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中国教育管理史》期末考核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A 4.A 5.B 6.A 7.C 8.B 9.C 10.C11.B 12.A 13.D 14.B 15.C 16.D 17.B 18.A 19.D 20.D 21.A 22.C 23.D 24.B 25.D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三、简答题:1.简述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

北宋中期,以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改革为契机施行了三次兴学运动,教育事业出现新局面。

范仲淹提倡的第一次兴学主要内容为:规定各地路、府、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县有士子二百人以上许立学。

同时,加强管理,士子必须在学三百日,方许应科举考试。

第二次兴学由王安石在熙宁、元丰年间发动,此次兴学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学校制度,创立太学“三舍法”,罢免反对新法的旧学官;二、改革科举制度,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科取,罢诗赋、帖经、墨义,专试经义;三、颁行三经新义,统一学校和科举内容;四、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五、为各路的州学委派教授或令州自选教授。

第三次兴学运动由蔡京发动于崇宁年间,其主要内容为:一、兴学贡士,遍行三舍法,县学生考选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考选贡太学;二、太学贯彻三舍法,州学贡士,考分三等,依等入上舍、内舍、外舍;三、诸州学委派教授二员,州学养士有定额;四、于太学之外增设专科学校。

三次兴学运动重点皆在兴办官学,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使得中央官学向士庶子弟开放,入学人数剧增,地方官学也普遍设立,结束了宋初重科举轻官学的局面,使官学教育得以全面恢复。

2.简述秦汉时期我国的官学体系。

秦汉时期的官学主要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中央官学包括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亦称四姓小侯学)等。

太学为学习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教授称“博士”,博士为各经的专业教师,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或太学生。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说明:试卷号:2011课程代码:03124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

书礼六经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

《孟子》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纲五常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

王安石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

八股文取士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

蒙古回回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

一成不变日生日成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

京师同文馆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

《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

癸卯学制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

新文化运动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

乡村建设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

固城西北联合大学14.抗大全称是。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名词解释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

“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

“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

“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

“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

教育管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教育管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期末试题《教育管理学》一、科层制是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现代理性制度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请详细描述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什么特点?并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觉得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答:(一)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的特点古典韦伯主义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是:1.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根据韦伯的观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是人们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将科层制支配下的组织结构所要求的种种正常活动变成正式职责。

对单个人来说,大多数组织的任务过于复杂以致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各种职位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2. 非人格化取向:韦伯认为科层制的工作氛围应该体现非人格化取向,“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精神的优势,没有怨恨或激情,也因此没有影响力或积极性。

”即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感觉作出决策。

3. 权威等级:科层制中的官员是垂直分布的,也就是说,“每一位下层官员都受控于其上层的监管”,这就产生了权威等级。

4. 规章制度:韦伯断言,每一个科层体系都有一个规章制度系统,一个“通常都是根据一定目的建立起来的抽象的规则系统。

此外,管理法规的实施体现在这些规则在具体案例的应用上。

”规则系统包括每一个职位固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则系统也有助于等级体系中各种活动的协调。

当人事有变动的时候,系统也保证了组织运作的连续性。

这样,规章制度就确保了每一位职员行动的统一性与稳定性。

5. 职业取向:韦伯坚持认为,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职业取向,“这是一个依据资历、成就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晋升体系,晋升取决于主管的判断。

”韦伯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的功能的发挥可以使管理效率最大化,这种科层制概念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它凸显或强调了现实组织的基本趋势。

(二)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类教育管理的研究开始集中探讨教育组织的科层制特性。

M.Abbott等人指出,科层制的许多特点是符合学校组织的特性(Abbott, 1969)。

东师2018年秋季《中国教育管理史》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东师2018年秋季《中国教育管理史》期末考核标准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中国教育管理史》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儒家适度求中的管理思想。

答:儒家的管理思想在方法论上,有其独到之处,这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

“过与不及”是孔子教育弟子提出来的观点,他认为过和不及都不好,应当适度,他称之为“中”。

这个“中”,不是机械的“平均”、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中”。

它要求管理者善于因地、因人、因事而宜。

一个好的管理措施,不能因变制宜,是不行的。

儒家关于适度求中的管理思想,体现在提高领导者的修养、处事和待人等方面。

管理者要养成有度的修养。

孔子曾经指出,应当“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此谓“五美”即五项美德。

这五项美德,都有一个“度”的要求:惠(即给下属以实惠)不能转化成耗费,这里所说的“不费”就是“惠”实施时的“度”。

过了这个度就是白费,施惠必须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利人之所需,才不会“费”。

其他四项美德也是同样。

都有个度,有度的修养,才能是有效的修养。

管理者要有全局思想。

管理者面对的往往是利益相左的人群,稍有不慎,就会顾此失彼。

儒家要求管理者注意兼顾各种力量,并提出了所谓的管理“九经”:将领导者的自我修身与依靠贤良治国相结合;将敬重“大臣”与关怀“群臣”相结合;将体恤朝廷的命臣与“子庶民”相结合等等,体现了管理者兼顾各方利益的管理思想。

