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整理

合集下载

统计整理——精选推荐

统计整理——精选推荐

第三章统计整理本章内容提要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程序一、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或分组)、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条理化、系统化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统计整理按以下程序进行:(1)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主要包括:准确性审核、完整性审核、及时性审核、适用性审核。

(2)统计分组。

(3)统计汇总。

(4)编制统计表。

第二节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选定的变异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别,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的单位保持相对的同质性。

统计分组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研究总体内部结构。

(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分组标志的选择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

分组标志就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部分或组别的标准或根据。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根据统计研究的具体任务和目的,选择与研究现象联系最密切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2)在对被研究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中选择具有本质性的重要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3)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社会经济发展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一)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可分为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品质标志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反映事物性质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在品质标志变异的范围内划定各组的界限,将总体区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别。

数量标志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在数量标志变异范围内划定各组的数量界限,将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或组别。

(二)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就是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结合起来进行分组。

第3章 统计整理

第3章 统计整理



(2)必须选择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分组依据;
例3:根据统计调查资料来研究人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时, 可供选择的分组标志有家庭人口数、每户就业人数、每 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家庭总收入、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 收入等,其中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变动的标志是:平 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入,应选择这一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练习:企业按净产值分组为:单位(万元) 10以下 10-20 20-30 计算首组和末组的组中值。 30-40 40-70 70以上 首组组中值=10-10/2=5(万元) 末组组中值=70+30/2=85(万元)
第四节
统计汇总
一、统计汇总:即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统计资料
归并到各组中去,并计算各组和总体的合计数(包 括单位总数和标志总量)的工作过程。


例如: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
简单分组: 按所有制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 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轻工业 按企业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复合分组:
重工业 全民所有制 轻工业 集体所有制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重工业
轻工业

3、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 组。
N 15-24 25-44 45-89 90-179 n 5 6 7 8
180-359 9
360-719 10
适用条件:
1.近似正态分布 2.现象特性适合等距分组


组限:指每组两端数值。分为上限和下限。 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最大值)。 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 组限的形式:与变量的特点有关,重合式和不重合式。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

第二章第二节 统计整理

第二章第二节 统计整理

第二节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通过统计调查或实验,我们取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这些原始资料一般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

它们只能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不能说明总体特征,难以反映总体的全貌情况。

用这样的资料,无法从总体上认识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无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必须对这些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并以此计算各种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指标,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全貌,认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可见,统计整理不是单纯的数据汇总,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它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个体量的认识到社会经济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显示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数据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成果。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查询订正。

(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和分析目的的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一)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要注意三点:(1)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

(2)统计分组应有分组标志。

(3)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

3第三章统计整理

3第三章统计整理
(3)适用性审核 弄清楚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口径以及有关的背景材料 确定这些数据是否符合自己分析研究的需要
(4)时效性审核 应尽可能使用最新的统计数据
(5)确认是否必要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
统计学
河南科技大学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二)差错的更正与处理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情况, 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则应分别不同 情况作如下处理:
10. 爱尔兰 拥有大学学位人群所总人口占比例:37% 年增速 (2000-2010年): 7.3% (最高)
9. 澳大利亚 拥有大学学位人群所占总人口比例:38% 8. 芬兰 拥有大学学位人群所占总人口比例:38% 7. 英国 拥有大学学位人群所占总人口比例:38% 6. 韩国 拥有大学学位人群所占总人口比例:40%
统计学
第三章 统计整理
河南科技大学 历次人口普查中,每10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
大专及以上 高中
初中
小学
1982 1990 2000 2010
615 1422 3611 8930
Hale Waihona Puke 6779 8039 11146 14032
17892 23344 33961 38788
35237 37057 35701 26779
统计学
河南科技大学
三、统计整理的程序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资料的审核
资料的分组和汇总
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统计学
河南科技大学 数据审核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
收集 数据
真实 数据
虚假 数据
科学地计 算与分析
假数真算

