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5课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31张PPT)
1992年,中共十四大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开启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破旧立新显特色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 建 义会议”?
革 命 时 期
设 时 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左”的 思想错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 心的领导集体 党史上深远意义的转折,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双管齐下展特色
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对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
政社合一的农村 基层组织
农业 合作化运动 人民 公社化运动
分田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 自负盈亏 公有制 责任制
双管齐下展特色
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0年 开始的土地改革相同点不包括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
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
循序渐进立特色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 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 当的—组是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十五大
A.经济建设 B.走自己的路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
国企改市夜景卫星航拍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第4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内地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的开放格局
双管齐下展特色
关于对外开放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2001年,中国加入WTO
社会性质不变 A.经济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深圳、上海、汕头、厦门、海南岛是我国 珠海 的五个经济特区 1980年:第一批 4个 14 C. 15个沿海城市的开放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 D.我国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山(汕)猪(珠)下(厦)深(深)海 (海)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的一种社会主义道路。

以下是《中国现代史》中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通过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5.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政策。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中国在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7.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指导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8. “中国梦”: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强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9.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之一,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考历史复习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目标]1. 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

2. 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期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中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复习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复习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自学教材,并进行圈、划、写、记)二、互动复习: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关于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7年中共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问题复习: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给个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四、延伸复习根据48页“活动与探究·2”,建议学生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助收集、整理亲朋好备注:①假如具体年代记不清楚,只要标明大约时间即可。

例如:解放前、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时期、土地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跃进时期、困难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也可以根据相片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题专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5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题专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5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材料题专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51. 某班同学围绕“周年热点”这一主题,分组进行了历史探究活动。

第一组探究的内容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第二组探究的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第一组: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里,中国人民醒过来了,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1年间,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后来孙中山会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2)第二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党的历史上有两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参考答案:(1)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因为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封建清王朝,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1921年。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农民阶级的起义、地主阶级的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的面貌,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有了正确的理论领导,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2.材料解析材料一: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红色旅游”成了热门话题。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材料二:认真观看以下图片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中图1是中共“一大”召开的会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请问“新”在哪些方面?(2)材料二中图2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3)材料二中图3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为什么说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参考答案:(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所走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江西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15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江西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15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会主义三大改造,自1956年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才是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
八大 探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题
开始 时间 结果 “大跃 进”和 人民公社 化运动(严 重失误) 评价 1958年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 规律 (1)对国情分析不够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意义 评价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我国的“一五”建设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表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 经济建设深受苏联的影响,借鉴了苏联的建设经验,同苏联一样,都是集中力量优
先发展重工业,具有鲜明的“苏联模式”的特点 提示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化的起步或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开始或起步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探索中的模范
主题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具体内容 石油工人,在他身上体现出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
“两弹元勋”,在他身上体现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于攀
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被称为“党的好干部”,在他身上体现的是“鞠躬尽瘁,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在他身上体现出忠于职守、刻苦 钻研的“钉子精神”,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的合作精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时间
1953年—1956年
内容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的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 有,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017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笔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笔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键入文字]
2017 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复习笔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辅导资料,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前来我站学习。

1.邓小平理论的内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 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 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 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 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江西省中考历史 主题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

江西省中考历史 主题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
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故中共十三大最早提出“小
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三年中考·研析
【例 1】 (2016·南昌8)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
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9.798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倍以上,农
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
题或材料题的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解读
1.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 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的作用和影响 4.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制了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宏伟蓝图。最早提出“小康社会”宏伟
蓝图的是( C)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三大的内容。1987年,在中共十三
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
主题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中考命题·探究
年份
20 选择题 综合题
题型 选择题
题号 6
涉及知识 点
中共十四 大
9 18(3)
改革开放的模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和遵义会议的 相似之处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重点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重点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重点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要求:原因:1)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

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2)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重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标签搜索:八年级期中复习|初二期中复习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重点之改革开放初二下册历史期中复习重点之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考历史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考历史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考历史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内容: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领导集体: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

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注意的正确道路。

形式:“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特点: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方向:促使农业经济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内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容:(1)1979年,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2)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3)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进一步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1982年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成为根本大法。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初步建立了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提出:十五大通过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首次使用这个称谓。

