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2023年暑假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当教师对职业的认识达到了这个高度,那么教育的一切喜悦与烦恼、成功与挫折、赞誉与非议、欣慰与委屈、都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题记初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细细看着封面,从中找到了解释:所谓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那个充满幸福感的我。
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是为自己做。
一用爱做教育,用心促成长教师的成长就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
不停地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用我的爱心去教育,去爱孩子,因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只有靠自己才会惊讶,更何况还可以成为一个享受职业幸福的人。
不停的寻找。
不停的惊讶,不停的学习新知识,不停的带着老师进行课题研究,不停的尝试接受新的科学技术,不停的在班级管理上想法子,不停的将语文课堂把脉,在语文大语文环境下找到得分点。
只有我们潜入学生当中去体会、去感受,去了解、关心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的话,老师才能和学生有共鸣之处。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其实很简单,简短的聊天儿,偶尔的问候,都会让我们觉得幸福。
我们都知道,爱可以创造生命,爱可以创造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二坚持学习,做个读书人语文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着眼于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提升、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正是作为老师尊重、平等、宽容、襟怀气度的体现。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
我们一定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站在社会的角度看教育,站在人生的高度看社会,站在星空的角度看人生。
教师应该是一个特别有学问、有文化底蕴的人。
坚持学习,做个读书人,首先学习自己任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在学生面前就没有说服力,难以树起学科魅力,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才能使自己的灵魂丰盈。
三坚持反思,做个爱思考的人坚持反思,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时刻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达成良好的关系。
作为善于思考的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指导学生去思考,从而使学生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影响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影响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反省,学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每天只知道接受知识,完成作业再做大量练习的考试机器。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体会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体会1假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
正如序中所说,这是一本汇集有关“年轻教师成长随笔”的书,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都是作者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
下面,我把阅读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跟大家交流,不当之外,请各位多提意见。
感悟之一:成不成长,关键还在自己1.成功教师都是不断学习提升的结果没有天生成功的教师,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教师,成功教师都是不断学习提升的结果。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渴望能够得到领导的支持,贵人的帮助。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我们生命的贵人,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支持,为我们搭建成长的平台等等,我们从内心感激、感恩。
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在领导、贵人的帮助后,我们的成长还要靠我们自己。
唯有我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我们才真正地会成长。
从这一点来讲,人成不成长,关键还在自己,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强调的――自己培养自己。
在序中,李镇西老师如是说: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
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
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
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体会2人生如戏,有喜有悲;职场如战场,有胜有负。
然而悲剧总让我们拥有,惨败总让我们承受。
无数个日夜,我们不止一次的扪心自问;无数个日夜,我们不止一次的苦苦追寻。
同样的开始,不同的结局,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细节决定成败?但都不是最终的答案;观念决定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为此,在工作期间,公司领导特意推荐《做最好的中层》、《为你自己工作》、《把工作做到位》三本书进行研读,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
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
《自己培养自己》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著作,这本书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基础,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自我培养是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为之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及时
