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指导ppt(共52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ppt
“ 果 ” ,“ 果 ” 说 成 词语。
重点关注“因为”
“因”。
“因此”“由于”
“因而”等词语。
指故意把原文
混淆 时态
中尚未确定或 还未实现的设 想或推测说成
既成事实。
选项中经常会出现
“已经”“曾经”
“过去”“现在”
注意已然与未然、或然与
“目前”“将要”
必然的辩证关系,关注选
“尚未”“之前”
项中出现的关键性的或具
致)”等。
阅读示范
一、阅读指导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和思路 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遇到个别语句 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 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 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 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 怎样的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 (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可以作为标志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 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 义或近义的词语。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
三、真题示范
真题文本
阅读提示
(2016·全国Ⅲ卷)文学中有历史。①当今历史学家大 ①这是本段
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 的论点。
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 ②对比论证,
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用以说明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 “五四”前
解。
添(添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PPT课件
.
15
⑷注意指代内容是否准确
【对位信息】“二十四史”均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 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 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 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 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视为“宝库”的希腊神 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对位信息】“二十四史”均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 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 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
【题支】A.因为“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 民间传说,所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 传说大系”是完全可以的。
解析:不是“大多数”而是“全部”。
.
18
.
19
.
25
四、先期与后期
此推断时间正好相反。
【对位信息】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
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天象盖笠,地法覆
盘。”
可推断,“盖天说”诞生时间的上限
不早于《周髀算经》一书的成书。
【试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
知识要点 词义理解 句意理解 文意理解 信息筛选 据文推断
能级要求 理解B
理解B 分析综合C 分析综合C 分析综合C
.
4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
5
“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 →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
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5.去掉文本中作为材料的内容,挖掘出所要论证的
[优选]《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优秀PPT课件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语文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优 件秀(PPTPP课T 件)推 ppt荐优(质最说新课版稿本()精推选荐) )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语文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优 件秀(PPTPP课T 件)推 ppt荐优(质最说新课版稿本()精推选荐) )
怎么考?
1、选文上,文体以论文为主,尤其是文艺学。
2、考点上,集中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况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个考点上。
3、题型设置不再是对文本内容简单的”变 形”,而是更具有概括性、综合性,信息 的隐蔽性更强。
4、一切答案都相对正确,没有哪一句转述 100%没有改变原意,所以,四个选项要一 起分析, 不要纠缠于那个选项对错,重点 是反复比较选项的对错程度。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语文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优 件秀(PPTPP课T 件)推 ppt荐优(质最说新课版稿本()精推选荐) )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语文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专题复 习》课 优 件秀(PPTPP课T 件)推 ppt荐优(质最说新课版稿本()精推选荐) )
1、专业性较强,内容较深奥, 需要专业知识背景。 2、语言往往晦涩,多翻译而来 欧化句式较多,带来不必要的阅 读障碍,不方便语文能力的考查。
1、内容平易,易于理解,无需 专业知识背景。 2、语言更畅达,较少阅读障碍, 便于语文能力考查。
二、命题特点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优秀PPT课件ppt优质说课稿(精选))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语文论 述类文 本阅读 专题复 习》优 秀PPT课 件ppt 优质说 课稿( 精选) )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 米汞柱以上。 【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 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 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 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 压病……
(二)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进行理解。 1.指代词和文中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3.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 4.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相关的意义等。
【能力训练】 1.一般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个人 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 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看成“读书”这个错误的观点如果 不全是我们养成的,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而且我们自己又 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 提起他们的兴趣。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 有的误解也不无关系。 画线处的两个“学问”的含义是否一样,请解释。 不一样。第一个是学识, 第二个是学和问,即做学问。
2.言语交际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交际总是有目的的,为了 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言语表达更是多种多样。任何 一句话都可以有多种说法。说法不同,效果便可能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说话总是以简单明了、直截了当为好,但当有些意 思不便或不能直说时,则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也不失为 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数学中常常用到恒等变形,如初等代数 中a2-b2= (a+b) (a-b)之类,这种变形看似文字游戏,在数学中却是十分 有用的杠杆,离开了它,有些问题便无法得到解决。言语交际 也是如此。 画线处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跟数学中的恒等变形一样,为了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有时必须 采取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 优秀PPT)
(3)按“指令”找准关键语句:
①关注关键位置。如:作者观点、写作 目的等,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和结 尾处。
