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对策-精品

合集下载

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特征与水害防治

煤矿开采的水文地质特征与水害防治

演练应模拟真实场景,注重实战 效果,并对应急预案进行检验。
开展水害防治培训,提高员工对 水文地质特征和水害防治知识的
了解和掌握。
05 水害防治管理措施
水害防治责任制
建立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 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水 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制定水害防治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 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水害防 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突水具有突发性强、来势迅猛、难以预测等特点,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底板突水
总结词
底板突水是由于地下水或采空区积水通过底板裂隙或薄弱层,突破底板防水层而进入矿坑的现象。
详细描述
底板突水通常发生在矿坑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采空区积水过多,当矿层被采动后,底板 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极限承载能力,导致底板裂隙或薄弱层扩张,水通过防水层薄弱处进入矿坑。底板 突水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容易造成矿坑淹没和人员伤亡。
03 水害防治技术
超前探放水
目的
注意事项
通过超前探放水,了解工作面前方的 水文地质情况,为后续开采提供安全 保障。
应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 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确保工作 面的安全。
方法
利用钻孔、物探等手段,在工作面前 方一定范围内进行超前探测,了解含 水层、导水通道等水文地质特征。
注浆加固
水害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完善的水害监测监控系统,对矿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态、矿 井涌水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水害防治科技创新
加强水害防治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 ,提高水害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防治对策矿井水害防治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文地质特征对矿井水害的发生和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文地质特征以及针对这些特征制定的矿井水害防治对策。

地下水的分布是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地下水分布的特点,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水害防治。

当地下水位较高,容易产生涌水现象时,可以采取控制地下水位的措施,如提高矿井排水装置的性能,增加抽水站数量,加强排水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对于分布较广的地下水源,也可以通过钻井井筒等方式将其排放到井外,避免对矿井产生影响。

水文地质特征还包括地下水的渗流能力。

地下水的渗流能力较强的地方,容易发生水突、涌水等水害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防渗措施,如在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加强井壁防渗处理,采取加固措施,提高井筒的密封性,避免地下水通过井壁渗入矿井。

还可以采用封堵井筒的方法,将地下水封堵在一定地段,避免其向矿井渗入。

地下水中物质含量的不同也是水文地质特征的一部分。

一些含有大量溶解物质的地下水会对矿井设备产生腐蚀作用,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过滤、沉淀等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处理,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保证地下水的水质符合矿井生产的要求。

还可以在井下设置特殊的防腐设备,如防腐涂层等,防止地下水对设备的腐蚀。

地下水的压力变化也是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压力的增加会加大矿井井壁的压力,增加矿井失稳和坍塌的风险。

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减压,如加大抽水强度,增加抽水站的数量,及时掌握地下水压力变化的趋势,根据需要调整抽水设备的工作状态等,保持矿井周边地下水的平衡。

水文地质特征对矿井水害的发生和防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渗流能力、含有物质以及压力变化等特征,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还需要加强对矿井地下水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水害的地质环境变化,以提高矿井的防治水害能力。

最新 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对策-精品

最新 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对策-精品

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对策刘家沟矿应当依据自身地质特点制定长期的防治水规范,从探明自身水文地质条件着手,通过对太灰含水层实施疏干防水试验,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欢迎阅读查看。

刘家沟煤矿地处山西省境内,现阶段主要回采煤层为二叠系3号与4号煤,两者均属于上组煤,为有效提升矿井资源配采率,促进企业的长久持续性发展,矿井决定对属于下组煤的石炭系8号与9号煤层进行回采以增加产量。

但该矿井下组煤均存在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的奥灰水水害问题,由鉴于此针对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展开分析,并拟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综采防治水措施就显得极为必要。

1矿井水文地质概述刘家沟煤矿井田面积约30km2,已探明储量近4亿t,其中下组承压水上煤炭储量近2.5亿t,近年来随着易采煤层的日益殆尽,下组煤层开采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由于下组煤既上覆有太原组薄层灰岩,又下伏有奥陶系高压含水层,使得其回采时同时面临着严重的顶底板突水威胁。

1.1区域水文地质刘家沟矿地处黄河沿岸山西境内的吕梁山系,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水文地质单元隶属柳林泉域。