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和领域,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自己培养自己》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我培养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今天,开始阅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像这种静下心来阅读的机会,在今年真是太少了,再加之刚刚读完的这部分“序”的内容,可谓是,真得感慨万千啊!摘抄: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
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
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
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
干干净净地做人,简简单单地教书。
内心的宁静可以抵御外在的任何风暴。
所谓“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所谓“一片爱心”,即爱教育、爱孩子。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感悟: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不得不感到惭愧,惭愧之余,又多几分焦虑,因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动笔写作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在杂七杂八的事情中,就这样被搁浅了,我的公众号已经断更好久好久了。
其实,这段时间真的没有虚度,于生活,于工作,我都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着。
今年,我送走了我带的第二批学生,这一届的学生真的是很用心地在教,这个班级也是我一直在实践,不断在思考的一个集体,所以,这个学期,我们举办了很多很多的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虽没有用文字记录,但是,图片、视频的形式也为孩子们预留了一份回忆。
很遗憾的是,最终的期末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是一件意难平的事情吧!上班时,有忙碌的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回到家,将是全心全意地带娃生活。
王宗义自己培养自己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张掖市第四中学王宗义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也喜欢读书,但大多都是小说,走进别人的故事,静静的品味不同的人生。
说到教育专著,虽也看过几本,但心底终有隐隐的排斥:道理谁都懂,看的时候心潮也会澎湃,但很快会风平浪静。
用李镇西老师的话,我也属于那种追求实际可操作性的人啊!但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却真正的触动了我的某根心弦,确实有许多感受:内容结合实际,提供最切身的借鉴。
李镇西的班主任工作,给人的感觉就是手把手在教导大家。
方法、步骤、跟踪、反思,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活泼泼地,散发着泥土气息。
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且每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在每一个案例的反思中,都有理论支撑,都有行动描述,都有实践反思,构成了一幅有目标、有方法、有纵深的经典案例库。
要有教育的民主意识,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从某中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
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让我们的教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科学,更多的平等,更多的个性!故事如春雨,缩短代沟,拉近距离。
孩子喜欢听故事而不愿听说教,所以善于讲故事,对于教师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把自己放进故事里,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思想里程,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的学习经验,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学生时代的成功和教训……都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老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我们让孩子们走进故事,让他们讲自己的故事,讲别人的故事,引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讨论,或者让他们推测故事的发展及结局等等,让孩子们如沐春风,让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成功者的背后肯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最让我感动的感触,应该是李镇西老师拥有一颗平常心,一枝勤勉的笔,一双智慧的眼!。
当好老师,做真教育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当好老师,做真教育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发表时间:2020-09-24T14:42:45.5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6期作者:侯兴龙[导读] 寒假期间,有幸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著作《自己培养自己》,内心颇为震撼,感觉收获甚丰。
侯兴龙甘肃省张掖市第四中学寒假期间,有幸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著作《自己培养自己》,内心颇为震撼,感觉收获甚丰。
时隔近三十年的光阴,这本书再一次唤醒了我的教育初心,点燃了我的教育梦想。
想当初刚刚师范毕业,我满怀青春朝气,带着理想走上工作岗位。
——由班主任自主的课外活动。
唱歌、讲故事、猜谜语、演讲、辩论。
我的教室窗外,围满了外班的同学,他们各个露出惊羡的目光。
我班的同学们无疑生活在幸福之中。
——在班内举行的元旦晚会。
每个同学带来了自制的菜品,并能报出菜名。
老师和同学们围坐在火炉周围包饺子。
校长应邀参加并即兴发言。
“同学们,这第一个饺子该谁吃?”同学们异口同声:“侯老师——”我被幸福包围了。
——独特的新年祝福。
元旦自习课,我拿着头一天晚上写成的50多张贺卡,分别读出没有缀上姓名的贺卡,同学们听完后根据内容猜出收卡人的姓名,那位同学便上台领取,接受老师新年的祝福,人卡相对,无一出错。
——“独臂”教师的英语课堂。
正值初三中考复习阶段,我的右臂意外骨折,医生将其固定并用白色绷带吊着。
为了不影响同学们复习,我试着联系用左手板书英语单词,速度虽慢,他还像模像样。
中考结束,我班英语成绩荣获全市第五名。
那时,我真正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并经常和他们谈心。
我也总会在班上给学生道歉;带班上课,工作量并不轻,幸福感满满的。
正如李镇西所说“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是为自己做”。
走出《自己培养自己》,我对教育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一位毕业30多年的学生在看望李镇西时,给老师提了一个意见:当年初三开学第一天,李老师表扬好多男生都长高了,唯独没有表扬这位长高了7厘米的同学,让他气了好久。
《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
