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诫子书》

合集下载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及注释

诫子书概况《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注释淡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安静,集中精神。

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励精:奋发向上。

险躁:浮躁。

冶性:陶冶性情.鉴赏提示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亮写给其子诸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
【解读】诫子书十课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赏析《诫子书》概况《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线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有留存多篇《诫子书》。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夫君子之行: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静以修身: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俭以养德: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宁静无以致远: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夫学须静也: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才须学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工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将复何及)。

《诫子书》 原文和译文及相关介绍

《诫子书》 原文和译文及相关介绍

《诫子书》原文和译文及相关介绍一、相关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二、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

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亮集》。

三、诫子书原文《艺文类聚》版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

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⑺,非学无以广才⑻,非志无以成学⑼。

慆慢则不能励精⑽,险躁则不能治性⑾。

年与时驰⑿,意与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诸葛亮集》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四、词句注释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诫子书》中诸葛亮的用意

《诫子书》中诸葛亮的用意

《诫子书》中诸葛亮的用意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3岁时写给他8岁儿 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 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 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 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 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 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 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 还有什么用呢
注释: ⑴夫(fú) :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行:行为。 ⑶澹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远:高瞻远瞩。 ⑹广才:增长才干。 ⑺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 ⑻励精:奋发向上。
⑼险躁:冒险,暴躁。 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⑾驰:消失、逝去。 ⑿日:时间。 ⒀遂:于是。 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破房子。 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作者简介诸葛亮(181 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

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亮集》。

作品原文《艺文类聚》版诫子书⑴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

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⑺,非学无以广才⑻,非志无以成学⑼。

慆慢则不能励精⑽,险躁则不能冶性⑾。

年与时驰⑿,意与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穷庐⒃,将复何及⒄!《太平御览》版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 ):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 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诸葛亮--《戒子篇》

诸葛亮--《戒子篇》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作者:诸葛亮诫子书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诫子书》的意思。

《诫子书》的意思。

诫子书的意思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原文和意思如下: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赏析:《诫子书》的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属于家教、家训一类性质的书。

这一种家教、教训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是在传统的伦理之上,借助尊长的权威,对子孙族众的道德约束,是古人向后代传播立身治家,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

家教的产生,源远流长。

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诫子书》

增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
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 功。
放纵怠慢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振奋精神
翻译: 放纵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极 速逝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课堂小结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然后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具体论述,表达了作者对 儿子的殷切期望。
作业布置
1.背诵原文, 2.抄写原文一次。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 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 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 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 述,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
6.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 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问、学业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使……广,增长

古今异义
பைடு நூலகம்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
( 今义:环境、心情安静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 )
(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 淫慢则不能励(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慢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 君子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翻译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

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可以励精,险躁那么不可以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品学兼优人的道德,是依赖心里寂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赖简朴的作风来培育道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可以明确自己的理想,不是身心寂静就不可以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一定聚精会神,增加才华一定勤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可以增加才华,不明确理想就不可以在学习上获取成就。

追求过分享福和懒怠松散就不可以振作精神,轻薄烦躁就不可以陶冶性情。

年光跟着光阴流逝,意志跟着光阴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碌碌无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途,〔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窄天地里,伤心惋惜,还有什么用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世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两重否认〞的句式,以剧烈而委宛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穷的希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理想,不可以沉静安宁聚精会神的学习,就不可以实现远大的目标〞。

经过上述剖析,我们能够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认之否认规律〞来重申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寂静而志远〞。

这是一句富含真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同样,此刻的“淡泊〞、“寂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经过学习“明志〞,建立远大的理想,待机遇成熟就能够“致远〞,大张旗鼓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淡泊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向来继承欣赏这类“心神安闲〞的境界,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介绍《诫子书》

介绍《诫子书》

介绍《诫子书》
(实用版)
目录
1.《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
2.《诫子书》的主要内容
3.《诫子书》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正文
《诫子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书之一,出自东晋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之手。

这封信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旨在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做事、治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首先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包括从隆中对策、辅助刘备建立蜀汉,到五丈原遗志未酬的历程。

然后,他以一个长者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处世哲学,强调内心淡泊、清心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静心专注,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在信中,诸葛亮还对诸葛瞻的学业和品行提出了具体要求。

他希望儿子能够勤学好问,精通经史,以博学之才为国家服务。

同时,诸葛亮还强调儿子要珍惜时间,充实自己,不断进步。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志向远大、博学多才,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诫子书》在我国古代家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使得这封信成为中国古代家教的典范。

