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针刺选穴原则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瘫穴位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逐年增长,常见的有脑梗塞、脑血栓,年龄大都在中老人群中且越来越年轻化。

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涡斜,是造成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偏瘫是心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脑部功能,使患者出现身体一侧偏瘫,发病机制是脑部血管由于受到压力高或血脂稠等因素影响,血液流动限制,脑部缺血时间长导致脑组织受伤害,结果患者留下严重后遗症,肢体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差,患者经西医治疗后,肢体活动自主能力较差,所以临床中常用中医针灸治疗,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能力,。

一、针灸选穴原则选穴原则分为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及经验选穴原则,近部选穴是在偏瘫肢体周围进行选穴,例如面部偏瘫选择迎香、人中、地仓等,体现了“经络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远部选穴是在经络循行路线上选择可以治疗本病的腧穴,例如足阳明经循行路线上的梁丘、足三里等,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辩证选穴是根据患者病因病机的特点进行选穴,根据患者病程进行选穴治疗。

偏瘫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在八纲辩证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及恢复期,中经络没有神志上的改变,只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涡斜为主,中脏腑主要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中风多因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导致的脏腑功能失司,风痰夹瘀上扰头脑;病位在脑,与心肝肾有关,病机为风火痰气血。

二、针灸治疗头部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前顶、后顶、风池,运用醒脑开窍针法可以帮助患者开窍醒神;面部穴位:太阳、迎香、颧髎、地仓、颊车、人中,主要治疗患者口眼涡斜、流涎、面瘫等症状,通过刺激患者面部穴位,使面部经络疏通;上肢穴位:八风、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肩髃、肩井、臂臑,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患者肢体活动,缓解患者活动受限的症状;腹部穴位:天枢、上脘、气海、关元,大部分为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中医治疗痿证独取阳明经,患者卧床时间久,腹部穴位可以缓解便秘情况,气海和关元治疗患者尿失禁或癃闭等病症;下肢穴位: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昆仑、申脉、太溪、照海、三阴交、阳陵泉;其中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上的腧穴,有助于下肢能力恢复。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 3个月后回复减慢(平台期)。
• 6个月后有90%回复达到顶点。
• 预后:10%临床治愈

40%轻度残废

40%重度残废

10%植物状态
3
中风的分期
• 急性期:起病二周内。 • 恢复期:起病后二周至半年。 • 后遗症期:起病半年以后。
• 中风后瘫痪分级标准 • 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标准。 • ①软瘫期:Brunnstrom I-II期,患者的偏瘫侧肢
• “十一五 ”国家重点专科重点病种内容, 已在深圳市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及本院临床进行验证。
5
靳三针疗法
取穴:头针:颞三针
• 体针: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 • 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 • 随症取穴:肩手综合征加肩三针; • 腕关节严重痉挛加腕三针(阳溪、阳池、大陵); • 踝关节内翻加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 • 上下肢痉挛无法伸展加开三针(人中、涌泉、中
33
31
中药辨证治疗
• 以补气活血通络 柔肝舒筋为原则,适当加 用虫类药以祛痰化瘀。

五爪龙30 (北芪15) 鸡血藤30 当归15
川芎15 桃仁15 木瓜15 甘草5 桑椹子15
地龙15 僵蚕15
• 肢体痉挛严重加 葛根30 元胡15
• 指趾肿痛加 防己15 泽泻15
32
谢谢!!
针灸科-国家重点专科
26
27
埋线
• 对于偏瘫病程较长,疗效欠佳,可予以穴位埋线 法。
• 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环跳、伏兔、足 三里、解溪。
• 操作:用12号~16号腰穿针将3~5cm长的“0”号 羊肠线埋入皮下,每次取2~4穴,15~30天埋1次, 15次为一疗程。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研究概况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研究概况