区域内地下水多为承压含水层,其中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在矿区内存在广泛出露,奥陶系与寒武系可溶岩局部出露在泉域的西部与北部,太原组灰岩在中部沟谷中存在零星出露,这些出露区均可直接接受自然降水对含水层进行补水。

整个矿区范围内,石炭系与二叠系含水层属于弱富含水层,奥陶系属于强富含水层,其水流呈现由北向南的迁流趋势。

1.2矿区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熔岩裂隙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共包含两地层,其一为中统马家沟组,以深色层状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为主,岩层中存在发育程度不均的岩溶裂隙,使得其富水程度存在显着差异。

其中,岩溶裂隙发育完善区域的岩层中富含溶孔、溶隙,呈现典型的蜂窝状,溶蚀现象显着且彼此连通性优良,便于地下水在地层中的运移。

地层单位时间涌水量为2.73L/(s·m);其二为中统峰峰组,岩层厚112m左右,岩性以深色层状灰岩为主,由于整个矿区均地处埋藏区,这使得其岩层溶裂发育程度会伴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强,加之裂隙多充填满各类泥质,使得岩溶裂隙水的赋存与补充条件有限,富水性较差且水质不佳。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一、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是指在矿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特征。

矿区水文地质对矿区的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合理的认识和分析,对科学合理地开展矿区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带、褶皱区等地质构造特征的矿区,其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在这种地质构造特征的矿区,需要加强水文地质调查,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水措施,以确保矿区的安全生产。

2.水文特征矿区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降水量、地表径流、地下水位等方面的特征。

矿区的降水量通常较大,而且矿区地势复杂,地表径流较为集中,这就为矿区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地下水位的高低对矿区的开发和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过高的地下水位会对矿区的开采和生产造成影响,过低的地下水位则可能导致地层塌陷等问题。

3.水文地质条件二、防治水措施针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治水措施:1. 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对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是防治水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措施。

2. 合理进行地下水开发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矿区,可以采取合理的地下水开发措施,将地下水有效地利用起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建设排水系统对于地表径流较为集中的矿区,可以建设排水系统,将地表径流有效地排除矿区,减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

4. 加强地质监测对于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带、褶皱区等地质构造特征的矿区,需要加强地质监测,及时监测矿区地质构造的变化,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5. 加强安全管理矿区的安全管理是防治水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矿区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水文地质问题,才能确保矿区的安全生产。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随着矿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和防治水措施的研究和探讨越发重要。

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直接关系到矿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矿山安全稳定。

加强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认识,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措施,对于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矿区水文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地质构造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和多样性,地下构造裂缝发育,渗透性强。

这些特点导致矿山地下水体分布不均匀,地下水位较高,易引发地表塌陷和水患。

2. 地下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岩层和矿层中,地下水来源主要是降水和地表水渗漏。

地下水的运移速度较快,渗透性强,容易在地下形成漏斗状洞穴和沉积物,对矿山和周边地区构成威胁。

3. 地表水资源特征矿区地表水资源主要由降水、溪流和河流组成,水资源丰富但地表流动性大,易受降雨、地质灾害和开采活动的影响。

矿区水文地质环境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质易受污染,水文地质环境复杂多变。

二、矿区防治水措施1. 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对矿区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和水患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2.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矿区地下水资源,调整开采方式和进度,避免对地下水体的过度开采和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系统的稳定和完整。

3. 应对地下水渗漏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下水渗漏,包括加固矿山和水源的保护措施,减少渗漏水的产生和扩散。

4. 控制地表水流加强对矿区降雨和地表水流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地表水过度流失和污染,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

5. 加强污水处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和系统,对矿区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保障水资源的清洁和安全。

6. 生态保护和恢复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恢复植被覆盖和水源地的生态功能,减少矿区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中常见的问题,对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保障矿山生产和安全,以下将从地质特点、灾害类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质特点在煤矿井下,地质构造条件多变,地层中存在着多种岩性和构造,这为矿山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地质构造单元的断裂、弱层等地质问题是导致水文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另外,地下水位变化、地层中的含水层和渗透性等因素也会影响矿山的水文地质情况。

