体制的“规训”之中 3.轰轰烈烈走过场,也许仍是学校长期的景观 4.也许只能在渐进渐变中寻找自己的教育之路 5.也许只能在“认命”和妥协中寻取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观点摘要

“生命教育理念”观点摘要

“生命教育理念”观点摘要一、教育理论界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同视近现代中国教育,其价值取向虽不断变换,但总体上以经济、政治、文化为核心。

可以说,近现代中国教育几乎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工具,而教育的主体理念和终极目标——促进人的发展——始终处于边缘地位。

当代中国,根本的需要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的出现。

只有富有活力的、具有主动的生存方式的个体,才能自觉地催生一种新型的文明。

而变革着的社会生活领域为个体提供着新型的生存方式,这也使得“关怀生命”的学校教与价值取向具有了现实性。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革,需要重新认识学校教育的价值,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我看来,价值是事物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就是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价值的可能。

在此前提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内在的价值,当代中国学校教育需要并且可能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与兴趣的满足。

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职业生命的满足。

使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实现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于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

(按:注意几点:第一,生命是完整的,关注的应是师生生命的认知、情感、意志各方面,同时关注不同师生的个性;第二,课堂中师生双方的生命都应给予关注;第三,过去提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是片面的,愿不愿意发展应由学生自己决定,——他决定不读大学而去就业,只要他感到满意就行——那种强迫学生“发展成为接班人、建设者”的想法和做法还是属于传统的以社会、家长或教师为本位的理念。

论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论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f 三1 改革 开放 以来
当下学生 自杀事件频 有发生 : 小学生 因为 教师的一句责怪便轻易结束 了 自己的生命. 大 学生因为就业压力选择轻生 . 甚至有 的教 师也 因生活压 力大而选择走上 自杀的道 路……整 个社会人 们脆弱 的承受 能力以及对 生命 的漠 视. 让 我们不得不反 思我们的教育 . 我们无 法 漠然地说这一切与我们 的教育无关 因此 . 对 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教师应 通过生命 化的教育 .使学生与教师 直面生命 的存 在. 不
8 1 0 0 0 8 )
导与关注 由此 . 知识 经济 时代 的教育价值取 向应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 面: ( 一) 生命教育价值取 向
是一成不变. 绝对完善 的。教育价值取 向受社 会 变迁 、 人 类需 求的影响 , 不 同历 史时期 、 社 会制度下 . 人类的教 育价值取 向也不 同 本文 简单论述 不同历 史阶段的教 育价值 取 向. 并
价值观是 主体对客体属性是否满 足个人 需要的观念的反映。不同时代 、 不同主体对 同 客体有 不同的认识 .因此会有不 同的价值 观 。反 映到教 育方面 . 不 同时期 。 人们的教育 价值观 也不同 对教育价值 的判断以及在价 值判断基 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 的倾 向是教育 价值取 向 .教育价值取 向是教 育价值观的反 映, 因此 , 不 同的历史阶段 、 社会 制度下 , 教育 价值观不同 . 教育价值取 向也不同。 教育价值 取向的观点 中.代表 性的理解 是 “ 教育 主体 在教育活动 中根据 自身需求进 行 教育 选择 时 所表 现 出来 的一 种价 值倾 向 性” f l I 。它 是对个体需求 的反 映。 是全面 的、 相 对的 . 具有实践性的 综合所有教 育活动和教 育实践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教育的好坏是相 对的. “ 从 来就 没有 所谓 的 ‘ 好教 育 ’ , 也 没有 所谓 的 ‘ 坏 教育 ’ . 只有 ‘ 适合’ 的和 ‘ 不适 合 ’ 的教育 . 所谓 ‘ 适合 ’ 与‘ 不适 合 ’ . 主要的衡量 标准是它 能否满足社会 的需求 ” { 2 】 只要是合 适 的、 应景 的教育 , 就是最好 的教育 。因此对 教育价值 的探讨 .应该在特定 的历 史实践 中 有针对性 地分析与讨论 .而不 能脱 离历史背 景与社会环境 , 孤立 、 抽象地研究 。