管理者要知人善任。

孔子历来主张辩证地看人,既应了解人之长,也应了解人之短;既应了解人长中之短,又应了解人短中之长。

只有这样才能教人和用人。

孔子还认为“知己”与“知人”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不足,才能发现他人的长处并帮助他人改正错误和缺点。

2. 简述元代官学体系中对教师的管理。

答:元代对教师的任职资格、选拔途径、编制、晋升考试、物质待遇、管理机构。

教育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三参考答案

教育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三参考答案

教育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5BCCAD5-10CADAB二、判断题(正确选“√”,错误选“×”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5√×√×√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参考答案】(1)是设置目的不同。

设置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

而企业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和经营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发展的动力。

(2)是调节手段不同。

发展教育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

学校的经费主要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国家出于公益性要求,拿出一部分财政收入用行政的办法分配到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无需偿还的。

而企业则必须要拥有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资产,并以这种资产为基础,进行经营性活动,经过不断地周转而实现增值。

(3)是与政府关系不同。

在遵循教育规律、自主办学的同时,政府必须对学校权力和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

国家应根据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加强对学校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企业虽然也会受到国家的宏观控制,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市场来进行调节的。

(4)是产出不同。

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

这种服务或产品是每个人全面发展身心、实现自我价值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这种教育服务或产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是不能在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来获得的。

因此,教育服务或产品不能以营利为直接目的,不能直接通过市场来实现其价值。

而企业则是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特殊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市场来实现产品的价值。

2.【参考答案】(1)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心境情绪、生活学习质量和行为取向,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优化学校的文化环境。

要积极加强和改造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以其特有的潜在方式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9.汉代的书馆和乡塾都是为了进行蒙学教育而开设的。()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10•朱熹认为人性是由性与情两部分组成。()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11.“以礼为文,以戎为主”是夏朝的文教政策。()
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12•“焚书坑儒”的“焚书”是将所有法家以外的书籍都焚烧掉。()
A.朱熹B•陶行知C•张之洞D•蔡元培
&唐朝科举制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解决考试中的营私舞弊问题。
A.糊名制B.“别头试”制度C.“锁院”制度D.誉录弥封制
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为提高教师素质,采取
了多种办法,下列哪项不是当时提高教师素质的办法。
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9•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
10•简述儒家适度求中的管理思想。
11•简述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区别。
12•简述《壬寅学制》的主要内容。
13•简述元代官学体系中对教师的管理。
四、论述题:
1.试论述隋唐时期完备的官学体系。
2•国民党统治时期对师范学校是如何管理的?
3•试述蒙养教材的种类及其编写特点。
4•结合我国近现代学制的演进历程,谈一谈一个好学制的标准是什么?
A.东林书院B.茅山书院C.紫阳书院D.丹阳书院
18.“避锋蓄锐,待机而动”是学派提出的一种谋略主张?
A.儒家B.兵家C.道家D.法家
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教学组织上的变动是。
A.毕业会考制度B.学位证书制度C.采用学分制管理D.采用学年制管理
20.在国子监里管理学生的品行学规的官员叫做。
A、祭酒B、司业C、监丞D、主簿
1.简述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

(完整版)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201404

(完整版)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201404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试卷(课程代码00445)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据考古材料证实,我国最早创办大学的时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2.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称A.辟雍B.成均C.泮官D.瞽宗3.《大学》中规定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A.止于至善B.修身齐家C.格物致知D.修齐治平4.我国古代的博士弟子制始于A.西汉B.东汉C.魏晋D.隋朝5.唐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其标准教材为A.《白虎通义》B.《五经定本》C.《三经新义》D.《五经正义》6.北宋时期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是指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和A.景祐兴学B.元祐兴学C.政和兴学D.崇宁兴学7.古代书院教学是以A.考试为主B.自学为主C.讲授为主D.论辩为主8.明清时期,管理全国学校、贡举等事项,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机构是A.国子监B.户部C.礼部D.尚书省9.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最早创立的是A. 京师同文馆B.上海广方言馆C.福建船政学堂D.天津电报学堂10.清末新政时期设立正式的、单独的、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A.文部B.礼部C.教育部D.学部11.在教师管理方面,国民政府规定公私立学校的教员均实行A.任命制B。