二、灾害类型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井下洪水、地面沉降、滑坡等多种类型。

其中,井下洪水是一种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的灾害类型,其导致的矿井淹水会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

地面沉降和滑坡主要由于地下水强力排泄、岩体失稳等原因导致,使得矿山地质情况进一步恶化。

三、防治措施为了防治煤矿井下的水文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对于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质构造情况,做好地质预测与评价工作。

其次,要加强井下水文地质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此外,应采用合理的排水措施,包括抽水、支护、防渗等,确保矿井的排水效果。

针对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综合治理技术,如加固构造、注浆加固、围岩支护等手段,提高矿山的稳定性。

总结煤矿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是矿山安全和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地质特点,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灾害,才能保障矿山的正常生产和矿工的安全。

因此,矿山企业应高度重视灾害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井下矿山水文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工的安全生产。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矿山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和地表水文地质。

1. 矿山地质构造矿山地质构造是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地质构造差异导致地下水流动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矿业生产和环境质量。

例如,岩层倾斜会导致地下水流动加速,地下水位降低,同时导致地面水源枯竭。

断层和岩溶地貌的存在也会导致水流的不稳定和水质的恶化,给矿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2. 矿井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主要指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内部水文地质环境。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是指与煤层底板和顶板相邻的岩石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影响瓦斯涌出、自燃和煤层开采的稳定性。

矿井内部水文地质环境则与矿井排水有关,主要包括地下水方式、位置和流量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矿井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地表水文地质主要指矿区地表水体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环境。

矿区地表水主要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类。

地表径流主要受当地气候和地势因素的影响,易造成山洪、汛期流量增大等灾害。

地下径流主要与矿山废弃物堆放和矿井排水系统有关,直接影响矿山生态环境和周边水源安全。

二、防治水措施根据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

一般来说,防治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 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设计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山的规划设计。

科学合理的矿山规划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从根本上防治水患。

2. 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地质勘察和监测是防治矿山水文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地质勘察和监测,能够了解矿山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和地表水文地质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水患隐患。

3. 加强矿山排水管理矿山排水是防治水患的关键,需要加强矿山排水管理。

矿山排水主要通过井下排水和地面横向排水两种方式实现。

井下排水需要保证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排水设施的运行正常和管理可靠;地面横向排水要保证排水沟涵、地下管道和暗渠等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矿区水文地质特征是指矿区地下水埋藏状态、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山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矿山水灾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矿区地下水的埋藏状态是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方面。

地下水主要存在于矿区地下的可透水岩层中,以及构造裂隙、破碎带等较大空隙中。

地下水的埋藏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

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容易导致矿山涌水和水灾事故;如果地下水位过低,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资源的流失和地表生态环境的退化。

对地下水位、埋藏水量进行合理评估和管理,是保证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也是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重要内容。

地下水和地表水在空间上、水质上都存在联系和影响。

在地下水的影响下,地表水源(河流、湖泊等)的水位、水量和水质都会发生改变。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开采和排放,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不平衡,从而影响地表水资源的供应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矿区水文地质调查中应该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联合监测与管理,以确保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针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以减少地下水灾害的发生和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防治水措施包括加固矿井壁和支护系统,提高井壁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减少井内水位的上升;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尽量减少地下水的积聚和渗入;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增加矿区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水资源的良好循环利用。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山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可以保证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同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分析

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分析

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分析摘要:煤炭是最常用的化石能源,在社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煤矿开采是生产煤的主要方式,这种地下作业形式的实施,必然会受到水文地质条件限制,还会对开采地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基于此,本文聚焦矿井水处理,探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对生产的影响,并对矿井水防治技术要点加以论述。

关键词:煤矿开采;矿井水;防治水技术;水文地质条件前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水防治一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矿区水害形成与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有直接关系,而在防治矿井水方面,需要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制定防治方案。

煤矿开采环节明确矿区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至关重要,结合实际找准矿井水害成因,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势在必行。

1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开采的影响结合实践不难发现,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开采安全影响极大,若水文地质信息采集、处理不当,信息精准度不高,则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比如,矿井充水性图表信息不全或失真就会直接阻碍井下水患预防。