意义: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指导我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查看全部:精选: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中考历史知识点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内容: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放开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X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也是新中国的伟大转折点。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放开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放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X)——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②内容:慨念----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具体形式有。

(1)包干到户。

(2)包产到户。

③意义: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开展,农村富裕起来。

(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①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②内容: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放开:①开始: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

深圳对外放开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②扩大:放开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大),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③放开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放开城市——沿海经济放开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放开格局。

④作用:有利于汲取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治理经验,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民主与法制建设:1、 1982年,公布第四部(X宪法)(比拟完善的宪法)。

2、公布一系列法律。

(X民法通则)(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X 刑法)(中国建立以来的一部比拟完整的刑法)3、成绩:①根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完成有法可依的局面;②人民群众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成为共识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1、▲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的历史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全会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1980 年建立第一批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1993 年 11 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5、文革后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1982 年,第五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先后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doc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doc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第十八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革”后,诸多问题亟待解决②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不满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2)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3)主要内容:(拨乱反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和党的组织路线)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我国的对内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全面展开,其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1)农村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起)①背景: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经营自主权,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②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③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④内容A经营管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即“大包干”B分配方式:按劳分配,自负盈亏⑤性质:不改变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⑥意义:A(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B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⑦启示: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B要调动农民积极性C改革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以法治国: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知识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主要内容:〔1〕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①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②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③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2、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安徽小岗村农民的伟大创举。

3、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起城市改革展开,重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十四大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对外开放:1980年建立了深圳、厦门、山头、珠海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

意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5、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根据这一方针,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1973年,袁隆平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1986年3月,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形成了《863计划纲要》。

8、1986年,我国为发展基础教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为繁荣和发展文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0、1993年11,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中国人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是在1984年洛衫矶奥运会〔第23届〕。

12、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走向成熟: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
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 (5)确立地位: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 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党章。 2.地位: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角度五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起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初步形成: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3)轮廓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邓小平事迹梳理
(1)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
攻的序幕。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20世界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2016•龙东]既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同 时又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C) B.珠海
A.深圳
C.厦门
D.汕头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2016•江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 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 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 评论的是( C )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对外开放的格局(步骤)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对外开放的特点 是由“点”到“线”再到“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 4.对外开放的意义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应怎么理 解? (1)指导思想“转变”: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转为“实
事求是”。
(2)工作重心“转移”: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经济体制“转轨”:开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对外政策“转向”: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2016•资阳]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 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D )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类比分析 中共历史上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前的遵义会议。此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 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 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②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 ③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 体,使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推行有了组织保障。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 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重点解析 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与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1911年,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由“帝制”到“共和”的转变) 第二次:1949年—1956年,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不独立到新中国成立的完全独立,再到进入社会主义社 会) 第三次:1978年,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由“文化大革命”到改革、由封闭到开放 )
第15课时 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时 间 轴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考 点 梳 理
角度一 两次思想大解放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时间:1978年5月。 (2)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结果及影响: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为即将到来的十一
[解析] 由题干内容可知A、B、D是正确的,徐叔华成为农
业专业户而不是成为乡镇企业家,所以材料不能反映C的 内容。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2016·贺州]下表为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进出口贸 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D )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2016·绵阳]阅读下列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与 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时间 1976 年 1979 年 粮食产量 35 000 斤 132 300 斤 人均口粮 230 斤 800 斤 人均收入 32 元 200 元
A.人民公社的建立 B.生产方式的改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科学技术的进步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1976年”“1979年”可知,人均 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党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生产方式,提高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相对独立
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紧密结合,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 村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7)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谓改革 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改变落后的生产 关系;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推行原因: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在人民公社体
制下,推行计划经济,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
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经济 长期停滞徘徊。 (2)含义、性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 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村生产责任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角度三
农村改革
1.农村改革的序幕(第一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首先在 农村拉开。1978 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开放提速) (1)时间:1992年春。 (2)内容: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应当抓住时机,发展经
济。
(3)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 远影响,因此这次谈话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角度二 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史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时间:1978年12月18日—12月22日。 (2)内容 ①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时间轴 考点梳理 课内练习
第15课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2016•资阳]“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徐叔华 成为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
述不能说明( C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农民欢迎 B.徐叔华走上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 C.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农村改革是农民的致富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