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_基于专利授权量的实证_余道先

合集下载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_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_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_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_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二、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hor 为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水平溢出; bl 则表 示出口贸易企业通过供给关系对上游产业发生的后向 溢出。 为避免因其他重要变量的遗漏而引起估计有偏, 本 文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做解释变量, 由于模型中 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会导致解释变量与随机 扰动项相关 , 从而在用随机效应或者固定效应对面板数 据进行估计时将导致估计量的非一致性。为解决这一 问题, A rellano 和 Bond( 1991 ) 、 A rellano 和 Bover( 1995 ) 、 B lundell和 B ond ( 1998 ) 提出了广义 矩 ( GMM ) 估计方 法。 B lundell和 Bond( 1998 ) 指出 , 时间序列较短时系统 GMM ( syste m GMM ) 的估计效果要远远高于普通 GMM,
∀ 44∀ 世界经济研究 2010年第 2期
较少。出口贸易作为市场需求的一部分也是技术创新 的关键刺激因素之一, 它使企业进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 争舞台 , 鼓励各国企业追求新的、 与众不同的观念和技 术, 从而促进各国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K rug m an ( 1979 ) 在分析了经济一体化 ( 主要包括创新者的出口行为 ) 对 技术创新的作用后指出 , 贸易竞争带来的出口增长给创 新者带来的技术创新报酬是进一步刺激创新的重要力 量, 但是随着垄断期的结束 , 技术被普遍传播, 技术差距 缩小, 此时竞争带来的压力又会迫使创新先发国进行新 的技术研 发。另外, 技术贸 易壁垒 ( 谢娟 娟、 梁虎诚 , 2008 ) 等出口贸易政策通过对贸易规模、 贸易质量的影 响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出口研发补贴政策 ( Collie , 2002 ) 、 出口退税 ( 陈林、 朱卫平, 2008 ) 等政府保障政策 亦对技术创新产生了激励作用。

技术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技术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在 国际贸易 理论 的发展 过程 中 ,技术 要 素一 直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 ,研究 者 们不 断地 深入 探 讨 着技 术
与贸易的关系。最早 的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分工是 由既定 的劳动生产率或资 源禀赋优势决定的 ,技术是外生的和不变的。在其理论中 ,主要强调技术绩效一劳动生产率 ,虽然没 有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的作用 ,但其隐含了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和分工产生影响的思想 。随后的新要素 理论在此基础上加入 了知识 、技术等要素作为内生变量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 , 即便如此 ,新要素 但 理论 仍未 能触 及要 素 禀赋 理论 的核 心 问题 。在 其理 论 中 ,未就 技术 及 技术 进 步 的国际差 异 、技 术 的动 态特 征对 贸易 的影 响加 以考察 。 上述理论是基于技术的静态角度加 以研究 ,实际上技术不是静态的,技术变动会对贸易模式和各 国福利 水平 产生 影 响 。从 2 0世 纪六 七 十年代 ,强 调技 术 进 步 动 态 效 果 的理 论 出现 。最 早 从 动 态 角度 来 分析 技术 创新 对 国际 贸 易的影 响 ,主 要有 P se 16 ) 提 出 的技术 差距 贸易模 型 。在技 术 差距 模 onr(9 1 型中,Pse 把国家问的贸易与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 ,把技术创新 和技术转移看成是 贸易的一个 onr 决定性因素。16 96年 V ro 提 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考察了在新产品的导人 、成长和成熟过程 中, e n n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认 为新 产品首先 由创新 国向其他 国家出 口,伴 随着技术成熟 和技术转 移 ,贸 易格局 随着 发 生 变 化 。Gu e 16 ) 最 早 认 识 到 R rbr( 97 &D在 促 进 一 国 贸 易增 长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他指出投入 R D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 国家在 国际分工 中的比较优势 。Kum n (99 & rg a 17 )用单一劳动 要 素 、南北 两 地 区的一 般 均衡模 型 规 范 了产 品周期 ,认 为 技术 创新 和 技术 扩散 所形 成 的技 术 差距 是 各 国贸易模式和贸易利得的决定性 因素。

