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食盐和水泥
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计划表
周次
课题
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
实验器材
4
5.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燃烧试验
分组
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等
4
6.食盐和水泥
探究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
分组
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 Nhomakorabea铁架台、石棉网、坩埚等
5
7.铁生锈
铁生锈的实验
分组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等
8
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惯性试验
分组
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等
11
16.四季更替
四季更替的演示实验
分组
地球仪、手电筒
15
20.蚯蚓找家
蚯蚓对明暗、干湿环境的反应试验
蚯蚓、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
6.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看实验,探讨物质的转变,并作实验记录。
2.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阻碍。
3.熟悉物质的转变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熟悉可逆转变与不可逆转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阻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悉物质的可逆转变和不可逆转变。
教学难点:探讨可逆转变和不可逆转变的进程。
【教具、学具】学生预备: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
教师预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记录卡、水泥块、课件。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分钟)(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咱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讲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那么食盐和水泥除这些特性外,还有无其他特性呢?今天咱们就来探讨这两种物质。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讨(15分钟)(一)猜想假设。
1. 请同窗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转变?它们还能变回原先的样子吗?2.小组交流把猜想填入下表。
(二)制定方案。
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2.集体汇报交流、补充方案,然后课件出示完整的实验方案。
探讨食盐组方案:(1)取适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看。
(2)取部份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看现象。
探讨水泥小组方案:(1)取适量水泥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看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看现象。
(3)取部份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和成水泥浆。
(三)实施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提示学生看一下各小组桌子上的实验用品是不是齐全。
2.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验进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按自己的方案完成实验。
学生边实验边记录。
实验记录卡三、汇报交流,评判质疑。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答案汇总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第一课病毒我想研究的问题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2病毒的种类有多少?探究与体验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染引起的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感冒时间长了,就会导致,预防用点板蓝根,屋内撒点84消毒液,再就是通风换气一、我的收获1.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2)菌丝(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2.小法官。
(1)错;(2)对;(3)对;(4)错;(5)错3.我会选。
(1)C;(2)B;(3)B;(4)C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这些根瘤是根瘤菌,它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答: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答: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物发霉。
三、探究能力答: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四、反思回顾1.答:我学到: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
和小伙伴合作的很愉快。
2.答: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细菌我想研究的问题1. 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2. 细菌有什么特点?3. 细菌是如何繁殖的?4. 细菌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探究与体验我的交流: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个体微小。
我的发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我的方案:查资料,调查我的记录:我的发现:细菌适应能力极弱,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我的收获:(1)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3)腐生细菌(4)72次 108次三、馒头发霉了我想研究的问题1、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2、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探究与体验观察实验馒头等物品发霉的原因我的猜想:天热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受潮湿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湿度有关。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病毒1、19世纪末,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是由细菌引起的。
但研究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引起的,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了“滤过性病毒”。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是结构最简单的生物3、病毒的大小:病毒个体极其微小,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病毒形态:球形(新冠病毒)杆形(烟草花叶病毒)蝌蚪形(大肠杆菌噬菌体)5、病毒的生活:细胞内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其它生物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内。
对寄主产生危害。
6、病毒根据寄主的不同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坏处:给植物,动物,人造成危害。
好处:○1疫苗-利用病毒制造○2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3矮小病毒--培育盆景9、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二、细菌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2、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无细胞核)特殊结构:荚膜:保护细菌鞭毛: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运动5、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6、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7、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六年级考核实验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结论
1.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
课题
滑轮(五年级下册)
实验名称
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名称
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试验器材
杯子 筷子 食盐 火柴 盘子 小勺 铁架台 石棉网 酒精灯 坩埚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实验名称
水蒸气凝结的实验6
试验器材
酒精灯 火柴 烧杯 小碟子 冰块 三脚架 石棉网玻璃片 试管夹等
实验步骤
1.在三脚架上放石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放装有冰块的小碟子,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水面上面有水气出现,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现水珠。
试验器材
温度计 棉纱 支架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课题
22凝结(五年级上册)
1.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一、探究馒头发霉的实验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温暖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温暖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实验结论:温暖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实验实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实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实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须条件。
三、探究物体惯性的实验实验材料:条形木板、小车、小木块实验过程:将小木块竖在小车上,使小车在条形木板上滑动,滑动时使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车突然运动时,小木块向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倒去;小车突然停止时,小木块向小车相同的方向倒去。
实验结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四、探究昼夜的过程实验材料:地球仪、蜡烛实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观察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被照的部分,随着地球仪自传也在不停的变换。
