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人教版

合集下载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人教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人教版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教学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2.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三、专家建议: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探究、实验教学法为辅。

分组学习,问题讨论,激发思维,实施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梳理。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用具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八、课堂总结由于很多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以前都学过,所以我采用采用温故知新—杂交育种的技术方法—诱变育种的技术方法—知识扩展—总结的方法来讲授新知识。

本节课的设计也能把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杂交育种技术的学习中,教师举例:利用高抗和矮感的小麦来设计如何出矮抗的小麦。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知识更能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知识方面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方面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比较五、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缺点六、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几个不同品种的玉米,有颜色和口感方面的区别,问学生如何将两个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又能八双方的缺点去掉?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入本节课板书: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古代的挑选育种教师展示资料:古代如何挑选育种,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教师:选择育种有什么缺点呢?学生讨论...教师:选择育种的局限性是: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限变异,在已有的性状组合中选育优良品种。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常用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有没有自己的优点呢?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例子,讨论...(二)杂交育种教师展示展示杂交育种的实例,高产不抗病的小麦和低产但抗病的小麦,如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小麦呢?假设小麦中,高产(A)对低产(a)是显性,不抗病(B)对抗病(b)是显性,我们需要的是高产抗病的纯种,假定两个亲本小麦品种都是纯合子引导学生独立画出遗传图解,教师在教室巡视了解情况...之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分析,用遗传图解的方式板书:P AABB X aabb↓↓配子 AB ab↓雌雄配子结合↓F1 AaBb↓自交F2 基因型 1/16 AABB 1/16 aaBB1/16 AAbb 1/16aabb2/16 AaBB 2/16 aaBb2/16 Aabb 2/16 AABb 4/16 AaBb表现型9/16高产不抗 3/16低产不抗3/16高产抗病1/16 低产抗病写完板书以后,教师创设问题:最后得到的3/16高产抗病能够稳定遗传吗,每一代都可以用吗?学生观察板书,思考高产抗病的个体基因型,有什么区别...教师讲解:高产抗病有纯合杂合之分,我们育种的优良品种想要代代保持这个性状就要选择纯合子AAbb,所以让3/16高产抗病,如果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就是纯合子啦教师板书再杂交育种的概念: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就得到新品种的方法让同学们举例杂交育种的成功例子:如书上举的例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的荷斯坦牛等引导学生讨论:杂交育种有什么优缺点呢?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教师讲解:优点:能将两个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产生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育种的目的性较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复习教案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轮复习教案设计武侯高级中学裴瑶【设计理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对新课程对生物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生物教师应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体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在生物教学中,为了贯彻并实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需要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整堂课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在讨论的过程中梳理知识点,并通过“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模式让学生从疑问到合作解决,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学习是建立在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有密切联系。

本节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知识是如何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交流、合作及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新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基因工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并且在前面的复习中对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新课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所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的原理和过程进行整理,总结五种育种方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的原理。

(2)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育种方案,讨论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获得信息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6章第1节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1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6章第1节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1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知识目标: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稳固遗传规律及基因突变。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遗传规律的概率计算,熟悉诱变的方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演示、设问引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二、设问:什么叫杂交育种1、举例设问:小麦高秆〔D,易倒伏〕对短秆〔d,抗倒伏〕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

现在有纯种高秆抗锈小麦和矮秆易感锈病小麦,试设计培育纯合矮秆抗锈小麦。

3、回参谋题,引出杂交育种的定义。

.杂交育种:把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

优点:把多种优良性状集中于一身。

实例: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三、分析杂交育种的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复习人工诱变手段,引出诱变育种。

不能产生新的性状:单倍体育种物理:X射线、紫外线等高频电磁波。

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生物:病毒四、定义诱变育种,分析诱变育种优缺点,并举实例。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促进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再择优培育。

优点:能够产生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实例:“黑农五号〞、青霉菌诱变育种产生优良性状,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集中,单倍体育种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技术本钱较高。