②关注语言标志。如:“主张”、“提 倡”,“认为”、“推想”、“因此 ”、“所以”、“总之”、“可见” 、 “由此可知”等表示推断的词语。
特殊句
作用
首 句 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
【对应文段】“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 的接受不是被动的。”为什么不是“被动的 ”呢?原命文题接陷下阱去之说二::(“因海果德混格乱尔)提出‘前 一理是解因’果,颠倒即,理就解是把前“的因心”理错断文为化“结果”构,,“这果种”错结 断构为影“响因”着,理颠解倒了。两”者关系;
【2013试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不少选项的叙述不再是较多的照搬原文或 稍加改造,不再纠缠于考察局部的、字面上词语 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 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 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括了一定的因果推断 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这种能力迁 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为核心的依据。
对应原文:“在国君周围的这些“列士”、“史”、 “师”、“瞍”、“朦”等所讲的许多内容就 是先祖的事。”
【2015试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 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 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 本的理解。
句子的理解常常设错在“正误倒置 ”或“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答非 所问”上。 要特别注意“答非所问” 和“无中生有 ”
(二)筛选题的解题思路的关键是 看准“区别点”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ppt课件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 照系下发生突变。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 新的评价和解释。
※【答案讲评】D (选项A内容表述过于绝对化,且在 文中没有依据,故A错。选项B内容可参看第三段首句, 根据文意可知,“传统”只是“逐步远离原本”,但并没 “丧失”,可见B表述与原文不符,故B错。选项C“突 变”概括错误,原文“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
还要抓住相关语句。作者要表达一个重要的意思,往往 不会仅用一个句子来表达。在文中常常会有一些与该句 相关的语句与原句互相参证,如前后照应句,同义反复 句,反向论证句等。
3.抓住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
理解句子的含意,常需要察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对 于领起句,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分析; 对于过渡句,那就要注意分析上下文段的意思;对于 总括句,理解时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寻找相关信息。总 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在句子的“辖区” 内寻找答案。
先要知道考查的是理解,才能知道对应 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理解 ”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先要知道考查的是理解,才能知道对应 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下面的题干表示出考查的是理解
1、关于利用“转基因酵母细胞”进行探测 的原理,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关于第三段中所讲的“研究中发现的相 关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 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 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 过去的过程。
D.原本是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 人、受话人的传统。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 新的评价和解释。
※【答案讲评】D (选项A内容表述过于绝对化,且在 文中没有依据,故A错。选项B内容可参看第三段首句, 根据文意可知,“传统”只是“逐步远离原本”,但并没 “丧失”,可见B表述与原文不符,故B错。选项C“突 变”概括错误,原文“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
还要抓住相关语句。作者要表达一个重要的意思,往往 不会仅用一个句子来表达。在文中常常会有一些与该句 相关的语句与原句互相参证,如前后照应句,同义反复 句,反向论证句等。
3.抓住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
理解句子的含意,常需要察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对 于领起句,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分析; 对于过渡句,那就要注意分析上下文段的意思;对于 总括句,理解时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寻找相关信息。总 之,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在句子的“辖区” 内寻找答案。
先要知道考查的是理解,才能知道对应 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理解 ”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先要知道考查的是理解,才能知道对应 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下面的题干表示出考查的是理解
1、关于利用“转基因酵母细胞”进行探测 的原理,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关于第三段中所讲的“研究中发现的相 关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 系的始发言行。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 聚群体的东西。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 过去的过程。
D.原本是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 人、受话人的传统。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52张PPT).ppt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 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 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 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题目: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 望的高的结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 更有说服力。
(三)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法)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题目: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 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四)比喻论证(喻证法)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证明 了……论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使观点 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注意区分: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 具体真切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 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 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 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 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 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 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 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 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高考专题复习之论述类文本阅读 PPT课件
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
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
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
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
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
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
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
• 3、关联词、标志性词语。
• 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 5、特殊句。
特殊句子 作用
首句 结尾句 中心句
转承句
往往有提示、概括和传承信息的作用.