足 的基础上相 对 的虚 与 实。 同时 《 素问 ・ 生 气 通 天论 》 日: “ 阳气 者 , 精则养 神 , 柔 则养筋 ” , 强调 了阳气濡 养筋
脉 的重要作 用。古人 认 为痉 挛性瘫 痪 与筋 脉 、 肝、 气 血 密切相关 , 多由于气血阴 阳不调或肝 肾阴虚 或津液不 足 所导致 的筋脉 失养 所致 。现代认 为 痉挛性 瘫 痪 的病 机 是 阴阳失 衡 、 经筋失养 、 阳气被损 以及本 虚标实等 , 针 灸 治疗取穴应遵 从平 衡 阴阳 、 濡养 经筋 、 温 补 阳气 和扶 正
祛邪等原 则 , 以提 高临床疗效 。
3 针 刺 治 疗 痉 挛 性 瘫 痪 的进 展 3 . 1 针 刺 刺 法 不 同 ( 1 ) 醒脑 开 窍针 刺法 : 运用 醒脑
开 窍针刺 法 快 针 观 察 针 刺 治 疗 痉 挛性 瘫 痪 的 即 时 效 应, 选用 极泉 、 尺泽 、 三 阴交 、 委 中穴 , 施 提插泻 法 , 以针
肢体痉 挛状 态 的主要手 段 。 1 痉 挛 性 瘫 痪 产 生 的 机 制
2 中 医对 痉 挛 性 瘫 痪 的 认 识
《 难经 ・ 二十 五难 》 曰: “ 阴跷 为病 , 阳缓 而 阴急 , 阳
跷 为病 , 阴缓而 阳急” , 可 见 阴阳脉气 失调 , 会 出现肢 体 两侧 或弛缓或拘 急 的不平 衡 。中风后 痉挛性 瘫 痪 以上
穴: 肩髑 、 极泉 、 曲泽 、 天井 、 内关 、 外关 、 大陵、 阳池 。 阳
基 本 消 失 或 轻 微 可 见, 协 调 运 基础研 究 发展计 划 ( 9 7 3计 划 ) 资助 课题 ( N o : 2 0 1 2 C B 5 1 8 5 0 5 )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N o : 8 1 1 7 3 3 3 9 ) ; 天津 市 应 用 基 础 及 前 沿 技 术 研 究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 N o :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研究王海娟【摘要】目的评价分期针刺对脑梗死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分期针刺,B组采用常规针刺.常规针刺: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分期针刺:软瘫期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内关(双侧)、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痉挛期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天井、阳池、居髎、委中、丘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前后NFI评分、ADL评分及总的临床疗效评定,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总的临床疗效、NFI评分、ADL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刺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3(028)008【总页数】3页(P1636-1638)【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分期针刺【作者】王海娟【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孝义032300【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后局灶性脑缺血坏死所致,其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脑梗死依病程进展分为软瘫期和痉挛期[1],本研究旨在评价分期针刺对偏瘫患者的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山西省孝义市中医院内科病房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共6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1.2.1 中医诊断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眼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⑤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亦可确诊。

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现状_聂坤

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现状_聂坤

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现状聂 坤1,李云晓1,赵晓峰2,王 舒2(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1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针刺疗法重点研究室,天津300193)摘 要: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一种伴随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出现的常见症状,以肢体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已显示出一定优势。

从古代文献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提高针灸临床辨证水平,优化选穴配伍组合,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是一个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关键词:脑卒中;肌张力增高;针刺中图分类号:R 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10-2068-03收稿日期:2010-01-29基金项目:/十一五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专项课题资助项目(2006BAI04A02-2)作者简介:聂坤(1982-),男,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中风病临床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赵晓峰(1967-),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中风病临床机理研究。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约80%~90%患者有某种程度的肌张力增高[1],国外报道为65%[2],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机理,探寻有效的抗痉挛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中所急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已显示出一定优势,能有效缓解肢体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减少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

现就本方面研究的现状概述如下。

1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理论基础认识及治疗11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卒中的认识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对其病位的认识,5内经6已初步认识到中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头部。

如5素问#调经论篇6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循经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痉挛状态研究近况