《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1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 领导的培养”。
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
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
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
――李镇西这个寒假,我读到了李镇西老先生的《自己培养自己》。
李老先生是一位受孩子爱戴也深爱着孩子的老师。
全书汇集了李老先生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每一个字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是老先生从教几十年来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
他的经验和教导为身为青年教师的我指明了一条自我成长的教育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
”李老先生在书中就提到教育要有“儿童视角”,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李老师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一封信》中所体现的教育智慧,这是一堂学生讨论“爱情”的语文课,李老师是针对学生的心灵需求而设计的教学问题,课堂上有精彩的思想碰撞,有感人的情感生成,最终孩子们明白了“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他还将“日行千里的马”与“日行千里的驴”做了比较。
通过语境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
我们时常因高考指挥棒,把升学率第一位,忽视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提升、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
这样的教学对提高人文素养、夯实文化底蕴起到了极大的反向作用,解构了教育人学的文化感知。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凭着良知做事,凭着常识思考,就可以将很多炫目的东西揭示出最本真的质地来。
教师上课,带班,找学生谈心,处理突发事件等等,都是在实践中见证教师成长。
学生的成长也一样,我们要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这份信任像一朵朵娇嫩的花,需要用心呵护,精心耕耘,从他们的角度多聆听思考从而记录诸多数据样本,不断掌握第一手资源,进而改进研究。
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最近我读了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所述的主题是自我培养和自我成长,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激励和引导个人在自我发展方面取得成功。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阅读中获得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我深受李镇西提出的自我培养理念的启发。
在书中,李镇西强调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即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放弃依赖外部条件和他人扶持的心态。
相反,我们应该意识到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寻找成长的机会。
他强调了个人在自我成长中的责任和角色,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这种思想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和触动,它让我认识到我自己的潜能和成长的可能性。
其次,李镇西在书中提出的一些实用的自我培养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他还提到了重要的习惯养成,如阅读、写作、反思和思维训练等等。
这些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帮助个人在自我培养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高效的行动力。
我相信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适用于组织和团队的发展。
第三,我从李镇西书中获得了一些关于自我鼓励和自我激励的重要观点。
在书中,他谈到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挫折和困难,并提供了一些应对挑战的方法。
他鼓励人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断努力前行。
这些话语给予我很大的鼓舞和勇气,使我更加坚定了在自我培养方面追求卓越的决心。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强调了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种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它不仅给予了个人成长的指导,还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积极的信念。
它提醒我要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自我培养,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潜能,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通过阅读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我收获了很多关于自我培养和成长的宝贵经验。
这本书不仅给予了我鼓舞和启发,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来实现自我发展。
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
《自已培养自已》读书笔记《自已培养自已》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自我成长类书籍,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自我成长体系。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够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
首先,作者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实现自我成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经历,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实现自我成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自我认知。
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因此,要想实现自我成长,我们首先要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作者提出了自我激励的方法。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激励自己,让自己保持前进的动力。