或概括上文,表现文章主旨,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强烈 地抒发感情.
记叙文中提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议论文中往往对论点的 提示有着重要作用;说明文中往往与提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有着密切的 联系.
三、规范意识——即规范作答
• 1、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分点作答,不同 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 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做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清晰 简洁。
• 2、答题的语言可以直接取自阅读文本,可 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或用自己的语言 准确表达。(跟压缩概括的知识点相通)
• 3、从文本到答卷语言的转换,往往包括三 个方面:①具体的要加以概括②抽象的要 加以阐发③含蓄的要加以解说。
通读全文 (了解)
②牢记步骤
找准相关句(判断) 对照辨析 (确认)
③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
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
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
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讨论的话题
•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
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PPT文档共52页
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考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教你审题:
①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 分析作者观点态度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基本 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并能运用题 干中的材料,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②锁定答题区间,注意题干语所在的地方,往往是 答题区间。 ③圈出题干关键词。
分析作者观点态度题: 前提:整体把握文意的倾向。 具体要求: (1)完整性、全面性。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 以偏概全,丢三落四。 (2)准确性、客观性。 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 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就会出错。切忌心浮气躁, 大而化之。因此概括分析时不夸大、不缩小,不绝 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知识链接: 论述类文本多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主要采用 议论的表达方式。主要选取1000-1500字、中等难 度、思路明晰的学术论文、时事评论、和议论随笔 等文章,涉及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 语言学、文艺学、美学、自然、天文等方面。从近 六年考察的文章看来学术论文最多。 07年《创新与想象》, 08年《诗与直觉》, 09年《自由和科学》, 10年《不可无我》, 11年《美和美的东西》,12年《知识的责任》
5.精准答题,准确转述的能力有待提高 考场上,学生答非所问、答不规范(如“答题笼统, 不会分点,不按题目指向表述”等情形比比皆是, 转述后出现明显错误的情形更是五花八门。这些问 题的存在,少数是态度不佳造成的,但绝大多数是 答题能力不高造成的。 综上所述,学生的问题就集中在九个字上:“读 不懂、不懂答、答不准”。
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特点: 一、议论性较强。 二、观点鲜明。 三、材料涉及面广。 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 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 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
高考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 PPT课件
1. 偷换概念 2.错乱因果 3.关联词改变(充分-必要,条件-目的) 4.主次颠倒 5.改变程度、范围 6.张冠李戴 7.无中生有 8.以偏概全 9.混淆是非 10.混淆时态(已然-未然),混淆模态(可能偶
然-必然), 11.断章取义 12.推断错误 13.答非所问
正确选项设置方法:
第二部分:[本论](②—⑤) 具体阐释知识的责任的三层意 义。【层进式】
第一层③ 第一层含义——要有负责的思想
【有思想】
第二层④ 第二层含义——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有行 动】
第三层⑤ 第三层含义——知识分子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 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有意义】
中心论点:
知识分子应特别重视“知识的责任”并应负起这种特殊的责 任。
②借助“标志语”。
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 语”,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 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 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 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 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 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 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
1.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2.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怎样读?
坚持一种信念:答案就在原文中。
读(题干、选肢)
边读边做记号
坚持“六字方针”:找(文中信息) 漏 抓住选项中的特殊字词快速定位 比(选肢和信息) 衍 换
二、如何做好主观题
教你答题 [答题方法]
解释还原法:理解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答题模式一 般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即把较为抽象的概念、句 子加以具体化。答案一般是具体、丰富的,应分条 分点陈述。 [答题规范] 概念含义理解题一般采用“××是指……”形式。
然-必然), 11.断章取义 12.推断错误 13.答非所问
正确选项设置方法:
第二部分:[本论](②—⑤) 具体阐释知识的责任的三层意 义。【层进式】
第一层③ 第一层含义——要有负责的思想
【有思想】
第二层④ 第二层含义——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有行 动】
第三层⑤ 第三层含义——知识分子应该对于国家民族社会 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有意义】
中心论点:
知识分子应特别重视“知识的责任”并应负起这种特殊的责 任。
②借助“标志语”。
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 语”,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 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 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 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 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 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
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 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
1.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 直接判断) 2.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 实质一致)
怎样读?
