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承担着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重要功能。本文将从血液的组成、循环系统、血液的功能、血液疾病以及血液的检测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血液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

1.1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参预免疫反应,血小板参预血液凝固过程。

1.2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组成,起到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的作用。

1.3 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血型不匹配可能引起输血反应。

二、循环系统

2.1 心脏: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实现了血液的循环。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心脏瓣膜的开闭调节血液的流动。

2.2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氧合血输送到全身,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回输到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

2.3 循环过程:血液从心脏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动脉系统,经过毛细血管供给组织器官,然后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右心房。

三、血液的功能

3.1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红细胞携带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同时运输营养物质满足细胞的生存需求。

3.2 排除代谢产物:血液通过运输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到肺脏进行排除,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3 免疫功能:白细胞参预免疫反应,反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护机体免疫平衡。

四、血液疾病

4.1 贫血:指红细胞数量或者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引起疲惫、气短等症状。

4.2 血栓病: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同时,还将探讨血液在人体内的调节作用和相关疾病。

一、血液的组成

1.1 血浆:血液中约占一半的成份,主要由水、蛋白质、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组成。

1.2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其形状为双凸型,内含血红蛋白。

1.3 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

二、血液的功能

2.1 运输氧气和养分:红细胞携带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2 排除代谢产物:血液通过携带二氧化碳和废物,将其从组织和器官中带走,然后通过肺和肾脏排出体外。

2.3 免疫谨防:白细胞在血液中发挥免疫功能,反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2.4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可以通过酸碱平衡系统调节,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三、血液的循环过程

3.1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从心脏推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3.2 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系统:血液通过动脉进入各个组织和器官,经过交换氧气和养分后,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

3.3 微循环:血液通过弱小的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养分和废物的交换。

四、血液的调节作用和相关疾病

4.1 血液凝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可以在受伤时形成血块,阻挠血液过多流失,维持血液凝固的平衡。

4.2 免疫调节: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可以识别和泯灭病原体,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液体组织,承担着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重要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环绕血液的组成、功能、循环、疾病和保健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一、血液的组成

1.1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1.2 白细胞: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负责反抗病原体。

1.3 血小板:参预血液凝固过程,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

2.1 氧气运输: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

2.2 营养物质运输: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细胞。

2.3 代谢产物运输:将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输送到肺部排出体外。

三、血液循环

3.1 心脏:作为泵,推动血液流动。

3.2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到全身各处。

3.3 循环过程: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完成血液的循环。

四、血液疾病

4.1 贫血:红细胞数量不足或者功能异常导致氧气运输不足。

4.2 血栓:血液凝固过度导致血管阻塞。

4.3 血液癌症:如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五、血液保健

5.1 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血液的健康。

5.2 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5.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血液疾病,采取相应治疗。

结语:

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希翼能够匡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循环、疾病和保健知识,进而增强对人体生理机制的理解,提高对健康的重视意识。血液作为人体内流动的组织,承载着重要的生命功能,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血液健康。

血液 幼儿园教案

血液 幼儿园教案

血液幼儿园教案

引言

血液是人体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液体,我们身体中50-60%都是由血液构成的,

血液通过心脏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也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中。本文将从血液的概念、构成和功能等方面,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科普教育。

课程目标

1.初步了解血液的概念和构成。

2.了解血液的功能和作用。

3.学习如何保护我们的血液和身体健康。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血液的概念和构成

1.血液是什么?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红色液体,它流动在我们的身体中,通过心脏泵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

2.血液的构成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细胞,它们负责向身体各个部位输送氧气。

每一毫升的血液中含有500万个红细胞。

•白细胞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疾病和感染,它们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它们帮助人体止血,保护血管不受损伤。

•血浆是血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酶、激素等物质的液体,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血液的功能和作用

1.输送氧气

红细胞是人体内输送氧气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血液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

织器官中,让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转。

2.运输营养物质

血液还负责将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中,为身体提供能量和

养分。

3.维持体温

血液可以帮助维持我们的体温,它们流经身体各个部位,将体温分布均匀,防

止身体温度过高或过低。

4.免疫系统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疾病和感染。

第三部分:保护血液和身体健康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的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食物经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第二章)后,氧经呼吸系统(第三章)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用?细胞产生的废气、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该疑问(运输问题)。本章(第四章)便顺理成章讲运输问题,也为下一章(排泄)作了铺垫。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学情分析:对于血液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

(2)利用课件观察人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2.能力目标:

(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2)通过看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重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运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血液化验单七.教学过程

八.布置作业:学习指导的本节知识

九.板书设计: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55%

血液: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RBC表示红细胞

WBC表示白细胞

Hb表示血红蛋白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

第1篇: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

第二节血液循环(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自学、实验,并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活动: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并让学生描述血液流动情况。设问:鱼的体内血液流动是按着一定的路线流动的,那么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自学与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的图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教师活动: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

【精品2】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 血液 教学设计

【精品2】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  血液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少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的第一节的内容。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所以从血液开始学习循环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在生理和智力方面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却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因此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血,知道血液是红色粘稠液体,但对血液的了解却并不全面。对学生来说,血液是既熟悉又充满神秘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认识血液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观察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尝试识别各种血细胞。

过程与方法:

尝试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说明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同时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

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过程与方法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1、血常规化验单.

