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芹《白杨》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白杨树的生命力和顽强精神,教育学生要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和寓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和生命价值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像白杨树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毅力和意志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白杨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所传达的自然环境保护和生命尊重的价值观。
4.感悟升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讲述的白杨树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5.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和主题。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生命力顽强•勇敢面对困难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白杨说课稿优秀7篇
白杨说课稿优秀7篇《白杨》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这一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白杨说课稿。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及爸爸的心愿。
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白杨的品格。
(2)运用朗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引读,品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三、说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旨;运用朗读法、讨论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本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的心愿,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现在我重点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上课,首先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杨》,学生会唱的跟着一起唱。
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你觉得歌曲中的小白杨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动听的歌声,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开往新疆的专列,认识一下戈壁滩上的白杨树,教案《白杨说课稿》。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白杨》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白杨树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拓展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白杨树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勇敢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白杨树的寓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白杨树的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白杨树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白杨树——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困难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讨论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白杨》说课稿《白杨》说课稿《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作者通过对白杨外在特点的描写,以及父亲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来歌颂白杨所代表的边疆建设者的精神品质。
同时,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也十分精彩,通过简洁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由于学生对边疆地区的生活和建设者的工作环境了解较少,可能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白杨的品格,体会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3最新-《白杨》说课稿【通用3篇】
《白杨》说课稿【通用3篇】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越来越多人喜欢设置个性签名,用以记录生活状态,表达自自己的态度和感悟。
你经常不知道发什么个性签名吗?这里是整理的《白杨》说课稿【通用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白杨》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是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
与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精彩演讲”共同组成了人文色彩浓郁的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本单元可以说是进行学生人文熏陶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对“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要能做到灵活运用。
苏教版语文课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文性强,语文工具性的强调相对较少,所以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灵活一些,也不可忽视语文的工具性。
2、教学内容:《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的**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
二、学情分析: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
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学生有一定的学**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
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意图: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2023年白杨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白杨说课稿(精选3篇)白杨说课稿1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疆战士哪儿须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指定的段落。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明自己的心。
3课时。
第一课时一、解题板书课题:白杨1、谁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相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1、讲读第一段:⑴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⑵探讨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楚、浑黄一体。
2、理解2~3自然段:⑴指名朗读2~3自然段。
⑵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⑶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宠爱、崇敬)3、理解4~12自然段: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探讨: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⑶“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改变?(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深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逝色变得肃穆起来。
)⑷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①默读13~15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听从祖国的须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事长大建设边疆。
)4、讲读第16自然段:⑴齐读课文。
⑵说说爸爸深思什么?⑶“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方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四、作业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
总结段意。
其次课时一、默读课文探讨分段概括段意1、自由度课文分段。
2、探讨分段状况,概括段意: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白杨说课稿《白杨》说课稿(优秀12篇)
白杨说课稿《白杨》说课稿(优秀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编辑燕子给大家收集的12篇白杨说课稿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白杨》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白杨)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讲读一段] (从整体到部分)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讲读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2.读后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
白杨优秀说课稿
白杨优秀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白杨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杨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学目的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品关键词句,初步领悟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向结合来体现白杨特点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白杨的喜爱。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四点: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还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文主要讲了在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车窗外闪过的白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通过父亲的介绍,让儿女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同时借白杨赞颂了西部建设者,也表白了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而我主要发掘教材中如何通过对白杨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体现白杨的特点。
本文文笔清新,语言准确,人物描写生动,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将白杨和西部建设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来编排教材的,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字词自学能力,所以本课字词以学生自学为主,师只是作以简单抽查,针对疆字比较难写作以重点指导。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白杨》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状物抒情”单元。
本课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象征意义,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本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之前学习的描写手法,又为后续学习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与写作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围绕白杨树的三个特点展开:高大挺秀、生命力强、适应性强。
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它所象征的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结合实际生活,探讨白杨树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基本的文学赏析能力,但对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象征意义的把握还需引导。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对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他们而言,直接体验边疆生活和白杨树生长环境的难度较大。
