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美术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3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2023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2023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教学目标- 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式- 掌握不同线条的运用技巧- 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线条的定义和分类- 直线、曲线、虚线等线条的表现方式- 线与面的关系及其表达方法- 线条的增强与降低技巧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殊线条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线条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线条的概念,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线条。

3. 直线、曲线、虚线的表现方式:展示不同线条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4. 线与面的关系表达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理解线与面的关系,并尝试用线条表达不同的面。

5. 线条的增强与降低技巧:介绍如何通过线条的宽度、长度等变化来增强或降低画面的效果。

6. 练与创作:组织学生进行线条练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尝试不同的线条表达方式。

7.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线条的表现力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练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不同线条的表达方式。

-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评价其线条运用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教学资源- 艺术作品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 学生作品展示区第二单元:色彩的运用教学目标- 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研究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运用能力教学内容- 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主色、辅色、冷暖色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色彩的明暗关系和对比技巧-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和效果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富有色彩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并讲解不同色彩的分类。

3. 主色、辅色、冷暖色的运用:探讨主色、辅色和冷暖色的特点,并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

4. 色彩的明暗关系和对比技巧:讲解明暗关系对色彩表达的影响,并分享常用的对比技巧。

5.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和效果:介绍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如对比、类似、渐变等,并展示相应的效果。

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瞬间的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3.介绍摄影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如相机的操作、镜头的选择等,为学生实践拍摄打下基础。
4.针对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讲解基本的图片编辑技巧,如剪裁、调整曝光、对比度等,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摄影主题,讨论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拍摄。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拍摄想法和构思,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摄影技能。
3.分组合作,共同进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拍摄实践中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摄影技能。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摄影作品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提升鉴赏能力:
教师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用光、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展示成果:
1.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他们对摄影的热情和兴趣。
2.学生的技能水平:针对学生摄影技巧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拍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拍摄和作品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拍摄中,创作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最后,组织一次摄影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升自信心。
6.教学评价,反馈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发展性,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摄影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练习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教案可以用来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育团队合作,教案需要包括充分的时间管理,以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进行,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年级美术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回答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

早在3#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卷轴装:亦称“卷子装,通行于东汉至唐代。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价值和作用3. 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价值作用以及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绘画。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素描练习,提高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技法和观察方法3. 素描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素描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素描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练习,提高色彩搭配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原色2. 色彩搭配原则3. 色彩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作品,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3. 示范:教师示范色彩搭配和创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四章:绘画技法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三篇

【导语】雕塑是⽤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段,塑造出⼀种反映社会⽣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种造型艺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的确⽴: 1、背景:增⼤学⽣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审美能⼒。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教学过程: 导⼊:提问:你在什么地⽅看到过雕塑?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头、⾦属、泥⼟、⽊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雕和塑的合称。

以⼀定的物质材料和⼿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个艺术门类。

作为雕塑作品⽽⾔,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是雕塑作品的⽬的之⼀。

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维空间的转换,但是⽴体空间才是其⽣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 下⾯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理解) 3、想⼀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进⼀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陵墓雕刻佛教⽯窟造像 ⑵络环境下学⽣⾃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 [⼀]、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的背景:在封建社会⾥,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厚葬。

在他们的陵墓区⾥,耗费巨⼤的⼈⼒、物⼒,制作了⼤量陵墓雕刻作品。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5篇)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5篇)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5篇)第一篇: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剪纸》教案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学习新课。

课程引导: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从而引出课题。

师: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生:剪纸。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我们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

(板书)3.结合剪纸作品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喜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富装饰性的特点。

(板书)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那么,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剪纸包括两种,一种是对称式,一种是均衡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对称剪纸!6.教师展示示例剪纸图案,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那些是对称剪纸作品呢?生:… … 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

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如:我们通常剪什么图形运用折叠法剪呢?…(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图样,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剪刻时注意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

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

(四)展评学生作品。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的!板书设计对称剪纸剪纸:一、特点:单纯、明快、简朴、富装饰性。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了解中国画发展和完善的历程,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教学难点:如何理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三、教学策略结合作品赏析,讲授中国画的起源,及其发展完善过程中形成的三大领域、两大画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技法和领域的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与寓意。

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索相关材料,预习了解本课知识点:1.中国画作画工具材料有笔、墨、纸、砚。

2.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面等。

3.中国画的按表现题材来分类大概有人物、山水、花鸟。

4.中国画的按画法分为工笔、写意。

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对中国画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提问导入幻灯片出示笔墨纸砚图片。