统计整理ppt课件

统计整理ppt课件
显著性水平与临界值
显著性水平是用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概率标准,临界值 则是用来判断数据是否拒通过比较不同组数据 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来判断 因素对数据的影响,常用的方法 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
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前提条件
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包括各组数 据的独立性、正态性和方差齐性。
适用范围 适用于科研、企事业单位的数据 分析。
R在统计整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R是一款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具有强大的统计计算和图形展示功能。
详细描述
R拥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包和函数库,支持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 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能够绘制各种统计图形。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统计分析的场景。
操作难度
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和统计学知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标准差
方差的平方根,也是表示 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变异系数
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用 于消除数据规模的影响, 更好地比较不同数据的离 散程度。
偏度、峰度、四分位数
偏度
四分位数
描述数据分布对称性的量,正偏表示 数据向右偏移,负偏表示数据向左偏 移。
将数据分为四个等份,分别对应于下 四分位数、中位数、上四分位数和上 上四分位数。
保证统计资料的科学性。
及时性原则
及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保 证统计资料的时效性。
完整性原则
对调查资料进行全面、完整的 整理,避免遗漏和缺失。
02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与收集方法
调查问卷
通过设计问卷,向目标人群发放 并收集数据。
数据库
利用现有数据库,从中提取相关 数据。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66.78% 10.33%
20.27%
68.70% 11.03%
16.60%
70.14% 13.26%
工厂按产量分组
Â Ý Ô · 1 2 3 4 5 6 Ï Æ º ¼
ú ¿ ¨Ô ² Á £ ª þ © ¼ £ x
2 3 4 3 4 5 21
¥ » É ± µ Î ³ ¾ ¨Ô £ y £ ª © 73 72 71 73 69 68 426
•向下累计是将各组频数和频率由变量值大的组 向变量值小的组累计(是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频 数或累计频率)
向下累计 生活费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合计 频数 10 8 12 9 5 6 50 累计频数 50 40 32 20 11 6 累计频率 100% 80% 64% 40% 22% 12%
2. 统计表的内容构成:主词部分和宾词部分。
注: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构成见表3-2
总标题
表3-2
按考试成绩分组 (分)
某班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布表
频数 组中值 学生数 (人) 比重 (%) 向上累计 学生数 (人) 比重 (%) 向下累计 学生数 (人) 比重 (%)
纵 栏 标 题
90以上 80-90 横 行 标 题 70-80 60-70 60以下 合计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重工业
轻工业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

学生按性别分组
男 女
学生按民族分组
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
90分以上 80-90 70-80 60-70 60 分以下 19岁及以下 20岁 21岁 22岁 23岁 24岁及以上
汉族 回族 苗族 土家族 羌族 壮族 . . .

统计整理的名词解释

统计整理的名词解释

统计整理的名词解释一、引言统计整理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旨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找出规律和模式。

在各个领域中,统计整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统计整理的定义、目的、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定义与目的2.1 定义统计整理是指在收集到大量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更加清晰、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目的统计整理的主要目的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

通过统计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特征、规律和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发展的推进。

三、方法与步骤3.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整理的第一步,它是获取数据的过程。

数据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例如调查问卷、实验观测、采访记录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数据分类与整理数据分类与整理是统计整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纳的过程。

通常可以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并将相同属性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汇总。

3.3 数据汇总与统计数据汇总与统计是统计整理的核心环节,它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统计分析的过程。

通过数据汇总与统计可以计算出各种统计指标,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评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3.4 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分析与解释是统计整理的最终目标,它是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推断的过程。

通过数据分析与解释可以揭示数据的内在关系和潜在机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应用领域4.1 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统计整理可以用于分析市场需求、企业产能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通过统计整理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规律和趋势,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4.2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统计整理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预测疾病的风险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

通过统计整理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简述统计整理的内容

简述统计整理的内容

简述统计整理的内容摘要:一、统计整理的定义与目的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1.数据收集2.数据清洗3.数据汇总4.数据分析5.数据呈现三、统计整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与价值四、提高统计整理能力的建议正文:统计整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的过程,旨在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众多领域中,统计整理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经济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

一、统计整理的定义与目的统计整理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统计整理的目的在于挖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整理的第一步,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

数据收集要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纠错、填充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的方法包括数据校验、数据转换、数据匹配等。

3.数据汇总:数据汇总是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性的概括和描述,如计算总量、平均值、标准差等。

数据汇总有助于对整体数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汇总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5.数据呈现:数据呈现是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使数据更加直观易懂。

