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1630970760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第十三章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共52张)
()() (1)组成成分: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 最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物质循环中关键成分是分解者。
(2)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与特例分析
误区 细菌都是分解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 属于分解者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答案】(1)如图所示: (2)捕食 消费者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物质循环
考点36 生态系统的功能
应试基础必备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3 能量流动的图解、计算与应用 考法4 物质循环的特点和应用 考法5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及特点
应试基础必备
【解析】 土壤微生物以腐生为主,所以多数 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成水、无机 盐和二氧化碳,这些成分可被农作
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 作物再利用
物再利用,C正确;
D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错误。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食物链(网) () (3)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
生产者 主要 组成 地位 绿色植物 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是 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 和能量的来源,为消费者提 供栖息场所 动物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但非 必要成分 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通畅 进行,有效地控制生产者的数 量,使之维持在无机环境可承 受的范围内;有助于生产者传 粉、受精和种子的传播 消费者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 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 归还给无机环境,供生 产者重新利用,保障物 质循环的通畅进行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运输 第5讲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考点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膜的制备2.细胞膜的成分(1)组成成分(2)鉴定方法3.细胞膜的结构(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特别提醒与细胞膜相关的5个易错提醒(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
(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
(4)细胞膜的成分并不是不可变的:如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5)糖类主要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4.细胞膜的功能前挂后连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2)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3)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5)细胞膜的流动性与ATP没有关系(×)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请分析:(1)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传递的物质是图中的①与②组成的糖蛋白。
(2)将图乙物质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可与水面接触,原因是A部分具有亲水性。
(3)图甲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命题点一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特点分析1.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B.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C.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答案 D解析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正确;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不都是跨膜运输的载体,还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等,D错误。
18届生物高考考纲(表格版)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4-2 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Ⅱ Ⅱ Ⅱ
Ⅱ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Ⅱ
Ⅱ Ⅱ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Ⅱ
Ⅱ Ⅱ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Ⅱ Ⅱ Ⅰ Ⅱ
Ⅰ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Ⅰ Ⅱ Ⅱ
Ⅱ Ⅱ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word题库三第1单元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下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B.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C.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D.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解析④处为动脉端,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组织细胞。
①处为静脉端,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组织细胞的分泌物进入血液。
若是胰岛细胞,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若组织细胞为脑,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若是骨骼肌细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
B可代表乳酸。
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可作用于垂体。
答案A2.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解析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D3.下表为某人的尿液、原尿和血浆经化验后得到的主要数据:( )A.b液是血浆,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c液中没有葡萄糖的原因是原尿经过肾小管的时候全部被重吸收C.因为c液中尿素和尿酸的含量多于a液和b液,所以c液是尿液D.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往往会引起尿蛋白解析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被肾小管过滤的,所以原尿和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故b液为血浆。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Word文档)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含解析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a~j按类型入座)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e.农田生态系统f.果园生态系统g.冻原生态系统h.淡水生态系统i.荒漠生态系统j.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错误!2.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等异养型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易错提醒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误区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误区2: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误区3: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误区4: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都是消费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
第46讲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2.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制作原理与条件(1)实验用具消毒⎩⎨⎧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用温水冲洗,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2)挑选冲洗葡萄⎩⎨⎧先冲洗,后除去枝梗不能反复冲洗,防止洗去 野生酵母菌↓(3)榨汁→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4)果酒发酵⎩⎨⎧放在 18~25 ℃的温度下发酵发酵过程要注意适时排气 ↓(5)取样检测⎩⎨⎧10~12 d 取样检测酒精含量: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酵母菌数量镜检↓(6)果醋发酵⎩⎨⎧加入醋酸菌后温度控制在 30~35 ℃适时通入氧气(无菌空气)1.发酵装置图及分析(1)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①为充气口:用来充入氧气(无菌空气)。
②为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 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可有效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避免来自空气的污染。
③为出料口:用来取样。
(2)该装置的使用方法①使用该装置制作果酒时,应该封闭充气口。
②制作果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充气泵,适时输入无菌空气。