自主创新能力与对外贸易: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自主创新能力与对外贸易: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第 6期 ( 总第 1 5 ) 0期 20 0 8年 6月
统 计 教 育
S a i t a i k a k t ts i lTh n t n c
No. 6
( e is No 1 5 S re . 0 )
J n 2 0 u .0 8
Ke r s S l i n v to y wo d : e f n o a i n;Fo e g a e - r i n Tr d ;Un tr o e t i o tt s ;Ca s l y t s u ai e t t
1 引 言
目前 , 国外 贸增 长 面临许 多 困难 和障碍 , 与 我 这 我 国多 年来 粗放 型对 外 贸易 发 展模 式 、 业 缺 乏 核 企
自主 创 新 能 力 与 对 外 贸 易 : 基 于 计 量 经 济 学 的 实 证 分 析
黄 永 兴
摘 要 : 文采 用现代 计 量方 法 , 自主 创新 能 力与 对外 贸 易关 系进 行 了研 究 。主要 结论 是 : 国 自主创 新 本 就 我
能 力与对 外 贸 易间存 在 非 常密切 的 关 系。从 反馈 份 额 来看 , 自主创 新 能 力对进 口贸易存在 显著 的 引导 关 系, 而与 出 口贸 易的反馈 关 系更 多表现 为 显著 的 即时 因果 关 系, 有 明显 的引 导 关 系。 由此得 出的政 策建 议是 没
新 增 长理 论 认 为 , 术创 新 是 推 动生 产 率增 长 技
的核心 因素 。从 2 0世 纪 8 0年代 中期 以来 , 增 长 新 理 论构造 了 一 系 列模 型 , 技 术 创 新 活 动 内 生 化 。 将 结果 发现 , 论是 在 以 产 品种 类 数 目为 扩 张特 征 的 无 技术 进 步模 型 中( o r 1 9 ) 还 是 在具 有 产 品质 R me ,9 0 , 量 改进 的技术 变 迁模 型 中 ( os n和 Hep n Grsma lma ,

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FDI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计量检验方法及数据说明采用我国大陆30自治区由于西藏吸纳外商直接投资数量极其有限为防止对结果产生较大偏差在实证检验中剔除西藏数据paneldata进行分析由于面板数据具有两维性如果模型设定不正确以及由此造成参数估计方法不当将对参数估计结果造成较大偏差因此有必要在采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时首先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在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时通常包括两种模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前者是指被忽略的变量在各个时间段上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固定的即截距项oi是一个固定参数而后者是指被忽略的变量在各个时间段上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随机的相当于把固定效应模型中的截距项看成两个随机的变量当截面单位是总体所有单位时固定效应模型是一个合理的模型如果截面单位是随机抽自一个大的总体把所抽样本的个体差异认为服从随机分布则更合适在实证上通常采用hausman1978检验方法来判断采用固定影响模型还是随机影响模型2002检验原假设为两类方法是无差异的所用检验统计量为
1993-1997 年我国除海南 、 西藏和台湾省以外的 28 个省 、 市 、 自治区连续 5 年共 140 个相关数据进 行了回归 , 发现 FDI 外溢效应的发挥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制约 , 单纯提高一个地区的经 济开放程度对提高 FDI 的外溢效应水平没有意义 , 甚至有负面作用 。 王美今 ( 2001) 等利用省区工
Barrios (2000) 对 1990-1994 年西班牙 1400 个制造企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 Sadik & Bolbol (2001) 对
阿拉伯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研究等 , 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 三是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有负的技术外溢 。 如 : Aitken & Harrison (1999) 选取委内 瑞拉 1976-1989 年 43010 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 , 用企业内外资比重以及行业中外资所占份额 ( 用雇 员人数表示 ) 度量外资参与度 , 以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水平度量外资溢出程度 , 运用劳动生产率模 型探讨了 FDI 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 。 结果显示 : 在行业层面 , FDI 增量效应检验结果持续地表现为显 著负相关 。 其他学者的研究 , 如 : Salvador & Barrios ( 2000) 对 1990-1994 年西班牙制造企业的探 讨发现 , FDI 在低研发行业中存在负溢出效应 。 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情况看 , Liu Zhiqiang ( 2001) 选取 1993-1998 年我 国深圳特区 29 个制造行业数据 , 运用生产函数模型探讨了 FDI 对我国的溢出效应 , 结果显示 : FDI 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广泛的 、 显著性的技术溢出效应 , 国内企业是 FDI 技术溢出的主要受益者 。 何洁 ( 2000) 借 鉴 Feder 的 做 法 , 把 整 个 工 业 经 济 分 为 外 资 部 门 ( F) 和 内 资 部 门 ( H ) 两 部 分 , 使 用