因此,教学中需注重情境创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理解并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白杨树所象征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将白杨树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这种精神。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图片、视频,以及边疆建设者的工作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和情感。
六、说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预习时注重收集白杨树的相关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并联系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表达。
五年级语文教案《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白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白杨》是一篇描写白杨树的文章,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外形、生长环境以及它的坚强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1. 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勇敢坚强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特点。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白杨树的特点。
1.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关于白杨树的文章?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3.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白杨树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勇敢坚强的品质。
4. 情感体验4.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白杨树,体验白杨树的成长过程。
4.2 学生分享体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朗读巩固5.1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2 学生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7. 作业布置7.1 抄写课文精彩片段。
7.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树木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五下语文《白杨》说课稿
五下语文《白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请问我可以开始我的说课了吗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3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白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预设效果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语文文章。
第一单元的课文有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是讲祖国边疆——西部,我们通过本单元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而本课主要讲: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火车外的白杨;第二部是写儿女对白杨树的争论;第三部分讲父亲为儿女讲解白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小学生热情歌颂边疆,热爱祖国、了解西部,立志建设西部。
同时在学习这篇课文也可以教会学生要热爱大自然。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
同时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
三、说目标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那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以及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我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白杨》说课稿设计.doc
《白杨》说课稿设计《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立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立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4个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浑黄一体、介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立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根底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难点是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提醒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那么起主导作用。
因为教是为学效劳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立者的博大胸襟。
2023年《白杨》 说课稿(通用10篇)
2023年《白杨》说课稿(通用10篇)《白杨》说课稿1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__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____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是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感情的波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
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设想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
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型、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学程序〈一〉谈话激趣1、师: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
五年级语文教案《白杨》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白杨》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白杨》,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词语的理解。
2. 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说课稿: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树种,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白杨树的课文,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2. 回顾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白杨》,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描述白杨树的。
二、学习课文1. 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不懂的地方可以圈出来。
2.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
3. 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词语的理解,以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分享学习心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学习本节课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让家乡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家后,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作练习: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课堂互动1. 朗读展示:请同学们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朗读,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了边疆建设者们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文章的两种景物:一种是戈壁滩上的白杨;另一种是戈壁滩上的人。
作者从白杨的独特景致中挖掘出了人与白杨的某些相同点,并触发感想,于是便以白杨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帐篷》吗?那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生活条件非常恶劣。
但在这样的地方,却生长着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白杨树,你们想不想知道白杨树长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
”这样的导语设计,目的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学习新课做好情感铺垫。
强化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课预习除常规的字词学习外,重点是分清段落和划出不懂的语句。
在讲读课文前进行一次复述,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利用文中优美的词句来理解课文。
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
要求通读的段落一定要通读;要求细读的段落要细读;要求读后谈体会的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复述的部分要指导学生复述好。
如:戈壁的美与壮观学生可能读不出,教师就要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出爸爸赞美白杨树之情;最后两个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强化以读代讲的原则。
本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文章内容。
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以读代讲,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引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讲清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感知课文内容和划分结构层次;第二课时完成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三课时完成第二、三部分以及总结全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约2分钟)①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能告诉老师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②教师板书:“茫茫的大戈壁”,并提问:戈壁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戈壁滩给你们留下了苍茫、辽阔、荒凉、贫瘠的印象。
五年级下册《白杨》的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白杨》的说课稿【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心愿。
【教学难点】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心愿。
2.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1.查找白杨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谁能说说白杨树的特点?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白杨》,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白杨树有什么特点?爸爸的心愿是什么?4.汇报交流。
5.指名读课文。
说一说:爸爸的表白和女儿的问话之间有什么联系?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1.品读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白杨树的特点?(2)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白杨树生长环境恶劣,但它依然生长得很直、很快,可见白杨树的生命力顽强。
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感受白杨树的顽强。
2.品读第二段。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爸爸为什么要带孩子们去新疆?(2)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爸爸不仅要到新疆去工作,还要把家安在新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树那样,适应那里的恶劣环境,茁壮成长。