作者认为,自我激励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只有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我们才能够充满热情地去追求它,从而克服一切困难。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抱怨和悲观,而是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再次,作者强调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某项技能的训练。
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反思和总结,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作者认为,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帮助我们学会沟通和协调,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自己培养自己》阅读笔记
《自己培养自己》阅读笔记摘要:1.《自己培养自己》的内容概述2.阅读《自己培养自己》的感悟3.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正文:【《自己培养自己》的内容概述】《自己培养自己》是一篇关于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的文章。
文章主要讲述了在现代社会中,自我培养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自我培养,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章中提到了自我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自己培养自己》的感悟】阅读完《自己培养自己》这篇文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我培养的重要性。
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同时,文章中提到的自我培养的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勇于尝试新事物等。
【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自我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中,能力和素质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培养,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呢?首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我们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
例如,我们可以参加各种讲座、研讨会、培训班等,以此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
此外,勇于尝试新事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勇于尝试新事物,我们才能不断地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培养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自我培养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6
读《自己培养自己》有感《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汇集了李镇西老师有关年轻教师成长的随笔,每一个字都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是作者从教30多年来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其中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些优秀教师、知名学校自由“生长”的经历与经验。
人的成长,需要他人的引导,更需要自己的努力。
李老师强调“自己培养自己”,并不意味着李老师反对他人的作用。
从李老师举的一个个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出,人成长的过程中,重要他人对自己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如果那位唐老师没有得到李镇西老师的指导,也许还会在消极中度过每一天;“快乐小荷”如果没有李老师的指导,也许永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可见,人的一生,需要他人的引导,他人的点拨。
李老师提到“成长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
谁也不是天生的人才,各行各业都有人才和普通两类,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有人能站在金字塔顶端,有人一辈子还是最底层的,之所以区别万千,就在于各人的定位不同,追求不同。
专业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专业的提高和发展。
成长是个人的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
人才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
我觉得人才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成长起来的。
“打造”是别人的事,而成长是自己的事。
反思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充满荆棘,有些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克服眼前的困难。
课余时间,一有空我就去听老教师的课,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吸取经验。
日常经常和同科老师交流心得体会,一起集体备课,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中成长,在挫折中成长。
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不露声色地让教育一步一步到达期待的目的。
而这种不动声色,就是自然而为,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教育的目的一定是显性明确的,但教育的过程最好的的方式就是不露痕迹,大道无痕。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那么,就让我们学习李镇西老师的睿智的做法,在自然而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去摇动、推动和唤醒吧!。
读李镇西老师《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读李镇西老师《自己培养自己》有感最近我拜读了《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体味老师从教30多年来自己成长的切身感受,学习优秀教师、知名学校自由“生长”的经历与经验。
“所谓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封皮页上的这句话让我联想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从满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以及到达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己培养自己”这个观点不就是人类不断进行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吗!“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李镇西老师的经典口头禅,“《一碗清汤荞麦面》小说故事”是他的拿手故事。