自主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促进作用研究

自主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促进作用研究

台 商 控 股 企 业 为 6 。根 据 “ 掌 控 权 利 谁 才 能 自 主 ” 原 % 谁 的
我 国企 业 创 新 能 力 已 经 有 了 较 大 提 高 , 与 世 界 先 进 但
尚 则, 由外 资 企 业 掌 控 的 专 利 申请 显 然 不 属 于 我 国 的 自主 知 水 平 相 比仍 然 薄 弱 , 未 真 正 成 为 技 术 创 新 的 主 体 。 总 体 技 引 识 产 权 。这 样 , 国 国 内 企 业 提 交 的 专 利 申 请 有 五 分 之 一 上 看 , 术 创 新 和 新 产 品 开 发 、 进 技 术 的 消 化 吸 收 能 力 仍 我 . 1 规 多 并 不 属 于我 国的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 这 凸 显 了 我 国 企 业 自主 比较 薄 弱 。大 中 型 企 业 研 发 投 入 占 销 售 收 入 的 0 7 ,
创 新 的 紧 迫性 和 环 境 的 严 峻 性 。而 我 国 申请 专 利 数 量 最 多
模 以上 工 业 企 业 只 有 0 5 ,9 的企 业 没 有 申请 专 利 , . 6 9 只 有 万 分 之 三 的 企 业 拥 有 核 心 知 识 产 权 。 同 时 , 业 之 间 科 企 的1 O家 电 子 信 息 企 业 , 申请 之 和 仅 相 当 于 美 国 I M 公 5年 B 技资源 低水 平 重 复 严 重 , 一课 题 , 复 立 项 , 复 投 资 。 同 重 重 司 1年 申请 的专 利 数 量 。 在 基 础 性 研 究 、 业 共 性 技 术 研 发 方 面 , 业 间 没 有 广 泛 建 行 企 与 我 国 的 经 济 总 量 和 外 贸 总 额 相 比 , 国 具 有 国 际 竞 中
NO. 24, 201 0

关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综述内容摘要: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一个国家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对国内学者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路径、体系指标、政策建议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同时指出可能对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理论综述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资本、土地、劳动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呈递减趋势,而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的资源禀赋也决定不可能再走以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换取工业化发展的道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让自主创新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整体效益、有效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尤其入世以后,我们只有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

国外学者一般研究创新的相关问题,对自主创新涉及很少,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是我国等后来国家在追赶中提出的相对概念,更加强调自主性、原创性,也更加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但是创新与自主创新在本质上具有相关性和内在统一性。

本文立足于国内学者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路径、体系指标、政策建议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同时指出关于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意义早在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了以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为特征的创新概念,关于创新的研究也就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对创新能形成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达成共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尤其进入WTO,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越来越重视创新、尤其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

从学术界研究的现状来看,对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在理解自主创新能力时,不仅在外延上做了明确的界定,而且对其内涵也做了更为广义的解释。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崛起,出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并揭示出口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文章首先回顾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文章将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通过定量分析和模型构建,对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经济学中,投入产出表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用于量化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投入产出表通过描绘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产品和服务流动,揭示了经济活动的内在结构和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衡量某一特定行业或部门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

特别是当考虑到出口这一关键因素时,投入产出表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出口活动如何通过各种经济链条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近年来,关于出口对中国GDP增长贡献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大量文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出口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这些研究通常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出口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然而,较少有研究从投入产出表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

在已有的文献中,部分学者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他们发现,出口不仅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还通过关联产业的间接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些研究为理解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提供了有益参考。

也有学者指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贸易政策、市场结构、国际经济环境等。

因此,在评估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余道先/刘海云【专题名称】国际贸易研究【专题号】F52 【复印期号】2009年01期【原文出处】《国际贸易问题》(京)2008年10期第73~79页【英文标题】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Structure 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 【作者简介】余道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刘海云,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对近1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经验分析,对服务贸易各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总体国际竞争力差,发展不平衡。

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mport-export structur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service trade in the past 10 years nearly, and calculated the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and Michaely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a's service trade import-export structure was irrational, modem service industries developed slowly, 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 was weak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tors was imbalanced.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som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and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was obtained. 【关键词】服务贸易/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Trade in services/Trade structure/Trade competitiveness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71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7.5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也由1/7上升到了1/5,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超过货物贸易的趋势,并逐步成为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专利授权量数据的分析

