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等差数列》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设计思路】1.教法①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归纳总结: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二个应用: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说课稿这篇文章共2106字。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等差数列》说课稿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等差数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等差数列》说课稿1第一方面:教材分析本节知识的学习既能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数列有关知识提供研究的方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而且等差数列求和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还蕴涵着倒序相加、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等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方面: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小学和初中已了解特殊的数列求和。

能力基础: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但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方面:学习目标依据课标,以及学生现有知识和本节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ⅰ)初步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ⅱ)当以下5个量(a1,d,n,an,Sn)中已知三个量时,能熟练运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求其余两个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重、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体现了方程(组)思想,所以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简单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但由于高二学生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上。

第四方面:教法学法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幺,而是我们怎幺知道什幺。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师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学生的学法以发现式学习法为主。

教学手段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说课稿一、教学设计背景等差数列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数列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等差数列,并能够主动运用所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 能力目标:- 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能够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和前n项和;- 能够通过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3)等差数列的应用。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如:小明每天早晨7点钟起床,然后在半小时内完成吃早饭、刷牙等活动,以此类推,问学生是否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

(2)知识讲解教师结合一个具体的等差数列例子,向学生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等差数列的特点。

(3)示例与讲解教师给出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然后进行讲解。

(4)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通过错题的反馈与解析,将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5)拓展与应用学生根据所学的等差数列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如:一个背包从地面往上抛,每次反弹的高度是上一次反弹高度的一半,求第n次反弹的高度。

四、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掌握程度。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一、说教材1.教学的地位与作用等差数列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试的重点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

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

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

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发现法、归纳法、练习法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有(一)情境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课后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环节组成。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说课稿及教学设计一、说课稿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等差数列的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设计适用于中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求解等差数列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本课程设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1.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差都是相等的。

2. 等差数列的性质:介绍等差数列的常见性质,如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性质。

3. 求解等差数列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常见性质和求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部分:通过观察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解释,并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性质介绍:通过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公差、首项、通项公式等性质,帮助学生熟悉这些概念。

4. 解题示范:选择几个典型例题进行解题示范,并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答案解析进行自我评价。

6. 总结部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等差数列”在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它是高中数学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学生接触数列概念的入门章节。

等差数列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列形式,不仅在数学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工资增长、物价调整等方面。

通过学习等差数列,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公差)相等的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2*(a1+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4.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性质的推导过程。

(2)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等差数列的一般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和反复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等差数列这一部分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凸显我的教学特色。

1. 启发法:-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例如存款利息的计算、阶梯电价的计算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在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是常数?”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问答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频繁使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一、说教材《等差数列的概念》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列部分的基础内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概念、性质和应用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进一步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极限等高级知识的基础。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列知识的承前启后:等差数列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基本概念之后,对数列知识深入理解和应用的第一步,它为后续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小节1:数列基本概念的回顾在此,我们将回顾数列的定义,强调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有序性和数性,为等差数列的引入作好铺垫。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差数列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数列实例中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小节2:从实例到概念通过分析一系列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数列各项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概括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3. 数学应用的初步体验: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小节3:等差数列的应用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将结合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等差数列在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主要内容是:- 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小节4:目标阐述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复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并能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识别和应用等差数列。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节5: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教案题目:等差数列单位:姓名:《等差数列》说课教案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教学理念;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八、形成性评价;九、板书设计。

以下依次展开。

一、教学理念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充分体现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及公差的概念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这是前面学习数列概念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侧重于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三、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好,经过教师引导,能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他们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概念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所以他们对数列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这些都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将数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目标1、用定义判定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找出等差数列的公差。

过程与方法方面目标1、分析等差数列的函数特性。

2、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1、通过学习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对数列学习的兴趣。

2、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等差数列的判定。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部分内容是数列学习的关键,属于理性知识,学生需要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层层深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 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 运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够应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等差数列公式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如小明每天都在银行存储100元,问他每个月的存储金额是多少?2. 提出问题(3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上述问题,进而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3. 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5分钟)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重点强调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4. 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0分钟)分步骤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 (n-1)d,并解释公式中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5. 练习训练(15分钟)在黑板上给出一些等差数列的前几项,要求学生找出规律并求解未知项。

师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高阶应用(8分钟)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求解某一时刻的位移、速度等。

7. 拓展延伸(7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应用领域,如数列在金融、物理等领域的应用,并展开相关知识的介绍。

8.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等差数列作为数学中重要的概念,需要在后续学习中加强练习和掌握。

