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5《牧童》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自由自在地放牧的场景,通过牧童的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宁静。

课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的真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存在理解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描绘和生活的感悟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牧童的视角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体会生活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背诵。

3.从牧童的视角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体会生活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课文朗读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学生跟读,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牧童生活,以及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体会牧童的乐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牧童生活,以及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体会牧童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牧童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展示,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牧童》。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牧童的生活,体会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一画你心中的牧童生活。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牧童的诗歌、故事等资料,下节课分享。

(2)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作文。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

5《古诗词三首——牧童》导学案班级:五年一班学科:语文小组:16个姓名:本月习惯: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古诗词三首——牧童》课型:精读课时:一课时主备人:杜玲【学习目标】1、我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

(重点)2、我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会说诗意。

(重点)3、通过学习古诗,我能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难点)【时间预设】导入5′教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10′展示探究10 ′小练笔5′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学习】(课中)●任务一:理解诗意。

1、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理解第一句诗意。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从这两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草”是什么样子? 想象一下,“野”是什么样子? 从这两句诗里,你听到了什么?“六七里”“三四声”是确切的数字吗?怎么理解?通过上面的学习,这句诗意,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理解第二句诗意。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①牧童是在什么时候归来的?“卧”是什么意思?②结合课本第22页插图,说一说对“卧月明”的理解。

③通过上面的学习,这句诗意,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结合课本第22页插图,想象一下画面,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任务二:有感情地再读全诗,体会牧童的生活,说一说你感受到了。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小组合作】(课中)各小组交流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一、任务二【小练笔】(课中)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写在稿纸上)【课后达标检测】(课后)★①我要正确默写这首诗:牧童唐(吕岩),。

,。

★②连线,体会数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句作用草铺横野六七里形容声势浩大笛弄晚风三四声形容距离很远飞流直下三千尺泛指原野广阔桃花潭水深千尺突出乡村傍晚寂静。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和意境;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3.培养学生逐步掌握古诗的写作技巧;4.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古诗《牧童》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牧场、牧童的图片,播放牧童的歌曲等。

2.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吗?你们喜欢听古诗吗?第二步:导读1.分享作者简介。

介绍宋代文学家谢灵运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共同阅读《牧童》古诗。

教师朗读诗歌,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分析诗歌1.利用提问法,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

例如: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诗歌中有哪些动词、形容词可以形容牧童的工作和生活?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美。

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第四步:理解诗歌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诗歌中表达了牧童的勤奋和乐观,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和解释诗歌。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诗歌注入新的意义和感悟。

第五步:写作训练1.学习写作古诗的基本技巧。

例如: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注意运用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2.试着写一首自己的古诗。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创作一首与牧童相关的古诗。

第六步:作品分享1.邀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古诗。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或默读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老师给予肯定和建议,引导学生在他人的意见下改进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诗歌的意境,是否能流利朗读古诗。

2.学生创作的古诗是否能体现理解和应用诗歌写作技巧。

五、教学资源1.古诗《牧童》的文本;2.牧场、牧童的图片;3.牧童的歌曲音频。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欣赏其他古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写下自己的心情和体验,培养写作的习惯和能力。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赏析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赏析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赏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童在田野上自由自在地放牧、唱歌的故事,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牧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描绘,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在保护自然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古代农村生活可能不太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课文描绘的意境,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描绘的意境感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增强感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牧童的快乐生活,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课件。

3.生字词卡片。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田野、牧童等与课文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与大自然有关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朗读结束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然后,全班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讲解重点生字词的含义。

2023年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2023年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2023年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2023年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1一、教学设计: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

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

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

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

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

(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

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

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5牧童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5牧童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牧童》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4、通过学习,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激发自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合作探究: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再读《牧童》,享受童趣: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我们学了《牧童》,看到了一个可爱、调皮,自由自在的牧童,请大家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所见牧童
清袁枚唐刘驾
牧童骑黄牛,牧童见客拜,
歌声振林樾。

山果怀中落。

意欲捕鸣蝉,昼日驱牛归,
突然闭口立。

前溪风雨恶。

你觉得《所见》中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刘驾的诗中又写了怎样的牧童?与课文中的牧童比较一下:。

五语下5《牧童》教案

五语下5《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现在,你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新鲜有趣的。

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和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生活的情景。

让我们乘着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学习古诗《牧童》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