中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专利授权量数据的分析

呢?本文利用专利授权数量 和进 出口额的 时间序列 数据 ,通过相 关性分析 、协整检验 和因果检 验 ,对 中国技 术创新能 力与对外 贸易关系进行 了实证研 究。结果我们发现 中国技 术创新能 力与对 外贸易之 间确 实是相 互促进 、互为 因果的 关 系。根据这一 结论 ,我们从 企业层面 、产业层 面和政府层 面提 出了政策建议 。 [ 关键词]创新能力 ;对外 贸易;产 品生命 周期理论 ;因果检验
月 ,样本长度为 5 。 3
专利授权数
月度 进 出口额
l6 9 17
2 o . 0 62 15 . O 72
163 53
20 . 063 14 . 48 9
155 23
2o . 0 64 13 . 44 1
l50 15
20 . 0 65 13 . 3 22
专利授权 数
技术 创新能力 的评价是 一个 比较 复 杂 的问题 。唐 福 国等
(0 1 20 )提 出由创新投入 、产 出和相关 因素 3 分构 成技术 创 部
专利授权数
月度 进 出 口额
100 4 4
2 . 0 2 8 18 4 .
177 4 4
2 . 0 3 16 . 107
10 5 45
180 35
231 0 4
198 57
13 9 9 8
作者简介 :邹
蕾 (91 ,女 ,浙 江余姚人 ,浙江科技 学院求是 应用技术 学院工商管理 系 师。 1 一) 8 教
d d
表 1 中国对外 贸易额和专利授权数 量 ( 月度 )
月度 进 出 口额 2o .0 2 0 .1 0 4 1 0 4 1 995 7 . l1. 193 2 o .2 0 4 1 l6 . 149 2Q . 05 1 999 4 .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其出口的影响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其出口的影响
ca pa b i l i t y of i n d e pe n de n t i n n ov ̄i on i n Chi na .I t i n t r o d uc e d t he s t a t ue s of t he ETE,a nd t he n p ut f o r wa r d ho w t h e c a p a bi l i t y c a n be
本 文所 要 研 究 的行 业 是 属 于典 型 的
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行 为时 ,也 同时 感叹于中 国电子及 通信设备 制造业 的快
速崛起。
将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解 决 这 些 疑 问 能 够 更
好 地 促 进 该 行 业 的 成 长 ,进 而 将 发 展 经
技 术和资本 密集 型产业 ,主要包括通信 传输设 备制造业 、交换设备制造业 和通
表 的我 国高技术产业如何 能在 国际市场上更好地发展提 出相应 的建议。文章发现 , 自主创新能力不 同方面的提 升对 出I 2 " 起到 了
不 同程 度 的 推 动 作 用 , 并且 该 产 业 在 出 1 : 2 过 程 中仍 存 在 一 些 问题 需要 改 进 。 [ 关键 词 ] 自主创 新 能 力 ; 电子 及 通信 设 备 制 造 业 ; 出 口贸 易 ;R& D; 劳动 生 产 率 [ 中 图分 类 号 】 F 6 2 3 【 文 献 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7 3 6 X ( 2 0 1 3 ) 0 3 — 0 0 8 4 — 0 4
I t i s c o nc l u de d t ha t t he i m pr o ve me nt o f c a pa bi l i t y of i n d e pe n de nt i nn ov a t i o n do p r o mo t e t he e x po a.Th e q u al i t y o f pr o du c t s a n d t h e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概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出口贸易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对各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其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而出口贸易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其影响机制与效果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两个方面。

水平溢出是指出口贸易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术在不同企业间的传播和应用,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

而垂直溢出则是指出口贸易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在产业链内部的传递和深化。

为了深入探究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本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能够充分考虑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变化特性,以及不同截面数据之间的异质性,从而更准确地刻画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出口贸易、技术创新及其他相关变量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以揭示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出口贸易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究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为我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出口贸易政策和技术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1. 出口贸易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背景介绍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出口贸易作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不仅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更在深层次上推动了技术的传播与创新。

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自主创新视角下家电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探讨

自主创新视角下家电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探讨

自主创新视角下家电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探讨作者:孙杰刘翠梁新怡邱绍浪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04期[摘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中心和供给中心,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中国家电积极走向海外,出口总量逐年上升。

但在复杂的国内国外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家电企业也开始出现出口增长放缓、利润率下降等问题。

实现家电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变得越发紧迫,而自主创新为我国家电企业提供了全新思路。