生命化教育: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

生命化教育: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
能够促进社会 、 教育 和个体健康发展的学校教育价值 : 人 ” “ 。要 善于实践 , 它需要我们的教师把 生命化教育
取向, 就成为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面临的现实任务。l 的理念落实到教育 的每一个过程 和每一个细 什么才是当代学 {
校教 育价值应然的取向? 这些 已成为学校教育实践者 l
命 寿长 , 其年而不夭伤 ”认 为生命 是生物生存 , { 终 , 生 已经不容置疑 , 新一轮 的课程改革 力求 避免 “ 应试教 物所具有 的活动能力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冯 l 所 带来 的负面影响 , 育” 但这些“ 陈年陋习” 一朝一 非
建军 教授从马克思主义辩证 唯物 主义 的观点出发 , { 认 日所 能改变 ,学校教育改革 中的一些措施和手段 , 也 为生命具有双重性: 生命对于人来说 , 不是单一的, l 而 往往只关 注了个体的某一方 面的成长 , 略了个体生 忽 是双重 的, 自然生命和超 自然的生命 的统一 。生命 r 是 “ 命的整体性 、 人类 生活 的整体性 。 教育 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 的前提下 , 在个体生命 的 l 2学校 价 值 取 向 的肤 浅化 . 基础上 , 过有 目的有计划 的教 育活动 , 体生命 l 通 对个 当前学校价值取 向停 留在简单 回应 当代社会诸 从出生到死亡 的整体 过程 进行完整性人 文性 的生命 I 多的层面 , 只求 当前 的有效 和实用 , 忽视社 会转型对
二、 当前学校教育价值取 向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教育处于重要 变革 时期 , 出现了大量教 1 . 学校教 育价值取向的片面化
和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 台 l 育价值取向的矛盾 、 冲突 、 混乱现象 。
梭利曾说过 : “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 { 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 。学校教育作为 {

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解

对“生命化教育”的理解

经 验 在 代 际 间 的 有 意 识 的 传 递 ,而 这 一 传 专业 ,把 掌握 知识 当做 是获得了发展,学 在 获取 知识过程中的生命体验被忽视 ,完 整 的 生 命 体 被 分 割 成 互 不 关 联 的 一 些 要 素 递 任 务 的 完 成 , 就 需 要 由学 校 教 育 来 完 生 仅 仅 是 为 专 业 发 展 而 存 在 的 。
成 ,这 也是人类 需要学校教育 的最根本 的
原 因 。
以往 教 学 把 完 整 的 生命 作 为 认 知 体 来 和 部 分 , 获 得 知 识 与 其 他 方 面 的 发 展 之 间
看待 ,在一 定意义上 就是把 人进行物 化 ,
被 看做 是并列和平行的关系 ,造成 的结果
见 ,忽 视 了人 的 是 ,人 获 得 了知识 ,却远 离 了 自己生 存 以往 的教学只要完成 了这些客观知 识 学 校 教育 “ 物 不 见 人 ”
对 ‘ 命 化 教 育 " 白 朝 鲜 族 自治 县 教 育 科 研 所
卢 国 强
什 么是生命化教育 ?华东师大 的叶澜 识 ,是科学技术 中相应 学科 的最 基本 的观 学 率 服 务 的 。 为 了保 证 学 校 的 升 学 率 ,教 师 十 分 关 点 、 概 念 和 原 理 。 从 中 小 学 的 学 科 教 学 教 授 曾给 教育下过 这样 一个 定义 :“ 育 教 是 直 面 人 的 生 命 , 过 人 的 生 命 , 了 人 的 最终想达到 的 目标来看 ,就是让学生掌握 注 知识掌握的 目标达成 ,把教学 的 目标追 通 为 生命质量 的提高而 进行 的社会活 动 ” 这 学科 的基础 知 识 ,包 括知 识 、技 能和 方 求定位 在考 试成绩的提高,通过大量练 习 。 升 来 应 对 考 试 , 而 且 急 功 近 利 , 仅 仅 为 应 样 的 “ 育 ” 就 是 我 们 所 期 待 的 生 命 化 法 , 为 进 一 步 学 习 或 者 将 来 专 业 化 ( 教 , 教 育 。 生 命 是 教 育 的 原 点 , 生 命 化 教 育 入 大 、 中专 及 职 业 学 院 ) 的 学 习 做 好 准 试 而 教 ,使 学校 教学 趋 于死 记硬 背 、机