六、习题稳固:A、染色体数量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2、高秆抗病〔DDTT〕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ddtt〕杂交,F2中最适合选种要求的类型占全部类型总数的〔〕A、1/3B、1/4C、1/16D、1/6A、基因重组B、基因互换C、诱发突变D、自然突变6、用激光或亚硝酸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基因突变,激光或亚硝酸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的〔〕7、与杂交育种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品种上B、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种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8、“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经过两人多天的飞行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这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和空间育种技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5)
精品PPT
一、杂交育种
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 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 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 法。
精品PPT
想一想:植物杂交育种的方法
例1: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 (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 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如果你是 袁隆平,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
精品PPT
练习2:试一试动物的杂交育种方法
假设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 和短毛折耳猫(bbee),你能否培育 出能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猫(BBee)? 写出育种方案(图解)
短毛折耳猫
长毛立耳猫
精品PPT
长毛折耳猫
杂交 P
长毛立耳 BBEE
短毛折耳 bbee
F1间 F1
长毛立耳 BbEe 长毛立耳BbEe
符合要求的变异类型
优点: 产生新基因和新的性状,能提高变异的频率,
ddTt
练习1: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 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Aa和Rr是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今有高秆抗 病和矮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 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内培育出矮秆抗病新类型。 应该采取的步骤是: (1)让__高__秆__抗_病__与__矮__杆_感__病__的__品_种__进__行__杂_交__得__到__F1 (2)F__1自__交__得__到__F__2 ________ (3)在__F_2_群__体__中__选__出__矮__杆__抗__病__的__植__株________
(1)如何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利用以上3个品种获得基因型
为aabb结dd的合植上株?述(几用文个字实简要例描述,获请得过总程结即可)

生物高中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教学设计1

___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___
___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
班级姓名学号
【布置作业】
1.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 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 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苏州地区的油菜子大抗性差,常州地区的油菜子小抗性强,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通常使用的技术是( )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组织培育
D 嫁接繁殖
4.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
B 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
C 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D 利用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下列各育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
A 高杆抗锈病小麦和矮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矮杆抗锈病优良品种
B 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无子西瓜
C 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素获高产青霉株
D 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
6.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胞的培养液,接种在平板培养基上,几天后出现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 )
A染色体变异 B 自然突变 C 人工诱变 D 基因重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共28张文稿演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共28张文稿演示

F2 9高抗 3高不抗 3矮抗 1矮不抗
ddTT dT
F3
矮抗 ddTT ddTt 矮抗 矮不抗
假如从播种到收获种子要一年,那么培育出一个
能稳定遗传的纯种矮抗小麦至少要几年? 4年
试一试:动物的杂交育种方法
假设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 毛折耳猫(bbee),你能否培育出能稳定 遗传的长毛折耳猫(BBee)?
称为单__倍___体__育种.其优点是___明__显__缩___短__育___种__年__限.
⑶叫由_③__培多__育_倍_出_体_⑥_的__常。用依方据法的是原用_理_秋_是___水__染__仙__色____素__体__处__变__理__异_,形。成的⑥
2.60Co是典型的γ放射源,可用于作 物诱变育种。我国运用这种方法培 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如棉花 高产品种“鲁棉1号”,在我国自己 培养的棉花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
“神舟”五号搭载育成的巨人南瓜
甘肃种植的太空育种的蔬菜
太空黄瓜
思考与讨论 P100
4、优点 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产生新基因,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5、缺点 难以控制突变方向,具有一定的盲 目性,有利个体少;需大量处理实验 材料 ,工作量大 。
三、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共28张文稿演示
第一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 和不足。 3.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 应用。 4.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古人驯化野生动物-家禽、家畜
B、诱变育种
1、概念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学案:第六章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含答案)一、杂交育种1.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2.概念、原理和应用(1)概念理解:⎭⎪⎬⎪⎫优良性状1:甲植株优良性状2:乙植株优良性状3:丙植株⋮ ⋮优良性状n :n 植株――→交配优良性状集中――→经选择和培育新品种(2)原理:基因重组。

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杂交育种一般从F 2开始筛选,因为从F 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3.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4.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5.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6.人工诱变只是提高了突变率,不能决定突变方向。

7.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

(3)二、诱变育种 1.概念⎩⎨⎧处理方法⎩⎪⎨⎪⎧ 物理因素:X 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等原理:基因突变 2.优点⎩⎪⎨⎪⎧ 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3.应用⎩⎪⎨⎪⎧ 农作物:培育成了“黑农五号”等大豆品种微生物: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选择育种出现的新性状的种类较少,周期很长,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2)杂交育种不会产生新品种,因为此过程中没有新基因产生(×)(3)杂交育种的方法只适用于植物,不适用于动物(×)(4)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不适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2.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①后代性状较快稳定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其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解析:选B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会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后会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3.甲地区的油菜,子大抗性差;乙地区的油菜,子小抗性强。