事实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还会使地下作业的便利性产生极大区别。

采矿区、采掘巷道布置和使用深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若对相关信息掌握不足或不实,就会出现掘进方向偏差,煤矿生产质量和数量必然大打折扣。

总体来说,水文条件越复杂采矿难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突发事故,那么井下生产安全、质量和效率自然都难以保障。

实际作业环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问题在采矿区普遍存在,地质构造复杂、水文条件差会让矿区的突水事件发生概率大增。

所谓突水事件就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突然出现大量地下水集中涌入井巷的现象,即煤矿生产水害。

这种灾害会带来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影响煤矿生产综合效益的最关键因素。

从本质上来看,水害的形成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施工单位对水文地质信息采集、使用不当,突水灾害预防不足是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1]。

2煤矿开采环节防治水技术的应用要点随着煤矿开采工作推进,地下开采量会不断扩大,采空区也会持续增多。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一、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是指由地质作用和水文作用共同形成的矿区地质环境。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质结构、地下水、地表水等方面的特点。

1. 地质结构矿区地质结构对水文地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矿区常见的地质结构包括断裂、褶皱、岩溶等,这些结构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

断裂带常常成为地下水集聚的地方,也常常是水文地质灾害的隐患。

2. 地下水地下水是矿区水文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矿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同类型的矿区地下水的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煤矿地下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层气,金属矿矿区的地下水则常含有相应的金属元素。

地表水是矿区水文地质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矿区地表水主要为河流、湖泊、水库等。

矿区地表水的特点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矿区水文地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涌水、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水质污染等,这些问题对于矿区的正常生产和当地的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地下水涌水是指当煤矿或者矿藏地下水位超出了地表时,地下水将向地表涌出的现象。

地下水涌水将导致矿井进水、地表沉陷等问题。

矿区地下水位降低是因为矿井开采等活动导致地下水不断减少。

地下水位的降低将影响周边农田、城镇的用水,同时也会对地下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地表水质污染矿区地表水质污染是指因矿业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水、矿井排水等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质对于周边农田、饮用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解决矿区水文地质问题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水措施。

1. 合理开采矿藏合理开采矿藏是指在矿业开采过程中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可以采取注水、压裂注水等方式调节地下水位,避免地下水逐步下降的问题。

对于矿区地表水质污染问题,需要加强排水处理。

矿区可以通过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将矿业活动产生的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保证地表水环境的安全。

3. 生态修复矿区地表水环境的污染不仅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危害,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着严重的破坏。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通常与矿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水文地质特征
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向和地下水质量等方面。

在矿区,由于矿石开采和矿山排水
等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较大,地下水流动方向可能发生改变,地下水质量也可能
受到矿石的浸泡和排水的污染。

在矿区,矿山排水是一个重要的水文地质问题。

由于矿山地质结构复杂,矿井中的水
源众多,矿山排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矿山的正常生产。

常见的矿山排水措施包括人
工抽水、排洪沟和堰塞板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将矿山内的水位降低,减少矿石浸泡的
时间,从而减轻矿石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矿区的地下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矿区,矿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矿石开采和排水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来,进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质量下降。

为了防止矿石中的有害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可以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采取一些措施,
如加强废水的处理,合理使用化学试剂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也可以加强对地下水
质量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有害物质的污染。

在矿区,地下水位的变化对矿山的开采和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矿石的开采,地下水位可能下降,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

为了保证矿山的正常生产,需要采取一些
措施,如人工补水,人工抽水等,以保持矿山周边地下水位的稳定。

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与矿石的开采和矿山排水等活动密切相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
治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只有合理利用和维护地下水资源,才能保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煤炭开采的不断深化,人们也对煤矿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在煤矿生产中对其进行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运用水文地质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勘探出不同水文地质情况下煤矿矿井水害的类型分析造成矿井水害的因素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矿井水害;预防措施水文地质是自然界地下水各种变化和活动现象的体现形式,是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分布、运行规律的主要探究模式。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合理的了解地下水因素对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影响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更是提高煤矿生产工作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的重要措施。