2.氧气供应状况对酒精发酵结果影响的分析方法(1)酒精发酵所需的氧气供应条件①发酵前期:需要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可以给酵母菌提供氧气以利于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增殖。
②发酵后期:要通过密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以利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酒精发酵异常的情况①酒精发酵的前期如果供氧不足,酵母菌数量少,产生的酒精少。
②酒精发酵后期如果密封不严,则酵母菌数量充足,但是不能产生酒精。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冲洗后除去枝梗,以避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为避免杂菌污染,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发酵装置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封闭充气口;若用简易的发酵装置,每隔一定时间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1.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演绎”过程2.自由组合定律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F1(基因型为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现型也不会相同(×)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观察甲、乙两图,请分析:(1)甲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组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该定律。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乙图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为什么?提示④⑤。
基因重组发生于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且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故①~⑥过程中仅④、⑤过程发生基因重组,图①、②过程仅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未发生基因重组。
1.F2出现9∶3∶3∶1的4个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理解重组类型的内涵及常见错误(1)明确重组类型的含义:重组类型是指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而不是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
(2)含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并不都是6 16。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word题库二2第3单元第1讲生物的变异含解析
第三单元生物变异、进化、育种第1讲生物的变异1.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B.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解析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序,A正确;自然选择通过选择相应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正确;S型肺炎双球菌是细菌,无染色体,C错误;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数远大于雌配子数,但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一致,D正确。
答案C2.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表示着丝点,则图乙~图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解析图乙中②号染色体丢失了D基因,形成缺失;图丙中①号染色体多了一个C基因,形成重复;图丁中①号染色体上的“BC”基因位置颠倒了180°,形成倒位;图戊中②号染色体与③号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了部分片段,产生易位。
答案A3.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
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不可能出现的碱基对是(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 )A.G/C B.A/TC.U/A D.C/U解析整个过程如下:G/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G/U,复制后形成G/C和U/A,第二次复制后形成两对G/C、一对U/A和一对A/T。
答案D4.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A、B都有可能解析突变后少了三个碱基对,氨基酸数比原来少1个,C错误;若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控制着原蛋白质的一个氨基酸,则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不变;若减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对应着两个密码子中的碱基,则在减少一个氨基酸数目的基础上,还会改变一种氨基酸的种类,从而引起氨基酸顺序改变;若减少的不是三个连续的碱基,则对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影响将更大.答案D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A.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见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D.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变异是有利的,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是有害的解析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少量碱基对的改变,发生在基因内部,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而染色体无论是结构的改变还是数目的增减,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无论是染色体变异还是基因突变,两者都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都是可以遗传的;一般来说,无论是染色体变异还是基因突变,大多数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变异是有利的。
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2018版高考(全国)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
第47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培养基及微生物的纯化培养技术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营养组成: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3)分类⎩⎨⎧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2.无菌技术的主要方法及适用对象连一连]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计算⎩⎨⎧依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一定体积的培养基时,各种成分的 用量(2)称量⎩⎨⎧牛肉膏要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牛肉膏和蛋白胨都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 速,称取后及时盖上瓶盖(3)溶化⎩⎪⎨⎪⎧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加入少量水,加热牛肉膏溶化后取出称量纸加入称量好的蛋白胨和氯化钠,搅拌加入琼脂,加热使其熔化,并不断搅拌补加蒸馏水定容(4)灭菌⎩⎨⎧灭菌前:调节pH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压力为100 kPa ,温 度为121 ℃,灭菌时间为15~30 min(5)倒平板⎩⎨⎧倒平板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甲、乙、丙中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 才能进行4.纯化大肠杆菌(1)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纯化的细菌菌落。
(2)主要方法:图甲可表示用平板划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图乙可表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获得的平板。
(3)纯化原理:图甲菌体的分散是通过一系列的连续划线操作实现的;图乙菌体的分散是通过图丙梯度稀释和图丁涂布平板操作实现的。
5.菌种的保存方法(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目的要明确:配制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确定配制的培养基种类。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第一单元 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 第2讲
[考纲要求]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1.细胞中的元素(1)元素的来源、分类和存在形式(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2.细胞中的化合物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2)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3)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4)因为C是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元素,所以其是最基本的元素(×)(5)在占干重百分比中,因为脂质中脂肪是储能物质,所以脂质最多(×)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请分析:(1)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2)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3)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是C、H、O、N。
(4)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然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元素含量的差异性?提示因为组成细胞的元素是细胞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吸收获得。