循经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肢体痉挛状态研究近况
广西 中医药 2 1 0 2年 6 月第 3 5卷第 3 期 ( 15)・1・ 总 2
组患者 的痉挛 程度 、 运动 功能 、 日常 同治 疗组 。结 果 , 两组 均 可 有效 改 诱 导 , 可 对 中枢 神 经 元 可 塑J 也 陛产
循 经 针 刺 缓 解 脑 卒 中后 遗 症 期 肢 穴 方 向透 刺 , 提 插 泻 法 , 日针 效率为8. %, 行 每 3 3 针刺传统穴位组为 3
体痉挛状态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刺 治疗 1 ,0 为 1 次 1次 个疗 程 。针刺 5. %, 6 7 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 ( 0 ) 6 5, 后, 可促进血液循环 , 舒缓拘急 的 表 明针 刺 经 筋 结 点 治 疗 脑 卒 中后 1 治 疗方 法 筋 肉组织 , 筋舒缓急 , 临床疗效显 痉挛 状态 患 者疗 效优 于 常规 针 刺 。 11 按脏腑联络分布规律治疗 “ . 经 著。肖清宁[ 将5 例 患者 随机分 岳 增 辉 等 【] 用 经 筋 刺 法 , 6采 即在 0

1 按 循行分 布规 律治 疗 . 3 1 . 经筋结 点针刺疗 法 盛 国 .1 3 滨等 1 :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6 j0
运用刺激患侧经络循行所过 , 位于 期 肢体 痉 挛状 态 的研究 层 出不穷 , 合 谷 穴透 后溪 ,施 以提 插 泻法 , 待 肩 、 腕、 膝、 肘、 股、 踝等经筋结 点的 其 中循 经针刺对缓解脑卒 中后遗 患 手 四指 由拘 挛 转 为迟 缓后 , 复取 方 法 , 观察 治疗 前后 肢 体肌 张力 的 症 肢体 痉 挛状 态 有 独特 疗 效 , 对 两 根 针 自合谷 穴 分别 向拇 指 、 间 状态 。 现 三 结果针灸经筋结点组的总有
5 02 南 宁市河 堤路8 号 301 5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讲解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讲解

常见病态模式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 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 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 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 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 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 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
治疗方法选择
理论基础 分期选择原则 具体方法选择 常见病症治疗
理论基础
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 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 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
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 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 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
关节被动活动
偏瘫患者的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处于 昏迷状态或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偏瘫患者,往往 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导致关节挛缩。为了预防关节 挛缩并在早期使患者体会正常的运动感觉,促使运动功 能改善,在卧床期我们就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 训练。
关节被动活动
基本原则: ①早期开始,一般可在病情平稳后2~3天进行。 ②患者应取仰卧位。 ③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坐患侧。 ④活动某一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 ⑤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产生疼痛。 ⑥手法的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般一个动作需要3~5秒。 ⑦各关节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运动3~5次为宜。 ⑧一般在无疼痛状态下完成各关节活动范围的的运动(不得出现超
友情提醒
良肢位摆放
注意事项: (1).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
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功能,必须定时变换体位。 (2).仰卧位会因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不同针法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不同针法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不同针法研究进展刘旭强【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33)011【总页数】4页(P151-154)【关键词】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针法; 研究进展【作者】刘旭强【作者单位】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脑卒中后痉挛是引起脑卒中后高致残率的重要原因[1],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大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弛缓性瘫痪、痉挛性瘫痪、相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脑卒中急性期最初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时即表现为弛缓性瘫痪,发病约2 周后,受累肢体骨骼肌逐渐出现痉挛,痉挛状态从出现到消失一般经历3 个月左右,在此时期如误治或失治措施最佳的康复时间窗口,可导致痉挛状态的永久固化而成为后遗症。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运动模式特点为:上肢以屈肌为主动肌,下肢以伸肌为主动肌,更为重要的是在运动模式上为共同运动模式。

这种运动模式破坏了患者患侧肢体发病之前的随意运动,严重破坏了患者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

改变这一运动模式,在发病后最短时间内恢复患肢发病前以往的分离运动成为脑卒中后偏瘫治疗的首要选择。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治疗效果显著[2]。

本文将近些年不同针法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临床报道与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拮抗肌针刺疗法拮抗肌针刺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刺拮抗肌,强化拮抗肌肌力而达到制约主动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一种疗法。