推荐制C.聘任制D.考选制12.我国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主要是借鉴了A.日本学制B.德国学制C.美国学制D.法国学制13.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育专著的作者是A.苏格拉底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14.古埃及的学校都是A。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管理研究者普遍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管理活动B.教育管理矛盾C.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D.教育管理过程2.提出“目标管理”的人是美国学者A.亨利·法约尔B.彼德·德鲁克C.弗里德里克·泰勒D.马克斯·韦伯3.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A.加强党的领导B.全面实施校长负责制C.全面推进教师参与D.深入开展家校合作4.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发展条件与可能性,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作出的有关教育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对策,称为A.教育发展战略B.教育发展规划C.教育发展计划D.教育发展预测5.教育行政执法的生效要件包括实体要件和A.规范要件B.精神要件C.程序要件D.组织要件6.教育经费的构成包括教育事业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支出和A.教育人员经费B.教育公用经费C.教育保障经费D.教育基本建设费7.根据参与评价的主体构成,可将教育评价分为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B.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C.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D.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8.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校长任用制度主要是A.委任制B.考任制C.选举制D.招聘制9.我国培养教师的主要基地是A.综合大学B.科研机构C.师范院校D.高职院校10.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学生干部11.学校的基层教学研究组织是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C.德育处D.教研组12.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应地,德育内容管理的改革就要追求A.规范化 B.科学化 C.序列化 D.形象化13.学校体育工作管理除了具有学校管理共性以外,还具有阶段性与A.强制性B.保健性C.诊断性D.普及性14.对学校物质财富的计划组织、使用保管的活动,称为A.学校物质管理B.学校条件管理C.学校设备管理D.学校财产管理15.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为批判性、突变性和A.传统性B.跳跃性C.稳定性D.超越性16.在人的发展中起奠基作用的是A.学校管理B.家庭管理C.社区管理D.政府管理17.办学特色形成的决定因素是A.校长B.教师C.政府D.校风18.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的中小学实行的是A.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学区教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校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校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是A.中央集权B.地方分权C.学在官府D.学在乡野20.近百年来,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学习外国的思想;二是A.总结本国的经验B.提炼传统的精华C.预测未来的趋势D.调查现实的情况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教育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______。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商代的文教政策是。

A.“以射造士” B.“以乐造士” C.“以礼造士” D.“以书造士”2.儒家对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

A.智、信、仁、勇、严 B.仁、义、礼、智、信C.仁、智、勇 D.智、仁、礼3.“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是提出的社会分工思想。

A.韩愈 B.张之洞 C.董仲舒 D.朱熹4.清朝管理各地方官学的官员是。

A.学政 B.提学司 C.国子祭酒 D.监事大臣5.到了,蒙养教材已发展得相当完善。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6.从宋代到清代,绝大多数书院对主持人的称是。

A.山长 B.院长 C.洞主 D.堂长7.“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体现了哪一选士制度实施时的不公平社会现象?A.选贤贡士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我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施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新学制9.为使共产党领导下苏区的师范教育系列化、制度化,1934年的3、4月间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下那一项不是这一时期颁布的。

A.《小学教员训练班简章》 B.《短期师范学校简章》C.《师范学校规程》 D.《高级师范学校简章》10.元代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为。

A.礼部 B.国子寺 C.集贤院 D.国子监11.古代地方官学设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官员始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2.《钦定学堂章程》公布于年。

A.壬寅 B.癸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13.以下实习场所,不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场所的是。

A.学校自建的场所 B.与用人单位挂钩C.学校制定学生自行实习的场所 D.通过中介组织安排的实习单位14.西周时专为诸侯设置的学校是。

A.辟雍 B.泮宫 C.庠 D.序15.我国近代教育视导制度始于。

A.民初 B.清初 C.清末 D.晚清16.书院中典谒一职的工作是。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1.东汉末年镌刻的,是太学的标准教科书。

2. 是西晋年创立的,是门阀世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放映。

3.唐六学是国子学、、四门学、、和算学。

4.宋代三次兴学分别是领导的庆历兴学、王安石领导的和领导的。

5.“”是清朝地方官学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的制度。

6. 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创办了,这是我国官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校。

7.教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是。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记》2.学而优则仕3.开成石经4.九品中正制5.陶行知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唐代科举考试的类别、科目及方法。