数据呈现的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地图等。

三、统计整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与价值1.企业管理:通过对销售数据、成本数据等进行统计整理,企业可以了解产品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2.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人口普查、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战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3.医学研究:通过对临床试验、病例报告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医学研究者可以评估药物疗效、探究疾病发病机制,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应用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应用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三、次数分布数列的编制

根据变量的类型和变量值的多少确定是编 制单项数列还是编制组距数列
单项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编制步骤
第一,将日产量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第二,将变量值分为若干组 第三,找出每组变量出现的次数 第四,按变量值的大小顺序编制出单项数列
【例】己知某车间有24名工人,他们的日产量(件) 资料,要求编制变量数列。
返回
第三节 统计数据分组与频数分布
一、统计数据分组的原则

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 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 纳总体所有的单位

互斥原则:就是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 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只能归属于某一组, 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
二、统计数据分组的步骤和方法

统计分组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即选择分组 标志、分组界限的划分、选用分组体系
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方法
第四,计算组限,指每组两端数值,分为上 限和下限 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最大值) 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 第五,计算次数和频数
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方法
第六,计算组中值,即各组中点位置所对应的变 量值。其计算公式为:
组中值= 或=
上组下限 本组下限 2
本组组距 2
(适用所有闭口组)
(2)从内容上来看,统计表是由主词栏和 宾词栏两个部分组成。 主词栏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组成 部分,一般都列在表的左半部分; 宾词栏是统计表用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各 个统计指标及其数值,一般都列在统计表 的右半部分。 此外,统计表还有补充资料、注解、资料 来源、填表单位、填表人等附加内容。
2、统计表的分类ຫໍສະໝຸດ 三、统计分组的应用
划分社会现象的不同类型 揭示社会现象的内部结构 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第二节统计调查与整理

第二节统计调查与整理

五、变量数据的整理
((三)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又分为等距变量分布数列、开口组组距变量分布数列和异距变量分布数
列。
•一、等距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书中2-7为例)
等距分组即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变量值没有比较均匀,没有大起 大落时,可以采取等距分组。如把30天,每后一天只比原先增加一天,可以 用等距变量分布,分为1-10,11-20,21-30,或把31天分为1-15,16-31。
第二节
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 查或科学实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 或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 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 程。
第二节 统计整理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将统计资料按其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统计分 布数列形成的过程,如图2-4所示。
分布数列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单位按类入组, 并汇总各 组内的单位数, 形成总体中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
由上述概念可看出,分布数列包含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根 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布数列叫品质数列,见 表2-5。 按某一数量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布数列叫变量数列, 见表2-6。
统计汇总
统计汇总是指对统计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计算,计算 出各组指标和综合指标。统计汇总计算的指标包括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统计汇总的技术包括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其中,手 工汇总又包括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和分票法等。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学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汇总技术:
有传统手工汇总和现代电子计算机汇总两种技术。
(1)手工汇总。常用的汇总方式有四种: • 划记法。划“正”字符号计数,多用于对总体单位数或次数的简单汇总。
• 过录法。将原始资料分类过录到事先设计的汇总简表中,可用于对内容项 目较多的资料的汇总。
• 折叠法。将每张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同类项目及数据折压一个印记,一张 一张的重叠在一起,再进行汇总。这种方法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及其数 据进行汇总,故适用于数据较少的资料。
• 卡片法。将需要汇总的项目数据分类登记在卡片上,再汇总计算。这种方 法适用于总体单位数多、且多采用复合分组形式的事物,特别是设备、器 材类的实物资产的汇总。
(2)电子计算机汇总。其数据处理程序如下: • 第一步,编程。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出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程序。
• 第二步,数据录入。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 存储在磁盘、磁带等磁介质中。
树茎
数叶
数据 个数
10 7 8 8
3
11 0 2 2 3 4 5 7 7 7 8 8 8 9
13
向上累 计个数
3
16
12 0 0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5 5 6 6 7 7 7 8 8 9
24
40
13 0 1 3 3 4 4 5 7 9 9
10
50
14 0 0 1 3
16284
22.3
第三产业
20228
27.7
合计
73025
100.0
3、变量数列的编制
成绩 (分)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学生人数 频率 (人) (%)
向上累计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按照习惯,成绩一般分为不及格、及格、 按照习惯,成绩一般分为不及格、及格、中 良好、 等、良好、优秀
即 组限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分以上 65 75 85 组中值
上组限不在内
利用Excel Excel进行分组 ㈢ 利用Excel进行分组
数据分析” 直方图 直方图” 选“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 工具” 数据分析 定义“输入区域” 数据 定义“输入区域”—数据 分组中每组上限, “接收区域”—分组中每组上限,包括在本组 接收区域” 分组中每组上限 内 “输出区域”—结果 输出区域” 结果
编制结果如下: 编制结果如下:
日产量(件)X 日产量(件)X 20 21 22 23 24 25 26 合计 工人数(人) 工人数(人) f 3 5 6 4 3 2 1 24
组距数列
指每个组的变量值用一个区间来表现 的变量数列
编制条件:
变量是连续变量; 变量是连续变量; 或:总体单位数较多,变量不同取值个数 总体单位数较多, 也较多的离散变量。 也较多的离散变量。
复合分组
按性别 分类
对教师 的分类
共计12组 共计 组 × × 男 2×3×2
女 高级 中级 初级 青年 中年
按职称 分类 按年龄 分类
第三节 次数分布 ★ 一、分布数列的概念及种类
二、组距数列的编制 三、累计次数与累计频率
将总体各单位按分组标志分组后, 将总体各单位按分组标志分组后, 次数分布 形成的各单位在各组的分布
地位
统计整理的步骤
拟定统计整理方案 统计资料的预处理 数据处理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第二节 统计分组
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划 统计分组 分为类型或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的 过程 统计分组的作用: 划分现象的类型 反映现象内部结构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完整版)第3章统计整理