文章从自主创新视角下探讨如何促进中国家电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首先对当前我国家电外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自主创新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从自主创新角度提出促进我国家电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家电企业;外贸高质量发展[DOI]10.13939/ki.zgsc.2021.04.1771 自主创新视角下家电企业外贸发展现状1.1 出口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不确定性增大我国家电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凭借着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价格低廉等竞争优势迅速发展,家电产品出口额持续上涨,“十二五”期间我国家电出口金额累计达到2673亿美元。

但受人民币贬值及其他因素影响,2015年中国家电出口额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首次下滑,家电产业进入转型波动期。

整体来看,我国家电出口规模呈现出波动上涨的态势,出口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出口增长率存在下降的风险,不确定性增大。

1.2 出口产品多样化,主要家电产品表现良好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中,大家电和小家电出口额都保持稳定增长,且两者差异始终保持在较小范围。

从细分产品市场来看,我国家电出口产品多样化,空调、彩电、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出口表现良好。

同时也发现,像电风扇这类小家电,技术含量低,产品价值不高,利润空间小,却依然占据较大比重,这类低端产品极易被同类竞争产品替代,终将被国际市场淘汰。

1.3 贸易市场多元化,一带一路助力家电贸易中国家电产品主要销往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对这些地区的家电产品出口额比重达到85%以上,而对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出口相对较少。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与外贸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研究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与外贸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研究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与外贸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研究作者:卢冰花来源:《商情》2015年第12期【摘要】代工生产是我国国际贸易爆炸式增长的原因之一,但从长期来看,仅仅依靠代工生产并不能实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不仅是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实施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成为凝聚国家认同度的焦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研究自主创新对外贸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重点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外贸竞争优势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低成本比较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使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但以“代工生产”为特征的企业成长模式导致我国企业长期忽视技术创新。

从长远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必须实现由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而技术进步和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探究区域创新能力对提高区域外贸竞争优势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根据笔者的的阅读发现,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外贸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与贸易之间关系等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1.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Stern Poter和Furman(2000)把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区域内不断生产与商业相关联的创新产品的潜力。

邵云飞、谭劲松(2006)认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区域范围内的行为主体将技术创新构想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系统。

2.区域创新能力结构要素任胜钢(2007)认为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又分为大学与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主体间联系三个部分。

陈和平和白崇军(2007)指出区域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环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流动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的经济效益因素等5个方面来表征。

3.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谢子远(2011)研究发现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区域创新环境。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简介: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保护程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进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

作者:黎峰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编辑:feno时间:2007-04-24 09:53:25阅读:126次| 评论:1条baidu[内容提要]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专利保护程度、科技实力、教育水平、进口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

自主创新,平稳性检验-[飞诺网][关键词]自主创新,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业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全球范围的生产价值链日益形成: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品牌和核心技术,占据研发和销售环节,广大发展中国家只能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居于生产加工环节,而国际分工的地位也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环节的不利地位。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逐渐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众多标有“中国制造”的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出口只能换回微薄的加工制造收益,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大量资源的消耗、土地的紧缺以及环境的污染,长此以往,中国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促进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就不能一味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不能一味依赖政府大规模投资主导的经济高增长,而应靠逐渐在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中不断学习和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通过不断增强国家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逐渐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

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的作用及对策分析[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并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依旧是建立在劳动和资源比较优势上面。

中国对外贸易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调整贸易发展模式,依靠技术创新构建对外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 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其拳头产品、优势产品依旧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面。

其发展后劲不足,为了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调整我国贸易和技术发展战略,把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科技竞争优势基础上。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目前的贸易增长过分的依赖劳动力优势而缺乏发展后劲。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予以揭示。

贸易竞争指数(TC)是分析外贸竞争力时经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产业贸易竞争指数=(出口额-进口额)/。

该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某产业的贸易竞争能力。

TC越接近于1,表明竞争力越强,反之亦然。

本文将使用该指数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并大致刻画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基本轮廓。

注释:表中数据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计算得来通过近10年我国9大类商品TC指数的发展变化分析来看,我国外贸竞争力较强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侧重于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如第1类和第8类商品,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我国的外贸竞争力则显得比较薄弱。

第7类机电类商品的外贸竞争力呈稳步上升态势,但该类商品的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不高、且主要由加工贸易的方式构成,其外贸竞争力发挥的基础仍然是低劳动力成本。

从目前来看,中国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还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等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这种优势正日益受到挑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大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对其需求相对稳定,增加额有限;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大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力度。

自主创新和国际贸易关系分析

自主创新和国际贸易关系分析

自主创新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分析纵观当代世界经济,我们可以发现,实行开放经济体系的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都比封闭经济国家有较为突出的成就。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技术创新进程比开放之前也明显加快。