坚持一种信念:答案就在原文中。
读(题干、选肢)
边读边做记号
坚持“六字方针”:找(文中信息) 漏 抓住选项中的特殊字词快速定位 比(选肢和信息) 衍 换
二、如何做好主观题
教你答题 [答题方法]
解释还原法:理解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答题模式一 般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即把较为抽象的概念、句 子加以具体化。答案一般是具体、丰富的,应分条 分点陈述。 [答题规范] 概念含义理解题一般采用“××是指……”形式。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论述类、实用类)(52张)-优秀课件
• 【选择项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 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 本选项正确,设题是将原文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压缩 整合而设计。
第三种转述方式:信息阐释转述。
• 所谓阐释,就是将文本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 例加以转述,其实质就是化简为繁,是对原文某一个 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换一句话说,选择项中的 “阐释”能否够扣住文本的观点展开。
• 6.命题更加强化“整体阅读”意识。按照传 统的做题思路会给选择带来困难,要求考生 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例如I卷第3 题的D项“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 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 角”,原文没有明显的照应文句,只有准确 而全面地理解了全文内容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这一变化,反映出命题者希望考生回归阅读 的本质,提升整体的“读懂”能力。
相比2016年试题,本道题目有以下变化需要 引起高度关注。
• 1.选文文字量减少。由去年的约1100字减少 为今年的约900字,这一变化与《考试大纲》 把选做题改为必做题,试卷整体阅读量要有 效控制有关。
• 2.选择肢信息量减少。以前考题的每个选择 肢的文字量在50字左右,今年减少到35字以 内。这种变化便于考生把握每个选择肢的推 理过程。
二、论述类文本命题定位
• 论述类文本考什么?
• 信息转述。
•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设题定位清晰明确,考 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 与分析综合、概括提炼的思维能力,设题定 位是以“信息转述”为核心的。这里所谓 “转述”,是指将文本中的信息转化为选 择项(客观题)的语言变化形式。
第一种转述方式:信息等值转述。
• 3.题干设问角度出现变化。以前的考题三道 题目均属于选错题,但今年三套试卷的第1题 改为选出“正确的一项”,如果考生审题不 严,极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 本选项正确,设题是将原文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压缩 整合而设计。
第三种转述方式:信息阐释转述。
• 所谓阐释,就是将文本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 例加以转述,其实质就是化简为繁,是对原文某一个 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换一句话说,选择项中的 “阐释”能否够扣住文本的观点展开。
• 6.命题更加强化“整体阅读”意识。按照传 统的做题思路会给选择带来困难,要求考生 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例如I卷第3 题的D项“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 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 角”,原文没有明显的照应文句,只有准确 而全面地理解了全文内容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这一变化,反映出命题者希望考生回归阅读 的本质,提升整体的“读懂”能力。
相比2016年试题,本道题目有以下变化需要 引起高度关注。
• 1.选文文字量减少。由去年的约1100字减少 为今年的约900字,这一变化与《考试大纲》 把选做题改为必做题,试卷整体阅读量要有 效控制有关。
• 2.选择肢信息量减少。以前考题的每个选择 肢的文字量在50字左右,今年减少到35字以 内。这种变化便于考生把握每个选择肢的推 理过程。
二、论述类文本命题定位
• 论述类文本考什么?