(完整版)第3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学习要求:明确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起后的地位;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汇总技术;认识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地运用。

§1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索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整理的目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志进行区分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科学的分组是搞好统计整理的前提条件)2、汇总是对分组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并计算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数,计算出说明总体和各组情况的统计指标数值。

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汇总技术:①手工汇总: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

②电子计算机汇总。

3、编表:经过汇总,得出表明社会现象总体和各个组的单位数和一系列标志总量的资料,把这些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

§2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意义:统计分组的含义: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联系的几个部分。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①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组成部分。

②对个体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二、统计分组的种类1、按统计分组任务和作用不同分: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分析分组: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类型分组、结构分组:现象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多属类型分组(例如工业生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私营、集体);现象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多属结构分组(例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1000人以下、1000-5000人、5000人以上)。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
第二节 统计分组
第三节 分配数列 第四节 统计表和统计图
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
一般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 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和内容。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 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 来表示统计资料。
预处理
分组汇总
编制表图
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数据的审核 2. 数据的筛选 3. 数据的排序
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内容
统计整理的步骤:
(1)拟定统计整理方案 (2)审查原始资料 (3)对各项原始资料分组、汇总,计算总体总量指标 (4)将汇总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 来 (5)将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统计分组的作用 3、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
现象的内部结构是表明现象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同 一总体不同时期的结构联系起来,还可以看到现象的发展趋 势和规律。 “九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1996
20.4
1997 1998
19.1 18.6
1999
17.6
2000
15.9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分配数列表
频数
分布数列的种类
分布数列以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可以 分为: 品质数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量数列
品质数列
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配而形成的数列叫属性 分配数列,简称品质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 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
例 某班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
按性别分 组 男 女 合计
绝对数人 比重(%) 数 30 75 10 40 25 100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组中值= 上限+下限) 组中值=(上限+下限)/2
开口组组中值的确定
缺下限开中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下限开中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开中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开中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19:18:05
31
把资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
按照各个总体单位的具体标志值, 按照各个总体单位的具体标志值 , 将其划归某一 具体组之中, 在归类汇总时 , 要遵循 “ 具体组之中 , 在归类汇总时, 要遵循“ 不重复不 遗漏”的基本原则。 遗漏”的基本原则。 对于单项数列和不重叠设置的离散型组距数列来 说,上述原则容易做到。 上述原则容易做到。 对于重叠设置的连续型组距数列来说, 对于重叠设置的连续型组距数列来说 , 应处理好 恰好是组限的标志值的总体单位之归类问题, 恰好是组限的标志值的总体单位之归类问题 , 一 般应按“ 上组限不在内 ” 原则 , 般应按 “ 上组限不在内” 原则, 即本组下限的次 数属于本组, 本组上限的次数归于邻近的较大组 。 数属于本组 , 本组上限的次数归于邻近的较大组。
19:18:05
34
确定组数和组距
根据考试成绩性质的不同,在60分的基础上 根据考试成绩性质的不同,在60分的基础上 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 个类型。 令组距=10 令组距=10 则组数=43/10=4.3,因此组数取5 则组数=43/10=4.3,因此组数取5。
19:18:05
35
品质标志分组 数量标志分组
19:18:05
17
四、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根据分组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统计分组又可分 为: 简单分组
简单分组是指对统计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 统计整理