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通常采用的繁殖技术是(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多倍体育种D .单倍体育种解析:选A 由于甲、乙两地的油菜分别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所以要通过杂交育种将位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案(1)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情分析】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1)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1)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情分析】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导教案:第6章第1节 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导教案:第6章第1节 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案目的
1.杂交育种的方法<A:知道)。

3.各育种方法的异同<A:知道)。

教案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案重点:
<1)各育种方法的异同。

2.教案难点:
<1)各育种方法的异同。

教案方法四步导学法
教案课时1课时
不同优良性状F1连续自交或杂交正在分裂基因突变改良作物品质农作物育种和微生物育种
合作探究
1.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
2.如何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质疑讲析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
不抗病小麦杂交
产生矮杆抗病品

高产青霉素菌株
的育成
抗病植株的培育
三倍体无子西
瓜的培育
培育生产人胰岛素的
大肠杆菌
<1)根据各种方法的突出优点. (2>依据基因型选择:
反馈检测
8.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不定向的变异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作业布置
教案反思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案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教学目标a.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缺乏b.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c.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实例的分析和比拟,提高运用遗传和变异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开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进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三、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课程导入问题情境导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农业和生态学者布朗曾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口将到达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乱危机。

实际上不仅中国面临着粮食问题,全世界都在面对粮食危机。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

而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

感知。

情景导入。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杂交育种1.让学生阅读讨论资料1,答复以下问题资料1 印第安人是最早选择和培育玉米的,最突出的奉献是选育了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

请分析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所隐含的遗传学原理及其优缺点。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根底上,组织学生交流上如下问题:〔1〕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这种方法称为。

〔选择育种〕“选择〞的含义是。

阅读、讨论答复。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2〕这种育种方法有什么局限呢?选择育种的局限性是: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限变异,在已有的性状组合中选育优良品种。

〔3〕如何能想方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创造出自然条件下没有的新性状组合,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呢?2. 让学生阅读讨论资料2,作遗传图解资料2:小麦的高产〔D〕对低产(d)是对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是显性.现有高产不抗病和低产抗病的两种纯系小麦品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优秀教学设计(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优秀教学设计(6页)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设计广州市真光中学何滢滢一.教学目标分析: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为总的指导思想,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和《2021年生物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制定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理解)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1.局限性。

2.能力目标: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使用的教材蓝本是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1节。

教材围绕着遗传学原理和规律在生活中应用,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展开内容。

知识呈现上按照“方法介绍——突出优点——局限性思考”这样递进的发展历程,说明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性育种技术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科学技术的本质。

根据人教版的教材编排,前面的部分章节中已经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有了较多的涉及,只是没有以“方法介绍——突出优点——局限性思考”呈现罢了。

由此,笔者认为,本课的重点、难点应该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而知识目标则近似于复习巩固。

所以,根据本课所制定的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又学习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些都为理解传统的育种方法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学习染色体变异这部分内容时,还接触到了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这又为理解各个育种方式之间的优缺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回忆、比较来获得对知识的认识。

高中学生具有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自信等特点,因此可以尝试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知识得以强化。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是遗传和变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常规育种的原理正是“生物的可遗传变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情景,把课本中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把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外延及功能上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学科内知识的相互综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6章第1节 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2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6章第1节 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2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教案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教案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案难点: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教案过程:一、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是将或品种的通过集中在一起,再经过和,获得的方法。

2.过程:现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易染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如何获得矮秆抗锈病的新类型?b5E2RGbCAP(1)应采取的步骤是:①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得到F1。

②再将F1进行,得到F2。

③将F2种植,从中选育出新类型。

p1EanqFDPw (2>过程如右图,请回答: ①过程表示; ②过程表示; ③过程表示。

④写出图中F2表现型及其比例。

⑤从F2代中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基因型为,能否立即推广,为什么?⑥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比较纯的矮秆抗锈病个体?3、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4、杂交育种的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_________集中在上,即“集优”。

预见性强。

5、杂交育种的不足:不能创造出新的_________,进程缓慢,过程繁琐,后代易出现。

6、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的常规方法。

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的育种。

思考: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例1、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抗锈病水稻,这种育种的原理是 < )DXDiTa9E3dA.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 D。

环境条件的改变深入拓展: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件(001)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件(001)