2.北宋三次兴学的主要内容。

3.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

四、论述题(20分)1.试分析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质、结构、内容、原则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教育史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熹平石经2.国子学、咸宁二年3.太学、书学、律学4.范仲淹、熙宁兴学、蔡京、崇宁兴学5.六等黜陟法6.1862、京师同文馆7.宁波女塾、经正女学二、名词解释题1.《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末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2.《论语》记载孔子学生子张提出的教育观点,反映了孔子及其儒家的教育目的观。

3.唐朝开成年间刊刻的儒家经典,共十二经,现保存与西安碑林。

4.三国时曹魏实行的州设中正官,其职责是将地方人才评定为九等上报中央,然后按等次高低授予相应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是门阀士族享有特权在政治上的反映。

5.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思想。

三、简答题1.常科与制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帖经、口试、墨义、策问、诗赋。

2.(1)改革太学,推行新法;(2)改革科举制度;(3)发展地方学校;(4)发展专科教育。

3.(1)改革科举制度;(2)改革传统教育制度,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3)提倡中西兼学;(4)翻译出版新式教科书四、论述题1.(1)“教人成人”的德育本质;(2)“立志本仁约礼”的道德教育内容;(3)“好学自省克己力行主动”的德育过程、原则方法;(4)“修德讲学统一”德育与智育关系;(5)现代价值。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重庆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重庆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重庆师范大学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 1、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2、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

3、文翁兴学: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

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

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4、苏湖教法: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

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千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千、千”,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

6、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

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不能作任何发挥,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对偶文体。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7、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答: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作者:————————————————————————————————日期:2《中国教育管理史》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商代的文教政策是。

A.“以射造士” B.“以乐造士” C.“以礼造士” D.“以书造士”2.儒家对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

A.智、信、仁、勇、严 B.仁、义、礼、智、信C.仁、智、勇 D.智、仁、礼3.“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是提出的社会分工思想。

A.韩愈 B.张之洞 C.董仲舒 D.朱熹4.清朝管理各地方官学的官员是。

A.学政 B.提学司 C.国子祭酒 D.监事大臣5.到了,蒙养教材已发展得相当完善。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6.从宋代到清代,绝大多数书院对主持人的称是。

A.山长 B.院长 C.洞主 D.堂长7.“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体现了哪一选士制度实施时的不公平社会现象?A.选贤贡士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8.我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施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新学制9.为使共产党领导下苏区的师范教育系列化、制度化,1934年的3、4月间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下那一项不是这一时期颁布的。

A.《小学教员训练班简章》 B.《短期师范学校简章》C.《师范学校规程》 D.《高级师范学校简章》10.元代中央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为。

A.礼部 B.国子寺 C.集贤院 D.国子监11.古代地方官学设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官员始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2.《钦定学堂章程》公布于年。

A.壬寅 B.癸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13.以下实习场所,不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场所的是。

A.学校自建的场所 B.与用人单位挂钩C.学校制定学生自行实习的场所 D.通过中介组织安排的实习单位14.西周时专为诸侯设置的学校是。

2014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年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判断题请开始答题: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则没有。

(√)3、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惩罚”。

(×)4、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5、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所以,教育即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又具有教育自身的独立性。

(√)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条件的、万能的(×)7、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政策等于教育目的(×)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

(×)8、在我国,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等同于教育目的(×)9、“人的全面发展”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指一个人事事都懂,样样都会,精神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10、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

(√)11、学校各项活动的发生、展开和变革都取决于教育活动中的人,其中,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最重要的因素。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问题的建设》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是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

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性职业。

(√)13、我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4、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15、社会、知识和家长是制约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6、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2014年秋季《教育管理案例分析》期末考核

2014年秋季《教育管理案例分析》期末考核

2014年秋季《教育管理案例分析》期末考核期末作业考核《教育管理案例分析》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面不属于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的是(C)。

A.审议权B.决议权C.决策权D.监督权2.下列属于校长办公室职能的是(C)。

A.领导各科教学研究组和学年组、班主任工作。

B.组织本学科教师的进修,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

C.负责文件、印章、人事档案的管理。

D.进行学校校舍和设备的维修。

3.课程设计是指设置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C)等课程组织活动。

A.课程结构、课程评价B.课程评价、课程方案C.课程结构、课程内容D.课程内容、课程方案4.XXX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B)。

A.情感因素和安全因素B.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C.情感因素和激励因素D.安全因素和保健因素5.对学校文化特点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D)。