李老师无论是在本校上课,还是外出展示借班上课,哪怕不是上课,他都会把自己的幸福之心和感恩之情毫无保留地传染给学生,这大概就是他在书中引用的——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就是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的最有力实践。
每一个茁壮成长的“幸福”老师,无不经历了大量的啃读,不断思考,勤于实践,笔耕不辍的过程,李老师在本书中分享了包括自己在内的10位教育人专著的读后感,外加一篇个人的阅读经历和体会,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教师成长,不靠别人,靠自己!”一盏为年轻、迷惘的一线教师点燃的新明灯……近些年,越来越多庞大的教师队伍,新鲜的教师血液投入到教育这个行业中,我们想方设法的给教师进行培训,“青蓝工程”,“国培计划”等各种教育平台和手段,想要我们新教师尽快的走出迷茫,顺利工作。
想起自己刚入教师行业的那些年,也是凭着一腔热血就闯了进来。
在不断的“问题”“反思”“总结”“学习”中跌跌撞撞的成长。
那么新的教师团队,在我们享受更好成长平台的前提下,能不能成“师”、出“师”归根到底还是得靠自己。
形成自己独特的,专属的,可变的教学特色,就如书中所述,符合自由的“人才成长的规律”——让理想自由高扬,让心灵自由绽放,让个性自由舒展,让思想自由飞翔,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他自己价值和尊严最本色也最灿烂的标志。
2023年暑假《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
《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今年暑假,有幸读完了李镇西老先生的《自己培养自己》,在我深深地为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的同时,也为他渊博的知识和修养所叹服,在此我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几点感悟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感悟之一:做一个自我成长的人李先生认为,教师成长,关键在自己,要学会自我成长,自己培养自己。
在李老看来:成长是一种自觉选择、自主发展和自由生长,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被李老所吸引,受到李老精神的引领呢?拿李老的话说: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既不是什么宏论,也不是什么训导,而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语,抑或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
初次接触李老的教育理论是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步入大学课堂时,导师第一次给我们开班会,问我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讲了李镇西老师的成长故事:从“未来班”、小有名气、“教坛新秀”,到“高考神话”、国内小有名气“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从教科所的悠闲体面生活,到重返学校后教学实践带给他的思考结晶,再到“功成名就”,一步一步,不断地想再往前进一步,再走一步,在的“他”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初的“他”。
李老师用他的切身经历验证了,没有天生成功的教师,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教师,成功教师都是不断学习提升的结果。
转眼间从教已经十多年了,越来越明白了在人生的路上,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想到自己能走多远,而是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便能往前再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走下去,看看自己究竟能走多远,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的“打造”,而应该有“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念、行动和毅力。
感悟之二:做一个有爱的教师李老师的整本书中都充满着对他所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
走进了李老师的“4+1模式”---“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
所谓“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所谓“一片爱心”即爱教育,爱孩子。
正如李老一直说的那样教育要有“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区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自己培养自己读后感
《自己培养自己》念书体会之老阳三干创作假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正如序中所说, 这是一本汇集有关“年轻教师生长随笔”的书, 书中的每一句话, 都是从作者“心里流淌出来的”, 都是作者自己生长的切身感受.下面, 我把阅读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跟年夜家交流, 不妥之外, 请各位多提意见.感悟之一:成不生长, 关键还在自己没有天生胜利的教师, 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教师, 胜利教师都是不竭学习提升的结果.在我们生长的过程中, 总渴望能够获得领导的支持, 贵人的帮手.事实上, 我们也确实在生长的路途上, 遇到了我们生命的贵人, 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支持, 为我们搭建生长的平台等等, 我们从内心感激、感恩.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 在领导、贵人的帮手后, 我们的生长还要靠我们自己.唯有我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 我们才真正地会生长.从这一点来讲, 人成不生长, 关键还在自己, 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强调的——自己培养自己.在序中, 李镇西老师如是说:说到人的生长, 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缔造机会……那么, 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但最后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生长起来了.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 但其实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 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所以, 生长与否全在自身.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我说每一个教师的生长, 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作为年轻教师, 就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的“打造”, 而应该有“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念、行动和毅力.李镇西老师的生长之路, 就是一步步走着, 不竭地想再往前进一步, 再走一步.从“未来班”、小有名气、“教坛新秀”, 到“高考神话”、国内小有名气“优秀青年语文教师”, 从教科所的悠闲体面生活, 到重返学校后教学实践带给他的思考结晶, 再到“功成名就”, 一路走来, 用他的话说, 现在的“他”已经远远超越了现在的“他”.