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测试题知识点1:杂交育种1.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下面各项中,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是()A.WwDd×wwdd B.WWDd×WWddC.WwDd×wwDD D.WwDd×WWDD2.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代中出现既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ddRR,1/8 B.ddRr,1/16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dRR,1/83.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知识点2:诱变育种4.诱变育种是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诱变育种()A.使生物进行对人有利的突变B.按计划定向改良,有利变异稳定C.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D.含A、B、C三项5.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从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6.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是白色的,这是()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C.诱变育种D.基因重组7.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可能使一部分个体产生突变B.大大加速育种进程,提高变异效率C.诱变产生的突变,对人都有利D.可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8.以下属于诱变育种的是()A.色盲B.血友病C.短腿安康羊D.青霉素高产菌株9.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的实例是()A.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B.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获得高产菌株C.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D.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10.下列方法不能导致人工诱变的是()A.X射线B.激光 C.亚硝酸 D.低温11.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的新类型是()A.青霉素高产菌株 B.八倍体小黑麦C.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D.克隆牛12.诱变育种的突出优点是()A.方法简单易行 B.能产生很多有利的个体C.节省实验用的材料 D.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13.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基因型③能形成新基因④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A.培养技术操作简便B.幼苗成活率高C.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15.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有错误的是()A.抗虫棉——基因工程B.无籽西瓜——单倍体育种C.“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突变D.生产啤酒——无氧呼吸二、填空题16.有两个品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设计

《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题来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 必修遗传与进化》授课年级高一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如何应用于实践,也为下一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学习做了铺垫。

关于杂交育种,教材首先从问题探讨导入,使学生从玉米育种专家的角度,尝试从理论上探索杂交育种的方法,接着介绍古代的印第安人通过选择育种的方法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品种,并指出其局限性;通过培育“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和“中国荷斯坦牛”两个实例,介绍杂交育种的概念和过程;利用“思考与讨论”栏目引导学生思考杂交育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于诱变育种,教材介绍了诱变育种的方法,通过实例说明诱变育种的重要作用。

因此把“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将“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和“用遗传图解、流程图表示各种育种过程”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学任务为课堂教学主线,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归纳和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的特点。

●能力目标:(1)尝试将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2)用遗传图解、流程图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第6章第1节 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 (2)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第6章第1节 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 (2)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从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简述杂交育种嘚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嘚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嘚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嘚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嘚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嘚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嘚相互作用。

(2)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嘚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嘚应用。

【教学难点】(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嘚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教具准备】教师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一、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嘚事例,分析其中包含嘚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嘚巨大作用。

二、情境创设教师展示课前收集嘚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嘚图片资料制成嘚课件,按课件图片嘚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古人驯化狗、马、牛、猪、鸡,培育玉米、小麦、水稻、各种蔬菜、水果嘚过程;再向学生展示现在嘚家禽、家畜、粮食、蔬菜、水果嘚各种优良品种嘚图片,引起学生嘚兴趣。

三、师生互动教师;这些优良嘚品种,都是人们利用生物嘚变异,通过长期嘚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来嘚优良品种。

但是这种选择育种嘚方法周期长,可选择嘚范围又有限,有些品种只在某一方面优势,而另一方面却不良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嘚人们嘚需要,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摸索出许多优秀嘚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嘚“问题探讨”并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自己嘚具体设想,并把设想用遗传图解在实物投影仪上表示出来。

听课嘚同学对各小组嘚方案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教学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专家建议: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四、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探究、实验教学法为辅。

分组学习,问题讨论,激发思维,实施探究,分析归纳,总结梳理。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八、课堂总结
由于很多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以前都学过,所以我采用采用温故知新—杂交育种的技术方法—诱变育种的技术方法—知识扩展—总结的方法来讲授新知识。

本节课的设计也能把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杂交育种技术的学习中,教师举例:利用高抗和矮感的小麦来设计如何出矮抗的小麦。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知识更能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具备对知识体系熟练,应对课堂教学要自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教师能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在杂交育种的设计实验中,大部分同学不太理解最后得到矮抗的比例,教师能放慢教学一步步解释。

同时,该教师教态自然、随和,给学生以亲近的感觉。

本节课有很多相似、相关知识点,学生易混淆。

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比较。

如“四种育种方式的区别”。

九.板书: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一、选择育种:利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变异,汰劣留良,长期选择,培育优良品种。

二、杂交育种
三、诱变育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