实验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五、探究四季形成的过程实验材料:蜡烛、地球仪实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蜡烛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蜡烛转动。
观察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实验现象: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1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试验题一、探究馒头发霉的试验试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试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暖和的地方。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2、温度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分别用塑料袋包好,一块放在暖和的地方;另一块放在冰箱中冷藏。
过一段时间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1中滴上水的馒头发霉了而烤干的没有发霉;2中放在暖和的地方的馒头发霉了而放在冰箱中的馒头没有发霉。
试验结论:暖和潮湿是馒头发霉的因素。
二、探究铁生锈的试验试验材料:光亮的铁丝、玻璃瓶试验过程:取三个玻璃瓶分别标上a、b、c,将a瓶烤干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b瓶中加入煮沸过的水后放入铁丝并密封;将c瓶中加入少量水后放入铁丝不密封。
过一段时间后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a瓶和b瓶中的铁丝没有生锈,c瓶中的铁丝生锈了。
试验结论:空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需条件。
三、探究物体惯性的试验试验材料:条形木板、小车、小木块试验过程:将小木块竖在小车上,使小车在条形木板上滑动,滑动时使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
观看现象。
试验现象:小车突然运动时,小木块向小车运动相反的方向倒去;小车突然停止时,小木块向小车相同的方向倒去。
试验结论: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属性。
四、探究昼夜的过程试验材料:地球仪、蜡烛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渐渐旋转,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
试验现象:地球仪上被照的部分,随着地球仪自传也在不停的变换。
试验结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五、探究四季形成的过程试验材料:蜡烛、地球仪试验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将地球仪于蜡烛一段距离放置,将地球仪以蜡烛为圆心,地轴指向和倾斜方向不变,围绕蜡烛转动。
观看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试验现象:地球以上被照亮的部分在南北半球来回移动。
试验结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序号环境发霉情况1 温暖(阳台)、潮湿(滴水)发霉发霉最早,面积大2 温暖(阳台)、干燥(烘干)发霉面积适中3 低温(冰箱)、潮湿(滴水)发霉面积适中4 低温(冰箱)、干燥(烘干)发霉发霉晚,面积小2、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面包、腐烂水果散发的酒香),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习题带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测试题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_____________和内部的_____________组成。
2、病毒分为()、()、()。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并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育有害的一面。
()4、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三、简答题。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活动特点是什么?第二课测试题一、填空。
1、细菌的|_____________ 极强,繁多,分布,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和,又是植物制造必不可少的原料。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的生物, 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三、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细菌对人类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2 、细菌和病毒一样,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3、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A.球形 B、杆形 C、蝌蚪形2、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的是()A草履虫 B病毒 C、细菌第三课测试题一、填空。
1.食物发霉与()和()有关系。
2.馒头在()和()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真菌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的一类生物,二.判断题1.霉能够生长,说明它有生命力。
()2.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了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3.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6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科学试题1-13课(7)
6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科学试题1-13课(7)六年级科学上册1、病毒一、填空。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和内部的()组成。
2、根据病毒所寄生的细胞不同,我们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和()细胞里的()病毒,如();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病毒,如();专门寄生在()细胞里的()病毒,也叫()。
3.你小时候患过腮腺炎、水痘吗?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4、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 )、()等。
5、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里,所以病毒要比()小得多。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并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4、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5、病毒是一类能够独立生存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三、简答题。
1、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活动特点是什么?【答: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最小的病毒只有20毫微米,最大的病毒有300毫微米,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四、连线将疾病与引起该疾病的病毒名称用线连接起来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非典型肺炎艾滋病SARS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2、细菌一、填空。
1、细菌的()极强,()繁多,分布(),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
3、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和(),又是植物制造()必不可少的原料。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的生物, 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5、生活中()、()、()、()等,都用到细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备课一、教材特点;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内容结构框图↓↓↓↓↓↓↓↓↓↑↓↑↓↑↘↓三、各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病毒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防备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预备:教师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3.教师讲解.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解答
《科学学习指导与训练》习题解答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5蜡烛的变化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其他物质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2.根据物体的变化方式进行分类。
①捏橡皮泥②弯折铁丝③鸡蛋在醋中产生气泡④划着火柴⑤打碎玻璃⑥纸燃烧⑦冰融化⑧布制作成衣服⑨折叠纸玩具⑩铁生锈二、当好小法官1.蜡烛燃烧,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木块燃烧后,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3.泥塑或面塑,只是改变了泥或面的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形态的自然变化,往往与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5.干燥的麦粒被煮熟后,形态不会发生变化。
(×)三、认真选一选1.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C。
A.纸燃烧B.植物的光合作用C.面塑2.下列变化中,只有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是B。
A.铁生锈B.纸做成纸杯C.水泥做成地砖3.下列变化中,既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金属热胀冷缩B.煤炭燃烧C.纸折叠科学探究1.物质在燃烧时,都会有新物质产生。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证明。
答:实验设计:(1)点燃蜡烛;(2)用试管夹夹一个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玻璃片上有一层黑色的灰,该实验证明了蜡烛在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
科学与生活1.请你找一找,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答:(1)炒土豆丝之前,要把土豆切成土豆丝;(2)洗桑拿时,要把水变成水蒸气;(3)面粉可加工成挂面;(4)木头做成椅子。
这些都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
6 食盐和水泥同步记录1.我们来观察食盐的变化。
2.我们来观察水泥的变化。
同步自测一、我来填一填1.食盐、白糖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可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冀人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冀人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描述事物,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假设和推理。