后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诫子书》推崇备至,把它当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座右铭。

可以说,《诫子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诫子书》是诸葛亮留给后人的一部家教名篇,它以诸葛亮一
生的经验和智慧,教导后人如何做人、做事、治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与《诫子书》
作为人生晚年对自己孩子的教诲,作为传统中国人十分看重的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只有短短八十六字,但却可以说是高度浓缩了诸葛亮自己一生的经验和人生智慧。

家训,意味着一个家庭立家的根本,一个家庭血脉的经验传承,这份人生经验往往是先辈用自己一生的阅历和成败得失总结而来,所以在过去的中国社会,严守家训,守着这份规矩做人,是很多人毕生奉行的事情,而也正是因为这份规矩,所以有了所谓的世家。

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医学世家、武术世家,这些人家的孩子由于有父辈祖辈的人生积淀,所以也因此得到了更快和更直接的成长,为他们自己的人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诸葛亮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务繁忙之余,在因为不时征战而没有更多的时间亲自教自己的孩子之余,在人生的暮年又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了什么样的家训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这短短的文字当中,诸葛亮首先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人的生命可贵,要想在这短短的人生经历中有所得,有所获,不虚度,就要做君子。

为什么要做君子而不要做小人呢?
因为小人常怀不足之心,大多数人一辈子心也难得安宁,很难在短短的光阴中成就自己的生命,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那么君子呢?
简单的说,有道德的人就叫君子,道德是两个字,道和德。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道,道,通俗的讲,就是规律,而德,当然不仅仅指德行,我们过去常说德高望重,以德服人,通俗的讲,德,就是一个人的言行和进对应退能够让他人心服口服,小子在闲话水浒聊武大时曾经说过,武大是个好人,但他不是有德的人,他的德不足以服众,所以他享不了潘金莲这样的艳福。

这就是我们说的德。

所以诸葛亮对自己的孩子的希望是,也就是人活一世,要有道,也要有德,要做一个君子,没有道,处处碰壁,因为违反规律做事,不碰壁才怪,那样的人生很可悲。

没有德,就会像武大这样,难立住脚,人生无德不立。

好了,接下来诸葛亮谈到了具体如何成为一个君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的意思,不是让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就叫做静,这个世界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真正中国人的静,是动中心静,每天面对纷繁的公务,心不静,是不是很多事情会判断错误?会把事情处理得不好?
诸葛亮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他自己当然也是做到了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他始终是静着,但他并没有不动,他天天都在每一件事情中动,但心,始终是静的。

如何有德呢?
俭,俭的好处,在于处处知道得来不易,于是就知道倍加珍惜,而且因为俭了,质朴无华,就不会让人嫉妒,少有人眼红。

所以诸葛亮讲得很清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接下来是很多朋友都熟悉,却一直没有搞明白的两句话:“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是为了淡泊而淡泊,淡泊的目的,是明志,换句话讲,就是小子在闲话水浒108里一直提的找到自己,明白自己,明白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
明白自己的人,才能强,那么方法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被物欲遮住眼睛,被他人的繁华所吸引,那永远只能随波逐流。

所以诸葛亮才说非淡泊无以明智。

而要看得高,看得远,统观全局,当然需要平常心,当局者迷,缘由不过是没有平常心。

人要成长,获得智慧,是必须要学习的,而学习的前提,首先就是心的平静和专注,很多朋友说,自己一年读了多少多少书,但是往往实际生活中感觉几乎用不上。

缘由在哪里?
诸葛亮讲得很明白:“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才德,是需要学习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前提,就是平静和专注,非宁静,无以致远,当局者迷,心不静,看的书,学的东西,只是书和东西。

而且非志无以成学,不明白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学什么,
适合学什么,擅长学什么,不过是人云亦云,一辈子跟着人走,没有自己的中,所以不明志,也就成不了学。

为什么很多人感觉读书无用?
一句话讲完了,不明志而已。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接下来诸葛亮提到了情志的修养和学习的态度,态度不端正,没有一个好的情志修养,终究也还是一场空。

所以后面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空悲切感叹而已。

纵观整篇《诫子书》貌似是在说大道理,但是修行的法门,人生需要注意的事情,已经都一一提及,虽然诸葛亮的孩子因为当时的时运,并没有成长为像诸葛亮一样了不起的人,但《诫子书》作为诸葛亮对自己血脉的诚意之作,依然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