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五节地球的运动——公转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ppt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转轴和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轴是指地球上两极以及连接两极的轴线。
地球自转速度是指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每单位时间所转过的角度。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和地球上出现地转偏向力等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2. 公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出现的黄道带等现象。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地球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倾斜引起的季节变化地球倾斜导致了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季节变化的特点季节变化的特点包括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四个季节点的出现,以及不同季节中各地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
四、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地球的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大小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差异。
2.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差别。
五、地球的潮汐现象地球的潮汐现象是指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高和降低。
地球的潮汐现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中、小潮和引潮力潮汐现象包括大潮、中潮和小潮,以及引潮力对潮汐产生的影响。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现象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潮汐周期和潮汐差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自转和公转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活动。
2.特点: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观察: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观察:顺时针方向旋转。
4.周期恒星日:真正周期(地球自转360°)时间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地球自转360°59′)时间24小时,通常所说的一天。
5.速度角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O其他各地相同,即15°/小时或1°/4分钟线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纬线弧长规律两极点为O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轨道概念:地球公转的路线又称黄道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影响:太阳位于其中焦点之一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4.周期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360°的周期时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概念:太阳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5.速度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线速度:平均30km/秒,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赤道平面公转→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的周年变化→回归年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一)昼夜交替1.昼夜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球面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晨线昏线3.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昼半球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4.意义: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大,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和发展(二)地方时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15°/小时2.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3.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称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2章 行星地球 第三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
(2017·湖南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 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26′,最大时可达 24°14′,最小时 为 22°6′,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 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 2~3 题。
2.黄赤交角为 24°1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公转特征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
C目录 ONTENTS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 焦点。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 恒星年,即 365日6时9分10秒 。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图解考点]
黄赤交角示意图
( 高 考 经 典 题 ) 在 地 球 公 转 过 程 中 , 若 以地球 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❶。图 1 是天赤道与黄道 的示意图,图 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 (1)~(2)题。
(1)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二、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Hale Waihona Puke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夏半年
图 1 中北半球各
北半球各
地昼长达到一年
地 昼长夜短,纬
中的 最大值,北
度越高,昼 越长,
极圈及其以北地
夜越短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点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本体旋转的运动是自传,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
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
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问题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问题二: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问题三: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公转,公转一圈是365天6小时9分9秒。
在太阳引力的控制下,地球在一个近似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地球在1年内绕了一个约9.4亿公里长问题一: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问题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问题三: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问题四: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与公转练习题一、填空题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_____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年。
答案:太阳、一2、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带、_____带、_____带、_____带、_____带。
答案:热、北温、南温、北寒、南寒二、选择题。
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A)A.一年B.一天C.12小时D.一个月2、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此时一定是春分B.北半球昼长夜短C.全球昼夜平分D.南半示是夏至3、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线分别是(C)A.66.5°N和66.5°SB.都是0°C.23.5°N和23.5°SD.30°N和30°S4、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C)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5、下列纬线,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D)A.23.5°NB.23.5°SC.30°SD.5°N6、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A)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四季的更替D.昼极长短的变化7、地球上四季分明的地区是(B)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寒带地区D.极地地区8、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D)A.纬度高低B.降水多少C.有无阳光直射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状况。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共30张PPT)
知识点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在图中②④位置作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图中④处 的晨昏线为___昏_____线。
(2)比较北回归线的昼弧与夜弧长度:②位置昼__弧__长__于__夜__弧_, ④位置_夜__弧__长__于__昼__弧__;由此可见,昼夜长短状况为:北半球夏 季__昼__长__于__夜_____,且夏至日_昼__最__长__,__夜__最__短__。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特别提醒
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不同,如下图所示,A为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减小,到晨昏线 减小为0°。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知识点一
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__太__阳___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 南极 极上 上空 空俯 俯视 视: :
逆时针 顺时针
方向绕转 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知识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 是黄__赤__交__角__。目前,黄赤交角是_2_3_°__2_6_′_。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太12 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 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 热12 带范围。
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球的运动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包括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球的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内容。
一、公转运动知识点1. 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称为公转,公转周期为一年。
2. 轨道和轨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轨道的一个焦点处。
轨道面是通过轨道的中心并与轨道相交的平面,它与赤道面的交线称为春分线。
3. 轨道倾角和黄道: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轴面倾斜约23.5°,这个倾角称为轨道倾角。