成不生长, 关键在自己, 但我们要明白, 在自我提升过程中, 不成排斥充沛利用平台资源中能更快生长.忠爱念书、同事互助、名师引领, 在优秀教师生长过程中可谓功不成没.团队或名师的引领, 可以让追求上进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路途上走的稳健扎实, 发展得快速卓越.从我们的视野中可以发现, 骨干教师们哪位没有经历过介入学校的观摩课、研讨交流、专业培训等研修活动, 并在其中经历了艰辛、困苦, 甚至波折、“冲击”, 方在教学教研上获得了飞跃.还有, 能够主动走出去, 外出活动开阔视野, 学习提升也成了一种享受, 培训也成了最年夜的福利.3. 做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人自我生长, 就是要向着做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人去努力.在这条路途上, 还需要自信、自律、梦想与自我鼓励.首先, 自我生长一定要有自信, 自信不即是自负, 而是对自己能力有正确的认知, 有了这样的基础才华更有自信前进.其次, 一个人的自我提升, 还必需理解自律, 才华面对各种诱惑安然处之, 恰当平衡生活和工作, 继续前行.主动提升、拥有梦想的人, 总是会散发着某种光晕, 怀着坚定信念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感悟之二:主动生长, 就要自我提升教育智慧与技能书中, 李镇西老师就班主任工作和课堂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不成回避的主要阵地.他说, 班主任的“善于讲故事”是一项基本技能.孩子们喜欢听故事而不愿听说教.这部份我读的特别细, 很感兴趣.他认为, 讲故事, 首先要把自己放进故事里.他一直主张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 讲自己当孩子时的故事, 这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他大都讲“在毛病中生长”的话题, 认学生理解, 在做过错事后, 后来战胜了自己, 理解了文明、教养、尊敬他人等等.班主任很多时候也要讲他人的故事, “把自己放进故事里”, 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在故事之中.他会选择把自己感动的故事, 情不自禁发生要给学生讲的欲望, 读来的, 听来的, 故事的精神内涵是自己认同的, 这样, 才华做到, 在讲的时候, 每一个字都是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唯有这样讲故事, 才华体现出教育的真谛.讲故事要自然切入.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要把教育意图尽可能隐藏起来, 不要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感觉到被年夜人教育.李老师也向我们建议, 讲故事, 就是追求一种不露痕迹的教育, 从情境中切入, 从真实生活中引入, 从教学内容中引入, 等等.《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 主题是爱与坚强.李老师是这样切入的.“刚才在开学仪式上, 全校同学都齐呼了校训……“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问.小家伙们往往争先恐后、叽叽喳喳地回答.嗯, 不错.我这里再给年夜家提供一个例证, 请年夜家吃一碗“面”, 等年夜家吃完这碗面之后, 对我们的校训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碗面来自日本北海亭面馆……故事导入完成.要善于展开.他曾给学生讲我初一时学习英语的经历, 不是这样三言两语只说“发生了什么”, 还着重讲了“怎么发生的”.我讲了我初一时语文、数学等各科成果如何优秀一一有我保管至今的初中成果单为证, 但就是英语成果欠好.讲到这里, 我还讲了那时班主任老师对着我“38分”的英语考试成果叹息:“李镇西, 你其他科的成果都那么好, 为什么英语学欠好呢?”我又讲了那时我受到安慰, 决定奋起直追的心理活动.我还详细讲了我努力的行动, 包括一些细节:放学路上、上学路上、晚上躺在床上入睡之前等.我随时见缝插针天时用时间记英语单词;连学校开年夜会, 我坐在下面, 脑子里都在默记单词;我还把经常使用单词的卡片贴在家里的墙上、饭桌桌面上、蚊帐上方等处, 还有我的手背上也经常写着英语单词, 这样我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英语单词…最后我讲了期末我83分的英语成果, 让我和老师都有点不相信.讲到这里, 全班同学都惊叹不已.从此以后, 英语成了强项.故事展开的非常有场景感.还有就是讲故事要有曲折波涛.让学生走进故事, 让学生介入, 引导他们思考, 组织他们讨论, 或是让他们推测故事的发展或结局等等.我想, 对比李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 在自己的生态课堂构建中, 善于讲一些故事, 应该也是基本功吧.最近, 还从朋友圈中看以李镇西的文章.如何给学生安插座位?几乎每次新接手一个班主任, 城市有新生家长打德律风, 说希望能够在安插座位的时候予以“照顾”, 原因无非是“孩子个儿小”、“孩子眼睛欠好”等.李老师支招, 实行“每周轮换”, 每个星期全班都要以小组为单元变动一次座位, 让每一个同学在一学期之内几乎都能把教室的每个方位坐遍.结果呢, 家长会上, 年夜家都说:“好!”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坐教室里任何一个位置, 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显得十分公平.从这事看出, 李老师真是一位善思考、有法子之人书中, 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要把评语写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给我印象很深.以后大都教师的评语, 没有亲和力, 枯燥乏味, 孩子不愿意看, 家长未必认真看.李镇西教师建议个性化评语, 让评语换面孔.文中提到了南京芳草园小学班主任郭文红老师写的期末评语, 让人很是感动, 因为这些评语才是真正写进了孩子的心灵深处.郭老师的字里行间浸透着真正的平等观念, 丝毫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 她仿佛忘记了是在给学生写评价性的“评语”, 而是俯下身子以年夜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诉说.诉说自己的开心, 比如:“你说“我的学习要加油, 争取赶上年夜家”, 亲爱的孩子, 你知道我看了这话心里有多高兴吗?”“亲爱的孩子, 你知道吗,这个学期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亲手在你的期末试卷上写上了100分, 这是我们两个共同的心愿哦, 很高兴你实现了, 这是你平时勤于思考的最年夜收获, 恭喜你!”评语也诉说自己的矛盾、纠结与苦恼, 比如:“亲爱的孩子, 提起笔来, 心中觉得非常矛盾:一方面你是我最爱的孩子之一, 敏锐的观察能力, 超卓的数学思维状态,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鹤立鸡群的, 数学水平、成果都在班级名列前茅, 课外学习也收获满满, 取得了‘迎春花杯”决赛一等奖的好成果, 恭喜你!我非常欣赏并期待你在数学之路上越走越好!另一方面你又是让我非常费心的一个孩子, 经常因为管不住自己而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就这样, 郭老师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心也交给了孩子.这种真诚、爱心, 是从她心里不知不觉流消出来的, 而不是仅仅凭“语言技巧”写出来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 交流中最罕见的手段是谈话或文字.在立德树人活动中, 面对学生, 我们要学会修炼基本功, 学会接纳、包容, 通过理解、建议, 翻开学生心锁,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为他们送去阳光雨露, 孕育智慧, 让孩子的生命在我们的引领下健康生长.2.