他生于公元798年,原名叫吕岩。

吕洞宾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朝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诗句,结合注释了解诗句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1.自由朗读诗句,画出你不好理解的字词或者句子。

2.板书关键字,指导理解诗意。

(铺—平铺铺开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弄—逗弄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

饱—吃饱卧—躺)3.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同位说、指名说)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这一片广阔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师:同学们,请闭上双眼想象,假如我们就在这一片美丽的草原上,此时,晚风吹来,阵阵凉意,你想听到些什么声音呢?多么悠扬的笛子声啊!是谁在吹呢?他是怎样吹笛子呢?从哪个字看出来?(弄)牧童放牧归来,已是黄昏时分,在吃饱晚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牧童》导学案案例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牧童》导学案案例
学习策略
诵读、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配乐朗读的音乐。学生:预习《牧童》,收集有关童趣诗的资料。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学习目标:我能背已学古诗《.所见》,并说说诗中的牧童形象。
2.小组交流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名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2.学生配乐有感情地背诵。
3.小组交流。
4.汇报:
诗中的牧童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练习检测,达成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我能把古诗补充完整。
草铺横野,笛弄晚风。
归来饱饭,不脱蓑衣。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六、自我反思,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听老师朗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它的含义。
2.师配乐朗读。
3.小组合作理解词语含义。
4.汇报:
铺:铺开,铺展。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明:明亮。
三、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出示学习目标:我能自由朗读古诗,和小伙伴一起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理解诗歌的大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诗中描绘的月夜美吗?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草色葱茏牧笛声声.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3.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4.汇报,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诗句表达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最新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精品)

最新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精品)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篇一:《牧童》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上课: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我看到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一首描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

题目就叫读课题—《牧童》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

(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

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

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

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

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A 草铺横野六七里(1) “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草冒横野六七里草铺横野六七里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

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牧童的生活,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感知牧童的生活,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感知牧童的内心世界,培养同理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牧童》,引导学生观察课题,询问学生对牧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语气。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四、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牧童的生活是怎样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谁能分享一下牧童的生活?二、分析课文句段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如“牛群吃草,牧童唱歌,歌声在草原上飘荡”等。

三、感悟牧童生活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牧童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快乐吗?四、拓展延伸1.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名牧童,你会怎样度过一天?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牧童》,你们对劳动人民有什么新的认识?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段。

2.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劳动者,记录他们的辛勤付出,培养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

七、教学反思2.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牧童唱歌的语气和节奏。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悠闲”、“吆喝”等,并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

3.感知牧童生活的细节,如牧童与牛群的互动,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难点补充1.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牛群像一块绿色的云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童》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间的快乐生活,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了解古代牧童的生活,同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鉴赏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牧童》,理解诗歌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牧童》,理解诗歌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表演教学法:学生进行诗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原文、图片、音乐等。

2.道具: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图片、花草等。

3.教学资源:搜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古诗鉴赏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田野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吕岩及其作品《牧童》。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以及把握诗歌的节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古诗词三首牧童 1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

五年级下语文《牧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牧童》。

(2)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把握牧童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牧童的纯真快乐。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牧童》。

2. 理解古诗内容,把握牧童形象。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 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古诗《牧童》的图片和诗句。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PPT,展示牧童放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享对牧童的印象。

(3)教师引出古诗《牧童》,邀请学生一起朗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牧童》,理解诗句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词句(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词句。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成为牧童,感受古诗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牧童的纯真快乐。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背诵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牧童》。

(2)学生尝试背诵古诗。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牧童》的意象和意境。

8.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牧童》。

(2)写一篇关于牧童的小作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牧童》的意象和意境。

2. 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想象自己成为牧童,体验古诗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牧童的纯真快乐。

3. 运用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牧童》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牧童》教案、教学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搭配正确的词语。
2.造句,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
3.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描述牧童的生活。
4.仿写一首诗,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如下:
1.我们学习了《牧童》这篇课文,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场景和品质。
4.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但部分学生写作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丰富想象力。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与同伴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五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
2.根据课堂所学,用“悠然”、“驱赶”等词语造句,每个词语至少造两个句子,锻炼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3.课堂练习中,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创作了一段描述牧童生活的文字。请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力求文字生动、形象,体现牧童的生活特点。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接着,针对课文内容,详细讲解生字词,如“牧童”、“驱赶”、“悠然”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确保掌握。随后,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场景,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4.学生能够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年级语文下册《牧童》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下册《牧童》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牧童》的意境,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与牧童共同体验那悠然自得的生活。此外,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扮演中更好地理解牧童的心理和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收获成长和快乐。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三、教学策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牧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牧童》是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纯真无邪的牧童形象,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意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本次教学案例的核心。为此,本案例将围绕课文内容,运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手段,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诗意童年生活的同时,学会关爱自然、珍视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作业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牧童生活的向往。
3.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案例亮点
1. 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现了课文所描绘的牧童生活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亲身体验牧童的欢乐与悠闲。这种情境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优秀4篇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优秀4篇