陈佳佳等[3]选取100 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应用拮抗肌针刺针刺,选取穴位:臑会穴、消泺穴、清冷渊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三阳络穴、外关穴、殷门穴、委中穴、承山穴、阳陵泉穴及悬钟穴,其中三阳络穴与阳陵泉穴、消泺穴与殷门穴分别对接电针仪。

治疗效果果表明,针刺拮抗肌穴位+电针+康复训练在临床总有效率、Brathel 指数、Fugl-Meyer 及改良Ashworth评分四方面方面均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30·山 西 中 医 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 SHANXI J OF TCM Jun.2020 Vol .36 No .6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任 倜 王 鹏 苏 琳 佘丽娇 王佳薇 韩丽斌摘要:目的: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针刺组、恢刺常规穴位组和恢刺经筋结点组各25例,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FMA (上肢部分) 、中医中风病诊断疗效评价法 (上肢部分) 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 (上肢部分) ,观察并比较各组对偏瘫侧上肢的肌张力降低程度、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中医中风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

结果:各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且恢刺经筋结点组明显优于恢刺常规穴位组和常规针刺组 (均P ﹤0.05) ;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0.71%,恢刺常规穴位组总有效率为80.00%,恢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88.00%,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和恢刺常规穴位。

关键词:中风;上肢痉挛性瘫痪;经筋结点;恢刺中图分类号:R743.3,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6-0030-03作者简介:任倜,男,硕士,中医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 (长兴县人民医院) (长兴 313100) ;苏琳,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王鹏、佘丽娇、王佳薇、韩丽斌,单位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王鹏,E-mail:****************相关研究表明[1],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治疗后仅1/3的患者完全无症状,约6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
维普资讯
针 灸 临床 杂 志 20 第 2 卷 第 3期 08年 4

47 ・
针 灸 治疗 脑 卒 中后 痉 挛 性偏瘫 的概 况
李 佳, 何 竞
( 四川 大学华 西 医院康 复针灸 中心 , 四川 成都 6042 10 1) 摘 要: 目的 : 总结近年 来针 灸治 疗脑卒 中偏瘫 肢体 痉 挛的现 状 和发展 , 纳针 灸 治疗 对 脑卒 中偏 瘫肢 归
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 , 协调 异常 的特定模式 , 痉挛性 瘫是指 由 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肢体瘫痪 , 主要表 现为上肢屈肌 和 下肢伸肌 的共 同运动模式 , 这种模式 的存在严 重妨碍 了肢体 功 能活动的完成。所 以, 打破这种模式并促使患 肢尽快 出现分离 运动成为治疗 的关键。中风偏瘫明显的痉挛 出现约在发病后 3 周 , 挛一般 持续 3个月 左右 , 由于误 治或失治 等原 因使痉 痉 多
郭雪云等L 对脑 卒 中肌 痉 挛 20例 随机 分 为针 刺 组 14 3 J 0 2
为棘手 , 尚缺乏较好 的治疗 手段 , 如何有 效地抑 制痉挛 仍然是 目前康复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题 。 近年来 , 随着 我 国现代康 复医学 的发展 , 对针灸 治疗该病
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 , 治疗方法也 不断增多。大量 的临
挛状态被永久地 固定下来 , 它直接影 响中风偏 瘫康复疗效 的提
高。因此 , 寻找有效地缓解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 的治疗方法成 为 当前医学界的重要课 题之一。 目前 , 偏瘫痉挛 状态临床治疗较
隆。采用 A ho 评分法参考评定肢体痉挛程度 , sw血 治疗 5 0 , 1天
总有效率为 8 .8 37 %。
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脑卒 中偏 瘫具有 改善 中枢 神经 功能 的 作用 , 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 作用 , 治疗 、 解脑卒 中 是 缓

脑卒中偏瘫疗效的临床标准,以及结合脑卒中的本质认识,将有利于针刺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偏瘫疗效的临床标准,以及结合脑卒中的本质认识,将有利于针刺医学的发展。

脑卒中偏瘫疗效的临床标准,以及结合脑卒中的本质认识,将有利于针刺医学的发展。

[主题词] 脑卒中;疗效评价;本质认识;针刺治疗据估计,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150万,病后存活的600万患者中,残障率高达75%,其中40%重残,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中大部分残障患者都寻求了中医针灸治疗。