提问:1.同学们知道以下这些绘画工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吗?2.你都听说过哪些中国画家?他们的代表作都有哪些呢?3.你对中国画有哪些了解呢?引出课题:《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九年级美术上册《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教案、教学设计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民间艺术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参观、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采用案例分析、示范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基本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呼吁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要求学生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总结反思,内化于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使之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作品属于哪种艺术形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4.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资源,如民间艺术家、工艺品店等。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并撰写一份考察报告。
5.组织一次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短文、策划书和考察报告进行展示,分享学习成果。要求学生互相评价、交流,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6.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间艺术传承活动,如加入民间艺术社团、参加民间艺术比赛等。要求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撰写一份活动心得,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成长。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实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和结构化的整理,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

相关欣赏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二、讲授新课1、设计原则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

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

”(夸张)“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

(变形)“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

”(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

【导语】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对⾃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艺等⽅⾯的认识。

主要是⽤⽑笔、软笔或⼿指,⽤国画颜⾊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化内涵和审美特⾊,了解中国画发展和完善的历程,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丰富⾃⾝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法: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引导学⽣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然、热爱⽣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深⼊理解中国⼈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教学难点:如何理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的兴趣,引导学⽣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化内涵和审美特⾊。

三、教学策略 结合作品赏析,讲授中国画的起源,及其发展完善过程中形成的三⼤领域、两⼤画法,引导学⽣深⼊理解不同技法和领域的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与寓意。

启发学⽣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独树⼀帜的中国画》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法) 设计⽬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搜索相关材料,预习了解本课知识点:1.中国画作画⼯具材料有笔、墨、纸、砚。

2.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等。

3.中国画的按表现题材来分类⼤概有⼈物、⼭⽔、花鸟。

4.中国画的按画法分为⼯笔、写意。

努⼒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锻炼学⽣⾃主学习,使其对中国画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提问导⼊ 幻灯⽚出⽰笔墨纸砚图⽚。

提问: 1.同学们知道以下这些绘画⼯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具材料吗? 2.你都听说过哪些中国画家?他们的代表作都有哪些呢? 3.你对中国画有哪些了解呢? 引出课题:《独树⼀帜的中国画》。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传统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地域特色;
b.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如拉坯、捏塑、上釉等;
c.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教学难点:
a.陶瓷艺术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传达,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陶瓷文化的精髓;
b.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陶瓷制作工艺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在技巧上的提高;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传统陶瓷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认识和技能掌握方面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良好,能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但个别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c.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地域特色;
b.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呈现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便于学生理解;
c.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掌握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同时,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因此,本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观察,通过互动和讨论来促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图片,例如《秦始皇兵马俑》、汉代陶瓷器、明代木构建筑等。

同时,教师可以放一段古代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古代艺术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例如:“你们对这些艺术品有什么看法?”“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学生:老师,这个陶瓷器看起来非常精美,我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教师:很好的问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艺。

2、呈现与讲解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PPT或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教师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雕塑、工艺品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教师要强调古代艺术文化的特点和意义,例如崇尚自然、注重形式与意境的统一、注重工艺技艺等。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拓宽文化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 美术历史与著名美术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提高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4. 展示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3. 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探讨:组织学生讨论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提高造型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与技巧2. 物体的观察与表现3. 素描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学会观察与表现物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示范素描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素描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美术上册《水色淋漓绘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水色淋漓绘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水色淋漓绘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水分控制、色彩搭配、画面构图等。
2.培养学生运用水彩画形式表现家乡风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水彩画作品,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地域特色。
3.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将情感融入作品,表达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家乡的美景,为创作提供素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水彩画技巧表现家乡风景的能力,提升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水彩画技巧与家乡特色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2.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水分控制、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等基本技巧。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画面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水彩画作品,培养学生对水彩画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锻炼学生现场表现能力。
4.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借鉴、学习,提高绘画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内容: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分析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3.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指导他们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九年级美术上册《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唐代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以便在教学中适时补充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的认识,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4.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2.通过对唐代美术作品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唐代美术的恢弘气势,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如临摹一幅唐代绘画作品,或创作一幅具有唐代风格的美术作品。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3.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唐代美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九年级美术上册《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唐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了解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美术的影响。
2.学习并辨识唐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代表作品,如《簪花仕女图》、《敦煌壁画》等。
3.分析唐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如色彩、线条、构图、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实践环节,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长,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践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要点。

2. 掌握第一单元中所涉及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认识《艺术与美术》- 理解艺术的概念和美术的基本内容。

- 研究并分析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

2. 第二课:认识《中国画》- 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研究中国画的特点和技法。

3. 第三课:认识《西洋画》- 了解西洋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研究西洋画的特点和技法。

4. 第四课:认识《文字的艺术》- 了解文字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研究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认识《艺术与美术》- 分享艺术家的作品并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

- 介绍美术的定义和分类。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不同的艺术门类。

2. 第二课:认识《中国画》-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指导学生研究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写意、工笔等。

-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绘制简单的中国画作品。

3. 第三课:认识《西洋画》-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西洋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利用实例解析西洋画的不同风格,如写实、抽象等。