单项式分组:
工人平均日产量资料
工人平均日产量(件) 2 3 4 5 6 合计 工人数 绝对数 比重(%) 10 8.7 15 13.0 30 26.1 40 34.8 20 17.4 115 100.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节首页
组距式分组:
某工厂工人完成生产定额情况表 工人完成生产定额分组(%) 工人数 绝对数 比重(%) 80~90 30 16.7 90~100 40 22.2 100~110 60 33.3 110~120 30 16.7 120~130 20 11.1 合计 180 100.0
某班学生籍贯分布表 地区分 绝对数人数 安徽 30 非安徽 10 合计 40
比重(%) 75 25 100
第3章 统计整理
42
单项式数列:一个变量值代表一组。
工人生产情况表 产量(件) 工人数
第3章 统计整理 11
2、统计分组目的: 总体经过分组,能够突出组与组之间的 差异,抽象掉组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 使数据变得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研 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节首页
3、统计分组的原则
⑴穷尽性
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 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所有的单位。 例如:从业人员按文化程度分组,分为小学 毕业、中学毕业(含中专)和大学毕业三组,那 么,文盲及识字不多的以及大学以上的学历者则 无组可归。如果将分组调整为:文盲及识字不多、 小学程度、中学程度、大学及大学以上,那么就 可以包括全部从业人员的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化程 度,符合了分组的穷尽性原则。
位数。
频率(f/∑f):次数的相对数,各组次数占总
次数的比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节首页
㈡统计分布(分配数列)的分类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 统计整理

1.分组标志的选择原则 (1)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例如,同一个工人总体,有多种不同分组方法: ①如果研究学历对收入的影响时,应选择“文 化程度”作为分组标志。 ②如果研究资历对收入的影响时,则应选择 “工龄”作为分组标志。
(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例如,研究职工生活水平的高低情况时,可 以用“职工的工资水平”作为分组标志,也可以 用“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收入水平”作为分组标志。 应该选择后者作为分组标志。 (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变化来选择分组标志。 例如,前面讲到研究职工生活水平问题,如 果要列出“职工生活贫困户”一组,则“贫困户” 的标准就随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而且不同地区 标准也不相同。
第三节,变量数列(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次数分布)的概念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所有单位按组 归类整理,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 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又称分布数列 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 (fi)。各组次数与总次数(Σfi)之比称为比 率,又称频率。 分配数列(次数分布)有两个构成要素:一 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统计分布的实质: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 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 统计分组的含义: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 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 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联 系的几个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 划分各组界限。而核心问题是正确地选择 分组标志。 (下)
• 在一个总体中,单位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其标志表现可能是互不相同的,总体内部各 个单位间存在许多的变异标志又是人们把总 体进一步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的客观依 据。 •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分类。兼 有“分”和“合”的双重含义:对总体而言 是“分”(分为范围更小的总体),而对总 体单位而言是“合”(合为性质相同的组); 对分组标志而言是“分”(按分组标志划分 总体成为标志表现不同的许多组),而对其 它标志来说又是“合”(其它标志表现的差 异消失了)。