黄陵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之陕北斜坡带的南部边缘,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属黄土高原中等切割和侵蚀构造地形,西高东低,东北部以黄土塬地形为主,沟谷纵横,塬面支离破碎,沟谷切割深度200~300m,沟底标高950~1200m,塬面标高一般为1300m,最高海拔1578.5 m,沮水河店头镇处最低,海拔920m。

一、浅析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所谓水文地质条件是对自然界地下水活动变化形式的总体概括,研究和了解煤矿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煤矿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和煤矿生产的需要,合理的了解煤矿地区的地下水因素并对其水文地质进行分类和研究是关键。

接下来以某一煤矿为例对其水文地质情况加以具体分析。

1.地质勘查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标准在实际的工程勘察中,我们可以根据水的循环原理,并结合水文地质中的各个基础观点加以分析研究,提高对水文地质情况的认识,以此来确保矿产生产的安全。

首先,对煤矿地区的水文地质的勘察应该考虑多种因素,结合多种先进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评价,具体查明有关矿区地下水文特征,准备好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这样可以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矿井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矿区是指开采矿产资源的地区,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是矿区开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灾害特点等方面的内容,而防治水措施则是指在矿区开采活动中,为了保证矿井安全和生产稳定,采取的各项防治水工作措施。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性地介绍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一、矿区水文地质特征1.地质条件矿区地质条件是开采活动的基础,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有的是坚硬的岩层,有的是松软的煤层,这些都会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产生影响。

以煤矿为例,大部分煤矿都是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变化大,煤与顶板、底板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

而金属矿常常位于区域性构造带内,矿体形态多样,有的是脉状,有的是层状,这就要求在采矿过程中,必须根据矿体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来进行合理开采,以减小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2.水文条件矿区的水文条件是指水文地质背景下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特点。

水文条件直接关系到矿区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和规律。

对于含水量大的岩石或者煤层,地下水往往会处于饱和状态,常常形成潜水涌水现象,给矿井开采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有的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甚至浅层水位高于矿床,一旦采矿作业涌水,就会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水文地质灾害特点矿区水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下水涌出、地下水突然溃出、地表水涌出等特点。

地下水涌出是指地下水受到采矿活动影响,从地下流出到地表的现象。

地下水突然溃出则是指因为采矿活动导致地下水动态平衡破坏,从而引起地下水瞬时涌出。

地表水涌出即地表水在天然或人为条件下涌出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降雨过程中地表水不断涌出,对采矿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防治水措施1.地下水涌出防治为了防止地下水涌出,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开采根据矿体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采取矿井开采方式。

比如对于含水量大的煤层,可以采用巷道采煤工艺,尽量避开潜水涌水区域,减小地下水涌出可能性。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治理对策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治理对策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治理对策煤矿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分析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达到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 水文地质条件概述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涌水、渗水、地下水、井下水和地表水等水文地质问题,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水流规律等方面。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主要由地层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煤层开采方式、采动区域、矿井通风和瓦斯抽放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

2. 煤矿井下涌水的特点煤矿井下涌水是煤矿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其主要特点包括:涌水猛烈、突发性强、水流量大、难以控制,对煤矿安全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3. 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治理需求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治理是保障煤矿安全和生产的重要内容,治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尽可能地减少煤矿井下突发涌水事故的发生;(2)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尽可能地减少涌水所造成的生产停顿时间;(3)保护地下水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对地下水的伤害。

二、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治理对策1. 采用组合治理方案针对煤矿井下水问题,鉴于其施工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涌水重要性,我们需要采用综合治理方案,例如掘进前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突破性材料,采用大口径井下管道将水抽出矿井,采用大型水封装置将井下水与地下水分离等方法综合治理。

2. 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在煤矿生产中,当采矿深度越来越深时,井下水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煤矿巷道的支护工作,在挖掘巷道时必须采用高强度支护材料,在井下水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压力水封板等,以防止井下水涌入。

3. 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它能够对采煤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浅谈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防治对策

浅谈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防治对策

浅谈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防治对策近年来,我国煤矿频繁发生水害事故,通过对矿井水害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我国煤矿水文地质的条件,分析发生水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煤矿防治水的措施与对策。