A.共享性:学校文化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要求文化被每一个教职工在心理上认同,并能为组织成员共同享受。

B.普适性:学校文化应当可以普遍适用于一般学校,为各个学校所共享研究。

C.弥漫性: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会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和氛围弥漫于学校之中,渗透到学校成员的一切活动中去。

D.实践性。

学校文化的目的在于指导学校教育和管理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教育决策的地位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A.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首位行为。

B.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目标行为。

C.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坚行为。

D.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普遍行为。

2.下列选项关于教师职业品德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BCD)。

A.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三个方面的内容。

B.教师的职业品德同社会进步、经济开展、国家兴盛精密相连。

C.教师的职业品德有师品、师爱、师能、师风四个构成要素。

D.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3.下列关于学校组织机构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BC)。

2014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中国教育简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西周时期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其中,书、数作为小艺________、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___大艺_____,是大学的课程。

2.1、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有针对性的,具体而言就是罢黜百家以____独尊儒术____;兴学校以____养士____,行教化美习俗;重选举___选用贤才_____。

3.北宋的三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____庆历兴学____,王安石主持的____熙宁兴学____以及宋徽宗时的__崇宁兴学______。

4.明清将___程朱理学_____奉为正宗,科举考试内容全部出自_四书五经_______,都以程朱的注释本为标准。

5.魏源提出了___师夷之长技以制夷_____的思想,他撰写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研究西方的著作;严复所译《天演论》表达了___进化论_____的思想。

6.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劝学篇》共分内、外两篇,其中内篇主要谈___中学为体_____,宗旨是___正人心_____,外篇主要谈___西学为用_____,宗旨是___开风气_____。

7.汉初统治者为确保儒术的“独尊地位”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设___五经博士_______、建立____博士弟子制______、以______儒术取士____、_____视学制度_____。

8.嵇康教育思想的核心是_____越名教而任自然_____,颜之推则将自己的教育观念汇编为一部比较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______颜氏家训____。

9.宋代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抽出来,与___论语_______、___孟子_______合编为《四书》。

10.清国子监既是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也是____全国最高学府______。

明国子监隶属于____礼部______,清以后成为朝廷独立设置的机构。

1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是创建于1862年的____京师同文馆______,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设立的____福建船政学堂______,又称“求是堂艺局”。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考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考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B )。

A·汉代太常寺B·北齐国子寺C·隋代国子监D·唐代国子监2·宋代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D )。

A·州县试—省试B·州县试—省试—殿试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3·规定奖励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学制是( A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

4·规定中学教育应承担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的学制是( C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5·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清国子监一度实行过( B )制度。

A·历事B·实习C·见习D·试用6·书院官学化的要害是封建统治者意欲削弱和改变书院( B )的性质。

A·独立B·自由讲学C·占山为王D·教育 7·洋务学堂在教学中采取( A )两级管理的措施。

A·打基础、求专门B·中学、大学C·专科、本科D·试读、正式8·五四时期对学生成绩的考查以学科为单位的考核制度称作( A )。

A·选科制B·学科制C·学分制D·分科制9·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 A )能获得健康发展。

A·个性B·法治观念C·道德D·智力10·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国家教育机制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向(B )的方向发展。

A·官僚化B·生活化、大众化C·神圣化D·贵族化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A)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 分,共 10 分。

)1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B)。

A汉代太常寺 B北齐国子寺 C隋代国子监 D唐代国子监2宋代科举考试的步骤是(D)oA州县试一省试B州县试一省试一殿试C州县试一省试一礼部试D童试一乡试一会试一殿试3 规定奖励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学制是( A )o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戍学制。

4 规定中学教育应承担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的学制是( C )o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5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清国子监一度实行过( B )制度。

A历事• B实习 C见习 D试用6书院官学化的要害是封建统治者意欲削弱和改变书院( B )的性质。

A •独立 B自由讲学 C占山为王 D教育7洋务学堂在教学中采取(A)两级管理的措施。

A打基础、求专门B中学、大学C专科、本科D试读、•正式8 五四时期对学生成绩的考查以学科为单位的考核制度称作( A )oA •选科制 B学科制 C学分制 D分科制9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 A )能获得健康发展。

A 个性 B法治观念 C道德 D智力10 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国家教育机制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向(B )的方向发展。

A官僚化 B生活化、大众化C神圣化 D贵族化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学在官府:即学校皆由官府所设 ,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合而为一 ,并且“以吏为师”官,学中的教师都是朝廷命官。

2.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健康的规律,顺乎自然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要评价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历史意义。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