2、人血永久涂片.

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索血液的组成

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承担着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废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生物学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流动的组织——血液”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

1.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细胞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1.2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

1.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碎片,主要功能是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

2.1 氧气运输: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2.2 营养输送: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可以将养分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2.3 废物排泄:血液通过肾脏和肝脏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三、血液循环系统

3.1 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和调节血压。

3.3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回收组织液和细胞碎片。

四、血液的凝血机制

4.1 血管收缩:受伤后,血管会迅速收缩以减少出血量。

4.2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会聚集在受伤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继续流失。

4.3 凝血蛋白激活:凝血蛋白会在受伤处激活,形成凝血酶,促使血液凝结。

五、血液疾病与预防

5.1 贫血: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可以通过补充铁元素和维生素B12预防。

5.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凝块阻塞血管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定期运动和饮食控制预防。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人体内不断流动,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我们维持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环绕“流动的组织——血液”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设计。

一、血液的组成

1.1 血液的主要成份

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1.2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带走二氧化碳。

1.3 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白细胞负责免疫功能,保护身体免受病菌侵害;血小板则参预血液凝固,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循环

2.1 心脏的作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氧合血液和二氧化碳血液分别送到全身和肺部。

2.2 血液循环的路径

血液从心脏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挨次流动,完成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2.3 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血液循环保证了身体各部位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了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血液的功能

3.1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血液通过红细胞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

3.2 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清除

血液将身体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肝脏和肺部,经过代谢和排泄。

3.3 免疫功能

白细胞在血液中起着重要的免疫功能,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病菌的侵害。

四、血液的疾病

4.1 贫血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或者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4.2 血栓

血栓是血液中凝块形成在血管内部,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心脏病和中风。

4.3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会影响免疫功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人体内流动不息,为维持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血液的组成、功能、循环、疾病和保健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生命物质。

一、血液的组成

1.1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占血液总量的约55%,而血细胞占约45%。

1.2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盐类和激素等物质组成。

1.3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

2.1 运输氧气和养分:红细胞携带氧气,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运输养分和代谢产物。

2.2 免疫防御: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2.3 凝血功能:血小板在血液凝固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迅速堵塞伤口,防止过多出血。

三、血液的循环

3.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3.2 小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是指心脏将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大循环是指心脏将氧合血输送到全身各处。

3.3 血压和血管:血液通过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流动,血压和血管的弹性对于维持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四、血液疾病

4.1 贫血:由于缺乏足够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而引起的疾病,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4.2 血栓:血液凝固异常导致的血栓形成,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4.3 白血病:一种白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的成分教学设计

血液的成分教学设计

血液的成分教学设计

介绍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通过交互式和实践的研究方法,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血液的构成和作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理解。

研究目标

1. 知道血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理解每个成分的功能和作用

3. 掌握血液检测的基本概念

研究活动

活动1:血液的成分介绍(15分钟)

- 学生观看关于血液成分的简短视频,介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的功能和作用。

活动2:血液成分模型制作(30分钟)

- 学生分组制作血液成分的模型,使用红色棉花球代表红细胞,白色棉花球代表白细胞,小塑料珠子代表血小板,透明塑料杯代表

血浆。

-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讨论和分享成分的功能和作用。

活动3:血液检测模拟(30分钟)

- 学生分为医生和患者角色,进行血液检测的模拟实验。

- 医生使用模拟仪器对患者的血液成分进行检测,并解释检测

结果的意义。

总结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以交互式和实践方法学习血液的构成

和功能。他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制作血液成分模型和进行血液检

测模拟,提升对血液的理解和科学素养。这种互动和实践的学习方

式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液体组织,它通过血管系统流动,为身体各个器

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负责运输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的平衡。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血液的组成、功能、运输方式、凝固机制以及相关疾病,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血液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

1. 血液的组成

1.1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占据血液总量的55%左右。它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组成,起到了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的作用。

1.2 血细胞:血液中的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负责运输

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维持免疫功能,而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

2. 血液的功能

2.1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血液通过红细胞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将其送到

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满足其正常生理需求。

2.2 代谢产物的运输:血液还负责将身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组

织和器官中带走,送到肺部和肾脏等器官进行排出。

2.3 免疫功能:白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它们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维

持身体的免疫功能,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袭。

2.4 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血液通过调节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帮助维持体温平衡。同时,血液中的缓冲系统能够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3. 血液的运输方式

3.1 循环系统: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沿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网络

进行循环。这种循环方式保证了血液能够快速、高效地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

教学设计1: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设计1: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说出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重点)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描述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难点)

课前准备:

1.备好课;制作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2.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实验用10 mL注射器、1mL5%柠檬酸钠溶液、试管、量筒、新鲜鸡血10 mL。

3.要求学生分好实验小组;网上搜集关于血液的知识,形成对血液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

观看视频:流动的血液

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

提问质疑: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

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

3.血液对人体有何作用?