生命化教学之思考

生命化教学之思考

生命化教学之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对有益的教育的要求。

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生命化教学正在兴起。

生命化教学被认为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

本文将从背景、定义、原则和实践等方面来展开讨论,以期培养更多有思想的、实用的、有社会价值的人才。

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生命化教学的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机构出现了很多变化。

传统教育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造成了生命化教学的出现,它的宗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来描述一下生命化教学的定义。

生命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学生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和追求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而且注重学生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追求。

第三,我们可以研究一下生命化教学的原则。

在实施生命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搜集有价值信息,掌握关键技能,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生命化教学的实践。

以理论为导向,实施生命化教学,老师必须掌握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学中学习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追求,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综上所述,生命化教学的出现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种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教学理念,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从而培养更多有思想的、实用的、有社会价值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化教育: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作者:张春晖程玉梅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06期在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都发生着深刻变革的今日社会,特别是在最近某企业员工频繁发生跳楼自杀事件及多起校园暴力事件的背景下,重建一种能够促进社会、教育和个体健康发展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就成为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面临的现实任务。

那么当今学校教育价值应如何取向?什么才是当代学校教育价值应然的取向?这些已成为学校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关注生命,帮助学生生命的正常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生命化教育作为新开拓的研究领域,是对人生命的关怀和成全,因此,生命化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价值的一种新取向。

一、生命化教育的内涵关于生命,古往今来,一些杰出的思想家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如《战国策·秦策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认为生命是生物生存,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教授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生命具有双重性:生命对于人来说,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是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的生命的统一。

“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体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辉,实现生命的辉煌”。

而生命化就是“生命在场”,就是真实的生命践行同践行者的所言所信的一致,就是让自己信从的道理活泼泼地展现在自己的生命中。

生命化教育是在人的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

目前关于生命化教育仍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曾用一句话来表达生命化教育,那就是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这就是生命化教育。

以此引申开来解读生命化教育,则可以理解生命化教育首先在对象上要瞄准“人”。

要善于实践,它需要我们的教师把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过程和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当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当前学校教育处于重要变革时期,出现了大量教育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混乱现象。

1.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片面化当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片面化的倾向,为了将学生“输送”到高一级学校,仅仅关注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接受”。

学校教育者主要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尽快掌握课本知识,从而在考试时取得高分,而对为什么而教却思之甚少。

在“应试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教育成为了“训练”的代名词,成为了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使人日益地“异化”。

“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不容置疑,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求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些“陈年陋习”非一朝一日所能改变,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些措施和手段,也往往只关注了个体的某一方面的成长,忽略了个体生命的整体性、人类生活的整体性。

2.学校价值取向的肤浅化当前学校价值取向停留在简单回应当代社会诸多的层面,只求当前的有效和实用,忽视社会转型对学校价值取向深层次的需要。

在诸多教育改革项目中,往往是简单化地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将社会转型的复杂性简化为对外语、信息技术的重视。

这将导致学校教育成为技能的训练场。

在很多地方,尽管教育改革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在不少教育实践者的眼中,学校教育仍然只关注知识的获得、道德品质的培养、能力的养成等这些表层的价值,而不重视学校教育的深层次价值存在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深层次价值在于师生获得一种富有生命成长、发展活力的生存方式,它包容着各种表层价值,而表层价值也需要在深层次价值的指导下才能实现。

因而,学校价值取向仅停留在表层需要的肤浅化,就不可能获得对个体生命自觉的本源性促进。

3.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凝固化当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停留于粗浅的现实层面,没有意识到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之动态发展的内在力量和内在需要。

受历史、文化、社会的制约,在现实学校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否认教育改革的可能性,进而拒绝改革。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学校教育只看到静止的“现实”,不是盲目跟风就是排斥,而看不到一个变动、发展着的中国教育。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学校教育往往迫于形势,仅仅关注对“现在”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高考这道封锁线,而缺乏对学生生命成长全程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生命世界的引导与提升。

三、生命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必要性我们在为当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诸多问题忧思的同时,应思索其成因,寻找一种新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寻其存在的必要性,以适应学校教育的需要。

