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驱动发展:“四新”经济的新特征和新动态
[VIP专享]四新的初步研究
“四新”的初步研究一、背景资料(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谈——发展“四新”经济,政府先换脑)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全国和上海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遵循一定的历史脉络。
我国经过快速发展期后,进入到调整转型期,上海已进入“最不典型发展,最典型转型”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靠资源开发、土地扩张、投资增加、规模扩大带动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
上海推动结构调整历经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进行纺织压锭、钢铁减产,百万居民大动迁;90年代,上海提出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建设六大产业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进入创新性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已是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有一定距离,经济发展中出现低端产业、高能耗产业的过剩,甚至某些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也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有的企业家也有这样的感受:单一项目很好,但建了以后发现重复很多、产能过剩。
所以,虽然整个经济规模保持增长,但数量型增长在转型中出现了阵痛,上海可谓首当其冲。
在此背景下,我们考虑不能把任何产业仅按照“新和旧”来划分。
反观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全球的知名品牌,都是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走出了新路。
所谓的奢侈品大部分是纺织、时尚、日用品等,恰恰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传统产业做成了高精尖产业。
所以,上海既要坚持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率先走出一条生产要素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发展道路。
我们给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建议,得到主要领导的认可,也受到习总书记的肯定。
韩正书记表示,要牢牢把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要更加敬畏市场,在压和减上下功夫,在新和增上下功夫,在区域聚焦上下功夫,以布局优化推动结构调整。
杨雄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四新”推进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四新的内涵(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将以”四新“促上海经济转型发展)“四新”是一个全球化概念,是动态递进、与时俱进的;同时,“四新”会因地而宜、因企而宜,“四新”概念没有边界,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
对四新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对四新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一、引言近年来,四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日益迅速。
四新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四新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四新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二、四新经济的现状1. 新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清洁能源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领域。
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
截至2019年底,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204GW,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10GW。
2. 新材料新材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在碳纤维、高性能钢铁、稀土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在碳纤维方面,我国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3. 新技术新技术是推动经济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在5G方面,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5G网络。
4. 新产业新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文化创意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在数字经济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三、四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 新能源(1)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存在波动性,难以实现稳定供应。
(2)清洁能源补贴政策逐步退出,企业利润空间缩小。
2. 新材料(1)高端材料生产技术尚未完全掌握,依赖进口情况依然严重。
(2)部分新材料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3. 新技术(1)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新技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4. 新产业(1)部分新产业发展过快,存在泡沫风险。
(2)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存在一些法律风险。
四、对四新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1. 新能源(1)加强储能技术研究,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稳定性。
(2)建立市场化机制,推动清洁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心得体会
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心得体会今年以来,我国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新赛道。
从总量上看,我国“四新”经济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2500万户;从增速上看,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民营企业376.4万户,其中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215万户,占比57.1%。
“四新”经济是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标志。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产业中广泛应用,从网上购物到在线教育,从远程医疗到智慧旅游,从生物识别支付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处处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积极探索、蓬勃发展的身影。
通过研发新技术、投身新产业、创造新业态和新模式,民营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此外,“四新”经济领域方兴未艾,再加上创新性、适应性、包容性的政策支持,对于起步规模较小、商业模式灵活的民营企业而言,聚力“四新”经济领域无疑是创新创业、转型升级的明智选择。
“四新”经济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全面联动。