标签:煤矿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水措施对策对煤矿水害事故分析表明,造成煤矿水害的主要原因是煤矿断层、煤层开采形成裂隙、采空区积水和封孔产生不良钻孔。

此外,煤矿开采技术不够完善,管理能力薄弱,这些都是引起煤矿水害的原因。

因此,为了加强煤矿水的探测工作,要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1煤矿水文地质条件1.1地层井田地层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利是前古生界变质岩系、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前古生界变质岩系作为煤系地层的最底层,主要是由黑云母花岗岩和白云质大理石组成,前古生界变质岩系也是历史最为古老的地层。

中生界白垩系的由石头含煤组、河子庙子组和东山地层组组成,石头含煤组的厚度是800m,河子庙子组的厚度是400m左右,东山地层组的厚度是600m。

新生界第四系的组成成分有沙质砾石、粘土、黄色粘土、黑色腐植土,每种成分的厚度是6m左右。

1.2地质构造我国的地质矿井构造相对复杂,通过这么多年,我国煤矿施工企业对井下巷道的探索,对生产区的构造进行了初级阶段的控制,并且目前,煤层断层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根据断层的结构,将断层分为两期。

第一期构造是北西向主干断层,这一层分为F17和F47断层。

其中F17断层是靠近含煤层的,但是断层的倾角比地层的倾角要大,贯穿南北勘探线,从5号勘探线一直延伸到20号勘探线。

断层的落差比较均匀,一般情况下都在200m左右,倾向南东,倾角30°。

F47断层是群英勘探区和生产区的分届层,也是通过南北贯穿的大断层。

在F47断层,并没有设置确切的控制点,断层落差通常在100m左右,倾向北西,倾角35°。

第二期构造是由第一层派生的中等断层,比起第一期的断层落差在50m左右,目前我国井下能够控制的有F2、F4、F7、F10、F12、F27,其中F7、F10和F27的具有比较大的逆断层。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随着工矿业的不断发展,矿区水文地质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矿山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地质结构复杂。

矿区一般都位于复杂地质构造带上,地形起伏大,断层、岩溶裂隙等地质缺陷多。

因此,地质构造不稳定,易形成涌水、渗水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2.地下水资源丰富。

由于矿区地下水水位较浅,因此,不同类型的矿山都具有较高的地下水含量,如煤矿、金属矿山、盐矿、石灰岩矿山等。

矿区地下水往往是矿山生产和职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3.水质复杂多变。

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矿区水质变化复杂,有时出现超标现象。

据统计,矿区水中多种有害物质含量往往较高,如重金属、氯化物、硫化物、废酸和石油等。

防治水措施矿区开采活动,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一些主动的防治措施来应对水文地质问题。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水文地质勘察。

在确定矿区选址、开发前期阶段,应做好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的含量、流向及水质等问题。

对于存在点源污染的区域,还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超标情况。

2.改善地下水环境。

矿区地下水环境不仅影响矿山生产,也影响生态环境。

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工程技术,如防渗、截渗和引水等措施,减少矿区地下水的含量和流向,避免地下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加强水资源管理。

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对矿区地下水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区域性地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对矿区水质、水位、水文特征及地下水污染状况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矿区水环境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总之,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才能促进矿区生产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矿区地下水环境,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刘家沟地质认识(2)

浅谈刘家沟地质认识(2)