这说明技术创新与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本文仅从作为对外开放具体途径之一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来分析.一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能够有效地强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

国际贸易最主要的作用是将国际竞争引入国内的经济生活,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为了能与国外厂家竞争,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技术创新,以降低自身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市场前景诱导企业增加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对于非外向型企业来说,进口商品的竞争会迫使其实施技术创新,只有实施技术创新才是保持生存机会的根本之道。

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考虑,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其他因素能像国际竞争这样全面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强有力的刺激作用。

对外开放初期耐用消费品的大量引进,是促使我国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的第一轮冲击波。

20世纪70年代末,对普通公众震动最大的就是国外的耐用消费品,来自日本等国的彩电进入国内市场,人们对技术创新在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有了直观的认识,进而开始广泛地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80年代中期前,我国从国外输入的彩管生产线达到十几条,这是第二轮技术引进的开端。

进入90年代中期,电脑、手机等数字信息技术产品的大量进口,掀起了新一轮技术引进的高潮。

尽管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但最重要的是激起了技术创新的意念和勇气,并促进了机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技术引进是以满足轻工业部门的生产需要为先导的,即以产品创新来导入全方位的技术创新,由此而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的。

以产品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不仅使公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也为全面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

消费产品的全面更新,有利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对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起到了直接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替代或互补

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替代或互补

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替代或互补陈献宁;廖维晓;李德华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研究》
【年(卷),期】2024()5
【摘要】本文基于2014-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OLS估计和系统GMM 估计方法,实证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对流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均有利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但自主研发的作用更明显;自主研发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技术引进与流通产业创新能力之间仅存在线性关系;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交互项在自主研发能力未达到临界值前,表现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互补效应,超过临界值后表现为抑制产业创新能力的替代效应。

文章最后提出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科学引进外部技术和引导并鼓励流通产业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陈献宁;廖维晓;李德华
【作者单位】梧州学院;广西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
【相关文献】
1.企业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互动研究--基于能力互补和吸收能力的视角
2.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
的实证分析3.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生产率影响:替代或互补——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4.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5.互补还是替代?--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问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其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的内贸易也日益活跃,贸易结构呈现出转型升级的态势。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从而提供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指导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内贸易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具体分析我国制造业内贸易的规模、结构、模式和特点等,以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梳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文化等。

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

3. 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我国制造业内贸易的规模、结构和特点等,研究其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

探讨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投入、人才流动、知识共享、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阐明其促进自主创新的路径和机制。

4. 实证研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内贸易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分析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的正向影响和机制。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我国制造业内贸易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为制定促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和战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完善我国制造业内贸易的规制和制度框架,促进其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研究

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研究

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研究摘要:创新能力是开放背景下企业实施国际化策略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而创新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行为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

文章提出了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三种假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为这些假说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持。

研究得出: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生产和销售能否成功匹配目标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偏好,进而成为出口企业;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生产率水平,进而突破出口的固定成本而成为出口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对创新能力的依赖性更强。

关键词:创新能力;生产率;出口;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6)02010108一、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对外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1998-2013年期间,中国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85%,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1403%)。

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1]。

在国家倡导实施的企业“走出去”外贸战略背景下,如何深入认识创新能力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对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如何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来构建跨国生产经营价值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一国出口绩效提升的重要驱动力[2],而从微观层面看,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更能深入国际生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支配资源而开展更多的进出口活动[3]。

尽管创新活动在企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国际化策略的内在机制仍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4-5]。

随着异质性贸易理论被提出后[6],从微观层面论证创新能力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逐渐成为进行相关研究的主要视角[7]。

与此相关的最新研究是Young[5],该文将企业创新活动区分为产品创新和工序创新,并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创新行为在企业国际化策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得出,产品创新在国内企业成长为出口企业阶段更为重要,而工序创新对于企业进行FDI投资更为重要。

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并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自主创新,逐步提高了其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文将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现状和趋势,评估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2. 研究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在高技术产业中的作用,探讨两者的优劣势及其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

3. 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

从出口数量、质量、价格、利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2. 统计分析法:利用宏观和微观的统计数据,分析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出口贸易的关系。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

三、预期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揭示其内在联系和机理,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结论,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具体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应用价值如下:1. 获得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出口贸易的关系模型和影响因素,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2. 揭示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产品出口数量、质量、价格、利润等方面的影响,为企业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提供实践参考。