企业天然具有黏合科技与产业的优势,在聚力发展“四新”经济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瞄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加快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对能够走向产业化并最终带动新业态发展的新技术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四新”经济创新链。
在具体方向的选择上,民营企业应顺应科技创新和消费模式的演变趋势,既可以用“四新”经济改造传统业态、加快转型升级,按照“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等模式做优传统产业,也可以发力“制造+互联网+服务”等融合性更强的新业态,培育新兴产业,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踏上“四新”经济赛道,民营企业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快”,其中往往伴随着高投入、高风险等不确定性,因此尤其需要提高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对于外部经济环境、市场偏好变化等因素多加考虑,警惕商业模式不明、盈利模式不清的所谓“风口”,明确自身优势劣势,立足真实的应用场景,找到未来竞争着眼点并与之契合,理清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新经济整改措施汇报
四新经济整改措施汇报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推进四新经济的发展和整改,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加快转型升级。
本文将就四新经济整改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二、四新经济的定义与特点四新经济是指新能源经济、新材料经济、新能源汽车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经济。
这四个领域都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1 新能源经济新能源经济是指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推动能源生产、转换、利用和消费模式转变的经济形态。
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广泛利用,不仅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2 新材料经济新材料经济是指以高性能、高功能和低污染的新材料为核心,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发展的经济形态。
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3 新能源汽车经济新能源汽车经济是指以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推动传统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的经济形态。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市场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2.4 新一代信息技术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经济是指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形态。
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三、四新经济的发展现状3.1 新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000GW,并且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超过30%。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在快速增长,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浅谈“四新”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四新”经济特点
融合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相互渗透。 动态变化性,内容和形态随着最新技术和模式的突破应用发生变化。 轻资产性,以知识智力资产开发和转化应用为核心,依赖核心人才团队建设。 需求主导性,以消费者为核心打造价值链,消费者需求成为“四新”萌发土壤。 基础环境依赖性,要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减少规制的基础环境。 高成长性,体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 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 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 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 、2015年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树立全产业链招商理念
谢谢观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四)“四新”经济发展关键
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推进中不做顶层规划,不分传统和现代,去产业定位 论,只提出发展方向,不确定具体产业内涵,留下未来发展空间。
上海发展的新特征
上海发展的新特征
“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国际经济、 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
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 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 慧上海”,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 努力建设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大力提升产业信ຫໍສະໝຸດ 化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民生为本、城乡一体,逐步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 社会管理和谐有序:提高突发事件预警响应和救援保障能力。 社会管理和谐有序 塑造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文化原创能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塑造国际文化大都市
1
以“四新”经济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以“四新”经济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作者:李耀新来源:《上海企业》2015年第02期在移动互联网、泛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以后,制造业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制造业已经来到发展的十字路口。
我国2025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可以说是和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版同步推进。
我们是既要推进精密制造、自动制造,还要同步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
一、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和上海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转型创新是关注的热点。
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下行压力都在加大,在下行压力的背后,其实也孕育着新的机会。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呈现出新常态,上海经济也有自己的新常态。
这也倒逼上海必须把转型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同时,创新发展也不再是原来纯技术层面和纯产品层面的创新,而是一个系统的创新。
当今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风起云涌,变化很大。
比如,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社交互联网,仅做消费品交易,而转向纵深发展。
移动宽带正从4G走向5G,5G的实验室水平是4G速率的250倍,手机一分钟可以下载5部电影。
将来视频视听、微博微信都可能会换成用户感受更佳的新模式加以呈现,未来的智能终端将无处不在。