• 信息转述。
•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设题定位清晰明确,考 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 与分析综合、概括提炼的思维能力,设题定 位是以“信息转述”为核心的。这里所谓 “转述”,是指将文本中的信息转化为选 择项(客观题)的语言变化形式。
第一种转述方式:信息等值转述。
• 3.题干设问角度出现变化。以前的考题三道 题目均属于选错题,但今年三套试卷的第1题 改为选出“正确的一项”,如果考生审题不 严,极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27
• 最后,要求、提示)
• 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 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 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28
客观题解题口诀 • 1.审清题意和要求; • 2.看清文中有没有; • 3.弄清概念莫生发; • 4.修饰词语勿遗漏; • 5.“可能”“将来”不要丢; • 6.“原因”“结果”不调头; • 7.夸大作用是吹牛; • 8.外延改变也是错; • 9.意思相反最不该; • 10.推测结论有缘由。
17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 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 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 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 见解和主张?运用了哪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 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 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是总分总式,而核心部分是并列式。
3
3. 递进式结构 层次段落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前一部分的论述
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 对比式结构
把正反两方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形成 强烈的反差。
4
选择题常见的几种变式 1.表述角度的变化,依然是原文观点,只是变换一下表
29
常见失误
• 1、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 • 2、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找准找全包含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27
• 最后,要求、提示)
• 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 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 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28
客观题解题口诀 • 1.审清题意和要求; • 2.看清文中有没有; • 3.弄清概念莫生发; • 4.修饰词语勿遗漏; • 5.“可能”“将来”不要丢; • 6.“原因”“结果”不调头; • 7.夸大作用是吹牛; • 8.外延改变也是错; • 9.意思相反最不该; • 10.推测结论有缘由。
17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 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 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 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 见解和主张?运用了哪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 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 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是总分总式,而核心部分是并列式。
3
3. 递进式结构 层次段落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前一部分的论述
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 对比式结构
把正反两方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形成 强烈的反差。
4
选择题常见的几种变式 1.表述角度的变化,依然是原文观点,只是变换一下表
29
常见失误
• 1、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 • 2、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找准找全包含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勾画关键词
类型 阐释
有助于理 解文章内 容、提示 信息的词 语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 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 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 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 果、必然、预计等表判断的词语); (4)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
精读——选项与原文对照
精读,就是把选项与原文巧对照,就是“比”。比就是 “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 理解、捕获不一定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 字仔细比对, 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精读” 的意义所在,其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 由于“文题比对法”将在后面“备考怎么学”中专门讲 解,此处不再细说。 下面通过 2015 全国卷Ⅱ重点演示“泛读”环节,引导学 生圈注文中关键信息点。
泛读,圈注文中关键信息点
关注理由
第二段: (3)“过去”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也是命题者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 在时间方面命题的关注点,根据下文,理解 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 “过去”所指代的具体时间段,应是下文 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 “接受美学”产生之前,第1题的B选项就在 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 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 此方面命题。本处的第二句话“而从接受美 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 学……听众的再创作”是本段的观点句。论 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点和论据是命题者必命角度之一,第1题的C 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 选项就在此方面命题。 再创作。(3)由于未被阅读的作 (4)是对第(3)句观点的原因分析,命题者命 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 题时往往会有意因果倒置地设置选项,类似 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 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的还有第(7)处和含有“因为”“所以”的语 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 句。(4)中“也就是说”既言简意赅地总结了 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 原因,又深化了观点,命题者会有意变换说 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4) 法,让考生辨析意思是否相同,第1题的D选 项就是在此命题。
类型
阐释 (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 而、由于、从而);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有助于理清 文章思路, 避免逻辑错 误的词语
(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
不仅……还);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
(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文中反复强化 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 的词 思。
读文示范——便读便注最快捷
泛读,圈注文中关键信息点 关注理由
(2015· 全国卷Ⅱ)艺术品的 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 要的美学问题,(1)20世纪解 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 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 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 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2)
第一段: (1)“并不被看作”,表示“艺术 品的接受”事实是“美学问题”, 只是“过去”没有看作重要的美学 问题,这是命题人在“否定与肯 定”方面的命题点,第1题的A项 就是在此方面命题的。类似的还有 第(3)处的“并不说明”。 (2)明确表明本文论述的话题,这 是考生圈注的关键点,能迅速把握 本文论述的问题。
选材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 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 学、美学、考古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 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精读泛读相结合,圈注词句最快捷
泛读——圈注关键信息点
一、圈注关键句 1.圈注论点句 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 个中心论点,在整个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 展开议论。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 头。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 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 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 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 候在文章的中间,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2.圈注论据句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 依据。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 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 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 定律等,称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 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 圈注“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 述等可迅速把握事理论据。这样可迅速把握 文本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 , 凄。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蜀山兀 , 阿房出 。 , 四海一;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
3.圈注文中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 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 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而这些往往有 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起 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标记每自然 段开头句或结尾句,然后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 息,把握文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指导
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灭六国者六国也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句是“ ,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