里。部分较大剪切带包含规模较小的次级断裂。剪切带内劈理极发
育且与边界平行。剪切带内岩石变形强烈,炭化、泥化强烈。带内
硬质岩石(石英)有严重拉断现象,呈石香肠状,蠕虫状等形态。
这一构造变形使得本区S1面理极其发育,显示出面理置换强烈。第
三期构造变形以褶皱为主,并发育窗棂构造,在不同岩性中形成不
同特点的小褶皱。在变砂岩中以S0、S1为变形形成的宽缓闭合小褶
曲,在转折端呈圆形。
平卧褶皱构造
小揉皱
硬质岩石显示的褶皱构造
硬质岩石显示的原生层理
受构造影响的石英脉形态
断裂
二、对刘家沟矿区的地质认识
• (三)金矿化与构造的关系 • 就康家沟矿段和田家湾矿段来讲,区内金矿化不
均匀。康家沟矿段含矿岩性为片理化变砂岩,而田家 湾矿段含矿岩性为二云片岩,两处金矿化都受层控。 田家湾矿段含矿层位形态变化较大,中部呈膨大状, 两端缩小至尖灭,整体形态呈透镜体状,且产状变化 大走向由北北东--东东南,矿化层北部有一较有规 模的韧性断裂。康家沟矿段含矿层位整体形态呈带状, 走向为东东南,矿化层位于两条通向韧性断裂中部。 本区梅子垭组第一岩性层和第二岩性层接触部位均可 见金矿化,但矿化强度不高,矿化带与构造关系密切, 受区内剪切作用金矿床、矿化点主要沿北西西至南东 东向呈线状分布。剪切带规模大小,退化变质作用的 强弱及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金矿床规模,矿化强度呈正 相关关系,韧性变形对金矿化有明显控制作用。
褶皱构造
二、对刘家沟矿区的地质认识

二)构造

梅子垭组岩系经受了加里东期构造旋回的变形,其构造变形至
少有三期,以二、三期变形最为强烈,面理置换强烈,表现为岩石
片理面极发育,使得原生层理难以辨别。虽然本区构造现为原生面理(S0),原生面理

浅析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研究_2

浅析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研究_2

浅析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9T06:04:24.655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15期8月作者:刘树峰[导读] 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对于矿区安全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在煤矿企业开采中更需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刘树峰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铁北煤矿内蒙古满洲里市 021410摘要:煤矿地质防治水工作对于矿区安全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在煤矿企业开采中更需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工作的勘察,工作人员在准确了解矿井水文情况和现状后,针对性的推动防治水工作的发展,实现煤矿开采工作中工作质量和安全性的稳定提升。

为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基于矿井开采后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了煤矿防治水存在现状并提出了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治水技术优化,通过应用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矿井水害防治水平,进而更好地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开采;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水技术引言中国煤矿多是井工开采,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水害的威胁。

煤矿水害的主要原因是煤矿开采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形成一个较低的势能点。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水害愈发严重。

一旦发生大型水灾事故,救援将变得极为困难。

虽然很多煤矿都极力开展煤矿防治水工作,但是水害仍然会发生,这一方面是由于矿井水文地质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1水文地质特征在针对指定的矿区去勘测水文地质情况时,要和过往工作中的经验和信息方法,经过以上手法可检测出该矿区表现为岩溶含水层充水,地下矿井因为受到地下水的腐蚀所以地质构造发生了改变,而且岩溶层发生改变也会影响地下水原有的结构,从而最终造成矿层和地下水间有明显的区别。

个别的岩溶的成长情况,和矿山整个的地质情况和大小相一致。

地下水的多少和该地区天气、水文相关联,降水量大的时候,充足的降水量会大量补给地下水,从而会造成地下水所经过的地质构造出现水平移动,所以在地下水不断地冲蚀下呈现出相异的纹理和地质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防治水
对策
刘家沟矿应当依据自身地质特点制定长期的防治水规范,从探明自身水文地质条件着手,通过对太灰含水层实施疏干防水试验,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欢迎阅读查看。

刘家沟煤矿地处山西省境内,现阶段主要回采煤层为二叠系3号与4号煤,两者均属于上组煤,为有效提升矿井资源配采率,促进企业的长久持续性发展,矿井决定对属于下组煤的石炭系8号与9号煤层进行回采以增加产量。

但该矿井下组煤均存在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的奥灰水水害问题,由鉴于此针对刘家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展开分析,并拟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综采防治水措施就显得极为必要。

1矿井水文地质概述
刘家沟煤矿井田面积约30km2,已探明储量近4亿t,其中下组承压水上煤炭储量近2.5亿t,近年来随着易采煤层的日益殆尽,下组煤层开采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由于下组煤既上覆有太原组薄层灰岩,又下伏有奥陶系高压含水层,使得其回采时同时面临着严重的顶底板突水威胁。

1.1区域水文地质
刘家沟矿地处黄河沿岸山西境内的吕梁山系,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水文地质单元隶属柳林泉域。