四、说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互动讨论和实际问题解决等。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资源教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黑板、彩色粉笔、讲义、教材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准备好纸笔以及课本。

五、说教学反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通用8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通用8篇)

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通用8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通用8篇〕高中数学等差数列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p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根底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比照的根据。

2、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程度,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的a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归纳、推理的才能;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才能;通过阶梯性练习,进步学生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b.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化的理解不完全归纳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p 、擅长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二、学情教法分析^p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历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才能和演绎推理才能,所以我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理论活动,以独立考虑和互相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p 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初中时只是简单的接触过等差数列,详细的公式还不会用,因些在公式应用上加强学生的理解三、学法分析^p :在引导分析^p 时,留出学生的考虑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究,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a 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 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 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等差数列》是中职数学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学习。

数列是中职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前面《函数》内容的延伸,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他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地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3.德育渗透目标: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2)教学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二、教法及学法分析1.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2.学情分析:1)知识层面: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函数,学生掌握的也较理想。

2)技能层面: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解方程(组)较为熟练。

3)素质层面: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

3.学法分析:自主学习学习法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回顾: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__2.利用粉笔堆放,共放7层,自上而下分别是4、5、6、7、8、9、10根粉笔。

等差数列(第1课时)说课稿

等差数列(第1课时)说课稿

说课稿等差数列(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便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是: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法: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学法: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已见,进而把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数列的意义是什么? 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如何?通过两个问题复习上节内容目的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讲授新课1、通过投影让学生观察以下几个数列,看其有何共同特点? ①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底长、单位是cm )分别是:21, 2121, 22, 2221, 23, 2321, 24, 2421,25②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38,40,42,44,46,48,50,52,54,56③某长跑运动员7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 )是: 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2、形成概念(1)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以上三个数列的共同特点,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来表示。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引言概述: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定义、性质、求和公式、应用以及拓展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1.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1.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通项公式为aₙ = a₁ + (n-1)d。

1.3 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递推公式为aₙ = aₙ₋₁ + d。

二、性质:2.1 等差数列的性质一: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2.2 等差数列的性质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和公式来计算。

2.3 等差数列的性质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成正比。

三、求和公式:3.1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为Sₙ,则求和公式为Sₙ = n/2 * (2a₁ + (n-1)d)。

3.2 等差数列的特殊求和公式一: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成正比,即Sₙ= n * a₁。

3.3 等差数列的特殊求和公式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n的平方成正比,即Sₙ = n² * a₁。

四、应用:4.1 等差数列在数学中的应用:等差数列在数学中广泛应用于代数、数论、几何等各个领域,例如数列求和、证明等。

4.2 等差数列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物理中常用于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等。

4.3 等差数列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经济学中常用于描述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等的规律。

五、拓展:5.1 等差数列的拓展一: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推广到等差数列的和为负数或小数的情况。

5.2 等差数列的拓展二: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推广到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负数或小数的情况。

5.3 等差数列的拓展三: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推广到等差数列的首项为负数或小数的情况。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课题是《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6.2.1,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例1,例2。

在这节课前面的章节是《数列的概念》,后面的章节是《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这节课需要联系已学章节中的内容,比如通项公式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章节《求和公式》准备知识基础。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是“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等差数列的定义(强调公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1)结合生活、生产实践,进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唯物观教育。

(2)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注重细节,注重程序,注重逻辑的思维习惯。

(三)重点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区别),求通项公式。

2.难点:求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以及项。

二、教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习惯,尽量从直观入手,利用图像,让学生体会“数”在“图”上的直观体现。

分层教学,对A组,B组在课堂任务分配与课后作业中体现差别。

设计问题引导上课进程,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眼看,动嘴读,到动脑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用具PPT课件、玩具梯子。

五、教学过程(一)预习环节在上一节课《数列的通项》时布置预习作业:1.百度百科“等差数列”(其中内容为等差数列的相关概念、基本性质、小故事等等)2.阅读本节课并用红色标记概念,公式。

(二)课堂环节1.引入(时间在5分钟左右)(1)设问:梯子一共有九级,最高一级宽是33cm,往下第二级宽是40cm,第三级宽是47cm,那么接下来各级的宽各是多少?(2)数列33,40,47,54,61,75,82,89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而且为下节课例5的讲解做好铺垫。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史文涛,中职数学162号。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6.2.1《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课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能力目标: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去解决问题。