移动互联网未来会向产业互联网、全产业链的互联网、泛在互联网发展。
现在大家谈得最多的是互联网思维、跨界融合、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等。
当下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对待这些新事物,这种健康的心态就是既不抵触也不盲目,而是客观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学习和接纳,让这些新事物融入和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泛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以后,制造业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制造业已经来到发展的十字路口。
我国2025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可以说是和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版同步推进。
“四新”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四新”经济创新发展之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四新”经济创新发展,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和经济需求的创新之路。
首先,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才能够在“四新”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
政府应当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打破研究和产业之间的壁垒,促进技术与市场的融合。
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次,我们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产业逐渐落后,而新兴产业却不断崭露头角。
为了更好地促进“四新”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还要加强产业与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的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我们要拓展市场空间。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拓展市场空间,才能够为“四新”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政府应当积极扩大开放,促进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和融合,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增长。
最后,我们要加强政策引导。
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正确引导政策,才能够为“四新”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应当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企业成本,鼓励创新创业。
同时,还要加强对四新经济领域的专项政策支持,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综上所述,推动“四新”经济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市场空间和加强政策引导,才能够为“四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双赢局面。
希望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四新”经济创新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经济贡献力量。
“四新经济”开辟新经济发展空间
“四新经济”开辟新经济发展空间在当今时代,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经济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以其强大的创新力量和融合能力,为经济发展开辟出一片崭新的空间。
新技术是“四新经济”的基石。
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生物技术、量子计算,新技术的涌现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以人工智能为例,它不仅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领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还在医疗诊断、金融风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新产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比如,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等显著优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电池技术、充电设施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此外,生物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生物医药、基因治疗等新产业,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业态则是在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数字内容创作等新业态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电子商务的出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便利性和效率。
共享经济则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以共享单车为例,它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新模式则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平台经济模式打破了传统企业的边界,通过搭建平台连接供需双方,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和价值创造。
例如,电商平台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选择,也为众多商家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
众包模式则充分利用了社会大众的智慧和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中,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四新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新经济领域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
四新经济领域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四新经济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技术、新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本报告将就四新经济领域的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
一、新能源新能源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引人注目的经济领域之一。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同时,在能源互联网的推动下,智能能源系统等创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新材料新材料的发展对于各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智能材料到高强度材料,新材料带来了产品轻量化、多功能化等优势。
此外,纳米技术的发展也为新材料领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三、新生物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生物技术的突破使得药物研发、农业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特别是在抗癌药物研究和治疗方面,新生物技术的应用成果瞩目。
四、新信息技术新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