(5)请给不同状态的细胞(鲜重、干重)前四种元素的含量排序,并尝试分析两种状态下O元素排序差异的原因。
提示细胞鲜重时元素含量:O>C>H>N。
细胞干重时元素含量:C>O>N>H。
鲜重中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水分子中O的含量远大于H,因此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O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
命题点一分析细胞中元素含量、种类及作用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答案 C解析“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错误;“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错误;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正确;P和S均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考点分离定律的发现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选材与杂交操作(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①操作图示②操作流程2.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假说—演绎”过程3.基因的分离定律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2)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总是相等的(×)(3)F2的3∶1性状分离比仅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6)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图为南瓜的花色遗传,请分析:(1)①②③哪一过程能确定显隐性状?提示③。
(2)①②③哪一过程发生了性状分离?提示③。
1.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的联系2.图示分离定律的实质3.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特别提醒(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 高考考法突破)课件第十八章 基因工程 (共39张PPT)
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
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 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
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并且 和 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 。
(1)识别特定的核 作用 苷酸序列; 特点 (2)在特定位点上 (条件) 切割DNA分子
常见 种类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 ①从扩增获取。 ③人工合成: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反转录法。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①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 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 作用。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 以及标记基因等。
第十八章 基因工程
考点46 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程序 考点47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蛋白质工程
考点46 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程序
应试基础必备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1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操作工具分析 考法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应试基础必备
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限制酶 作用 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 DNA连接酶 拼接DNA片段,形成重组DNA分 子 载体 携带目的基因进入 受体细胞
磷酸二酯键
DNA
将DNA片段水解为单个脱氧核苷酸 将双链DNA分子局部解旋为单链,形 成两条长链
解旋酶
RNA聚合酶
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磷酸二酯键
DNA
核糖核苷酸 将单个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到单链末端
3.关于限制酶的分析 (1)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时要求用同一种限制酶的原因: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全国版)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5单元遗传的基
考点互动探究
3.常见题型分析 (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具多对等位 基因的个体 解答方法 举例: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 配子种类数为 Aa Bb Cc ↓ ↓ ↓ 2 × 2 × 2=8种 产生ABC配子的概率为 1/2(A)×1/2(B)×1/2(C)=1/8
基础知识巩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解析] (1)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可产生基因组成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组成为YR的精子,但精子 的数量远远多于卵细胞的数量。 (2)若两杂交组合产生的F1都表现为黄色非糯性,F2出现黄色非糯性、黄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 色糯性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符合。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 合。 (4)基因自由组合指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实现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基因重组。 (6)若双亲的表现型为单显(AAbb)和单显(aaBB),则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 理论比为5/8。 (7)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2/4×(1/4+1/4)×(1/4+1/4)× (1/4+1/4)×(1/4+1/4)×(1/4+1/4)×(1/4+1/4)=7/128。 (8)若A_B_、A_bb、aaB_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若A_bb、aaB_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答案] B [解析] A选项是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 实验现象;B选项为假说内容;C选项中 雌雄配子的数目不相等;D选项是对假 说的验证。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五
[考纲要求]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4.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考点一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监测及预防1.人类遗传病(1)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特点、类型及实例(连线)(3)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及实例(1)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4)产前诊断特别提醒 开展产前诊断时,B 超检查可以检查胎儿的外观和性别;羊水检查可以检测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孕妇血细胞检查可以筛查遗传性地中海贫血病;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基因异常病。
3.人类基因组计划(1)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结果: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3)不同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诊治和预防人类疾病。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 )(2)隐性遗传病男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 ) (3)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生( × )(4)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基因序列( ×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1)下图1所示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2、3、4可表示其“染色体组”或“基因组”,请具体指明并思考。
①图2、3、4中表示染色体组的是图2、图4,表示基因组的是图3。
②欲对果蝇进行DNA测序,宜选择哪幅图所包含的染色体?提示欲对果蝇进行DNA测序,宜选择图3所示的基因组。
(2)观察图示,比较羊水检查和绒毛取样检查有哪些异同点?提示两者都是检查胎儿细胞的染色体是否发生异常,都是细胞水平上的操作,只是提取细胞的部位不同。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1卷及参考答案【精选文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一蛋白质复台物的形式存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台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台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台物中含有RNA聚台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王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起“烧苗”现象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台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断减弱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甲和氨基酸甲乙的基本培基中混合培养一段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X)的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