-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一幅西洋画作品。

4. 第四课:认识《文字的艺术》- 简要介绍文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指导学生研究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如基本笔画、字体等。

- 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或篆刻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门类。

- 掌握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和技法。

- 研究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艺术的概念和不同艺术门类可能存在难度。

- 研究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和技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收集学生课堂练作品并进行评价。

3. 针对学生的研究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初中九年美术教案

初中九年美术教案

初中九年美术教案年级:初中九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知识。

2. 色彩的运用: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技巧。

3. 色彩的探索:色彩的变化、色彩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认识。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示范(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注意讲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技巧。

2. 学生观看示范,学习色彩的运用方法。

四、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色彩练习,注意运用色彩的搭配和技巧。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色彩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探索(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奥秘,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色彩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进行色彩实验,探索色彩的变化规律。

三、创作(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色彩的能力。

3. 学生对色彩探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

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二、教学内容分析: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

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四、工作目标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回环成就,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2、通过欣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使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及长远发展。

3、通过赏析生活中各种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环境,体会认识生活格调。

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调,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实调节精神世界。

4、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

5、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各民祖劳动人民在美的创造上的智慧。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进度时间教学内容教时第1-3周城市雕塑 2第4-5周鲁迅 2第6-7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2第8-9周用泥造型 2第10周期中考试 1第11-12周用纸造型 2第13-14周盛唐气象 2第15-16周文艺复兴三杰 2第17-23周期末复习11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

(1)欣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

)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2)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

(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发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4.表达感受,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收集自己身边城市雕塑作品资料,并对其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鲁迅(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

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

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

学生在课前准备扮演的形象在这里进行展示。

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艺术家们创作的鲁迅形象,提问:这些作品中哪个最能体现鲁迅的精神与相貌特征?(提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用美术语言加以分析、理解。

)(2)教师归纳各艺术形象特征,指出美术作品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突出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是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展示的鲁迅形象及以前语文课中对鲁迅的描述,概括地谈一谈鲁迅的特征与气质。

(4)课件再次展示鲁迅形象,用图例解释表现鲁迅的各种艺术手法,进一步加强对鲁迅精神、气质的理解。

3.理解分析,学会评述。

(1)教师提问: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你能说说有哪些吗?(2)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艺术形象。

请学生分小组具体介绍自己欣赏的艺术形象,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

4.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1)请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

(2)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资料或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有关鲁迅的简报及撰写文稿,采用粘贴形式把有关鲁迅的图片及作品在学校画廊里举行一次展览。

(3)尝试临摹鲁迅或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鲁迅的精神内涵。

鲁迅(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

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

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作业展示,复习旧知。

(1)学生展示介绍鲁迅的研究报告。

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小组报告做展示(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鲁迅的身平及内容等),并随后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相关鲁迅的艺术形象。

(2)学生再次阐述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2.讲授新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鲁迅笔下作品,分析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版画、漫画等。

(2)教师总结,指出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而在版画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展示鲁迅为自己的书籍所做的木刻版画作品。

(3)出示鲁迅参与木刻讲习班、座谈会等活动的图片。

说明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关系。

(4)提问:同学们是否也想尝试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介绍木刻的过程。

3.深入刻画,激发创意。

(1)请学生说说课本上的鲁迅形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模仿着画下来。

(2)教师总结,采用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体会刚才观看的木刻技法。

课件再次展示刚才的技法过程,让学生学习技法。

欣赏图例《孔乙己》,学生情境感知,让他们评述作品的艺术造型。

请学生穿上旧长衫,上来表演孔乙己的神态,激发学习兴趣。

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1)在刚才临摹的艺术形象上,进行仔细刻画,并转印到材料(如肥皂)上,进行雕刻,或者为某部鲁迅作品中的情景设计一个插图。

(2)课件放一段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5.课内延伸,课外拓展。

(1)课件展示鲁迅的美术作品。

总结:鲁迅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他与美术有较深渊源。

课件展示《祝福》、《孔乙己》等影视片。

(2)请学生课外寻找相关的资料,思考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制作相关的研究性报告,为下节课做铺垫;让学生寻找相关内容的资料图片,与学生作业一起进行展示。

鲁迅(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

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

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作业巡展,巩固旧知。

(1)把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在课堂内做展示,在上课前布置好展览,并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将学生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自己评述作品的特点及制作体会。

在评述中,再次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3)播放《祝福》、《孔乙己》等影像,请学生说明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为知识拓展打基础。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鲁迅故居》的片段,教师引语:今天我们去绍兴参观一下鲁迅故居。

(2)在观赏的过程中,播放到某个场景时,请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两个——三个场景,让事先准备好的小组演示,如《孔乙己》、《阿Q》等,并让学生说说课本剧有哪些要素。

3.研究学习,加深印象。

(1)各组展示研究的报告,介绍鲁迅的身平事迹或展示介绍鲁迅的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