3. 为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关建议和意见,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 2006 年开始实施的 “自 主 创 新 ” 发 展 战 略更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 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和外贸方式的中心环节。
在这一大的环境下, 研究技术创新对我国出 口贸易的影响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 国的技术创新, 特别是自主创新是否促进了出口 贸易的发展, 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解释, 更需要实 证研究的支持。笔者通过构造一个技术创新促进 外贸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 目的在于揭示我国自 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并为政策的制定 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在实证研究方面, 早期对于技术差距理论, 曾 有 两 项 重 要 的 经 验 检 验 , 一 是 G.K.,Douglas ( 1963) 关于美国电影业出口模式的解释, 二是 G.C.,Hufbauer ( 1966) 关于美国合成材料产业贸 易 模 式 的 解 释 。 自 R.Vernon ( 1970) 以 后 , 以 R&D 强度或专利份额作为技术创新的 代 理 变 量 考察其对出口的影响似乎成了惯常的做法, 如 Greenhalgh ( 1990) 对 英 国 出 口 产 业 的 研 究 、 Landsmann ( 1997) 对 美 国 出 口 产 业 的 研 究 , Hans Jurgen 和 Engel Brecht ( 1992) 对 澳 大 利 亚的实证等, 这些研究都表明技术创新同出口份 额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经贸论坛
《国际贸易问题》2008 年第 3 期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
—— —基于专利授权量的实证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余道先 刘海云
摘要: 通过构建一个包括国内、国外专利授权量的分析框架 , 利 用 1993- 2006 年 的 统 计 数 据 , 实证检验了国内专利授权量和国外专利授权量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同影响。结论认为, 来自国外的技 术创新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最后提出 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 培育长期的 国家竞争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 来, 我国先后经历了 “以市场换技术” 、 “科 技 兴 贸 ” 和 “自 主 创 新 ” 三 个 发 展 战 略 阶 段 。 “以 市 场 换 技 术 ” 的 外 资 外 贸 战 略 是 否 使 我 国 获 得了内含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 是否提高了自主 创新的能力, 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 从 1999 年开始, 我国希望通 过 “科 技 兴 贸 ” 战 略 的实施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其主要内容 包括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和用高新技术改造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 但还 远不是贸易强国。这集中体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中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偏低。从长远 来看, 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实现由以往的粗放型 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而在这一转变过程 中, 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使 得技术创新成为政府和企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出口贸易; 专利授权量; 研究与开发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 发展。进出口总额从 1978 年的 206 亿美元增长 到 2006 年 的 17610 亿 美 元 , 出 口 贸 易 额 也 由 1978 年的 98 亿美元增长到 2006 年的 9690 亿美 元, 28 年间进出口总额和出口贸易 额 分 别 增 长 了 86 倍 和 99 倍 , 在 世 界 贸 易 中 的 排 名 也 已 由 1978 年进出口总额的第 29 位上升到 2006 年进出 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列世界第 3 位。
数 据 方 面 , 笔 者 的 分 析 基 于 1993- 2006 年 的数据。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段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 我国的专利法虽然在 1985 年颁布, 但是 在 1993 年时被大量修改, 专利法的执行力度也 从 1993 年开始大大加强, 这使得 1993 年之后的 专利体系显著地不同于 1993 年之前。第二,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的出口贸易稳定快速地 发展, 且波动相对不大。全部数据均来自于 1994- 2006 年的 《我国统计年 鉴 》、 《中 国 科 技 统计年鉴》和国家商务部网站。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 关于技术创新对国际 贸易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自 1990 年起, 对发展中国家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和 创 新 的 贸 易 政 策 的 研 究 逐 渐 引 起 人 们 关 注 。 Glass ( 1997) 注意到, 由于扩散效应和动态学习效应 的存在, 发展中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随着 经验的增长而增长, 出现了发展中国家不断向发 达国家垄断产业的渗透, 产品的创新和制造也出 现了北方向南方转移的现象。Van.Elkan ( 1996) 的模型假定了不完全的专业化, 一个国家可以同 时有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两种行为, 从而建立了 一个一般均衡模型, 认为任何一国技术投资的增 加都可以导致本国和其他国家经济的增长和收入 水平的上升。Borensztein 和 Ostry ( 1996) 认为, 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经济 持续增长, 在此阶段, 技术进步开始取代资本积 累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 我国 的政策应该是促进技术进步, 扩大对外贸易。邹 薇和代谦 ( 2004) 的研究发现, 在当今世界经济 格局中, 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主要被发达国 家所垄断, 而低技术产品的创新和生产主要由发