《统计学》_第三章_统计整理

《统计学》_第三章_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 工人按年龄分组C. 工人按工种分组D. 工人按民族分组6、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A、正比B、反比C、无比例关系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7、某地区商业企业按所有制形式分组,然后在各种所有制形式中再按销售额多少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A. 按数量标志分组B. 简单分组C. 复合分组D. 平行分组体系8、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次数分布的类型是( B )A. 钟形分布B. U形分布C. J形分布D. 洛伦茨分布9、变量数列中的各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的总和应该( D )A. 大于100%B. 小于100%C. 不等于100%D.等于100%10、等距分组适合于( B )A、一切变量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11、单项数列中,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是80,这表示总体中( C )A. 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B. 等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C. 等于和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D. 高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12、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要求( B)A、不重叠B、重叠C、不等D、重叠或不重叠13、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

第四章 统 计 整 理

第四章  统 计 整 理

三、 统计表的种类
1. 按用途分类 统计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调查表、整理表和分 析表 2. 按统计数列的性质分类 统计表按所反映统计数列的时空性质不同,分为 空间数列表、时间数列表和时空数列结合表 3. 按总体分组情况分类 统计表按对总体分组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 分组表和复合表
看管机器台数 (台) 2 3 4 5 6 工人数(人) 6 18 20 12 4 比重(%) 10 30 33.33 206.67
合 计
60
100.00
简单次数分布图
表4-9 某县城居民家庭人均月消费性支出分配数列
人均月消费性支出(元) 300~350 350~400 400~450 450~500 500~550 550~600 合 计 家庭数(户) 5 16 30 14 7 3 75 比重(%) 6.67 21.33 40.00 18.67 9.33 4.00 100.00
2. 组距式数列的编制
(1) 把变量值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确定组数和组距 (3) 确定组限 (4) 汇总出各组的次数及比重,编制组距式 数列
四、 次数分布特征
1. 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1) 简单次数分布表与分布图 简单次数分布表 表4-8 某纺织厂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分配数列
平行分组体系的特点:
每次分组固定一个分组标志,即只考 虑一个因素的差异对总体内部分布情况的 影响,而且各个简单分组之间彼此独立, 没有主次之分,不互相影响。
2. 复合分组和复合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 上分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叫作复合 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所形成的分组体 系叫做复合分组体系。
1. 简单分组和平行分组体系

统 计 整 理

统 计 整 理

变动比例/%
7.0
6.0
5.0
4.0
3.0
2.0
1.8
1.0
0.0
-1.0 2005
1.5 2006
4.8 2007
5.9 2008
-0.7 2009 年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
(三)饼形图 饼形图是以“饼”的面积大小来显示统计资料的一种图形。它主要用于反映现象的内 部结构及其变化。下图所示为典型的饼形图。
第二节 统 计 分 组
二、分组标志的选择 分组标志是指分组时作为划分统计组界的标准。 (一)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二)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三)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三、统计分组的种类 (一)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二)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四部分构成。 2.从表的内容上看,统计表主要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组成。 (二)统计表的种类
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 表。
第四节 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
(三)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1)各标题应简明扼要,能概括表的基本内容,标题内或标题下要
有资料所属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栏、行要表达统计资料的逻辑 关系。 2)栏目较多时应编号。主词常用(甲)、(乙)、(丙)等文字 表明,宾词栏应按1、2、3等数字编号。 3)上下端用粗横线,其余用细线表示,表的左右两端不封口。
350 000
300 000 250 000
200 000 150 000
184 937
100 000
50 000 0
2005
216 314
265 810
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出下列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个属于顺序变量A、企业的销售收入B、员工的工资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D、汽车产量3、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A、生活费支出★B、产品的等级C、企业类型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 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 个家庭,以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A、2000 个家庭B、200 万个家庭★C、2000 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 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 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 个家庭,以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A、2000 个家庭★B、200 万个家庭C、2000 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 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6、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500人是A、总体B、样本★C、变量D、统计量7、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总体是A、IT业的全部从业者★B、IT业的500个从业者C、IT从业者的总收入D、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消费支付方式是A、分类变量★B、顺序变量C、数值型变量D、连续变量9、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10、在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方法的是A、用图形描述某企业职工的学历构成B、从一个果园中采摘36 个橘子,利用这36 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C、一个城市在1 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D、随机抽取100 名大学生,计算出他们的月平均生活费支11、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想确定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的话题。

调查结果表明:4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8%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1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的问题。