C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及教材内容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法、学法分析对于中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基础不是太好,但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充分利用设计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三、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新课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新课引入:问题:某仓库里堆放有一批钢管(图6-1),共堆放了7层,试从上到下列出每层的钢管数。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 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 用。 (3)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数列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方程、函数、 数学公式的运用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方程、函数思想的体会也逐渐深刻。 从学生素质层面看: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我就很注意学生自主探 究习惯的养成。现阶段我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而且已 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 公式的推 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 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 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目标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 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 1Biblioteka 概念 2、通项公式 3、与一次函数 的关系 例1: 例2: 通项公式 的推导:
练习:
五. 教学评价
◆ “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 极性,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
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习惯的培养和养
等差数列说课稿
内容划分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四.教学程序设计 ◆五. 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数列作为离散型函数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前一章《函数》内容的延伸,也是 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等差数列是这章两大核心内容之一,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知识内容。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引导探究,获得新知;在第一阶段,我与学生共同探究了本节课第一部分的内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定义。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选择用生活中仓库堆放钢管的的实际事例来引入新课,通过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探索等差数列定义的教学中,我的设计是通过分组讨论得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认识等差数列。

这样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非常容易的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过程是从看到得出结论的一个过程。

在给出定义之后,我引导学生进入了第二阶段——深入探索,完善体系。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这节课的又一重点内容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的设计如下:第一步,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回顾知识,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第二步,推导等差数列的的通项公式。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等手段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严谨细致的分析,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加强过程性教学。

第三步,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总结:写出任意一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前提条件。

第四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运用,我的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自主完成相关题目,后组内展示结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逐步展开,学生通过看(观察体验)——画(实验尝试)——想(独立思考)——研(合作交流)——用(巩固提高)的学习过程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手段,以能力提高为目的。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不断为学生提供思考及合作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启发学生参与到问题中进行思考探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列,在数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后续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列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等差数列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不够熟练的情况,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巩固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通过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

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

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

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过程有(一)情境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课后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环节组成。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现情境:
一个小探险家在古墓中寻宝,来到宝藏门外,发现门上有四个从0-9的刻度的转盘,要求把四个转盘分别转到指定数字,门才能打开。

门上还有四组数字,如下:1)1,3,5,(7 ),9 2)15,12,(9),6,3 3)48,53,58,(6)3,68 4)8,(8 ),8,8,8
分析情境提问:
问题1:你能帮助小探险家正确找出密码进入宝藏的大门吗?
对于第一问学生很容易回答。

问题2:你能发现这些数字的共同规律吗?
教师分组,让学生观察探讨得出结论。

上述数列的特点教师总结: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喜欢的探险内容为引题,可以引起学生对
本节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
1、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师板书定义)
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
③公差d一定是由相邻两项中的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让学生做一组练习,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回答。

目的是更好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练习一、由学生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找出公差。

①1,2,4,6,8,10,12,…;②0,1,2,3,4,5,6,…;
③3,3,3,3,3,3,3,…;④2,4,7,11,16,…;
⑤-8,-6,-4,0,2,4,…;⑥3,0,-3,-6,-9,….
教师强调:①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②上述第三个数列叫常数列,它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0.
问题3: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

那么你能说出第40届奥运会在哪一年举行吗?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问题为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做铺垫。

在学
生完成反馈练习后,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后解决此问题。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一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根据定义可得:
a2 - a1 =d即: a2 =a1 +d
a3– a2 =d即: a3 =a2+d = a1 +2d
a4– a3 =d即: a4 =a3 +d = a1 +3d
猜想: a40 = a1+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填空,然后猜想a5、a40等于什么。

进而归纳a n的通项公式。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应用举例
例1 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及第20项。

例2 等差数列-5,-9,-13,… 的第多少项是-40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例题解答。

使学生通过例题,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

通过例1例2向学生表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 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

当其中的三个变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变量。

(四)反馈练习
练习二(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练习三在等差数列{a n}中:(1)1)d=-1,a7=8,求a1;(2)a1= 12,a6= 27,求d.(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开展小组竞答,激励评价,不仅达到检测目的,更使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通项公式能更加熟练地应用,突破重难点。

(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1+(n-1) d会知三求一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1、教材P17,练习B 组第1,2,3题.
选做题:一种车床变速箱的8个齿轮齿数成等差数列,其中首末两个齿轮的齿数分别是24与45,求其余各齿轮的齿数。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通过选做题可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
预测

价:整节课教学环节紧扣,能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在教师
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出新知,使学生参与到
课堂中。

从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知识的应用中,我采
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突破了重难点,基本上达到教学目的。

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