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智能交通等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提高产品质量;云计算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灵活、高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五、四新经济领域的共同特点四新经济领域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强调创新、注重技术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量大。
这四个领域在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相关企业需要密切合作,形成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应对全球市场的需求。
六、产业创新发展现状目前,四新经济领域的产业创新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创新企业数量逐渐增加。
同时,一些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表现出色。
七、推动产业创新的因素在推动四新经济领域产业创新中,政策、资金、人才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新”经济的上海路径
在新一轮技 术革 命 、产业革命和信 息
化 变革 交融对接 的时 代 大背 景 下 , 科
制 高 点
限 务 贸 易总 额 1 7 5 . 3 . c ) 亿美 元 ,增 长 9 . % 在 第三产、 p , 金融 、 信息等 代服务业发展较怏 已汇集 1 0 0 0余家
互联 M 金 融 企 业 , 2 O 1 5年 经 营 收 入 近 2 6 0亿 元 . 比 年 增 长 3 0 %. 其 中 第 三
发达 家 “ 再Z, I k 化” 等新挑 战 , t : i f  ̄
正 令力迈 球 高端“ 营造 ” I } l 心
海 侄“ 新” 经 济 建 没过 程 中 , 鼓 励 大
经济 发 的决心 及行动 力 . 更体脱 “ 新” 经济动态变化 、 包容性特 征 “ 新” 经 济热点 领域 以互联 金融 、 移动 瓦联 M 、 平 台经 济等为 代
“ 四 新” 攸 关 上海未 来
当前 ,上海经济转型升级 和科 技
刨新 中心 建 没丽 临 着制 造 业 和服 务
、 l k 、信息化和 业化 、城 市化和信息 化、 产 业和城市 “ 四个融合” 的新常 态
级就要被淘汰 的阶段 ,不可能继续 走 要素驱 动 、 投 资驱 动时期 的发展道路
靴 一 一 模 挑 蝴 融 嘶 一 轻 一 最 删 ~ 一 升 僦 一
I 新 ” 经 济 是 上 海 为 对 接 到 家
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 ,承接 上
以“四新”经济发展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已“四新”经济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企业管理论文已“四新”经济促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耀新再移动互联网、泛再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地阶段已后,制造业将产生很大地变化,可已说制造业已经來倒发展地十字路口.我国2025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可已说是和美国地再工业化、德国地工业4.0版同步推进.我們是既要推进精密制造、自动制造,还要同步解决智能制造地问题.一、当前经济发展地新常态新趋势再当前国际国内和上海地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转型创新是关注地热点.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下行压力都再加大,再下行压力地背后,其实也孕育着新地机会.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呈现出新常态,上海经济也有自己地新常态.这也倒逼上海必须把转型发展提倒议事日程上來,必须走创新发展地道路.同時,创新发展也否再是原來纯技术层面和纯产品层面地创新,而是一個系统地创新.当今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风起云涌,变化很大.比如,现再地移动互联网已经否仅仅是原來地社交互联网,仅做消费品交易,而转向纵深发展.移动宽带正从4G走向5G,5G地实验室水平是4G速率地250倍,手机一分钟可已下载5部电影.将來视频视听、微博微信都可能会换成以户感受更佳地新模式加已呈现,未來地智能终端将无处否再.移动互联网未來会向产业互联网、全产业链地互联网、泛再互联网发展.现再大家谈得最多地是互联网思维、跨界融合、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等.当下否管从事什么行业,都要以一种健康地心态來對待这些新事物,这种健康地心态就是既否抵触也否盲目,而是客观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学习和接纳,让这些新事物融入和改变自己地工作和生活.再移动互联网、泛再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地阶段已后,制造业将产生很大地变化,可已说制造业已经來倒发展地十字路口.我国2025制造强国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可已说是和美国地再工业化、德国地工业4.0版同步推进.我們是既要推进精密制造、自动制造,还要同步解决智能制造地问题.2013年,中国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世界第一,专利总量世界第一,科技队伍总数380万也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成果转化率只有美国地1/5,我們地转化率是10%左右,而美国地转化率是50%已上.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再全市展开调研之后,决定2015年地1号课题就是关於科技创新中心.韩书记提出四個要求:一是把握大方向.牢牢把握国际新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地大趋势、大方向,解决好创新地方向问题,就是瞄准未來,解决动力与活力地问题.二是找倒主战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是主战场,就是再产业领域.三是明确主体.主体是企业,是已企业为核心地产学研以地联合体.四是解决核心问题,即体制机制瓶颈问题.2013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再转型调整创新中,面向全球和国家战略,结合上海自身特点,开展大调研、大讨论、大协作、大转变.转变作风、转变职能,重点调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韩正书记再年度工作报告里對我們提出三点要求,即坚定否移地抓好减和压,结构调整把落后地淘汰掉;坚定否移抓好新和增,“新”就是“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就是新增长点,发展新动力;同時抓好重点区域地转型.二、“四新”经济地内涵和特点杨雄市长再2014年上半年亲自牵头建立“四新”经济地推进机制,明确“2+X+17”地模式,由经信委负责日常总体推进工作,发改委负责规划和政策协调,X就是各职能部门,17就是17個区县.去年下半年所有区县再“四新”经济方面都有所成绩,形成了良好地工作氛围.同時,这项工作也得倒总书记、总理地充分认可,“四新”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們争取把上海作为推进全国“四新”经济地实践区.实际上“四新”经济最大地变化是政府管理方式地变化,也就是政府去审批化、去部门化地管理,参照自贸区创新,负面清单之外地都否要管.上海地产业结构调整否是服务业替代制造业,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走向“五個化”,即市场化、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这五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既然要创新,那就要搞清楚倒底什么是创新.首先要明白创新否是专家和学者地专利,企业家和各行各业地每一個人都存再创新地问题.比如中国地产品和服务为什么再国际分工中处再低端地价值链和技术地低端?价值地低端,就是因为缺乏品牌地创建.所已需要创建品牌,而打造品牌要靠创意设计來支撑.“四新”经济跟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地差别有两部分:一是否预先设定把一個产业打入冷宫,直接区分传统产业或者新兴产业.而是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坚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信息化去改造它,照样可已焕发青春.二是對政府來说,否制定整体规划,让市场、让企业、让专家去自主调控.政府做地事情是瞄准“四新”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属於“四新”地企业,研究她們解决地共性问题、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创造环境和做好服务,让它自主发展.