区域内地下水多为承压含水层,其中二叠系砂岩含水层在矿区内存在广泛出露,奥陶系与寒武系可溶岩局部出露在泉域的西部与北部,太原组灰岩在中部沟谷中存在零星出露,这些出露区均可直接接受自然降水对含水层进行补水。

整个矿区范围内,石炭系与二叠系含水层属于弱富含水层,奥陶系属于强富含水层,其水流呈现由北向南的迁流趋势。

1.2矿区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熔岩裂隙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共包含两地层,其一为中统马家沟组,以深色层状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为主,岩层中存在发育程度不均的岩溶裂隙,使得其富水程度存在显着差异。

其中,岩溶裂隙发育完善区域的岩层中富含溶孔、溶隙,呈现典型的蜂窝状,溶蚀现象显着且彼此连通性优良,便于地下水在地层中的运移。

地层单位时间涌水量为2.73L/(s·m);其二为中统峰峰组,岩层厚112m左右,岩性以深色层状灰岩为主,由于整个矿区均地处埋藏区,这使得其岩层溶裂发育程度会伴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强,加之裂隙多充填满各类泥质,使得岩溶裂隙水的赋存与补充条件有限,富水性较差且水质不佳。

2)石炭系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

石炭系太原组为所含煤层为下组煤,关键含水层有L1~L5薄层石灰岩,其岩溶形态多为溶隙,不同裂隙间在连通性与开启度
上存在显着差别。

岩层渗透系数与导水系数分别为0.013m/d~0.0038m/d与
0.41m/d2~1.23m/d2.
2矿井充水因素与水源分析
2.1充水因素分析
1)开采顶板冒裂带。

依照地质勘测数据及相关规定,结合顶板岩层强度特性,可计算得出下组煤回采时产生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可达65m,加之上组煤回采对底板的破坏带深度为10m,这使得下组煤回采时其冒裂带裂隙可贯通上组煤采空区。

2)断层与陷落柱。

在刘家沟煤矿的前期生产中共计揭露各类断层20余条,这些断层多为大角度的正断层且断层落差均在5m以上,有着较强的导水性可对下组煤回采造成威胁。

除此之外,上组煤回采中先后揭露陷落柱14个,虽仅有1个出现渗水现象,但在下组煤回采作业中,受采动影响陷落柱下部(灰岩至奥灰岩)存在转化为导水通路的可能。

3)地质钻孔封堵质量不佳。

早期矿井勘测作业时的各类钻孔若封堵质量不佳则有可能导致各含水层之间出现水力联系。

一旦巷道掘进或工作面回采作业时揭露钻孔就有可能导致封堵不良钻孔变为导水通路。

2.2充水水源分析
1)太灰含水层。

8号与9号煤层上部顶板靠近L1灰岩,巷道掘进作业时该层灰岩水可直接进入巷道。

此外,回采作业时顶板冒落带高度一般为10m~13m,这使得垮落带会覆盖L2与L3灰岩且裂隙带贯通L4与L5灰岩。

由此可见,
L1~L5灰岩层为下组煤回采时的主要顶板充水源。

2)上组煤老空积水。

通过地质勘测与计算可知,下组煤回采时产生的裂隙发育带高度可贯通上组煤采空区,这使得采空区积水可通过贯通裂隙渗入下组煤回采作业面造成威胁。

3)奥灰含水层。

下组煤为承压水煤层下部存在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强富含水层,这使得下组煤回采作业时在底板破坏、陷落柱、断层等要素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底板突水事故,从而严重威胁作业的安全、高效开展。

3井下防治水措施
3.1防治水规范
刘家沟矿应当依据自身地质特点制定长期的防治水规范,从探明自身水文地质条件着手,通过对太灰含水层实施疏干防水试验,对其富水性及各分层间的水力关联予以探明,从而为下组煤回采时的涌水量计算及疏干工艺选择提供依据。

放水试验应选择下组煤前期开采区域并针对性的构建全面的地下水动态观测体系。

3.2防治水内容
1)带压开采危险性分区。

在矿区的前期水文地质勘测中所获得的大量勘测数据显示,矿区内各含水层的富水性一般呈现出显着的分区不一性。

矿区东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