生命化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有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命化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直面生命存在直面生命的存在,即我们要尊重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想状态,相信孩子们每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有其合理化的原因,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教育活动。

属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让学生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更有意义,需要学校教育生活的培育,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整体性提升他们生命存在的整体水平。

因此,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直面生命的存在,遵循自然,尊重学生生命自然,关注学生生命的本真,力求使教育吻合学生生命自然的轨迹与内在需求。

这一要求使得我国的学校教育逐步将漠视生命存在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尊重生命的素质教育上来。

2.生命化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有意识关怀生命关怀生命意味着人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核心,学校教育以培育具有积极的生存方式、主动健康发展的个体为己任。

学校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在学校教育生活中主动健康地发展,在于使人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在于对人生命的关怀。

生命化教育就是要让学校教育不再漠视生命的存在,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让关怀生命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特别是把生命的真情、真切感带入课堂,为学生生命健康、主动的发展提供时空,架设平台。

3.生命化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对学生生命世界的引导和提升学生生命世界的健全发展,需要我们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它,认识它,视学生为具有主动发展和能力的生命个体。

因此,我们要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成长需求,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来确定教育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

这种针对学生这一特定教育角色来进行教育,可以用生命化教育的一个术语来表达,就是“生命在场”。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校园,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因此,需要生命在场的教育去引导和提升他们的生命世界。

四、生命化教育价值取向在学校教育中如何体现前文探讨了生命化教育的内涵及其成为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必要性。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应如何实施生命化教育呢?1.尊重学生个性生命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可替代的,是潜在的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学校教育要从这个前提出发,尊重学生个性生命,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既承认差异,同时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找到最佳突破口,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提供条件,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造就每一个学生。

具体来说,就是要鼓励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并引导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学生独一无二的禀赋、天赋,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特长,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生命智慧。

而要开启学生的生命智慧,教师必需具有生命智慧,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积累。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尊重学生个性生命的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更要有尊重学生个性生命的实践智慧。

2.成全学生的自主创新生命自主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

我们每一人就是天生地喜欢自主、希望自主,天生地喜欢创新,希望创新。

既然是天性,也就意味着人从孩提时起在骨子里就是自主的、创新的。

但这种天性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环境会被遮蔽,学校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自主创新的天性,把学生原本就有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激活出来,把他们被遮蔽了的天性最大限度地凸现出来。

人不仅有自主创新的天性,而且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必然有这种天能。

学生到学校来是学习、探索未知的,学校教育就要鼓励学生对未知的探索和创新,当然,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创新,只要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超过他此前水平的东西,就是一种自主创新。

哪怕那种创新看起来是幼稚可笑的,只要是对自身的超越,都应该欣赏他们自主创新的天能。

除此之外,还应将自主创新作为学生一项基本的权利要求,学校教育不止在于让学生意识到并维护自己的自主创新权,更要摒弃社会上一系列的“成规惯习”,保护学生的自主创新的权利。

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是对学生自主创新生命的成全,对生命化教育的践行。

3.以经典孕育学生的生命儿童的发展不能仅靠天性,天性是必要的基础,还必须加以人类文化经典的影响与渗透。

生命化教育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克剑教授提出“范本教育”这一生命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思想强调要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

学校教育以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目标追求,可以通过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逐步引导他们去接受适合他们阅读的人类文化经典的陶冶,以阅读开启智慧,以经典孕育学生的生命。

同时,我们要告诫学生:不能停留在过去,要让今天和经典对话。

学生阅读空间的拓展一方面依赖老师的引导,另一方面还依赖环境,特别是学校环境的熏陶,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读书月”、打造书香校园的活动就是以经典孕育学生生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空间,对全校学生都是很好的一次促进。

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阅读,更要教会学生学会识别,避免读了一些不键康的书籍,误入歧途。

4.开设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在课堂中实施生命化教育生命教育是一门新的课程领域,它不仅是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学习领域,也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

因此,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生命化教育的基本途径。

生命教育应从幼儿教育开始,然后根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特点进行,贯穿于不同年龄阶段教学。

通过生命教育课程,老师指导学生从小学“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开始,到中学“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最终到大学“成全生命,敬畏生命”。

这一过程是师生不断学习、实践生命化教育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生命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