1 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评价趋势我国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针刺相对简单而价廉,易于被患者接受。

针刺疗法现已被证实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2],同时也受到WHO和外国学者的高度重视。

但是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还未得到普遍应用,使一些针刺疗效常不能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承认,影响了针刺的学术交流和建立多中心试验体系。

另外,国内、国际西医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没有得到完全的承认[3],影响了针刺在国内、甚至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影响了对针刺疗效应有的评定和应用的推广。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在1986年制定了“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组在1994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5],为中风病的多中心协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但从另外角度来看又影响了针灸界对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的应用。

我们如何应用国际上通用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选择恰当的结局/疗效评定指标(outcome measure)是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采用不同的疗效评定指标可能导致有效或无效的不同结论[6]。

因此,随着临床试验方法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疗效评定指标的选择也要改变,为促进脑卒中临床试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结论更加可靠,针刺治疗应有一个统一标准,为建立多中心协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病损、残疾和残障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disabilities,and handicaps,ICIDH)将脑卒中后的状态分为病损、残疾和残障。

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机制

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机制

- 79 -[12]何珏,李贺月,徐妍.基于MAPK/ERK 通路探讨清热化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J].西部中医药,2021,34(8):116-119.[13]王雅红,闫亚男,张艳云,等.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血府逐瘀胶囊辅助黄体酮胶囊对子宫内膜、复发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11):2457-2462.[14]王亚瑜,方秀银,尤晓琳.桂枝茯苓汤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5):36-38.[15]张曾玲.化痰祛瘀法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痰湿瘀结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20,15(7):1059-1062.(收稿日期:2023-09-02) (本文编辑:何玉勤)*基金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面上项目(20221800900602);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周光辉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粤中医办函[2020]1号)①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 东莞 523000②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功能检查科 广东 东莞 523000③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 东莞 523000通信作者:周光辉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机制*谢淦全① 梁智跃① 付晴② 廖仲波① 周锐钧① 张振钊① 胡斌彬③ 周光辉①【摘要】 目的:探讨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相关机制。

方法:选择2021年 4月—2022年10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50)、观察组(n =50)。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刘氏毫火针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第2、4、8周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第2、4、8周Fugl-Meyer 上肢运动量表(FMA-UE)评分、Barthel 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治疗学2——脑中风、中风后遗症第二章脑中风、中风后遗症(一)中风急性发作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2、针木火穴,特效。

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

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

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

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

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

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

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

11、针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

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

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

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

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

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

(三)中风昏迷不醒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

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

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

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

5、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灵骨穴。

(四)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

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

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

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

5、商丘穴、正会穴。

(六)舌僵硬不适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

(七)中风手足拘挛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

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3、针八关穴,神效。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

中风瘫痪针灸秘诀一、中风口眼斜:听会颊车地仓。

凡向左者,宜灸右;向右者,宜灸左,各灸陷中二七壮。

艾炷如麦粒大,频频灸之,取尽风气,口眼正为度。

一法:以五寸长笔管中,插入耳内,外以面塞四围竹管上头,以艾灸二七壮,右灸左,左灸右。

【听会穴】听会,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听呵、听河、后关。

属足少阳胆经。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及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

直刺0.5-1寸。

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别名〗耳门穴,听呵穴,听诃穴,后关穴。

〖穴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1)听会。

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

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

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

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

耳,穴在耳部也。

门,出入的门户也。

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

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针刺治疗痉挛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痉挛研究进展