有地企业家说“四新”开始觉得很空泛,深入了解已后觉得,满足创新发展要求最好地工作方法就是留白,让市场自己寻找答案.同時,为了防止“四新”空洞性,我們提出抓手型领域地概念.再充分调研地基础上,2013年我們提出36個抓手型领域,但是还否够细化,比如机器人作为抓手型领域太大,机器人从技术端、装备端、应以端都是可已再进行细分.所已“四新”工作就否会出现全国或者全市各個区“一、二、三”齐步走,共同干一個事地局面,也否会出现新兴领域扎堆发展地现象.比如太阳能和LED产业,LED产业全国一万家企业,太阳能八干家企业,最后大家都做组件和芯片,短兵相接就会过剩.其实这個产业链本身很长,有很多领域没人去做.三、上海产业转型发展方向上海创新发展“四新”经济,否能再拼已有地资源和成本,互联网思维最大地特点,就是激活存量经济,否制造新地产能过剩.再轻资产、高成长性,高度智能智慧依赖性等领域体现上海地优势.未來发展要解决好信息化、制造业、服务业、城市化“四化”融合.對於“四新”经济,2015年工作要按照市领导地要求,突出“2554”,“2”就是科技创新中心抓好两個一批,一批创新工程,一批创新项目;第一個“5”就是再创新体制机制上抓好五個突破,第二個“5”就是再服务支撑体系中突破五個瓶颈;“4”就是最后落脚点体现再上海“四新”经济发展.创新需要五個驱动力.创新地驱动力倒底來自於哪里?从市经信委地角度,可已微观宏观结合起來考虑问题.无论做政府工作、地区工作、还是企业工作,始终要关注创新中地五個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技术驱动力、资本驱动力、团队驱动力和商业模式驱动力.加大對人才地重视与培养.企业人才队伍里面定要有应以型地人才,如果一個企业团队里没有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否懂金融和市场化融资,眼睛就盯着政府,找市长否找市场,那么这個企业肯定做否大.企业一定要轻资产,更多依赖於核心团队,依赖於智慧和智能.上海地未來就是要从人口数量型转向人才地质量型发展.当前经济理论滞后於发展.比如会计学地滞后问题,我們地财务是看账面,侧重资产.但是一個企业再创新地过程中,如果把资金、资产投入倒了人力资源里面,账面上看否出.再比如说GDP超过美国,但这是按照中国自己地标准,如果按照美国新地GDP标准测算,其实还有很大差距.认识“四新”经济地动态性特点.“四新”经济地发展变化非常大,所已再一季度對全市17個区县和各行业协会,及一批否同领域地典型企业进行新一轮地调查和研究,提出2015年版地“四新”经济地抓手型领域.现再“四新”经济发展要错位,否搞短兵相接,而是注重需求主导型、高成长性.已“10R”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宏观、中观、微观地否同角度來考虑,要再定义、再创意、再设计、再利以、再减量、再循环、再制造、再组建、再架构、再消费,并通过對这样地一些“10R”典型案例地梳理帮助我們进行分析研究.已创意设计引领产业和城市转型.市经信委地工作要抓工业部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要打造设计之都、品牌之都、文化之都,就要把创想、创意、创造、创新、创业组合起來.未來要继续把“四大四新”推进下去,政府职能地转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从我們开始,还要更多看重社会市场力量,才能把事情做好.聚焦压和减、新和增及重点区域调整.我們要坚定否移抓好压和减,依法减、积极主动减和千方百计减结合起來.原來招商引资扶上马送一程,现再扶下马送一程,跟外地联手做.2014年减了640多项,2015年要减1000项.重点区域调整包括吴泾、桃浦、南大、高桥等,每一個大地园区调整,都是几百亿上千亿地投入,所已上海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越來越难.大力推进外环生态经济圈建设.从上海地产业布局來看,中心区现代社区、现代商圈、现代服务业都已经比较成熟.郊区新城和新城配套地园区形成了很好地规模.外环线已外地地区是城市建设敏感区.外环和周边区域里面,涉及倒12個区、77個镇,基础设施跟郊区新城否一样,新城人均以地、绿化面积、通信、电力、道路等全部都要重新规划科学统筹.下一步,要把外环生态圈进行调整,规划提升,生态环境提升,产业结构和能级提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这里面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社会管理问题、就业结构调整问题.如果把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系统、城乡结构转型升级一起考虑,环境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人均收入水平还可已再上新台阶.建立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平台.这是市经信委将要做地创新尝试工作,与市金融办一起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创建“四新板”,同時也再部分区县试点创建“凤凰板”,通过关、停、并、转、迂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加强规划引导和前瞻研究.政府从管头管脚退出來已后,要依靠社会中介进行服务.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同時逐渐转向购买服务和公共服务为主.我們希望这些转变能开题有益,解题有方、破题有力.欢迎协会、各位企业家和专家,参与倒上海“十三五”产业和信息化创新转型发展中來,与我們共同面對这些命题,把包括产学研以等方面地上海创新体系搭建得更好.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四新经济企业创新转型必由之路
四新经济:企业创新转型必由之路-企业管理论文四新经济:企业创新转型必由之路文伯当前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呈现出新常态,在新常态形势下,上海经济如何转型?上海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最近,市经信委李耀新主任在专题报告会的论述中给出了答案:“四新经济”是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市经信委在转型调整创新中,结合上海自身特点,重点调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韩正书记在年度工作报告里提出三点要求,即坚定不移地抓好减和压,结构调整把落后的淘汰掉;坚定不移抓好新和增,“新”就是“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就是新增长点,发展新动力;同时抓好重点区域的转型。
杨雄市长在2014年上半年亲自牵头建立“四新”经济的推进机制,明确“2+X+17”的模式,由经信委负责日常总体推进工作。
这项工作也得到总书记、总理的充分认可,“四新”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上海要作为推进全国“四新”经济的实践区。
为了防止“四新”空洞性,上海提出抓手型领域的概念。
2013年提出了36个抓手型领域。
上海发展“四新”经济,不是拼已有的资源和成本,而是要在轻资产、高成长性,高度智能智慧依赖性等领域体现上海的优势。
对于2015年“四新”经济工作,要突出“2554”,“2”就是科技创新中心抓好两个—批,—批创新工程,一批创新项目;第一个“5”就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抓好五个突破,第二个“5”就是在服务支撑体系中突破五个瓶颈;“4”就是最后落脚点体现在上海“四新”经济发展。
面对“四新”经济新战略,上海企业要认识“四新”经济的动态性特点,“四新”经济发展要错位,不搞短兵相接,而是注重需求主导型、高成长性;发展四新经济要从“10R”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再定义、再创意、再设计、再利用、再减量、再循环、再制造、再组建、再架构、再消费;要以创意设计引领产业和城市转型,就是要把创想、创意、创造、创新、创业组合起来;要大力推进外环生态经济圈建设;要建立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平台,市经信委将做创新尝试,与市金融办一起支持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创建“四新板”,同时也在部分区县试点创建“凤凰板”,通过关、停、并、转、迁的方式推动产业转型。
关于开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四新’经济发展”主题征文活
关于开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四新‟经济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作者:来源:《上海企业》2015年第05期市经信系统各单位、各区县企联、各会员单位、有关企业: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当前,上海正处在改革深化、动力重构的关键期,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
经济进入新常态,上海如何引领发展,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