与既有研究不同的是, 笔者试图构建一个包 括国内、国外专利授权的分析框架, 以检验不同 的专利来源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这样的分析 将国内授权与国外授权区分开来, 不仅可以衡量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而且还可 以检验国外技术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作用, 而后
- 29 -
经贸论坛
《国际贸易问题》2008 年第 3 期
经贸论坛
展中国家承担, 产业的制造和研发存在着从北方 向南方转移的动态变迁。随着南方企业经验的积 累和技术的提高, 南方企业完全可以在某些领域 实现自主创新。殷德生和唐海燕 ( 2006) 的研究 发现, 作为质量领导者的北方所进行的是激进式 创新, 作为质量模仿者的南方在模仿北方产品成 功以后所进行的是非激进式创新, 南方模仿率和 创新率的提高使得北方研发难度增加。
者往往可以作为引进外资对我国贸易影响的例证。
三、模型构建及数据描述
笔者采用如下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定量地分析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EXt=!0+!1WGDPt-1+!2DPATt-1+!3OPATt-1 ( 1) 在此模型中, 因变量 EX 表示我国出口贸易 总额; WGDP 表示除我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的总产 出, 该变量的变动用于描述世界市场对我国出口 商品的总需求的变动; DPAT 表示国内专利授权 量, 用来描述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 响; OPAT 表示国外专利授权量, 用来描述外资 技术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所有的解释变 量均取滞后一期值。 采用专利授权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在 文献中 是 一 种 广 泛 的 做 法 ( Acs Z. and Anselin L. Varga, 2002) , 在 Guan ( 2005) 的 文 章 中 对 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但必须说明的是, 使用 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能力的衡量有一些局限性。 第一, 一些技术创新者可能选择不为其研发产出 登记专利申请, 以避免竞争者使用提出专利申请 时被披露出来的信息。第二, 专利授权的数量并 不能反映有关技术创新的质量和创新产生的价 值。作为选择, 可以使用其他的度量如新产品销 售量来说明创新产出的价值, 但是使用这一度量 的缺陷在于新产品官方统计存在潜在的巨大的扭 曲 ( 企业有误报新产品销售量来获得政府给予的 税收补助的激励) , 另外, 使用新产品销售量来 衡量创新产出的不足在于没有将加工过程的创新包 括在内, 这些创新能够改进已有产品的生产技术, 而专利授权数量包括了加工创新和产品创新两部 分。因此, 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 采用专利授 权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是一个次优选择。 所有的解释变量均取滞后一期值的理由在 于: 第一, 本期的消费取决于上一期的收入, 用 滞后一期的除我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的总产出来解 释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变动符合消费函数理论; 第 二, 我国国内申请授权的专利大部分为次要创新 ( 适用新型或外观设计) , 而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 申请授权的专利大部分为已有的成熟技术, 笔者 相信, 国内国外的技术创新在短时间内会影响我 国出口贸易额的变化这一假设是合理的。
二、文献回顾
在 20 世纪 40 年代, 关于技术创新问题的研 究开始出现, 其思想火花最早可以追溯到 Schumpeter ( 1942) 关 于 “创 造 性 破 坏 ” 的 论 述。然而长期以来对国家产出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和贸易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正式的论 述。二战以后,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创新理论发展 迅 速 。 Gruber ( 1967) 最 早 认 识 到 研 究 与 开 发 ( R&D) 在促进一国贸易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指 出 R&D 要素是决定产品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 因素, 投入 R&D 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 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因此一国越重视研究与开 发, 产品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 越有利于
国内的相关研究始于 20 世纪末, 实证研究 很少见到。赖明勇等 ( 1999) 就技术创新对我国 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后 发现,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创新对出口竞 争力的正向影响作用不显著, 资本密集型产业的 创新投入长期内对出口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 但 短期内不显著, 技术密集型产业除化学工业、电 子及通讯制造业以外, 其他几个行业都表现出技 术创新投入对出口竞争力没有显著的影响。汪琦 ( 2006) 研究了美国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与贸易竞 争优势的关系以及日美钢铁业技术创新对贸易竞 争优势影响的比较。陈继勇、胡艺 ( 2006) 研究 了除美国之外的世界总产出、美国进出口产品的 相对价格和美国授予国内的专利数对美国商品出口 总额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技术创新能力和活跃程度 的高低对于美国的贸易出口额有正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