地球的轨道与黄道相交的两个点分别为冬至点和夏至点,冬至点是南半球夏季,夏至点则是北半球夏季。
4. 四季交替:地球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遭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四季交替出现。
二、自转运动知识点1. 自转的定义: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过程称为自转,自转周期为一天。
2. 赤道和地轴:地球的赤道是指地球上与地轴垂直的面和圆。
地轴是连接南北极点的想象线,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进行自转。
3. 自转速度和时区: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于不同纬度地区。
由于地球自转一次,时间为24小时,所以每个地球时区的时差是1小时。
三、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气温、气候和植被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变化。
2. 昼夜变化: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处于白天或黑夜状态,形成昼夜交替。
3. 星空变化:地球自转使得观测者在不同时间能够看到不同位置的星星,导致星空景观变化。
综上所述,高二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主要包括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
公转涉及到轨道、季节变化等内容,自转涉及到赤道、自转速度等内容。
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气候、植被和星空观测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原理。
人教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五节地球的运动__公转学案必修1 - 副本
第五节地球的运动——公转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地球在黄道平面上绕着太阳在做自西向东的运动。
一、太阳公转运动的三要素:1. 地球公转运动特点(1) 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 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天6 时9 分10 秒。
(4) 速度:近期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二、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当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致使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搬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域的范围。
注意:若是黄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向来位于赤道上,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的地址将不会搬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消失,地球上的四时与五带也将消失。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过程。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直射点的搬动过程使得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不断变化(主要经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率来判断)。
还有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主要与直射点直射的纬度相关,可经过计算,应用也比较广。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变化致使不相同地域获得的热量不相同,产生了地球上的四时和五带。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向的目光(直射点的搬动)分析。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能够经过生活中的感感觉出,而在本质的光照图中,主若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率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芒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搬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相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
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三线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均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日越长。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太阳直射范围
极昼和极夜现象 范围 五带的范围
扩大(缩小)
扩大(缩小)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 化 季节的变化 冬季平均气温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变冷(暖)
第 一 章 行 星 地 球
第 三 讲 地 球 的 运 动 (二) — 公 转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强专项 提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 :绕 太阳 的运动。
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方向绕转 (2)方向: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夏季:一年内白昼 最长、太阳高度 最高 的季节 天文 冬季:一年内白昼 最短 、太阳高度最低 的季节 (2) 四季 春、秋季节: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5 月为春季,夏、秋、冬以 此类推。
界线: 回归线和极圈 (4)五带的划分 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
(3)周期:一个恒星年。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4)轨道与速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指点迷津]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从时间上看近
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
日为6月22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
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图中 c 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图中 a 折线所示。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公转知识点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和方式,这是我们熟知的地球运动之一。
地球的公转包含了许多有趣且关键的知识点,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以及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椭圆形的。
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一个完美的圆形,而是更接近于一个椭圆形。
这意味着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并非始终相同,而是在一年之中有所变化。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对地球的季节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的公转速度并非始终恒定。
地球绕太阳的速度是变化的,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有所不同。
地球在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点)附近移动较快,而在远日点(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点)附近移动较慢。
这一变化确保了地球在地球运动周期内的平均速度相对恒定。
另外,地球的公转轨道倾角是有一定程度的。
地球的公转轨道与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有一个约23.5度的倾角。
这一倾角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北半球将进入夏季,而南半球则会进入冬季。
相反,当地球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北半球将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会进入夏季。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的两个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原因。
此外,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相同。
地球的公转轨道会慢慢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地球的“进动”。
地球的进动是由于其他天体对地球公转过程的扰动所引起的。
这种进动现象导致地球公转的轨迹相对于背景星座有所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不同星座在一年之中变化的原因。
最后,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然而,地球的公转周期并非完全为365天,而是约为365.25天。
为了弥补这一差异,我们在闰年中增加了一个额外的一天,即我们所熟知的闰年的2月29日。
综上所述,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和方式。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速度是变化的,倾角存在,并且会发生进动现象。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解释了季节变化、星座变化以及闰年的出现。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是我们所处的家园,它在宇宙中以多种方式运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包括自转、公转、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一、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它的特点是始终保持自身轴线方向不变,完成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带来了地球的日夜交替,同时也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气候、风向等现象。
二、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着太阳形成一个椭圆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公转使得地球在不同的时间离太阳的距离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季节和气候。
地球公转的轨道律速度在近日位置较快,远日位置较慢。
三、倾斜地球的轴线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斜角。
地球的倾斜角约为23.5度,并且始终保持不变。
地球倾斜是造成四季交替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公转到某一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四、季节变化地球季节变化是由自转、公转和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地球某一半向太阳靠近时,该半球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夏季;而另一半地球离太阳较远,接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温度较低,进入冬季。
随着地球公转的进行,太阳直射点位置逐渐向两极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季和秋季。
季节变化对农业、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地球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转、公转、倾斜和季节变化等。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
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规律,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通过学习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这就是关于高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
⾼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
店铺⾼考⺴为⼤家提供⾼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更多⾼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考地理真题、⾼考地理答案、⾼考地理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站的更新!