中国教育管理史2014秋期末考核

中国教育管理史2014秋期末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中国教育管理史》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阶段的划分及其关系的思想。

答:朱熹认为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分阶段来进行。

划分教育阶段的依据主要是两方面:一、古代教育的历史经验;二、人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尤其是智力发展水平。

从年龄上来区分,8-15岁为小学阶段,15岁开始为大学教育阶段,前后阶段教育的任务也各有不同。

小学学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大学则学为什么去这样做?小学、大学虽然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但两个阶段又有密切的联系。

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进一步提高。

教育的总目标是成为圣贤,小学与大学在培养圣贤过程中各有其作用。

大学的提高,离不开小学的基础,要培养,就必需从基础教育小学抓起。

小学是培养人的根本,教育要从小抓起。

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要与他的智力培养同步进行。

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两者应该是统一的。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很重要,大学教育作为提高很需要,所以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应受到重视。

朱熹揭示了教育阶段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很有理论价值的见解。

2. 简述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

答:北宋中期,以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改革为契机施行了三次兴学运动,教育事业出现新局面。

范仲淹提倡的第一次兴学主要内容为:规定各地路、府、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县有士子二百人以上许立学。

同时,加强管理,士子必须在学三百日,方许应科举考试。

第二次兴学由王安石在熙宁、元丰年间发动,此次兴学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学校制度,创立太学“三舍法”,罢免反对新法的旧学官;二、改革科举制度,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科取,罢诗赋、帖经、墨义,专试经义;三、颁行三经新义,统一学校和科举内容;四、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五、为各路的州学委派教授或令州自选教授。

第三次兴学运动由蔡京发动于崇宁年间,其主要内容为:一、兴学贡士,遍行三舍法,县学生考选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考选贡太学;二、太学贯彻三舍法,州学贡士,考分三等,依等入上舍、内舍、外舍;三、诸州学委派教授二员,州学养士有定额;四、于太学之外增设专科学校。

教育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教育管理考试是对教育管理专业人士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教育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供参考:1. 管理学中的“四项基本管理功能”是指什么?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四项基本管理功能是指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和控制(controlling)。

这四项基本管理功能是管理学对管理过程的概括和描述。

- 计划:指制定目标和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例如,学校领导制定学校年度教育发展计划,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

- 组织:指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任务的适当分工,建立起一个协调有序的工作体系。

例如,学校通过安排师资、学生和教学设备,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组织结构来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 领导:指运用激励和指导等手段,发挥影响力,使员工积极投入工作。

例如,学校领导通过激励措施和指导引导,鼓励教师积极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控制:指对组织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估,纠正偏差,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例如,学校领导通过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2. 教育管理中学校领导如何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举例说明。

答案:学校领导在教育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调动资源和推动教育改革。

以下是学校领导发挥自身领导作用的几个方面和例子:- 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学校领导应深入研究教育政策和需求,确立学校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

例如,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决定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 建立良好的组织架构:学校领导应根据学校的目标和需求,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例如,学校领导设立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 激励教师发挥潜能:学校领导应对教师进行激励和培训,使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专业能力。

例如,学校领导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制度,并举办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修改过)中国教育史期末试题范围

(修改过)中国教育史期末试题范围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题范围一、知识要点1、原始人创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血缘家族)。

2、以传授(劳动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就是原始社会教育的起源。

3、传说五帝时代已有大学,名叫(“成均”)。

4、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成均之学)和虞庠之学。

5、西周时,学校教育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官学体制。

6、“六艺”教育的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

7、墨子提出“贤士”的标准有三条: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一观点是(荀子)提出来的。

9、汉朝的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

10、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是(鸿都门学)。

11、(《学记》)第一次正确地提出教与学矛盾的统一和教学相长原则。

12、隋朝在中央设立(国子寺),这是我国历史上设立专门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教育长官之始。

13、唐代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馆”,“一馆”是指(广文馆)。

14、中国选士制度产生于西周,并呈现出选士与举官为一途,(育士)与(选士)相衔接的特性。

15、(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16、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四种。

17、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代)。

18、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协进会的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中国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19、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20、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工程学堂是(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21、我国第一所自办女学是(经正女学),由经元善创办。

22、我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的法定学制是(壬寅学制)。

23、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24、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先教育后革命)。

25、中国第一个实行了的近代型的女子教育宗旨是(《爱国女学校补订章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中国教育管理史》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阶段的划分及其关系的思想。

答:朱熹认为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分阶段来进行。

划分教育阶段的依据主要是两方面:一、古代教育的历史经验;二、人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尤其是智力发展水平。