所以,他决定带孩子们去新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3.品读第三段。
(1)自读课文,思考:从爸爸表白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爸爸就像一棵扎根边疆的白杨树,他不仅自己在那里生根发芽,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在那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其实,爸爸的心愿就是要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扎下根来。
(2)体会“迎着戈壁的荒沙”中的“迎”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理解“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两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五下)诸城市府前街小学任秀芹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具体实施及评价建议解读:(一)识字与写字:1.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2.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练习,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3.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会写2500个字。
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二)阅读教学: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读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重视朗读和默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注意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
学习浏览,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4.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
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5.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习作教学1.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抵制抄袭行为。
2.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3.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4.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使学生的作文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作文评价须关注汉字书写的情况。
(四)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2.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1.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活动中的应对能力。
2.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重视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关注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3.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通过学习课文让我们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本单元课文主要包括老舍的《草原》,《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白杨》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会写“清晰、大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等生字新词认识二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3.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对话,了解白杨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五、教法分析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学法分析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所以本课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由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七、课前预习安排: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至少朗读三遍,家长签字。
2.圈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记录。
3.思考课后练习题,并在文中适当作批注。
4.观察白杨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目的:朗读的要求是对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基本要求,思考课后练习和做批注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查阅资料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八、说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板书课题。
(幻灯片播放白杨树及西部大戈壁的生活环境)1.播放军旅歌曲《小白杨》。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它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是它却伟岸、正直,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被誉为树中的伟丈夫,它就像是广大土地上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守卫家乡的哨兵。
歌曲小白杨,歌颂的就是具有白杨精神的战士们。
(目的:这首歌曲的表现手法是借物喻人,与本文的手法有一致性,这样的导入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利于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而且歌曲本身优美的旋律也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幻灯片的播放从视觉角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直观印象)2.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散文《白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齐读,随机纠正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
(每人一句,轮读)挑选“浑黄、清晰、挺秀”等词语进行随文理解。
(目的:这样的检查是针对课前预习内容的检查,让学生知道老师有布置就有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和学习习惯)3.总体把握文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三)自主合作探究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补充批注。
①找出文中的对话描写,思考:白杨树有什么特点?②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想象。
(或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③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内容,为什么说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你是怎样理解的?(目的:自学思考题的设计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难点,有的放矢)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补充批注。
(目的:发挥学习同伴的互助作用)3.全班交流。
①找出对话描写的段落:5-12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读,边读边体会,划出关键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根据学生理解随机板书: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②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指名读,齐读,用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荒凉,不毛之地,荒无人烟……)③“表白”:爸爸表面说的是白杨树的特点,其实也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像白杨树那样,不畏艰难险阻,不管条件如何恶劣,总是那么坚强地挺立在西北的土地上,为建设祖国的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处的理解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换种说法:你觉得爸爸和白杨树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读,齐读,分男女生读,读出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理解爸爸的心声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板书:爸爸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目的:针对自学思考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4.质疑,朗读,理解:(结合课后练习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有什么含义?说出你的体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小白杨正在成长孩子扎根边疆(目的: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注意抓重点,课后练习就是重中之重)5.结合板书小结:借物喻人写法(四)拓展阅读1.主题语文阅读丛书p.141《白杨礼赞》p.134《胡杨仰止》(目的:进一步理解借物喻人写法的运用)2.也可以用PPT拓展西部的今天和昨天,通过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西部的变化,增强对西部建设者的敬佩之情。
(五)课内练习1.背诵第12自然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
2.课内练笔: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
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
(两分钟,不少于三句话)也可以用课本12页的小练笔内容进行练习。
(目的:注重阅读与积累,提高课堂效率,课内练笔是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即时表达的重要方式,限时为了给学生紧迫感,不少于三句话是最低限度的表达,多多益善)(六)布置作业1.写会本课生字词1:2:12.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家长签字。
3.阅读《主题语文丛书》94-125页,把收获讲给家长听或写读书笔记不少于300字,签条。
(目的:注意积累和阅读)九、板书设计白杨(袁鹰)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小白杨正在成长借物爸爸:建设边疆无私奉献孩子扎根边疆喻人十、关于语文主题丛书的使用建议: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走进西部》选取的每篇课文都是有关西部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可爱动植物、西部建设,历史人物故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关西部的背景及历史材料的介绍,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认识增强学生珍爱大自然的情感。
对于本教材的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讲课的需要选取典型的文章在课内进行阅读,如在学习《草原》一课后,可以课内拓展《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诗两首》《静默草原》《我爱你塞北的雪》等,进一步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民族情感和草原风光的无限美好;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以拓展阅读《青藏列车:在渴望中出发》《西藏的云》《香格里拉之恋》《我的珠穆朗玛》;学习《白杨》后可以拓展阅读《胡杨仰止》,《夏训成沙海探秘》等文章,读完《丝绸之路》可以拓展《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等。
课内拓展可以随文拓展一至两篇,有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利用晚上作业时间阅读,也可以利用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让学生阅读,加上课上拓展的内容,一个半周内读完一本书绰绰有余。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读书交流会的方式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也可以用手抄报的方式总结自己对《走进西部》这一单元课文学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