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A)A 分类数据B 顺序数据C 数值型数据D 实验数据12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变量是( C )A 100所中学的学生数B 20个城市的中学数C 全国高中生的身高D 全国的高中学生数13某手机厂商认为,如果流水线上组装的手机出现故障的比率每天不超过3%,则组装过程是令人满意的。

为了检验某天生产的手机质量,厂商从当天生产的手机中随机抽取了30部进行检验。

手机厂商感兴趣的总体是(A )A.当天生产的全部手机B.抽取的30部手机C. 3%有故障的手机D. 30部手机的检测结果14到商场购物停车变得越来越困难,管理人员希望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

为此某一个管理人员跟踪了50名顾客并记录下他们找到车位的时间。

这里管理人员感兴趣的统计总体是(C)。

A.管理人员跟踪过的50名顾客B.上午在商场停车的顾客C.在商场停车的所有顾客D.到商场购物的所有顾客15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由150部新车组成的一个样本表明,外国新车的价格明显高于本国生产的新车”。

这一结论属 DA.对样本的描述B.对样本的推断C.对总体的描述D.对总体的推断1、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每个单位入抽样本的概率是相等的,这种抽样方式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2、将抽样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这种抽样方式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3、将总体中若干个单位合并为组(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实施调查,这种抽样的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4.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6.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 分层抽样★7.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8.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名单按照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个学生抽取一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整群抽样9、为了解女性对某种品牌化妆品的购买意愿,调查者在街头随意拦截部分女性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方便抽样★D.自愿抽样10、研究人员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有目的的选择一些单位作为样本,这种调查方式是()A.判断抽样★B.分层抽样C.方便抽样D.自愿抽样11、下列哪项调查方式不是随机选取的()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判断抽样★12、下列哪种抽样调查的结果不能用于对总体有关参数进行估计()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自愿样本★13、如果要搜集某一特定群体的有关资料,适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A.系统抽样B.整群抽样C.滚雪球抽样★D.判断抽样14、指出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A.抽样误差只存在于概率抽样中B.非抽样误差只存在于非概率抽样中★C.无论是抽样概率还是非抽样概率都存在非抽样误差D.在全面调查中也存在非抽样误差15、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最初的居民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现在的小区中,有一些居民已经搬走,同时有新的居民搬入,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16、某居民小区为了解住户对物业服务的看法,准备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物业管理部门利用最初的居民登记名单进行抽样,但现在的小区中,有一些居民已经搬走,无法回答问题,这种调查产生的误差属于()A.随机误差B.抽样框误差C.回答误差D.无回答误差★17、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的缺点是()A、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B、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C、调查的成本比较高D、不适合于探索性的研究18、指出下面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B、非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C、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抽样误差是可以控制的1、估计量的含义是(A)A.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B.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具体数值C.总体参数的名称D.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2、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的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B)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3、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D)A.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B.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C.一定包含总体均值D.要么包含总体均值,要么不包含总体均值4、无偏估计是指(B)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计总体参数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使其误差最小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5、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等于样本均值加减边际误差,其中的边际误差等于所要求置信水平的临界值乘以(A)A.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B.样本标准差C.样本方差D.总体标准差6、一个95%的置信区间是指(C)A.总体参数有95%的概率落在这一区间B.总体参数有5%的概率不落在这一区间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该总体参数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不包含该总体参数7、95%的置信水平是指(B)A.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是95%B.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95%C.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5%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5%8、一个估计量的一致性是指(C)A.该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B.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小C.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该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D.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大9、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是(B)A.正态分布B. t分布C.卡方分布D. F分布10、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是(A)A.正态分布B. t分布C.卡方分布D. F分布11、当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是(A)A.正态分布B. t分布C.卡方分布D. F分布12、当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是(A)A.正态分布B. t分布C.卡方分布D. F分布13、对于非正态总体,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A.正态分布B. t分布C.卡方分布D. F分布14、根据两个独立的大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当两个总体的方差未知时,使用的分布是(A)A.正态分布B. t分布C.卡方分布D. F分布15、根据两个独立的大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当两个总体的方差已知时,使用的分布是(A)A.正态分布B. t分布C.卡方分布D. F分布16.