⾼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向、轨道、周期、⻩⾚交⾓
(1) 公转⽅向:同⾃转相同
(2)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点和远⽇点的位置及⼤致⽇期
(3) 周期:1 个恒星年
(4) 速度的变化:近⽇点最快;远⽇点最慢
(5) ⻩⾚交⾓(体现⾃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交⾓的⽴体图和平⾯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道⾯、⻩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交⾓与地轴的轨道倾⾓的关系
⻩⾚交⾓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 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交⾓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分⼆⾄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期和节⽓、公转⽅向、地轴指向、近远⽇点的⼤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 (共30 张PPT )
(2)季节变化。 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 时间直射点向该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
①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春分→ 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②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秋分→ 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 (共30 张PPT )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 (共30 张PPT )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 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 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 地方时是12时。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知识点一
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__太__阳___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 南极 极上 上空 空俯 俯视 视: :
逆时针 顺时针
方向绕转 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知识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 是黄__赤__交__角__。目前,黄赤交角是_2_3_°__2_6_′_。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 (共30 张PPT )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合理设置房屋的朝向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 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三讲 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二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 基础知识 >
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夜长短年变化
① 春、秋分 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
日期,昼夜差值越② 小 。
< 重点难点 >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
23.5°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 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
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 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2)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 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⑤ 大 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⑥ 小 值。分日随纬度变化,c.冬至日随纬度变化。 归纳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 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节有规律地变化。
天文四季 : 把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 (2)四 季节定为夏季, 反之为冬季。春季和 季的 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划分 北温带国家四季 : 3 5月为春季, 依次每3个 月为一个季节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
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 对称规律 长短相反。二分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反。二至
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递增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变幅规律 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极夜、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 极昼规律 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返回目录
解析 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 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 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故选A。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返回目录
[基础梳理]
一、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约是23.5°。示 意图如下。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
思维导图构建
目录索引
考点精研·强基础 思维拓展·提能力
考点精研·强基础
考点一 地球公转
[基础梳理]
返回目录
一、定义和方向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二、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图1
图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观测当日( D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5.甲地位于乙地( A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在广袤的宇宙中孤独地转动着。
地球运动是指地球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转和旋转的过程,主要包括公转、自转、章动等运动。
这些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和季节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公转运动公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沿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运动的过程。
这个椭圆形轨道叫做地球的公转轨道。
公转轨道成一个黄道平面,它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黄道面向太阳倾斜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不完全重合,造成了这个倾斜角度。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回归年”,大约为365.2422天。
但人们通常认为1年等于365天,因此每4年时不够1天的0.2422天要累计到一年中,即每四年一次的闰年。
公转运动的影响1. 形成季节的变化由于公转轨道的形状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而且地球公转轨道的气候相对稳定,所以造成了季节交替的规律。
每年,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运行,距离太阳的距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地球所吸收的太阳能最多,因此会产生春、夏季的温度相对较高。