年轻教师要从坚守课堂开始, 积极探索.普通教师生长为优秀的生长历程, 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从课堂教学的摸爬滚打的磨砺中走出来的.上好语文课的教师, 需要什么素质呢?——有学问, 有思想, 有情趣, 有才华, 有胸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生长的土壤.在平凡的教书中体味当教师的乐趣与感动, 在煮课、磨课中历练出的扎实基本功, 从课堂教学成绩自己教育人生, 数不清的教师, 就是沿着这样的规迹, 从课堂中生长为骨干甚至名师.他们的教育故事从课堂开始的, 经历的教育困惑也多来自于课堂教学, 他们主动研究课堂教学战略, 探索教学方法, 逐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 离不开教师自己主动的自我生长.感悟之三:快速生长, 要忠爱念书与反思要想自己培养自己成为骨干甚至优秀教师, 很重要的一个标识表记标帜, 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不竭学习、不竭反思, 在反思中不竭改进自己, 完善自己, 付诸行动, 不竭提升、茁壮生长.而这一过程中, 勤于阅读与反思显得优为重要, 正如本书作者生长历程中的“不竭地思考、不竭地阅读”模式.1.优秀的教师善于学习, 忠爱阅读李镇西老师, 书读的细透, 又笔耕不缀.书中, 有刘镇西老师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3——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序言.名师都有阅读的好习惯.有的教师与孩子共念书——读好书, 把书读好, 把书读厚……他们坚信, 阅读会让老师睿智, 视野开阔.会阅读的教师也会对学生发生无声的引领.这是因为教师群体的每天都与学生接触、与学生打交道, 每天都在影响着一颗颗生长的心灵.作为教师, 要多读一些如《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3——说给老师的真心话》这样的好书.如果没有丰厚的教育理论做职业铺垫, 全凭经验积累去攀高枝, 那往往是会摔跤的;有了厚重的教育理论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方可游刃有余, 为教学行为提供思想理念层面的指导.2.谁都不会一帆风顺, 勇敢面对初入职场的人有初入职场的烦恼, 工作多年的人有工作多年的烦恼, 改用年夜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那就是:幸福的人是相似的,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烦恼.在工作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 甚至“冲击”, 这个时候, 家庭、朋友是我们的温馨港湾, 是我们生长的后盾;同时, 我们要知道, 这个世界上, 其实不是自己是不幸的, 比我们不幸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吃的苦、受的罪可能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既然我们都知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 那就要勇敢空中对.人的一生很长, 衡量胜利的尺子很多很多, 终身学习, 终身生长, 我们都可以遇到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李镇西老师说, 35年就这么过去了.其实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 其间的艰辛、困苦、波折、“冲击”, 还有种种所谓的“不。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今天,开始阅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像这种静下心来阅读的机会,在今年真是太少了,再加之刚刚读完的这部分“序”的内容,可谓是,真得感慨万千啊!摘抄: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
如果这里的“培养”指的是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那么,这“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了。
就像这地球上的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
所以,成长与否全在自身。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
干干净净地做人,简简单单地教书。
内心的宁静可以抵御外在的任何风暴。
所谓“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所谓“一片爱心”,即爱教育、爱孩子。
任何人的成长,都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感悟: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不得不感到惭愧,惭愧之余,又多几分焦虑,因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动笔写作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好习惯,在杂七杂八的事情中,就这样被搁浅了,我的公众号已经断更好久好久了。
其实,这段时间真的没有虚度,于生活,于工作,我都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着。
今年,我送走了我带的第二批学生,这一届的学生真的是很用心地在教,这个班级也是我一直在实践,不断在思考的一个集体,所以,这个学期,我们举办了很多很多的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虽没有用文字记录,但是,图片、视频的形式也为孩子们预留了一份回忆。
很遗憾的是,最终的期末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也是一件意难平的事情吧!上班时,有忙碌的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回到家,将是全心全意地带娃生活。
这段时间,一直在陪娃读绘本,于是,我自己的书籍便没有时间再来阅读了,更别提挤出点时间写写随笔了。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
自己培养自己读书心得李镇西老师透过《自己培养自己》一书,向大家讲述了怎样一步步向好教师的目标迈进,如何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相信会给大家很多的启发。
下面是自己培养自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通过学习李镇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让我对这句话、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李老师的整本书中都充满着对教师这个职业、对班主任这个岗位、对所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
李老师善于思考,很有爱心,对自己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甚至比自己的孩子更用心。
体会了李老师的“4+1模式”---“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
所谓“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所谓“一片爱心”即爱教育,爱孩子。
我将会认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做一个爱学生、爱教育的好老师。