然而,学生在科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上也有待提高。
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冀人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包括“生命的奥秘”“地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生命的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掌握生物的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
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地质变化的原因,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
知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理解能量的形式和转换方式,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科学探究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证据,进行解释和论证。
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能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不断改进探究方法。
3. 科学态度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和实践。
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探究成果,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命的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地质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能量的形式和转换方式。
2.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地质变化的原因。
化学变化的本质。
科学上册六年级全册实验
本册教材共25课,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10个,除了实验12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外,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实验1、馒头发霉的原因(第3课馒头发霉了)实验材料:馒头、塑料袋、滴管、水实验步骤:1、选4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将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馒头有什么变化,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2、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4号馒头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最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实验2、蜡烛的变化(第5课蜡烛的变化)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观察蜡烛如何熔化的。
3、熄灭蜡烛,观察熔化的蜡烛遇冷会怎样。
4、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5、把烧杯放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
6、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让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1、切割蜡烛时,蜡烛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
2、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3、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等。
实验结论:1、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
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2、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实验3 食盐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现象。
2、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目标
7、铁生锈
教学目标: 1、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 2、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 3、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4、培养用实验方法研究金属生锈的原因,激发爱护金属制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金属生锈的原因。
8、牛奶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哪些食品可以与牛奶一起食用,哪些不可以。 2、能用牛奶自己制作胶水。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怎样饮用牛奶最科学和牛奶不宜与哪些食品混合食用。
17、弯弯的月亮
教学目标: 1、能参与观察月相的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交流。 2、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 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月相的变化规律。 难点:探究月相的成因
18、日食和月食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 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并用多种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3、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知识。
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知道生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目标:能通过查阅书刊资料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资料;能在调查 的基础上绘制出较熟悉的生态环境下的一张食物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食物链的特点,并能找出完整的食物链;意识到保护生态平 衡的重要性。难点:理解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每一种 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16、四季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会查阅、整 理搜集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 2、使学生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3、使学生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的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 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的关系。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一、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分三类: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乙肝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4、预防由病毒引起的疾病:(1)、切断传播途径(2)、注射疫苗(3)、注意卫生(4)、锻炼身体5、病毒的用处:好处:疫苗-利用病毒制造碎色病毒--培育带白边的郁金香矮小病毒--培育盆景坏处:病毒使人产生疾病二、细菌1、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它们无处不在。
细菌按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好处:(1)食品发酵:醋酸菌→陈醋棒状杆菌→味精乳酸菌→泡菜、脱脂乳(2)生物制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3)生产沼气甲烷细菌(4)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坏处:肺炎双球菌使人生病,细菌使食物腐败变馊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利用腐生细菌(腐烂、分解)动植物动植物遗体5、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1变2,2变4,4变8......一直分裂下去,一昼夜可以分裂72次,就能获得47万亿亿个后代;36个小时可分裂108次,产生的全部菌体将能铺满地球一尺多厚。
注意卫生,防止细菌侵害,有益身体健康。
6、在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在其中,一段时间后内脏消失了,土壤中的腐生细菌把内脏腐烂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三、馒头发霉了1、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霉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食盐和水泥
可逆的变化:食盐、水、玻璃的变化
1、变化的种类
课题:食盐和水泥(第1课时)主备人:刘雪
使用人:刘雪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2、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难点: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具: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部分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
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
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联系实际,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举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并简单说明理由。一是水泥与水、沙子和碎石混合制作成混凝土,由于水泥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把沙、石凝结在一起,已经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它是不可逆变化;二是面粉发酵后与面碱混合制成馒头,由于馒头已不能再变回面粉,所以它也是不可逆变化。
不可逆的变化:水泥、木头、种子的变化
2、可逆的变化和不可逆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后反思:
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
(1)、水和玻璃的变化(2)、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
(3)、种子发芽的变化(4)、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
(5)、泥土到砖块的变化(6)、树到椅子的变化。
谈话: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
讲解: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