为发掘和总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典型案例以及领军人物和研究成果,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与上海市企业联合会联合开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四新‟经济发展”主题征文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上海工作提出的要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着眼上海产业转型发展方向,联系行业和企业实际,深刻理解“四新”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大力发展和建设“四新”经济,为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实践经验和“上海样本”。
二、征文参考内容1、深化国企改革。
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产配置,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
在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2、加快转型升级。
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做精做优现代都市农业等现代产业支撑体系中,实现突破和跨越发展的企业和项目。
如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创新等。
3、聚焦中小企业。
发挥中小微型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的优势,发掘和总结宣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是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上取得显著成效的中小微企业。
上海四新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导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四新”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导向(2016年版)2016年7月目录编制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四新”经济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视听新媒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智慧照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车联网与智能汽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智能绿色家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工业物联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A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新”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税收优惠政策
减免税
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或项目 减免税收,例如对高新技 术企业、节能环保企业等 给予减税优惠。
退税
对有出口业务的企业,按 照政策规定退还已缴纳的 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税收抵免
企业可以将其购置的设备 等所含税款作为费用进行 抵免。
金融支持政策
贷款支持
政府通过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 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帮助
06
结论与展望
“四新”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 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优 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 竞争力。
促进就业创业
发展“四新”经济,能够创造更多就 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就业创 业。
02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和应用。
03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人才短缺与培养 “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 人才支持,如何培养和吸引优秀 人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
政策支持与监管
政府在“四新”经济发展中的角 色至关重要,政策支持和监管环 境对“四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资本投入与回报
资本投入是“四新”经济发展的 重要保障,但资本的回报周期和 收益水平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 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四新”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四新”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一、引言
经济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它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问题。
因此,推动“四新”经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二、“四新”经济创新发展概述
1、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和新型业态为基础,将新兴的产业要素聚合并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有效提升了生产能力,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新技术
新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思想力量和创新动力。
新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型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它可以改变传统模式,提升经济效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新业态
新业态是指基于新技术和新型需求,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加强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型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互联网+、共享经济、众筹经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创新驱动发展:“四新”经济的新特征和新动态
作者:雷新军
来源:《检察风云》2018年第09期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技术革命和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四新”经济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推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不仅体现了上海对传统的产业发展观的转变,更是凸显了上海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上海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劳动力、土地、商务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使上海失去了原有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是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的比较优势仍处于培育过程中,还难以支持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新”经济可以缓和这种转型期的双重压力,它的发展可以提升原有的技术优势与高端要素优势,进一步促进上海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四新”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新”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简略。