通过对这本书的拜读,我觉得,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假若不走进学生的心灵的话,我想很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教学过程中一个主体的因素——学生,没有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的话,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话,教师教的很累也很苦,同样学生学得也很累也很苦。
只有我们教师潜入学生当中,去体念、去感受,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的话,我们教师才能和学生有共鸣之处,学生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打算今后从以下方方面做起。
一、多听听学生的声音。
我们教师要以尊重学生,平等的态度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心思告诉教师。
从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来中去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理。
二、多和学生交流讨论。
我将定期的和我的学生交流,明确他们对学习、生活、对我这个老师的看法,让他们的言行,他们的眼光帮我前进,帮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做一个有爱的老师。
优秀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教育、爱学生。
没有爱心是做不了也做不好老师的。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
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最好的自己
——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通州区金沙中学谨丞读书会郭玉真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幸然欣然,躬逢书会。
今年暑假细读了这本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其实我仰止李老师的博雅学识和民主教育情怀已久,十年前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曾经读过他的《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和《心灵写诗》(已泛黄)。
如今从教已近十年,重读李老师的书,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想和陋见,今天很想和大家分享,请各位不吝赐教。
一、师者——襟怀与才情的合融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
”而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
着眼于学生的语言素养、思想提升、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正是作为师者尊重、平等、宽容的襟怀气度的体现。
在如今的语境中,两柄利剑正悬在语文教师的头顶,因为高考指挥棒,我们把教学中的阅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讲解与肢解了审美意味的层次分析,阅读变成了应试的技巧训练,鲜活的文学失去了血色,明眸善睐的抒情文字垂下了眼帘;因为网络快餐文化,阅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感官刺激,阅读原本具有的灵魂引领与对生活灵敏的感悟异化为灵魂缺位的文化消费,经典名著的阅读变得无足轻重,正在一步步远离我们文化阅读的视野。
这些对提高人文素养、夯实文化底蕴起到了极大的反向作用,解构了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对历史现实的文化感知。
读一篇文章,就是走进一个时代,走进一个作家的心灵世界。
读庄子,是领悟“大道无形”、“遗世独立”的无穷智慧;读苏轼,是领悟他“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达。
一切精奥的思想都蕴含于语言之中。
先贤留下的文字是一盏盏美妙的明灯,温暖着一代代后来者的眼睛。
面对现实语境,我们确实应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而使自己站在一个制高点上,高屋建瓴,用多元的解读代替照本宣科,以生动代替枯燥,以诗意代替刻板,以渊博代替贫乏。
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要求自己做一个“五一居士”:有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一颗永远敏感而诗意的心。
二、课堂——民主与智慧的相遇
李镇西老师在《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中提到教育要有“儿童视角”,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李镇西老师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一封信》中所体现的教育智慧,这是一堂学生讨论“爱情”的语文课,李老师是针对学生的心灵需求而设计的教学问题,课堂上有精彩的思想碰撞,有感人的情感生成,最终孩子们明白了“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师,其实也承担着育人、树人的责任,我们都可以成为现在所提倡的“全课程育人”的实践者。
“总统是靠不住的”这句话是李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
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培养批判精神,破除迷信。
这里的“迷信”主要是指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教师的迷信,对名家的迷信,对权威的迷信和对多数人的迷信。
教师不应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我们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的志同道合者。
我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以为课堂不必一昧示强,偶尔示弱,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拿文章给学生修改、升格)
三、理想——素养与应试的双赢
也许我们从很多大师级的名家著作里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理想主义,李老师也是如此,但我以为“理想主义”不是一个贬义词。
如果说“理想”人皆有之,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那么“理想主义”则近乎一种系统化的、集体性的立场和共识。
“理想主义”的倾向在新课标中处处显现。
譬如,以语文学科为例,“思维发展与提升”中思辨能力的训练,是对目前盲从跟风、缺少理性的社会风气有力矫正;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中高雅情趣的培养,是对眼下庸俗浮浅、缺少品位的快餐文化适当引导;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中先进文化的研习,是对当今混乱无序、背弃传统的错误思想开出良方。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做一个循规蹈矩、专抓成绩的教书匠无疑会更轻松。
正如温先生说的:“理想主义嘛,就是要高一点,要有引领的作用”。
做一个庸俗功利的现实主义者固然可以适应现实,但只有不惧变革的理想主义才能改变现实。
任何新事业都需要有更多人愿意当那个“理想主义者”,去勇敢实践、去大胆反思、去切实改造。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亮灯火。
”
博爱存心,和光映面,不惑不忧,不惧不恋。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