肌 张力增高疗效显著 。张闻东 为痉挛是经脉不得 阳气濡 认
养而致 , 采用针刺督脉为主治疗肢体 痉挛 ; 周文 艳 截瘫 患 辨 者痉挛并 发症 为肾 阳不 足 , 凝经脉兼 淤血 内阻之证 , 寒 故取 脊 髓损伤平面上下夹脊 穴 , 肾俞用 补法并加艾灸 以温补 肾 取 阳为 主 , 治疗 脊髓损 伤后并发 痉挛 。苗广宇 为淤血 阻滞 认
根据 现代 康复 医学 B nt m理 论 。脑卒 中患者 具有 mn s o r 特定的痉挛模式 , 特定痉挛模式 的产 生是 由于主动肌与拮抗
肌之 间失 去相对平 衡 , 从而 阻碍 了患者 主动运 动的 出现 , 故
针刺应该调整 主动 肌与拮抗肌之 间的动态平衡 , 抑制异常痉 挛模 式 , 促进正确运 动模式 、 姿势和控制能力建立 。 1 . 痉挛拮抗 肌取穴 。樊玲u依据现代 康复理论 , .1 2 根据人
认 为 阳明为多血 多气之经 , 之可疏通 经脉气血 , 少 阳位 刺 而
11 依据 中医传统理论取穴施针 . 111 辨证施针 。俞 国桥u 中医证 侯学角度探讨痉挛状 态 .. 从
的病 机实 质 , 把脑 卒 中后痉 挛状态 分 为 : 肾不足 , 骨失 肺 筋
于身体侧 面 , 门户 之枢转 动 由之 , 如 针刺 治疗痉挛 以手足 阳
针 , 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 , 行 以不出现肌 肉的抽动为主 , 出针
( 锥体 束交叉 前后 在体 表 的投影 ) 可加 强对运动 传 导通路 的
刺激 , 而起到促进 中枢神经功 能重组 , 复脑运 动功能 而 从 恢 缓 解肢体痉 挛 。张明武1对影像学 检查脑部 有 明显 病变 的 3 8 1 痉挛型脑瘫患儿 , 根据病 变部 位在头皮表 面的最 近投影 , 4 以 支 3 号 4 rm的毫针 从 四个相 对应 的方 向刺 向投 影 L 心 . 2 0 a 卜 . I

卒中中医诊疗思路

卒中中医诊疗思路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_冯丽娟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_冯丽娟