从上海“四新”经济实践来看,目前“四新”呈现出以下六个基本特征:
一是四个“新”相互渗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在新的生产力逐渐兴起的浪潮中,新技术催生了新领域的诞生;伴随信息等技术升级应用,现有领域中衍生叠加出了新的业态;新业态又与市场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模式;新业态与新模式又倒逼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新产业。
二是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随着最新技术和模式等的突破应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四新”的内容和形态也将不断变化。
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四新”经济的发展。
三是跨界融合特征显著。
如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跨界、异业联盟发展迅速等。
“四新”突破不同领域、产业分立的限制,使不同产业部门得以寻求交叉产品、交叉平台以及收益共享的交叉部门,导致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合理配置,从而催生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开辟出更多的新市场、塑造出竞争更为激烈的新的市场结构,派生出信息产业波及新兴业态发展的巨大利润空间。
四是与传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四新”往往渗透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各环节,新旧技术、新旧产业的整合可能促进未来“四新”的产生和发展,未来的“四新”经济也会向着多路径、多样化发展。
五是更加依赖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四新”发展需要宽松、平等的市场环境,需要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减少规制,并鼓励市场自我发展,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
六是呈现轻资产化特征。
“四新”以知识、智力、资产的开发和转化应用为支撑,依赖人才团队的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转变,即由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转到重视商业智力资本。
这使得培育、引进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探索适合“四新”经济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四新”经济实践经验表明,以创新为主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形成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发展是“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态、也是一个趋势。
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改变传统的制造方式
信息的数字化技术已开始渗透于生产价值链的全过程,极大地促进智能化手段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可将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营销服务三大产业链整合于一个共同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并使这三个环节之间依托移动互联网终端等智能设备实现一体化整合。
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制造领域的“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的变革,融合IT、软件开发和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方式将引发制造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如
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与网络协作生产服务相结合产生新的制造模式,与新材料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制造方式,这些新的制造模式、制造方式已在一些高技术产业领域的高端产品制造上开始应用,并呈不断扩散的趋势。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重塑价值创造
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与生产服务的创新,一方面传统服务业的领域不断拓宽,另一方面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界线日趋模糊,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日显重要。
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使相关服务高度渗透于各行业的生产和价值链的组织方式中,无论是能源开发还是制造领域,各种新技术的开发、新业态和新经营模式的出现都体现了新兴服务业的渗透作用。
新兴服务模式和服务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产业链从投入到产出的效率,也进一步丰富了其价值链向外衍生的范围。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趋势,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成为制造领域的新增长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值观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即由原来的供给导向型服务转变为需求导向型服务,由短期的一次性购买接触变为持续的多次服务过程,甚至形成了终身服務的长期共生关系。
这种长期关系的建立又会催生出新的服务技术,并使之与服务业融合,产生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因为生产者在为消费者长期服务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下,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将使得生产者可以提供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偏好的服务,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服务技术,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为把握上海“四新”经济发展的动态,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四新”企业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出现大幅下滑,保持在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水平。
在这一中高速发展环境中,441家“四新”企业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下行压力的影响,但仍然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主营业务收入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了12.2%、8.9%,很大程度上显示出“四新”企业的发展活力。
在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的逆势环境中,“四新”企业不但显示出规模扩张的趋势,其盈利能力也表现出不断提升的态势,成为上海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新亮点。
从制造业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非制造业“四新”企业的规模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制造业。
2015年非制造业“四新”企业从业人员数同比增长8.8%,较制造业高4.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约是制造业“四新”企业的六倍;非制造业企业年纳税额增长21.4%,较制造业企业高出13.3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企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制造业企业,这正符合当前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编辑:郑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