小学语文《牧童》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牧童》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牧童》教案篇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今天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见解,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的、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

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

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

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则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的体会到。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精妙。

并以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牧童》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手法;•掌握古诗《牧童》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学会感受与抒情,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品味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教材分析《牧童》是唐代著名的古诗,作者为白居易。

该诗描写了一位牧童在草原上放羊的情景,以及牧童与春天、大自然的强烈感情交流。

整篇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2.教学安排(1)导入:与大自然建立情感联系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并告诉为什么喜欢该季节。

2.给学生播放一段自然环境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风光。

3.形成课堂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欲望。

(2)感性理解:诗歌韵律和语言特点1.教师朗读诗歌,重点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如平仄、押韵、比喻等。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和意义,领悟诗歌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3.课堂活动:分组朗读《牧童》,评选最佳表演团队,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和自信心。

(3)理性分析:描写手法和意境分析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形成小结论。

2.整个班级共同分享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交流,拓展思路和视野。

3.课堂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诗歌的内容画出来,理性解析其作品中的手法和意境。

(4)情感表达:创作和表演1.中心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关于自己喜欢的季节或大自然的诗歌,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发挥个人表达特长。

2.课堂活动:现场表演创作的诗歌,评选最佳表演团队,加强学生的组织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朗读、分析、创作、表演等多种形式,旨在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此外,本节课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三首之《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三首之《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5 古诗三首之《牧童》。

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童年是美好的时光,我们将通过诗词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课件出示:5古诗三首】课件出示:牧童骑牛图】请观察这幅画,这是一个快乐自在的牧童,他在骑着牛。

我们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这个牧童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

课件出示古诗:牧童】这首古诗《牧童》描述了一个牧童晚归休憩的情景。

在广阔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

牧童还没归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同学们,请反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试着划分诗歌的节奏。

【课件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请同学们展示你诵读诗文的魅力。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古诗,走进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句诗:“草铺横野六七里。

”请问,“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通过课件的提示,我们可以得知,“铺”在这里的意思是“铺开”。

这个词语表达了草地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的感觉。

而“横野”则指广阔的原野。

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如果我们将“草铺横野六七里”改成“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那么这三句诗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这句诗并不是单纯地描绘景物,而是以景衬情,表达了牧童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快乐。

同时,这句诗中的“铺”和“横”表现了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平缓舒适的感觉。

如果我们将“铺”换成“长”、“绿”或“生”,将“横野”改成“田野”、“原野”或“野外”,那么这首古诗的意境就会大打折扣。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句诗:“笛弄晚风三四声。

(赛课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牧童》导学案

(赛课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牧童》导学案

《5牧童》导学案课型新知探究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利用导学案学会学习班级五()班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3、我会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我能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

重、难点预测我会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知识链接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有《诚斋集》。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有《稼轩长短句》。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预习要求:1、练习把第一首古诗词读正确、流利,在文中圈画生字。

2、读一读课下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3、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一、导学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预习检测(6分钟)对子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

提示:注意“蓑”字的写法。

每组安排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朗读课文。

三、独学《牧童》自主学习:练习把《牧童》读流利,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并进行深入思考:诗中描述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四、互学(展示)1、各组代表发言: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2、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3、组间比赛朗读这首诗。

4、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4、通过学习,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激发自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合作探究: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再读《牧童》,享受童趣: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
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我们学了《牧童》,看到了一个可爱、调皮,自由自在的牧童,请大家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所见牧童
清袁枚唐刘驾牧童骑黄牛,牧童见客拜,
歌声振林樾。

山果怀中落。

意欲捕鸣蝉,昼日驱牛归,
突然闭口立。

前溪风雨恶。

你觉得《所见》中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刘驾的诗中又写了怎样的牧童?与课文中的牧童比较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