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时最大等长收缩 时主动肌和拮抗剂的肌电活动 , 并采用临床痉挛指数 进行评分 , 认为高频(100 Hz)电针配合康复训练疗效 优于低频(2 Hz)电针 。 2.4 关于康复治疗技术 以 Bobaths 为主的运动疗 法一直是康复医学治疗偏瘫痉挛的主要方法 , 也是最 基础 、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 目前在临床上仍应用最多 。 但是近年来 , 郭文玲等[ 22] 认为运动再学习方案优于 传统 bobaths 康复方法 。 陈 湘鄂等[ 23] 认为配合 改进 的运动再学习疗法优于单纯神经发育疗法 。 2.5 存在的问题 综观临床报道 , 研究中缺乏统一 的疗效标准 , 高质量 、大样本 、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也相对很少 , 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 另外 , 在康复 训练方面 , 国内在某些方面仍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 需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 使康复医学更成熟地发展 。 参考文献 :
电针仪 , 用断续波 , 频率 18 ~ 24 次/min , 强度 以患者 耐受为度 , 配合促通技术 , 对照组仅 采用促通技术 , 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何正超等[ 7] 采 用国际标 准 头针 , 取顶颞前 、后斜线 , 针刺手法平补平泻 , 有紧滞 感 , 配合 Bobath 手法治疗 。 结果 :头针结合 Bobath 手 法抗痉挛效果优于单纯 Bobath 手法治疗 。 1.3 电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 刘培强等[ 8] 取穴以痉 挛优势侧腧穴为原则 。上肢选择天泉 、尺泽 、郗门 、内 关 、大陵等 ;下肢选择伏兔 、风市 、血海 、阴陵泉 、三阴 交 、太溪等 。 在上肢的天泉和郗门 、下肢的伏兔和三 阴交各加一组电极 , 频率调至 100 Hz 。康复治疗主要 采用 Bobath 方法 。治疗前后 Ashworth 痉挛评级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均有改善 , 治疗组 疗效更显著 。于晋云等[ 9] 则以取患侧腧穴为主 , 即拮 抗肌取穴为主 。 上肢取肩 、曲池 、尺泽 、合谷 、外关 、 手三 里穴 ;下肢取髀关 、梁丘 、阴陵泉 、阳陵泉 、解溪 穴 。常规针刺 , 肌张力在改良 Ashworth 量表评定 0 ~ Ⅰ 级多采用平补平泻法 , 补虚泻实 ;Ⅱ级 ~ Ⅳ级多采 用以泻法为主 。 针刺得气后 , 接通电针治疗仪 , 以疏 密波为主 , 频率为 100 Hz 。康复训练按照 Bobath 方法 以拮抗肌训练为主 , 治疗后电针组肌张力分级与对照 组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于敏等[ 10] 以中 医阴阳 平衡理论 、辨证论治为依据选方配穴 。 治疗组取穴 : 肩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风市 、梁丘 、足三里 、 阳陵泉 、丰隆 、绝骨 、三阴交 、阴陵泉 。快速刺入 , 轻轻 提插捻转 , 使其得气 , 避免强刺激而引起患肢痉挛性 抽动 , 然后上肢前臂及下肢胫前各选 2 个穴位通电 , 电针仪选连续波 , 频率为 1 Hz 。 康复训练以神经肌肉 促进疗 法及运 动再学 习方 法为 主 。 采 用改 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 , 针康组明显优 于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 均采用平 补平泻 , 明显优 于常规针 刺组 、 物组及 物理 疗效 药
治疗组 。
2 3 巨刺 法 .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 体 手 足 阳 明 皆 交 会 在 督 脉 的 人
大 椎 穴 , 以 脉 气 左 右 交 贯 , 而 针 刺 健 侧 肢 体 的 穴 位 可 以 治 所 因 疗 对 侧 疾 患 。《 问 ・调经 论 》 “ 盛 则 右 病 , 盛 则 左 病 , 素 说 左 右 如 此 者 , 巨 刺 之 ” 于 秀 梅 必 ; 们交 替 使 用 缪 刺 法 与 针 刺 痉 挛 肌 的 拮 抗 肌 , 果 疗 效 优 于 以 手 足 阳 明经 穴 为 主 的 对 照 组 ; 之 罡 结 陈 针刺 对 侧 阳经 穴 位 的 同 时 被 动 或 主 动 伸 展 患 肢 肘 关 节 也 收 到
脑 卒 中偏 瘫 后患 肢 痉 挛 是 偏 瘫 患 者 最 常 见 的合 并 症 , 刺 针 可 缓 解 痉 挛 , 对 患 肢 痉 挛 的 影 响 取 决 于 选 穴 。“ 针 之 要 , 其 用 立 法 为先 , 术 次 之 , 后 机 变 ” 操 而 。传 统 的 针 刺 选 穴 多 受 经 络 腧 穴 理论、 中医 整 体 观 影 响 ; 着 医学 的 发 展 , 代 神 经 生 理 学 和 解 随 现 剖 学 、 复 医 学 理 论 的 针 刺 选 穴 成 为 研 究 方 向 , 广 泛 应 用 于 康 并 临 床 。本 文 探 讨 脑 卒 中偏 瘫 痉 挛 状 态 针 刺 的选 穴 原 则 。
效较好 。
之 古训 的影 响 , 各 种 瘫 疾 多 取 手 足 阳 明经 穴 为 主 , 以太 阳 、 对 配 少 阳 经 穴 ; 络 解 剖 学 认 为 “ 取 阳 明 ” 弛 缓 性 瘫 痪 有 较 好 的 经 独 对 疗 效 , 不 利 于 痉 挛 性 瘫 痪 的 治 疗 , 至 会 加 重 痉 挛 状 态 。对 但 甚 于脑卒中后手指拘挛 , 据经 络学说 属 “ 依 阳缓 阴 急 ” 张 艳 ¨ 主 , 】 ] 张 取 穴 重 点 放 在 阳经 上 , 振 奋 阳 经 经 脉 的 牵 拉 作 用 , 正 局 以 纠 部 筋 肉 、 腱 和 有 关 韧 带 的 拮 抗 失 衡 状 态 , 复 经 脉 的 相 对 平 肌 恢 衡 , 到 缓 阴急 之 效 ; 明 河 ¨ 也 发 现 取 上 肢 阳 经 穴 治 疗 脑 卒 达 睢 2 中后 上 臂 痉 挛 的 疗效 优 于 取 阴 经 穴 位 。 1 2 三 阴经 选 穴 根 据 经 络 辩 证 脑 卒 中 偏 瘫 为 阴 阳 失 衡 之 . “ 阳急 阴缓 ” “ 急 阳 缓 ” 治 当“ 阴 抑 阳” “ 阳抑 阴 ” 使 或 阴 , 扶 或 扶 ,
J u n l f h bl a in Au u t2 0 , 1 2 No 4 hn s o r a o Re a i tt , g s 0 7 Vo.2 . i o