生1:血液是红色的液体。

生2:血流出体外就干了。

生3:生病了就要抽血化验。

设计意图:观看人体内流动的血液,激起学生澎湃的热情,感受到血液是我们生命的河流。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板书: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知识建构

实验观察: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1.指导阅读课文,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是什么?材料用具有哪些?

方法步骤如何?

2.教师演示实验:

(1)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

血液学讲稿教案

血液学讲稿教案

血液学讲稿教案

目标

本讲稿的目标是通过血液学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血液的基本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 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维持酸碱平衡、免疫应答等

2. 血液疾病

- 贫血:原因、分类和治疗

- 血小板减少症:症状、诊断和治疗

- 白血病:类型、症状和治疗

3. 血液检查与诊断

- 血液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

- 血液凝血功能检查

-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4. 血液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饮食调理:补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药物治疗:补充血红蛋白、增加血小板

- 骨髓移植和化疗:对于重度血液疾病的治疗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通过讲解血液的基本概念、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血液学的整体认识。

2. 图片展示法:使用图示、图片等视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血液的组成、疾病表现和治疗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或虚构的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血液学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

1.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选择题、解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血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互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问学生关于血液学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解和讨论。

3. 小组演示: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血液疾病案例演示,评估学生对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参考资料

- 血液学教材

- 血液学相关的医学期刊和论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④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捐献骨髓的新闻事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

师:

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

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

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

生:

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五、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教学设计

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第1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2课时

血液

一、教材分析

初二的生物课前几章都在解开人体的奥秘。作为教材打头阵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学生继

初一学习了消化、呼吸系统后的又一大人体系统。该系统的第一课时我安排了血液循环系

统的组成和认识血管的相关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安排了血管中流淌着的血液相关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课本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先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与不加抗凝

剂的血液对比),再进行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再呈现具体的知识系统。知识系统主要涉及血液的组成、血浆的成分和功能、三种血细胞

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生活中,他们对生物学相关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且

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高,其中熟练地操作显微镜、全面地观察图片并进行归纳小结的能力提升尤为显著,逻辑思维能力也随着生长发育的步

伐显著提升,在比较、分析、推理等方面均有所进步,因此教法设计应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

描述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了解贫血、发炎、不易凝血等症状的原因;

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化验单分析等活动,了解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提高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感悟血液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从而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难点:

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观察的进行

五、教法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探究、实验、观察等方式得

出的。所以本科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串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显微镜、人血细胞涂片、血浆、烧杯、胶头

滴管

学生:相关知识储备

七、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一、血液真神奇

师:众所周知,最原始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神秘的海洋滋养着无数生灵,激昂的水花

飞溅起生命的动力!其实,每个人身体中也有汹涌澎湃的“河流”,它们有着醒目的红色,既是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搬运工,也是身体健康的保卫队,说到这,你猜出这“河流”

究竟是什么了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回答:血液

师:没错!这神奇的物质就是血液!血液为什么既能充当搬运工,还能成为保卫队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出课题

【探索新知】

二、血液初印象

(一)计算血量

电视里经常说失血过多死亡,那人体内的血量到底有多少呢?

体重的7%~8%

(学生尝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血量”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构建自己体内的这条“河”流量的知识体系。

(二)血液成分分析

1、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学生阅读P10图片)

A、加抗凝剂

问:(1)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血液分成了几层?各层分别是什么颜色?

每一层都有些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各成分质量不同)

(3)血液为什么呈红色?

B、不加抗凝剂

现象:不分层,血液凝固

人体内有种酶使血液不凝固,保持流动状态,但血液一旦流出体表(如外伤等),马上就会凝固。

问:由实验结果推测,你觉得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

学生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描述出血液分三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中间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呈白色;下层为红细胞,呈红色。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是红色的。

教师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血液成分分析”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描述各层分别是什么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体内的这条“河”成分的知识体系。

三、血液再认知

(一)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设疑:血浆呈什么状态?液态的血浆含有哪些成分?液态的血浆运输什么?

学生用胶头滴管吸取血浆,认知到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也很容易知道血浆中含

有水。然后结合血浆的状态理解血浆的组成,分析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

过渡:我们对血浆已有进一步了解,接下来我们来探究血细胞。

设疑:怎么才能看清血细胞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答:借助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涂片。

教师强调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显微镜下找到红细胞、白细胞。然后结合教材填写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设疑:你观察到了哪些血细胞?

你观察到的血细胞数量、大小、形态特点、有无细胞核?

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血小板吗?

学生分小组汇报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情况。

教师板书小结血细胞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写实验报告、描述血细胞

的特点。既在做、看、写、说中理解三种血细胞的特点,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分工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三)血细胞的功能

设疑:结构决定功能!三种血细胞分别有什么功能呢?

教师提供自拍的

3

位患者自述病情(患者

A:贫血;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