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3和4,当n=25时,构造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A)A.33 1.65B. 33 2.22C. 33 1.56D. 33 1.9617.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100的样本,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40和5,构造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C)A.40 4.97B. 40 3.62C. 40 0.98D. 40 1.9618.若边际误差E=5,=40,要估计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所需要的样本量为(B)A.146B.246C.346D.4461、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的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均值为 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变化,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A)A.H0:u=1.40,H1:u≠1.40B.H0:u≤1.40,H1:u>1.40C. H0:u<1.40,H1:u≥1.40D. H0:u≥1.40,H1:u<1.40某一贫困地区估计营养不良人数高达20%,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A)A.H0:π≤0.2,H1:π>0.2B.H0:π=0.2,H1:π≠0.2C. H0:π>0.2,H1:π<0.2D. H0:π≥0.2,H1:π<0.2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周内,参加者的平均体重至少可以减少8磅,随机抽取40位参加该项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重平均减少7磅,标准差为3.2磅,其假设形式为(B)A.H0:u ≤8,H1:u >8B.H0:u ≥8,H1:u <8C. H0:u ≤7,H1:u >7D. H0:u≥7,H1:u<74、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D)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5、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C)A.都有可能成立B.都有可能不成立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6、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A)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7、在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B)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B.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8、下列哪一个属于右侧检验: BA.H0:u=u0,H1:u≠u0B.H0:u≤u0,H1:u>u0C. H0:u<u0,H1:u≥u0D. H0:u≥u0,H1:u<u09、下列假设检验的写法哪一个是错误的(C)A.H0:u=u0,H1:u≠u0B.H0:u≤u0,H1:u>u0C. H0:u<u0,H1:u≥u0D. H0:u≥u0,H1:u<u010、如果原假设H0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C)A.临界值B.统计量C.P值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11、P值越小(B)A.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小B.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大C.拒绝备择假设的可能性越大D.不拒绝备择假设的可能性越小⏹12、随机抽取一个n=100的样本,计算得到样本均值为60,标准差为15,要检验假设H0:u=65,H1:u≠65,检验的统计量为(A)A.-3.33B.3.33C.-2.36D.2.361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n=25的随机样本,计算得到样本均值为17,样本方差为8,假定σ02 =10,要检验假设H0: σ2 = σ02 ,则检验统计量的值为(A)A.χ2 =19.2B. .χ2 =18.7C. χ2 =30.38D. χ2 =39.6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C)⏹ A.各总体是否存在方差⏹ B.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2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B)⏹ A.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 C.组间平方除以总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3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A)⏹ A.随机误差⏹ B.非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非系统误差⏹4在方差分析中,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称为(B)⏹ A.组内误差⏹ B.组间误差⏹ C.组内平方⏹ D.组间平方⏹5组间误差是平衡不同水平下各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C)⏹ A.只包括随机误差⏹ B.只包括系统误差⏹ 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6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一个样本中各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A)⏹ A.组间平方和⏹ B.组内平方和⏹ C.总平方和⏹ D.水平项平方和⏹7组内误差是平衡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间的误差,它(B)⏹ A.只包括随机误差⏹ B.只包括系统误差⏹ C.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有时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差⏹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各个样本中各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A)⏹ A.组间平方和⏹ B.组内平方和⏹ C.总平方和⏹ D.水平项平方和⏹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全部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C)⏹ A.组间平方和⏹ B.组内平方和⏹ C.总平方和⏹ D.水平项平方和⏹1、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特点(A)⏹ A.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 B.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 C.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也一定增大⏹ D.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也一定减小⏹3、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哪一个是错误的(C)⏹ A.-0.86⏹ B.0.78⏹ C.1.25⏹ D.0⏹如果相关系数r=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C)⏹ A.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关系⏹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2. 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A. 中位数B. 均值C. 四分位数D. 极差3. 抽样分布是指()A. 一个样本各观测值的分布B. 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C. 样本统计量的分布D. 样本数据的分布4.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均值为()A. mB. XC. s 2D.5.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A. mB. XC. s 2D.6. 从均值m 、方差s 2 (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大小为n 的样本,则()A. 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B. 只有当n<30时,样本均值X 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C. 样本均值X 的分布与n 无关D. 无论n 多大,样本均值X 的分布都为非正态分布7. 从一个均值m =10、标准差s =0.6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36的样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