从年龄上来区分,8-15岁为小学阶段,15岁开始为大学教育阶段,前后阶段教育的任务也各有不同。

小学学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大学则学为什么去这样做?小学、大学虽然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但两个阶段又有密切的联系。

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进一步提高。

教育的总目标是成为圣贤,小学与大学在培养圣贤过程中各有其作用。

大学的提高,离不开小学的基础,要培养,就必需从基础教育小学抓起。

小学是培养人的根本,教育要从小抓起。

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要与他的智力培养同步进行。

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两者应该是统一的。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很重要,大学教育作为提高很需要,所以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应受到重视。

朱熹揭示了教育阶段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很有理论价值的见解。

2.简述宋代的三次兴学运动。

答:北宋中期,以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改革为契机施行了三次兴学运动,教育事业出现新局面。

范仲淹提倡的第一次兴学主要内容为:规定各地路、府、州、军普遍设立学校,县有士子二百人以上许立学。

同时,加强管理,士子必须在学三百日,方许应科举考试。

第二次兴学由王安石在熙宁、元丰年间发动,此次兴学的主要内容:一、改革学校制度,创立太学“三舍法”,罢免反对新法的旧学官;二、改革科举制度,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科取,罢诗赋、帖经、墨义,专试经义;三、颁行三经新义,统一学校和科举内容;四、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五、为各路的州学委派教授或令州自选教授。

第三次兴学运动由蔡京发动于崇宁年间,其主要内容为:一、兴学贡士,遍行三舍法,县学生考选州学,州学生每三年考选贡太学;二、太学贯彻三舍法,州学贡士,考分三等,依等入上舍、内舍、外舍;三、诸州学委派教授二员,州学养士有定额;四、于太学之外增设专科学校。

三次兴学运动重点皆在兴办官学,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使得中央官学向士庶子弟开放,入学人数剧增,地方官学也普遍设立,结束了宋初重科举轻官学的局面,使官学教育得以全面恢复。

3.简述书院产生的原因。

答:(1)时局动荡。

唐末五代数十年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读书士子穷居草野,无由显身,私人书院由此得以发展。

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等均为那时所建。

(2)官学不兴。

不论是动荡期,还是宋统一天下,当时政府都无暇顾及教育,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设教兴学。

更多地是关心政权的巩固。

而书院既满足了读书人求学的要求,又为统治者解决了士子就学这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一批由私人创办的书院便兴盛起来并得到官方的支持和部分资助。

(3)佛教影响。

书院制度的产生与佛教禅林讲学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后,至魏晋隋唐而大盛,佛教徒常在山林名胜之地建立禅林,作为讲学修为之所,并订有较详细的学习与讲授佛经的办法规程。

而这些不论是对书院的选址,还是对书院的管理、教学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书院学规的制定、讲会制度等。

(4)庶族地主的诉求。

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阶层——庶族地主。

他们没有权势,但有一定的财富。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迫切要求发表自己的主张,争取参加统治集团,寻求入仕的机会和有自己的教育组织。

(5)名家讲学。

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都是当时学术界的名流,同时也是书院的主讲。

正是由于这些名师巨儒在书院的讲学,为书院树立了威信,扩大了影响,吸引了大批求学者,促进了书院的不断发展。

4.简述《癸卯学制》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于1904年主持拟定的名曰《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亦称为1904年学制。

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

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共25~26年。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

初等小学堂 5年,属普及教育性质,宗旨是“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

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视地方情形,可增加手工、图画1科或2科。

贫瘠地区可设简易科,课程酌减。

高等小学堂 4年,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

视地方情形可增设手工、农业、商业等科。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

中学堂5年,属普通教育性质,兼有升学和就业两重任务。

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东语、英语或德语、法语、俄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

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

根据大学堂分科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升入大学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商科做准备;第二类为升入大学格致、工科、农科做准备;第三类为升入大学医科做准备。

癸卯学制从横的方面看,主要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

此外,还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

还设有译学馆,相当于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程度。

癸卯学制不拘泥于中国古代的学制,而把日本学校的种类及年限划分全面引进,形成了与日本学制基本相同的学制系统。

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学制年限的拉长,注重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增加其等级,提高其程度等等,这可谓引进日本学制时所做的创新。

癸卯学制的建立是在清朝末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被迫实行的最有影响的一项改革措施。

它的颁布与实施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灭亡与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5.简述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区别。

答: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以教育行政委员会为大学院,把大学改为全国最高的学术教育机构和行政机关。