距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地球所吸收的太阳能最少,因此会产生秋、冬季的温度相对较低。
这是地球公转轨道对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
2. 对天文气象现象的产生由于公转轨道的倾斜,地球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影响日照时间的长短和直射点在赤道面上的位置。
直射点的位置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动,造成了昼夜的差异和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天文气象现象例如昼夜平分点、夏至、冬至、昼长夜短现象等。
3. 形成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轨迹分析基础公转运动为卫星定位提供了基础数据。
通过卫星追踪和探测技术,可以测算出卫星所处的位置、方向、速度等信息,从而掌握卫星的运动、分析轨道、改变方向等,保证人造卫星的正常运行。
二、自转运动自转运动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随着地球的自转而匀速旋转,地球每日都会围绕着自己的轴心从西向东旋转一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地球在黄道平面上绕着太阳在做自西向东的运动。
一、太阳公转运动的三要素:
1.地球公转运动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二、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注意:如果黄赤角变为0¡ã,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上,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将不会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消失,地球上的四季与五带也将消失。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过程。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而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使得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不断变化(主要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还有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主要与直射点直射的纬度有关,可通过计算,应用也比较广。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得到的热量不同,产生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感觉得出,而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
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三线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扩展提升】
1.光照图的解读
解读光照图的核心就是要认识光照图的组成以及代表的意义。
光照图=经纬网+晨昏线。
不管图的变式如何,在光照图中快速分辨出两者分布及特点是核心。
经纬网:经线代表地方时,掌握变化特点、四个特殊地方时及计算公式。
纬线代表昼夜长短,判断季节。
晨昏线:借助于判断地方时或者季节。
2.昼夜数值体现昼夜长短:
在考察的题目中昼夜长短也会以数值的方式体现。
昼夜等长,各
12小时;
如果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昼长夜短;
如果昼长小于于12小时,说明昼短夜长。
赤道始终昼夜平分,昼夜差为0,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越大。
3.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昼长=日落-日出。
4.昼夜长短的关于日期的对称性:
求某地(非极地地区,同时要注意其所在半球)昼夜长短相等的两个日期:如果是夏半年(3.21——9.23)的日期范围,则以夏至日(6月22日)日期为对称;
如果是冬半年(9.23——次年3.21)的日期范围,则以冬至日(12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
如果是求某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则是以二分日日期为对称。
对于极地考察的是极昼极夜开始或结束的时间。
(例如已知极昼开始的时间,求极昼结束的时间),也是关于二分日的对称(具体方法与上述相同)。
5.昼夜长短的关于纬度的对称性
同一纬度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刚好相反。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90°-两地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直射点移动有关。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春、秋分日:直射在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夏至日:直射点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点直射在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扩展:
除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出日落的方位也是常考点。
结合题目所给时间分析出该地在正午时处于直射点的正南还是正北。
一般常考位置也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在正午时永远处于正南);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在正午时永远处于正北)。
(1)日出日落的方位。
(非极地地区)
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运动轨迹(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东北--正北--西北)
[绘图]:
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运动轨迹(东南--正南--西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东南--正东--东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
[绘图]:
极地地区:发生极昼的地方一天中的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极点为固定值。
北半球发生极昼地区的日出日落(正北升,正北落)
南半球发生极昼地区的日出日落(正南升,正南落)
[绘图]:
(2)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具体不阐述)
(3)影子长短的变化:
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则影长最短,则日出→正午,影长缩短;正午→日落,影长变长。
一年中:(离太阳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纬度越高,正午时的影子越长)
(4)高低纬度(不在同一条经线)的两地同时日出或同时日落,判断此时的时间。
解题方法:连接两地,同时日出,则该线为晨线;若是同时日落,则为昏线。
判读出该线两边的昼夜半球,在昼半球的一侧该线的垂线,观察太阳光线与纬线的关系可得。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
(1)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2)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3)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计算出某地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必须知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结合该地的纬度,利用结论:
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是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三)四季和五带
1、四季的划分方法: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
2、北温带国家:春季:
3、
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半球则相反。
3、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一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一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一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一南极点)。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日期部分半球,但季节分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