综述 ・
脑 卒 中偏 瘫 痉挛 状 态 的针 刺 选 穴 原则
阴盛 , 肢 为 阴缓 而 阳 急 , 虚 阳 盛 , 此 泻 阴 补 阳 、 下 阴 因 补缓 泻 急
1 传 统经 络腧 穴理论 指 导下 的选穴
1 1 阳经 腧 穴 . 传 统 针 灸 临 床 受 “ 痿 独 取 阳 明” “ 主 动 ” 治 和 阳
法 治 疗 脑 卒 中偏 瘫 痉 挛 状 态 的 选 穴 原 则 均 为 补 虚 泻 实 。娄 必
阴 平 阳 秘 , 动 协 调 。《 岳 全 书 》 “ 病 在 血 液 , 液 枯 燥 , 运 景 曰 其 血
2 2 阴 阳经 透 刺 阴 阳 透 刺 法 是 脑 卒 中 后 瘫 痪 痉 挛 状 态 常 见 . 针刺 法 , 刺 法 可 以 平 衡 阴 阳 , 通 经 络 , 进 气 血 循 环 。 米 建 该 疏 促 平 等 ¨ 取 患 侧 对 侧 的 头 部 运 动 区 , 肢 的 肩 贞 透 极 泉 , 池 透 9 患 曲 少 海 , 间 透 劳 宫 , 门 透 承 扶 , 陵 泉 透 委 中及 昆 仑 透 公 孙 二 箕 阳
较好 疗 效 。
所 以 痉 挛 ”。“ 属 阴 虚 血 少 之 辈 , 能 营 养 筋 脉 , 凡 不 以致 搐 挛 僵 仆 者 皆 是此 证 , 脑 卒 中 之 有 此 者 , 属 阴 虚 证 。 因此 有 别 于 如 总 ” 传 统 阳 经 取 穴 ; 佩 斯 等 ¨ 提 出 重 视 阴 经 穴 位 的 应 用 , 阴 经 卢 3 以
丹 等 对 阴侧 穴 位 采 用 提 插 泻 法 , 刺 激 , 侧 穴 位 采 用 提 插 ] 强 阳
捻转补法 , 刺激 , 弱 以调 和 阴 阳 , 阴 阳 相 济 , 复 平 衡 ; 晓 峰 使 恢 赵 等 以补 缓 泻 急 为 原 则 选 穴 针 刺 3 O例 脑 卒 中肌 痉 挛 的 患 者疗
鱼 际 、 陵 、 里 、 渠 、 泽 、 泽 6个 穴 位 , 别 刺 人 手 三 阴 大 通 经 尺 曲 分 经筋 , 捻转泻法 , 施 以疏 通 经 络 、 和 气 血 , 解 痉 挛 。 调 缓
2 中医整体 观指 导下 的 阴阳经平 衡选 穴
21 补虚泻 实 根 据 中医理论 “ 急痉 挛属 实, 缓属 虚 , . 拘 弛 实 则泻之 , 虚则 补 之 ” 卒 中偏 瘫 痉 挛 状 态 上 肢 为 阳缓 阴 急 , 虚 脑 阳
于潇 ,海英
( 宁中 医药大 学第一 临床 学院 a 2 0 辽 . 0 0级 七年 制 , . b 附属 医院针 灸科 ,辽 宁 沈 阳 1 0 3 ) 1 0 2
【 键 词】 脑 卒 中 ; 瘫 ; 挛 状 态 ; 关 偏 痉 针刺 ; 穴 原 则 选 【 图 分 类 号1 R 9 R 4 . 【 献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 10 —0 1 20 )40 7—2 中 4 ; 733 文 文 0 12 0 (0 7 0—2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