所谓大学院制,就是将全国最高的学术领导机关和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合为一体,使“教育官僚化”转变为“教育学术化”。

是把学术与教育相对独立和脱离官僚政治的一种尝试。

大学区制,是以所在地的大学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领导机关,以大学校长兼任教育行政长官,是使地方的学术研究与教育行政合一的制度。

大学区的组织,以省(区)为基本单元,隶属于大学院。

大学区制的提出和获准,都早于大学院制。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论先秦诸家学派管理思想的特点及现代价值。

答:(1)人文“治术型”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大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各派大师提出的治国方略,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可以称之为“治术型”的管理思想。

后来人们从中分解出各行各业的管理思想,例如经济管理思想,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派生的管理思想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政治性强。

儒家管理思想是古代管理思想的主体,它研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

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宋代开国臣相赵普仅用其半,就使天下大治,充分显示了儒家管理思想的强大政治功能。

后来人们提炼出各方面的管理思想,也都有很强的政治性。

例如教育管理思想,就是为培养治术人才服务的。

以超然物外自居的道家,它的管理思想却被后人名之为“君南面之术”,即国君坐南朝北实施统治的思想,以此概括道家的管理思想特点,很能表明它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

即使抽取其中政治性极“稀薄”的养生术,也不难发现,道家教人养生,离不开教人权术,最为人们乐道的“韬光养晦”术,其本质乃是一种政治权术。

法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法、术、势”之道,当然是为统治者设计的争霸天下的谋略。

至于兵家管理思想,尽管今天被日本等国用于商战,但是,由于它出于军事斗争,故而使其竞争谋略具有很强的政治对抗色彩。

中国古代这种“治术型”的管理思想,有很强的社会功利性。

为历代统治阶级效命的功利性,是它的糟粕,应当剔除。

但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的思路,在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之后,可以使管理事业与社会相沟通,具有社会理想的动力,从而使群体形成一定的思想信仰。

同时,也可使管理变得更灵活、更贴近人心,避免西方管理的机械性与“唯物性”(只见物不见人),成为西方国家现代管理思想的有效补充。

(2)伦理协调型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侧重于管人,注重协调人际关系,是以人为本位的管理。

管理以教人为先导,注重教育和训练。

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理者重视培育被管理者的亲情、友情和人情,形成群体的凝聚力。

在用人上注意因人而宜,不轻易进行“冷酷”的淘汰,力求做到各得其所。

儒家以世界大同为最高理想,其标志是幼有所养,壮有所用,老有所终,鳏寡孤独皆有所安,反对弱肉强食。

这种人道精神、博爱精神,往往成为群体的共同信仰,产生巨大的号召力,使被管理者以群体为安身立命的归宿。

日本战后正是以这种群体意识、国家意识战胜困难,重新崛起。

协调型的管理,注意使人各得其所,必然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管理秩序,形成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

但是,协调不能变成迁就,稳定不能变成保守,亲情不能发展为裙带关系。

总之,伦理型的管理,不应与法治管理相对立,协调型管理不能否定竞争。

(3)兼容型的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不同的派别,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不同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处于争鸣交融状态。

秦因以法取胜,便以法治国。

到汉初,为休养生息,统治者采用道家黄老学说,无为而治。

至汉武帝,儒家被定为一尊,以后便形成了儒家管理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但是,在中国古代,管理上以一家垄断的局面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兼采众长,所谓王霸道杂之。

即使独尊儒术的汉代,其实际统治仍是外儒内法。

反之,以法治蜀著名的诸葛亮,却十分注意礼贤下士,并且善用怀柔政策。

在今人看来十分对立的法治管理和人治管理,在中国古代是可以兼容不悖的。

《孙子兵法》明确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就是兼顾人治与法治最好的主张。

这种兼容并包的特点,还表现为协调与竞争并用。

例如,科举制就是典型的竞争制,也是十分激烈的淘汰制。

它在古代既是人才选拔制度,也是教育的宏观控制手段,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竞争和协调各有独特的功能,用于处理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范围。

就教育而言,竞争多用在学校外部,例如科举制或教师任用制是学校外部的竞争,在校内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竞争,至于教师之间则无其他的竞争制度。

因此,一般管理者对学校内部的管理,主要在于管好教与学。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兼容性,有多方面的表现,例如在教育管理的体制上,实施的是“一元与多元并举”。

所谓“一元”是指教育管理的宗旨是一元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服从中央集权大一统的需要;但是,办学的形式却是“多元”的,有官学有私学有书院,私学的形式也很多,有公立性的社学或宗学,还有个体的私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